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 矿产资源开发与恢复治理方案 编写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报告编写牟银军 王建勋 张火清 审 核洪百雄 总工程师梁明宏 院 长石生明 提交单位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麦积分局 提交时间二○二○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1 第二部分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61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砖瓦用粘土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方案 编写单位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项目负责宋 欣 报告编写牟银军 王建勋 张火清 审 核洪百雄 总工程师梁明宏 院 长石生明 报告提交单位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麦积分局 提交时间二○二○年十二月 2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概 述 ........................................................................................................... 5 1.1 项目概况 ........................................................................................................... 5 1.2 位置及交通 ....................................................................................................... 6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 7 1.4 以往地质工作 ................................................................................................... 9 1.5 编制依据及原则 ............................................................................................. 10 第 2 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 12 2.1 矿产品需求现状 ............................................................................................. 12 2.2 供需回顾及产品价格分析 ............................................................................. 12 2.3 需求分析 ......................................................................................................... 13 2.4 效益分析 ......................................................................................................... 13 第 3 章 矿产资源概况 ............................................................................................. 14 3.1 区域地质特征 ................................................................................................. 14 3.2 矿区地质 ......................................................................................................... 21 3.3 矿体地质特征 ................................................................................................. 22 3.4 矿石质量 ......................................................................................................... 22 3.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24 3.6 矿山资源储量情况 ......................................................................................... 27 3.7 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 27 第 4 章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28 4.1 产品方案研究 ................................................................................................. 28 4.2 主要生产系统及设施配置 ............................................................................. 31 第 5 章 矿床开采 ..................................................................................................... 33 5.1 矿区现状及开采顺序 ..................................................................................... 33 5.2 开采境界 ......................................................................................................... 33 5.3 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34 5.4 主要设备选型 ................................................................................................. 35 第 6 章 选矿与尾矿设施 ......................................................................................... 36 3 6.1 选矿方案 ........................................................................................................ 36 6.2 选矿方法 ........................................................................................................ 36 6.3 生产工艺 ........................................................................................................ 