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海南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乐东县抱伦金矿(探、采整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 第三篇 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土地复垦 矿山经开采多年-100m以上形成一定量采空区,矿山采用废石充填对部分采空区进行了治理,剩余尚未治理采空区9.6万m3,本次设计采用尾砂充填对采空区进行充填治理。 另外,早年民采活动在地表形成一些较浅的民采坑。现民采坑已自然复垦,植被已恢复。 矿山地表场地由370m平硐工业场地、335m平硐工业场地、1坑口工业场地、尾矿库和主工业场(包括选矿厂和310m平硐、2坑口、3坑口工业场地)地组成。 其中335m平硐工业场地位于二级林地内,本次设计不在利用,设计将其在基建期内复垦。 1尾矿库已闭库,大部分已复垦,尾矿坝复垦为其他草地,复垦面积为0.4688hm2;部分尾矿库滩面已复垦为有林地,复垦面积为0.5341hm2。设计矿山所有建、构筑物和其他公辅设施均布置在现有工业场地。 图3-1-1 已复垦区域局部现状图 108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自然地理 矿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季炎热多雨,冬春季温暖干旱,年平均气温25C,其中一月平均气温为18C,7月份平均气温27C。降水量较丰富,热带风暴和少数台风多在7-10月份发生,风力一般小于11级。丰水期在4~10月,枯水期一般在11份至翌年3月,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的70-85%。年平均蒸发量为1820mm。 区内水系主要为望楼河及支流,水系发育,沿望楼河有长茅水库及多个小型水库。区内地势较陡,覆盖的残坡积层不厚,但植被发育,因此滑坡和泥石流不发育,雨季时沿冲沟有小型泥石流。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形,位于黎母山脉与乐东盆地连接处,地势北西高,东南低,本矿段最高峰为豪岗岭,海拔标高极值为530.1m,相对高差一般200~300m,地形起伏较大,多陡崖、陡坎,坡度大。矿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五指山褶皱带西部,尖峰岭隆起东侧,乐东断陷盆地西缘。出露地层较简单,构造复杂,侵入岩分布广泛,火山岩多次喷发。矿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较发育,褶皱构造为豪岗岭复式背斜,断裂构造有NE向坝毫山-铁弯岭断层,以及NNW向控矿构造带。 详见第一篇矿区地质特征章节。 (3)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环境质量良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简单类型(Ⅰ)。 详见第一篇矿山开采技术条件章节。 (4)采空区 北区已生产多年,遗留大面积老采空区,老采空区分布在-100m以上,据统计老采空区体积9.6万m3。 2、土地资源调查 矿山开采活动损毁土地面积为18.3613hm2,其中损毁其他园地面积为0.3972hm2,损毁有林地面积为9.5303hm2,损毁采矿用地面积为8.4338hm2。目前矿山已复垦面积5.2816hm2,其中已复垦有林地面积0.5341hm2,已复垦其他草地面积4.7475hm2。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指以搜集资料、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矿山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 1、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现场调查结果,评估区范围界定原则如下以整合后采矿权范围为基准,结合地表移动范围,同时考虑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尾矿库布置等,圈定评估区范围。北侧和西侧以工业场地外推100m为界线,东侧和南侧均以采矿权为界线,评估区面积为3.01km2。 (2)评估级别 1)评估区重要程度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附录B“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见表3-1-1),重要程度分级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评估区范围属较重要区,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评定结果见表3-1-2。 表3-1-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有重要水源地 有较重要水源地 无较重要水源地 破坏耕地、园地 破坏林地、草地 破坏其他类型土地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选的原则,只要有一条附和者即为该级别 表3-1-2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评定结果表 序号 评估区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 评估区对应重要程度 综合评定结果 1 评估区内无民居。矿山管理人员和采矿工人,主要在办公、生活区内活动,人数在350人左右。 较重要区 重要区 2 评估区内无高速公路、无一、二级公路;无中、小水利、电力工程或其它重要建筑设施。 一般区 3 矿区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 一般区 4 评估区内无重要或较重要水源地。 一般区 5 矿山开采破坏土地类型为园地、有林地和采矿用地。 重要区 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附录D“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矿山开采矿种为金矿,总开采规模均为13.5万t/年,属于中型矿山。 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根据评估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对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附录C.1“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地下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见表3-1-3。 表3-1-3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定表 序 号 地质 环境分类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现状调查情况 评估区对应复杂程度 综合评定结果 1 水文 地质 ①矿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以渗透补给为主要途径,以构造、裂隙为通道渗入。本区为低山区,地形切割严重,地形坡降大,降水径流快,除植被持少量水外,地表径流在降水后向坡下汇集向望楼河排泄。