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摘要 中林评矿字[2018]08号 评估机构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评估对象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 评估目的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拟出让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本次评估即为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的出让收益参考意见。 评估基准日本评估报告评估基准日为2018年9月30日。 评估日期起止日期为2018年9月29日至2018年12月28日。 评估方法折现现金流量法。 评估主要参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矿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内可开采量为691立方米/天,生产规模24.88万立方米/年,评估期30年内动用资源储量746.40万立方米;产品方案为45℃地热水,不含税售价12.0元/立方米,年销售收入298.5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92.20万元,年度总成本128.30万元,经营成本109.51万元,折现率8。 评估结果本公司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估对象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评估程序,选定合理的评估方法,经过计算,确定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矿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价值为696.08万元,大写金额人民币陆佰玖拾陆万零捌佰元整。 地热水矿0.93元/立方米,高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下达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8]58号)的基准价,水温40℃-60℃的地热水矿0.9元/立方米。 评估有关事项说明根据矿业权评估应用指南(试行),评估结果公开的,自公开之日起有效期一年;评估结果不公开的,自评估基准日起有效期一年。 本评估报告仅供委托方为本报告所列明的评估目的,以及报送有关主管机关审查而作。评估报告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或公开。除依据法律须公开的情形外,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的媒体上。 重要提示以上内容摘自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报告正文,欲了解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请认真阅读该报告全文。 法定代表人霍振彬(签章) 项目负责人张洪波(签名) 矿业权评估师张洪波(签章) 柴四路(签章)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第 3 页 目 录 评估报告正文1-50 一、矿业权评估机构1 二、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1 三、评估目的2 四、评估对象、范围2 五、以往评估史3 六、评估基准日3 七、评估原则4 八、评估依据4 九、评估过程6 十、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概况8 十一、评估方法30 十二、技术参数的选取和计算31 十三、评估假设46 十四、评估结论47 十五、有关事项说明47 十六、评估起止日期和评估报告提交日期49 十七、评估责任人员49 十八、评估人员50 附表及附件目录 (一)附表目录 1、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价值估算表; 2、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 4、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单位成本费用估算表; 5、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税费计算表。 (二)附件目录 1、关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报告及附表附件适用范围的声明; 2、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副本复印件; 3、评估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矿业权评估师执业登记证书复印件; 5、矿业权评估师自述材料; 6、采矿权评估委托书复印件; 7、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采复字[2015]0019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复印件; 8、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可行性勘查报告相关部分复印件; 9、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54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赣金林储审字[2014]046号储量评审意见书复印件; 10、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相关部分复印件; 11、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复印件; 12、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声明。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 采矿权出让收益评估报告 中林评矿字[2018]08号 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受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矿业权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矿业权评估准则确定的矿业权评估方法,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进行了评估工作。