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评估报告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摘要 天地源矿评报字[2015]第059号 评估机构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评估委托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评估对象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 评估目的采矿权出让。 评估基准日2015年1月31日。 评估日期2015年2月12日2015年4月2日。 评估方法收入权益法。 评估参数保有资源储量矿石量110.78万吨、金金属量3183.97kg;评估利用资源储量矿石量86.74万吨,金金属量为2183.51kg,品位2.517g/t;采矿回采率85;矿石贫化率15;评估利用可采储量矿石量67.56万吨;生产规模10万吨/年;服务年限7.95年;选矿回收率90;金精矿含金不含税销售价格23.99万元/kg;折现率8%;金精矿采矿权权益系数7.2。 评估结果经评估人员现场查勘和当地市场分析,按照采矿权评估的原则和程序,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参数。经认真估算,确定本次评估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评估价值为1903.42万元,大写人民币壹仟玖佰零叁万肆仟贰佰圆整。 评估有关事项声明 评估结果的有效期为一年,即从评估结果确认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需重新评估。 重要提示 以上摘要取自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评估报告,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请详细阅读该采矿权评估报告全文。 法定代表人(签名) 项目负责人(签名) 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签名) 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日 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 采矿权评估报告 天地源矿评报字[2015]第059号 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受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的委托,组成采矿权评估小组,根据国家矿业权评估的有关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采矿权评估方法,对拟出让的“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进行了评估。现将采矿权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 1、矿业权评估机构 机构名称武汉天地源咨询评估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武汉市江汉区世贸大厦54层17-22B、8A-8D室; 法定代表人 采矿权评估资格证书编号矿权评资[2002]012;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420103000025606。 2、评估委托人 评估委托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3、采矿权人 采矿权人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福建省德化县葛坑乡水门村; 法人代表谢文清; 经济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贵金属采选冶炼等。 现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由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和原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详查探矿权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13年1月6日关于德化县双旗山金矿区资源整合的函(闽国土资函[2013]2号)整合而成。 ① 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 2004年3月,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0430022),有效期限自2004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矿权人为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后因更改坐标系,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于2011年11月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3500002010124120110811),有效期限至2013年3月30日。 双旗山金矿采矿许可证于2013年3月到期后,因环保部门未受理该矿环评报告而导致采矿权人无法及时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国土资发[2011]14号”文的相关规定,于2013年5月8日、2014年6月12日对该矿采矿许可证分别顺延一年,顺延后有效期限至2015年6月12日。 ②原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详查探矿权 原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详查探矿权由原新鑫金矿公司筹建处委托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分别于2003年3月-2003年12月、2005年3月-2006年7月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并分别于2004年4月、2006年8月提交了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详查报告、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补充勘查报告。该矿勘查许可证(证号T35120110102043598)有效期限至2013年1月18日,探矿权人为福建省德化县新鑫矿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合并至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因与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整合,到期后未办理延续手续。 经询证,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和原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详查探矿权以往均未进行矿业权评估工作,也未缴纳过矿业权价款。 4、评估对象和范围 本项目评估对象为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 2013年1月6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下发关于德化县双旗山金矿区资源整合的函(闽国土资函[2013]2号)及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闽国土资矿划字[2014]0002号),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和原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详查探矿权整合,整合后的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定,开采深度由750米至400米标高,矿区面积约1.0245平方公里。拐点坐标(80西安坐标)如下 拐点号 X坐标 Y坐标 拐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2866147.504 39619752.375 6 2866238.5040 39620808.3750 2 2865547.504 39620352.375 7 2866238.5040 39621395.3750 3 2865547.504 39620752.375 8 2865905.5040 39621395.3750 4 2866407.504 39620752.375 9 2865438.5040 39620899.3750 5 2866407.504 39619802.375 10 2865438.5050 39620815.3750 开采标高750米至500米 开采标高680米至400米 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评估合同书((闽)国土资矿评合字[2015]第7号)及矿区范围坐标表(福建省双旗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本次评估范围为上述1-5号拐点所圈定的矿区范围。据评估人员核对,该范围与原双旗山矿区十三金矿段采矿许可证(C3500002010124120110811)载明的范围一致,各拐点坐标(80西安坐标)为 ⑴ X2866147.504, Y39619752.375 ⑵ X2865547.504, Y39620352.375 ⑶ X2865547.504, Y39620752.375 ⑷ X2866407.504, Y39620752.375 ⑸ X2866407.504, Y39619802.375 矿区面积为0.6735km2,开采标高750~500m。 本次评估所依据的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2012年7月编制的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十三金矿段金矿2012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矿区范围与原双旗山金矿采矿权采矿许可证范围一致,与矿业权评估合同书((闽)国土资矿评合字[2015]第7号)及矿区范围坐标表(福建省双旗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确定的评估范围一致。 5、评估目的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拟出让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及有关文件规定,需对该矿采矿权价值进行评估。本次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人提供在本评估报告中所述情况下和评估基准日时点上对“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采矿权”所作的公平、合理的价值参考意见。 6、评估基准日 根据矿业权评估合同书((闽)国土资矿评合字[2015]第7号),本采矿权评估项目的评估基准日确定为2015年1月31日。该日期距评估委托日时间较近,在两个月以内未发生过重大的经济变动事件,报告中所采用的取费标准均为该评估基准日的客观有效标准。 7、评估依据 7.