地表潜水排泄尚有泉水形式存在,地下承压水不详。区内无发育良好的含水层存在,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和储存,径流途径短,基本为就地补给和排泄。 ②北区-150m中段正常涌水量844m3/d;南区-325m中段正常涌水量1019m3/d。 ③矿区采矿活动对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轻。 中等 中等 2 工程 地质 ①矿体顶底析岩石为千枚岩,在新鲜岩石掘进时岩层稳定性好,不用支护。 ②矿体围岩完整性相对较好,坚硬,饱和抗压强度高,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不会产生大的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③矿山工程地基场地地基稳定好。 简单 3 地质 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简单,断裂带对采矿活动影响较小。 简单 4 环境 地质 矿山开采对地貌、植被破坏不大,地表水水质优良,地质烈度Ⅵ,矿石、矿渣化学成份基本稳定,没有明显不良自然灾害,认为测区地质环境优良。 简单 5 开采 情况 采空区大多得到有效处理,无重复开采,剩余部分采空区本次设计进行治理。 中等 6 地形 地貌 地貌类型单一,地形平缓利于自然排水,相对高差较小。 简单 4)评估级别的确定 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于重要区、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属于中型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依据编制规范附录A“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见表3-1-4),综合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均为一级,评估分级结果见表3-1-5。 表3-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评估区 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 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较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小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般区 大型 一级 二级 二级 中型 一级 二级 三级 小型 一级 三级 三级 表3-1-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结果表 评估区 重要程度 矿山生产 建设规模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重要区 大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中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小型 一级 一级 二级 2、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①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抱伦金矿工业场地较平缓,现有边坡稳固。1尾矿库已闭库,并通过验收;2尾矿库各项安全设施齐备,未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现状条件下,工业场地及尾矿库为发现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②移动范围 矿山已生产多年,-100m以上形成大量采空区。同时早年民采活动在地表形成一些较浅的民采坑,现民采坑已自然复垦,植被已恢复。 矿山井下围岩稳固,在近地表岩石不破碎,在地下一定深度表现的较完整和坚固,矿体及围岩可以形成弱硅化带,增强了巷道的稳定性,大部分采空区及时进行了充填治理,现状条件下未发现较大规模冒顶、片帮现象。 矿山北区目前已开拓至最末中段,根据目前探矿坑道涌水量长期观测结果,涌水量和降水关系密切,动态基本一致,而矿床充水与望楼河河水和老窿水动态联系不大。 移动范围内未发现其他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综上,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移动范围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③其他区域 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其他区域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2)预测评估 1)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①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本次设计按照上、下盘70,端部75圈定了开采移动范围,矿山工业场地、尾矿库等需保护的重要建筑位于移动范围以外,地势平坦,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尾矿库按照设计建设,各项安全设施完善,发生溃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预测采矿活动对工业场地及尾矿库的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②移动范围 矿山围岩抗压强度大,稳固性好,并且设计采用削壁充填和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地表发生沉降、塌陷的可能性小。 矿床充水与望楼河河水和老窿水动态联系不大,在靠近老采空区回采时,做好超前探、放水工作能有效预防透水事故发生。但考虑到,老采空区面积较大,预测采矿活动对移动范围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严重。 ③其他区域 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其他区域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轻。 2)矿山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矿区及场地外围地区未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遭受矿区外围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3)地质灾害影响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评估结果见表3-1-6。 表3-1-6 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评估表 评估区 评估内容 评估分级 评估结果 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移动范围 现状评估 较轻 较严重 预测评估 较严重 其他区域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3、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区内属低山丘陵区,坡度约30~40,有利于地表水径流,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由于此区植被发育,持水性好。