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4期 流体机械 3 3 文章编号 1 0 0 5 0 3 2 9 2 0 1 5 0 4 0 0 3 3 0 5 自循环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影响分析 杜礼明 。 李文娇 。 李季 大连交通大学 玉柴大连涡轮增压技术研发中心, 辽宁大连1 1 6 0 2 8 摘要 对比分析了带实壁机匣与带处理机匣的压气机模型在多工况下的气动性能, 结果表明, 在不同转速下, 处理机 匣结构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扩稳作用, 但同时也造成绝热效率有所降低 , 而且峰值效率损失随着转速增大而加剧; 处理机 匣前后槽口与叶顶通道形成的回流运动可有效地削弱激波与间隙泄漏流的强度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 有利于改善叶轮 通道的气体流通性。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自循环机匣处理; 实壁机匣; 气动性能; 数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H 4 5 文献标志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0 3 2 9 . 2 0 1 5 . 04. 0 0 7 I nf l u e nc e o f Re c i r c u l a t i o n Ca s i ng Tr e a t me nt O n Ae r o d y na mi c Pe rfo r m a n c e o f Ce nt r i f ug a l Co mpr e s s o r D U L i mi n g , L I We n j i a o , L I J i D al i a n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Y u c h a i D al i a n T u r b o c h a r g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R D C e n t e r , D ali a n 1 1 6 0 2 8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e r o d y n a mi c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a c e n t ri f u g a l c o mp r e s s o r we r e n u me ri c a l a n aly z e d . B y c o mp a rin g wi t h t h e e x p e rime n t a l d a t a,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n u me ric al mo d e l a n d c a l c u l a t i o n me t h o d w a s v e ri fi e d . I n t h e p r e s e n t t h e s i s , a c o m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t e r h al f l o w o f t h e c e n t ri f u g al c o mp r e s s o r w i t h s o l i d c asi n g a n d wi t h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s c o mp r e s s o r w e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u n d e r mu l t i - -wo r k -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r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d o e s p l a y s o me r o l e o n e x p a n s i o n o f s t a b l e w o r k i n g r a n g e o f t h e c o mp r e s s o r t o s o me d e g r e e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r o t a t i o n a l s p e e d , b u t c a u s e t h e a d i a b a t i c e ffic i e n c y d e c r e a s e s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 I t al S O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p e a k