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一月 目录 前言1 一、任务的由来1 二、编制目的1 三、编制依据2 四、方案适用年限5 五、编制工作概况6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6 一、矿山简介6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7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8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9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9 一、矿区自然地理9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10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13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13 五、矿区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14 六、矿区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14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14 一、矿区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14 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4 三、矿区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21 四、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26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7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27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28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34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34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35 三、矿区土地复垦37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41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42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42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43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44 一、总体工作部署44 二、阶段实施计划44 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45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45 一、土地复垦工程经费估算45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经费估算54 第八章 保证措施与效益分析62 一、组组保障62 二、技术保障62 三、资金保障63 四、监管保障65 五、效益分析65 六、公众参与67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67 一、结 论67 二、建议68 附图 1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土地利用勘测现状图11000 2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土地损毁预测图11000 3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土地复垦规划图11000 4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1000 5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1000 6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11000 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现设置有一家采矿权,采矿权人为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该矿山采矿许可证号为C4228022014017130132951,矿山生产规模为5万吨/年,矿区面积为0.0303km2,开采标高为1700m-1630m,矿山生产有效期为2014年1月28日-2019年1月28日。为延续矿山采矿许可证,现需编制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 为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协调发展,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本着“谁破坏、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依据国土资源疗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受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委托,恩施龙腾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 二、编制目的 (一)工作目的 为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及依法进行监督检查以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主要依据;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同时为落实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保证土地复垦义务落实、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和矿山生态环境;为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业主开展土地复垦提供技术指导,作为该矿山延续手续采矿许可证的必备条件。 (二)完成任务 (1)收集评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资料,调查阐明矿体储存特征,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危害及土地、植被资源破坏情况,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基本查明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 (2)在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含水层、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的现状评价基础上,依据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预测评估地质环境问题发展与危害。 (3)综合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成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4)对矿山采场、道路、地质灾害点等,提出保护与治理措施。 (5)对矿区附近村庄受矿业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方案,并进行经费估算。 (7)调查并量算各类已损毁土地的面积,预测损毁土地的范围以及损毁程度。 (8)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被损毁土地应复垦的面积,并根据土地的损毁时间、损毁性质和损毁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利用类型。 (9)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 (10)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本方案所涉及的所有复垦工程费用由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全部承担。 