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项目单位恩施市国土资源局 编写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九月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项目单位恩施市国土资源局 编写单位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报告编写孝 范 审 查梅 总工程师 林 队 长 电话82 提交时间二○一六年九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0 第一节 自然地理10 第二节 矿产资源概况11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13 第二章 矿山开发利用方案18 第一节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18 第二节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19 第三节 矿床开采25 第四节 选矿及尾矿设施27 第五节 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29 第六节 职业卫生与安全30 第七节 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33 第八节 建设工期与技术经济36 第九节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42 第三章 矿山土地复垦43 第一节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43 第二节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55 第三节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59 第四节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63 第五节 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74 第六节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76 第七节 保障措施77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80 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80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87 第三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88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90 第五节 经费估算及进度安排91 第六节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106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109 附 图 图 号 图 名 比例尺 01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地形地质图 11000 02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资源储量估算图 11000 03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典型勘探线剖面图 11000 04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基建终了平面图 11000 05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开采终了平面图 11000 06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开采边界典型剖面图 11000 07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采矿方法示意图 11000 08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地面总体布置图 11000 09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11000 10 恩施市青堡村土地利用现状 110000 11 恩施市青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110000 12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土地利用勘测现状图 11000 13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土地损毁预测图 11000 14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土地复垦规划图 11000 15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1000 16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11000 17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 署图 11000 附表目录(附报告内) 1、矿山基本情况表 2、矿山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现状调查表 4、土地复垦审查表 5、土地复垦现场踏勘表 附 件 1、委托书 2、承诺书 3、资质证书复印件 4、土地复垦承诺书 5、关于征求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对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 山拟损毁土地的复垦意见 6、恩施市林业局关于查询林地属性的复函(恩市林函[2016]18号) 7、勘查报告评审备案复印件 前 言 一、编制背景及目的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山为新建矿山,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2015年、关于切实做好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发〔2007〕77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鄂财综发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前期的管理,也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增加农林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对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及时有效治理与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也为合法有效的利用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山企业实施监督提供重要依据,为矿山生产提供初步设计建议及宏观指导作用。由于该项目尚未招拍挂,业主为恩施市国土资源局, 招拍挂后相应权利义务即自动转移至采矿业主。受恩施市国土资源局委托编制了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二、编制原则 (一)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编制原则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应以编制的目的和用途为中心,力求实现编制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结论明确。应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和实施矿业权有偿化处置的需要; 2、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标准。 3、在矿方提供各项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矿区范围内的资源条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拓方式,采场布置和采矿方法。 