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碗窑锰矿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碗窑锰矿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 、 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21 年 07 月 公公 示示 稿稿 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碗窑锰矿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碗窑锰矿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与土地复垦方案 申报单位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 法人代表 李忠阳 总工程师 乐兴文 项目负责 徐文忠 编 写 人 谭有强 徐斯强 徐文忠 冯紫德 钟 龙 制 图 马成平 潘月好 审 核 廖剑霖 提交时间2021 年 07 月 26 日 I II III 复垦复垦 区土区土 地利地利 用现用现 状状 土地类型 面积 hm 2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小计 已损毁 拟损毁 占用 园地02 果园 021 1.7301 0.4659 1.2642 32.93 林地 03 有林地 031 1.3508 0.4332 0.9176 25.71 灌木林地 032 1.2110 0.0244 1.1866 23.05 草地 04 其它草地 043 0.9623 0.2500 0.4854 18.32 合计 5.0273 1.1735 3.8538 100 复垦复垦 责任责任 范围范围 内土内土 地损地损 毁面毁面 积积 类型 面积(hm 2) 其中 已损毁 拟损毁 损毁 挖损 2.0442 0.5720 1.4722 压占 3.2100 0.6015 2.3816 塌陷 0 0 0 合计 5.0273 1.1735 3.8538 复复 垦垦 土土 地地 面面 积积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 hm 2 已复垦 拟复垦 园地 02 果园 021 0.00 2.0602 林地 03 有林地 031 0.00 1.7294 灌木林地 032 0.00 0 草地 04 其它草地 043 0.00 0.4872 合计 0.00 4.2768 土地复垦率 85.07 投资 预算 静态总投资(万元) 310.59 动态总投资(万元) 319.93 单位面积静态总投资 (万元/亩) 3.94 单位面积动态总投 资(万元/亩) 4.06 填表人谭有强 填表日期2021.7.26 IV 一、一、矿山自然概况矿山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广西钦州九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碗窑锰矿位于钦州市北北东 20方向、直距约 44km 处的钦北区板城镇新城村碗窑一带,行政区划属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管辖,矿区 中心点地理坐标10845′46″,2220′33″。矿区有简易乡村公路与钦州市钦北 区板城镇相通,板城镇至钦州市有三级公路相连,距钦州市直距 38km,交通较方便。 2.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从区域图上可知,矿区所在区域地形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其西北部和东北部地势 较高,区域所在中部板城镇新城村地势较低,为两侧山脊中间的平原地貌区。地 势特点是西北、 东北部较高,中部偏南处隆起,形成从北向南呈高低起伏之势。区域地形地貌 主要为由岩浆岩及硅质岩组成的低山,山脉走向大体上为北东~南西向,地形起伏局 部较大,山体坡度多为 20~50,地形标高为 60.0m~535.0m,最高处为矿区南东 向的高卓岭,标高 535.0m,最低处为矿区西部的板城河河床,标高为 60.0m。相对高 差 100~400m,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切割中等,植被覆盖稀疏~中等。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地形地貌主要为由硅质岩组成的低山,总体中间高,北 西和南东两侧低,山脉走向大体上为北东~南西向,地形起伏较大,山体坡度多为 25~50,地形标高为110m~498.0m,相对高差 100~300m,地形切割中等,植被 覆盖稀疏~中等。 3.3.气象水文气象水文 3.13.1气象气象 项目区属于亚热带向热带过度的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气温高,雨水多,湿度 大,无霜期长,夏长冬短。据气象部门近 20 年的气象资料,年最高气温 37℃,最低气 温 0-6℃,平均气温为 22.5℃。年降雨量平均为 2151mm,年最大降雨量为 2807.33mm, 日最大降雨量为 436.4mm,每年的 6-9 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66.7,11 月至第二年 3 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 11.3。最大小时降雨量 86mm(2008 年) 。 