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 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摘要 天地源矿评报字[2018]第054号 评估机构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评估对象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 评估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需对该采矿权出让收益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为委托人确定该采矿权出让收益提供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2018年3月31日。 评估日期2018年4月3日至2018年8月15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和收入权益法。 主要评估参数矿区面积9.9385平方公里。当前储量估算基准日(A、B矿段截止2009年3月5日,D矿段截止2007年11月10日)可利用资源储量干矿石量423.59万吨,其中A矿段氧化锰铁锰矿石19.34万吨、B矿段烟灰锰矿石17.88万吨、D矿段松软锰矿石386.37万吨;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干矿石量390.32万吨,其中A矿段氧化锰铁锰矿石13.32万吨、B矿段烟灰锰矿石14.94万吨、D矿段松软锰矿石362.06万吨;设计利用可采储量干矿石量369.76万吨,其中A矿段氧化锰铁锰矿石12.65万吨(Mn品位12.18)、B矿段烟灰锰矿石13.15万吨(MnO2品位41.77)、D矿段松软锰矿石343.96万吨(Mn品位20.99)。(333)可信度系数0.6,A、D矿段露采回采率95、贫化率8,B矿段地采回采率88、贫化率10。生产规模26.80万吨/年,其中露采25.85万吨/年、地采0.95万吨/年。评估计算年限16年,其中基建期1年,生产期15年。产品方案为锰精矿(含Mn31,A矿段)、原锰矿石(Mn37.60,B矿段烟灰锰)、原锰矿石(Mn19.32,D矿段松软锰)。不含税销售价格为含Mn31的锰精矿465元/吨、含Mn37.60的原锰矿石(烟灰锰)603元/吨、含Mn19.32的原锰矿石(松软锰)60元/吨。固定资产投资为3180万元,单位原矿总成本费用A矿段101.64元/吨、B矿段286.75元/吨、D矿段44.69元/吨,折现率8。 2006年9月30日至当前储量估算基准日动用可采储量干矿石量22.21万吨,其中B矿段烟灰锰矿石3.29万吨(MnO2品位42.64)、D矿段松软锰矿石18.92万吨(Mn品位21.36)。产品方案为B矿段含Mn38.38的原锰矿石(烟灰锰)、D矿段含Mn19.65的原锰矿石(松软锰),其不含税销售价格分别为2037.45元/吨、55.50元/吨。采矿权权益系数4.80。 出让收益评估值本评估机构在充分调查、了解和分析评估对象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评估程序,选取合理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过认真估算,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值合计为2888.64万元。可采储量综合评估单价7.37元/干矿吨。 其中,当前储量估算基准日设计利用可采储量369.76万吨,出让收益评估值为1943.69万元,可采储量评估单价5.26元/干矿吨;2006年9月30日至当前储量估算基准日动用可采储量22.21万吨,出让收益评估值为944.95万元,可采储量评估单价为42.55元/干矿吨。 按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核算结果参与本次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的可采储量为A矿段氧化锰铁锰矿石12.65万吨(Mn品位12.18)、B矿段烟灰锰矿石16.44万吨(13.15万吨/MnO2品位41.773.29万吨/MnO2品位42.64)、D矿段松软锰矿石362.88万吨(343.96万吨/Mn品位20.9918.92万吨/Mn品位21.36)。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锰(氧化锰)Mn<20、20≤Mn<25、30≤Mn的基准价分别为7元/吨可采储量、9元/吨可采储量、12元/吨可采储量,出让收益核算结果为3551.75万元(12.65716.4412362.889)。 评估结论按照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协议方式出让矿业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按照评估值、市场基准价就高确定原则,确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出让收益为3551.75万元,大写人民币叁仟伍佰伍拾壹万柒仟伍佰元整。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 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评估结果公开的,自公开之日起有效期一年;评估结果不公开的,自评估基准日起有效期一年。 