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培训材料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培训材料((内部使用内部使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恢复治理方案治理方案 评审及评审及工程工程验收验收 2016 年 8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武汉 环境学院环境学院 月 目 录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 1 1.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相关术语 ............................................................. 1 1.2 方案编制工作流程 ......................................................................................... 2 1.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 2 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 4 1.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 5 1.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 6 1.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编制 ............................................. 8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 .................................................. 15 2.1 评审技术依据 ............................................................................................... 15 2.2 不同开采历史的方案侧重点不同 ............................................................... 15 2.3 评审要点 ....................................................................................................... 15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验收 ..................................................................... 18 3.1 总则 ............................................................................................................... 18 3.2 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 18 3.3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要求 ........................................................... 19 3.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验收要点 ................................................... 19 4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建议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建议 ............................................... 37 4.1 前言 ............................................................................................................................... 37 4.2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现状 .................................................................... 38 4.3 国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借鉴 ........................................................... 45 4.4 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48 4.5 结论 ............................................................................................................................... 54 1 1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编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实施保护、 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 境的技术依据之一。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于 2007 年 5 月 21 日首次发布(DZ/T 2232007) ,2011 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目前,最新 的标准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由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分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1. 1.1 1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与治理相关术语相关术语 1.11.1.1 .1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 主要是指与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地质背景、 地质作用及其发生空间 的总和,地质环境是人类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又称为地质环境系统。 1. 1.1. 1.2 2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 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1. 1.1. 1.3 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 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1. 1.1. 1.4 4 矿山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灾害 在矿山影响范围内, 由自然地质作用和矿业活动引发的可对人的生命财产构 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及地质过程,包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 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矿坑突水、岩爆、瓦斯突出与爆炸等。 1. 1.1. 1.5 5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方法, 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和估算采矿活动对地质 环境的影响程度。 1. 1.1. 1.6 6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指依据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级及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因地制 宜,综合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手段,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恢复到开发前的 地质环境状态质量, 或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符合人居安全或满足 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 1. 1.1. 1.7 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技术措施、工程 2 措施和生物措施,并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的方案。 1. 1.1. 1.8 8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时空动态变化的观测。 1. 1.1. 1.9 9 含水层破坏含水层破坏 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1. 1.1.11.10 0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 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现象。 1.2 1.2 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工作工作流程流程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工作流程如图 1 所示。 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确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 案报告编写和图件编绘 图 1 工作程序框图 1.3 1.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3.1 1.3.1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 围。 3 1.3.2 1.3.