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 榆家扒大理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至2016年6月 湖北荆襄豫矿产开采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六月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 榆家扒大理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截至2016年6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前 言1 第一节 概 况1 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5 第三节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5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10 第五节 特别情况说明10 第二章 工作区地质12 第一节 矿床特征13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13 第三节 矿石质量14 第四节 矿石类型和品级15 第五节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16 第六节 矿床共伴生矿产16 第三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9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20 第一节 水文地质20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22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变化24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26 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7 第一节 生产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27 第二节 生产勘探工程质量评述27 第三节 生产勘探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27 第四节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28 第五节 探采对比28 第六节 核实地质工作质量评述29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31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31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32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32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32 第五节 矿体(层)圈定原则33 第六节 露天采场边界圈定33 第七节 块段划分34 第八节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34 第九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35 第十节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36 第十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说明的问题36 第十二节 资源储量变化情况评述36 第十三节 开采回采率与下年度备采块段资源储量36 第七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38 第八章 结 语40 附图目录 序号 图 名 比例尺 1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原勘查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和采矿证范围的地形地质套合图 15000 2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Ⅰ号矿体地形地质图 12000 3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Ⅱ号矿体地形地质图 12000 4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Ⅲ号矿体地形地质图 12000 5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Ⅳ号矿体地形地质图 12000 6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Ⅴ号矿体地形地质图 12000 7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Ⅰ号矿体0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8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Ⅱ号矿体5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9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Ⅲ号矿体1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10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Ⅳ号矿体0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11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Ⅴ号矿体0线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12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Ⅰ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13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Ⅱ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14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Ⅲ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15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Ⅳ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16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Ⅴ号矿体垂直纵投影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附表目录 