3.23.2水文水文 矿区所在地表水溪沟属于板城河上游分支,属茅岭江水系。区域内地表水系发育, 矿区附近最大的地表水系为矿区北西面的碗窑小河和板城河,板城河距离矿区约 2km,为 V 常年性流水,流向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年径流深为 900mm, 最大流量为 345.2m 3/s,最小 流量为 0.7m 3/s,多年平均流量 4.57m3/s,年径流量 1.44 亿 m3。碗窑小河由矿区范围及 周边的溪沟汇流而成,10 月测其流量为 125.0L/S,雨季时可达 500L/S,枯水期最小约 60L/S,流向自南东往北西方向汇入板城河。 矿区内的地表水系较发育,出露泉点较多,地表溪沟呈放射状发育,在矿区西侧有 一个村民自建水塘,水塘库容约 3.0 万 m 3,主要用于下游农田引水灌溉。根据区域地表 水系分布图(图 2-2-3-1) ,矿区在区域上位于茅岭江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区内, 在该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内自南西向北东被地下水分水岭分成两个次级水文地质单元,分 别为碗窑水文地质单元和厚孟水文地质单元。根据开采设计方案,拟申请矿区和矿区地 下开采区主要位于矿区北西侧的碗窑水文地质单元内,因此矿区的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北 面的碗窑小河水面,标高为96.3m;本矿山矿体的申请开采标高为404m-102m,均位于 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内所有的土建工程及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及开拓坑口均建在当 地水系最高洪水位 10m 以上,表明本矿区不会发生洪水淹没矿山生产设施的情况。 4.4.土壤土壤 矿区区域上主要分布有红壤土、黄壤土、石质土等。矿区内主要分布黄壤土、石质 土、 。黄壤土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侧的果园地、有林地以及南西侧⑥号矿体附近,有机质含 量可达 20.0g/kg, 植被条件好, 土层可达 0.15m~1.5m, 自然肥力高。 有效土层厚度 0.6m。 石质土主要分布于黄壤土下部以及矿区内较陡的林地内。 5.5.植被植被 项目区所在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自然植被类型主要有常 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丛和竹林等;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薯类、 豆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山药等;森林资源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香樟、桉树、 小叶榕、杨槐、马桑、黄荆等乔、灌木;经济林木主要有柑橘、板栗、葡萄、龙眼、杨 桃、砂梨等。植被覆盖率达 65。矿区范围内未发现有珍稀保护树种。 6 6. .社会经济概况社会经济概况 钦北区属钦州市辖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沿岸,钦州市北部,东 连灵山县,南接钦州市钦南区,西接上思县,北邻南宁市邕宁区。钦北区地理位置优 越,是钦州市的北大门,扼大西南出海通道之要冲,钦北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 临近北部湾,是大西南出海的关键地段。 VI 2018 年钦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31.60 亿元, 同比增长 7, 财政收入 7.46 亿元, 较2017年增长20.6至2019年末, 全区人口87.76万人,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60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 62.60 亿元,第二产业 112.20 亿元,第三产业 155.60 亿元。 财政收入 8.59 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 亿元。税收收入 6.88 亿元。公共 财政预算支出 32.5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387 元,农村人均纯收入 14197 元。 板城镇东与青塘镇为邻,南与平吉镇、小董镇相连,西与长滩镇、新棠镇交界, 北与灵山县太平、邕宁百济镇接壤。板城镇交通便利,硬底化道路直通灵山太平。全 镇面积 178.64 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 35602 亩,水土条件好,素有“吨粮镇”和“钦 北谷仓”之称。辖 19 个村委会和 2 个社区居委会,人口 84543 人(2017 年) ,以壮、 汉两族人口集居为主。 二、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1.1.矿区地层岩性矿区地层岩性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统石夹组D3C1sj及第四系(Q) 。 1、石夹组D3C1sj 石夹组主要岩性为岩性为浅灰、灰黑色薄层硅质岩、泥质硅质岩夹硅质泥岩、含 锰硅质岩,夹有多层浅绿色条带状碧玉岩以及凝灰岩。 