三、编制依据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改);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6、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7、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2月22日起施行); 8、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6号)(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10、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11、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50号); 12、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13、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 14、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1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1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21号)。 (二)技术标准和规范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 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 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8、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 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1、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DZ/T-0097-1994); 12、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 13、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规范(CB12719-1995); 1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5); 16、水土保持概算定额(水利部水电[2003]67号); 17、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 1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19、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067-2003); 20、林木种子质量分级(DB53/248-2008); 21、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2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25、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1部分通则(TD/T1031.12011); 2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27、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封场技术规范(CJJ112-2007); 28、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29、农、林、牧生产用地污染控制标准; 30、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 31、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规程(DB53/T6622014); 3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33、财政部、国土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3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整治工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计价依据调整调整过渡实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三)其他依据 1、湖北省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普查报告(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2012年4月); 2、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2012年4月); 3、委托书; 4、采矿许可证。 四、方案适用年限 (一)矿山生产年限 根据2012年9月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湖北省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普查报告,本矿山饰面石材用灰岩矿产资源量(332)为9.94万立方米(备案文号恩施州国土资储备字[2012]114号)。 依据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2017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截至2017年底矿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11b122b)为9.94万立方米,共计消耗(111b)2.15万立方米(其中2017年消耗(111b)0.61万立方米),现保有(122b)7.79万立方米,按设计生产规模5万吨/年计。 (二)方案适用年限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确定本次编写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年限为6年(方案的适用年限为5年,矿山闭坑后的治理、复垦工程期和监测、管护期共1年)。本矿山因延续采矿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因此方案的服务期从采矿证到期日期(延续采矿证起始日期)开始计(即2019年1月),方案的适用年限为5年(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5年后矿山需重新修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复绿实施方案。 鉴于矿山生产不确定因素多,在本方案的适用年限内,若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地表设施等重要设施位置和生产规划、生产工艺流程发生变化,应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并送交有关部门审查;若矿业权发生变更,应保证复垦义务、责任和资金的相应变更与接续。若矿业权发生整合,最终的矿业权应包括所有被整合的矿业权复垦义务、责任和资金。 五、编制工作概况 (一)工作方法 以地质环境调查为重点,充分收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后编制本方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收集相关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评估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编写野外工作设计,进行现场踏勘。 第二阶段(野外调查)野外调查的重点是矿山露天采坑、工业场地、生活区、废料堆放场和矿区道路等等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 第三阶段(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阶段)综合整理、分析、研究收集成果资料和野外调查资料,编制方案和相关图件。 (二)工作概况 我公司接受方案编制任务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组,项目负责1人,组员2人,以甲方提供的11000矿区地形地质图作为野外调查手图,采用路线穿越和地表追索相结合的方法,用便携式GPS垂直地层、构造线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发育地带、沟谷、地下水露头等地方进行追索、观察、描述和拍照。野外调查线路长约2km。以矿山总平面布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野外调查图件,落实矿区内地面设施布置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已损毁及拟损毁土地情况、是否占用基本农田等情况。外业调查结束后转入室内进行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工作。