序号 表 名 1 消耗块段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截至2016年6月 2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 资源储量汇总表截至2016年6月 附件目录 序号 附件名称 1 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附扉页前) 2 工作委托书 3 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概 况 一、项目核实目的、任务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依法从事矿产开发经营活动。受湖北光达石材有限公司的委托,湖北荆襄豫矿产开采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在工作区范围内,对累计查明、消耗、保有的资源储量进行统计,按采矿许可证范围、原勘查范围对开采区(采空区)内保有矿块进行块段划分,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估算资源储量,提交矿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为矿山资源储量的变动登记提供地质依据。 二、地质资料依据 1、引用的主要文件依据与技术规程规范 1)、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 2)、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3号); 3)、关于印发湖北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要求的通知(鄂土资发[2013]37号); 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2、采矿权人提供的地质资料依据 1)、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地质普查报告襄樊市三六零矿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2011.2; 2)、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湖北盛源矿山设计有限公司,2011.2; 3)、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工作区地理位置与矿业权设置情况 1、工作区地理位置 榆家扒大理石矿位于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稻田坪村榆家扒一带,属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管辖。矿区地理座标X3638701.8633639862.856;Y37521668.696-37523292.780,面积1.5717Km2,矿区位于丹江口市城区北西约40公里,约有7公里的简易路与县乡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见图1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2 矿区 图1 工作区交通位置图 42 2、矿业权设置情况 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采矿许可证号为C4203812011087130116992,采矿权人为湖北光达石材有限公司,矿山名称为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经济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开采矿种为饰面用石料(大理石),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3.0万立方米/年。 矿区面积为1.5717平方公里,共有5个拐点圈定,有效期限伍年,自2011年8月18日至2016年8月18日。发证机关,丹江口市国土资源局。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 见表1-1。 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点号 1980西安坐标系 X坐标 Y坐标 1 3639861.862 37521668.698 2 3639862.856 37522182.808 3 3639297.866 37523292.780 4 3638701.869 37523292.776 5 3638701.863 37521668.696 矿区面积 1.5717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 由740米至600米标高 目前正在申请办理延续手续中。 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2011年2月,受湖北光达石材有限公司的委托,襄樊市三六零矿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榆家扒大理石矿资源储量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勘查对象为工作区范围内圈定的两个大理石矿Ⅰ号矿体、Ⅱ号矿体,并编制了丹江口市大沟林业开发管理区榆家扒大理石矿地质普查报告,累计查明矿区333矿石资源量150954立方米,334矿石资源量60724立方米。报告评审单位为丹江口市国土资源局,备案机关为丹江口市国土资源局。 第三节 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一、矿山设计概况 榆家扒大理石矿为已建矿山,矿山建设时间为2011年2月,开采时间在2012年-2015年期间,受市场价格和当地气候影响断续生产。设计生产规模为3.0万立方米/年,开采对象为采矿许可证范围内本次核实圈定的Ⅲ、Ⅳ、Ⅴ号矿体。