36 6.4 尾矿设施 ........................................................................................................ 37 第 7 章 环境保护 .................................................................................................... 38 7.1 环境保护主要依据 ........................................................................................ 38 7.2 矿山治理恢复的基本原则 ............................................................................ 38 7.3 矿山主要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 39 7.4 矿山生态保护措施 ........................................................................................ 40 7.5 矿山水土保持方案 ........................................................................................ 40 7.6 环境恢复治理和保护方案 ............................................................................ 41 7.7 闭坑后的矿山管理 ........................................................................................ 42 7.8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 42 7.9 绿色矿山建设 ................................................................................................ 43 7.10 预期效果 ...................................................................................................... 46 第 8 章 矿山安全及措施要求 ................................................................................ 48 8.1 设计依据 ........................................................................................................ 48 8.2 影响矿山安全的主要因素 ............................................................................ 49 8.3 矿床开采安全 ................................................................................................ 49 8.4 工业卫生主要措施 ........................................................................................ 51 8.5 矿山安全与工业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 52 第 9 章 投资估算及技术经济评价 ........................................................................ 53 9.1 设计生产规模及产品销售 ............................................................................ 53 9.2 劳动组织及定员 ............................................................................................ 53 9.3 经济效益评价 ................................................................................................ 54 第 10 章 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 59 10.1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规模及矿山服务年限 ...................... 59 10.2 工程项目综合评价 ...................................................................................... 59 10.3 存在问题及建议 .......................................................................................... 60 4 附 图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矿山总体工程布置图 12000 2 2 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开采剖面图 1500 3 3 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开采终了图 12000 5 第 1 章 概 述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项目概况天水地区土地资源有限,现正逐步淘汰制砖行业落后产能,取缔一批 污染大,能耗高、生产工艺不达标,对环境破环严重的砖厂。受此影响,市区及各县 区砖瓦用粘土矿短缺与市场需求增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很难满足市场建设需求。随着 环保型隧道窑生产线发展的趋势,提倡建设环保型,高效性综合利用工业废渣、页岩、 煤矸石的大型隧道窑制砖生产线,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麦积分 局在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设立新的采矿权,该矿山建成投产可缓解麦积区及周边地区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对砖瓦用粘土矿的市场需求。受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麦积分局 委托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完成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 砖瓦用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拟设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1-1。 拟设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1-1)。 