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SHT 0752-2005含水难燃液压液抗腐蚀性测定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 7 5. 1 0 0 E 3 0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 H/ T 0 7 5 5 一 2 0 0 5 手动变速箱油和后桥用油的 热氧化安定性评定法 L一 6 0 一1 法 S t a n d a r d t e s t me t h o d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t h e t h e r ma l a n d o x i d a t i v e s t a b i li t y o f l u b r i c a t i n g o i l u s e d f o r ma n u a l t r a in - i c c i o n s a n d fi n a l d r i v e a x l e s 2 0 0 5 - 0 4 - 1 1 发布 2 0 0 5 - 0 9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S H/ T 0 7 5 5 - 2 0 0 5 目次 前言 , , , , , 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一 1 4 方法概要 。 , ⋯⋯ 2 5 意义和用途 , , , , , , , 4 , , 4 , , , 。 二2 6 试剂和材料 ⋯⋯ 2 7 试验设备 ‘ , , 一2 8 试验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3 9 试验机的标定 ‘ ⋯⋯ 4 1 0 试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1 齿轮清净性评定 , ⋯⋯, 5 1 2 铜 片 催 化 剂 失 重的 测定 步 骤 , , ⋯ ⋯ ‘ ’ ‘ ’ ‘ ’ ‘ ” ‘ ’ “ ” ”6 1 3 试验后油样的评价 , , , , , , ‘ , , , ⋯ ⋯ 6 1 4 计算 ⋯⋯ 7 1 5 报告 , , 一8 1 6 精密度和偏差 , , , , ⋯⋯, .8 附 录A 规 范 性附 录 试 验 设备 图 。 。 ⋯ “ ‘ ’ ‘ ’ “ ‘ ’ “ ” “ ” ‘ 9 附 录B 规 范 性 附 录 预 防 说明 , , , 。 , , , 。 4 , 】 二 ” , , ’ ‘ 二 ‘ ’ ‘ 1 1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试验结果报告 , , ‘ ⋯⋯1 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非参考油试验结果的修正 一 2 0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苛刻度修正控制图表法 ‘ , ‘ ⋯⋯ 2 0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章条编号与 A S T M D 5 7 0 4 一 0 0 a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 2 2 附录 G 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A S T M D 5 7 0 4 一 0 0 a 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 , ⋯⋯ 2 3 S H/ T 0 7 5 5 - 2 0 0 5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A S T M D 5 7 0 4 一 O O a 测定手动变速箱和后桥用润滑油热 氧化安定性的 标准试验方法 。 本标准根据 A S T M D 5 7 0 4 一0 0 a 重新起草。 为了比较方便 ,在附录 F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 A S T M D 5 7 0 4 - 0 0 a章条编号对照表。 