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0 1 4年 第 3 6卷 第 1 1 期 汽车工程 Aut o mo t i v e Eng i ne e r i n g 2 01 4 2 5 6 风洞试验 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 水 陈 力 , 刘晓晖 , 庞加斌 , 杨 志 刚 1 .同济 大学上海地面 交通工具风洞 中心 , 上海2 0 1 8 0 4; 2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上 海2 0 1 8 0 4 [ 摘要] 利用国内首个整车气动一 声学风洞对某车辆在两种锚定方式下的气动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 传统 的浮动模式在高风速时车尾上翘, 且上翘高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增大。导致气动阻力系数比固定模式大, 最大差值 0 . 0 0 6 。风速高于 1 0 0 k m / h时气动升力系数比固定模式小, 最大差值 0 . 0 0 7 。因此 , 整车气动力测量时应考虑锚定 方式的影响, 根据试验 目的和条件合理选择车辆锚定方式, 以保证测试精度。 关键词 / R洞试验 ; 固定模式 ; 浮动模式 ; 气动力 An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Ef f e c t s o f Ve h i c l e An c h o r i n g o n Ae r o d y n a mi c Me a s u r e me n t i n W i n d Tu n n e l Te s t Ch e n Li ,Li u Xi a o h u i ,P a n g J i a b i n Ya n g Z h i g a n g 1 S h a n g h a i A u to mo t i v e Wi n d T u n n e l C e n t e r ,T o n e U n i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8 0 4 2 . S c h o o l o fA u t o m o t i v e s S t u d i e s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8 0 4 { Ab s t r a c t l Ae r o d y n a mi c f o r c e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a v e h i c l e wi t h t wo d i f f e r e n t w a y s o f a n c h o ri n g i S c o n d u c t e d i n t h e fir s t f u 1 1 s c a l e a e r o d y na mi c / a c o us t i c wi n d t u n n e l i n Ch i na . T h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w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flo a t i n g mo d e,t h e r e a r e n d o f v e h i c l e ri s e s a t h i g h w i n d s p e e d,l e a d i n g t o a h i g h e r d r a g c o e ffic i e n t t h a n t h a t wi t h fi x e d mo d e.a n d t he ma x i mu m d i f f e r e n c e r e a c he s 0. 0 0 6.wh i l e t h e l i f t c o e 珩 c i e n t wi t h flo a t i ng mo d e i S s ma l l e r t ha n t ha t wi t h fix e d mo de wh e n wi n d s p e e d i s h i g he r t h a n 1 0 0k m/h wi t h a ma x i mu m di f f e r e n c e u D t o 0. 