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提交单位 当阳市国土资源局 提交日期二〇一八年六月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目 录 1前言1 1.1 编制背景及目的1 1.2 编制原则1 1.3 方案编制的依据3 1.4 方案的适用年限6 1.5 项目概况6 2矿山地质环境背景9 2.1自然地理9 2.2矿区地质特征11 2.3矿床地质特征12 2.4水文地质条件16 2.5工程地质条件17 2.6环境地质条件20 2.7工业标准22 2.8 矿产资源储量22 2.9 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2 2.10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23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4 3.1矿山开发利用项目可行性初步评价24 3.2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25 3.3矿床开采32 3.4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53 3.5选矿、尾矿设施及废渣场56 3.6职业卫生与安全58 3.7环境保护60 3.8技术经济64 4土地复垦74 4.1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74 4.2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88 4.3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计算93 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100 5.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00 5.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115 5.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118 5.4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120 5.5工程量及费用129 6经费估算131 6.1估算说明131 6.2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132 6.3投资估算135 7 进度安排136 7.1 资源开发利用进度安排136 7.2生态复绿进度安排136 8 保障措施139 8.1 组织保障139 8.2 技术保障140 8.3资金保障140 8.4监管保障141 8.5公众参与141 8.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142 9 效益分析144 9.1经济效益144 9.2 生态效益145 9.3社会效益145 10 结论与建议147 10.1结论147 10.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49 附图目录 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A1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地质地形图 12000 2 A2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资源储量估算平面图 11000 3 A3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储量估算典型剖面图 11000 4 A4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基建终了及总体布置平面图 12000 5 A5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 12000 6 A6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开采方法图 示意图 7 A7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开采终了台阶典型剖面(A-A图 12000 8 B1 湖北省当阳市育溪镇春新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15000 9 B2 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土地损毁现状图 12000 10 B3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土地损毁预测图 12000 11 B4 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土地复垦规划图 12000 12 C1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12000 13 C2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12000 14 C3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12000 15 C4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恢复治理工程剖面图(B-B) 11000 附表目录(附报告内) 1、矿山基本情况表 2、矿山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现状调查表 4、土地复垦现场踏勘表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报告表 6、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审查登记表 7、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评审表 8、矿山采场顶、底部周界拐点坐标表 9、矿区不同坐标系拐点坐标对照表 附件目录(附报告内) 附件1、方案编制委托书 附件2、方案编制承诺书 附件3、当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当土资储备字[2018]3号) 1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目的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为新立矿山。矿区位于当阳市城区北东约27km处,行政区划隶属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春新村。 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已进行地质普查工作,并提交了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地质普查报告(以下简称“普查报告”)。