为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 A S T M D 5 7 0 4 一 0 0 a 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 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本标准与A S T M D 5 7 0 4 - 0 0 a 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在附 录 G中给出。 为使用方便,本标准还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删去A S T M D 5 7 0 4 一 O N中5 . 2 条中 关于本标准被应用或参考的文献的内 容。 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文字表述按我国的习惯进行了修改; 删去 A S T M D 5 7 0 4 一 O O a中第 1 7 章关键词的内容; 删去A S T M D 5 7 0 4 一 0 0 a 附录 A中A 4 关于 A S T M T M C的简介;和A 9 A S T M数据字典。 本标准中附录A、附录 B 、附录 D 、附录E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C 、附录 F 、附录 G均为资料 性附 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宽德、蔡继元、魏孔银、魏铁生。 S H/ T 0 7 5 5 - 2 0 0 5 手动变速箱油和后桥用油的 热氧化安定性评定法 L一 6 0 一1 法 范 围 1 . 1 方法。 1 . 2 本标准规定了在 L 一6 0一1 试验机上评定汽车手动变速箱油和后桥用油的热氧化安定性试验 本试验方法参照L一 印试验制定。本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手动变速箱和后桥用润滑油在高温氧化 条件下油品的粘度增长,不溶物生成和沉积特征。 1 . 3本标准方法并未提到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本方法的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 保护措施,并在使用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特殊的危害说明在6 . 1 . 2 和附录 B中给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4 8 3 0 工业 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G B / T 7 3 0 4 石油 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方法 电位滴定法 G B / T 8 9 2 6 用过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 B / T 1 1 1 3 7 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 逆流法 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 B / T 1 5 8 9 4 化学试剂 石油醚 S H 0 1 1 4 航空洗涤汽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应用于本标准。 3. 1 积炭c a r b o n 在汽车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中生成的一种坚硬、干燥、灰色或黑色的沉积物,不能用布擦掉,但可 用溶剂去除掉。 3. 2 润滑剂l u b r i c a n t 用于汽车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中的润滑油。 3. 3 油泥 s lu 妙 在汽车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中主要由润滑油的氧化产物形成的沉积物,它不会从部件中流出,但可 用布擦掉。 3 . 4 热氧化安定性 t h e r m a l a n d o x i d a ti v e s ta b i l i t y 在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中使用的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表现为油品粘度增长、不溶物生 I S H/ T 0 7 5 5 - 2 0 0 5 成、部件上产生沉积物等。 