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 应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地形测 量、遥感、物探、钻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符 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1.3.3 1.3.3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 (1)矿山概况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矿 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 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矿山开采历 史和现状;矿山开拓、采区或开采阶段布置、开采方式(方法) 、开采顺序、固 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 (2)矿山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类型与植被等。 (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 (4) 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 地裂缝、 崩塌、 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 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 危害程度等。 (5)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遗迹、 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6) 矿区含水层破坏, 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 规模、 程度, 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 (7)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包括压占、毁损的土地类型及面 积。 (8)采矿活动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及其它各类建 (构)筑物等的影响与破坏。 (9)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 1.3.41.3.4 调查精度调查精度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 110000,有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环 境问题,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 11000。 4 1.4 1.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4.11.4.1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 (1)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分析确定。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 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A。 (3)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 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 和一般区三级,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B。 (4)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 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见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C。 (5)矿山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见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D。 1.4.21.4.2 评估任务与内容评估任务与内容 (1)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2)现状评估应在资料收集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 环境影响作出评估, 影响程度评估分级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 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E。 a.分析评估区内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 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b.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情况。包括含水层结 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 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 c.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 破坏情况。 d.分析评估区内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3)预测评估应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采矿 5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评 估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 a.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 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的有关规定执行。 b.预测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 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 地下水水质变化、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 c.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 程度。 d.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的类型、规模和程度。 1.4.3 1.4.3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可采用工程类比法、层次分析法、加权比较法、 相关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1.4.4 1.4.4 评估精度要求评估精度要求 (1)一级评估以定量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 估。 (2)二级评估以定量与定性结合,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 预测评估。 (3)三级评估以定性为主,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 估。 1.5 1.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恢复治理分区治理分区 1.5.1 1.5.1 分区依据分区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 划分 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F。各防冶区可根据区内矿山地质环境 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亚区。 1.5.21.5.2 分区内容分区内容 按照重点防治区、 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各防治区的 6 范围,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其危害,以及矿 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等。 1.61.6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1.6.1 1.6.1 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针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提出矿山地质环境预防措施。 (1)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a.地面塌陷、地裂缝的预防措施 1)地下开采的固体矿山,应预留矿柱、矿墙,或采用充填法开采,及时回 填采空区,避免或减少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的发生; 2)地下液体矿产开采,严禁过量开采,并采取回灌措施,避免或减轻地面 沉降、岩溶塌陷; 3) 岩溶充水矿区, 采取充填及排供结合等措施控制疏排水, 防止岩溶塌陷。 b.滑坡、崩塌的预防措施 1)在存在滑坡、崩塌隐患的区域采矿,要消除隐患或采取避让措施; 2)固体废弃物有序、合理堆放,设计稳定的边坡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 施或修筑拦挡工程; 3)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岩土层结构、构造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必 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或修筑拦挡、排水、防水工程。 c.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1)合理堆放废渣弃土,并做好护坡,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 2)修筑拦挡工程、疏浚矿区排水系统,消除诱发泥石流的水源条件。 (2)含水层破坏预防措施。 a.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废水、固废淋滤 液污染地下水; b.揭穿含水层的井巷工程,应采取止水措施,防止地下水串层污染; c.