表 1-1 拟设采矿权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名 称 拟设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 面 积(km2) 标 高(m) 麦积区甘泉 镇归凤山砖 瓦用粘土矿 1980 西安坐标系 国家大地 2000 坐标系 0.038 1310-1449 X Y X Y 1 3815668.25 35577990.89 3815678.92 35578103.29 2 3815549.25 35577991.77 3815559.92 35578104.17 3 3815375.24 35577930.28 3815385.91 35578042.68 4 3815301.99 35577941.33 3815312.66 35578053.73 5 3815293.71 35577993.68 3815304.38 35578106.08 6 3815176.80 35577994.64 3815187.47 35578107.04 7 3815225.56 35577842.56 3815236.23 35577954.96 8 3815334.56 35577829.76 3815345.23 35577942.16 根据麦积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拟设立矿区及周边无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无重要水源地;矿区大部 分为林地、旱地,矿区无矿业权纠纷。 6 1.2 位置及交通 矿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归凤山村,行政归属麦积区甘泉镇所管辖。地理坐 标东经 10550′53.7″-10551′00.5″,北纬 3427′41.51″-3427′ 57.32″。面积为 0.038km2。 区内交通较为便利,北距天水火车站有 20km,有 G30 高速,北东距麦积区甘泉镇 10 km,有天水-甘泉-李子园公路从测区东部通过,沿主要沟谷大多有便道可行,交 通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但区内山高坡陡,森林茂密,覆盖广厚,且阴湿多雨, 工作条件比较困难。 矿山交通位置见图 1-1。 图1-1 矿山交通位置图 7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1 地形地貌 工作区地处秦岭山脉北部,处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分水山脉,北部属黄河系, 南部属长江水系,属中低山区,海拔高度 1400-2100m,相对高差为 300-500m。地 表径流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多呈“V”型沟谷,地形总体趋势,工作区南部高北部低。 主要河流有北部永川河及其支流和南部李子园河及其支流,区内植被发育,灌木丛生, 覆盖广厚。 1.3.2 气象、水文 1、气象 气候特征甘泉镇在麦积区东南部, 为北温带之南沿, 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在 11℃,最高气温 38℃,极端最低气温一 19.2℃。年降水最多达 800 毫米, 日照充足,无霜日年平均 179 天,最长 22 天,最短 146 天。镇域内气候冬冷但不甚寒, 雨稀少、气候干燥,雨热同步,降水集中。春季升温快,从 2 月下旬开始增温,但冷暖 多变,常有倒春寒。秋季降温迅速,从 8 月起气温开始下降,以 11 月份气候下降幅度最 大,常年常出现连阴雨天气,俗称行秋霜。平均日照时数为 2032.1 小时,日均时数为 5.6 小时,日照百分率 46,太阳高度变角变化在 3153′一 7845′之间,一年四季太阳辐 射差异基大。处于季风带、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主要风向为东风,其次是 东南风从四季风间的变化上看,春、夏、秋以东、东南风较多,冬季则多西北风。平均 风速为 l.3 米/秒,冬季风速较小,1 月平均 1.2 米/秒。春季是一年中风速较大的季节, 平均风速1.7米/秒;夏季平均风速1.2米/秒;秋季平均风速l.0米/秒寒潮主要出现在春季和 秋季。其中春季占总数的 70,秋季占 22.4,冬季为少寒潮时段,春季寒潮多集中在 3 月 25 日-4 月 15 日,秋季寒潮多出现于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 2、水文 区内主要河流是颍川河,颍川河自马跑泉镇进入麦积区,经工作区东侧由南向北 汇入渭河,区内径流长度约 17.3km,据麦积区水文站监测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 8 2.312 105m3,最大年径流量 2.253 106m3,最小年径流量 4.1 105m3。流量年内季节性 变化明显, 月平均流量较大期多集中于 7-10 月, 其中 9 月份流量最大, 平均 5.88m3/s, 月平均流量较小期多集中于 12-2 月,其中 1 月份流量最小,平均流量 0.96m3/s。枯水 期偶尔断流,丰水期流量剧增,最大洪峰流量 3690m3/s,平均含沙量为 42.3kg/m3,最 大可达 1050kg/m3。 1.3.3 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矿区地处我国六盘山南北地震带中段银川-天水-武都带和秦岭北缘东西地震带 中部天水-兰州带的交汇复合部位,新构造运动还表现为大面积不均匀间歇性升降, 使渭河及其支流河谷发育有多级阶地。由于断层破碎带内原岩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 被多向切割,强烈挤压与破坏,多种结构面发育,岩体十分破碎,地下水比较发育, 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工作区地处南北地震带天水-武山地震亚带上,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属地震背 景复杂,活动频繁,矿区内和周边地区潜在震源多、震级大,是国家确定的重点抗震 城市之一,被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定为Ⅷ度区。 1.3.4 经济概况 天水市下辖秦州区、麦积区两个市辖区,甘谷县、武山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 家川回族自治县 5 个县,共辖 78 个镇,35 个乡,10 个街道。面积 14392km2,总人口 340 万,常住人口 37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20 万人,城市化率达到 33,城区人口 60.3 万人。麦积区总人口约为 65 万。均为汉族,有少量回族。 甘泉镇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镇,全镇总面积 211km2,现管辖 24 个行政村, 总人口 41025(2017 年),耕地面积 8.7 万亩,林地面积 3.8 万亩。农作物以主要农作 物有玉米、冬小麦、高粱、荞麦、洋芋、糜谷、黄豆等(集中在山区);经济作物以 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蜜桃为主(集中在颍川河和川道及浅山区)。 麦积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金、钼、粘土、石灰石、钾长石、矿泉水、 地热水等,尤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最大。 麦积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 20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2.6,林种共 28 9 科,224 属,675 种,其中白皮松、粗榧、玉兰、杜仲、白檀、铁橡、银杏、金钱槭等 珍稀树种分布较多。珍稀动物牛羚、大鲵、猕猴、金猫、水獭、林麝、鬣羚、红腹锦 鸡、鸳鸯等常出没于山谷丛林间。有中药材 247 种,主要有党参、当归、川芎、天麻、 大黄、茴香等。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麦积区土壤气候条件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粮食、经济作物尤其以林果和蔬菜生产优势最为显著。花牛牌苹果、麦积牌葡萄、元 龙花椒、立远板栗、伯阳鲜桃、新阳杏子、甘泉大樱桃以及猕猴桃、核桃、木耳、生 漆、食用菌等优质干鲜土特产品和蒜苔等蔬菜畅销全国。 