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矿山及地热水市场实施了实地查勘与市场调研,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在评估基准日所表现的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现将采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论报告如下 一、矿业权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霍振彬 住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8号4号办公楼309。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17817007896。 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8]009号。 二、评估委托人和采矿权(申请)人 评估委托人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采矿权(申请)人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60900736393572N 住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袁山大道西段199号。 法定代表人简润根 该公司作为探矿权人,持有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理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可行性勘查许可证,证号T36120090401027704,有效期自2015年10月15日至2017年10月15日。2015年12月22日,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理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15]0019号),矿区面积约0.16平方公里。目前正在办理采矿权登记手续。 三、评估目的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拟公开出让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按照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江西省的有关规定,需要对该采矿权进行评估,为出让该矿采矿权时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提供公平、合理价值参考意见。 四、评估对象、范围 评估对象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 评估范围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15]0019号)所规定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矿区范围,矿区面积约0.16平方公里,由5个拐点圈定,具体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如下 1、X=3069566.78,Y=38537201.56; 2、X=3069634.79,Y=38537414.58; 3、X=3069641.86,Y=38537736.26; 4、X=3069303.89,Y=38537736.58; 5、X=3069222.90,Y=38537469.53。 标高从133米至-945.44米。 五、以往评估史 1、矿业权历史沿革2007年4月,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取得“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梅花桥地热普查”探矿权,普查区面积为11.21平方公里;2013年4月申请探矿权分立,2013年8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理了分立后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可行性勘查”,证号T36120090401027704,面积1.52平方公里,有效期至2015年8月4日,后延续至2017年10月15日。2015年12月22日,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办理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赣采复字[2015]0019号),矿区面积约0.16平方公里。 2、以往评估史和采矿权价款处置情况 本矿为新设采矿权,之前未缴纳采矿权价款。本次评估为该采矿权首次评估。 六、评估基准日 本项目评估基准日选取为2018年9月30日。距离评估委托日期较近,便于收集评估资料,该期间未发生大的变动,接近经济行为的实现日期。该评估报告采用的一切取价标准均为评估基准日时点的客观有效标准。 七、评估原则 该次评估除遵循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重要性和替代性等一般资产评估原则,同时根据评估对象的特殊性还遵循以下原则 1、采矿权与矿产资源及有关地质勘查资料相依托原则; 2、尊重地质科学及资源经济规律的原则; 3、尊重矿产资源勘查与开采有关规程与规范的原则; 4、遵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有效利用的原则; 5、遵循国家有关规范和财务制度的原则; 6、采矿权持续经营原则、公开市场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八、评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国务院令(第241号)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3、国务院令(第242号)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4、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土资发[2008]174号) 