3. 5 漆膜v a r n i s h 在手动变速箱和后桥中生成的一种坚硬、干燥、有光泽的沉积物,不能用布擦掉,但可用溶剂去 除掉。 4 方法概要 在一个装有两个正齿轮、 一个试验轴承和铜催化剂的可加热齿轮箱中, 加人待试验的润滑油样 品。当油品加热到规定温度时,使齿轮在预定负荷及转速条件下运转 5 0 h 。向润滑油中以一定的速率 通人空气,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控制油温。试验后评定油品衰变程度的参数有油品粘度增长、废油中 不溶物生成和齿轮清净性。 5 意义 和用途 本试验方法是油品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油品粘度增长、油泥、积炭、漆膜和沉积物以及腐蚀产物 的生成等多方面考察手动变速箱和驱动后桥用润滑油的衰变趋势。这种衰变会导致一系列的设备性能 问题, 特别是在轴封界面 上由于沉积物的生成而导致的密封失效。 该试验方法用于 筛选润滑油 添加剂 和基础油并研究其趋势。 6 试荆和材料 6. 1 试 剂 6 . 1 . 1 石油醚符合 G B / T 1 5 8 9 4 标准。 6 . 1 . 2 航空洗涤汽油符合 S H 0 1 1 4 航空洗涤汽油标准。 注使用的有机清洗溶剂易燃、有害健康,见附录 B e 6. 2材料 6 . 2 . 1 压缩空气压缩空气质量符合 G B / T 4 8 3 0要求。 6 . 2 . 2铜片催化剂冷轧电解铜应满足 U N S 统一编码系统 C 1 1 0 0 0 。两个铜片的尺寸约为 1 4 m m x 4 6 mm x 1 . 6 mmo 6 . 2 . 3砂纸3 6 0 号水砂纸。 7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采用 L 一 6 0一 1 试验机 试验机结构见附录A中A . 1 . 7 . 1 齿轮箱齿轮箱总成,箱内包括一个新的试验轴承、一对新试验齿轮、铜片催化剂以及新的唇 式密封件和0型密封圈和待试验润滑油。为满足该试验方法要求齿轮箱在原设计基础上经过重新设 计改进。齿轮箱和相关配件按所给图纸进行装配。齿轮箱和相关配件应按照总体设计满足其所要求的 尺寸、材料和表面粗糙度。该项设计中采用唇式密封件和 0型密封圈相结合以代替在早期设计中所 选用的软木垫片和挡油圈。 7 . 2绝热烘箱包裹着齿轮箱总成 ,使其绝热并把润滑油温度加热升高并保持在试验温度。在该烘 箱中装有加热器和加热鼓风机,该烘箱的尺寸,加热器,鼓风机和烘箱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在图中明确 标出。附录A中图A. 1中标出其近似位置。 7 . 3加热元件因为该试验程序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下面对特殊的加热元件 共两个 进行 了限定 主加热元件,只允许有一个。 交流发电机负载加热器只允许有一个。 S H/ T 0 7 5 5 - 2 0 0 5 7 . 4 温度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 P I D 控制类型, 输出 百分比可 调。 7 . 5热电偶为确定、记录和控制试验油温,要求使用一个直径为 3 . 2 m m的“ J “ 型热电偶。应用于 其他温度值测定的热电偶应满足操作者要求,但热电偶均应安装在齿轮箱总成挡板后面,并且在试验 过程中不得对正常的油品流动产生干扰。 7 . 6温度记录仪采用指定的热电偶和温度控制系统以及合适的记录仪。试验报告中应列出试验温 度变化曲线。 7 . 7交流发电机用于加载的交流发电机应选用指定产品,不允许选用替代产品。交流发电机的配 线应按具体图纸进行改装,交流发电机负载回路的修改见附录 A . 2 o 7 . 8加热器鼓风机加热器鼓风机系统应通过直径为 5 4 m m的鼓风机开口以 1 5 5 7 Um i n 土1 4 2 Un ri n 速度向绝热烘箱输送空气 在自由流动状态下 。加热器鼓风机应为一个由电动马达或由主驱动轴齿形 带驱动的骨架式鼓风机。在任何情况下,空气流量都应当像维持其他试验参数一样使其控制在设 定值。 7 . 9空气流量控制器空气流量控制器设定空气压力为 6 . 9 k P a 士 0 . 7 k P a ,流量为 1 . 1 Uh 士 0 . 1 Uh o 7 . 1 0为了保持空气流量表读数稳定,建议在空气管线上加一稳压罐。 7 . 