为拟设的采矿权进行招、拍、挂出让及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必备的地质资料,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2015年、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鄂财综发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前期的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的减少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也为合法有效的利用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南所”)受当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了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的编制工作,提交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1.2 编制原则 1.2.1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原则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内容和深度,应以编制目的和用途为中心,力求实现编制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应能满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的科学管理、有效监督和实施矿业权有偿化处置、土地复垦及土地合理利用、保护耕地尤其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地灾防治的需要; (2)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和标准; (3)在矿方提供各项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矿区范围内的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确定合理的开拓方式,采场布置和采矿方法; (4)配备切实可行的采区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 (5)生产系统和生活设施力求灵活方便,以少投入早见效为目的; (6)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环境保护给和开采结束后的土地复垦、环境治理恢复予以充分重视,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2.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原则 土地复垦的编制立足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从企业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根据矿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2)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3)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特性,尽量保护与利用原有绿色植被,以保护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 (4)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满足当地土地主管部门相关的政策规定,细化采区土地复垦; (5)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6)目标完整,责任合理分担原则。根据土地复垦服务年限内对土地造成的完全破坏进行复垦的整体设计、整体预算复垦费用。加大土地复垦费用前期提取力度,合理分担土地复垦责任,保障项目区复垦目标的完整性和措施的衔接性,提高复垦资金保障程度。 1.2.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原则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地质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2)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 (3)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 (4)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 (5)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1.3 方案编制的依据 1.3.1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009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 (11)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年; (12)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2005年; (13)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2012年; (14)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1988年; (15)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发布金属非金属矿山禁止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15]13号); (16)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3]80号); (17)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1年; (1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 (19)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 (20)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 (21) 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 (22) 湖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贯彻落实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安[2009]236号,2009年10月20日); (23)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转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09]104号); (24)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号); (25)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 (26)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7〕19号) (27)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 