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 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送审稿)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 (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 2022年5月 项目名称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景观平台工程 委托单位乐清市湖雾镇人民政府 论证单位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 项目负责人肖 华 技术负责人陈 冲 报告编写人员 序号 姓名 专业类别 技术 职称 负责章节 签名 1 肖 华 海洋工程与技术 工程师 第1、2 、5、 9章 2 陈 冲 海洋地质 高级 工程师 第6、8章 3 冯振洲 海洋生态 工程师 第3、4章 4 岳羲和 海洋科学 工程师 第7章 校 核 人 冯振洲 复 核 人 岳羲和 目录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1 1.1论证工作的由来1 1.2 论证依据2 1.2.4 项目基础资料4 1.2.5 项目测绘基准4 1.3 论证工作等级4 1.4 论证重点5 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5 1.6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9 1.7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8 1.8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21 1.9 项目用海的必要性27 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29 2.1 自然环境概况29 2.2 海洋生态概况48 2.3 自然资源概况58 2.4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63 3 项目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73 3.1 项目用海环境影响分析73 3. 2 项目用海生态影响分析91 3.3 项目用海对海洋资源的影响分析92 3.4 项目用海风险分析94 4 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96 4.1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96 4.2利益相关者界定98 4.3相关利益协调分析98 4.4项目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99 5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00 5.1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100 5.2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05 6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117 6.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117 6.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20 6.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23 6.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127 7 海域使用对策措施133 7.1 区划实施对策措施133 7.2 开发协调对策措施134 7.3 风险防范对策措施135 7.4 监督管理对策措施136 8 项目用海生态用海综合论证139 8.1 区域管控要求符合性139 8.2 生态用海建设方案139 8.3 污染物排放与控制139 8.4 生态保护与修复可行性140 8.5 跟踪监测及监测能力建设141 9 结论与建议142 9.1 结论142 9.2 建议145 附件1委托书146 附件2关于同意淡溪镇、芙蓉镇、雁荡镇等7个乡镇(街道)美丽城镇建设2021年度项目计划清单的批复147 附件3与湖雾镇新东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协调意见书149 附件4乐清市水利局关于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工程观景平台涉堤建设方案的批复150 附件5与乐清市水利局的协调意见书157 附件6现场勘查记录表158 附件7海籍调查表159 附件8CMA环境检测报告169 附件9编制单位内部审查意见及修改说明181 III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申请人 单位名称 湖雾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姓 名 张秀琴 职 务 党委书记 联系人 姓 名 曾金 职 务 办事员 通讯地址 湖雾镇湖江路48号 项 目 用 海 基 本 情 况 项目名称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景观平台工程 项目性质 公益性 √ 经营性 投资金额 400万 用海面积 0.0622公顷 用海期限 25年 利用岸线 4.0m 新增岸线 0m 用海类型 旅游娱乐用海(一级类)旅游基础设施用海(二级类) 各用海类型/ 作业方式 面 积 具体用途 旅游娱乐用海/ 透水构筑物 0.0273hm2 1号景观平台 “瑶镜莲影” 旅游娱乐用海/ 透水构筑物 0.0349hm2 2号景观平台 “碧波映月”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景观平台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1 项目概况及用海必要性分析 1.1论证工作的由来 湖雾镇位于乐清湾最东面,三面环陆,一面临海,境内水系独立,生态环境优美;镇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优势。