4、配备切实可行的采区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5、生产系统和生活设施,力求灵活方便,以少投入早见效为目的。 6、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土地合理利用,给予充分重视,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土地复垦编制原则 土地复垦的编制立足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从企业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根据矿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3、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特性,尽量保护与利用原有绿色植被,以保护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 4、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满足当地土地主管部门相关的政策规定,细化采区土地复垦的近期目标; 5、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6、目标完整,责任明确的原则。根据土地复垦服务年限内对土地造成的完全破坏进行复垦的整体设计、整体预算复垦费用。按规定要求提取和预存土地复垦费用,保障项目区复垦目标的实现。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编制原则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地质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 3、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 4、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 105 5、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本报告编制所引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政策性文件、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已有的基础技术资料如下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二)法规 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14年; 2、土地复垦条例2012年; 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 4、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 6、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 8、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 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 11、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2015年。 (三)部门规章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一[2013]101号);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80号); 3、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 4、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9号;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36号令,2011年); 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7、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3]; (四)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性文件 1、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 2、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 3、省安监局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机械化开采的指导意见(鄂安监发〔2014〕42号); 4、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六条规定(湖北省安监局,2013年4月3日); 5、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安监局等部门湖北省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关闭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函〔2013〕23号,2013年3月3日); 6、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文); 7、湖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安 [2009]236号,2009年10月20日); 8、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09]104号); 9、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号; 10、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鄂安〔2007〕133号); 11、关于在金属非金属矿山推广相关实用安全生产技术的通知(安监总局[2006]246号); 12、关于转发国家安监总局在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安监总局[2006]246号); 13、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五)技术规范及标准、规程 1、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2、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2011;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7、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2年; (六)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矿山基础资料 (1)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委托书。 (2)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2016.3); 四、方案的适用年限 据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本项目区查明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石(荒料)资源量5.11万m3其中,332资源量3.82万m3,333资源量1.29万m3。以保有332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1进行折算,保有333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0.75,矿山回采率按95进行折算。 设计利用储量5.11万m3,矿山可采储量(3.821.290.75)0.95≈4.55万m3,按矿山建设规模(荒料)1.0万m3/a,矿山服务年限4.55年,取5a。本矿区荒料率取25.92,根据已审批备案勘查报告,矿石资源量为19.71万m3,可生产碎石14.6万m3,可采率取95,按5年平均,每年生产碎石2.77万立方米。 矿山生产年限为5年,闭坑后立即对土地复垦责任范围进行复垦,复垦时间安排1个月,考虑到对复垦成果的监测、管护,本方案设计监测、管护期为1年,因此,土地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6年,实际起算时间以颁发开采许可证时间为准,土地复垦服务年限顺延。