1.3.2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 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2012年); (2)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2011年;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4) 采矿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版); (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 (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99; (8) 金属非金属矿山废渣场安全生产规则(AQ2005-2005); (9)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2年; 本方案编写大纲、内容及附图按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1999]98号、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3部分井工煤矿2011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附录G(DZ/T0223-2011),附图图示、图例按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958-2015要求编制; 1.3.3各项建设文件(以往地质工作概况及矿山基础资料) (1) 湖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25队于1973年提交了湖北省当阳县荆当煤田三连湾段三个检查孔的情况汇报;1980年提交了湖北省当阳县荆当煤田三连湾勘探区勘查勘探小结;1983年提交了湖北省当阳县荆当煤田三连湾北勘探区找煤地质报告(总结); (2) 湖北省区域地质测量队于1975年提交了1/50万湖北省物化探异常分布图说明书; (3)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于2007年编制完成了125万宜昌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4) 地矿部第一水文队1965年编制的120万江汉平原边缘湖北部分白垩-第三系石油地质调查; (5) 地矿部第一水文队1961-1964年编制的宜昌、远安、当阳、松滋等地区白垩纪-第三纪石油地质研究专题研究; (6) 湖北省地勘局区调所1990年编制的湖北省地质志; (7) 湖北省地勘局区调所1990年编制的湖北省矿产志; (8)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普查报告(备案号当土资储备字[2018]3号); (9) 当阳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 1.3.4 现状调查资料 2018年5月,在当阳市歇马寨矿区普查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该矿区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场调查。该矿山属新立矿山,目前区内除有少许试采点外,其他尚未动用。本次主要就矿山建成后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分布、矿山开采情况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见附表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1.4 方案的适用年限 根据后文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含基建期)。 本次确定矿山开采服务年限为7年,加之矿业活动结束后复绿工程需一段时间对新栽种的植被进行养护,暂定为2年,则本次矿山生态复绿方案规划年限定为9年(起始时间为发证时间)。若矿山未来继续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范围或改变开采方式,则应按照矿山改、扩建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矿山改、扩建设计方案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 1.5 项目概况 1.5.1矿区内采矿权设置情况 矿区内拟设置一个采矿权,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砂岩,拟采用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有关资料详见表1-1。 表1-1 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采矿权属统计表 开采矿种 建筑用砂岩 开采方式 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 50万吨/年 矿山范围 1980西安直角坐标系 矿区边界简图 拐点号 X Y 1 3431225.17 37592747.82 2 3431319.04 37592846.34 3 3431044.65 37593155.37 4 3430639.16 37593060.35 5 3430593.91 37592916.29 6 3430840.23 37592831.48 7 3430973.44 37592905.46 开采深度 73m至115.1m(标高) 矿区面积 0.155km2 1.5.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湖北省当阳市歇马寨矿区建筑用砂岩矿为新立矿山,设计产品方案为建筑用砂岩原矿。原矿由自卸汽车从采场直接运至加工厂,经颚式破碎机和反击式破碎机破碎后经筛分分级的加工生产流程,即可得到建筑所需的碎石、中砂、细砂等产品。 1.5.3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该矿加工技术简单经爆破用挖机采出矿石后,直接出售块石原矿;或者根据客户要求,在工业广场用破碎机和传输皮带进行破碎、筛分分级成不同粒度的矿石别出售。矿石只需用简单的破碎、筛分分级流程,形成块石、中等碎石、砂石等不同规格的产品出售,具体流程如下大块石料经料仓由振动给料机均匀地送进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并经过二次排破后的石料由皮带输送机送到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下一步破碎;细碎后的石料由皮带输送机送进振动筛进行筛分,筛分出几种不同规格的石子,满足粒度要求的石子由成品皮带输送机送往成品料堆;不满足粒度要求的石子由皮带输送机送到反击式破碎机进行再次破碎,形成闭路多次循环,即可得到建筑所需的不同粒级碎石产品(细砂、中砂、碎石等)。破碎生产线的流程大致为(料仓)给料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可成成品),其中间的机器之间可用输送机相接。 本矿山为建筑用砂岩矿山,加工技术成熟,加工工艺较简单。其加工流程示意如下 原矿石 二级破碎、筛分 不同规格的产品 分类堆放 市场 销售 1.5.4矿山基本情况 (1)矿山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当阳市城区北东约27km处,行政区划隶属湖北省当阳市淯溪镇春新村,地理坐标东径11158ˊ15.96〞~11158ˊ31.26〞,北纬3059ˊ34.41〞~3059ˊ57.97〞。