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未来乐清市将进一步强化城镇特色化发展,通过周边城镇联动,围绕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构建环雁荡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带,树立“大雁荡”发展格局,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高质量建设“怡居宜业逸游的美丽湖雾”,聚焦靓丽城区品质提升,依托山海资源优势,构筑秀美山海生态风光带,围绕山海文化、海塘文化、滩涂文化等独有水文化形态,营造“山水与城乡相融、自然与文化相益”的滨水文化景观,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城镇滨海休闲旅游快速发展。 在乐清市“十四五”规划的大背景下,为提升湖雾镇滨海沿线景观环境,服务当地居民休闲生活需求,依托现有海塘建设滨海生态绿道工程,塘内形成休闲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与户外开敞空间,提供行人和骑单车者进入的游憩线路,海塘外侧通过改善海岸环境,构建滨海亲水景观平台2座,分别为北侧的湖雾1号平台“瑶镜莲影”和南侧的湖雾2号平台“碧波映月”,平台采用透水构筑物形式,主要功能为提升当地滨海生态景观,满足当地居民或外来游客观景、亲水、健身、游憩等的场地使用。 本项目通过亲海休闲工程实施,改善了周边海域环境,提升了城镇品位,满足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可以吸引外来游客来小镇参观、游憩,带动当地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助推海洋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更好地建设美丽湖雾。 本项目生态绿道建设布置于塘内陆域,不涉及用海;而1号平台和2号平台布置于海塘外侧浅海滩涂区域,需申请用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规定,在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在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必须出具海域使用论证材料,论证该海域使用是否可行。同时浙江省发布的关于印发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第十七条第五款规定海洋环境保护设施、海域(岸)生态整治修复工程用 海可以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逐级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本项目亲水景观平台的构建属于海岸景观化整治修复工程,符合关于印发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 号)中相关规定,用海可以通过申请审批取得海域使用权。为此湖雾镇人民政府委托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进行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景观平台工程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景观平台采用透水构筑物用海方式,透水构筑物长度19.26m,申请用海面积0.0622公顷,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规定,本项目论证等级为三级,需要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技术依据。 在接受委托后,本单位在调查清楚项目所在海域及毗邻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及产业规划等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分析项目用海对海域资源、环境与海洋功能区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用海合理性分析,提出海域使用对策措施,编制完成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 1.2 论证依据 1.2.1 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7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8修正);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修订); (8)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8年修订);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订)。 