外围亦属低山区,地形较陡,地表径流较好,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但此区地表植被发育,多为天然林地及次生林地,植被持水性良好。目前矿山-105m中段正常涌水量为800m3/d,矿山开采活动未影响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供水。 本区无发育良好的厚大含水层存在,矿床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横切望楼河的构造破碎带造成地表水补给(但目前未发现明显证据)。沿成矿破碎带,构成一弱富水带,探矿坑道贯穿其中,强滴水区较少,仅局部有股流涌水,且水量较小,尚未发现突水现象,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北区目前已开拓至最末中段,根据目前探矿坑道涌水量长期观测结果,涌水量和降水关系密切,动态基本一致,而矿床充水与望楼河河水和老窿水动态联系不大。 综上,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2)预测评估 本区无发育良好的厚大含水层存在,矿床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沿成矿破碎带,构成一弱富水带,探矿坑道贯穿其中,强滴水区较少,仅局部有股流涌水,且水量较小,尚未发现突水现象,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大气降水对矿床充水影响明显,矿坑涌水量和大气降水关系密切。矿山已生产多年,本次设计利用矿山生产已有资料和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利用比拟法对矿坑涌水量。估算结果-150m中段井下正常涌水量为844m3/d,-325m中段正常涌水量为1019m3/d。 矿山开采形成采空区,改造了含水层,设计采用削壁充填和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矿体,采空区得到及时处理,能有效控制围岩垮塌形成导水裂隙,且采矿过程中留设人工矿柱,能有效阻隔矿块间水力联系。 综上,预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 (3)含水层影响评估结果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评估结果见表3-1-7。 表3-1-7 含水层影响程度评估表 评估区 评估内容 评估分级 评估结果 工业场地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移动范围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其他区域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4、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形式以工业场地和尾矿库压占为主。根据业主提供的现场测量的图纸,采区损毁面积有18.3613hm2,损毁类型为压占,损毁程度严重。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及及风景名胜区,无重要交通设施及文物保护单位。 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采矿活动对工业场地及尾矿库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严重,对评估区其他区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轻。 (2)预测评估 根据本次设计总平面布置图,预测采区损毁地形地貌景观面积即为现状已损毁土地面积18.3613hm2,损毁类型为压占,损毁程度严重。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及及风景名胜区,无重要交通设施及文物保护单位。 依据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预测采矿活动对工业场地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严重,对评估区其他区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较轻。 (3)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评估结果见表3-1-8。 表3-1-8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评估表 评估区 评估内容 评估分级 评估结果 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现状评估 严重 严重 预测评估 严重 移动范围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其他区域 现状评估 较轻 较轻 预测评估 较轻 5、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矿区矿坑涌水经逐级沉淀净化后供采矿、选矿生产使用。矿区产生的废石场溶淋废水主要为SS,经沉淀后用于采矿区喷洒降尘。选矿废水经澄清后返回选矿厂重复利用。办公生活区住宿的职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当农肥使用。废石通过临时废石堆场暂存后,用于矿山建设或外售。 通过现有环保措施,并经过雨水稀释,矿山现状条件下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的概率较小。 (2)预测评估 选矿厂选矿废水在整个过程中为全闭路循环使用,正常工况下矿山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因此预测正常工况下,选矿厂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矿、废石临时堆场污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淋溶废石产生的淋溶水,矿、废石临时堆场周边建有截水沟,矿、废石临时堆场污水水量小,污染物浓度不高,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尾矿库做好基底面的防渗措施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情况下,造成环境污染的概率较小。 (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1、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抱伦金矿已损毁土地主要为现有工业场地和尾矿库,尾矿库已部分复垦,矿山新增厂房均布置在现有工业场地内。 2、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根据现场实测图纸,矿区内早期矿山采矿活动已对土地资源造成损毁,主要为工业场地和尾矿库压占,已损毁土地面积为18.3613hm2,损毁地类为其他园地、有林地和采矿用地。具体见表3-1-9。 1尾矿库已闭库复垦,尾矿坝复垦为其他草地,复垦面积为0.4688hm2;部分尾矿库滩面已复垦为有林地,复垦面积为0.5341hm2。