设计开采深度由740米至600米标高,开拓方案为公路汽车开拓运输,开采方式为露天山坡开采,采矿方法为沿走向布置的台阶式分层开采。 二、矿山开采现状和资源利用概况 本次核实矿山实际生产规模为3.0万立方米/年,矿山企业生产现状供销情况一般,经济效益一般,其生产规模有扩大的潜力。矿山管理制度基本齐全,生产管理台帐部分不全。 截至2016年6月,核实圈定露天采场范围分布见附图1。 Ⅰ号矿体位于矿区东部,平面呈东西向展布,倾向北,该矿体未进行过开采。 Ⅱ号矿体位于矿区西部,平面呈东西向展布,倾向南,该矿体未进行过开采。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西部,平面呈东西向展布,倾向南,露天采场(CK1)位于赋矿山体中部,见相片‘301矿山运输公路和开采台阶面’,和‘302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开采面以‘之’字形矿山公路形成一个平台,为一人工岩质边坡,底部700米坑底,台阶高度10米左右,平台宽10米左右。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平面呈东西向展布,倾向南,露天采场(CK2)位于赋矿山体下部,见相片‘401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和‘402矿山运输公路’。开采面以‘之’字形矿山公路形成一个平台,为一人工岩质边坡,底部590米坑底,台阶高度15米左右,平台宽10-20米。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北部,平面呈东西向展布,倾向南,露天采场(CK3)位于赋矿山体上部,见相片‘501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和‘502矿山运输公路’。开采面以‘之’字形矿山公路形成一个平台,为一人工岩质边坡,底部855米坑底,台阶高度15米左右,平台宽40-50米。 已形成的露天采场开采层位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开采面层位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及钙质千枚岩,岩层产状除局部略有变化外,大多相对稳定,岩体产状160~170∠40~50之间。已人工剥露出地表。露天采场剥采比相对较小,覆盖层剥离量不大。地表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其它林地。 矿山运输公路 开采台阶面 301 矿山运输公路和开采台阶面 开采边坡 开采台阶面 302 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 开采边坡 开采台阶面 401 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 矿山运输公路 402 矿山运输公路 开采边坡 开采台阶面 501 开采台阶面和开采边坡 矿山运输公路 502 矿山运输公路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 受采矿权人--湖北光达石材有限公司的委托,地勘单位--湖北荆襄豫矿产开采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组织地质测量工作小组于2016年5月~6月进入矿山开展核实工作,主要完成的各项工作量有(见表1-2)1/5000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1/1000地质勘查剖面图测制,露天采场RTK测量、手持GPS定点,并收集、整理矿山以往地质勘查、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和矿山经营台帐等各项资料。 表1-2 完成的各项工作量一览表 序号 实物工作 工作量 单位 备注 1 15000地形地质图 2.7 平方公里 修测和测量 2 11000地质勘查剖面图 210/3 米/条 测制 3 露天采场RTK测量、 手持GPS定点 400 米 实测矿山公路、 采场平台 4 以往地质勘查、开发利用方案、 初步设计和矿山经营台账等 5 类件 收集、调查 主要取得的地质成果有 1、本阶段核实查明该矿区Ⅰ号矿体333资源量10.92万立方米,保有10.92万立方米,Ⅱ号矿体333资源量4.18万立方米,保有4.18万立方米,Ⅲ号矿体333资源量8.88万立方米,消耗0.48万立方米,保有8.40万立方米,Ⅳ号矿体333资源量11.39万立方米,消耗0.78万立方米,保有10.61万立方米,Ⅴ号矿体333资源量8.89万立方米,消耗0.77万立方米,保有8.12万立方米。 2、对比上阶段地质报告查明的结果,矿区累计查明Ⅰ、Ⅱ号矿体333资源量不变,为15.1万立方米,保有15.1万立方米,Ⅲ、Ⅳ、Ⅴ号矿体333资源量增加29.16万立方米,保有27.13万立方米,Ⅰ、Ⅱ、Ⅲ、Ⅳ、Ⅴ号矿体累计查明(333资源量44.26万立方米,保有(333资源量42.23万立方米,本阶段核实矿山开采消耗量2.03万立方米。详见附表1和附表2。 第五节 特别情况说明 了解到该矿是2012年开办的矿山企业,建矿以来一直断断续续进行采矿生产。目前采矿证已到期限,正在办理矿权延续。 第二章 工作区地质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省区域地质志’、相邻同类矿产矿山资料等相关的地质资料,本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南缘郧丹复背斜东部,郧丹断裂贯穿全区,武当山复背斜北部,齐家垭复背斜南西翼。自晋宁期至喜马拉雅期,经历了多期次、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北西向,次级褶皱及北西向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出露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有少量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 一、地层 1、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分布于整个矿区,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下部为绢云石英片岩夹大理岩及钙质千枚岩。为工作区的赋矿层位。 2、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洪积砂,砾石、砂砾石、砂、亚砂土、亚粘土,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工作区之外的南东侧大面积出露,区内零星分散于沟谷低洼处。层厚小于0.5米。 二、构造 1、褶皱 区内褶皱构造比较简单,主要表现为齐家垭复式背斜南西翼的单斜构造及其次级小褶皱,其褶皱轴迹展布方向均为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多为2335。