若矿山未来继续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范围或改变开采方式,则应按照矿山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矿山改、扩建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 五、项目概况 (一)区内采矿权设置情况 区内拟设置一个采矿权,采矿权人有关资料详见下表0-1。 表0-1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采矿权属统计表 采矿权人 矿山名称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 采矿许可证编号 经济类型 开采矿种 饰面石材用灰岩矿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 1万立方米/年 采矿许可证有效期 发证机关 恩施市国土资源局 矿山范围 1、X 3375744.39, Y 36632591.44;2、X 3375702.03, Y 36632718.91; 3、X 3375643.69, Y 36632772.83;4、X 3375579.43, Y 36632752.32; 5、X 3375577.95, Y 36632659.87;6、X 3375594.30, Y 36632659.97; 7、X 3375599.03, Y 36632589.80;8、X 3375612.60, Y 36632594.18; 9、X 3375617.60, Y 36632551.01;10、X 3375703.24, Y 36632551.27。 开采深度 1124m至1191m(标高) 矿山面积 0.026km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为新建矿山,设计产品为荒料与碎石。 1、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据现场调查矿区试采点,矿石能锯能切,能雕能刻,能磨能抛,走锯较顺畅,基本不损不缺,该矿石作墓碑石、路缘石,据现场工作面试采,所取块体进行锯切成规则的立方体荒料,按路缘石的规格(10.30.15m)要求,预留锯切间距0.012m后,成材率80。矿石加工性能良好。 根据可采岩层单层厚度≥0.2m,平均可采率为71,经对试采点断面节理裂隙统计,确定面图解荒料率为36.5,本矿区荒料率取36.57125.92。 2、工业指标 根据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结合矿床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工业指标(露天开采) 质量要求 (1)矿石类型墓碑石及路缘石等; (2)具有较好的锯、切、磨、抛光等加工技术性能及板材率; (3)荒料块度10.30.15m,荒料率≥20; (4)单层厚度≥0.2m。 开采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1)剥采比≤1∶1; (2)最低开采标高1124m; (3)最小底盘宽度≥30m; (4)可采厚度≥3m,夹石剔除厚度2m。 3、矿产资源储量 根据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勘查报告,查明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石(荒料)资源量5.11万m3其中,332资源量3.82万m3,333资源量1.29万m3。以保有332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1进行折算,保有333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0.75,矿山回采率按95进行折算。 设计利用储量5.11万m3,矿山可采储量(3.821.290.75)0.95≈4.55万m3,本矿区荒料率取25.92,根据已审批备案勘查报告,矿石资源量为19.71万m3,可生产碎石14.6万m3,可采率取95,按5年平均,每年生产碎石2.77万立方米。 (三)项目主要特征 全矿区保有资源量19.71万m3,其中保有荒料储量5.11万立方米,保有碎石资源量14.6万m3,矿山回采率按95进行折算,332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1进行折算,保有333级储量取可信度系数0.75,可开采利用荒料储量4.55万立方米,每年生产碎石2.77万立方米。 建设规模由业主根据有关政策和经济运行情况确定为1万立方米/年。 矿山服务年限为5年。 矿山产品单一,最终产品为荒料及碎石。 矿山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的开拓方式。 矿区加工区及办公区等场址建设于采矿场北、东部。 (四)矿山基本情况 1、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矿山地理位置 矿山位于恩施市北西方向,行政区划隶属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八组管辖,距青堡村委会公路里程3公里,有宽3.5米水泥路与青堡村相通,青堡村距龙凤镇公路里程35公里,其间为宽约5米的沥青路面。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恩施州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已相继建成通车,将极大地方便恩施州矿产品外售运输条件。拟申请采矿权范围为东径10922′50″~10922′58″,北纬3029′35″~3029′40″。(见交通位置图) 矿区位置 (2)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概况 青堡村地处龙凤镇西北部,距城区45km,平均海拔1200m左右,面积26.2km2,是恩施市的高山高寒边远山村,辖9个村民小组826户3261人,劳力1324人,耕地面积5800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其中水田359亩,农民现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截止2014年底,贫困人口已由2012年的586户2051人减少到423户1295人。主产玉米、黄豆、红苕、洋芋,养殖业主要是牲猪、山羊和家禽。 自2013年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实施产业扶贫。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成立了青堡烟叶、硒来乐蔬菜、洪武漆树等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800户、2800人增收致富。 2、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山属于待建矿山,目前尚无采矿活动。 第一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地形地貌 矿山处鄂西南中低山区,显岩溶地貌景观,岩溶槽谷、岩溶洼地及低矮残丘构成区内基本地貌单元。矿山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自北东向南西为斜坡地形,斜坡坡度5~30,矿山北侧发育一条自西向东流向的季节性溪沟,本次调查未见溪沟有水。矿山所在位置最高点位于矿山东部坡顶,高程为1250m,最低点位于矿山北部溪沟东段,高程约为1050m,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相对高差为200m。区内植物以低矮杂木、灌木为主,有极少量地块已进行退耕还林。 二、气象水文特征 区内地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夏季7~8月平均气温25.8℃,冬季1月平均气温5.0℃,极端高温41.0℃,极端低温-5.2℃,极端无霜期234天。12 月至2 月为枯季,5~9月为雨季,尤以6~8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50,其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 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 矿山北侧发育一条自西向东流向的季节性溪沟,本次调查未见溪沟有水。周边未见其他地表水体分布,亦未见地下水出露,属生产生活用水较困难区。地表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雨量较大时,矿床充水及地表水均顺坡向汇集至低洼处排出矿区外;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为主,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地下水属山区补给排泄型。