1石夹组第一段D3C1sj 1 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角一带,岩性为灰黑色、棕褐色薄-中层状含锰硅质岩、硅质 岩夹少量灰白、紫红色微-薄层状硅质泥岩,底部局部夹少量含锰泥岩薄层或条带。厚 度120-180m。 2石夹组第二段D3C1sj 2下部为主要分布于矿区东南部451高地一带,灰黑、 棕黄、灰黄色薄层状硅质岩夹少量灰白、紫红、浅绿色微-薄层状硅质泥岩,底部局部 常夹灰黑色含锰泥岩;中上部为灰黑色、棕褐色薄-中层状含锰硅质岩、硅质岩夹少量 灰白、 紫红色微-薄层状硅质泥岩, 底部局部夹少量含锰泥岩薄层或条带。 厚度80-210m。 3石夹组第三段D3C1sj 3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524高地-尖峰岭一带,为灰黑、 棕黄、灰黄色薄层状含锰硅质岩夹少量灰白、紫红、浅绿色微-薄层状硅质泥岩,底部 局部常夹灰黑色含锰泥岩。厚度80-120m。 VII 4石夹组第四段D3C1sj 4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357高地-392高地-349高地一带, 浅灰-深灰色薄层状含锰硅质页岩、含锰硅质岩、含锰硅质泥岩与硅质岩、硅质页岩互 层,夹多层薄层状的鲕状、致密状菱锰矿层,锰矿层单厚2-5m。常见厚1mm的水平纹层, 含锰岩石和菱锰矿层经风化呈灰褐色、黑褐色含锰粘土、锰土薄层,其间夹次生氧化 锰矿石。厚度140-165m。 5石夹组第五段D3C1sj 5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及西北部,岩性为浅灰、灰黑色 薄层硅质岩、泥质硅质岩夹硅质泥岩、炭质页岩、含锰硅质岩,夹有多层浅绿色条带 状碧玉岩以及凝灰岩。厚度大于40m。 2、第四系(Q) 出露于地表,为残坡积层。主要由粘土、亚粘土及硅质岩、含锰硅质岩、含锰硅 质岩、泥岩等碎块及部分氧化锰矿石组成,厚度在0.50-8.70m。 2.2.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地质构造与地震等级 2.1.2.1.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 (1)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 质构造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地质图及说明书(150万) ,矿区区域上位于华南板块 南华活动带右江褶皱系十万大山断陷(Ⅱ2 6)构造单元(详见图2.4.2-1和表2.4.2-1) 。 评估区附近50km范围内分布有峒中-小董断裂⑩、灵山-藤县断裂⑨、南屏-新棠断裂 ○ 11 。 (2)区域断裂构造特征 1.区域断裂 峒中-藤县断裂 包括峒中-小董断裂⑩及灵山-藤县断裂⑨的北东段。 灵山藤县断裂⑨起于藤县县城,往西经天平和平南县六陈、桂平市罗秀、中和、 兴业县小平山、城隍、浦北县寨圩、灵山县平山、佛子、新圩、三隆、钦州市久隆、 钦北、康熙岭、防城港市茅岭、防城从马路西南延出越南。区内长 360 千米。断裂走 向北东 60 度,倾向南北均有。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理化带。 通过志留系一上二叠统的断裂多为倾向南东的冲断层,通过侏罗系中的断层多为倾向 北西的冲断层。断裂在海西至印支期南升北降,燕山期以来北升南降。晚白垩世至第 VIII 三纪盆地沉积多覆盖断裂,个别切割盆地的断裂为倾向北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裂晚 期活动强度减弱,并向张性转化。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作用。下三叠统分布于断裂 以北,侏罗、白垩、第三纪盆地却多见于断裂东南侧。断裂带内动力变质作用颇强, 但岩浆活动却较弱,西南段有海西期花岗岩零星分布,而印支期小岩体见于北东段。 此外,钦州附近有少量晚白垩世火山岩。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活动 断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表 4 分级,其历史地震及古震震级 M<5.0 级判别,该断 裂带属于无活动断裂。 垌中-小董断裂⑩从灵山县沙坪分出,往南西经钦州市小董、防城港市那勤、板八 从峒中西延入越南,区内长 190 千米。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 理化带。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相和岩浆岩的分布。钦州县小董一带,有晚二叠世至 早三叠世酸性岩浆喷发,可能与断裂活动有关。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沿断裂带呈狭长 带状分布,个别印支期岩墙宽度仅 8200 米,长度却达 18 公里,可见断裂是海西至印 支期岩浆活动的重要通道。大直以南,印支期花岗斑岩中的片理化及小董附近逆断层 向正断层的转化,都说明其在印支期以后仍在持续活动,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 查技术标准活动断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表 4 分级,该断裂带属于弱活动断裂。 矿区位于其南侧约 20.0km。见图 2-2。 南屏-新棠断裂(○11 ) 位于钦州拗陷北西侧,走向北东东,自南屏新棠,在旧州附近与小董断裂归并。 