矿区平面形态呈多边形展布,矿区面积0.155km2。 矿区有乡村公路与荆(门)~宜(昌)公路相连,距焦柳铁路育溪站约15km,距当阳站约38km,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1)。 图1-1矿区位置图 (2)矿区及周围社会经济概况 区内工业欠发达,以农业为主,并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小麦等,当地农产品粮、油自给有余。矿区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亦无名胜古迹,适宜矿山开采活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当阳市建筑石料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解决当阳市充裕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总体经济水平、精准扶贫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75 2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2.1自然地理 2.1.1地形地貌 矿区属低矮丘陵地形地貌区,地形较平缓,地面坡度25。区内最高点位于北部小山包上,海拔115.1米,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部,海拔约71.6米,最大相对高差43.5米,区内植被多为小灌木和少数乔木,通视条件一般(见图2-1)。第四系残积、冲积、坡积物和农田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南东部,区内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坡积物,总体覆盖层较薄。 图2-1矿区地貌 2.1.2气象水文 矿区所处位置属亚热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7~8月份气温最高,可达40℃,元月份最低气温可达-14℃,全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100mm,历年最大降雨量1510.88mm(1980年),最小降雨量689mm(1981年);年最大蒸发量1963.6mm(1978年);降水多集中在6~8月;年平均无霜期253天;最大风力6~7级,最大风速2.4m/s;湿润系数0.31~0.99。 矿区内无明显常年性地表水系,仅有的一条季节性导水明渠,流量明显受雨季大气降水控制,平时明渠中水量较小,遇大雨或连续降雨时,集中到明渠中的水沿渠从矿区西部流出(见图2-2)。 图2-2矿区内导水渠 2.1.3土壤 当阳市境内土壤分5个土类,即黄棕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石灰土,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48.86、14.5、0.41、5.16、11.19。 本区土壤主要是石灰土类,仅有棕色石灰土一个亚类。成土母质为石灰岩、白云岩的残坡积物,上层一般较深厚,质地粘重,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全氮含量高于0.15%,pH值一般表土低于心土,在6.5~8.0之间。土壤过度湿润,粘粒迁移,出现粘化现象。 2.1.4植被 矿山位于鄂西南中低山丘陵区,本区以林地为主,部分区域为耕地。天然植被主要包括速生树木及林下生长的灌木丛等;林下生长的灌丛中主要有车前草、爬山虎、常春藤、蒲公英以及蕨类等。当地以农业为主,人工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等,为季节性农耕作物。 2.2矿区地质特征 2.2.1地质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古陆块褶皱带远安台褶束。据湖北省地质志,矿区地处远安台褶束之荆当向斜南部。 矿区属扬子地层区上扬子地层分区。区内构造较简单,主要表现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西(310-345度),倾角5-11度,一般在7-8度。局部可见少量节理裂隙,裂隙面局部可见宽度较窄的中等风化,但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 2.2.2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较少,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第四系(Q4)组成,根据矿区地表槽探及深部钻探等资料,现将区内地层特征由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4) 第四系主要散布于矿区中部和南东部(多为农田),为褐色、褐黄、土黄色、淤泥质粘土、砂质粘土等,砂质粘土内夹少量大小不一、松散状泥质细砂岩碎块,碎块无序状排列,厚0-3米。与下伏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 (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沙溪庙组c岩性层(J2sc)上部为浅黄色中-强风化中-粗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下部为灰绿色厚层状粗-中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矿层),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粒度主要为中粒,少量粗粒,砾石大小2-5mm,含量3左右,呈圆状,主要为石英。 沙溪庙组b岩性层(J2sb)上部为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长石杂砂岩;下部为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中层状泥质粉砂岩。 沙溪庙组a岩性层(J2sa)灰绿色中层状细砂岩与灰绿色中层状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互层。区内沙溪庙组未见底。 2.2.3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矿体(层)上的第四系(Q4)残坡积砂质粘土、粉土、腐植土和沙溪庙组c岩性段(J2sc)上部浅黄色中-强风化中-粗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 区内第四系(Q4)残坡积层地表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据钻孔揭露厚度在03m,沙溪庙组c岩性段(J2sc)上部风化层主要出露在矿区北西和南部,结合探矿工程资料,风化层厚度016.7m。整体区内覆盖层的分布呈现中部较厚,北西和南东方向较薄的特点。未来区内建筑用砂岩-矿体(层)开采主要为海拔73米以上,矿体的覆盖层厚度平均5m左右,覆盖层呈不均衡分布,即地形平缓处覆盖层较厚,地形较陡覆盖层较薄。 2.3矿床地质特征 2.3.1矿体(层)特征 矿区经勘查圈定矿体一个,矿体位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c岩性段(J2sc)地层中,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粗-中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其形态受剥蚀程度或地形、地层产状等控制,呈层状产出。 