地层单斜产出,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北西或南西。倾角较陡,多为7075。 2、断层 区内仅见两条断层F1、F2,其中F1出露于区域东北部,走向117左右,倾向北东,倾角68左右,F2出露于区域西南部,走向125左右,倾向南西,倾角73左右,区域内出露长约750米。该断层主要表现为一宽约8-13米的挤压破碎带,带内见与断层平行和垂直的压性节理密集成带,带内岩石为角砾状碎裂岩。 三、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不发育。 四、区域矿产 区域分布主要有大理岩、白云岩、页岩等非金属矿产,目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浅。 第一节 矿床特征 工作区内可采的大理石矿赋存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紫红色、紫灰色、肉红色、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可作为饰面用,根据勘查工程和开采条件圈定了五条可采矿体,即Ⅰ、Ⅱ、Ⅲ、Ⅳ、Ⅴ号矿体,矿体产状与围岩近一致,界线较清楚,经开采揭露,矿体剥采比相对较小,覆盖层剥离量不大。 第二节 矿体(层)特征 本次核实时,根据露天采场揭露的可采矿体层厚、产状特征,对比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对圈定出的矿体特征叙述如下 Ⅰ号矿体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9~10∠68~72,矿体走向长300m,矿体地表出露宽一般为9m以上,矿体延深推测最深达50m,矿体赋存标高区间740-690米。 Ⅱ号矿体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201~202∠73~76,矿体走向长150m,矿体地表出露宽一般为8m以上,矿体延深推测最深达50m,矿体赋存标高区间660-600米。 Ⅲ号矿体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155~165∠45~55,矿体走向长200m,矿体地表出露宽为27.2m,矿体延深推测最深达30m,矿体赋存标高区间730-680米。 Ⅳ号矿体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165~175∠35~45,矿体走向长100m,矿体地表出露宽为40.3m,矿体延深推测最深达30m,矿体赋存标高区间680-590米。 Ⅴ号矿体矿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层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近一致,产状165~175∠40~50,矿体走向长200m,矿体地表出露宽为19.9m,矿体延深推测最深达30m,矿体赋存标高区间800-880米。 第三节 矿石质量 一、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为紫红色、紫灰色、肉红色、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55%)和白云石(40%)。此外,还含有少量石英、赤铁矿、黄铁矿、绿泥石等,化学成分主要碳酸钙和碳酸镁(CaCO3、MgCO3)及少量的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铁等、矿物粒径一般0.05~0.5毫米,粒度较均匀。结构致密坚硬。矿石呈细晶结构,厚层构造。 二、矿石物理性质、化学成分 根据原地质普查报告,本矿区矿石的化学成分其镁质含量较高,属白云石大理岩类。区内矿石化学成分主要是氧化碳、氧化钙和氧化镁及不定量的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见表2-1)。 表2-1 矿 石 化 学 成 分 一 览 表 化 学 成 分(%) 备注 SiO2 Al2O3 Fe2O3 FeO MgO CaO K2O Na2O Ti2O P2O5 H2O CO2 1.62 0.92 0.11 0.04 20.43 30.97 0.07 0.05 0.08 0.00 - 45.12 三、矿石放射性强度 根据原地质普查报告,最高为13伽玛(约0.33贝/克),一般为45伽玛(约0.100.13贝/克),最低为2伽玛(约0.05贝/克)。表明矿石放射性浓度在允许范围之内,对人体无害。 四、矿石的物理性能 根据矿石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2),矿石光泽度一般8995度,平均92度;摩氏硬度在5.86.5,平均6.3;矿石吸水率0.270.33%,平均0.30%;矿石体重一般为2.622.65g/cm3。 表2-2 物 理 性 能 测 试 结 果 表 样品 编号 采样 地点 物 理 性 能 测 试 结 果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体重 吸水率 光泽度 硬度 Mpa Mpa g/cm3 % 度 H1 CK1 239 23.9 2.62 0.33 95 5.86.5 H2 CK3 220 24.0 2.60 0.27 89 5.86.5 H3 CK5 228 23.8 2.57 0.31 94 5.86.5 H4 CK7 231 24.1 2.61 0.29 88 5.86.5 从表中可以看出矿区内大理岩的抗压强度符合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186012001)标准中规定抗压强度≥100Mpa,抗折强度≥8.0Mpa的要求。矿石的镜向光泽度符合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186012001)标准中规定≥80度的要求。 第四节 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自然类型为大理岩,工业类型称为饰面用大理石矿,矿石品级未分类。 第五节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区内矿体大部分直接裸露地表,局部有极少量的第四系残坡积层,厚约00.5米,外剥离量不大。 矿体中的夹石不发育,仅在局部地段和矿体边部偶尔可见少量斜长角闪岩包体或透镜体,夹石厚度一般也不超过0.5米,开采时易于剔除。 矿区内矿体围岩主要为第四系坡积物和强中等风化基岩层两类。 1、第四系坡积物 矿区内第四系坡积物零星分布,规模不大,多覆盖于强中等风化基岩层之上,由砂砾、砂石及砂土组成,厚度一般00.5米。 2、强中等风化基岩层 本矿区强中等风化基岩层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风化层厚度一般在36米。