断裂形成较早,构成加里东旋回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与南部拗陷的分界线。泥盆纪 至二叠纪断裂南北两侧沉积相突变,以北为地台型沉积,以南为地槽型沉积。中、新 生代沿断裂两侧形成大型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万余米)的红色陆相地层。后期 断裂活动又切割了巨厚的陆相地层。钦州拗陷北侧大规模印支期花岗斑岩和晚三叠世 巨厚的酸性火山岩的出现,推测与该断裂活动有关。断裂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活动特点,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断裂性质、产状、两侧升降都有较大的变化。属硅铝层深断裂。 矿区位于其南侧约7.0km。 2.2.2.2.矿区地质构造矿区地质构造 矿区总体为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次一级紧密线状褶皱发育,形成一系列褶曲, 褶曲轴由北东-南西向延伸不远。 矿区断裂发育,主要发育有北北西向和两条层间破碎带。 IX 北北西向断层F1仅发现一条,从碗窑东侧至大坡平西侧延至尖峰岭西侧,呈 北北西向展布,区内长1.7km。断裂带宽2-5m。带内为断层角砾岩,具硅化、角砾岩化。 断层切割石夹组及锰矿层,断层产状较陡,基本上直立。 层间破碎带矿区发现两条层间破碎带,破碎带规模均不大,两条破碎带相隔约 120-160m,在矿区西侧破碎带走向呈北北东向,产状倾向与地层一致,属层间小断裂, 破碎带宽 3-6m,倾向北西西,局部倾向北西,倾角 50-70,沿破碎带岩石挤压破碎, 角砾岩化发育,褶曲发育,破碎带两侧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在大坡平带转为近东 西向,倾向南,倾角 50-70,破碎带内呈为角砾岩,角砾为硅质岩,呈棱角状,大小 不一,杂乱无章,铁锰质胶结。 2.3.2.3.地震等级地震等级 矿区区域在历史上没有破坏性地震记录,地震活动强度不高,频度较低,据区域 地震资料,区域内地震活动以 2~4 级弱震为主。矿区 20km 范围内震害较大的见下表 2-4-2,表现了近期地壳活动性。矿区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和钦州市灵山县交界,地震动 峰值加速度为 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35s, 抗震设防基本烈度Ⅶ。 依 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划分,评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0g(见图 2.4.2-2) ,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活动断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表 5、 表 6、表 7 的规定(见表 2-4-3、2-4-4、2-4-5) ,结合评估区地震情况,评估区区域 地质构造稳定性为次稳定,地表稳定性为次不稳定区,综合评价为区域地壳处于次不 稳定区。 综上,矿山地质构造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三、矿区三、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开采设计方案 ,本项目本次对采矿权矿区范围内符合工业开采的①、②、 ③、⑥、⑦号矿体进行设计开采。项目涉及用地总面积为 5.0273hm 2,用地方式为临时 用地,土地复垦方案批准后,项目业主应及时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矿区范围内主 要地类为园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等;矿区范围内有两块耕地,无基本农 田分布,两处耕地均已扣除在矿权范围之外。 四、四、现状评估小结现状评估小结 X 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但存在矿区发生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采矿活动 对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较轻;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较轻,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 较轻;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较轻;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较轻。因此,现 状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轻。 