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区域补给径流区单元。 矿床充水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未来矿坑形成的位置(采矿最低水平为1124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位线之上,因此,矿坑内存在积水的可能性小。 拟开采矿山地貌 第二节 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一)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湖北省恩施市青堡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属恩施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的小型露天开采矿山,拟进入矿业权设置方案。矿山周边除当地村民因修建房屋、道路对山体局部小范围开挖外,未有其他工程建设活动。 (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恩施市青堡矿山位于该市龙凤镇青堡村,经查阅矿业权设置方案平面图,青堡矿区周边不存在其它矿山,不存在矿山范围重叠现象。 二、矿区资源概况 (一)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层 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O2-3b)与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O3S1l),其次为第四系(Q),其地层岩性组合特征由新到老叙述如下 ⑴第四系(Q) 厚0~2.0m 为残坡积层与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岩性为土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砂岩与泥岩风化角砾,表土层为褐灰色腐植土,主要分布于岭脊部位地形较缓处;人工堆积层主要分布于在建的垃圾处理厂附近,为弃渣堆积而成,主要成分为瘤状灰岩及钙质泥岩碎块,块径大小不一,夹少量黄色粘土与粉质粘土。与下伏岩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⑵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O3S1l) 厚>10m,未见顶 黄绿色薄层状泥岩、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灰色中层状砂岩,底部深灰色薄~中层状砂质泥岩,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⑶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O2-3b) 本段地层划分三个岩性段,其中第二岩性段(O2-3b2)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的含矿层位。 ①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上段(O2-3b3) 厚2.0~12.0m 灰色中-厚层状瘤状灰岩,其中“砾屑”呈扁透镜状,为同心环状,排列方式呈哑铃状,哑铃状排列的砾屑产状大致与地层倾向一致,砾屑与填隙物的成分均为泥灰岩,砾屑填隙物包绕砾屑的现象。 ②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中段(O2-3b2) 厚10.0~14.0m 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夹绿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因生物屑泥晶灰岩其岩石成分中含有较多的泥质,在风化面上,常见不规则的裂隙,造成不规则的块体,形如龟背,故有“龟裂纹灰岩“之称。其在层面、侧面和底面上均呈不规则多边形。网纹层面上下宽度相等,且多为泥质充填,使网纹状边界与块体之间呈渐变过渡。 ③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下段(O2-3b1) 厚>20m,未见底 灰色厚层状瘤状灰岩与绿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互层。瘤状灰岩中的 “砾屑”多为泥质灰岩,呈同心环状,排列杂乱,大小悬殊,填隙物的成分均为泥灰岩。 2、构造 矿区位于屯堡茶山背斜南西段的北西翼,岩层倾向275~280,倾角20~24。矿区总体为一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区地质构造简单。 (二)矿床(体)地质特征 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出露于坡体下部,含矿岩系呈层状产出。走向长度220m,倾向宽度平均150m。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倾向为275~280,倾角20~24。矿体直接顶底板均为瘤状灰岩,并呈整合接触。除槽谷和缓坡地带被上覆第四系地层覆盖,矿层大部出露情况较好,适宜于露天开采。 (三)矿石加工选矿性能 据现场调查矿区试采点,矿石能锯能切,能雕能刻,能磨能抛,走锯较顺畅,基本不损不缺,该矿石作墓碑石、路缘石,据现场工作面试采,所取块体进行锯切成规则的立方体荒料,按路缘石的规格(10.30.15m)要求,预留锯切间距0.012m后,成材率80。矿石加工性能良好。 根据可采岩层单层厚度≥0.2m,平均可采率为71,经对试采点断面节理裂隙统计,确定面图解荒料率为36.5,本矿区荒料率取36.57125.92。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 (一)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武陵山北缘鄂西南构造侵蚀、溶蚀中山区,区内碳酸盐岩广布,溶蚀槽谷、洼地较发育,山头浑圆。整体地势为北高南低,斜坡坡度5~30,矿山所在位置最高点位于矿山东部坡顶,高程为1250m,最低点位于矿山北部溪沟东段,高程约为1050m(可视为侵蚀基准面标高),相对高差为200m。 (二)气象水文特征 区内地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全区多年平均气温15.5℃,夏季7~8月平均气温25.8℃,冬季1月平均气温5.0℃,极端高温41.0℃,极端低温-5.2℃,极端无霜期234天。12 月至2 月为枯季,5~9月为雨季,尤以6~8月降雨最多,约占全年的50,其间连续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一般5~7 天,长者可达半月余;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166.9mm。 矿山北侧发育一条自西向东流向的季节性溪沟,本次调查未见溪沟有水。周边未见其他地表水体分布,亦未见地下水出露,属生产生活用水较困难区。地表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雨量较大时,矿床充水及地表水均顺坡向汇集至低洼处排出矿区外;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为主,补给源为大气降水,矿区地下水属山区补给排泄型。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为区域补给径流区单元。 矿床充水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未来矿坑形成的位置(采矿最低水平为1124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和地下水位线之上,因此,矿坑内存在积水的可能性小。 (三)矿区含水层与隔水层组 矿区含水层按其形成时代不同自上而下(由新至老)有分布于缓坡及槽谷地带的第四系(Q)、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O3S1l)、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O2-3b)。 1、第四系粘土夹碎石孔隙含水层 Q 厚0.0-2.0m 岩性为土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灰岩风化角砾,表土层为褐灰色腐植土,主要分布于岭脊部位地形较缓处,该层组结构较松散,本层以透水、不含水为主,局部含孔隙水,靠大气降水补给,区内未见泉水出露,属弱~中等透水、弱富水含水层。 2、奥陶系上统~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泥岩隔水层(O3S1l) 厚>10m 岩性为黄绿色薄层状泥岩、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灰色中层状砂岩,底部深灰色薄~中层状砂质泥岩,隔水性能较好。 