0 0 7.S o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v e h i c l e a n c ho r i n g mo d e s h o u l d b e t a k e n 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i n a e r o d y n a mi c me a s u r e me n t .a n d i t i S r e c o mme n d e d t o p r o p e r l y s e l e c t t h e w a y o f v e h i c l e a n c h o r i n g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c o n d i t i o n o f t e s t t o e n s u r e t h e a c c u r a c y o f m ea s ur e m e nt . Ke y wor dswi nd t u nn e l t e s t ;fix e d m o de;flo a t i ng mo de;ae r o d yn ami c f o r c e 日 IJ吾 国家法规和消费者对车辆燃油经济性的关注迫 使汽车企业重视车辆 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风洞试验 成为研究和开发车辆的重要手段。获得反映道路车 辆真实运行的高精度的气动力数据是车辆开发必不 可少的数据。为此 , 企业试验人 员和风洞科研 人员 从未停止对气动力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 的研究 。在 众多测试技术 和测试 方法 的研究 中 J , 车辆 的 固 定方式却未被重视, 相关的研究也很少。 早期 的风洞 试 验, 车辆 的锚 定都 采用 浮 动模 式 J , 即仅 以车辆 自身质量和 自带静态制动方式 如 手刹等 进行 锚定。在试 验过程 中, 随着风速 的增 大 , 由于升力的增加可能使被测车辆尾部上翘 , 从而 导致测量结果不可靠。随着试验设备和相关技术 的 发展 , 移动地面系统 路面模拟 系统 和车辆转动 系 统 相继被新建 和改造 的风洞采用。车辆的锚 定方式发生改变, 即以装配在天平测量平台上的车 辆限位装置固定试验车辆。一方面保证 了被测车辆 在整个试验过程 中位置不发生改变 , 另一方面保证 相关设备 的安全 。当然 , 限位装置的存在可能对测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计划 2 0 1 1 C B 7 1 1 2 0 3 资助。 原稿收到 日期为 2 0 1 2年 7月 9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陈力, 等 风洞试验中车辆锚定方式对气动力测量的影响分析 1 3 7 1 固定模式大。 2 . 2气动升力系数 空气以一定速度 流经车辆 时, 由于车辆 的底 部 和地面边界层的作用, 使得底部流速减小, 压力增 大。同时, 气流流经车身上表面时 , 气流加速 、 压 力 减小, 使车辆底部压力大于顶部压力, 从而产生向上 的升力 , 如图4所示 。两种锚定方式下的气动升力 系数如表 2所示。 来 流 图4 气动升力产生机理 表 2 两种锚定方式的气动升力系数 速度/ 浮动模式 固定模式 k in / h C l C lf C IT C 】 C l f C l r 6 0 O . 1 63 0 . 1 0 9 0 . 0 5 4 0. 1 5 9 0 . 0 9 4 0 . 0 6 5 8 0 0 . 1 63 O . 1 1 4 0 . 0 4 9 0. 1 6 0 O. O 9 8 0 . 0 6 2 1 0 0 0 . 1 61 0 . 1 1 6 0 . O 4 5 0. 1 6 2 0 .1 0l 0 . 0 61 1 2 0 O . 1 6 0 O . 1l 7 0 . 0 4 3 0. 1 61 0. 1 O 2 0 . 0 5 9 1 40 0 . 1 58 O . 1 1 5 0 . 04 3 0. 1 6 0 .1 0 2 0 . 0 5 8 1 6 0 0 . 1 5 6 O . 1 1 4 0 . 0 4 2 0. 1 61 0. 1 0 3 0 . 0 5 8 1 8 O 0 .1 5 7 0 . 1 1 4 0 . 04 3 O . 1 6 3 0. 1 0 5 0 . 0 5 8 2 0 o O .1 5 7 0 . 11 2 0 . 0 4 5 0. 1 6 4 0. 1 0 6 0 . 0 5 8 注 C ” 和C - 分别为车辆前部和车辆后部的气动升力系数。 从表 2可 以看出, 浮动模式 与固定模式测得 的 车后部的气动升力系数 C , 不 同, 浮动模式下相 比于 固定模式要小些。在所有试验风速下 , 约小 0 . 0 1 5 。 这主要是 由于试验车辆在浮动模式下尾部由于升力 矩 作用而抬高 , 使底盘和地面边界层厚度有所减 小 6 浮 动 6 固 定 , 通过底 盘尾部 的流速增 大、 压力减 小 , 车身尾部上下的压力差变小 , 气动升力系数 由此 变小。与之相反的是 固定模式 , 由于车身尾部高度 无法 因气动升力 矩 的作用而变化 , 地面和底 盘的 边界层厚度基本不变, 车身尾部上下压力也不变。 对于车前 部 的气 动升力 系数 C 情况有 所不 同 , 即浮动 模式 下 比 固定 模式 要大些 。速 度小 于 1 2 0 k m/ h时 , 约大 0 . 0 1 5; 速度大于 1 2 0 k m/ h时 , 差 距有所减少 , 特 别是在速度升至 2 0 0 k m / h时 , 差距 仅为 0 . 