在风化带中风化裂隙较为发育,且岩石结构不致密,容易裂开。 第六节 节理 根据原地质普查报告,矿区内节理不甚发育,并具有稀疏分布的特点。节理的力学性质以压性为主,张性节理较少。密度程度较低,节理率小于10%。根据节理走向,将本矿区矿石节理分为三组。 1、北北西向 走向北北西向340350,倾向南西西,倾角2029,该组节理延长一般8m10m左右,间距13m,延深13m左右,节理面平直光滑,无充填物。频率较低,一般为20㎡不足一条。 2、北东东向 走向北东东7078,倾向南南东,倾角7482,节理面较平直,无充填物,节理延长一般8m10m左右,延深一般在35m左右,节理间距一般在1.52m,频率较低,一般为20㎡不足一条。 3、北西向 走向北西318324,倾向北东,倾角6075,节理面较平直,无充填物,节理延长一般24m左右,延深一般在12m左右,节理间距一般在2.53m,频率较低,一般为20㎡不足一条。 第七节 荒料率与板材率 根据原地质普查报告荒料率计算,该矿区实际荒料率为19.34%。荒料块度按体积大小分为两个类别Ⅰ类≥1 m荒料占63.22%,Ⅱ类≥0.5 m荒料占36.78%。板材(2厘米)的成材率为20~30㎡/m,平均25㎡/m。 第八节 矿床共伴生矿产 矿床单一,可采矿产为饰面用大理石矿,无共伴生矿产。 第三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企业现有加工技术条件成熟,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完善。饰面用大理石矿经钢丝绳串珠锯切割,为高档饰面石材和雕刻石原料,主要用于高级建筑物室内外饰面装璜,工艺美术雕刻等领域。 第四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 1、矿区气象、水文 工作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区山区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为820毫米,一般在6001050毫米之间,200年一遇的年降雨量可达1600毫米。自然水系分布呈树枝状,长度一般小于1.0千米,区内排水以自然排水为主,先汇集至低凹山脚,后汇集至低凹的沟、渠、河,最终汇入丹江水库。 2、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与矿体赋存深度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550米。矿体赋存深度为880米~590米,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核实矿山现状开采标高为880米~590米,露天采场自然排水。 3、含水层 主要为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基岩分布全区,为绢云石英片岩和大理岩,受构造、风化作用的影响,风化裂隙较为发育,据采坑开采断面揭露可以看到,风化带发育深度在02米之间,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风化裂隙中赋存一定的裂隙潜水,构成区内唯一的基岩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该含水层以降水入渗补给为主,水量很少,其迳流条件好,地下水自然排泄于下部的山间小溪。区域有少数泉水出露,泉流量为0.050.36升/秒。 4、隔水层 矿区及外围大面积的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岩性为白云质岩、白云岩、大理岩均为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F1与F2断层贯穿矿区,具有2m~14.8m宽的破碎带,断层破碎带间大多被泥质及方解石充填,其余部位岩体节理裂隙不甚发育,主要是沿地层走向的层间裂隙发育较好,其他方向的节理裂隙少见。区内岩溶发育一般,未见有大的溶洞及岩溶漏斗等,地表有溶沟分布,裂隙带内有微弱溶蚀现象,多为泥质充填。地表溶沟较发育,地表微地貌为波状。矿体顶底板岩石均属中等岩溶裂隙含水层,以裂隙和岩溶无压水为主。 5、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矿区地下水通道随地形起伏而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变化一致,地表分水岭即为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位受降雨量控制;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后大多成为地表迳流,部分渗入地下为地下迳流,在深切沟谷两侧风化带中,以泉水形式渗出,另一部分以地下迳流形式向沟谷排泄。 6、开采后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结合矿体赋存空间与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露采方式,矿山开采后,会形成一个扇形山坡采场,破坏了现状条件下的含水层结构,但不易导致周边主要含水层的破坏,矿山在有效采矿证许可期间开采时未发生矿山水文地质灾害。 综上述,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主要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山露天开采,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一、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1、矿区地形地势 本区地形地貌属中低山区,地势波状起伏,总体西高、东低,山顶多呈长条状,地貌类型单一,自然地面海拔标高多在500~900米之间,相对高差约400米,矿区周边海拔最高900米,最低530米,最大相对高差约370米,自然坡度一般在20-45左右。地表植被发育一般,部分被第四系风化堆积物所覆盖,主要以灌木林地、其它林地为主。现状条件下自然边坡稳定性一般。 2、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矿体大部分裸露地表,资源量估算范围内有残坡积物和强中风化层覆盖,其它均为可利用的矿石层,工程地质岩组简单。主要为松软土体类工程地质岩组和较坚硬~坚硬的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岩组。 1)、松软土体类工程地质岩组 分布在矿区矿体表层和矿区北部外围山脚坡地及沟底,厚0.5m1.5m,为残积物,其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和亚粘土。有较好的可塑性和较强的粘压性,遇水时,特别当水饱和时,容易呈流塑状态,是极不稳固岩组。 