1 1 试验齿轮机床用变速齿轮一对,一个齿数为3 4 ,另一个齿数为 5 0 ,齿宽均为9 . 5 m m o 7 . 1 2试验轴承为 R一1 4球轴承。 7 . 1 3密封用 0型圈,用于密封盘的0型圈和用于盖板的0型圈。 7 . 1 4唇式密封两个轴封。 7 . 1 5所有的新设备都应按照附录A提供的图纸进行装配以满足标准化要求。 8 试验准备 8 . 1 绝热烘箱温度设定 待最后装配完成,把烘箱温度设定为2 0 4 C ,温度传感器从上表面插人 7 5 m m,打开加热器和循环风 扇,当温度达到2 0 4 ℃时调节温度控制器关闭加热器。加热箱温度控制应该满足 1 0 . 3 条中加热要求。 8 . 2 温度记录控制仪表操作 因为该试验过程对温度极为敏感,所以有必要对温度测量和控制的相关元件精度进行定期校验。 因此在新的试验设备安装完成后,在进行参比油试验之前,应对测量和记录烘箱温度和试验油温度的 仪表进行校验。例如,应对试验油温热电偶和控制器进行校验。这可以通过向一个配有搅拌器的附属 温度控制油浴中插人探头的方式来完成。油浴温度准确地控制在 1 6 2 . 8 C,试验前应保证试验检测系 统的精确。 8 . 3 试验齿轮箱清洗 清 洗齿轮箱、 排气管、 排气管挡流板、 挡板轴 套、密封套筒、 齿轮箱盖板、 密封盘、 螺母、 双头 螺栓、平垫圈、挡油板、垫片衬圈、轴承套、夹钳、销子、轴端、轴头螺母、催化剂支架,供气管等 因为该试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机加工表面的精度,因此在清洗时注意保护各部件表面,不准用 8 . 4 条中规定以外的金属刷或粘附性布料擦洗。 。可使用尼龙刷和长的管壁清洗器进行辅助清洗,先 用航空洗涤汽油,再用石油醚清洗上述各部件,晾干。 8 . 4 试验齿轮清洗 仔细检查试验齿轮表面是否有划痕,如有明显缺陷可用油石磨光;先用 3 6 0 号水砂纸磨光试验齿 轮各表面,再用航空洗涤汽油清洗,最后用石油醚清洗并晾干。 8 . 5 试验轴承清洗 在安装之前,用航空洗涤汽油和石油醚依次清洗试验轴承表面,晾干。 8 . 6 铜片催化剂清洗 8 . 6 . 1 为便于识别,在一个铜片侧面锉一缺口作为标记,缺口应在铜片长边上呈三角形,三角形缺 3 S H/ T 0 7 5 5 - 2 0 0 5 口各边长度为 5 m m o 8 . 6 . 2 用3 6 0 号水砂纸把铜片 催化 剂各面磨光。 8 . 6 . 3 用航空洗涤汽油和石油醚依次清洗铜片表面,晾干。 8 . 6 . 4 在安装前对已做有三角标记的铜片催化剂称重,精确至。 0 0 0 1 g 。用镊子或滤纸拿取洗净的 铜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 8 . 7 齿轮箱安装 参见附录A中A. 3 部件分解图 8 . 7 . 1 在安装齿轮箱之前先检查允许重复使用的零部件,如有严重磨损应进行更换。 8 . 7 . 2每次试验应使用新的密封元件 0型圈和唇式密封 。 8 . 7 . 3 安装挡板轴套和密封套筒。如果密封套筒损伤则立即更换。 8 . 7 . 4 在密封盘上安装唇式密封和 0型密封圈。在唇式密封处应使用垫片密封剂以防止漏油。 8 . 7 . 5 在齿轮箱中安装密封盘时应使用平垫片以避免密封盘表面损伤。密封盘定位螺栓的上紧力矩 为2 . 8 N- m. 8 . 7 . 6 在上轴和下轴上分别安装外部锁圈。 8 . 7 . 7 在上轴和下轴上分别安装上、下垫片衬圈。 8 . 7 . 8固定保护挡板和催化剂支架,以2 . 8 N “ m的力矩上紧固定螺栓。 8 . 7 . 9 把轴承装人轴承夹具,将有轴承制造商编号的一面向外。以2 . 8 N “ m的力矩紧固轴承夹具 螺栓。 8 . 7 . 1 0 从有轴承制造商编号的一面把试验轴承衬套插人试验轴承。然后将这一套轴承组件安装在 下轴上。 8 . 7 . 1 1 沿轴键方向在下轴上安装大齿轮 G A一 5 0 ,在上轴上安装小齿轮 G A一 3 4 。安装试验齿轮 时应使制造商名称的一面向外。以 1 0 . 0 N - m的力矩上紧定位螺母。 警告齿轮定位螺母有所差异。因为下轴为右旋螺纹,上轴为左旋螺纹。 8 . 7 . 1 2 从齿轮箱倾斜的右壁处插人试验油热电偶,使热电偶与插人面保持垂直,插人深度为 1 3 mm 士 l m m . 8 . 7 . 1 3在催化剂支架槽中放人铜片催化剂。铜片催化剂的尺寸应与催化剂支架相配以避免催化剂 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移动。将带有缺口的铜片放置在齿轮箱后部,要求铜片开口向后,以便在试验后取 出铜片催化剂时对沉积物的影响降至最低。 8 . 7 . 1 4在齿轮箱盖板上安装 0型密封圈。 8 . 7 . 