0 0 6 。这与车辆底盘和地面边界层引起 的 逆压梯度有关 。在 固定模式 下 , 风速越大 , 逆压 梯 度对车身前部的升力影响也越大 , 使流经车头底部 的气流速度迅速减 小 , 上下压差 急剧增大 , 所 以在 c 的表现上增 大速 率更 为 明显 。在浮 动模 式下 , 底盘和地面的边界层厚度的减小使底盘的气流速 度增大 , 减小了车辆底部的逆压梯度 。由于车尾的 抬高 , 对前部气 流有一定 的泄压 作用 , 因此 逆压梯 度 的发展呈稳定 的状 态 , C 随风 速 的增 大呈稳 定 的状态。 车后部气动升力系数 , 浮动模式小于固定模式 ; 而车前部气动升力 系数 , 浮动模 式大 于固定模式。 综合 结 果 , 两 种 锚 定 方 式 差 别 不 大 , 速 度 高 于 l O O k m / h时 , 总气动升力系数 , 浮动模式小于固定模 式 。应该指出的是 , 浮动模式下 , 车辆尾部上翘幅度 与风速、 车质量等多个 因素有关 。尽管 同一辆车 , 也 有可能因为某些轻微 的改动 , 使车辆试验状态发生 改变 , 测量出来的气动升力系数不同, 因此不具有可 重复性 。与之不同的是 , 固定模式能使所有试验工 况被测车辆的位置不变 , 可重复性较好。 3 结论 浮动模式与固定模式是试验车辆的两种锚定方 式 。在气动力测量 中, 两种方式得到气动阻力和气 动升力是不同的。在气动 阻力方面 , 高风速时采用 固定模式得到 的气动阻力 系数 比浮动模式小, 其差 距 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大。在气动升力方面 , 两种锚 定方式差别不大, 速度高于 l O O k m / h时, 固定模式 的气动升力系数比浮动模式稍大。 浮动模式简单易操作 , 但 由于车尾在高风速时 上翘 , 存在一定运行操作安全问题 , 如在高风速下车 辆容易飘逸产生事故。相反 , 固定模式在整个试验 过程中, 被测车辆的位置固定不变, 由此不仅保证试 验安全 , 而且同一车型试验数据 的可重复性和可 比 性也 较好 。 参考文献 [ 1 ] B e a u v a i s FN , T i g n o r S C , T u r n e r TR . P r o b l e m s o f G r o u n d S i m u l a t i o n i n Wi n d T u n n e l T e s t i n g o f A u t o m o t i v e Mo d e l s [ C ] .S AE P a - p e r 6 8 01 2 1 . [ 2 ] He 山e 咖 0 n B,Wi l l i a ms D B.S u p p o r t S t r u t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E f f e c t s O ff P a s s e n g e r a n d R a c i n g C a r Wi n d T u n n e l Mo d e l s [ C] .S A E P a - p e r 2 0 0 6- 01 0 5 6 5 . 下转第 1 3 7 7 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2 0 1 4 V o 1 . 3 6 N o . 1 1 陈吉清 , 等 基于 S O R A方法的汽车耐撞性优化 1 3 7 7 3 S O R A方法的关键在于不断修正约束去逼 近可靠性约束 , 当 目标 函数与约束条件 的非 线性程 度太高或者出现不连续时, 约束的修正和确定性优 化会影 响可靠性指标的收敛 。本文中构造 了 K r i g i n g 代理模型 , 避免 了原模型的复杂性 , 保证 了迭代 的收 敛 , 同时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参考文献 谢然 , 兰凤崇 , 陈吉清 , 等. 满足可靠性 要求 的轻 量化 车身结构 多 目标优化方法 [ J ] . 机 械工程学报 , 2 0 1 l , 4 7 4 1 1 7 1 2 4 . Du X ,Ch e n W . S e q u e n t i a l O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Re l i a bil i t y As s e s s m e n t Me t h o d f o r E f f i c i e n t P r o b a b i l i s t i c D e s i g n 『 J ] .J o u r n a l o f Me c h a n i c al D e s i g n, 2 0 0 4 , 1 2 6 2 2 2 5 - 2 3 3 . Yi n X,Ch e n W .E n h a n c e d S e q u e n t i a l Op t i mi z a t io n a n d Re l i a b i l i t y A s s e s s me n t Me t h o d [ J ]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E n g i n e e ri n g , 2 0 0 6, 2 3 2 6 1 2 7 5 . 