e ffi c i e n c y l o s s i n c r e a s e s wi t h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r o t a t i n g s p e e d w h e n i n s t all e d a r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 R e fl u x mo v e me n t w h i c h f o r me d b y f l o w p a s s a g e b e t w e e n b l a d e t i p c h a n n e l a n d t h e s l o t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we a k e n t h e s t r e n g t h o f t h e s h o c k wa v e a n d t h e t i p l e a k a g e fl o w. I t a l s o h e l p i mp r o v e g a s f l o w i n t h e i mp e l l e r c h a n - n e l s . Ke y wo r d s c e n t ri f u g a l c o mp r e s s o r ; r e c i r c u l a t i o n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 s o l i d wa l l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 a e r o d y n a m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 n u me r i c al a n aly s i s 1 引言 对于压气机 , 保证其具有较高气 动性 能的同 时 , 拓宽 其稳定 运行 流量范 围是 当前工 作 的重 点 。对于与压气机叶顶区域流动以及间隙泄 漏流动有关的旋转失速或喘振状况 , 常采用被动 扩稳控制方法机匣处理 , 即是 在原压气 机 的机匣实壁上进行开槽 、 开 口等操作 , 改变的是实 壁机匣的几何结构 , 对压气机 的 自身构造几乎未 做变动 , 而且机匣处理具有几何结构简单 、 工作特 性稳定、 可改善进口畸变等。其中, 离心压气机上 收稿 日期 2 0 1 40 92 9 修稿 日期 2 0 1 41 03 0 一 般采用 自循环式机匣处理结构 “ 。 虽然 国内外对机匣处理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 不少成果 , 其相关经验甚至可 以指导工程设计 中 机匣处理关键结构参数 的设 定 , 但往往存 在工程 应用超前于理论分析的问题 ’ 7 1 引。另外 , 压气机 的稳定工作 流量范 围经 过机匣处理拓 宽 的过程 中, 还常伴 随有 较大 范 围或 较大 幅度 的效 率 降 低 。 。而 目前的相关研究 , 绝大多数局限于额 定转速条件范围内。本文针对某船用增压器 的离 心压气机,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实壁机匣与 自 循环机匣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分析压气机整 F LUI D MACHI NERY Vo 1 . 43, No. 4, 2 01 5 级环境下机匣处理在多工况下的扩稳效果与机理 。 2 . 2 仿真方法 2 仿真模型及方法 2 . 1 仿真模型 本文以某中型船用涡轮增压离心压气机整级 为对象 。其中 , 叶轮采用半开式结构 , 沿气流方向 依次连接无叶扩压器 、 叶片扩压器及蜗壳 , 其相关 结构参数列于表 1 。 表 1 离心压气机主要结构 参数 参数 数值 叶轮主叶片数 片 1 O 叶轮分流叶片数 片 1 0 叶轮进口轮毂半径 m m 5 0 叶轮出口轮毂半径 mm 9 8 叶轮出口半径 m m 1 4 7 叶轮出口宽度 m m 1 2 . 8 叶轮叶顶间隙 ra m 0 . 6 扩压器宽度 mm 1 2 无叶扩压器出口半径 mi l 1 1 7 9 叶片扩 压器叶片数 片 1 9 叶片扩压器出口半径 mm 2 1 4 如图 1 所示 , 机匣处理结构采用 自循环式 , 即 在实壁机匣壁面上沿流向开通 以轴向环形通道相 连通的周 向槽 腔道。其 中, 后槽 口宽度 为 3 mm、 深度为 8 ra m、 槽 口 中 心 位 置距 分 流 叶 片 前 缘 8 ra m。带机匣处理的离心压气机的几何模型与网 格模型如图 2所示。 图 1 离心压气机的机匣处理结构 图 2 离心压气机的几何模型与计算网格 仿真工具采用 N u m e c a公 司的 F i n e / T u r b o气 动分析软件包。其中, 流动介质选取理想空气 , 湍 流模 型选 用 可精 确模 拟 叶 轮机 械 内部 流场 的 S p a l a r t A l l ma r a s 一方程模 型, 空 间离散 采用二 阶 精度 J a m e s o n中心差分格式, 时间离散采用 R u n g e . K u t t a 显式时间推进法 , 转静子交界面选取域平均 方法处理 , 多重网格技术加速计算收敛速度。 