1 5安装齿轮箱盖板,以2 . 8 N “ m的力矩上紧螺栓。 8 . 8 供气线 检查供气线,以确保供气线通畅,并把供气线和热电偶导线集中放置在齿轮箱右侧下部,以避免 损伤。 8 . 9 绝热烘箱盖板安装 把测量烘箱温度的热电偶从烘箱箱盖板上部插人,深度为 7 5 m m,然后安装盖板。 8 . 1 0 空气流f标定 使用标准的空气流量测定仪进行标定,空气流量控制器要求每年标定一次,以使其满足流量规格 要求,即进气压力 1 0 1 . 8 6 k P a ,流量 1 . l Uh 。将标定仪器串接到空气管线上,并调节进气压力到 1 0 1 . 8 6 k P a , 流量Ll Uh ,将一个市售的8 0 W / 9 0 等级的油样装人齿轮箱, 启动试验机并达到试验条 件。完成标定后,卸下标定仪器。 9 试验机的标定 9 . 1 为确保试验取得一致的结果,应选用参考油来对试验机进行标定。 9 . 2新试验台架标定对一个新试验台架,用参考油进行标定试验,其结果应在要求范围之内。 4 S H/ T 0 7 5 5 -2 0 0 5 9. 3 试验台架标定周期每 1 0 次试验后对试验台架进行参考油标定试验。 9 . 4在每次试验之前,都应对在该台架上进行过的试验按顺序登记运转次数。包括启动失败和无效 操作的所有试验,都应当记人试验次数。 1 0 试验步骤 1 0 . 1 试验油称重 用干净的量筒量取 1 2 0 m L士5 m L的试验油并称重,把试验油倒人齿轮箱中。重新称取量筒的质 量,以 确定加人试验油的质量并记录, 精确至O . 0 1 g . 1 0 . 2 空气压力设定 设定空气压力为 6 . 9 k P a 士0 . 7 k P a ,流量为 1 . 1 L / h 士 0 . 1 L / h . 1 0 . 3 试验机启动和试验油加热 开启主驱动电机和风扇,记录启动时间,温度控制系统会 自动将试验油温加热到 1 6 2 . 8 ℃ 士 0 . 6 9C,记录加热时间。试验油温度从室温升至1 6 2 . 2 ℃的时间应大于4 5 m i n ,但不得超过6 0 r n i n 。加热 时间小于4 5 m in或大于 6 0 m i n 试验无效。 1 0 . 3 . 1 在加热过程中, 每 1 5 m i n 记录 一次 所有的试验参数。 如果有超出 试验条件规定范围的读数, 则可认为在整个 1 5 c ril n 内该参数超标。 1 0 . 3 . 2如果试验油加热时间小于4 5 m i n ,应降低炉温使加热时间大于或等于4 5 m in ,但小于6 0 n - in . 加热时间超过6 0 m i n的一个原因是绝热烘箱和烘箱盖板密封不严,另一个原因是烘箱其他部位发生热 泄漏,或二者兼有。但无论如何,烘箱温度设定值不得高于2 0 4 t,以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 1 0 . 4 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设定 调节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为 1 2 8 W1 5 W. 1 0 . 5 大齿轮转速 在加热及试验过程中,大 齿轮转速始终保持在1 7 5 0 r / m i n 土 5 0 r / m in . 1 0 . 6 正式试验 1 0 . 6 . 1 当试验开始后。如果试验中断超过5 m i n ,则此次试验无效,应中止试验并记录时间及原因。 1 0 . 6 . 2每小时记录一次所有操作参数。如果有超出试验条件规定范围的读数,则可认为在整个一 小时内该参数超标。 1 0 . 7 试验油失重计算 试验运行 5 0 . 0 h t 0 . 1 h试验结束,依次关闭电源。把试验油放人一称过重的干净容器,放油 3 0 m i n , 然后称重并记录放出样品的 质量, 用式 1 计算试验油的失重,以 质量分数表示。当试验油失 重超过 2 0 时认为该试验无效。 M, MI 一MF Mt x 1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式中 ML 试验油失重, M I试验前加人的 试验油质量,B M F 试验后流出的试验油质量, 9 。 1 0 . 8 齿轮箱解体 试验机冷却 3 0 n i in - 5 n u n 。取下齿轮箱盖板,将齿轮箱解体,但不要破坏各部件上的沉积物。 1 1 齿轮清净性评定 1 1 . 1 评分件拆卸 取出铜片催化剂、试验齿轮、试验轴承和齿轮箱内各部件。 S H/ T 0 7 5 5 - 2 0 0 5 1 1 . 2评分时间要求 评分前评分试件应该至少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l h ,试件放置应与垂线方向成 1 5 。 