2)、较坚硬~坚硬的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岩组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中的白云岩,中厚层白云岩是矿区的主要工程岩组,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地层中的中厚层白云岩既是未来开采的主要对象,也是未来组成边坡的主要岩组。裂隙不发育,矿物充填紧密,岩石较致密,坚硬,稳固性、完整性较好。 二、开采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1、现状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 露天采场为Ⅲ、Ⅳ、Ⅴ号矿体人工剥采坡面,与岩层产状近一致,岩质边坡的岩体较完整,边坡岩体Ⅱ类型。软弱夹层少,节理发育。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在人为工程活动下,局部岩块崩落掉块,边坡潜在不稳定。 2、未来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 从矿区范围和拟定的开采标高,结合地形地质特征和矿体赋存空间状态可看出,今后矿山开采时,开采区为露天开采,露天采场的人工岩质边坡主要是Ⅰ、Ⅱ、Ⅲ、Ⅳ、Ⅴ号矿体人工切向岩质边坡,开采高差大,该边坡开挖时,必须做好护坡措施。通常情况下,只要按设计施工,分台阶开采,这种切向岩质边坡是稳固的。露天采场需合理开采和堆放矿石,防止诱发地质灾害。 介于人工边坡地质特征的较复杂性,在设计过程中和开采过程中必须从确保安全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坡稳固性调查,加强监测。 3、防治建议 1)、在采场上方修建排水沟,下方修建污水处理沉淀池,根据矿山开采实际情况设置临时堆料场,建议在堆料场下方修筑挡土墙,防止废石废水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2)、针对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地段,建议派人巡检,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通报处理。其中对于开采台阶高差大的边坡,应加强监测和治理,防止滑坡、危岩崩落,开采区域处于冲沟边缘,应加强监测,防止泥石流发生。 3)、加强矿山安全意识,完善矿山各项规章制度,达到开采程序有章可循,以营造矿山技术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范围。 综上所述,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矿层形态稳定,岩性较均一,不稳定软弱夹层少,矿山开采期间仅局部人工诱发崩落、掉块,露天采场开采现状边坡潜在不稳定,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变化 矿区范围内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因素有废石堆、边坡稳定性、水土流失、水环境、爆破震动与爆破飞石、粉尘与噪声、地震等。矿山开采期间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废石堆 本矿为露天开采,开采排出的废石主要集中临时堆放在矿区露天采场坑底,由于大理石矿床的成荒率均在50%以下,在矿床的开采过程中,有大量的废石被丢弃,而随着开采量的加大及时间的推移,其废石堆方放量不断加大,加之乱堆乱放,一旦山洪爆发,极易产生泥石流。因此,要切实抓好废石堆放问题,杜绝乱堆乱放,以及矿山公路的维护与保养等工作。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质灾害现象。 2、边坡稳定性 现状开采坡度过陡过高,有可能诱发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建议采用台阶式边坡剥离技术,按照最终边坡角不大于自然安息角的要求开采,以确保边坡岩石的稳定性和开采活动的安全进行。 3、水土流失 除堆积废石存在暴雨季节会造成水土流失外,其他方面水土流失强度轻微。开采后,地貌客观破坏,植被损毁。 4、水环境 矿区内无重大污染源,无地表水源,目前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山所采矿体均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故采矿对区内地下水均衡影响甚微。 5、爆破震动与爆破飞石、粉尘与噪声 矿山开采为露天开采,采场周边300米内无重要建筑和水源地,矿山爆破对周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有一是爆破震动效应;二是爆破飞石。爆破震动危及矿山建筑物安全,爆破飞石主要危及行人的人身安全。该矿生产时矿石破碎的粉尘、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采取相应的降尘、降噪措施。 6、地震 区域地壳稳定性级别一般划为三级稳定、基本稳定和次不稳定。稳定性分级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和发震周期。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将本区列为地震烈度Ⅶ度预测区,矿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划为基本稳定级。 综上所述,边坡稳定性较好,水土流失较微,对区内地下水均衡影响甚微,区域地壳基本稳定等因素,矿山开采期间未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采后,地貌客观破坏,植被损毁,因此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第四节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550米。矿体赋存深度为880米~590米,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山现状开采标高为880米~590米,露天采场自然排水,矿体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简单类型;矿区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岩层相对较单一,矿体围岩多为较坚硬~坚硬岩组,岩组结构简单,矿山开采期间仅局部人工诱发崩落、掉块,露天采场开采现状边坡潜在不稳定,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山开采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产生的废石(土)、粉尘、废气及爆破震动等,对矿山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开采后,地貌客观破坏,植被损毁,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综上述,本矿区开采技术条件为以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为主的中等矿床(Ⅱ-4)。 