适当延长进出口长度 , 以削弱甚 至消除边界 不稳定流动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 口边界给定总 温、 总压 、 径 向进气 , 出口边界给定质量流量、 初始 静压 , 并逐渐减小流量 以逼近失速工况 , 获得变工 况特性 , 轮毂、 叶片表面等固体壁面给定绝热、 无 滑移边界条件。 3结果与分析 3 . 1 仿真 结果 的试验 验证 检验数值模型与数值方法 的可信性 , 需将计 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 比。如图 3是实壁机匣 模型在设计转速 2 6 4 0 0 r / mi n运行时不 同流量下 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仿真计算与试验的 进出口边界条件保持相同。图中试验数据源 自于 本课题组对该机原型所进行的性能试验。 丑 / \ 一 褂 较 蕞 图3 试验与计算等转速变工况特性对比 由图可见 , 二者总体趋势吻合较好 , 特别是近 小流量工况下结果吻合度最高。虽然大流量工况 下二者差值相对较大, 但总体看来, 二者等熵效率 最大相对误差 约为 3 . 6 % , 总压 比最大相对误差 约为3 . 7 %, 皆小于 5 %。此外, 由于仿真计算考 虑 了蜗壳结构对 流动稳定性影 响, 计算工作范 围 与实际相差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故本文 的仿真 模型和计算方法可行 。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4期 流体机械 3 5 3 . 2整体性能对比分析 考虑到计算耗 时的限制 , 从压气机工作转速 范围 内选 择 2 6 4 0 0 r / m i n 、 2 8 8 0 0 r / m i n 、 3 1 2 0 0 r / mi n 3个转速 , 对带实壁机 匣压气机模 型与带机 匣处理压气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 4. 2 3. 0 实壁机匣模型与机匣处理模型的仿真结果如 图 4所示 , 由图可知 , 机匣处理装置对压气机气动 性能有一定的扩稳作用 , 且扩稳效果 随转速的提 高而改善, 但同时会造成小流量工况下绝热效率 与总压 比呈下降趋势。 2. 4 3. 0 3 . 6 2 . 4 3. 0 3 . 6 质量 流量 k g / s 质量 流量 k g / s a 总压比 b 绝热效率 图4 实壁机匣模型与机匣处理模型特性 机匣处理装置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具体数据 稳定工作范围也随转速提高而有所损失 , 但损失幅 变化列于表 2 。其中, 稳定工作范围定义为堵塞 度远小于实壁机匣模型, 即在原实壁模型基础上对 点 流量 与失速 点流 量之差 , 堵 塞点 流量近 似为 压气机工作范围有一定的拓宽作用 , 堵塞端的扩稳 6 0 %效率值对应的流量值。从表 2可知, 随着转 效果优于失速端。但各转速下, 机匣模型的峰值效 速 的提高 , 原实壁机匣模型的稳定工作范 围逐渐 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且峰值效率损失随转速增 变窄 , 且变化幅度逐渐加剧 , 致使高转速下压气机 大而加剧 , 也就是说机匣处理装置是在牺牲一定效 的工作范围损失较为严重。虽然机匣处理模型的 率的前提下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的。 表 2 实壁机匣模型与机匣处理模型的具体数据比较 转速 实壁机匣模型 机匣处理模型 失速流量 堵塞流量 工作范围 峰值效率 失速流量 堵塞流量 工作范围 峰值效率 r / m i n k g / s k g / s k g / s % k g / s k g / s k g / s % 2 64 0 0 2. 4 5 3.1 6 0. 71 7 9.1 7 2. 4 6 3.1 8 0. 7 2 0. 2 4 2 88 0 0 2. 7 9 3. 4 0 0. 61 7 8. O1 2. 7 6 3. 4 J 4 0. 68 0. 3 3 31 20 o 3. 0 9 3. 5 6 0. 47 7 6. 0 8 3. 0 6 3. 61 0. 5 5 0. 4 0 3 . 3 内部 流 场对 比分 析 由于高转速下机匣处理装置 的扩稳效果最为 明显 , 故以最高转速 3 1 2 0 0 r / m i n下实壁机匣模型 稳定流动最小流量点为对 象 , 对 2种压 气机模 型 的内部流场变化进行对 比分析。 如图 5 a , 为顶隙展向流面相对速度矢量分 布, 其中, 所标等值线为相对马赫数等于 1 . 0 。 实壁机匣模型来 流马赫数高达 1 . 0左右 , 主 叶片前缘 叶背 区域 内最 高当地马赫数 甚至接 近 1 . 3 , 属于跨声速流动。高马赫数流动的存在诱发 其后较大槽道激波的产生, 造成气体 流速的突然 下降 以及压力 、 温度、 密度 的突然上升 , 气体流动 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较大的逆压力梯度。