1.2.2 地方法律法规及区划规划 (1)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7年9月); (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21年2月10日修正); (3)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9月); (4)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5)温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 (6)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2017年4月); (7)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年); (8)浙江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2017年5月); (9)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年); (10)温州市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2020-2030年); (11)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 (12)温州市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 (13)乐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纲要; (14)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 年)(2018年6月)。 1.2.3 技术标准和规范 (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 (2)海域使用分类(HY/T 123-2009); (3)海籍调查规范(HY/T 124-2009); (4)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技术规范(HY070-2003); (5)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6)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7)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 (8)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 (9)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 (10)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农业部,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11)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 251-2018)。 1.2.4 项目基础资料 (1)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湖雾镇人民政府,2021年4月; (2)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浙江恒欣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清市亚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2021年7月; (3)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工程施工方案,温州华堃建设有限公司,2021年10月; (4)乐清市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工程一号绿道观景平台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022年3月。 1.2.5 项目测绘基准 (1)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 (2)深度基准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 (3)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平面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121。 1.3 论证工作等级 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国海发[2010]22号有关规定,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实行论证等级划分制度,按项目的用海方式、规模和所在海域特征划分为1级、2级、3级。本项目景观平台用海方式为透水构筑物用海。 1号景观平台“瑶镜莲影”用海方式属于“构筑物”(一级用海方式)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二级用海方式),透水构筑物长度9.63m,申请用海面积0.0273公顷,论证等级为三级; 2号景观平台“碧波映月”用海方式属于“构筑物”(一级用海方式)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二级用海方式),透水构筑物长度9.63m,申请用海面积0.0349公顷,论证等级为三级; 综上,本项目采用透水构筑物用海方式,透水构筑物长度合计19.26m,申请 用海面积合计0.0622公顷,确定本项目的论证等级为三级。 表1.3-1 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据(部分) 一级用海方式 二级用海方式 用海规模 所在海域 特征 论证 等级 构筑物用海 透水构筑物用海 构筑物总长度≥2000m或用海总面积≥30ha 所有海域 一 构筑物总长度(4002000)m或用海总面积(1030)ha 敏感海域 一 其他海域 二 构筑物总长度≤400m或用海总面积≤10ha 所有海域 三 1.4 论证重点 根据本项目所处海域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项目用海类型、用海方式和用海规模;结合工程所处海域资源环境现状、开发利用特点等,确定论证重点为 (1)项目用海必要性; (2)项目用海选址、项目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 (3)项目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 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景观平台工程。 (2)工程与投资规模 本项目依托湖雾镇山后、灰罗头海塘建设滨海生态绿道工程,塘内形成休闲绿道,主要连接居住区与户外开敞空间,提供行人和骑单车者进入的游憩线路,工程铺设陶粒路面约600m,透水混凝土路面约1300m,宽约4m。 项目用海位于海塘外侧,主要构建滨海亲水景观平台2座,分别为北侧的1号平台“瑶镜莲影”和南侧的湖雾2号平台“碧波映月”,平台位于海塘镇压层之上,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上一层,平台采用透水构筑物形式。工程用海总面积0.0622hm2。 本工程的投资总额为400万元人民币。 (3)地理位置 乐清市北距宁波市直线距离为200km,距舟山240km,距杭州250km,距上海330 km,区域位置非常优越。全市陆地面积1223.3km2,海域面积270km2,辖14镇8街道。目前全市户籍总人口131.82万人。乐清市具有较为齐全的交通网络,104 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贯通全境,沿海航线可直达大连、青岛、连云港、上海、广州、海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湖雾镇位于乐清的最东面,东临乐清湾,北与温岭市接壤,距离乐清市38.5km。本项目位于乐清市湖雾镇山后、灰罗头海塘外侧滩涂区域,景观平台中心地理坐标分别为2823′31.11″N,12111′50.21″E和2823′22.84″N、12112′02.61″E(见图1.5-1)。 图1.5-1a 项目地理位置图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205 图1.5-1b 项目地理位置图 1.6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 1.6.1 总平面布置原则 (1)遵循自然与场地特征的低影响开发; (2)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湖雾镇景观形象; (3)保护环境,尊重现状,充分考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进行功能配置,体现滨海小镇特色; (5)合理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布置水工构筑物,满足水利部门防洪要求。 1.6.2 总平面布置 本次工程拟在湖雾镇山后、灰罗头标准海塘外侧滩涂区域构建亲水景观平台2座,分别为1号平台“瑶镜莲影”和2号平台“碧波映月”,结构均为透水构筑物。 根据设计方案,1号平台“瑶镜莲影”位于海塘K0630段(见图1.6-1a),平台总体平面形态似莲花状,由现有海塘向外侧垂直延伸布置顺岸向2m,垂岸向1.8m的接驳平台,中心轴线走向71251;平台面设计标高与海塘堤顶标高相同;自接驳平台向外侧分别建设北侧、南侧观景休闲平台与中央亲水平台,以平台前沿线为基准,其中北侧轴线走向120300,南侧轴线走向20200,平台总尺寸顺岸方向12.0m,垂岸方向9.63m,平台总面积53.85m2(见图1.6-1b)。 2号平台“碧波映月”位于海塘K1190段(见图1.6-2a),平台总体平面形态不规则,似蝶状,同样是由现有海塘向外侧垂直延伸布置顺岸向2m,垂岸向2.06m的接驳平台,中心轴线走向88268;前沿景观平台采用阶梯层次设计,与接驳平台直接相连的的是环抱式的休闲与游憩区,台面设计标高与堤顶齐平,中心半径2.39m;该平台南北两侧各设计1.2m的通道,通道开孔角度30,设置步道阶梯,下接亲水观景平台,平台设计标高低于现海塘顶面标高0.45m;平台总尺寸顺岸方向14.6m,垂岸方向9.63m,平台总面积73.42m2(见图1.6-2b)。 图1.6-1a 1号景观平台总平面位置图 图1.6-1b 1号景观平台平面位置详图 图1.6-2a 2号景观平台总平面位置图 图1.6-2b 2号景观平台平面位置详图 1.6.3 主要结构、尺度 本工程1号平台“瑶镜莲影”和2号平台“碧波映月”结构均为透水构筑物,采用框架结构,地上1层结构形式。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2)设计使用年限 50年;(3)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6度设防;(4)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2、平台主要结构和尺度 1号平台尺寸9.6312m,2号平台尺寸9.6314.6m。景观平台面与后方海塘堤顶面齐平,平台面设计标高6.2m。平台下部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1号平台桩数量15根,2号平台桩数量18根,为桩径600mm的方桩,桩长25m,根据地质条件桩尖进入④圆砾层;桩顶配置钢筋笼长度18m,主筋φ612;圆箍φ6250; 每隔2m设加劲箍φ112,且与主筋电焊,桩身混凝土高度应高于桩顶设计标高50cm,桩身嵌入承台50mm,桩身混凝土采用C30。平台上部安装高1.2m的混凝土仿木纹栏杆。 图1.6-3 平台桩基位置分布图 图1.6-4a 1号景观平台垂岸向立面结构图 图1.6-4b 1号景观平台顺岸向立面结构图 图1.6-5a 2号景观平台垂岸向立面结构图 图1.6-5b 2号景观平台顺垂岸向立面结构图 1.7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 1.7.1 施工概况和流程 本工程主要由桩基础、砼立柱、上部结构工程组成。 本工程由1号景观平台、2号景观平台组成;均采用直径600mm混凝土灌注桩,桩长25m;独立基础采用1.2m1.2m0.3m矩形基础;上接直径30cm的钢筋砼圆柱;平台板厚12cm。 (1)桩基础采用直径600mm混凝土灌注桩,桩长25m,1号观景平台15根桩,2号观景平台18根桩。 (2)独立基础采用1.2m1.2m0.3m矩形基础。 (3)钢筋砼柱直径30cm钢筋砼圆柱。 (4)景观平台板C25板厚12cm。 景观平台工程施工程序大致为场地清理→钻孔灌注桩施工→独立基础施工→钢筋砼圆柱施工→框梁及板施工→栏杆安装。 1.7.2 钻孔灌注桩施工 1、岸线放样 施工前,根据设计平面坐标现场放样,定出岸线位置。 2、钻孔灌注桩施工 (1)埋设护筒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场地测量放样,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做好标记并健全记录以备查考。