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09号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6、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302号探矿权采矿权评估资格管理暂行办法; 7、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 8、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18号公告); 9、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 10、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 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 12、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 13、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 14、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应用指南(试行); 15、江西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赣财建[2018] 19号); 16、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8] 58 号)。 17、采矿权评估委托书(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2018年9月29日); 18、赣采复字[2015]0019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江西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12月22日); 19、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可行性勘查报告(2013年12月); 20、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可行性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54号,2014年6月16日) 21、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可行性勘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赣金林储审字[2014]046号,2014年4月22日); 22、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2017年9月); 23、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2017年9月17日); 24、评估人员现场核实收集和调查的其他资料。 25、评估机构收集的近期各种经济指标、参数以及评估人员实地调查、收集、核对、鉴定的数据资料; 26、其它参考资料。 九、评估过程 我公司受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的委托,选派由地质、采矿、财会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估项目组,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实、计算,以法定和公允的程序进行了科学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提交委托方。整个评估过程如下 (一)接受委托阶段 2018年9月29日,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公开抽签方式确定由我公司承担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评估项目;2018年11月2日,收到评估委托方提供的评估资料和采矿权评估委托书,明确此次评估的目的、对象、范围。 (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阶段 2018年11月2-5日,我公司矿业权评估师张洪波和评估助理人员,赴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评估资料和市场调研。首先走访了该矿勘查和设计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有关技术人员,了解矿权沿革及勘查、设计情况,又在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对矿区进行了现场踏勘,核实考察矿区地形、地貌,开采难易程度,了解矿山建设基本情况,收集了相关技术指标;了解矿区资源情况和企业大致经营状况;对矿区范围内有无矿业权纠纷进行了核实。同时对周边已开发矿区进行了考察,收集了本区交通、水文等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完善评估资料。并就有关情况与委托方进行了沟通。 (三)评定估算阶段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评估项目组全面开展对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的评估工作。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各种评估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调查有关矿产开发及销售市场;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评估计算工作。 (四)评估汇总和提交报告阶段 根据评估人员对该项目的初步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了汇总与综合分析。评估小组经讨论研究,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最后在确认该评估工作中没有发生重评和漏评的情况下,编制了评估报告文本。经内部复核、修改完善后,出具评估报告书初稿。 评估报告书初稿完成后,经与委托方交换意见,并进行了少量调整与修改,经审查、复核后送交打印制作评估报告,最后经签章,于2018年10月28日将评估报告正式文本提交委托方。 