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 重要提示 以上摘要取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请详细阅读该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全文。 法定代表人(签名) 项目负责人(签名) 报告复核人(签名) 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十五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 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天地源矿评报字[2018]第054号 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进行了评估。现将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矿业权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武昌区中北路车家岭尚城国际28层2号房; 法定代表人汪晓菲;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2]01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20103737500093P。 2、评估委托人 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3、采矿权申请人 采矿权申请人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50881708649083Q; 类型全民所有制; 住所广西桂平市木圭镇; 法定代表人郭琦; 注册资金贰仟壹佰肆拾叁万陆仟元整; 成立日期1995年10月16日; 经营期限长期; 经营范围清理债权债务(期间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本矿山为生产数十年的老矿山,矿山自1991年正式办理了采矿许可证,并经多次延续,一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组织开采,属国有矿山企业。2006年采矿许可证到期后,经延续登记,采矿许可证证号为4500000620066,有效期限自2006年6月26日至2011年4月26日。2011年5月,按1980西安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进行调整换新证,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500002011052140111881,有效期限自2011年5月5日至2011年6月5日。后经广西区国土资源厅专题会议同意该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顺延至2011年10月28日。根据广西区国土资源厅2012年第五十一期专题会议纪要,同意该矿山采矿权由破产改制后承接资产的企业按照规定办理采矿权转让、变更、延续登记手续。 2015年12月,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委托,北京地博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广西木圭锰矿进行了采矿权价款评估,并出具了评估报告(地博评报字[2015]第1136号),评估基准日为2015年11月30日,评估方法为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利用的保有资源储量干矿石量423.59万吨,评估利用的资源储量为干矿石量390.32万吨,评估利用的可采储量为干矿石量369.76万吨,产品方案为露天采选锰精矿(Mn31)和地下开采锰原矿(Mn37.12),评估价款为4602.38万元,可采储量评估单价12.45元/吨。因各种原因,采矿权人未缴纳上述采矿权价款。 4、评估目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出让“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需对该采矿权出让收益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为委托人确定该采矿权出让收益提供参考意见。 5、评估对象和范围 本项目评估对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采矿权。 根据矿业权评估合同书(桂国土资矿评合字[2018]第0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广西木圭锰矿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桂国土资采划[2017]11号),同意划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矿区范围,分为A、B、D矿段,共223个拐点圈定(含扣除区域),矿区面积9.9385平方公里,开采标高138.84米~-16米。