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2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7.3探矿权采矿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7.4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 7.5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7.6矿业权评估指南(2004年修订版); 7.7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18号“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的公告”; 7.8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修改方案(2006年); 7.9固体矿产勘查规范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908-2002); 7.10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66-1999); 7.11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一)、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二); 7.1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7.13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矿业权评估合同书((闽)国土资矿评合字[2015]第7号)及矿区范围坐标表(福建省双旗山金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 7.14原双旗山金矿采矿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原金钟形矿段勘查许可证; 7.15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德化县双旗山金矿区资源整合的函(闽国土资函[2013]2号)及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闽国土资矿划字[2014]0002号); 7.16福建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及福建省双旗山金矿2003年7月提交的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十三金矿段587537中段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03年8月11日“闽国土资储审[2003]164号”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 7.17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2012年7月编制的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十三金矿段金矿2012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13年1月29日“闽国土资储审评字[2013]12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7.18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2004年4月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详查报告及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04年8月26日评审意见书、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2006年8月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补充勘查报告 及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06年11月22日“闽国土资储备案字[2006]97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7.19福建省冶金工业设计院2013年3月编制的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旗山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福建省矿业协会2013年5月“闽矿协金审字[2013]004号”文评审意见; 7.20评估人员收集的有关资料; 7.21其它资料。 8、采矿权概况 8.1 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双旗山金矿位于德化县西北部,直距46公里,地处德化与尤溪两县交界区域,隶属于葛坑乡水门村。矿区往北到肖坂村往南至大官岭分别为2公里和5公里的山间大道。自肖坂经坂面、团结约61公里公路到尤溪县城。自大官岭经葛坑赤水约60公里公路至德化城关。交通、水电、通讯均较便利。见交通位置图(附件十四)。 矿山位于闽中戴云山脉中段,主峰戴云山北部,总体地势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山间盆地,最高海拔标高783.75m,侵蚀基准面标高545.0m,相对高差238.75 m,矿区属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区。山脊走向北东,地形坡度一般为25~35度,地形切割较深,局部形成陡崖峭壁,天然排泄条件良好。 区内河流属闽江水系,水门溪流经矿区东南侧。最低侵蚀基准面为545m。