清除场地附近的杂物,并整平场地。护筒底端的埋置深度为1.5m,应将护筒周围夯实,确保护筒位置的准确及稳定。护筒采用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直径比桩径大20cm,护筒的顶端高出地下水位1.0-2.0m,并高出地面0.3m。 (2)制备泥浆 泥浆池布置在桩位附近。采用合格的粘土悬浮泥浆作为钻孔泥浆。先将粘土加水浸透,然后加水以搅拌机拌制,现场试验检测泥浆指标。若泥浆指标不合格,应予以调整。 (3)钻孔 钻机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施工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回转钻机顶端的起吊滑轮缘、钻盘中心和桩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开钻后,在循环沟中放置细孔筛,使泥浆经过筛子后漏回孔中,弃渣收集后则由汽车运往指定地点,避免污染环境。钻进过程中注意记录地层变化情况。 (4)检孔及清孔 钻孔至设计标高后,使用长度和外径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用Ⅱ级钢筋制作的检孔器吊入孔内,检查孔径大小及垂直度等;得到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清孔,用换浆法清孔;清孔后,以开口铁盒检查沉渣,孔内沉淀指标应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5)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钢筋笼采用加工场统一加工,制作时均需在型钢焊制的骨架定位平台进行,以保证制作的钢筋笼的整体直度及主筋焊接接长时的对位度。吊装时,使用长杉木杆绑扎笼身以提高其刚度。钢筋笼顶部通过钢筋与护筒口焊接相连,以预防钢筋笼在砼灌注过程中上浮。 (6)灌注水下砼 灌注砼前,检测孔底沉淀厚度,大于规定,则采用导管加特制弯管作为吸浆管进行抽浆法再次清孔。砼采用拌和站拌和,砼运输车送至现场。导管直径30cm,水密试验大于1.5倍水压。灌注时导管底部至孔底有30cm的距离,且首批砼的数量由计算确定,应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m的需要。灌注过程中,要保证导管始终埋在砼面下2-4m。 (7)截除桩头和桩基检验 砼灌注顶面要高出设计桩顶约1.5m,全部桩浇筑完毕后将砼凿除至设计标高,然后对桩基进行检验。 3、泥浆处理 (1)循环池、储浆池设置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现场泥浆池。每个泥浆池分循环池、储浆池,中间设泥浆通道。循环池与桩基钻孔用泥浆槽连接,泥浆在桩基钻孔与循环池间循环。 (2)泥浆外运 泥浆运输采用专门的泥浆运输车。泥浆车采用全封闭的罐式运输车。运输车在罐顶和底部设进浆口和排浆口。泥浆通过泥浆泵打入罐车,装满后,将进浆口封闭,运输至指定地点弃浆,通过排浆口排出。运输罐车的封闭性较好,杜绝了泥浆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1.7.3 施工机械 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机械见表1.7-1。 表1.7-1 主要施工机械 序号 机具名称 数量 施工人数 1 运输车 2辆 4 2 起重机 2台 6 3 打桩机 4套 6 4 小型挖掘机 2台 2 5 泥浆储罐车 2辆 2 6 泥浆泵、污水泵 2套 1.7.4 物料来源 砂和砼骨料可从当地建材市场购买。钢筋、水泥、木材、燃料、土工布等可从乐清或温州市的建材市场采购,供应可得到保证。 1.7.5 施工进度安排 本项目计划工期为50天。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详见表1.7-2。 表1.7-2 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表 序号 项目 时间(d) 5 10 20 30 40 50 1 施工准备 2 桩基施工 3 上部结构施工 4 配套设施安装 5 交工验收 1.8 项目申请用海情况 1.8.1 项目申请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 本项目拟建设的景观休闲平台为湖雾镇生态绿道工程配套项目,工程建成后改善了海岸环境,满足了当地居民近距离亲海需求,提供了亲水、游憩、休闲、公共健身场所。 亲水景观平台的构建属于海岸景观化整治修复工程,根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 号)规定,项目“属于海洋环境保护设施、海域(岸)生态整治修复工程用海”。 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 123-2009)中项目用海类型划分,界定本工程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一级类)“旅游基础设施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属于“构筑物”(一级用海方式)用海中的“透水构筑物”用海(二级用海方式)。 1.8.2 项目申请用海面积和占用岸线情况 本项目1号平台“瑶镜莲影”申请用海面积为0.0273hm2,2号平台“碧波映月”申请用海面积为0.0349hm2,拟申请用海总面积为0.0622hm2。 本工程依托现有海塘建设,平台采用透水构筑物方式建设于海塘外侧,桩基布设于海塘镇压层。平台建设将利用现有海塘,但是不改变岸段自然属性,不影响岸线生态功能,仅利用人工岸线,利用人工岸线长度4.0m,无新增岸线。 1.8.3 项目申请用海期限 本项目为湖雾镇生态绿道建设项目配套的景观平台工程,项目利用平台的建设开展海岸生态整治,改善海岸环境,为当地居民或外来游客提供了观景、休嬉、健身、游憩的场地,满足了当地居民近距离亲海需求,项目用海类型为“旅游娱乐用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旅游、娱乐等建设工程用海最高期限为二十五年,因此本项目拟申请用海期限25年。 