十、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采矿权概况 (一)矿区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宜春市城区南西185直距约5km之袁州区南庙乡境内,望高尖东麓南坡,矿区东邻袁州区新坊乡,西接湖田乡,南至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是宜春市袁州区的南大门。矿区北东距宜春市5km、西南距温汤温泉约9km,现有新修的明月大道公路可直达温汤、宜春及南昌,交通方便。 (二)自然地理与经济 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17.2℃,最低月为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8.3℃;7~9月气温最高,平均28℃,极端最高气温39.6℃。历年平均降水量1624.9mm,平均蒸发量1366.0mm,全年各季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5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22),夏秋暴雨较多。11月至翌年1月为枯季,其它月为平水期。 工作区内发育水系为梅花河,自西南向北东贯穿整个工作区,河宽3~10m、水深0.5~1.0m,属山间溪沟型,暴涨暴落,暴雨时河水湍急,流量达100m3/s以上,水深约2.0m;暴雨过后,流量一般为20L/s。 勘查区属赣西低山丘陵区,附近地形海拔高程一般在100~600m,一般相对高差在70~400m,山顶一般为浑圆状,山脊平缓。南西侧则形成陡窄之锯齿状山脊,坡度一般30左右,局部达40,山坡植被发育。矿区处北东东向沟谷中。南北两侧为北东走向山体,矿区标高一般为110~120m左右,主要为耕作区,两侧山体坡度一般10~30,植被发育,山坡多为杉、松、竹林及少量旱菜地。梅花河自西南向北东流经本区。 南庙乡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优质大米、大豆,出产生猪、牛羊,生产水稻、蔬菜、草莓、甘蔗等农业经济作物。南庙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瓷土、白云岩、铝镁矿、水晶硅砂矿石英矿等10多种矿产资源。竹木资源储量较大。南庙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紫云冠山海拔1000多米,为避暑胜地,可开发旅游产业。休闲农业独树一帜,白马农庄、芙蓉山庄均已初具规模,远近闻名。 (三)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本区地质工作开展较早,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就在本区进行了1/20万宜春幅调查工作,并出版了1/20万地质图及说明书;后又在本区进行了1/20万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对本区地质构造及地层作了一定的阐述; 1970年~1973年,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在温汤地区进行了地热水资源的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编有江西省宜春县温汤地热田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书; 1976年~1981年,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又进行了宜春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编有1/20万宜春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以上工作都未对本矿区进行地热专项调查,未对本矿区投入实物工作量,但为矿区勘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性地质资料和依据。 2007年4月,江西省宜春市鑫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取得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梅花桥地热普查探矿权,在本区11.21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地热普查。2013年4月申请探矿权分立,8月取得了分立后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水可行性勘查”探矿证,2013年12月,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鼻田地热可行性勘查报告,经江西省金林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评审,2014年6月16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以赣国土资储备字[2014]54号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对该报告予以评审备案。 (四)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本区在构造上位于北东向萍乡-乐平拗陷带西段的南部及其以南武功山隆起区之中,区内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褶皱、断裂非常发育。 1、地层 本矿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联圩组及寒武系八村群牛角河组变质岩等。 (1)第四系联圩组 分布于温汤河及支流两岸地区,本组以河流冲积物为特征,少量山前冲洪积混合物堆积,沉积物主要为深灰色、黄褐色砂砾层、亚砂土、亚粘土层。厚度0-10m不等。在地貌上为I级上迭阶地现代冲沟稻田等,二元结构明显。 (2)寒武系牛角河组 主要分布于调查区北部,呈推覆构造的推覆体由南往北叠覆于奥陶纪岩体或志留纪岩体之上。从岩性组合以一套含炭岩石组合为标志。依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总体岩性组合特征为总厚度1043.35m。 下段为灰黑色薄层状炭质二云片岩与灰黑色、灰紫色中薄层状千枚状含炭不等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互层;灰黑色中厚层状变质不等粒含炭石英杂砂岩夹灰绿色薄层状绿泥二云片岩;厚层状二云石英片岩、黑云片岩。厚度为275. 06m。 中段为中厚-厚层状二长二云石英片岩,变质不等粒石榴长石石英杂砂岩夹中薄层状二云片岩;为中薄层状二云片岩。