划定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 表5-1 划定矿区范围(A矿段)拐点坐标 表5-2 划定矿区范围(D矿段)拐点坐标 表5-3 划定矿区范围(B矿段)拐点坐标 矿业权评估合同书委托评估的范围、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开采的范围均与上述划定矿区范围一致。A、B、D矿段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划定矿区范围重叠关系清楚。所以,本次评估范围为上述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划定的矿区范围。 矿区范围由三个区域组成,包括A、B、D 矿段,各矿段为一区域。其相对位置如下图 图5-1 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A、B、D 矿段位置关系示意图 6、评估基准日 根据矿业权评估合同书,本项目的评估基准日确定为2018年3月31日。该日期距评估委托日时间较近,在两个月以内未发生过重大的经济变动事件,报告中所采用的取费标准均为该评估基准日的客观有效标准。 7、评估依据 7.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 (3)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4)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5)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6)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 (7)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 (8)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18号“关于实施收益途径矿业权评估方法和参数的公告”。 (9)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二); (10)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 30800-2008); (11)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业权价款评估备案核准取消后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5号); (12)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17]35号); (13)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 (14)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15)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16)关于明确无偿取得的采矿权有偿处置时采矿权价款评估有关事项的通知(桂国土资办[2009]396号)。 7.2经济行为依据 (17)矿业权评估合同书(桂国土资矿评合字[2018]第06号)。 7.3矿业权权属依据 (18)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广西木圭锰矿划定矿区范围的批复(桂国土资采划[2017]11号); (19)原广西木圭锰矿采矿许可证(证号4500000330021、4500000620066、C4500002011052140111881); (20)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锰矿营业执照。 7.4评估参数选取依据 (2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南宁地质调查所2009年3月编制的广西桂平市木圭矿区A矿段、B矿段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备案证明(桂资储备案[2009]61号)和评审意见书(桂储伟审[2009]27号); (22)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圭第六地质队2008年5月编制的广西桂平市木圭矿区D矿段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其评审备案证明(桂资储备案[2008]92号)和评审意见书(桂储伟审[2008]39号); (23)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年10月编制的广西木圭锰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其评审意见书(桂国土矿开审[2017]9号); (24)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广西冶金设计院)2002年12月编制的广西木圭锰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5)桂平市木圭镇矿产品交易市场出具的木圭锰矿区锰矿价格证明; (26)评估人员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 8、采矿权概况 8.1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广西木圭锰矿区位于广西桂平市城区85方向,直距约29km处,行政区域隶属广西桂平市木圭镇管辖,矿区由A、B、D三个矿段组成。