同时激波 与叶顶间隙泄漏流相互干涉作用迫使进气攻角增 大 , 主叶片吸力面相对气流方向逆转偏 向相邻主 叶片压力面前缘 , 出现严重 的气流分离现象 , 阻碍 进 口气流流入叶轮 , 气流通道的流通顺畅性下降 , 下游主叶片压力面区域气体流速降低, 造成不稳 定流动情况的出现。而从图 5 b 可见 , 由于来流 方向偏移, 实壁机 匣模型 叶前气流未沿叶片受力 面向邻近通道下游运动 , 而是 以近乎周 向的方 向 跨过相邻分流叶片流 向下一主叶片的前缘附近 , 造成叶前形成大范 围的低 能流域 , 同时也造成 了 下游通道 的堵塞 , 于分流叶片上游形成一定范 围 的低能区域。叶轮做功能力迅 速下 降, 进一步减 小流量, 将导致压气机进入不稳定工作状态。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4期 流体机械 3 7 图 8为叶轮进 口位置沿叶高方 向相对轴向速 度 分布。从 图中沿叶高相对轴 向速度变化 趋势可看出 对于机匣处理模型 , 在叶轮进气前 的 整个叶高范 围内, 轴 向速度都有不 同程度的提高 , 说明机匣处理装置对 叶轮通道内气流的抽吸作用 不单单局限在 叶顶轮缘附近区域 内。其 中, 靠近 机匣处 理 的 6 0 % ~ 9 0 % 叶高 范围 内 增 幅最 大 , 说明此范围内机匣处理的抽吸效果最为明显。 在相同转速/ 叶高 的条件下 , 牵连速度恒定 , 轴 向 速度越大则进 口气流角越大。进 口几何角不变而 进 口气流角增大 , 则气流攻角减小 , 可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实壁机匣模型中主叶片吸力面气流分离的 现象 , 有效地推迟叶轮失速现象的发生 , 拓宽压气 机的稳定工作范围。 0. 0 0. 5 1 . 0 R {R 图 8 叶前沿叶高轴向速度分布 图 9为叶顶表面静压分布 , 其 中, 0位置处为 主叶片前缘进 口, 1 位置处为主叶片尾缘 出口。 2 20 00 0 出1 3 0 0 0 0 艋 0. 0 U. I . U 无量 纲化 子午 线长度 图 9 叶顶表面静压分布 从图中可看 出 相比较于实壁机匣模 型, 在抽 吸后槽 口所在位置上游 相对 长度 0 . 1 5处 , 机 匣处理模 型压气机叶片的压力面和吸力面 的静压 值发生明显变化 , 其压力面静压降低 , 吸力面静压 升高 , 则 叶片两侧受力 面的静压差显著减小。在 分流叶片进 口附近 相对 长度 0 . 3处 , 机匣处理 模型的叶片两侧受力面 的静压差也 比实壁模型要 小。而相对长度 0 . 5位置处 以后 , 2种模 型的静 压差无明显差别。因此机匣处理装置的安装明显 地减小叶轮叶片受力面之间的静压差 , 从 而有效 地削弱叶顶间隙泄漏流的强度 , 改善叶轮通道 内 的流动状况。 4结论 1 对 于带实壁 机匣 的压气机模 型, 其导风 轮叶背处激波与间隙泄漏流相互作用导致气流分 离 , 致使叶前气流通道堵塞 , 是其流动失稳的重要 原因; 2 自循环机匣处理结构对离心压气机特性 有一定的扩稳作用 , 且扩稳效果随转速增 大而改 善, 但在扩稳的同时会造成效率与压 比的小 幅度 降低 ; 3 小流量下 , 机匣处理通 道与叶顶 区域之 间可形成 回流流动 , 有效 引导叶前低能流体流动 , 改善叶顶区域气体流动顺畅性 ; 4 小流量下 , 机匣处理后槽 口的抽 吸作用 可削弱激波强度、 降低问隙泄漏涡的大小, 从而减 少激波与泄漏涡的相互作用 ; 5 小流量下 , 机匣处 理装置 的使用 可不 同 程度地提高叶前整个叶高范围的轴向速度 , 增大 进 口气流角 , 减小气流攻角。 参考文献 [ 1 ] We r n e t M P , B r i g h t M M, S k o c h G J . A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u r g e i n a Hi g h - Sp e e d Ce n t r i f ug al Co mp r e s s o r Us i n g D i g i t a l P I V[ J ] . A S M E J o u r n a l o f T u r b o ma c h i n e r y , 2 0 0 1 , 1 2 3 3 4 1 8 _ 4 2 8 . [ 2 ] S k o c h G J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C e n t r i f u g al C o m p r e s s o r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 R] . N A S A / T M 一 2 0 0321 2 59 9. 2 003. [ 3 ]H a r t m a n n M J , B e n s e r W A, H a u s e r C H. F a n a n d c o m p r e s s o r t e c h n o l o g y[ C] . A i r c r a f t P r o p u l s i o n . T h e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a c o n f e r e n c e h e l d a t NAS A L e wi s . [ 4 ] F i s h e r F B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a p Wi d t h E n h a n c e m e n t D e v i c e s t o T u r b o c h a r g e r C o m p r e s s o r S t a g e s[ R] . S A E p a p e r No . 