五、五、预测评估小结预测评估小结 预测工程建设中地下开采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小, 危险性中等;引发或加剧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 小,危险性小;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 测工程建成后引发或加剧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引 发或加剧不稳定斜坡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引发或加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建设工程自身不存 在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较严重。 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较轻;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对 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严重;对土地资源 的影响和破坏较严重。因此,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六、六、复垦方向的最终确定复垦方向的最终确定 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并结合当地以种植业为主和土地权属人意见(详 见附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项目损毁矿山道路1和水沟继续保留使用,边坡复垦 为其他草地,其余全部按损毁前的地类进行复垦。 七、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工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工程 7 7.1.1. .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采 矿活动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 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最大限度和修复矿山地质环境;依据土地 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土地权属人意愿,确定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落 实复垦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使其达到可利用状态,努力创建绿色矿山,使矿业经济 XI 科学、和谐、持续发展,预期达到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造福于后人。 7 7.2.2. .主要预防工程主要预防工程 7 7. .2.1.2.1.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1 1、采空塌陷预防措施、采空塌陷预防措施 根据开发利用方案,预测矿区未来地下开采,地下采矿活动引发采空区地面塌陷、 沉陷的可能性大。因此,本方案拟采取以下工程措施进行预防 (1)加强对采空区地表移动范围进行监测(详见 6.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章 节) ; (2)对监测发现的塌陷地段,应由矿山在塌陷区四周开挖导流截水沟,截留上游 山坡汇水使之不进入塌陷区; (3)在采用机械装运废石填平塌陷坑,同时于塌陷区最低水平修建截水沟以防止 雨季积水。 2 2、不稳定斜坡预防措施、不稳定斜坡预防措施 本方案拟采取以下工程措施进行预防 (1)坡脚种植爬山虎使其生长逐步爬满坡面。 (2)生产过程中做好崩塌、滑坡的巡视监测工程。 7 7.2.2. .2.2. 矿山其它地质环境矿山其它地质环境问题问题的预防措施的预防措施 1 1、人工堆土泥石流防治措施、人工堆土泥石流防治措施 根据开采设计,设计在该废石场上游修筑拦截水坝,下游修筑拦石坝,并在废石 场下方埋设直径 2.5m 的涵管管壁厚 0.45m,采用钢筋混凝土构筑。 引导上游雨水至下 游排泄,并在废石场周边修筑截水沟。废石场拦石坝、涵管和截水沟等已按开采设计 修建,因此,本方案治理措施主要是对废石场进行监测,详见项目监测工程。 2 2、矿坑突水预防措施、矿坑突水预防措施 根据预测评估,未来采矿活动,凹陷采坑积水可通过采空塌陷地质灾害产生的地 裂、塌陷而直接向地采矿坑内充水,引发矿坑突水地质环境问题。因此,未来生产过 程中,应做好采前探放水工作,严格保留保安矿柱,降低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发生, 防止引发矿坑突水地质灾害。 3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预测评估,预测矿坑废水、废石淋滤水引发地下水污染可能性中等,危害程 XII 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本方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主要是修建沉淀池处理矿坑外排水和废石场渗出 水。根据开采设计,各个平硐将按设排水管将矿坑涌水引入沉淀池处理后外排,在废 石场下游距拦渣坝约 15m 构筑一沉淀水池,对废石场渗透出来的废水进行沉淀处理。 沉淀池分别设置在①号矿体 PD145 场地、⑥号矿体 PD175-2 场地和废石场拦渣坝下游 15m 处。 方案设计修建 3 个三级沉淀池,对矿坑涌水和废石场渗水进行沉淀,沉淀池埋于 地下,项目开采期间将定期对沉淀池进行清理,设计沉淀池池壁采用浆砌片石结构, 池壁及底板厚度 0.3m,设计每级沉淀池容积均为 3m 3,尺寸为4m4m2m。