该小溪为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同时也能满足现有金矿山的生产用水。 矿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约1700mm,雨季多集中于春夏两季,10月翌年元月份为枯水期。春秋长,夏冬短,无霜期300天,早霜始于12月初,晚霜至次年2月,偶有寒流入侵出现短期下霜降雪。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劳动力资源丰富。该金矿位于德化县北部,矿山周围洪田村人口千余人,居住分散,经济以农业为主,林副业为辅。前几年的民采金热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富裕起来。 水电资源充足,已建成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同时区内有县联网的供电线路通过,电力充足,基本上可满足当地生活、生产需要。 德化县境内矿业较发达,已建成双旗山、邱村、安村、淳湖等金矿基地,已形成采、选、冶矿业体系。 8.2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1990年底,闽北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尤溪县双旗山金矿区十三金水门矿段地质普查报告,求得DE级金金属量8740kg,其中13AuⅡ矿体DE级储量4690kg。 19911994年,闽北地质大队进一步对双旗山金矿区的十三金矿段进行地质勘探工作,于1994年11月提交了福建省尤溪德化县双旗山金矿十三金矿段勘探地质报告。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探明的表内金金属储量CD级4715kg,平均品位7.19g/t。其中111108线间(13AuⅡ矿体)探明的表内金金属储量CD级别4651kg,平均品位7.25g/t。 2003年7月,福建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及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对双旗山矿区十三金矿段进行资源储量核实,主要对象是13AuⅡ矿体。核实结果为587 m标高以上矿体已采空,仅587 m537 m中段之间有保有资源储量。2003年7月提交了福建省双旗山金矿十三金矿段587537中段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经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审查通过,核实结果矿石量58.92万t,金属量2116.12Kg。 2004年4月,闽西地质大队在金钟形矿段开展详查工作,提交了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详查报告,探求得(332)(333)(3341)矿石量114758吨,金金属量648.20kg,平均品位5.6510-6;。2004年8月26日经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闽国土资源审[2004]147号)批准资源量。 2006年8月,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提交了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金钟形矿段金矿补充勘查报告,矿段求得(332)(333)(3341)矿石量107263吨,金金属量669.97kg,平均品位6.2510-6。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06年11月22日出具了“闽国土资储备案字[2006]97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2012年7月,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编制了福建省德化县双旗山矿区十三金矿段金矿2012年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提交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矿石量100.05万吨,金金属量2514.32kg。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13年1月29日出具了“闽国土资储审评字[2013]12号”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8.3 矿区地质概况 8.3.1 地层 8.3.1.1十三金矿段 ⑴ 地层 矿段内主要出露上元古界麻源群第二段Pt3myb地层和零星分布第四系。 ①麻源群第二段Pt3myb 据岩性组合、蚀变特征、含Au丰度等特征,将麻源群分为上下两个亚段。 麻源群第二段第一岩性段Pt3myb-1仅分布于矿段南缘。岩性为灰白、暗灰色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与云母石英片岩,片岩中夹有少量薄层绿泥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阳起片岩。岩石常具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下部普遍混合岩化。本亚段厚度大于500m,平均含Au丰度11.7ppb。 麻源群第二段第二岩性段Pt3myb-2广布于矿段范围内。下部由数十~近百米的厚层状云母斜长变粒岩间夹薄层状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见有长英质脉状呈条纹状~条带状、脉状、团块状或不规则状沿条纹理贯入,岩石常具碎裂、压碎结构,局部棱状结构。规划、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普遍,局部见有厚几十厘米至一米多的含Au黄铁矿石英脉。上部以云母片岩为主,夹少量云母斜长变粒岩。本岩性段含Au丰度在500ppb左右,厚度400m。