南宁-梧州二级公路从D矿段南部穿过,矿山至桂平市城区里程约30km,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图8-1)。 矿区属丘陵地貌,地形坡度平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处为老虎山(标高137.9m),最低处为北东边部的潭窝村南面邻近的河床(标高约40m)。一般标高为60m-100m,相对高差多在50m以下。水系不太发育,只有小的溪流,秋冬季节常干涸断流。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凉、干燥,时有霜冻。年平均气温约21℃,年平均降雨量约1500mm。 区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杂粮有红薯,木薯等;山林主要有松树和促长桉树;草丛灌木林等植被一般发育。区内居民为汉族,人多地少;居民以务农为主,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乡镇企业主要有制衣、纺织、印染及塑料制品等轻工业。 图8-1 木圭矿区交通位置图 8.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木圭锰矿区是我国一个大型的锰矿床,发现于1918年。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李殿臣先生对木圭矿区锰矿作过地质调查。1938年,又有地质前辈高振西、王植先生等进行锰矿地质调查。1950年,地质前辈燕树棠先生踏勘检查后,提出木圭含锰地层属中泥盆统榴江组;锰矿是含锰地层中的锰质经过次生富集作用形成。 (2)1952-1955年,原中南地质局粤桂锰矿探矿队、460队(后改为416队)主要对木圭矿区堆积型锰矿开展了较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 (3)1956年1月-1957年11月,原广西地质局木圭地质队在其1955年和原中南地质局460队锰矿普查的基础上,对木圭矿区淋滤型和锰帽型锰矿开展了勘探,并编写了广西木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1957)。查明木圭矿区有锰帽型锰矿体16个(属于本矿山范围内的有5个半矿体,分别为Ⅴ、Ⅵ、Ⅹ、Ⅺ、ⅩⅣ矿体和Ⅷ矿体的东半部分)。1960年,原广西矿产储量委员会对广西木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中的锰矿资源/储量以桂储字第2号决议书给予认定;1962年3月,又以桂储字第9号决议书重新认定,其中认定木圭矿区锰帽型锰矿(“松软锰”)原矿资源/储量为2373万t。 (4)1960-1963年,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木圭矿区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 (5)1991年,木圭锰矿领取了木圭锰矿采矿许可证。该证设置的D区(即D矿段)范围内有锰帽型锰矿(“松软锰”)原矿资源/储量1273万t。 (6)2002年,木圭锰矿对属于其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的锰矿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广西木圭锰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核实的有锰帽型(“松软锰”)、淋滤型(“烟灰锰”,“夹层锰”)等二种类型锰矿原矿资源/储量。同年7月,广西国土资源厅签发了矿产资源储量认定书(桂国土资储[2002]40号)。其中认定的锰帽型锰矿(“松软锰”)原矿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为169万t,内蕴经济资源量(331332333)为884万t。烟灰锰矿床表内C级18.9万t,D级12.4万t,E级12.4万t。 此外,1992年8月-1993年12月,广西第六地质队对木圭矿区沙岗矿段锰帽型锰矿(属D矿段的一部分,即VIII矿体南段东部和XIV矿体)开展普查,估算获得原D级贫锰矿石原矿资源储量184万t;2002年9月-2002年12月,该队又对木圭矿区锰帽型锰矿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源/储量核实工作,证实木圭矿区锰帽型锰矿总体破坏程度不大,仅有局部采空,保存较完整。2004年12月-2005年6月,该队对木圭矿区沙岗矿段锰帽型锰矿(D矿段西面,即VIII矿体南段西部)开展地质详查工作,详细查明122b、2S22、333 类型锰矿石资源/储量共163万t,平均品位Mn20.60。 (7)2004年,广西木圭锰矿对采区A矿段内的堆积锰矿床采后筛底泥(1-5mm小颗粒锰矿石)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编写了广西木圭锰矿堆积锰矿资源储量核实地质报告。求得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精矿量72152吨。 (8)2007年-2008年5月,受业主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对矿区内的D矿段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并于2008年5月提交了广西桂平市木圭矿区D矿段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此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已经南宁储伟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桂储伟审[2008]39号文评审通过,广西区国土资源厅以桂资储备案[2008]92号文备案。 (9)2009年2-3月,业主委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南宁地质调查所对矿区内的A、B矿段进行资源储量核实,并于2009年3月提交了广西桂平市木圭矿区A矿段、B矿段锰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此报告的矿产资源储量已经南宁储伟资源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桂储伟审[2009]27号文评审通过,广西区国土资源厅以桂资储备案[2009]61号文备案。 8.3矿区地质概况 8.3.1地层 堆积型锰矿体赋存层位是第四纪冲积洪积层;烟灰型锰矿体赋存层位为上泥盆统榴江组下段第二层中;其它类型锰矿体赋存层位为上泥盆统榴江组的中段上部。 (1)榴江组下段(D3l1),地层厚约81m,自下至上可分为三个岩性层 第一层(D3l1a)紫红、灰绿、棕黄灰褐色粘泥层,具光滑面,呈泥质与鳞片状结构,为大量绢云母、泥质,微量石英、方解石等物质组成,局部夹有氧化锰矿或表面为锰质所侵染,其间夹有燧石或灰岩块屑,厚3.1m; 烟灰锰矿层平均厚度2.47m,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和倾向分布; 第二层(D3l1b)为薄层黑色条带状燧石,节理发育极易破碎,厚约70m。 第三层(D3l1c)紫黄白色呈板状页片状硅质页岩,夹灰白色薄层燧石,厚12.4m。 (2)榴江组中段(D3l2),地层厚约98.6m,自下至上可分为三个岩性层。 第一层(D3l2a)岩性为薄层含锰硅质灰岩和扁豆状、结核状含锰硅质灰岩,厚度41.0m。 第二层(D3l2b)该层为赋矿层,一般厚度1-5m,由浅灰色致密状含锰灰岩风化后,形成巧克力(黑褐)色锰帽型锰矿体(松软锰),厚度平均2.71m。 第三层(D3l2c)岩性为浅黄、褐黄、紫红色薄层状页岩。质松而细致具粘性、滑感。厚度12.7m。 (3)榴江组上段(D3l3) 下部为淡黄、浅绿、浅紫色薄层硅质页岩,含结核状燧石或透镜体状硅质岩;上部为淡黄色、灰色厚薄互层的燧石。厚度大于60m。 由于岩层产状平缓,因此,出露层位与地形变化关系密切,榴江组中段上部第一层一般出露在山谷中,榴江组中段上部第二、第三层及榴江组上段则出露在山腰、山顶或山脊。 (4)第四纪沉积层(Q) 根据沉积物的性质不同,主要可划分为三层 砾石层大部为石英砾及少部分红砂岩砾,砂泥等组成,有时夹小量锰粒,分布于蓬莲冲一带,厚1-23m与下伏榴江组地层及东岗岭灰岩呈不整合接触。 红土层为棕红色、棕黄色粘土,性疏松,粘合不坚,常混有细小的锰结核,往往在红土层底部有堆积锰矿层分布,红土不具层理,主要为榴江组中部含锰地层风化残积产物,厚2-12m,分布于有榴江组中部含锰地层分布的平缓山顶及山坡。为堆积锰赋存层位。 冲积层为燧石、硅质页岩等破碎块屑,棕灰色稻田土及近代冲沟小河的砾石泥沙等组成,厚0-10m。 8.3.2构造 矿区构造较简单。褶皱构造总体为一个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次级褶皱一般发育;岩层产状变化不大,倾角平缓,一般倾角5-20,常呈近水平状。断裂构造不发育。 8.3.3岩浆岩 本区无岩浆岩出露。 8.4矿床地质特征 8.4.1 A矿段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木圭锰矿A矿段矿床类型属堆积型锰,是风化后经短距离搬运或就地堆积富集的氧化锰矿床。矿区位于向斜构造轴部及轴部的西侧位置。由于地形切割及剥蚀作用的影响,堆积锰矿体面积呈大小不一,外形各异的矿体群分布。矿体形态十分复杂,但一般呈北东-南西向似长方形排列。A矿段堆积锰矿对应的正是勘探报告中的莲花山地段,矿体埋深平均1.53米,厚度平均0.86米,矿体埋深浅,而且大致相同,矿层厚度不稳定。矿体产状一般随山坡的坡度变化,但一般不赋存于大于20以上的山坡上。 A矿段堆积锰共有7个矿体,分布于莲花山一带,南北长2900m,东西宽1900m。见矿标高最高138.84m,最低65.68m,高差73.16m。在A矿段中,共六个矿体,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Ⅸ号矿体。Ⅲ号矿体规模最大,Ⅰ、Ⅱ矿体次之,其余矿体规模较小。 主矿体Ⅲ号矿体特征如下该矿体赋存于矿区向斜构造轴部,上泥盆统榴江组下段第二层(D3l1b)内,呈层状产出。