则三级沉 淀池容量 96m 3,沉淀池外排水接入场地外水沟。沉淀池的平面及剖面图见部署图。 根据计算,修建每个沉淀池工程量为挖基土方为 146m 3;M7.5 水泥砂浆砌块石的 工程量为 50m 3;10砂浆抹面 144m2 。 则修建 3 个沉淀池工程量为挖基土方为 438m 3;M7.5 水泥砂浆砌块石的工程量为 150m 3;10砂浆抹面 432m2 。 为了充分保证沉淀池的使用功能,平时注意清理沉淀的淤泥,清理出来的淤泥集 中堆放到废石场。设计每半年清理一次沉淀池淤泥,每次需要2个人清理一个工日,则 每年需要4个工日,整个矿山服务年限20年,则需要80个工日。 7 7. .2.3.2.3.含水层破坏的预防措施含水层破坏的预防措施 根据预测评估,项目周边泉点 PD163、泉 S15、泉 S16 等饮用取水点分布在降落漏 斗影响范围内,未来矿山开采活动将可能会影响原有出露泉水水量和水质,影响碗窑 村的部分居民(约 350 人)生活饮用水。 本方案治理措施是在开采期间对泉点 PD163、 泉 S15 和泉 S16 等饮用水点进行水点 和水量监测,如饮用水点的水质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或水量不足,则由矿山业主单位 负责解决受影响的碗窑村民解决饮水问题。 经与业主单位协商,并经业主单位同意,矿山开采期间,如 PD163、泉 S15 和泉 S16 等泉点水质监测结果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或水量不足时,业主单位将采用 s17 和 s27 泉点作为碗窑屯居民受影响的生活饮用水取水点, 泉点位置均不在矿山疏干排水影 响范围内。居民生活按人均用水量 0.2m 3/d 计,碗窑屯受影响居民约为 350 人,则碗窑 屯的每天的生活用水约为 70m 3/d。调查期间,s17 和 s27 泉点流量分别为 0.349L/s 和 XIII 0.87L/s, 可满足碗窑屯受影响居民生活用水的需要。 s17 泉点位于碗窑屯南部约 0.6km, s27 泉点位于碗窑屯南部约 1.5km,故需铺设供水管道及修建水池等辅助设施。修建相 关设施需矿山业主与受影响村民协商确定,并由矿山负责提供费用修建。本方案提出 预留本项费用约 33 万元。 7 7.2..2.4 4土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土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 未来采矿活动,井下废水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经设于巷道外的临时沉淀池充分沉 淀后水质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标准。 7 7. .2.5.2.5.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措施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预防措施 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要求,井下开采时预留保安矿柱,严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 发生,以免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此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堆放在排土场内, 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 7 7. .2.6.2.6.土地损毁的预防措施土地损毁的预防措施 (1)根据开发利用方案,为了防止地表塌陷,设计产生的废石堆放在现有排土场 废石场内,减少废石排放对土地资源的新增损毁。 (2) 井下开采时预留保安矿柱, 严防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发生而产生土地资源损毁。 (3)未来生产过程中,应按环保部门要求做好矿井涌水以及废石淋滤水的处理, 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污染土壤而造成土地损毁。 7 7. .3 3.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 7.37.3. .1.1.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和 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减轻对地形地貌景观及含水层的影响 和破坏,最大限度和修复矿山地质环境。 7.37.3. .2.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7.37.3.2.1 .2.1 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据表 3-3-4 项目各矿体导水裂隙带、垮落带高度、地表最大下沉值结果表。可知 整个矿区地表最大下沉值为 0.74m,塌陷区位于人烟稀少的山林,且下沉值较小,因此 不布置专项治理工程。 7.37.3.2.3 .2.3 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本方案拟采取以下工程措施进行预防 XIV (1)坡脚种植爬山虎使其生长逐步爬满坡面。 (2)生产过程中做好崩塌、滑坡的巡视监测工程。 7.37.3.3..3.