为矿段主要赋矿层位。矿段内13AuⅡ等金矿体均赋存在此层位中。 ② 第四系(Q)分布于溪谷两侧及山坡上,有冲积、残坡积层及原岩风化碎屑物和砂砾、粘土组成。厚度0.5~5m。 ⑵ 构造 矿区变质岩基底构造由早期北东近东西向与晚期北北东向叠加褶皱所奠定,构成官田~肖坂矿区一级复合向斜构造,矿段中13AuⅡ矿体处于该复向斜构造中段的南东翼次级北西向向斜构造中,早期断裂构造以层间挤压破碎、剥离构造为主体,称为本矿段金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 ① 褶皱构造 矿段主要褶皱构造为十三金向斜,属矿区官田肖坂复向斜之次级构造,分布在它的南东翼。发育在矿段119-104线,长大于600m,宽60-150m,呈线状展布,轴向320-340,沿走向有舒缓波状起伏的曲线。102线北西向斜形态较开阔,宽100-150m,102-104线向斜宽度波长和波幅逐渐减小,到108线过渡为单斜构造。向斜构造具有南西翼陡北东翼缓的特点,其南西翼倾向20-60 ,倾角35-50,北东翼倾向200-240,倾角20-35。向斜构造出露完整,局部地段北小断层及花岗斑岩脉破坏。 十三金向斜构造明显地控制着矿段13AuⅡ主矿体的空间展布和形态变化。 ② 断裂构造 矿段内主要以层间挤压破碎、剥离构造为主体,多属容矿构造。仅在107-101线发育一组走向近南北向的逆断层,断层长250m,走向北北西350,倾向南西,倾角37~77。沿走向倾向呈舒缓波状。断层内发育有0.2~3m宽的挤压破碎带,带内见有后期闪长玢岩贯入和圆化构造角砾岩及2~5cm的碎粉岩,致使13AuⅡ矿体在101、103线北切断,断距20m和22m,往南100线和往北107线断层逐趋消失。 矿段内裂隙较发育,主要有走向北西西270~320和北东东50~80两组,一般具几至几十的位移。但对金矿不具破坏作用。 ⑶ 岩浆岩 矿段内未见大的侵入体,岩脉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次为煌斑岩和辉绿岩以及变质析离和热液成因的石英脉等。 ⑷ 围岩蚀变 区内可见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英岩化等六种近矿围岩蚀变。 双旗山金矿具有明显的后生矿化特征,矿体及旁侧围岩蚀变发育。以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硅化、绢云母化和岩石较破碎含Au品位较高,未蚀变比单一蚀变的金矿化差,单一蚀变比多种蚀变叠加的金矿化差。 金的矿化与蚀变呈协调产出,表现在金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与叠加程度呈同步消长关系,随着远离矿体,蚀变明显减弱,矿化降低。 8.3.1.2金钟形矿段 ⑴地层 矿段内地层出露简单,为中上元古界大岭组(Pt2-3dl),岩性主要为灰、灰黑色斜长变粒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夹少量含黑云斜长变粒岩、斜长浅粒岩、(斜长)黑云角闪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岩石普遍具较强的混合岩化,混合岩化脉体成分为长英质,部分硅质脉体,脉体含量一般5-25,多呈条带状顺片理展布。岩石碎裂、蚀变较普遍。 地层层序自下而上表现为黑云角闪片岩斜长浅粒岩、含黑云斜长变粒岩黑云斜(二)长变粒岩的旋回特征,至少可见二个旋回。大岭组是本区金的赋矿地层,金矿化层位均出现在每个旋回的底部黑云角闪片岩千糜岩、糜棱岩斜长浅粒岩组合中,地层Au的丰度值8-910-9,高于克拉克值1倍以上,是金的矿源层。 ⑵构造 ① 褶皱构造 矿段内褶皱主要表现为轴向北东的开阔向形构造,向形轴部位于金钟形一带,长约510m,总体走向北东40,轴面直立,两翼倾角40~55。枢纽呈波状起伏向北东、南西扬起,往北东、南西逐渐消失。 金矿体受一定地层层位黑云角闪片岩、斜长浅粒岩控制,地层的褶皱构造导致矿体与地层同步褶皱变形,矿体形态产状变化复杂。 ② 韧脆性剪切带 区内主要见有二条韧脆性断裂,自上而下编号为F2、F1,相间100-150m,大致平行分布。总体形态与地层褶皱形态相一致。矿段内F2分布连续性一般,有一定规模。受后期北东向断裂F4、F5的影响,F2、F1韧脆性断裂上、下错动,F4造成韧脆性断裂错距约140m, F5造成韧脆性断裂错距约40m,且水平方向也有一定的位移。韧脆性断裂带沿黑云角闪片岩、斜长浅粒岩层位发育,基本顺层产出,局部可见穿层现象。 金矿体的分布严格受韧脆性剪切带的控制,F2、F1韧脆性断裂分别与6Au、7Au矿带相对应,金矿体产于剪切带内或上、下盘碎裂岩带中。 ③ 脆性断裂 区内脆性断裂发育,见有6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分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断裂。区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仅与北东向脆性断裂之次级断裂及裂隙关系密切,但矿体规模小。如21Au、22Au。 ⑶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及不明时代脉岩。未见大的岩浆岩侵入体,均呈岩脉状产出。 加里东期侵入岩有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岩、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浅色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本期侵入岩与金矿化有一定关系。 印支期侵入岩仅见石英闪长玢岩,局部具弱变形,侵入于大岭组变质岩、片麻状石英二长闪长岩中,被燕山期岩脉侵入。本次岩浆活动为金元素活化富集提供了部分热源,对成矿有一定的作用。 燕山晚期侵入岩较发育,见有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由于规模较小,对矿体破坏不大。 喜山期侵入岩仅有辉绿(玢)岩,为成矿后脉岩,与成矿无关。 8.3.2矿体特征 8.3.2.1十三金矿段 ⑴ 矿脉(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区范围内保有矿体主要为13AuⅡ-1、13AuⅪ、13AuⅫ、13AuⅩⅢ号矿体。