矿体北部倾向北西或南东,南部倾向南西西或北东东,倾角平缓0-20。矿体标高0.23m-3.35m。矿体大部分埋藏于地下,局部出露于地表;地表出露标高最高138.84m,最低69.75m;最大埋藏深度5.27m。一般埋深1m-3m,平均埋深1.25m。矿体厚度变化小,单工程矿体厚度变化系数65.61%;单工程矿石平均品位Mn13.89%-42.32%,矿体平均品位Mn30.51%,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单工程矿石平均品位变化系数20.39%。 (2)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软锰矿、硬锰矿,次为褐锰矿。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大都呈颗粒圆状,具葡萄状、肾状、鲕状等次生形态特征。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组份含量Mn、Fe、P、SiO2无一定的规律。平均Mn品位27.24、P品位0.180、SiO2品位13.98、Fe品位15.96。 矿石的物理性质原(湿)矿石平均体重自1.85t/m3;原(湿)矿石平均湿度为24.42;原矿石松散系数平均为1.49;原矿石安定角平均为2751′;精矿石安定角平均为3024′;绝大部分矿石块度很小,呈粒状,块度大于10mm的矿石仅占2.1;矿石抗压强度平均为150Kg/cm2;剥离层的厚度一般不大于8m。 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石中主要锰矿物划分为氧化锰矿石。 矿石工业类型按工业用途可划分为冶金用锰矿石。 矿体围岩堆积锰矿与红土混合产出,埋藏不深,顶板为红土层,底板多为榴江组中部风化残积土。 8.4.2 B矿段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木圭锰矿B矿段矿体属烟灰状锰矿体,分布于矿区向斜构造西翼蓬莲冲地段。矿层产于榴江组底部及东岗岭灰岩侵蚀面上。顶板为灰、灰黑色薄层条带状燧石层,间夹硅质页岩;底板为紫红灰绿、棕黄灰褐色的粘泥层,具光滑面,呈泥质与鳞片状结构,局部夹有氧化锰矿石或表面为锰质所侵染,其间夹有燧石或灰岩碎屑。矿体呈群体状分布,矿层有一定的部位,产状20-30,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层埋藏深度最深112-58m,最浅为2-53m,平均达46-41m。矿层厚度变化大,矿层厚度最厚为12.69m,最薄为0.30m。 B矿段内共有Ⅻ-23、Ⅻ-24、Ⅻ-27、Ⅻ-29、Ⅷ-12、Ⅷ-30、ⅩⅣ-13七个矿体,矿层最薄0.3m,最厚7.2m,平均为2.47m。Ⅻ-23、Ⅻ-29、Ⅷ-12号矿体部分已采空,Ⅻ-27号矿体已全部采空。Ⅷ-30、ⅩⅣ-13号矿体为单工程控制,未开采。 (2)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主要是一种烟灰状矿石及少量团块状胶状硬块矿石,偏锰酸矿以及相当量的燧石碎屑、黄色泥团等组成。主要矿物为硬锰矿、软锰矿,次为黝锰矿、偏锰酸矿及少量的褐锰矿、石英、方解石、碳酸盐矿物,极少量的海绿石及锆英石颗粒,矿层中夹石主要由玉髓、石英、泥质、高岭石,次为方解石,绢云母及一些碳酸盐矿物等。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以粉末状为主,其次为土状、葡萄状、肾状、带壳状、胶状、树枝状、环带状、块状构造,全部矿石均具有次生结构构造形态。 矿石化学成分矿床平均品位Mn26.79%;TFe2.49-25.34,平均7.09;SiO21.28-67.12,平均25.02;P0.152-6.24,平均0.741%。块度愈大,含锰愈高。矿石成分在水平变化上,各含量均不稳定,有向南东方向增高的现象。 矿石的物理性质主要为一种烟灰状矿石,矿石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为淋滤型锰矿床。原(湿)矿石平均体重为2.16t/m3,其中烟灰粉末状矿石体重一般为1.90-2.20,团块状胶状矿石一般为2.90-3.70;原(湿)矿石平均湿度为24.37;原矿石松散系数平均为1.09;原矿石安定角平均为30;绝大部分矿石块度很小,呈粒状,块度大于10mm的矿石占12.82。 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石中主要锰矿物划分为氧化锰矿石;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划分为块状矿石、条纹状矿石、胶状矿石等。 矿石工业类型按工业用途可划分为冶金用锰矿石或化工用锰矿石。 矿体围岩烟灰锰矿体顶板为上泥盆统榴江组下部第三层(D3l1c)灰、灰黑色薄层条带状燧石层,间夹薄层硅质页岩;底板为上泥盆统榴江组下部第一层(D3l1a)紫红-灰绿、棕黄-灰褐色粘泥层,具光滑面,局部为锰质所侵染。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晰,Mn含量较低,品位Mn12。一般肉眼可将矿石与岩石区分。 8.4.3 D矿段矿床地质特征 (1)矿体特征 木圭锰矿D矿段共有6个矿体,分别为Ⅴ、Ⅵ、Ⅷ、Ⅹ、Ⅺ、ⅩⅣ号矿体,其中Ⅷ号矿体仅有东半部分位于矿界范围内。各矿体主要分布于风炉岭-打铁冲-昂杨坪-老虎岭一带,南北长5415m,东西宽1630m。见矿标高最高122.12m,最低22.54m,高差99.58m。