8 8 0 7 9 4, 1 9 8 8 . [ 5 ]H u n z i k e r R, D i c k ma n n H P, E m m r i c h R . N u me r i c al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a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a c e n t rif u g a l c o n- p r e s s o r w i t h a n i n d u c e r c a s i n g b l e e d i n g s y s t e m[ J ]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o f Me c h a n i c al En g i n e e r s, P a r t A J o u rnal o f P o we r a n d E n e r g y , 2 0 01 , 2 1 5 7 8 3 7 91 . 下转第 7 4页 舳 0 一 , Ⅲ 一 7 4 FLUI D MACHI NERY Vo 1 . 4 3, No . 4, 2 01 5 6结论 1 冷凝热回收型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 统回收的冷凝热可 以取代常规 电加热器 , 把降温 除湿后的冷空气加热到所需温度范围; 2 与常规电加热型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 系统相比, 冷凝热 回收型地源热泵恒 温恒湿空调 系统在夏季节能 4 0 . 2 % , 在春季节能 7 7 . 4 % ; 3 冷凝热回收型地源热泵恒温恒湿空调系 统的春季冷凝热回收率高于夏季, 且春季的节能 百分 比高于夏季。 参考文献 常征. 恒温恒湿空调节能控制[ J ] . 节能技术, 2 0 0 8 , 2 6 6 5 3 9 5 4 2 . 曾华文, 朱斌详, 李金荣.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节能案 例分析与探索[ J ] . 流体机械, 2 0 1 1 , 3 9 1 0 7 8 8 2 . 曹锋, 王凯, 邢子文 , 等. 回收利用冷凝热的恒温恒 湿型空调 机试验 研究 [ J ] . 西安交通大学 学报, 2 0 0 8 , 4 2 5 5 2 4 - 5 2 7 . 刘红冰, 汪雨清, 王腾飞 , 等. 带冷凝热回收变容量 恒温恒湿系统的研究[ J ] . 建筑节能, 2 0 1 3 , 4 1 2 8 1 O. Y u X, Z h a i X Q, Wa n g R Z .D e s i g n and 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 a c o n s t a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h u mi d i t y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d ri v e n b y g r o u n d s o u r c e h e a t p u mp i n w i n t e r [ J ] . E n e r g y C o n v e r s i o n a n d Mana g e me n t , 2 0 1 0 , 5 1 1 1 2 1 6 2 - 2 1 6 8 . [ 6 ] Z h a i X Q, Y a n g Y.E x p e ri e n c e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g r o u n d s o u r c e h e a t p u mp s y s t e m i n an a r c h i v e r s b u i l d - i n g [ J ] . E n e r gy and B u i l d i n g s , 2 0 1 1 , 4 3 1 1 3 2 6 3 - 3 2 7 0 . [ 7 ] Y u X, Wa n g R Z, Z h a i X Q .Ye a r r o u n d e x p e ri me n t al s t u d y o n a c o n s t a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h u mi d i t y a i r - c o n - - d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d ri v e n b y gro u n d s o u r c e h e a t p u mp [ J ] . E n e n gy, 2 0 1 1 , 3 6 2 1 3 0 9 1 3 1 8 . [ 8 ] 黄翔,白延斌 ,汪超, 等.