13AuⅡ-1号矿体为原2003年核实的矿体,经本次坑道取样重新圈定估算,保有矿石量约占矿区保有总矿石量的93;13AuⅪ、13AuⅫ、13AuⅩⅢ号3个矿体为2012年通过地表槽探新发现矿体,保有矿石量约占矿区保有总矿石量的6.7。 各矿体的主要特征叙述如下 ① 13AuⅡ-1矿体 隐伏矿体,位于13AuⅪ矿体东侧,走向近南北向,往东倾向,倾角38~78,平均65。该矿体分布于104~122线,矿体埋藏深度标高518~622m,矿体局部被脉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为主)、断层破坏,因此不连续。矿体长度500m,最大真厚度9.57m(587中段CMo),一般厚度2.45~6.50m,平均厚度3.90m。厚度变化系数较小,属厚度较稳定类别。矿体最大延深193m(114线),平均延深125.0m。Au最高品位4.6510-6,一般品位1.90~3.8210-6,平均品位2.5510-6,品位变化系数较小。 ②13AuⅪ矿体 浅部矿体,矿体走向北西320~340,倾向北东55~63;倾角50~65,平均60。该矿体分布于101~112线,地表出露最大标高755m,矿体埋藏深度标高630m,主要资源储量分布于标高660~740m。矿体长度300~320m,最大真厚度15.42m(108线TC108-1),一般厚度4.32~10.37m,平均厚度7.76m。厚度变化系数较小,属厚度较稳定类别。矿体最大延深37.5m(108线),平均延深30.33m。Au最高品位2.3210-6,一般品位1.39~2.3210-6,平均品位2.0010-6,品位变化系数较小。 ③13AuⅫ、13AuⅩⅢ矿体 浅部矿体,为13AuⅪ主矿体两侧的分支小矿体。分布于106~110线,标高分别为745~755m、705~740m。长分别为40m、66m,走向北西320~340,倾向63,平均倾角60。矿体呈似层状出,沿走向、倾向具有波皱现象。平均厚度分别为4.32m、4.58m;平均延深28m,Au平均品位分别为1.5810-6、2.0910-6。 ⑵ 矿石质量 ①矿石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为自然金、黄铁矿、次为磁黄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斑铜矿、辉铜矿等,硫化物含量多小于5,属贯硫化物型金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缘泥石、绿帘石、碳酸盐等;载金矿物以黄铁矿为主,次少量石英、褐铁矿和方解石。 矿石中除含金元素外,其它元素有铜、铅、锌、硫、锰、银,但含量甚微,没有综合评价意义。 ②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以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为主,次为它形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充填结构、压碎结构。 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为主,此为脉状、块状。 ③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为含金硫化物条带状破碎蚀变岩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两种,前者为主要类型;后者分布零星局部可见。 ④矿体围岩与夹石 矿体围岩主要为云母斜长变粒岩,次为斜长云母石英片岩,压碎、碎裂状云母斜长变粒岩和斜长云母石英片岩类、构造角砾岩。 主矿体中未见夹石。 ⑶矿床成因 本矿床的成因属层控破碎热液叠加蚀变岩型金矿床。 ⑷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选矿厂金矿选矿结果 目前选厂所使用选矿流程为原矿经破碎、筛分、球磨(磨矿细度-200目占52)、分级、加药搅拌,加药(所选用的选矿药剂有丁基黄药、丁基胺黑药、2号油)进行浮选,经过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三次扫选的工艺流程处理后产出金精矿和排出尾矿。 选厂对工业矿和低品位矿统一选矿,选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选矿厂经过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三次扫选的工艺流程处理,所得的选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选矿厂生产情况一览表 产品名称 产率() 金品位(g/t) 回收率() 原矿 100.00 1.50 100.0 金精矿 1.93 70.0 90.20 尾矿 98.07 0.15 9.80 从选矿结果表明,十三金矿段金矿石通过单一浮选流程,经过一粗、二精、三扫的工艺流程处理,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经济技术指标。 8.3.2.2金钟形矿段 金钟形矿段位于十三金、肖坂矿段的南东部及东头洋矿段的南部,与十三金矿段以F3断裂为矿段分界线,与东头洋矿段以F7断裂为矿段分界线,金钟形矿段是十三金矿段13Au矿体向南东延伸部位及东头洋矿段6Au、7Au矿体向南延伸部位。经对比研究,十三金矿段13Au矿体与肖坂矿段7Au矿体为同一矿体,受F1韧脆性断裂控制。 矿段内存在两种类型金矿(带)体一种是受陡倾角断裂带控制的21Au 、22Au脉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其中21Au主体为石英脉型金矿体,22Au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该类金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富且变化大;另一种是受韧脆性断裂控制的6Au、7Au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带)体,6Au矿(带)体有一定规模,品位中等,7Au矿(带)体局部可见,均为低品位矿。