角。试件清净性评 分应在试验结束后6 4 h 之内完成。 1 1 . 3 齿轮油泥评定 1 1 . 3 . 1 在大、小齿轮上沿键槽方向分别擦出一个宽约 2 0 m m的区域。对每个齿轮表面的油泥分别 进行评 分。 1 1 . 3 . 2每个齿轮表面的油泥评价区域不包括擦净区、轮齿、垫片衬圈接触部分。 1 1 . 3 . 3根据油泥程度的不同把总的评价面积按面积百分数细分,评分详见 C R C N O . 1 2手册 手册中 包括油泥等级和油泥判断方法 。计算并记录每一块细分区域的油泥总量系数。每个齿面的油泥总量 系数由各分区系数相加而得出。 1 1 . 3 . 4 参照C R C N O. 1 2手册。把总量系数转换到每一个齿面进行评价。报出该评价结果,保留小 数点后两位。 1 1 . 3 . 5油泥评价值以四个齿面油泥评价值平均得出。 1 1 . 4 齿 轮积 炭/ 漆膜评价 1 1 . 4. 1 积炭/ 漆膜评价以大齿轮为准,小齿轮的评价值仅作参考。对齿轮前、后两面分别评价。每 个齿面的擦净区作为评价区,但不包括轮齿、垫片衬圈接触部分。 1 1 . 4 . 2 以C R C N O . 1 4 手册为 指导, 把齿面按不同积炭程度和漆膜等级划分区域。使用C R C N O . 1 4 手册中非摩擦部件锈蚀/ 漆膜评价标准确定每一个存在漆膜部位的漆膜等级。 1 1 . 4 . 3 积炭程度评价,积炭系数范围从0 . 0 0 严重积炭 到0 . 9 9 痕迹积炭 。观察积炭厚度,并根 据表 1 确定积炭评价系数,描述每一划分区域积炭情况。将积炭评价系数和所占面积百分数相乘计算 出积炭评价值。结果报到小数点后两位。 表 , 积炭程度评价指标 、 目测判断 积炭厚度/ mm 目测判断 积炭厚度/ i n 积炭程度积 炭 评 价 系 数 范 围 0 . 0 一0 . 5 0 . 5 - 2 . 0 2 . 0 0 . 0 0 - 0 . 0 2 0 . 0 2 - 0 . 0 8 0. 0 8 轻 中 重 0 . 9 9- 0 . 8 1 0 . 8 0-0. 1 1 0 . 1 0-0. 0 0 1 1 . 4 . 4把齿面擦净区的每个划分区域的评分进行加和,从而确定齿面的积炭/ 漆膜评分值。 1 1 . 4 . 5 齿轮的积炭/ 漆膜 评分由大齿轮的正面和反面评分取平均值得出。对小齿轮评分,其值只作 为参考。 1 1 . 5 清净性评分计算 用附录C中的评分表计算并报出积炭/ 漆膜和油泥评分。 1 2 铜片催化剂失重的测定步辣 1 2 . 1 用航空洗涤汽油浸泡带缺口 铜片3 0 m i n , 然后用脱脂棉和石油醚清洗铜片上的氧化产物, 最后 用石油醚冲洗,晾干。 1 2 . 2洗净的铜片催化剂应使用镊子或滤纸拿取,以免失重计算中产生误差。将有标记铜片催化剂 洗净后称重, 精确至0 . 0 0 0 1 8 。其失重以 原始质量损失百分 数的 形式报出。 1 3 试验后油样的评价 1 3 . 1 用G B / T 1 1 1 3 7 试验方法测定试验前后试样的1 0 0 ℃运动粘度。试样不进行过滤。试验后油样 的粘度测定应在试验结束后 4 8 h 之内完成。 1 3 . 2 用G B / T 7 3 0 4 试验方法测定试验后试样的 总酸值。 6 S H/ T 0 7 5 5 - 2 0 0 5 1 3 . 3用G B / T 8 4 2 6 试验方法中的A法测定试验后试样的戊烷不溶物和甲苯不溶物。 试验结束后4 8 h 之内完成。 1 4 计算 1 4 . 1 计算粘度增长 用试验油初始粘度和最终粘度通过式 2 计算粘度增长。 A I, V F V , x 1 0 0 v , 式中 △ , 粘度增长, ; V F 试验油最终运动粘度, 皿 n 2 / s ; V , 试验油初始运动粘度, 训 11 2 / S o 1 4 . 2 计算铜片催化剂失直百分数 用式 3 计算铜片催化剂失重百分数 其 测定也应在 2 一 Ws W, 一WF W, x 1 0 0 式 中 W s 铜片催化剂失重百分数, ; 叭 在8 . 6 . 4 中 确 定 的 铜 片 催 化 剂 初 始 质 量, g ; W F 在1 2 . 1 . 2 中 确定的 铜片 催化剂最 终质量, B . 1 4 . 3 试验结果转换 通过以下参数转换参考油和非参考油试验结果。 参数转换 粘度增长, WA E O T戊烷不溶物, 质量分数In 戊烷 E O T甲苯不溶物, 质量分数In 甲苯 平均积炭和 / 漆膜ln C V / 1 0 一 C V 平均油泥一1 n 1 0 一油泥 注E O】一表示试验结束;】片自然对数;c v -一积炭和漆膜评分值。 1 4 . 4对非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