麦积区是“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所在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麦积山景 区,就镶嵌在东南部的林海群峰之中。景区内,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秦州“第一洞 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黄山“美誉的石门,曲溪,小陇山植物园以及净土寺、蛟龙寺 等,麦积还有街亭温泉、甘泉、马跑泉以及新开发的中滩温泉等。境内还有诗圣杜甫 流寓秦州时的东柯草堂、国画大师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牧马滩秦汉古墓葬等许多 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麦积区还有麦积石窟、卦台山、仙人崖、石门山、净土寺、 曲溪龙园、香积山等景点。 1.4 以往地质工作 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高,数十年来,通过路线地质踏勘和矿产调查,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普查找矿及专题研究使本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不断提高。 1958 年,华家岭地质队进行过 120 万路线地质踏勘和矿产普查。 1959 年,九〇五航测大队进行了 110 万航空磁测。 1960 年, 天水地质队于甘泉-李子园一带进行了以多金属矿为主的 1 5 万综合普 查工作。 1966-1968 年,陕西区调队进行 120 万天水幅区域地质调查,为本区乃至 西秦岭北部地区提供了全面的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料,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 120 万区调的同时,进行了重砂、金属量测量等项工作,提供了一批可供检 查的异常和找矿信息。 10 1971-1976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物探队在李子园一带 12.5 万分散流测量。 1975-1978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对红铜沟(火麦地)铜矿点进行了详 细评价,并在外围开展了普查评价工作;冶金二队在以东地段进行了郭家山铜、钼矿 点的检查评价工作。 1975-1978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牛鞍子沟对铜牛山铜钼矿点进行了 检查评价工作。 1977-1978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李子园-徐家庄一带进行了以铁矿 为主的 15 万综合普查工作。 1982-1984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在麦积山及其外围开展了以铅、锌、 金为主的综合普查工作,评价了关陵根、二方沟等多金属矿(化)点。 1985-1987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区调队完成了天水幅120 万区域地质修测 工作。 1985-1986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化探队完成了天水幅120 万化探扫面工作。 1990-1993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完成了甘泉寺、娘娘坝幅1 5 万区域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工作。 1991-1994 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质队进行了天水市柴家庄金矿普查。 1997-1998 年,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完成秦岭西段礼县-略阳、礼县-武都地区 1 10 万航磁测量。 1985 年至今,冶金、有色、核工业等有关地勘单位,在本区及外围一些重要矿点 进行矿产检查评价工作,具体情况如何,由于部门之别无法得知。 1985 年以来,许多大专院校、科研、生产单位,进行了地层、构造、变质岩、岩 浆岩等项专题研究工作,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依据。 1.5 编制依据及原则 1.5.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11 2、中国地震参数区规划图GB 18306-20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资源法1986.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 5、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1;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源部,1999 年 4 月); 8、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地质灾害详查报告(2013 年 3 月); 9、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 年); 10、六部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 号); 11、现场收集的有关实际资料。 12、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5.2 编制原则 1、方案编制严格遵循国家、甘肃省颁布的有关法规、政策和技术规程、规范; 2、坚决贯彻执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正规设计、科学开采、规模经营、严格 管理、安全生产、依法办矿”的原则,达到少投入、多产出的目的;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业主利益、国家税收、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建设方案 必须从我国国情、国策和地区实情出发,充分利用客观条件的优势,实事求是,从实际 出发寻求综合技术效益最优的建设方案,力争做到投资省、经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4、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损失率、降低贫化率,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5、重视矿山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政策; 6、各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最佳方案; 7、 在保证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 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8、主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要结合矿山实际情况; 9、严格按照省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进行矿山布设及创建。 12 第 2 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2.1 矿产品需求现状 在西部大开发总政策指引下,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特别是小城镇建设 和新农村建设,对砖瓦的需求量猛增。