采取帷幕注浆隔水、灌浆堵漏、防渗墙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地下 水进入矿坑,减少矿坑排水量,保护地下水资源。 (3)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防措施 7 a.优化开采方案尽量避免或少占用破坏耕地; b.合理堆放固体废弃物,选用合适的综合利用技术,加大综合利用量,减少 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c.边开采边治理,及时恢复植被; d.采取围栏、警示牌、避让、加固等措施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 遗迹和人文景观。 1.6.2 1.6.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 理恢复措施。 (1)地面塌陷治理 应根据地面塌陷的类型、 规模、 发展变化趋势、 危害大小等特征,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 a.未达到稳定状态的,宜采取监测、示警及临时工程措施; b.达到稳定状态的,应采取防渗处理、削高填低、回填整平、挖沟排水、植 被重建等综合治理措施; c.对岩溶塌陷区,可采取注浆、回填等措施控制塌陷的发展,减少危害。 (2)地裂缝治理 应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土石填充并夯实、灌浆、防渗处理等措 施。 (3)崩塌、滑坡治理 主要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桩、支挡、 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 (4)泥石流治理 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 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潜在的泥石流隐患治理可采用疏导、 切断或固化泥石流物源,消除引发泥石流的 水源条件。 (5)含水层破坏治理 可采用回灌、修补含水层、置换等措施;造成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困难的,应 采取措施解决替代水源。 8 (6)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 丘陵山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治理,可采用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 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景观;平原区可采用清理废石(渣) 、采坑 (塌陷坑)回填、整平、覆土、复绿、造景等工程措施进行地形地貌景观重建。 1.6.3 1.6.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特征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 (1)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引发或可能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 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主要 环境要素。 (2)监测方法 a.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监测,可采用遥感、GPS、全站仪、伸缩性钻孔桩、 钻孔深部应变仪、人工观测等方法监测; b.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监测,按照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 DZ/T0221-2006 执行; c.含水层破坏的监测,主要是定期测量井孔地下水位高程、埋深,矿坑排水 量,泉水溢出量,地下水水质,地下水降落漏斗及疏干范围,可采用人工测量和 自动监测仪测量等方法; d.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可采用人工现场量测、遥感解译等方法进行监 测。 1.71.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文本编制编制 1.7.1 1.7.1 方案组成方案组成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由报告书文本(报告表)和附图两部分组 成(图 2) 。报告书文本包括上述 10 部分,前沿9 章节内容。主要附图包括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3、矿山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9 图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组成 1.7.2 1.7.2 报告书编制提纲报告书编制提纲 前言前言 一、任务的由来 二、方案编制的依据 三、方案的适用年限 第一章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矿山所处行政区位置、分布范围、地理坐标、区位条件、矿区及周围经济社 会概况。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矿山开采历史包括以往矿山开采的范围、层位、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开采 时间等;矿山开采现状包括矿山剩余资源及储量,矿山现状开采范围、层位、开 采方式,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 文本 附图 方案 前言9 章 附图Ⅰ现状评估图 附图Ⅱ影响预测评估图 附图Ⅲ防治工程部署图 镶图、镶表、照片 10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包括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批准的(或拟开采的)开采层位、矿山 资源及储量、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年生产能力,矿山阶段或采区布置、开采 接替顺序、开采方式、顶板管理方法,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的排放量及处置情 况等。 第二章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一、自然地理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矿体(层)地质特征 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第三章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影响评估评估 一、评估范围和级别 二、现状评估 三、预测评估 第四章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一、分区原则及方法 二、分区评述 第五章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一)总体部署 (二)年度实施计划 第六章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按防治对象分述工程名称、主要工作量、技术方法等。 11 (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 (二)含水层破坏防治 (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提出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等。 第七章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工程量估算 二、经费估算 三、进度安排 第八章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二、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经济效益 第九章第九章 结论与结论与建议建议 主要附图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1.7.3 1.7.3 报告书编写要点报告书编写要点 a.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依据和适用年限。主要阐述本方案 的编制依据以及本方案的适用年限。 适用年限应根据矿山服务年限和开采计划确 定。 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总体目标任务和阶段目标任务。 12 c.矿山基本情况及地质环境背景。简述矿山企业基本概况,矿山开发方案或 开发计划, 矿区的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矿区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等。 d.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析评估。明确评估级别和评估精度,确定评估指标、 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e.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矿山地 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前提下, 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 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 f.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部署。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结果,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提出 总体工作部署和本方案适用期内分年度实施计划。 g.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明 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监测的对象和内容,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 治理恢复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并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h.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经费估算。