3、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上段岩溶裂隙含水层(O2-3b3) 厚2~12m 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瘤状灰岩, 砾屑与填隙物的成分均为泥质灰岩-泥灰岩,岩溶弱发育,以溶隙、溶孔为主,地表未见地下水出露,富水性弱。 4、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中段裂隙溶洞含水层(O2-3b2) 厚10~14m 灰色薄-中厚层状生物屑泥晶灰岩夹绿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岩溶弱发育,属弱富水含水层。 5、奥陶系中上统宝塔组下段裂隙溶洞含水层(O2-3b1) 厚>20m 灰色厚层状瘤状灰岩与灰绿色中厚层状泥灰岩互层,属中等富水含水层。 总之,拟采矿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补给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地形地貌单一,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分布的含(隔)水层组单一,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地下水排泄通道畅通,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二、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矿区内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性与结构及工程地质性能不同,划分为以下3个工程地质岩组 ①第四系松散软弱土体工程地质岩组(Q) 岩性为土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砂岩与泥岩风化角砾,结构松散,透水性强,不稳定,局部较陡段易发生滑移事故。 ②软弱~半坚硬层状碎屑岩工程地质岩组(O3S1l) 岩性为黄绿色薄层状泥岩、灰黑色炭质泥岩,夹灰色中层状砂岩,底部深灰色薄~中层状砂质泥岩,层状结构,泥岩易风化脱落,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出现解体现象,此外泥岩吸水膨胀泥化,其稳定性较差。 ③薄~中厚层半坚硬碳酸岩盐类工程地质岩组(O2-3b) 岩性为厚层状瘤状灰岩、中厚层状泥灰岩、薄~厚层状泥晶灰岩、薄~中层状钙质泥岩组成,层状~块状结构,稳固性较好,岩体较完整。 将来矿山闭坑后,将形成北、东、南三侧地势相对较高,西部相对较低的撮箕地形状,主边坡为东侧边坡,为顺向坡,边坡比高64m,其余边坡为斜交坡。按规范从上至下分级逐层开采,及时清危撬毛,岩体总体稳定。但地形坡度局部段相对较陡,在采矿过程中对于矿层层间的裂隙发育情况在开拓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 上述可知,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薄,分布不连续,开采前可超前剥离,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岩层产状平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为简单类型。 三、环境地质 (一)区域地震地质与地壳稳定性评价 鄂西山区自第三纪喜山期以来,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不均匀抬升,形成多期夷平面和多级河流阶地地貌,多期夷平面基本保存完整,第四纪未发生构造变动现象,显示本区以大面积整体隆升为主,地震地质背景总体显示为弱震、微震频繁和震源深度浅的特征。 在鄂西南和鄂西山区范围内,历史上发生的强震,多出现于咸丰、利川、秭归等地。如于公元1856年6月10日发生在咸丰县大路坝的6.2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造成严重山崩地震灾害;1931年7月1日发生于利川县斑竹园的5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1979年5月22日发生于秭归县龙会观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但未造成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上述这些大地震的震中,与本矿区相距均较远,对本矿区影响轻微。近年来,三峡库区相继发生地震,但震级小,地震烈度不超过Ⅴ度,说明本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根据2015年版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1400万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T50011-2010等有关资料规定,恩施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综上所述恩施市青堡矿区一带属于地壳稳定区。(见图1-1) 图1-1 区域地震烈度及地震震中分布图 (二)矿山环境地质现状评价 目前矿山周围未有采矿活动,基本无环境污染问题,据现场调查结果,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边坡现状稳定。构造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造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矿产的开发加剧工程活动引起环境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不稳定边坡 矿山开采形成的最终主边坡为单面斜坡,坡角与岩层层面一致,坡向与岩层倾向相同,对边坡岩体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岩体存在软弱结构面,将来边坡在结构面的组合下有可能出现局部小规模崩塌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只要加强监测,及时清危,进行有效治理,即可避免危石崩落造成灾害。由于矿山北侧自然坡度较陡,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有滚石威胁公路边上的一户居民,但由于矿山企业拟将其搬迁,搬迁后威胁即可免除,为了公路上过往车辆、行人安全,矿石堆放时不要放在山坡较陡一侧,矿山附近设立警戒标志。 2、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本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矿山为露天开采,开采区需第四系松散土层剥离后再进行岩石的切割,从而加剧水土流失。但开采范围内植被为低矮的灌木,矿山规模小,且分阶段开采,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矿石不易分解有害物质,对水土无污染。矿区资源量小,占用土地资源少。 3、地形地貌、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及破坏情况 矿山开采对原生地形地貌破坏程度较大,形成永久性边坡,形成景观的斑点,影响其连通性,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受采矿活动影响“较重”。矿山范围内无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分布,也无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点。采矿活动影响对人文景观影响“较轻”。 4、矿区含水层破坏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 处于区域地下水补给,即处于饱气带内,无地表水体,亦无地下水出露,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大气降水迅速排泄。由于矿区为处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山坡露天矿,矿山开采无需疏干地下水,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及水资源的枯竭,使矿区内的水环境条件明显改变,对附近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水构成不良影响。总之矿山的开采对区内水资源和水环境影响“较轻”。 5、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矿山为新建矿山,现状未对土地造成损毁破坏,将来开采需损毁土地2.48公顷,矿山开采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