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矿山名称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 矿业权人名称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 采矿许可证号C4228022014017130132951; 经济类型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位置利川市汪营镇;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生产规模与能力5.00万吨/年; 矿区面积0.0303km2; 有效期2014年1月28日2019年1月28日; 开采标高1700m1630m; 二〇一二年四月编制了湖北省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普查报告及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并通过评审获得相应的备案文件。 二、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矿区位于利川市城区266方位,直距约31km、汪营集镇281方向直距约9.8km处,行政区划属汪营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7′48″~10837′55″,北纬3017′39″~3017′48″。 矿区由4个坐标拐点圈定,面积0.030km2。其拐点坐标(西安80) 1、X3353184.517,Y36560708.254; 2、X3353141.175,Y36560803.522; 3、X3352883.627,Y36560704.048; 4、X3352929.850,Y36560599.460; 设计开采标高为1700-1630m。 矿山为延续矿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系统,有简易土路相通,全年可通行大小车辆,交通较为方便,交通方便(见图1-1交通位置图)。 该采矿权矿区范围不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资源保护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建设项目压覆区,矿产资源规划禁止区和限制区等重要地区范围内。 图1-1 交通位置图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一)矿山资源及储量 1、查明资源量 依据2012年9月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湖北省利川市大沟矿区饰面石材用灰岩矿普查报告,矿山332资源储量9.94万立方米(备案文号恩施州国土资储备字[2012]114号)。 2、保护资源储量 依据利川市天顺石材有限公司汪营大沟饰面石材矿2017年度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截至2017年底矿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11b122b)为9.94万立方米,共计消耗(111b)2.15万立方米(其中2017年消耗(111b)0.61万立方米),现保有(122b)7.79万立方米。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区自取得采矿证以来,主要对矿界范围内1700-1630m标高矿体进行开采,自上而下分台阶露天开采,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截至2017年底矿山累计查明资源储量(111b122b)为9.94万立方米,共计消耗(111b)2.15万立方米(其中2017年消耗(111b)0.61万立方米),现保有(122b)7.79万立方米。 矿山经开采多年,形成1个露天采坑,采区北东-南西最长176m,北西-南东最宽107m。形成5个开采台阶,高度0-5m,边坡角65-80,现状基本稳定。 本矿山为延续矿山,建有露天采坑、废料堆放场、工业广场、办公区及矿山道路等,后续矿山开采将继续使用。 公路运输、各种生产生活材料采购、供水和供电系统均已基本完善。 该矿权与周边矿权界线清楚,由4个拐点圈定,无矿权重叠、交叉现象,无矿权争议。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一)气象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山气候类型,气温较低,多雨多雾。据利川市气象站(城区)资料,年平均气温12.4℃,日均两极极端气温-15.4(1月)、35.4(7月),最高月年均气温23.3℃,最低月平均气温1.8℃;年均降雨量1334.5mm,蒸发量522.7mm,49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为积雪期,无霜期231天;当地主导风向北东南西风,最大风速15m/s。是建设风力发电站的理想场区。 (二)水文 矿区属浅~中等切割的溶蚀侵蚀中山区,区内山脊线大致北东~南西展布,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呈溶蚀峰丘、槽谷、洼地、漏斗、石芽、盲谷、冲沟地貌景观。沟谷交错,海拔最高处西侧山顶高程为1702.2m,最低处为矿区南西侧的公路高程为1610.8,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地势整体呈中间高,北西及南东两侧低的特征。 (三)地形地貌 矿区属浅切割的溶蚀侵蚀低中山区,区内山脊线大致北东~南西展布,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呈溶蚀峰丘、槽谷、洼地、漏斗、石芽、盲谷、冲沟地貌景观。沟谷交错,海拔最高处西侧山顶高程为1610.8m,最低处为矿区东侧的公路高程为1610.8m,相对高差为91.4m,可视为矿区附近的最低地平面标高。矿区地势整体呈中间高,北西及南东两侧低的特征。 (四)土壤与植被 矿区主要土壤类型为土黄色粘土,表土层为褐灰色腐植土,植被类型多样,第四系残坡积土一般厚0-0.3m,为植物生长层,优势植被为乔木针阔杂木林。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层岩性 矿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第四系。其岩性组合特征如下 ⑴第四系(Q) 厚0~10m 土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灰岩风化角砾,表土层为褐灰色腐植土,矿区内零星分布岩溶洼地和缓坡地带。 ⑵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厚>800m 下部为浅灰、黄灰中层状泥晶灰岩,质地细腻,局部铁质风化显淡红色;中部为中~厚层状黄灰、灰、深灰色鲕状灰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厚层状粉晶灰岩。中部夹一层白~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矿,矿层厚度为120~160m,可作为饰面石材灰岩矿用,为本次工作目的矿层。 (二)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齐岳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位置,地层倾向北西310~325,倾角48~54,矿区内构造为倾向北西的单斜岩层构造,断裂构造不发育,总体矿区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发育有三组裂隙①62∠52,间距68~12cm,裂隙宽度1~5mm,隙面粗糙,无充填;②133∠46,间距38~46cm,裂隙宽度1~2mm;③35∠81,间距38~103cm,裂隙宽度5~30mm,泥质、钙质充填。 (三)水文地质 矿区属浅~中等切割的溶蚀侵蚀中山区,区内山脊线大致北东~南西展布,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呈溶蚀峰丘、槽谷、洼地、漏斗、石芽、盲谷、冲沟地貌景观。沟谷交错,海拔最高处西侧山顶高程为1702.2m,最低处为矿区南西侧的公路高程为1610.8,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地势整体呈中间高,北西及南东两侧低的特征。 (一)矿区含水层与隔水层组 根据地层岩性、富水性特征,并综合地形地貌、岩溶、裂隙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两个含水层组,其特征如下 1.第四系松散孔隙弱含水、透水层组Q 土黄色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灰岩风化角砾,残坡积成因,不连续分布于溶蚀洼地、槽谷及缓坡地带。一般透水、弱含孔隙水。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1j) 主要由可溶性碳酸盐岩组成,呈NNE-SSW向条带状展布,厚度大于1000米,其地表溶蚀槽谷、洼地、漏斗、石芽发育,多沿岩层走向展布。 (二)构造与岩溶 矿区处齐岳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南东外围发育有走向与背斜轴近平行的齐岳山断裂,受其控制,节理裂隙发育,构造为岩溶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为地下水提供了储存运移场所。 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区内岩溶具几个显著特点 ①地表岩溶主体发育方向与区域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贯通性强,顺背斜轴部发育。 ②地下岩溶一般产生顺层溶洞,为构造节理将岩层切割为楔形块体散落于溶洞底部,致使溶洞落差大,底部形成大量陡坎呈阶梯式向深部降落。 ③溶孔、溶槽、溶洞等溶蚀空隙,基本顺层面节理发育。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 矿区处背斜北西翼,为浅部无压、深部具承压特征的单斜储水构造,地下水类型属基岩山区补给-径流型,局部受地形切割、构造影响,就地排泄。 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直接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基岩含水层组除局部低洼地带为第四系覆盖外,大部裸露地表,岩层中的大量发育溶蚀槽谷、洼地、漏斗、有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方式以注入式补给为主。 含水层的容水空间(岩溶管道、节理、层面空隙)即为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地下水受地形、径流通道、含隔水层控制。径流方式以岩溶管道径流为主,节理裂隙面及层面空隙径流为辅。径流方向其浅部接受降水补给后以垂向渗流为主,进入含水层后大体由南东向北西径流。 矿区地处齐岳山背斜北西翼近轴部,处于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即处于饱气带内,无地表水体,亦无地下水出露,矿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分布含(隔)水层岩组单一;地下水补给源单一;地形坡度较陡,有利于降水迅速排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四)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各时代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如下 1.第四系松散软土体工程地质岩组Q 主要分布在洼地及平缓地带,厚0~10m,山坡处很薄,槽谷底部相对较厚。由残坡积层粘土、粉质粘土、岩石碎块组成,结构松散,孔隙较发育,物理力学性质差异性较大,易饱水、变形。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边坡的局部坍塌,但对矿床开采影响小; 2.三叠系下统嘉陵江及大冶组坚硬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岩组(T1j) 该岩类岩石坚硬,力学强度高,岩溶强烈发育。 (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矿区开采时矿山南东侧为主边坡,边坡类型为逆向坡,岩层倾角较陡(48~54),其最终边坡角为60;北西为次边坡,边坡类型为斜交坡,其最终边坡角为60,岩层中存在三组裂隙,局部有扩溶加宽特性的节理。经本次调查,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采矿工艺的特点(锯切)分析,产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总之,只要规范采矿,及时清危撬毛,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即可避免。 上述可知,第四系覆盖层薄,分布不连续,矿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强度高,适宜露天开采。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为简单类型。 (五)矿体地质特征 矿层赋存于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中部,呈层状产出,呈北东向展布,走向40~55,倾角与岩层倾角一致,一般48~54,矿层厚度为120~160m,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岩性为白~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颜色纯正,均匀,色调较稳定,花纹和谐。外观质纯,色泽玉润,抛光后呈珍珠光泽,光泽度高。矿层出露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由于矿区范围较小,在矿区内矿层厚度变化不大。 矿区矿体长276m,宽114m,矿体呈层状与围岩整合产出,矿层产状与围岩一致,倾向310~325,倾角48~54。矿层顶板为嘉陵江组鲕状灰岩,底板为嘉陵江组灰色薄~厚层状灰岩,矿层部分出露情况良好,适宜于露天凹陷式开采。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区内以农业为主,当地村民以种植高山蔬菜为主,少量种植玉米、薯类、黄豆等农作物,除湖北能源集团利用本地山高风大而建的风力发电站外无其它工业经济,人口较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位置较低的槽谷地带。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查询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幅号H49G041011),并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制了该矿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总用地面积为5.9506hm2,土地利用现状为灌木林地、旱地及其他草地,详见表2-1。 表2-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破坏区域 二级地类 行政区域 面积(m2) 采场 其他草地 大沟村 5029.5207 灌木林地 大沟村 25677.4625 道路 其他草地 大沟村 919.2114 灌木林地 大沟村 1958.2287 旱地 大沟村 299.6742 堆场 灌木林地 大沟村 4931.5125 旱地 大沟村 4887.5191 其他草地 大沟村 10030.5265 加工场 灌木林地 大沟村 1279.4097 旱地 大沟村 2583.7981 其他草地 大沟村 1908.9678 合计 59505.83 五、矿区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矿山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公路修建和居民房屋建设,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一般。 六、矿区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分析 据本次调查,该矿山周边目前暂无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先例,故在此不予案例分析。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区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在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项目组对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现状进行了野外调查,主要针对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土地现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实地确认,野外工作程序及工作方法按照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TD/T1031.1)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野外调查技术要求进行。 二、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的确定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下称“环境恢复治理规范”)中7.1.1“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及6.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的规定,根据本次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情况,针对矿山地形地貌、矿业活动特点综合分析可能产生地质环境问题的范围,本次评估区范围的划定是在矿区范围的基础上适当外延,将矿山及其生产活动影响区完整地纳入评估区范围内,据此划定本次评估区范围面积约0.075km2。