矿山其它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程矿山其它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程 矿山其它地质环境问题的预防措施与其预防措施一致,本节不再复述。 7.37.3. .4.4.含水层破坏含水层破坏治理治理工程工程 含水层破坏治理工程措施与含水层破坏的预防措施一致,本节不再复述。 7.37.3. .5.5.水土环境污染治理水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工程 水土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措施与水土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一致,本节不再复述。 7.37.3.6..6.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工程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工程 根据桂国土资办〔2012〕63 号中规定,办公区、生活区及道路的恢复工程无需列 入治理方案中,因此本方案不将矿山道路、厂区及生活区列入治理方案中。 (一)封堵硐(井)口 矿山闭坑后,需要对采矿的硐(井)口进行封堵。平硐封堵方法先往平巷充填 废石至硐口,充填长度为 20m,然后在硐口处修建厚 100cm 的浆砌石墙进行封堵。 (二)地表修整 场地拆除清理后,各复垦场地均用机械进行地表修整,形成一定缓坡,以利于场 内排水。方案设计工业场地平均平整厚度为 0.5m,其他场地平均平整厚度为 0.1m,经 计算,项目平整场地工程量为 8138m 3。 (三)恢复植被 根据复垦方案,项目恢复植被主要有种植松树和撒播狗牙根等。松树种植株行距 2.0m2.0m,穴坑规格为 0.9m0.9m0.9m,种植的时候每株施加 500g 有机肥进行培 肥。种植方法按穴坑规格挖坑,抛土于坑边,先回填一部分土,并在土层上垫一层 复合肥(约 500g)作为基肥,然后回敷一层原土,将树苗放进去,注意根部不能露出 地面,然后覆表土,踩实,浇水。其他草地选择直接撒播狗牙根恢复植被。 7.47.4. .矿区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工程设计设计 7.47.4.1..1.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通过对项目各场地损毁土地进行相应的配套复垦工程措施,使其损毁的土地尽可 能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实现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进入良性循环,明确 项目土地复垦目标如下 XV a)复垦土地面积 4.5037hm 2,其中为果园 2.0602 hm2,有林地 1.9927hm2,其他草 地 0.4508hm 2; b)土地复垦率85.64; 根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和最终确定的复垦方向,项目损毁土地 5.0273hm 2, 通过对损毁土地进行复垦,项目复垦土地面积 4.5037hm 2,其中为果园 2.0602 hm2,有 林地 1.9927hm 2,其他草地 0.4508hm2,复垦率为,85.64。未计入复垦面积为保留的矿 山道路、水沟和废石场拦石坝。 7.47.4.2.2.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本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基本与采矿活动同步进行,需要采取的复垦工程技 术措施主要有硐口封堵、拆除建筑物、地表修整等。矿山目前处于探矿阶段,已在矿 区内建有一矿山道路通往探矿窿口,废石场已经建好拦石坝、引水暗管,满足今后的 水土保持,拦石坝、引水暗管作为矿山基建主体工程,不计入复垦投资内。复垦单元 按复垦方向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如下 7.47.4.2.2. .1 1表土的剥离、存放及回填表土的剥离、存放及回填 矿区内表层耕植土富含有机质,自然条件下需要 100 年左右才能形成,是及其宝 贵的农作物生长沃土。本项目损毁的土地面积不大,其地类为有园地、林地、草地, 有很好的耕植层,厚度 30~50cm,用于回填复垦后的土地可以快速的恢复土质。 在开采前对矿山道路、截排水沟、硐口、工业场地、厂房、生活区、废石场等地 段的表土进行收集并存放到表土场。采用挖掘机和自卸翻斗车进行表土剥离,集中堆 放在表土堆放场中,并撒播草种保存。在表土堆放场下游修建挡土墙,四周修建截水 沟。为保存表土养分,表土的最大堆放高度不超过 5m,堆放边坡 12,在土堆顶部留 有 1-2坡降自然排水,表土堆存好后避免机械过度碾压。 7.47.4.2.2.2.2矿山道路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矿山道路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矿山闭坑后,矿山道路 1 保留给当地村民使用,新修建的矿山道路 2~8 复垦为有 林地。 对矿山道路清渣后覆表土挖坑栽种乔木。 有林地按 3.0m2.0m 的株距栽种乔木, 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2.3.2.3硐口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硐口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矿山闭矿后,计划复垦为有林地。