图1.8-1 工程用海宗海位置图(1号平台) 图1.8-2 工程用海宗海位置图(2号平台) 图1.8-3 工程用海宗海界址图(1号景观平台) 图1.8-4 工程用海宗海界址图(2号景观平台) 图1.8-5 工程用海宗海平面布置图 1.9 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1.9.1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满足生态休闲、度假游憩的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赏山玩水,吸天然氧吧,舒缓因工作、生活给现代人带来的压力,放松心情,充分的享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清爽美好感受,生态休闲的需求也因此而迅速发展起来。 本项目以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湖雾镇海洋文化、滩涂文化、海塘文化为基础,融入休闲文化和体育文化,打造运动休闲、观光、海洋体验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将居民休闲健身与游客观光游览相结合,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生活服务、为生态服务,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对生态休闲、观光游憩的需求。 2、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海域功能,完善城镇功能格局,实现海陆统筹发展的客观需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的竞争力日渐激烈,城市形象建设和品位提升在城市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而依山傍海、濒湾而居的湖雾镇拥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依山营城、湾山相映、湾水相扣的独特滨海城市景观,加强海陆互动,统筹发展,构建城镇滨海特色景观,发掘城镇海岸核心段资源优势,形成特色滨海空间格局,连接腹地与滨海空间,提高滨海可达性与公共性;项目建设对于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开展一定程度上会强化城镇综合功能,改善湖雾镇投资环境,美化城镇面貌;工程建设是发挥该海域整体海洋功能的最佳选择和必然要求,突出了该海域的主导海洋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区域海洋资源的综合效益。 3、项目建设是改善滨海岸线景观、保障民众亲海空间的需要。 本项目拟依托现有海塘构建滨海生态绿道及滨海景观平台工程,项目实施后 创造了一个集娱乐、休闲、观景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格局,丰富滨海岸线景观,提供 了市民亲水近海的空间,提升区域价值,实现环境、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统一。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9.2 项目用海必要性 沿海地区海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沿海地区的城市总体布局,也关系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现实意义。 项目位于湖雾镇海岸,该区域发展旅游度假的资源条件优良,山、海、河、滩等旅游休闲资源的集合具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越基础条件。项目建设依托湖雾镇山后、灰罗头海塘,海塘内侧陆域为农业用地不适合平台建设,而外侧滩涂区域具有足够的建设空间,目前主要以养殖为主,其滨海生态休闲旅游特色单一、功能不足,公众参与度、亲水性、娱乐性不强,导致区域吸引力下降,海域价值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公共休闲服务设施匮乏,亟待完善配套设施,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滨海景观特色,在更大程度和更广阔空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温州市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规划(2020-2030 年)建设目标和任务,未来温州市将在消除全市海塘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打造海塘“安全”功能,秉持“防护优先、注重生态、因地制宜、自我维持”生态海堤建设原则,建设沿塘绿道开放贯通走廊,与已建的塘身结合,同步建成观海绿道,提升生态品质,协力打造共享的“温州海岸海塘港湾海韵慢行系统”,为群众健身、骑行、休闲娱乐等提供滨海靓丽风景线。 为更好的展示湖雾镇海岸沿线风景,更好满足居民近距离、深度亲海的需要,更好营造滨海风光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海洋资源的综合效益,项目按照 “自然、亲水、生态”的理念,需要新建生态绿道配套的亲水滨海景观平台,利用平台的建设开展海岸生态整治,改善海岸环境,在充分利用海域资源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塑造湖雾滨海靓丽风景。拟建设的1号平台“瑶镜莲影”和2号平台“碧波映月”建设于海塘外侧,采用桩基结构,需要占用一定海域,项目建设是要用海的,项目用海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气象气候 本项目位于温州乐清市乐清湾湾底,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丰沛。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先湿后干,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夏秋季经常受热带气旋影响。因受冷暖空气交替和山海地形梯度影响,本区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根据乐清气象站历年实测资料统计,乐清市各气象要素特征值见表2.1-1。 