矿段内6Au矿(带)体空间上一般位于21Au矿体下部40~80m。 ⑴矿(脉)体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 a、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体 韧脆性剪切带型6Au、7Au矿带共圈定出1个工业金矿体6Au,低品位矿体6个。主矿体为6Au,其余矿体均属零星小矿体。此外,在10、13线圈出3个不属于上述两矿带的低品位金矿体。 ①主矿体6Au 6Au矿体目前主要分布在F5断裂北西部,矿体产于F2韧脆性断裂中,容矿岩石为变粒岩、顺层交代硅质岩。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片理及控矿F2韧脆性剪切带产状基本一致,总体呈北东走向。矿体沿走向、倾向均具波状起伏,随地层褶皱而变形,北东向褶皱明显,表现为北东向向形,向形轴迹位于金钟形一带,向形总体走向北东40,两翼倾角40~65,枢纽呈波状起伏。6Au矿体被后期北东向断裂F4穿切,造成矿体上、下错动,切割成北西与南东两块,编号为6AuⅠ、6AuⅡ,北西侧(上盘)矿体下降,南东侧(下盘)矿体上升,错距约140m。 6Au矿体目前分布在25~22线之间,标高470~680m。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局部具尖灭再现。矿体自22~10线呈近南北走向,10~25线呈北东东走向,倾向变化不定,倾角40~65。6Au矿体断续分布,长约560m,倾向延深最大390m,平均130m,矿体最大厚度2.10m,平均1.07m,厚度变化系数47.90,属厚度薄而稳定矿体。往北东向向形核部矿体厚度有变薄的趋势。矿体Au单样最高品位14.0010-6,平均品位4.3410-6,品位变化系数90.68,属均匀类别。 6Au矿体在矿段北西侧出露地表,近地表处为氧化矿,往深部渐变为原生矿。 ②零星小矿体 零星小矿体均为单工程控制,总数有10个,主要为7Au,占矿体总个数的91。 7Au矿体7Au矿体埋藏在深部,标高420~535m 。矿体呈透镜状,产于F1韧脆性断裂中,其产状随F1断裂及地层片理起伏而变化。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0~45。矿体长80~145m,真厚度0.87~1.30m,平均1.03m,平均品位1.4110-6。容矿岩石为变粒岩、糜棱岩。 6Au矿带小矿体6Au矿带小矿体仅分布在13线,矿体受F2韧脆性剪切带控制,产状与F2及地层片理产状基本一致,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41~46,矿体呈透镜状。容矿岩石为变粒岩。 b、脉型金矿体 脉型金矿体21Au 、22Au分布在矿段北西侧,空间上位于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体之上部。矿体受陡倾角脆性断裂带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界面平整、光滑。其容矿岩石为变粒岩、石英脉。矿体呈透镜状产出,产状与陡倾角脆性断裂带产状基本一致,与围岩地层片理小角度斜交,局部顺层,沿走向、倾向均具尖灭再现,总体呈北东走向南东倾伏。21Au、22Au矿体基本平行分布,自下而上按顺序依次为21Au、22Au,垂直方向一般相距20~50m。 ①21Au矿体 矿体目前仅分布14~17线,已出露地表,标高500~615m。矿体呈脉状,走向北东30~50,倾向南东,倾角45~80。21Au矿体断续分布,沿走向、倾向均具尖灭再现,控制长约240m,倾向延深20~110m,矿体最大厚度1.66m,平均1.06m,厚度变化系数57.85,厚度薄而稳定矿体。矿体Au单样最高品位63.0010-6,平均品位16.7110-6,品位变化系数173.67,属不均匀类别。 ②22Au矿体 矿体目前仅分布14~13线,已出露地表,标高400~633m。矿体呈脉状,走向北东20,倾向南东,倾角40~80。22Au矿体断续分布,沿走向、倾向均具尖灭再现,控制矿体长约280m,倾向延深平均50m,矿体最大厚度2.94m,平均1.25m,厚度变化系数92.20,厚度薄而较稳定矿体。矿体Au单样最高品位5.0810-6,平均品位3.6110-6,品位变化系数29.78,属均匀类别。 ⑵ 矿石质量 a、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石 ①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中金属矿物量少,一般只占矿石体积1~3%,局部可达20%。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褐铁矿为主,其次是自然金、黄铜矿,微量闪锌矿、方铅矿、银金矿、赤铁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斜长石,有时为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次要矿物有钾长石、黑云母等,微量矿物有锆石、金红石、磷灰石、白钛石、白云母等,与成矿关系较密切的有石英、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 ②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半自形~他形为主,次为填隙结构、碎裂结构、自形晶粒状结构,偶见交代结构。 矿石构造以星散浸染状、斑点~斑杂状构造为主,次为微~细脉状、块状构造。 ③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按成因划分有原生金矿石和氧化金矿石两类,按容矿围岩类型划分为变粒岩型、交代硅质岩型、糜棱岩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原生矿属贫黄铁矿金矿石类型,氧化矿石属贫褐铁矿金矿石类型。矿石可选性能良好。 ④矿石化学成分 Au是矿石中唯一的有用组分,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出现,微量银金矿。 