第五章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生产勘探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榆家扒大理石矿床普查阶段勘查类型为Ⅰ类,采用的勘查工程间距为100米。本次核实勘查密度不变,核实勘查工作主要为露天采场RTK测量、手持GPS定点、矿体自然露头追索圈定、地质勘查路线调查测绘。核实工作工程布置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已知到未知。 第二节 生产勘探工程质量评述 榆家扒大理石矿普查阶段勘查工程主要为地表的槽探工程,按勘查间距施工有TC0、TC1、TC3、TC5,其目的是揭露并圈定出可采矿体,按饰面用大理石矿的一般工业指标和矿山实际生产技术要求圈定出可采矿体厚度,普查阶段勘探工程质量一般。生产开采阶段的勘探工程主要为人工剥土工程,即露天采场CK1、CK2、CK3,目的是剥离覆盖层,进行生产开采。 第三节 生产勘探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矿山为露天开采,生产期对Ⅲ、Ⅳ、Ⅴ号矿体开采,剥离出一个工作面,即露天采场CK1、CK2、CK3。本次核实地质测量工作应用RTK测量仪器对露天采场实测,应用GPS对开采剥离范围定点测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引用的控制网(点)及精度符合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第四节 采样、化验及质量评述 根据矿山生产经验,圈定出的矿石物质组成、化学指标均能符合饰面用大理石矿的工业标准。 第五节 探采对比 1、构造对比 核实工作开展后,根据矿山生产资料与实地测量成果,对比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核实开采区构造简单,构造线总体呈近东西,倾向北北西或南西。节理裂隙和局部小褶皱弱发育,对矿体展布破坏不大。 2、矿体(层)特征对比 对比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结合矿山露天开采现状,Ⅰ、Ⅱ号矿体未进行开采,核实对比矿体在空间位置、走向、倾向、厚度等无变化。矿体长度、厚度、产状作为本次核实对比数据,矿体特征对比无变化。Ⅲ、Ⅳ、Ⅴ号矿体为本次核实新增矿体。 3、矿石质量与矿石产品对比 矿山为已建生产企业,其矿石质量和矿石产品,在开采后无较大变化。 4、开采技术条件对比 根据矿山生产资料反映,其含水层、富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与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无明显差异,第四系残坡积孔隙含水层厚度0~0.5米;岩石风化裂隙含水层厚度0~2.0米。矿区未经风化的新鲜岩石裂隙不发育,多呈闭合状态或为相对隔水层。 5、勘查工作评述 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以地表槽探工程揭露矿体,勘查类型为Ⅰ类,勘查工程间距为100米,资源储量估算类型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经生产实践证明,槽探工程揭露推断的间距适合该矿山生产勘探,对矿山的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第六节 核实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1、地形地质图 本次核实地质工作,是在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的基础上,修测地形地质图,应用RTK、GPS测量仪器实测露天采场范围,修测工业场地范围,对比校正可采矿体厚度、矿石质量,按相应坐标值圈出原勘查范围、本次核实范围和采矿证范围,三者范围一致,见附图1。该图各项精度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成果质量良好,能满足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勘查剖面图 以矿山测量成果绘制勘查剖面图,矿山测量统一采用修正的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矿山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的方法、精度和误差执行相应矿种矿山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部分结合采矿手册中矿山测量执行。 3、垂直纵投影图 以本次核实的地形地质图为基础,将露天采场范围和上阶段普查勘查工程准确投影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将保有资源量、露天采场消耗资源量在投影图上一一表示清楚。并对比检查上阶段地质普查报告文、表、图中的原始数据,相关结果逐一校正。 4、报告编制 资料收集后,对资料及时综合整理,确认资料齐全真实无误后,参照核实报告编写规范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编制了本次核实资源储量报告,其成果资料客观、科学、可信。 第六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关于‘榆家扒大理石矿’的工业指标,参照一般大理石矿的行业要求,以及矿山企业生产经验,结合区内矿体地质特征、矿山建设内外部环境及露天开采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工业指标与上阶段一致,具体采用如下指标 一、矿石质量 1、颜色和花纹美观稳定,没有裂缝及风化痕迹,有色斑色线,但不影响装饰性能。 2,荒料块度要求≥0.5m,荒料边长≥0.5m,块度规格分为两类Ⅰ类≥1m,Ⅱ类≥0.5m. 3,试采荒料率≥18%,板材率≥18㎡/m。 二、露天开采技术条件 最低开采标高,≥590m; 最终底盘宽度,≥20m; 最终边坡角,≤55; 矿石可采厚度,≥8m; 夹石剔除厚度,>2m; 剥采比,≤41(m3/m3),或视矿山开发总的经济效益而定; 安全距离,矿床开采边界对公路、铁路、高压线、居民区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爆破安全距离一般不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