2尾矿库边坡已进行护坡复垦,复垦地理为其他草地,复垦面积为4.2787hm2。已复垦土地面积合计为5.2816hm2。 表3-1-9 已损毁土地利用现状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面积(hm2) 02 园地 023 其他园地 0.3972 03 林地 031 有林地 9.5303 06 工矿仓储用地 062 采矿用地 8.4338 合计 18.3613 3、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矿山新增厂房均布置在现有工业场地内,矿山未有新增损毁土地。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1 分区原则 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矿山实际开采情况,以及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综合考虑后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期、分阶段治理,并进行分区和规划。 1.2 分区方法 根据上述原则,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前提下,对应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将评估区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方法表进行划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的方法下表3-1-10。 表3-1-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方法表 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严重 重点区 重点区 重点区 较严重 重点区 次重点区 次重点区 较轻 重点区 次重点区 一般区 1.3 分区评述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划分 根据分区原则和方法,本次将评估区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结果见表3-1-11。 表3-1-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表 位 置 评估项目 评估内容 评估对应影响程度分级 地质环境评估结果 范围 治理 分区 工业 场地及尾矿库 现状 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轻 严重 面积18.3613hm2 占比6.1 重点区 (Ⅰ)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严重 土地 资源 压占园地0.3972hm2 严重 预测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轻 严重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严重 土地 资源 压占园地0.3972hm2 严重 移动范围 现状 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轻 较轻 面积37.1203hm2 占比12.3 次重点区(Ⅱ)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 较轻 预测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严重 较严重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 较轻 评估区其他区域 现状 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轻 较轻 面积245.5825hm2 占比81.6 一般区 (Ⅲ)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 较轻 预测评估 地质 灾害 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遭受到地质灾害 较轻 较轻 含水层 对地下含水层破坏程度 较轻 地形地貌景观 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破坏程度 较轻 土地 资源 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 较轻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评述 1)重点防治区(Ⅰ) ①重点防治区范围 本次方案将工业场地和尾矿库压占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Ⅰ)面积为18.3613hm2。 ②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a、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植被造成破坏,损毁园地、林地资源; b、废弃矿井或临时边坡未采取防护措施造成的高处坠落事故; c、采矿活动造成的水污染、粉尘污染和土壤污染; d、尾矿库溃坝危害下游居民区和果园。 ③防治措施 a、做好生产、运输等防尘措施,井下采掘采用湿式凿岩,对起尘场所采取喷雾洒水;在道路旁设置截、排水沟,在矿区低处设置沉淀池,防止生产污水和矿、废石临时堆场淋溶水污染外部环境; b、办公、生活区,加强管理,注意卫生安全,做好绿化工程和养护工作; c、将废弃矿井进行封闭,临时性边坡设置安全防护栏,以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d、矿山开采结束后,尽快按土地规划要求进行植被修复,恢复与周围协调的地形地貌景观,美化环境,固土保水防止水土流失; e、按照闭库设计修整尾矿库坝体和防排水设施,做好日常巡检工作。 2)次重点防治区(Ⅱ) ①次重点防治区范围 本次方案将移动范围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Ⅱ)面积为37.1302hm2。 ②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a、移动范围内的地表沉降。 b、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污染和粉尘污染。 ③防治措施 a、生产期间做好地表位移监测并做好应急预案,若发现地表沉降现象,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 b、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采,对采空区及时进行充填,对破碎地段及时进行支护,确保安全生产; c、做好生产、运输等防尘措施,井下采掘采用湿式凿岩,对起尘场所采取喷雾洒水,做好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对实施的工程和绿化树木进行养护,做好长效防尘工作; d、做好矿、废石堆场截排水措施,避免场地污水随意外排。 3)一般防治区(Ⅲ) ①一般防治区范围 本次方案将评估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其他评估区划分为一般防治区,一般防治区(Ⅲ)面积为245.5825hm2。 ②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污染、粉尘污染和土壤污染。 ③防治措施 a、做好生产、运输等防尘措施,井下采掘采用湿式凿岩,对起尘场所采取喷雾洒水,做好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对实施的工程和绿化树木进行养护,做好长效防尘工作。 b、做好矿、废石堆场截排水措施,避免场地污水随意外排。 2、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根据土地损毁分析和预测结果,矿山开采损毁土地为工业场地和尾矿库压占土地,压占面积为18.3613hm2,其中已复垦面积5.2816hm2。根据公众调查矿山开采结束后,办公楼留给当地居民使用,厂区道路作为机耕路保留,即办公楼和道路永久占用面积为0.4295hm2。因此复垦区面积为18.3613hm2,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为17.9318hm2。 3、土地类型与权属 根据矿山提供的资料,复垦区内的土地权属于乐光农场抱伦分场所有,具体土地利用权属详见表3-1-12。 表3-1-12 土地利用权属表(hm2) 权属 地类 合计 02 03 06 园地 林地 工矿仓储用地 023 031 062 其他园地 有林地 采矿用地 乐光农场抱伦分场 0.3972 9.5303 8.4338 18.3613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主要工程包括地表位移检测、矿石堆场挡土墙、停用井口封堵、地表景观恢复工程、尾矿坝体监测等。工程规模小,技术简单可行。 2、经济可行性分析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规模小,简单可行,投资较小,经济上可行。 3、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矿山现状周边多为园地和林地,本次设计将复垦区平整后复垦为园地和林地,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统一。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复垦区的确定,结合乐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局部图,统计压占土地总面积18.3613hm2,其中其他园地面积为0.3972hm2,有林地面积为9.5303hm2,采矿用地面积为8.4338hm2。 项目损毁土地方式为压占,损毁土地程度重度。土地地类面积详见表3-2-1。 表3-2-1 损毁土地利用现状表 损毁区域 地类 小计 破坏类型 破坏程度 02 03 06 园地 林地 工矿仓储用地 023 031 062 其他园地 有林地 采矿用地 工业场地及尾矿库 0.3972 9.5303 8.4338 18.3613 压占 重度 合计 0.3972 9.5303 8.4338 18.3613 2、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2.1 评价原则和依据 (1)评价原则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应包括以下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其他规划相协调。 2)因地制宜原则。 3)土地复垦耕地优先和综合效益最佳原则。 4)主导性限制因素与综合平衡原则。 5)复垦后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6)经济可行、技术合理性原则。 7)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相结合原则。 (2)评价依据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在详细分析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及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土地损毁分析结果、公众参与意见以及周边类似项目的复垦经验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确定复垦利用方向。 2.2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流程 本项目与普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相比,具有时间上的未来性与空间上的预测性。因此,必须考虑采矿引起的损毁状况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选取其中的主导因素作为土地利用受损毁状况影响的评价因素。同时,不同的复垦适宜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素间的重要性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 具体的评价流程包括确定评价范围,划定评价单元,确定初步的复垦方向,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的选择,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评定,确定各评价单元损毁土地复垦方向,明确土地复垦单元,完成评价结果汇总表。 (1)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工业场地和尾矿库损毁的土地。 (2)评价单元划分 1)评价单元划分基本要求 ①单元内部性质相对均一或相近; ②单元之间具有差异性,能客观反映出土地在一定时期和空间上的差异性; 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根据以上划分原则,本复垦方案对复垦土地的评价单元划分如下 ①第一单元工业场地 该单元主要以建、构筑物压占为主,地势较平坦,损毁程度为重度。 ②第二单元尾矿库滩面 该单元以尾矿压占为主,地势较缓,地表组成物质为尾矿砂,损毁程度为重度。 (3)初步复垦方向的确定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从矿山实际出发,通过对矿区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公众意愿的分析,初步确定项目区土地复垦方向。 1)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区,矿权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矿区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降雨充沛,当地典型土壤为赤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将为保障复垦方案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因素分析 项目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则,坚持矿区开发与保护、开采与复垦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并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按照以上原则,乐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的乐东县总体规划(2015-2030年)局部图,利用方向为园地、林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3)公众意愿分析 复垦义务人和编制单位以走访、座谈的方式了解和听取了相关土地权属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土地权属人希望通过项目区的土地复垦工作能够合理利用复垦区的土地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议复垦大方向上与国土规划保持一致,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将办公楼留给当地居民使用永久保留,将厂区道路保留作为机耕路,将工业场地复垦为果园和有林地,将尾矿库滩面复垦为有林地。 