区内原有的砖瓦生产企业较少,不能满足本 地区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大量大量还需靠外地供应。 根据国家要求,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规范),结合城市改造, 开展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进行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而空 心砖产品以其各项优越的性能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占了主导地位。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空心砖的需求量逐年加大,无论是建设砖瓦生产企业,或是空心砖材料生产企业, 都需要粘土矿为资源保障。 该砖瓦用粘土矿矿石质量较好,属优质砖瓦粘土,烧制的成品砖质量符合要求。 目前,成品砖销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矿山建设设计生产以“多孔空心砖” 为生产线,此类空心砖轻质多孔、达到国务院墙体改革材料的一级标准,不但保温 性能好,而且承重压力高,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墙体填充材料,更适用于 砖混结构的承重墙体。使用多孔空心砖建筑成本低,耐用年限长,依据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 1 号精神,此产品为设计部门的最新推荐砖型。 2.2 供需回顾及产品价格分析 本着“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思路和“构建和谐矿区、建设绿色矿山” 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机制砂以资源的可持续和经济的可循环为发展方向,按照国 家“绿色矿山”的要求进行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在技术改造、提高矿产资源保 护和综合利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品销售确定原则参考天水市当地市场销售价格以及项目方提供的参考报价, 确定本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 13 2.3 需求分析 矿区内建筑用粘土矿产资源丰富,展布在大江河两侧,粘土物理性、化学性能 均符合各项要求,现正逐步淘汰制砖行业落后产能,取缔一批污染大,能耗高、生 产工艺不达标,对环境破环严重的砖厂。受此影响,市区及各县砖瓦用粘土矿短缺 与市场需求增大的矛盾非常突出,很难满足市场建设需求。随着环保型隧道窑生产 线发展的趋势,提倡建设环保型,高效性综合利用工业废渣、页岩、煤矸石的大型 隧道窑制砖生产线,同时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天水市自然资源局麦积分局在麦积区 甘泉镇归凤山设立新的采矿权,该矿山建成投产可缓解麦积区及周边地区小城镇建 设和新农村建设对砖瓦用粘土矿的市场需求。 2.4 效益分析 经估算,甘泉镇归凤山砖瓦用粘土矿推断资源量为 40.20 万立方米,按年产粘土 矿 8 万立方米,矿山服务年限约为 4 年,每年可生产 5360 万块空心砖,经过调查分 析,每块空心砖市场销售价格为 0.45 元/块,成本 0.35 元/块,税率 6,每年可获纯 利润 391.28 万元,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增收一定税金,又可安排农村多余劳动 力。由此可见该矿的开发可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建筑市场对此类砖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价格看涨。总之,该粘土矿具 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14 第 3 章 矿产资源概况 3.1 区域地质特征 3.1.1 地层 矿区位于秦岭褶皱带西部,地层区划属秦岭地层区,属北秦岭-北祁连分区。 区域地层划属秦岭地层区。 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中下元古界秦岭群 (PtQ) 、 震旦-奥陶系李子园群(Z-O)L、泥盆系大草滩群(D)、侏罗系(J)、白垩系 (K)、新近系(N)及第四系(Q)。其描述依次为 1、下元古界秦岭群第二岩段(PtQ2)主要分布在区域西北角和东南部,出露的 岩性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夹黑云斜长片岩。 2、震旦-奥陶系李子园群(Z-O)L为一套以基性-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为主 夹正常沉积的浅-中等程度变质的绿片岩系。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南部,分布于李子 园-董水沟-分水岭(金家山)一带。根据岩石组合、岩相及火山韵律变形变质特 征分为上、 下两个亚群。 下亚群为木其滩岩组 (Pz1m) , 上亚群包括黑湾里岩组 (Pz1h) 、 大草坝岩组(Pz1d)。勘查区出露黑湾里岩组和大草坝岩组。 黑湾里岩组岩性为浅灰色石英岩夹绢云石英片岩及硅质条带、偶夹黑云角闪片 岩。主要分布于金家山、黑沟门南部一带,总体呈北西向展布的单斜层。下伏木其 滩岩组(Pz1m)大部地段为整合接触,部分地段为断层接触。 大草坝岩组(Pz1d)分布于大草坝-铁佛沟、黑沟一带,为一套浅变质的中酸 性火山凝灰岩-正常沉积岩组成的韵律组合。与下伏黑湾里岩组为整合过渡关系, 局部为断层接触。岩性为灰绿色-浅灰绿色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绿帘阳起石英片岩 夹硅质条带及薄层状石英细砂岩、钙质片岩及细晶大理岩。 3、泥盆系大草滩群(D)为一套厚度较大的滨海-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分布于 舒家坝-娘娘坝断裂北东方向庙沟门、花洋峪一带。根据岩石组合、岩相特征,大 草滩群(Ddc)划分为上、下两岩组。下岩组(Ddc1)为滨海相碎屑岩沉积,上岩组 15 (Ddc2)为陆相碎屑岩沉积。二者为断层接触。大草滩群下岩组(Ddc1)大草滩群 下岩组为一向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分布于庙沟门-唐家坪以南一带。岩石组合为浅 灰色薄-中厚层状变石英砂岩夹绢云粉砂质千枚岩。大草滩群上岩组(Ddc2)大草滩 群上岩组按岩性组合可划分为四个岩性段。a、第一岩性段(Ddc21)为中厚层砾岩、 中粗粒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b、第二岩性段(Ddc22)为灰-紫红色长石石英 砂岩夹粉砂岩。c、第三岩性段(Ddc23)为长石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d、第 四岩性段(Ddc24)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硅质砾岩与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互夹。 4、侏罗系(J)主要出露的有中下统后庙老组(Jh)和中统陈家庄组(J2ch), 其中中下统后庙老组(Jh)主要分布于归凤山西北一带,出露的岩性主要为砾岩、 含砾砂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及煤线。中统陈家庄组(J2ch)仅在区域南东角陈家庄出 露,主要岩性为流纹岩为主,下部夹粉砂岩及炭质页岩。 5、白垩系麦积山组(Km)主要分布在区域北西榆林坪-张家湾一带,南东刘 家坪一带,主要出露的岩性有厚层砾岩为主夹砂岩及泥岩。 6、新近系甘泉寺组(Ng)主要由一岩段(Ng1)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