其拐点坐标见下表 表3-1 评估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序号 X Y 序号 X Y 1 3353141.17 36560803.52 2 3353184.52 36560708.25 3 3352929.85 36560599.46 4 3352883.63 36560704.05 5 3352925.95 36560746.57 6 3352925.95 36560746.57 7 3352925.95 36560746.57 8 3352828.24 36560822.71 9 3352844.09 36560869.97 10 3352865.97 36560881.39 11 3352895.76 36560846.16 12 3352950.59 36560900.62 13 3352945.70 36560938.22 14 3352953.04 36560960.24 15 3352987.05 36560946.23 16 3353046.29 36560938.89 17 3353084.68 36560910.78 18 3353113.32 36560921.59 19 3353127.89 36560887.67 20 3353201.05 36560877.38 21 3353204.96 36560869.54 22 3353179.22 36560853.02 23 3353128.56 36560865.62 2、评估级别的确定 按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A的规定,评估级别由3方面因素决定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1)评估区重要程度 本区山大人稀,除矿山生产人员外基本无居民居住,仅在评估区外有村民分散居住;矿山南东侧有村级公路通过,此外无其他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较重要水源地;结合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B的规定,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 (2)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①本区开采矿层位于视侵蚀基准面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正常情况下采坑开挖不会产生涌水,露天采坑仅在降雨时会汇集少量雨水,本区地形条件有利于自然排水;本区矿体最低储量标高位于含水层水位以上,开采和疏干排水不会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因此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②矿区开采时矿山南东侧为主边坡,边坡类型为逆向坡,岩层倾角较陡(48~54),其最终边坡角为60;北西为次边坡,边坡类型为斜交坡,其最终边坡角为60,岩层中存在三组裂隙,局部有扩溶加宽特性的节理。经本次调查,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采矿工艺的特点(锯切)分析,产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小。总之,只要规范采矿,及时清危撬毛,边坡失稳造成的灾害即可避免,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总体为简单类型。 ③本区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对采场充水影响很小。 ④现状条件下,区内未发现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原生地质灾害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⑤据本次野外地质调查,矿区微地貌形态简单,整体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坡度较平缓。 综上所述,根据国土资源部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C中的标准,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3)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依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建设规模为5万吨/a。结合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D的规定,确定该矿山为小型规模矿山。 综合考虑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对照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A的标准,确定本区评估级别为三级。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现状评估 (一)评估内容 现状评估是在充分查明本次评估前评估区内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等四个方面严格按照“编制规范”中附录E的规定,对其影响与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与分级。其主要评估内容和具体要求包括 (1)分析评估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等; (2)分析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破坏程度,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 (3)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4)分析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等。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表3-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预测评估分区表 影响程度分级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土地资源 严重 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 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0000m3/d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破坏基本农田破坏耕地大于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大于4hm2破坏荒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2 较严重 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干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受威胁人数1010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0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 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2破坏林地或草地2hm24hm2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hm220hm2 较轻 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 破坏林地或草地小于等于2hm2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m2 注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 (1)矿山地质灾害 据现场调查结果,暂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裂、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无特殊岩土分布,构造条件简单,场地内未发现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性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存在。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场地稳定,该矿山属已建矿山,现已形成的开采区在降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形成岩石崩落灾害,对施工人员形成威胁,现状开采区为地质灾害较严重区,评估区内余下区域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轻,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现状评估总体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根据编制规范附录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总体为较轻。 (2)地下含水层影响 本区的水文地质类型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矿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层大部分裸露地表,覆盖层较薄,矿层均位于地下水位之上,矿业活动不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