矿体埋深0-41.63m,一般埋深3m-15m,平均埋深8.56m。矿体赋存于向斜构造轴部,上泥盆统榴江组中段上部,呈单一层状产出,舒缓波状伸展,连续性较好。矿体总体倾向西或北西,倾角平缓,一般倾角4-12,最大倾角20。矿体呈面状分布,平面形态不规则。 在D矿段中,Ⅷ号矿体规模最大,ⅩⅣ号矿体次之,其余矿体规模较小。 Ⅷ号主矿体特征如下矿体分布于崩江岩-打铁冲-昂杨坪一带。赋存于矿区向斜构造轴部,上泥盆统榴江组中段上部第二层(D3l2b2)内,呈层状产出。矿体北部倾向北西或南东,南部倾向南西西或北东东,倾角平缓0-20。矿体标高22.54m-111.06m。矿体大部分埋藏于地下,局部出露于地表;地表出露标高最高101.80m,最低79.24m;最大埋藏深度41.63m。一般埋深3m-15m,平均埋深9.22m。Ⅷ号矿体南北向长度3345.0m,东西向宽度1310.0m,一般宽度600m-700m,分布面积2.7312km2。矿体平均品位Mn20.95%,矿化连续,品位分布均匀,平均品位变化系数4.28%。 (2)D矿段矿石质量 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原名偏锰酸矿)、钙锰矿(原名钡镁锰矿)、钙锰石(原名钙硬锰矿)、软锰矿等,脉石矿物为水云母、石英、高岭石、褐铁矿等。水羟锰矿与其它矿物不均匀地混杂分布;水云母和高岭土等矿物,特别集中于水羟锰矿孔隙中。钙锰石或软锰矿在局部地段见于层面及裂隙间。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具微细粒结构、胶状结构、显微鳞片状(叶片状)结构;土状构造、细纹-条纹状构造、薄层状-块状构造。 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有用组分除Mn含量较高外,其它成分含量都较低。矿床平均品位Mn21.05%;TFe平均8.92;SiO2平均42.00;P平均0.111。 物相分析矿石中高价锰中的锰含量22.5,分布率93.08,碳酸锰中的锰含量1.45,分布率5.98,硫化锰矿之锰含量0.18,分布率0.74,硅酸锰中的锰含量0.05,分布率0.20,总含锰量24.27,总分布率100。 矿石的物理性质矿石呈黑褐色(巧克力色)、褐黑色、黑色等,含锰愈高色愈深。矿石呈层状产出,具明显的页状层理,极易劈开,矿层菱形节理发育,保持天然湿度的矿石,当采掘时只作菱形分化瓦解。矿石质地松软,故俗称“松软锰矿”。矿石比重小,硬度低,一捏即碎。原(湿)矿石平均体重为1.55t/m3;原(湿)矿石平均湿度为43.17;干矿石平均体重为0.88t/m3;原矿石松散系数平均为1.49;原矿石安定角平均为3208′;绝大部分矿石块度很小,呈粒状,块度大于10mm的矿石仅占2.1;矿体顶板页岩的抗压强度平均为3.52kg/cm2;矿石抗压强度平均为1.99kg/cm2;矿体底板层状含锰灰岩的抗压强度,垂直层面为24.20kg/cm2,平行层面为14.25kg/cm2;风化的扁豆状含锰灰岩,抗压强度平均为3.46kg/cm2垂直层面;未风化的扁豆状含锰灰岩抗压强度为12.80kg/cm2垂直层面。矿石硬度系数f2。 矿石自然类型根据矿石中主要锰矿物划分为氧化锰矿石。根据矿石结构构造划分为块状矿石、条纹状矿石、胶状矿石等。 矿石工业类型按工业用途可划分为冶金用锰矿石或化工用锰矿石。 矿体围岩D矿段锰矿不同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岩性相同。顶板岩性为榴江组中段上部第二层(D3l2b2)含锰硅质页岩及含锰页岩,底板岩性为榴江组中段上部第一层(D3l2b1)含锰硅质灰岩(已半风化-风化)。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晰,产状相同。顶、底板岩石与矿石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组分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围岩含硅质较多,颜色较浅,Mn含量较低,品位Mn12。一般肉眼可将矿石与岩石区分。 8.5 矿石技术加工性能 (1)A矿段锰矿石 由于该矿区堆积型锰矿已经开采多年,对该矿区的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已有相对成熟的方法和经验。本区堆积型锰原矿石含锰品位较低,大多都在8-15之间,选矿先通过槽式机水洗后经过磁选,可将品位提高到31,同时也降低了有害物质的含量,最终可获得锰精矿,选矿回收率为85。总的来说,矿石的可选性比较好,选矿工艺成熟简单,在生产上比较容易操作和实现。 (2)B矿段烟灰锰矿石 据1957年广西地质局木圭地质队提交的广西木圭锰矿地质勘探报告书,烟灰锰原矿石经洗选,进行烧结试验,效果明显。将样品通过水洗,并分出>1mm、<1mm及沉渣三种精矿石,手选出>10mm夹石。选矿试验效果表明,无论在锰的提高或二氧化硅的降低均以<1mm矿石为佳,锰的提高5-10%、二氧化硅的降低5-10%均在50%左右,>1mm及沉渣从其各占的比值来说,其效果不显著,这主要在于>1mm矿石中部分存在较多<1mm废石,而沉渣中存在黄色泥团,这些均是不能用简单方法除去,故其效果不大。简单的选矿对于去磷无效果。 为了解矿石的烧结性能,解决工业利用问题,曾先后采了两个大样送地矿部加工室进行试验。第一样采用加入焦粉及水分作配料,用向下抽气方法经过数次试验,均无烧结性能。第二样采用焦炭、石灰及水作烧结剂进行试验,其结果良好,矿石完全具烧结性能。 矿石经烧结后,由烟灰状而固结成参差不齐,孔隙特多的硬块矿石,其体积增大,体重减轻。 