厚度为102.23m。 上段为中厚-厚层状变质不等粒石英杂砂岩、石榴二云石英片岩与灰黑色薄层状炭质二云片岩呈不等厚互层;中厚层状含炭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灰黑色薄层状炭质二云片岩、黑云云片岩组成的基本层序;厚度为275.06m。 2、岩浆岩 区内发育的岩浆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影响,发生了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上侵形成的志留纪和奥陶纪岩体,岩体中片麻理、眼球状、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物拉伸线理、旋转碎斑系和片麻理褶皱均很发育,拉伸线理指向为北倾。 志留纪岩体(ηS3D东梅充单元),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岩性为麻状细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同位素年龄值为409.45.1Ma。 奥陶纪岩体(γδO2L陵上单元),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岩性为片麻状中细粒含斑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同位素年龄为462.32.3Ma。 奥陶纪岩体(γδO2G高头单元)分布南部,岩性为片麻状英云闪长岩。 工作区岩浆岩为片麻状变余细粒二长花岗岩,呈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 3、区域地质构造 矿区处于华南板块北缘,武功山岩浆核杂岩(北东侧)的一部分,自加里东运动以来,遭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不同层次的构造形迹交织在一起,具有复杂造山带的一般特征。 既存在与俯冲-碰撞造山带有关的压缩构造体系,又有多期次岩浆体热穹窿引起的伸展滑覆构造系统。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制约,后期构造的叠加改造及多期次岩体侵位的破坏,区内基底褶皱构造多发生形态、位态的改变以致残缺不全。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脆性断裂具有继承性和长期或多期活动的特点,主要特征为早期浅表层次的韧脆性变形带被后期表壳相的脆性断层的利用和改造。 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为区域内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往往成组成群出现,构成叠瓦式断裂,走向北东40~60,倾向大多为南东,倾角50~70,表现为挤压破碎带、硅化破碎带。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性或呈反时针向扭动的扭压性质,北东东向断裂多为顺时针向扭动的扭压性质,由于构造的复合和联合作用,有的断裂早期或后期具有张性特征。 温汤断裂(F1)是本组断裂中较大的断裂之一,展布在宜春南部的温汤一带,走向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55~60,延长52km,自新泉至温汤一带切割震旦系,武功混合岩及印支期、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向北东延伸入泥盆系-二叠系中,形成巨大的硅化破碎带,在地貌上形成断层残山及“V”形谷,控制了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在温汤有温泉出露。据区域资料该断裂分带性明显,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可分为碎裂岩带、硅化岩带和片理化带。 4、新构造运动 据江西省地震志(2003年)资料,宜春及周边的萍乡、新余、吉安有记录的地震有十余次。震中位于宜春市境内的地震6次,其中宜丰北发生破坏性地震一次;震中位于吉安市境内的3次,其中安福西发生破坏性地震一次;震中位于新余市境内的4次;震中位于萍乡市境内的2次。 5、区域温泉出露概况 本勘查区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南庙乡境内之鼻田村、望高尖东麓南坡,距北东向宜春市区约5km,地表未见温泉出露及地热异常,属地热地质勘查盲区。区域上周边温泉出露点主要有2处温汤温泉、洪江温泉。 (1)温汤温泉 温汤温泉(水温62℃)位于本矿区西南约9km的温汤镇,出露于河谷中的条痕状混合岩裂隙之中。区内构造较复杂,温泉处于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北东向构造主要以温汤断裂(F1)为代表。此断裂规模大,其西南端伸入萍乡境内,北东端在宜春市附近被第四系覆盖,长52km,走向北东55~60、向东南倾斜,浅部倾角60~70以上,深部较缓,属压扭性断裂。此断裂规模大,对地壳的切割深度较大,为地下热水深循环提供了良好条件。可见此断裂是区内地下热水的控热构造。 区内低次序派生断裂或断裂交汇处形成的裂隙带为地下热水提供了导水条件。 在泉水出露处,基岩裸露。岩石较坚硬,裂隙较发育。主要裂隙有二组①组走向北西、中等倾斜或陡倾斜、倾向北东或南西;②组走向北东东、向南东陡倾斜,与大的构造格局一致。 (2)洪江温泉 洪江温泉(水温37℃)位于本勘查区南约13km的洪江乡,所处地质条件略与温汤相仿,主要有洪江断裂(F102)及洪江斜断裂(F47)两组断裂,代表两次不同时期的断裂活动。 北东向构造以洪江断裂(F102)为主干,该断裂走向北东,延长41km,属张性断裂,断裂带附近可见条痕状混合岩块石,可能为断层所致。此断裂规模大,对地壳的切割深度较大,为地下热水深循环提供了良好条件。可见此断裂是区内地下热水的控热构造。 北北东向洪江斜断裂(F47),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东,延长41km,属扭压性断裂,强烈硅化。形成的裂隙带为地下热水提供了导水条件。 另外在泉水出露处存在一条北西-南东向晚期张性断裂,温泉主要受晚期断裂控制。 综上所述,区域上的两处温泉(温汤温泉、洪江温泉)地下热水形成的控热构造均为北东向构造带,导水构造为区内低次序派生断裂或断裂交汇处形成的裂隙带。地下热水主要接受中低山区的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通过北东向深大断裂向地壳深处运移,在地球内热的作用下,形成地下热水。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热水沿着裂隙带在适宜的地貌条件下溢出地表成泉。 