表2.1-1 乐清市各气象要素特征值 气象要素 特征值 气象要素 特征值 累年平均气温 17.9℃ 累年平均雷暴日数 40.2d 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 27.9℃ 最多年雷暴日数 58d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7.7℃ 累年平均日雾数 19.4d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6.7℃ 最多年雾日数 43d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5.8℃ 累年最大积雪深度 12cm 累年平均降水量 1556.3mm 累年平均风速 2.4m/s 最大24h降水量 446.7mm 累年10min平均最大风速 26m/s 最大1小时降水量 58.2mm 累年瞬时最大风速 37m/s 最大过程降水量 254.6mm 全年主导风向 NE 累年平均降雨日 171.4d 夏季主导风向 S 累年平均暴雨日 4.4d 冬季主导风向 NE 累年平均蒸发量 1264.9mm 累年平均大风日 4.1d 累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2.1.2 海洋水文 海洋水文环境现状资料引用温州市乐清湾北港区围填海工程围区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中的水文调查资料,该资料覆盖工程所在乐清湾西门岛及其以南海域,是浙江海测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9月所获取的数据资料。 海洋水文调查共布设6个水文测验站位,进行了大、小潮汛的潮流(流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及底质颗分观测,同时布设1处临时潮位站(乐清湾滚装码头)。大潮观测时间从2017年9月7日1400开始,于9月8日1800结束;小潮观测时间从2017年9月15日1600开始,于9月16日1900结束;临时潮位站观测时间从2017年9月7日000开始,至10月7日2300结束,连续观测1个月潮位资料,水文测站位置见表2.1-2所示,各测站位置见图2.1-1所示。 表2.12 2017年9月海流水文测验站位表 测站 CGCS200国家大地坐标系 B′″N L′″E 临时潮位站(乐清滚装码头) 28 10 17 121 06 24 SW01 28 18 50 121 12 38 SW02 28 16 08 121 11 47 SW03 28 12 27 121 10 40 SW04 28 16 30 121 084 3 SW05 28 10 56 121 07 24 SW06 28 09 03 121 08 21 图2.1-1 海洋水文测站位置图 2.1.2.1潮汐分析 1、潮位基准面 本海区的理论最低潮面在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以下3.70m。基准面关系见图2.1-2。 图2.1-2 基准面关系图 2、潮汐特征值 根据2017年9月观测期间的实测潮位统计可知,调查海域小潮观测期间的平均潮差为3.89m,最大潮差为5.02m,最高、最低潮位分别为3.38m和-1.64m,平均高、低潮位分别为2.79m和-1.13m;大潮观测期间的平均潮差为6.14m,最大潮差为6.50m,最高、最低潮位分别为3.40m和-3.10m,平均高、低潮位分别为3.27m和-2.84m。潮位特征值详见表2.1-3。可知,大潮测次的实测潮差明显大于小潮测次,符合大、小潮汛的自然规律。 表2.1-3 测验期间潮汐特征统计表(1985国家高程基准,单位m) 航 次 潮 位m 潮 差m 最高潮位 平均高潮位 最低潮位 平均低潮位 最 大 平 均 小 潮 3.38 2.79 -1.64 -1.13 5.02 3.89 大 潮 3.40 3.27 -3.10 -2.84 6.50 6.14 3、潮位资料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两个潮位站同步期1个月的特征潮位(最高、最低与平均高、低潮位),特征潮差(最大、最小与平均潮差)及平均涨落潮历时等特征值如表2.1-4。 表2.1-4 清滚装码头潮位站潮汐特征统计表 潮位m 潮差m 涨落潮历时 最高 潮位 最低 潮位 平均 高潮位 平均 低潮位 平均 潮位 最大 潮差 最小 潮差 平均 潮差 平均 涨潮历时 平均 落潮历时 3.79 -3.10 2.84 -2.01 0.45 6.66 1.63 4.85 61925 60510 由上表可知同步观测期间临时站的月最高高潮位为3.79m,月最低低潮位为-3.10m;月最大、最小和平均潮差分别为6.66m、1.63m和4.85m;;平均涨潮历时略长于平均落潮历时,但历时相差甚小,仅为14分钟。 4、潮汐类型 潮汐性质通常是以主要全日分潮K1、O1的振幅之和与主要半日分潮M2振幅之比HK1HO1/HM2、主要浅水分潮M4与主要半日分潮M2的振幅之比HM4/HM2、主要浅水分潮M4、MS4、M6三者的振幅之和来判别,经计算HK1HO1/HM20.27,HM4/HM20.02,HM4HMS4HM612.2cm,因此该站属正规半日潮。 2.1.2.2潮流分析 1、实测流速(流向) 为了突出反映本测区流况的基本特征,在大、小潮汛采集的潮流资料中,对不同潮汛具有特征意义的最大流速流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垂线平均流速矢量图见图组2.1-3。 以大潮汛为代表,对潮流特征值分别作以下描述 a、实测最大流速的极值 由上表可知大潮汛分层最大流速的极值,落流为1.28m/s,对应流向为218,出现于SW05垂线的表层,最大涨潮流极值为1.25m/s,对应流向为22,出现在SW04垂线的表层;垂线平均的最大流速极值,落潮流为1.09m/s,对应流向为218,涨潮流为1.04m/s,对应流向为20,分别出现在SW05垂线和SW04垂线。 b、实测最大流速的分布 就最大落潮流的分布而言,测验海域下游SW05和SW06垂线明显大于上游SW01、SW02、SW03、SW04,其中SW05垂线落潮流速最大,各层最大落潮流速为0.78m/s~1.28m/s;其次为SW06垂线,其各层最大落潮流速为0.77m/s~1.27m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