烧结前样品Mn57.03,烧结后样品Mn64.64,增加7.61。矿石经烧结后,在主要有益有害组份含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其提高的数值表明,矿石经烧结后,促进含锰品位的提高,亦有效果。 (3)D矿段锰矿石 据以往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结果,D矿段锰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良好。1986年下半年,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对木圭矿区锰帽型锰矿进行了实验室工艺流程试验,并推荐采用自磨碎解-洗矿分级-强磁选别工艺流程进行工业性试验。1986年11月20日,在现场进行了该工艺流程的前期工业试验,即自磨碎解洗矿分级试验。试验期间设备运行88小时,对VIII矿体7个矿样做了自磨碎解-洗矿分级试验,开展了计量、取样化验、浓度测定、产品粒度筛析及化验等工作。7个矿样洗选结果见表8-1。 表8-1 VIII矿体矿石洗选结果表 由上表知选矿后可提高矿石锰品位4.81-9.54,平均提高7.68百分点,选矿平均回收率62.93%。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锰帽型锰矿石的开发利用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原矿石不需洗选工艺流程,而直接进行湿磨生产硫酸锰产品。硫酸锰生产工艺总回收率达80。 硫酸锰生产工艺流程如图8-2。 图8-2 硫酸锰生产工艺流程图 8.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6.1水文地质条件 A矿段堆积型锰矿大部地段矿体埋藏深度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且地势相对较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矿床埋深低于地下水位部分的深度较小,底板岩层的水量较小,以往露天开采对该矿段水文地质条件影响不大,所以A矿段水文地质条件总体属简单类型。 B矿段由于埋藏较深,底板下部具有承压水性质的裂隙溶洞水可能会进入坑道,以往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已由围岩崩落回填,一般不会形成较大的地下空区导致积水,所以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总体属简单-中等。 D矿段6个矿体均赋存于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中段,产状平缓,一般埋藏深度3m-15m,最深达41.63m,分布标高一般为43m-110m,最低标高22.54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40m。矿体围岩风化强烈,透水性较好,为裂隙充水岩层,富水性中等,其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从目前开采现状看,露天开采矿场积水大都来自大气降水。据矿区外围淋滤型锰矿(俗称“烟灰锰”)多年开采经验,淋滤型锰矿床雨季涌水量为250m3/d-300m3/d,旱季为200m3/d-250m3/d,一般常规抽水设备可以解决井下巷道的排水问题。因淋滤型锰矿产于榴江组底部及东岗岭灰岩侵蚀面之上,埋藏标高低于锰帽型锰矿,可预测D矿段最低标高的锰帽型锰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简单类型。 8.6.2工程地质条件 (1)矿层的稳定性 A矿段堆积型锰矿层产出第四系红土层,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边坡易产生崩塌、滑坡现象。 B矿段淋滤型锰矿(烟灰锰矿)层产出于榴江组底部及东岗岭组灰岩侵蚀面上。主要为一种烟灰状矿石及少量团块状胶状硬块矿石、偏锰酸矿以及相当量的燧石碎屑、黄色粘土团块。矿层主要夹石为燧石或硅质页岩碎屑及黄色粘色泥质。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2)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稳定性 B矿段矿层顶板为灰色、灰黑色薄层条带状燧石层,间夹薄层硅质页岩,燧石层极其破碎,裂面被泥质、锰质充填,充填不充分,胶结不牢,稳定性差;底板为紫红色、灰绿色或棕黄色、灰褐色泥岩(厚1.5-5.0 m),已风化呈粘土状,厚度不稳定,局部底板为灰岩,局部夹极其破碎燧石或灰岩,稳定性差。 以往A矿段露天采场边坡高度5~10m,调查发现多处边坡崩塌,规模大小不一,20-150m3。B矿段开挖的坑道因围岩不稳固,支护年久失修已全部垮塌崩落。综上所述,A、B矿段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的矿床。 (3)D矿段工程地质条件 矿段内无明显断层破碎带,岩石强烈风化,呈土状,节理裂隙发育。矿体顶底板大部分为锰质粘土、含砾粘土及粉质粘土。矿石以土状为主,呈层状产出,产状平缓,与围岩基本一致,其物理力学性质无突变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