6、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梅花河两侧的I级阶地中。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在全新统冲积砂砾石层孔隙中。该层一般厚度2~5m,含水层一般具二元结构。据区域性地质资料和部分民井调查,上部为厚度1~2m的粘土或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厚度一般为2-3m。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次为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季节性变化大,受地形控制,从沟谷低洼处排泄。地下水位埋深0.5-2.0m、年变幅达1.5m,水量较贫乏。地下水水质以重碳酸(钠)钙型水为主。 (2)基岩裂隙水 1)风化带网状裂隙水 分布于测区经过混合交代及贯入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及各时期的岩浆岩之风化带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均在近距离完成。据区域性资料,泉水流量一般较小且都是下降泉,泉流量常见值0.08~0.98L/s。水质属HCO-(KNa)-Ca型淡水、PH值5~6、矿化度0.04~0.18g/L(个别可达2.53g/L)。 2)构造裂隙水 分布于测区除第四系全新统以外的基岩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顺坡运移于山前坡麓处排泄。据区域性资料,枯季泉流量常见值0.1~0.2L/s。水量大小完全由裂隙发育程度决定,构造裂隙发育地段,泉流量就大。水质属HCO-(KNa)-Ca型淡水、PH值5~6、矿化度0.04~0.18g/L。 (五)矿区地热地质条件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分布于梅花河两岸的第四系联圩组,本组以河流冲积物为特征,少量山前冲洪积混合物堆积,沉积物主要为深灰色、黄褐色砂砾层、亚砂土、亚粘土层。厚度0~10m不等。在地貌上为I级上达阶地现代冲沟稻田等,二元结构明显。 2、岩浆岩 矿区发育的岩浆岩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受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影响,发生了大规模中酸性岩浆上侵形成的奥陶纪岩体,岩体中片麻理、眼球状、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物拉伸线理、旋转碎斑系和片麻理褶皱均很发育,拉伸线理指向为北倾。 矿区岩浆岩为片麻状变余细粒二长花岗岩,星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 3、构造 北东-北东东向构造为区域内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往往成组成群出现,构成叠瓦式断裂,走向北东40~60,倾向大多为南东,倾角50~70,表现为挤压破碎带、硅化破碎带。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性或呈反时针向扭动的扭压性质,北东东向断裂多为顺时针向扭动的扭压性质,由于构造的复合和联合作用,有的断裂早期或后期具有张性特征 (1)北东-北东东向构造 与矿区相关的温汤断裂(F1)是本组断裂中较大的断裂之一,展布在宜春南部的温汤一带,走向北东40~50,倾向南东,倾角55~60,延长52km,自新泉至温汤一带切割震旦系,武功混合岩及中支期、燕山早期花岗岩侵入体,向北东延伸入泥盆系-二叠系中,形成巨大的硅化破碎带,在地貌上形成断层残山及“V”形谷,控制了燕山晚期岩浆岩侵入,在温汤有温泉出露。据区域资料该断裂分带性明显,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可分为碎裂岩带、硅化岩带和片理化带。 勘查区内的梅花桥断裂(F2)呈北东(东)向展布,倾向100~120、倾角50~70,是区域上温汤断裂(F1)东段的一部分,位于调查区东部,区内长度约6km,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本断裂形成时期可能为印支期-燕山晚期,且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即早期为韧脆性逆断层,形成片理化带。晚期为脆性正断层,形成硅化岩带和碎裂岩带。本断裂在温汤一带发育温泉,说明断裂切割深且具长期活动的特点。从调查区的图面结构分析,梅花桥断裂多处被北西向断裂所切断。 在鼻田村南东侧河道内(D115点)见一硅化破碎带,可见宽7~8m,可分为二个亚带北亚带为硅化岩带,可见宽80~100cm,带内岩硅化强烈,质地坚硬,原岩的花岗结构已被改造,呈隐晶质;南亚带为硅化破碎带,可见宽3~4m,带内岩石硅化强烈,破碎厉害,并发育一组裂隙,面平直,具压性特征。带内还见有后期贯入的石英脉,与破碎带近直交,石英脉宽约7~8cm。破碎带产状150∠70、石英脉产状240∠80。 (2)北西-北北西向构造 本组断裂一般比较小,分布零散,走向北西20~60,延长2-15km,表现为断层角砾岩带,显示张性-张扭性性质。 在工作区内露头上吧有一条(F3),但据梅花桥断裂区域上的展布分析还存在二条(F4、F5)北西向断裂(推测)。其表现特征(D117点)主要为地表可见宽约30~50cm的硅化破碎带,原岩为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石硅化破碎强烈,其内发育一组片理,呈“S型”弯曲,破碎带产状30∠70。据此与破裂的交切关系,判别为左行。 4、地温场特征 (1)基岩面地温场平面形态及其特征 根据浅孔地温测量勘察资料,本地热田所在区域浅部正常地温为17~18℃。通过围绕地热田所作的浅孔地温测量结果分析(钻孔深度进入基岩2~5m,温度主要代表了浅部花岗岩体的地温),按20℃为异常边界温度,可明显圈出地温异常区范围。地表地温异常区形态里不对称椭圆形,面积约0.115km2,其形态特征与地热田区的构造组合框架基本一致,即主要位于F2断层及F2断层与北西向张性断裂(F3)构造交汇部位。其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基本映了该地热田控、导热构造的组合关系。 (2)地温场水平方向变化特征 1)断层的控制地热水分布受断裂控制,其中区城上北东向区域性断裂带(包括F1及F2)为控热构造,导热(水)构造为穿过温泉出露区内的F2、F3断裂交汇的裂隙带。 根据泉点民井调查、浅孔地温测量及钻孔勘查测温,本区地热水的分布范围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北东东轴较长(沿F2断裂方向)、北西轴较短而又沿F3断裂方向凸出的不对称椭圆形。由此可见,断层性质与热矿水分布有密切关系。