采矿过程中,将会在①号矿体地表形成 PD145m、 PD175-1总回风平硐 、PD180、PD220、PD260、PD300总回风平硐6 个井口,在②号 XVI 矿体地表形成 PD246、PD280、PD320-1总回风平硐 3 个井口,在③号矿体地表形成 PD320-2、FJ1总回风井)2 个井口,在⑥号矿体地表形成 PD175-2、PD215、PD250-1、 PD250-2总回风平硐 、PD290总回风平硐 5 个井口,在⑦号矿体地表形成 PD236、 FJ2总回风井)2 个井口,总计 18 个硐口。为防止人员误入而发生安全事故,必须对 所有井口进行封堵,封堵方法为利用废石从里到外充填至平硐口并压实,在平硐口处 再砌浆砌石墙进行封堵(挡墙厚 1.0m) 。同时,对硐口平台清渣后覆表土挖坑栽种乔 木。有林地按 3.0m2.0m 的株距栽种乔木,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2.4.2.4工业场地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工业场地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矿山闭坑后,计划复垦为有林地。对工业场地清渣后覆表土挖坑栽种乔木。果园、 有林地按 3.0m2.0m 的株距栽种树苗,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2.5.2.5生活区及爆破器材库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生活区及爆破器材库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计划复垦为有林地,拟采取以下工程技术措施拆除构筑物矿山闭坑后,对矿 部内地表建构筑物进行拆除,并清理场地,把拆除物码放整齐或运走;地表修整拆 除构筑物并清理场地后, 用机械进行地表修整。 有林地按 3.0m2.0m 的株距栽种乔木, 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2.6.2.6废石场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废石场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矿山闭坑后,计划复垦为果园、有林地。挖坑栽种树苗。按 2.0m2.0m 的株距栽 种树苗,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2.7.2.7表土堆放场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表土堆放场的复垦工程技术措施 复垦地类为有林地,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为取走表土后地表修整,表土覆盖后 直接挖坑种树恢复绿化。有林地按 2.0m2.0m 的株距栽种乔木,树坑规格为 0.9m0.9m0.9m。 7.47.4. .2.5.2.5.植被恢复工程植被恢复工程 本项目复垦方向为旱地、林地、草地、农村道路、村庄及采矿用地(撒草复绿) 。 有林地种植松树,灌木林地种植红叶石楠,同时采取林草结合方式进行复垦,种植林 木的同时撒播草籽。草地、村庄及采矿用地撒播草籽进行植被恢复。林草植被恢复工 程详见各单元复垦工程设计。 7.47.4.2..2.6 6 各土地复垦单元复垦工程设计各土地复垦单元复垦工程设计 结合矿区地形地貌,本次复垦方案计划对受损毁的土地采用工程、植物措施进行 XVII 复垦。土地复垦采取原位复垦方式,复垦地类确定为有林地。有林地采用坑栽松树和 撒播草种进行林草混合绿化。 根据本矿区开采方案及开采方式、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复垦工程主要有硐口封 堵、拆除构筑物、地表修整、客土回填等,工程设计依据国家有关林、草地技术要求 和本方案制定的复垦标准。 复垦工程以每个工程类型为基础进行设计,具体如下 1 1)表土回填工程设计)表土回填工程设计 根据 5.2.3.2 章节之表土源供需平衡分析,本项目表土需求量为 12021m,其中 10905m源于拟损毁土地的表土收集,剩余的从客土场剥离回填。表土剥离利用机械收集 表土(剥离厚度 30cm)装自卸汽车装运至表土场进行存放。表土回填用挖掘机挖装 自卸汽车运土卸除堆土机堆平。 2 2)表土存放工程设计)表土存放工程设计 表土堆放场浆砌石挡土墙断面尺寸详见挡土墙断面图,浆砌石防护墙长132m,则修筑浆 砌石挡土墙基础挖方工程量为 86m 3,M7.5 水泥砂浆砌块石工程量 179m3。保存表土在表土场 地上撒播草种0.2187hm 2。 3 3))硐口封堵硐口封堵 根据开采设计,矿山开采使用由人力推矿车方式经平硐推运至地面,这些硐(井) 口将在采矿完成后进行封堵。 平硐封堵方法先往平巷充填废石至硐口,充填长度为 20m,然后在硐口处修建 厚 100cm 的浆砌 M7.5 石墙进行封堵。 4 4))拆除清理拆除清理 主要拆除工业场地及生活区等地面以上的建构筑物、挖除硬化地面,并清理场地。 此项工程包括拆除建构筑物、挖除硬化地面和清理场地。根据野外调查,每个工业场 地、硐口场地及厂房、生活区等均建有一定临时构筑物,本方案工业场地和硐口场地 按每平方米需拆除清理 0.1m计算;厂房、生活区和爆破器材库按每平方米需拆除清理 0.15m计算;经估算,需拆除的工程量约 1849m. 5 5))地表修整地表修整 拆除清理场地后,各复垦场地均用机械进行地表修整,形成一定缓坡,以利于场 内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