全空气蒸发冷却空调系 统的设计方法 [ J ] .流体机械, 2 0 1 4 , 4 2 1 8 0 8 6 . [ 9 ] 刘佳莉 , 黄翔,孙哲, 等.新型复合式露点间接蒸 发冷却空调机组的试验研究 [ J ] . 流体机械, 2 0 1 4 , 4 2 5 6 7 - 7 2 . [ 1 O ]潘向东, 王明涛 , 张正祖, 等.离心式丙烯制冷压缩 机异常振动原因分析及故障处理[ J ] .化工设备与 管道, 2 0 1 3 , 5 1 3 7 9 8 2 . [ 1 1 ]魏小兵, 江楠 , 曾纪成.新型纵向流油冷却器传热性 能及压降的试验研究[ J ] .压力容器, 2 0 1 2 , 2 9 6 l 3. 1 7. [ 1 2 ]赵荣义, 范存养 , 薛殿华 , 等. 空气调节[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9 9 4 1 7 1 8 . 作者简介 刘乾 1 9 8 7一, 在读硕 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新能源 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通讯地址 2 1 3 0 1 6江苏常州市 钟楼 区常州大 学 白云校 区。 上接 第 3 7页 [ 6 ] Y a n g H, N u e r n b e r g e r D, N i c k e E A . N u m e r i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c a s i n g t r e a t me n t me c h a n i s ms w i t h a c o n s e r v a t i v e m i x e d c e l l a p p r o a c h[ c ] . 2 0 0 3 , A S ME P a p e r G T 一 2 0 o 33 8 4 8 1 . [ 7 ] I s h i d a M, S a k a g u c h i D, U e k i H.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I n l e t Ri n g G r o o v e Ar r an g e me n t f o r S u p p r e s s i o n o f U n s t a b l e F l o w i n a C e n t r i f u g al I m p e l l e r [ C ] . A S ME P a p e r N o . G T 一2 0 0 56 8 6 7 5. 2 0 0 5 . [ 8 ] Y i n J , L i P , P e e s S .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t u r b o c h a r g e r p o r t e d s h r o u d c o m p r e s s o r s t a g e s [ C] . A S ME P a p e r G T一2 0 0 9 5 9 2 4 8, 2 0 0 9. [ 9 ] 胡良军, 杨策, 孙慧民, 等. 机匣处理对离心压气机 激波与泄漏涡干涉的影响[ J ]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 0 1 O, 3 0 5 5 2 1 - 5 2 6 . [ 1 0 ]郑新前 , 张扬军, 郭宫达 , 等. 跨声速离心压气机机 匣处理扩稳研究 [ J ]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 0 1 0 , 3 1 1 2 2 0 2 3 - 2 0 2 6 . [ 1 1 ]鲁业明, 刘正先. 离心压气机弯道和回流器流道的 优化设计[ J ] . 流体机械, 2 0 1 4 , 4 2 4 2 5 - 3 0 . [ 1 2 ]龚义朝, 杜礼明, 王澄宇 , 等. 离心压气机机匣处理 多工况性能预测与分析 [ J ] . 流体机械, 2 0 1 3 , 4 1 2 5 5 - 5 9 . [ 1 3 ]胡效东, 田强, 戚振 , 等. 基于滑移网格的反应釜内 部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 J ] . 压力容器, 2 0 1 3 , 3 1 7 3 3 4l , 5 8 . [ 1 4 ]薛建泉, 张国栋, 李敏慧 , 等. 螺杆泵定子及泵内流 体温度场分布规律 [ J ] .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 0 1 3 , 3 1 2 3 1 - 3 5 . [ 1 5 ]黄旭东. 跨音速压气机失速机理及机匣处理的数值 研究[ D] . 北京 清华大学, 2 0 1 0 7 7 . 1 1 0 . 作者简介 杜礼明 1 9 7 2 一 , 男 , 教授 ,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 内燃机涡轮增压技术 , 通讯 地址 1 1 6 0 2 8辽宁 大连市 黄河路 7 9 4 号 3 9 5信箱。 1 j 1J 1j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