夏青 , 蔡洪 , 张 士峰. 可靠性优 化方法 在 飞航导 弹多学科 设计 优化中的引用[ J ] . 弹箭与制导学报, 2 0 1 0 , 3 0 1 4 O 一 4 2 . 王 宇. 基 于 不确 定 性 的优 化方 法 及其 在 飞机 设计 中的应 用 [ D] .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 0 1 0 . 4 . [ 6 ] 黄洪钟 , 余辉 , 袁亚辉 , 等. 基于单学科 可行法 的多学 科可靠性 设计优化 [ J ] . 航空学报 , 2 0 0 9, 3 0 1 0 1 8 7 1 1 8 7 6 . [ 7 ] 陈仁伍, 谷良贤, 龚春林. 一种基于 S O R A方法的多学科可靠性 设计方法 [ J ] . 机械强度 , 2 0 0 8 , 3 0 1 3 7 4 0 . [ 8 ] 余辉. 基于协 同优化和单学科可 行法的可 靠性优化设 计 [ D] .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 2 0 0 8 . 6 . [ 9 ] 高 云凯 , 孙芳 , 余海燕. 基 于 K r i g i n g模 型的车身耐撞 性优化设 计 [ J ] . 汽车工程 , 2 0 1 0 , 3 2 1 1 7 2 1 . [ 1 O ] 王 国春 , 成艾 国, 胡 朝辉 , 等. 基 于 K r i g i n g 模 型的汽车前部结 构 的耐撞性优化 [ J ] . 汽车工程 , 2 0 1 l , 3 3 3 2 0 8 2 1 2 . [ 1 1 ] 孟广伟 , 赵云亮 , 李锋 , 等. 含 多裂纹结构 的断裂 可靠性分析 [ J ] .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 0 0 8, 3 8 3 6 1 4 - 6 1 8 . [ 1 2 ] 张建国, 苏多, 刘英卫. 机械产品可靠性分析与优化[ M] . 北 京 电子工业 出版社 , 2 0 0 8 1 0 9 1 1 5 . [ 1 3 ] S a k a t a S , A s h i d a F, Z a k o M.S t r u c t u r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U s i n g K r i g - i n g Ap p r o x i m a t i o n [ J ] .C o m p u t e r Me t h o d s i n Ap p l i e d Me c h a n i c s a n d En g i n e e rin g, 2 0 0 3, 1 9 2 9 2 3 9 3 9. [ 1 4 ] 高月华. 基于 K r i g i n g代理模 型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注 塑成 型中的应用 [ D] .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 2 0 0 9 , 4 . 上接第 1 3 9 1页 [ 1 3 ] K a w a mo t o Y, S u d a Y, I n o u e H,e t a1.Mo d e l i n g o f E l e c t r o ma g - n e t i c D a m p e r for A u t o m o b i l e S u s p e n s i o n[ J ] .J o u rnal of S y s t e m D e s i gn a n d D y n a mi c s , 2 0 0 7 1 5 2 4 5 3 5 . [ 1 4 ] 喻凡 , 张勇超. 馈能型 车辆 主动悬架技术 [ J ] . 农 业机械学 报 , 2 0 1 0, 4 1 1 1 - 6 . [ 1 5] 叶岳云. 直 线 电机原 理与应 用 [ M] . 北 京 机械 工业 出版 社 , 2n 02 [ 1 6 ] [ 1 7 ] [ 1 8 ] 郭庆鼎. 直线交 流伺服 系统 的精密控制技 术 [ M] . 北 京 机械 工业出版社 , 2 0 0 0 . S i n g a l K .Ra j a ma n i R.S i m u l i o n S t u d y o f a N o v e l S e l f - P o w e r e d A c t iv e S u s p e n s i o n S y s t e m f o r A u t o mo b i l e s 『 C 1 .A m e ri c a n C o n t r o l Co n f e r e n c e.J u n e 2 9一 J u l y O1. 2 0 1 1 . 余志生. 汽车理论 [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0 0 6 . 1J 1J 1 _1●J 1J ⋯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