该矿体结构较单一,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倾向北西,倾角7-8度,拟设最低开采标高73m以上,矿层平均厚度11.97m。 区内矿体平面长最大690米,宽最大382米,厚度0-35米,总体呈“中间厚、两边薄;北东较厚、南西较薄”的特点,矿体平面形态总体呈一不规则状向北东部展布。 2.3.2矿石类型 2.3.2.1矿石成分 (1)矿物成分 据普查报告,区内沙溪庙组(J2s)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 灰绿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主要由石英(45-50)、方解石(35-40)组成,其次为云母(8-10)、粘土矿物(3-5),含少量金属矿物、铁质、绿泥石等。细粒砂屑结构,块状构造。 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主要由石英(50-55)、长石(35-40)组成,其次为岩屑(5-8)、绿泥石(1-3),含少量云母、粘土矿物、金属矿物等。中粗粒砂屑结构,块状构造。 图2-3 区内矿石 (2)化学成分 据普查报告分析指出,区内矿石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含量69.44-76.33,平均73.1,其次为Al2O3、CaO、Fe2O3、K2O、MgO等,而TiO2、MnO、SO3等含量较低,矿石化学组份详见表2-1。 表2-1 区内岩(矿)石化学成分一览表 样号 分析结果(10-2) SiO2 Al2O3 CaO MgO K2O Na2O Fe2O3 CO2 TiO2 MnO SO3 ZK101H1 75.1 11.31 1.08 1.3 2.32 2.75 3.76 0.74 0.31 0.04 0.07 ZK101H2 71.32 12.49 1.24 1.6 1.63 2.94 4.74 0.94 0.58 0.04 0.05 ZK102H1 69.44 8.54 0.99 2 2.52 2.62 5.19 1.12 0.55 0.04 0.05 ZK001H1 76.33 10.09 1.11 1.21 2.39 2.75 2.9 0.7 0.1 0.03 0.04 ZK001H2 73.35 9.47 0.95 1.8 2.22 2.58 3.94 0.8 0.32 0.05 0.04 ZK002H1 73.06 11.06 1.19 1.11 2.38 2.55 3.7 0.6 0.36 0.05 0.12 均值 73.1 10.49 1.09 1.50 2.24 2.70 4.04 0.82 0.37 0.04 0.06 2.3.2.2矿石质量及品级 据普查报告对区内岩(矿)石岩石力学测试、压碎指标、坚固性等参数测试,结果显示区内所采集样品符合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要求浙土资发[2010]85对Ⅱ类碎石的要求(表2-2)。 表2-2 普通建筑石料质量一般工业要求 测试项目 质量指标与等级 备注 Ⅰ类 Ⅱ类 Ⅲ类 一般测试项目 硫酸盐 及硫化物 (SO3质量计) <0.5 0.5~1.0 0.5~1.0 坚固性 (质量损失) <5 ≥5 <8 ≥8 <12 采用硫酸钠溶液法经5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岩石抗压强度 MPa ≥90 ≥60 <90 <60 ≥45 立方体试件尺寸505050(mm),圆柱体试件尺寸F50(mm) 碎石压碎指标 <10 ≥10 <20 ≥20 <30 根据普查报告,经湖北省地质矿产局鄂西实验室对区内矿石力学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灰绿长石石英砂岩矿体天然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92.5 MPa;在天然条件下抗剪强度内聚力7.2MPa、内摩擦角43.8度。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对压碎指标、坚固性等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区内所采集样品符合普通建筑石料的要求(表2-3)。 表2-3 岩石性质检测实验结果 样号 岩性 单轴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变角板法) 压碎 指标 () 坚固性 () 试样状态 单值 (MPa) 平均值 (MPa) 试样状态 单值 (MPa) 平均值 (MPa) 试样 状态 内聚力 (MPa) 内摩擦角度 ZK102Y1 长石石 英砂岩 (顶板) 饱和 36.1 40.6 风干 42.1 44.5 饱和 4.6 42.3 42.0 45.3 43.8 46.2 ZK102Y2 泥岩 (底板) 饱和 35.6 39.5 风干 40.1 42.7 饱和 3.5 39.7 40.6 43.4 42.4 44.7 ZK002L1 长石石 英砂岩 (矿体) 天然 82.5 92.4 天然 7 43.8 89.8 105 ZK101L1 天然 71.6 78.1 天然 6.1 42.9 74.1 88.6 D49L1 天然 94.4 107 天然 8.5 44.7 8 8 111 116 2.3.3矿床顶底板及夹层 据普查报告,矿层直接顶板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沙溪庙组c岩性段(J2sc)上部浅黄色中-强风化中-粗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局部夹少量薄层状泥质粉砂岩。 区内第四系地层及沙溪庙组c岩性段上部中~强风化层构成了矿体之上的剥离层。通过钻孔揭露及露头观察,第四系(Q4)残坡积层主要出露在矿区中部沟谷及地势低洼地段,一般山坡顶部厚度较小(本区施工的8个钻孔中仅有ZK002和ZK102中见有厚度1m第四系地层,其余6个钻孔中第四系地层厚度很薄或未见第四系地层),结合地表出露情况,区内第四系厚度约0~3m;沙溪庙组c岩性段上部风化层出露范围较广,结合探矿工程资料,风化层厚度0~7.92m,平均4.8m。综合来看,区内第四系较厚的地段岩层风化层一般较薄,而第四系地层较薄处岩层风化层一般较厚,且其分布呈现中部较厚、北西和南东方向较薄的特点。 图2-4 矿层上部风化层 2.4水文地质条件 2.1.1含水层与隔水层 矿区内发育第四系堆积层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质粉砂岩地层。第四系含孔隙水,沙溪庙组为相对隔水层,含、隔水性质分述如下 第四系(Q4)孔隙含水层褐黄、土黄色坡积、残积、冲积亚粘土、砂质粘土。砂质粘土内夹大量大小不一,松散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碎块,呈无序状排列。厚0~3.00米。矿区内钻孔揭露最大厚度3米,呈松散状,总体属透水、不含水~局部弱含孔隙水层。 沙溪庙组(J2s)相对隔水层岩性为灰绿色岩屑杂砂岩、红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裂隙弱发育,隙面一般短小并呈闭合状,富水性极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4.2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矿区一带无泉水出露,地下水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大气降水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浅部由于受地形和地层阻隔影响,大部分降水以地表迳流方式汇集于沟谷中,仅有部分降水通过渗透方式补给沙溪庙组砂岩裂隙水。地下水径流浅部表现为垂直渗入,深部则以水平运动为主。