热矿水显然是从断裂交汇处形成的热水管道由深处向上运动并沿断裂带扩散,延展一定距高温度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和外围正常温度接近时为止。 2)浅部冷水的控制在一定深度内,浅层地下冷水既影响热水水平方向上的水温变化,又影响垂直方向上的水温变化。热水向四周扩散与冷水混合,是水温较低的主要原因。 (3)地温场垂向变化特征 从钻孔孔底测温资料分析,钻孔随深度增加温度逐渐增高,但随勘探巩所处的部位及深度不同,其温度增加程度变化较大。 1)近地表部位,温度17-18℃变化不大,但钻孔揭露并进入到稳定基岩后,温度具有明显的增高过程一般由17-18℃可上升至20-21℃; 2)在花岗岩体钻进过程中,水温随深度缓慢增高,般由23℃逐渐上升。具有一定的多序次性,当钻孔揭露到近于直立的节理破碎带时,温度都有一定的增加,并伴有钻孔自流量增大现象。 3)遇到含热水的硅化破碎带后(如SK01孔在890m附近、SK03孔在910m附近),钻孔自流水温突然增至40℃以上,孔底测温可达45~50℃左右。 4)穿过高温热水破碎带继续钻进,温度总体来说比较稳定上升,孔底测温保持在50~53℃左右(如SK03孔)。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钻孔上部为浅层冷水含水层,水温偏低,揭穿高温热水的导水管道时,水温突然升高。当穿过破碎带(热水通道)后又受冷水扩散的影响、温度上升缓慢。达到一定深度后,将因冷水补给的逐渐减少,以致失去平衡关系而出现水温稳定上升。 5、热储特征及其埋藏条件 (1)热源特征 从区内地温场中地温梯度、地下热水的分布、大气降水循环及地下热水的迳流排泄等因素,结合中新生代以来区域地质构造(岩浆活动演化)特点分析鼻田地热的异常地热主要来源于隐伏深部的武功山花岗体的余热及北东向活动性断裂带的深循环热有关。变余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布于整个鼻田地热区,总体延伸成东西向,其平面规模将随深度的加大而扩大。该花岗岩体成岩过程中及成岩后,深部岩浆房中的残余岩浆熔融体有过多次的涌动、补位,深部仍存有尚未完全固结的残余岩浆熔融体,这部分深埋的残余岩浆岩体也许就是该区的热源所在。 (2)热储特征 鼻田温泉地热异常区的地下热储是通过对流(控导热构造中地热流体的相对运动)与扩散等传播方式,将深部地热能传输至地表浅部,并在地表及浅表形成了地温异常场。根据热储的产出状态,结合孔内岩石岩性组合及受控构造表现形式等特点,同时根据现有地热钻孔及地热异常显示点控制,初步推测鼻田地热田热储平面为一个由构造破碎带组成的带状椭圆状热储,平面上分布在北东东向F2断裂带,垂向上从管状裂隙导出。 1)热储温度的计算 地温场深部热储温度分别采用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推荐使用的二氧化硅地热温标、钾镁地热温标及钾钠地热温标等地球化学温标法计算法求取,结果见下表 深部热储温度计算表 孔号 离子浓度(mg/L) 热储温度(℃) SiO2 K Mg2 Na 石英温标 钾镁温标 钾钠温标 SK01 54.16 1.54 0.10 32.97 105.58 77.55 178.10 SK03 58.86 1.82 0.12 33.90 109.58 79.38 187.10 2)热储深度的推算 根据已控制热储地段系统测温资料、地温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地球化学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求取相应热储的埋藏深度,见下表 地热田热储埋深计算表 孔号 温标热储温度 测温孔 地温梯度(℃/m) 正常增温率(℃/m) 热储埋深 钾镁温标(℃) 深度 (m) 孔底温度(℃) 钾镁温标 (℃) SK01 77.55 1000.30 50.6 0.05* 0.03 2297.80 SK03 79.38 1095.26 53.4 0.05* 2394.26 注 带*者为孔底部段温度变化异常段的平均增温梯度 依据以上两表中的相关数值分析,工作区地温场内地温的分布基本沿F2断裂带方向,热储温度基本相当;从钾镁温标计算的结果来看,该区热储埋深较深(在2000~3000m以深)。 (3)盖层和通道特征 通过上述热储深度的引算得知,其热储深度大,地热流体在未运移至F2断层之前,上覆的岩层厚度巨大,且大部为完整的花岗岩,起到了良好的掩盖作用。当地热流体运移至F3与F2断层交汇处硅化裂隙带及其影响带后,由于岩石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具有很好的导水性能,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深循环的地热流体循F3与F2断层交汇处硅化裂隙带及其影响带上升,形成地下热储水层。 (六)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动态变化 1、地热流体流场特征 鼻田地热区是一个严格受构造控制,热储呈带(脉)状对流型构造裂隙地热水。本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挽近新构造运动活跃,为地热水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热源。 区域性温汤断裂F1形成于燕山晚期,控制了沿该组断裂燕山期岩浆侵入。燕山期至今这组断裂活动仍较为频繁,这可从该组构造温泉出露及有记录的地震资料说明。梅花桥断裂(F2)呈北东(东)向展布,倾向100~120、倾角50~70,是区域上温汤断裂(F1)东段的一部分,位于调查区东部,区内长度约6km,大部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 本断裂形成时期可能为印支期-燕山晚期,且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即早期为韧脆性逆断层,形成片理化带;晚期为脆性正断层,形成硅化岩和碎裂岩带。该组断裂近于直立,有利于切割至更深的地壳深度,对热的传导、对流具有较好的条件,为区中导水断裂。该组断裂平面延伸长,有利于优化断裂带附近的构造裂隙开启程度和连通性,它们与表层风化裂隙、岩浆岩周边的断裂和构造裂隙一同组成了区域内庞大的地表、地下裂隙网络,控制着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赋存。 地热区南西及北西侧的中低山花岗岩及浅变质岩分布区岩石中的风化网状构造裂隙容易汇集降水、地表水形成构造裂隙水。丰富的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1625mm)对构造裂隙水提供了水源保障。大气降水顺着风化花岗岩及浅变质岩的原次生裂隙及后期构造裂隙快速下渗到深部,并汇集到宽大而深的控热的北东向F1断裂带裂隙内,经断裂深部循环加温,并储集在几组断裂交汇形成的构造破碎带中;南西及北西侧山体海拔高程(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