4)初步复垦方向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复垦方向为果园和有林地,办公楼永久保留。 (4)土地复垦适宜性等级评定 1)评价方法的选择 该项目采用极限法对复垦单元进行宜园、宜林的适宜性等级评定。 2)评价体系 采用二级评价体系,分成土地适宜类和土地质量等,土地适宜类分适宜和不适宜,土地质量等再续分为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 3)指标的选择 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考虑到该项目的特点,涉及的用地类型很多,不同类型之间差异性很大,限制他们利用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各单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g/kg)、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 4)评价因素等级标准的确定 根据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3年颁布)和相关规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类比区的复垦经验,确定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等级评定标准(表3-2-2)。 表3-2-2 待评价适宜性等级评定标准表 限制因素及分级指标 园地评价 林地评价 坡度() <5 1等 1等 5~15 2等 2等 15~25 3等或N 3等 >25 N 3等或N 地表组成物质 壤土、砂壤土 1等 1等 岩土混合物 3等 2等或3等 砂土、砾质 N 3等 砾质 N 3等 土壤有机质(g/kg) >10 1等 1等 10~6 2等 1等 <6 3等 2等或3等 土壤质地 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1等 1等 重壤土 2等 2等 粘土、砂土 3等或N 2等或3等 土壤容重(g/cm3) 1.14~1.26 1等 1等 1.00~1.14,1.26~1.30 2等或3等 2等 1.30 3等 3等 注N为不适宜。 5)等级评定结果及分析 在详细调查项目区的土地质量状况的基础上,将参评单元的土地质量分别与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园、林评价等级标准对比,以限值最大、适宜性等级最低的土地质量参评项目决定该单元的土地适宜等级,详见表3-2-3、3-2-4。 表3-2-3 工业场地适宜性评价 地类评价 适宜性 主要限制因子 备注 园地评价 1等或2等 地表组成物质、土壤容重、地形坡度 拆除和清理地表,并覆土的情况下,可复垦为园地。 林地评价 1等 地表组成物质、土壤容重 拆除和清理地表,并覆土的情况下,可复垦为林地。 表3-2-4 尾矿库滩面适宜性评价 地类评价 适宜性 主要限制因子 备注 园地评价 N 地表组成物质 尾矿含各种化学物质,不适宜复垦为园地。 林地评价 1等或2等 地表组成物质 平整覆土后可复垦为林地。 6)复垦方向的最终确定 待复垦土地存在多宜性,最终复垦方向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即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政策因素及公众的建议,确定该矿山各评价单元最终复垦方向,最终复垦方向确定的优选依据如下 ①工业场地适宜性等级为宜园1等或2等、宜林1等。最终确定复垦方向如下 a、335m平硐工业场地 根据乐东县总体规划,该单元规划为林地,本次设计按照规划将其复垦为有林地。 b、370m平硐工业场地 根据乐东县总体规划,该单元规划为园地,但场地周边现状和规划皆为林地,考虑与周边地类相适配,本次设计将其复垦为有林地。 c、1号坑口工业场地 根据乐东县总体规划,该单元规划为园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本次设计将其复垦为果园。 d、南区工业场地 根据乐东县总体规划,该单元规划为园地和林地,考虑周边地类规划为林地,考虑与周边地类相适配,本次设计将其复垦为有林地。 e、主工业场地 根据乐东县总体规划,主工业场地规划为园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尾矿库滩面规划为园地和林地,考虑到尾矿库滩面不适合复垦为园地,为补偿该部分园地,本次设计将主工业场地全部复垦为园地。 ②尾矿坝滩面宜性等级为宜林1等或2等。尾矿库滩面规划为园地和林地,考虑到尾矿库滩面不适合复垦为园地,最终确定将其复垦为有林地。 ③结合公众意愿和实际复垦需要确定将办公楼和厂区道路永久保留。 7)划分复垦单元 为了便于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督管理,在确定各损毁单元复垦方向的基础上,对复垦方向相同,主要复垦工程和技术措施一致的损毁单元进行归类,确定损毁土地的复垦单元。复垦单元见表3-2-5。 表3-2-5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表 评价单元 复垦利用方向 复垦面积(hm2) 复垦单元 工业场地 有林地 0.1324 335m平硐工业场地 有林地 0.0758 370m平硐工业场地 果园 1.0041 1号坑口工业场地 有林地 1.0232 南采区工业场地 果园 3.3671 主工业场地 尾矿库滩面 有林地 7.0476 尾矿库滩面 已复垦 其他草地 4.7475 尾矿坝 有林地 0.5341 1尾矿库滩面 保留区面积 0.4295 办公楼和道路 合计 18.3613 3、复垦土地利用结构对比 依据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复垦果园面积4.3712hm2,复垦有林地面积8.8131hm2,复垦其他草地面积4.7475hm2,永久保留面积0.4295hm2。 综上,复垦区面积为18.3613hm2,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为17.9318hm2,复垦土地面积为17.9318hm2,即土地复垦率为100,详见表3-2-6。 表3-2-6 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hm2)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复垦前 复垦后 02 园地 21 果园 4.3712 23 其他园地 0.3972 03 林地 31 有林地 9.5303 8.8131 04 草地 43 其他草地 4.7475 06 工矿仓储用地 62 采矿用地 8.4338 保留区面积 0.4295 合计 18.3613 18.3613 备注复垦率为100(复垦土地面积与复垦责任范围面积之比) 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水资源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