地下水在迳流途中,浅部地下水受地形条件控制分别向分水岭两侧运移,地下水分水岭与地表水分水岭基本一致,侵蚀基准面以上于山顶高地向四周沟谷低洼处迳流排泄,侵蚀基准面以下则总体向南西地势更低处迳流、排泄。 本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拟设最低开采标高73m,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具良好的自流排水条件,大气降水对露采场开采活动影响小。采矿过程中及开采后应在矿场附近修建好疏水通道,将大气降水引导至山沟即可降低其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2.4.3水文地质类型 矿区地形地貌单一,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分布的含(隔)水层单一;开采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第四系覆盖层薄,分布不连续,主要集中在矿区及区外缓坡地带;矿坑充水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对露采场开采活动影响小。但是,矿区内有导水明渠流自西向东流经矿区中部并沿着矿区西部边界流出,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东部水渠渗水,平时水流量不大,但在雨季随着降雨量增加水量有所增加,且矿山未来采场汇水主要通过该渠排出。因此,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5工程地质条件 2.5.1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一带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及第四系(Q4),其中沙溪庙组地层c岩性段(J2sc)亦为建筑用砂岩矿层。根据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分为两类,现分述如下 (1) 结构松散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周边的冲沟一带,为第四系(Q4)冲积、残坡积物,成份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土石比一般为73,碎石母岩成份多为砂岩、粉砂岩,呈次棱角状-次圆形,强-中风化。结构松散,厚度一般小于3m。 (2) 中~厚层状硬质夹软弱工程地质岩组即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裂隙弱发育,层状结构 沙溪庙组地层c岩性段(J2sc)上部为浅黄色中-强风化中-粗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下部为灰绿色中-粗粒含砾岩屑长石杂砂岩(矿体),见交错层理。区内分布较广泛,据岩石力学性质检测实验结果(表3-2),该层上部砂岩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为58.5Mpa,属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下部矿层岩石天然状态下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平均92.5Mpa(见表3-2),属硬质岩类,为坚硬的工程地质岩组,岩石稳定性强。 沙溪庙组地层b岩性段(J2sb)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夹灰绿色薄-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下部为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夹灰绿色薄-中层状泥质粉砂岩。为较软夹坚硬的工程地质岩组。 沙溪庙组地层a岩性段(J2sa)灰绿色中层状细砂岩与灰绿色中层状中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互层。地表未见露头,为坚硬工程地质岩组。 2.5.2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 本矿山尚未开采,仅有小面积试采区,工程地质条件破坏较小,植被茂密,山体自然稳定性较好,根据初步调查,区内尚未发生崩塌、滑坡、泥(水)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表及斜坡处于稳定状态。 2.5.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 本矿拟采用露天开采,对第四系(Q4)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进行全层剥离,露天采场底部标高为73m。据拟设露天开采范围、开采最低标高,未来露采场将在矿区北部、西部及北东部形成的露天高切坡。矿区地层总体向北西缓倾,边坡岩石可能破裂角(a)采用通用公式,即a=45/2进行估算,其中值按39度考虑,即边坡岩石可能破裂角(a)为64.5度。各边坡特征及稳定性见表2-4。 表2-4未来露采边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表 边坡编号 坡向 () 边坡长度(m) 最大坡高(m) 坡面工程地质岩组类型 边坡岩石内摩擦角() 边坡类型 可能破裂角() 建议开采坡角() 边坡稳定性 1号边坡 124 188 22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较软薄-中层状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 39 斜交坡 64.5 60 稳定较较好 2号边坡 56 297 39 斜交坡 稳定较较好 3号边坡 134 110 42 逆向坡 稳定性较好 4号边坡 217 403 42 较软薄-中层状含砾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 斜交坡 稳定性较好 5号边坡 281 164 22 地表为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较软薄-中层状含砾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 斜交坡 稳定性较好 未来于矿区拟形成的露采边坡坡面地层以长石杂砂岩为主,边坡顶部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及风化层,第四系覆盖层强度较差,易发生坍塌,但厚度较薄,可能坍塌土方规模小,风化基岩多为含砾长石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岩质属较硬岩类,整体稳定性较好。总体而言,露采边坡岩质较硬,稳定性较好。建议在将来露采边坡开挖时,台阶高度适当放小(≤10m),以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2.5.4工程地质复杂类型 矿区露采拟形成边坡岩体以第四系(Q4)残坡积和沙溪庙组地层c岩性段(J2sc)上部风化薄-中层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岩组为主,地质构造简单,稳定性较好。总体来看,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6环境地质条件 2.6.1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宜昌地区北面的新华断裂,西面的仙女山断裂和天阳坪断裂、西北面的九湾溪断裂以及雾渡河断裂,在挽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