矿石有益、有害元素有Cu、Pb、Zn、Ag、Mo、Bi、As、S等,含量均较低。矿床中伴生组分没有元素达到要求,有害元素As含量总体较低。 b、脉型金矿石 ①矿石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一般占矿石体积15,局部达20以上,成分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自然金、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局部可见辉钼矿、毒砂。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②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呈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包含结构、填隙结构、碎裂结构。 矿石构造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斑杂状、块状构造。 ③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石成因划分有原生金矿石和氧化金矿石两类,按容矿岩石类型可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石英脉型金矿石。 矿石工业类型原生矿石为贫黄铁矿金矿石类型,氧化矿石为贫褐铁矿金矿石类型。 ④矿石化学成分 Au是矿石中唯一的有用组分,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出现,微量银金矿。 矿石有益、有害元素有Cu、Pb、Zn、Ag、Mo、Bi、As、S等,含量均较低。矿床中伴生组分没有元素达到要求,有害元素As含量总体较低。 ⑶矿体围岩与夹石 矿段内分为两种类型金矿体,不同类型金矿体,其围岩岩石类型各不相同。 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体矿体围岩岩石类型简单,主要为变粒岩类,糜棱岩次之、石英闪长玢岩及闪长玢岩偶见。 脉型金矿体矿体围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变粒岩类,石英闪长玢岩及闪长玢岩偶见。 矿体内未见影响矿体连续性的夹石。 ⑷矿床成因 本矿床的成因属层控破碎热液叠加蚀变岩型金矿床。 ⑸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金钟形矿段与十三金矿段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嵌布粒度、形状等特征基本相似,故可类比十三金矿段矿石可选性工艺流程。 本类型矿床矿石可选性能优良,可获得很高的回收率。石英脉型和变粒岩型矿石浮选指标相当。 8.5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8.5.1 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戴云山脉中段,地形北高南低,山体走向近东西,地形陡,切割深,有利自然排水。区内地表水较发育,主要有水门溪流经矿区中部,其余为小溪沟,泉水出露较少。矿段最低侵蚀基准面为545m标高,位置在1溪沟与水门溪的交汇处,矿区属侵蚀、剥蚀低山地貌类型。 十三金矿段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导水性弱,断层两侧未见泉点出露,为不导水断裂,对矿床充水无影响。但两矿段地表浅部存有老采硐,老采硐空区积水不清,采空区积水可能成为矿床充水水源,应引起重视。总体矿坑充水以裂隙水为主,因此,十三金矿段水文地质条件属裂隙简单类型。 金钟形矿段附近地表无大的水体,矿体赋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之上,含水层富水性弱;但浅部民窿积水对矿井充水有隐患;水门溪溪水局部可能通过老窿开采裂隙对下山坑道产生充水。 根据肖坂矿段长观资料,采用以比拟法计算,预测标高525m水平中段正常涌水量为756.29m3/d。 金钟形矿段水文地质条件属以风化裂隙潜水充水为主的中等类型。 8.5.2 工程地质条件 十三金矿段矿体顶底围岩主要是石英闪长岩、辉绿岩,次为构造角砾岩。岩石致密、坚硬,稳固性较好。含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硅化岩、石英脉。因受绢英岩化、硅化、石英脉、方解石脉充填胶结而变得坚硬,稳固性较好,开采过程一般不易坍塌。但局部地段遇断层破碎带时,岩石较软弱破碎,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掉块、冒顶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需要进行支护。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块状岩类简单类型。 金钟形矿段主要地层岩性与十三金矿段岩性相同,矿段内剪切带千糜岩、糜棱岩,变粒岩、浅粒岩,作为矿体直接顶底板及容矿岩石。其中变粒岩、浅粒岩普遍较坚硬完整,岩体稳定性较好;剪切带千糜岩、糜棱岩,片理发育,岩石力学强度较低,岩体稳定性较差。所以,剪切带千糜岩、糜棱岩作为矿体顶底板不稳定围岩,开采中较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总体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以半坚硬层状岩类为主的中等类型。 8.5.3 环境地质条件 矿区属自然山林地带,植被较发育,远离居民区。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未发现较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矿石中有害元素、放射性元素含量甚少。矿段位于地震烈度Ⅵ度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