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 复工程部署、工程量及工程技术手段,参照相关标准,进行经费估算。经费估算 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治理恢复、监测等直接费用及勘察、设计、监理 等间接费用。 i.保障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措施,保障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j.效益分析。 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实施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 1. 1.7.4 7.4 附图编制附图编制 (1)图件的一般要求 a.工作底图应采用最新的地理底图或地形地质图、矿区基岩地质图。如果收 集到的工作底图较陈旧,地形地物变化较大,则应进行简单地实测、修编;如果 地形地质图是由小比例尺放大的,应进行修编。 b.成果图件应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与最新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的 基础上编制。报告编制人员应到现场,进行调查,取得最新的调查资料。 13 c.成果图件应数字化成图, 图形数据文件命名清晰, 并与工程文件一起存储。 d.成果图件应符合有关要求,表示方法合理,层次清楚,清晰直观,图式、 图例、注记齐全,读图方便。 e.成果图件比例尺宜不小于矿山精查报告比例尺;当矿区范围较大时,成图 比例尺不应小于 110000,重要地段的成图比例尺(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不 应小于 11000。 (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 图面主要反映评价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内容包 括 a.地理要素 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 控制点; 地表水系、 水库、 湖泊的分布; 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 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 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地质环境条件要素包括矿区地貌分区、地层岩性(产状) 、主要地质构 造、水文地质要素(如井、泉分布)等。 c.矿区范围与工程布局露采境界、矿区范围、采区布置、地下开采主要巷 道的布置等。 d.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 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的分布、规模;采矿固体废弃物堆 放位置与规模;已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范围等。 f.现状评估结果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K3。当单要素评 估结果有重叠时,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若图面信息量大,可另附单要素评 估图。 平面图上应附综合地层柱状图、 综合地质剖面图等镶图;可根据需要附专门 性镶图,如矿体底板等值线图、降水等值线图、全新世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 图、评估区周围矿山分布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等。 可用镶表说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 影响程度、形成时间、防治情况等。 常用图例参照附录 K,其他图例参照 GB958。 14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 图面主要反映采矿活动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容包括 a.地理要素 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 控制点; 地表水系、 水库、 湖泊的分布; 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 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 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b.预测评估用普染色表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参见矿山地质环 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K3。当单要素评估结 果有重叠时, 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编图。 若图面信息量大, 可另附单要素评估图。 对重点区域(由采矿引发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可以在图面上插入镶图 进一步说明,如完整的泥石流沟、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地下水疏干范围等。镶 图比例尺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加以说明, 如潜在矿山地质环境 问题类型、编号、地理位置、分布范围与规模、影响程度、防治难度分级等。 常用图例参附录 K,其他图例参照 GB958。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 a.图面主要反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工作部署等。 内容包括 1)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 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 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用普染色表示不同的防治区域。 3)工程部署主要防治、监测工作的布置、措施与手段等。 b.镶图可根据需要对防治区内的主要工程部署、防治工程措施与手段等插 入放大比例尺的专门性镶图。 c.镶表用镶表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加以说明,包括分区名 称、编号、分布、面积;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和影响程度、防治措施、手 段、进度安排。 d.常用图例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 2232011) 附录 K,其他图例参照 GB958。 15 2 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 2 2. .1 1 评审评审技术技术依据依据 主要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 另外,可兼顾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如生态文明建设、矿山覆绿行动和“水十条”、 “土十条”等。 2.22.2 不同开采历史的方案侧重点不同不同开采历史的方案侧重点不同 (1)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为主,方案要有预见性,概算经费; (2)生产矿山(延续登记或改扩建矿山) 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对已 有问题的解决程度要有明确评定,并作为延续登记的主要依据; (3)闭坑矿山针对性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重在验收和总结,与保证金挂 钩。 2.3 2.3 评审要点评审要点 (1)编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关资质 a.编制单位是否具有国土资源厅认可的编写资格 必须具有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核发的乙级以上具有地质灾害评估、 勘查及设计 等相关资质,且具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b.编制单位名称是否与营业执照、国土资源厅认可的资质名单上的学位名称 一致。 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 理义务人, 应在备案公示的资质单位中选择信誉良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 治理方案编制承担单位,并书面委托。 c.参与编制方案的主要技术人员是否具有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关的技术职称。 (2)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编制要求 a.报告书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报告书是否达到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 0223-2011)要求。包括前沿和 9 个章节。同时, 章节部分编制内容也应达到规范要求。 16 b.附图 主要附图包括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 估图;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具体图件编制要求,见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DZ/T 0223-2011)附录 H. (3)方案的系统性和可读性 方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目标明确 b.内容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c.思路系统、问题具体、条理清楚 d.资料、数据翔实,图件清晰美观 e.简洁、明了 f.特点鲜明突出 g.前后衔接各部分之间要承前启后;各章节相互支撑、相互佐证; (4)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准确性与预测的科学性 a.评估范围与级别 重点审核评估范围的划定, 一般比采矿区范围大,要考虑灾害和水土环境影 响区。 b.现状评估 要列出所有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定,每种问题做到表、图、文并茂,要有实 际调查数据支撑,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要有平剖面图。 c.预测评估 预测依据要充分,不漏项,产生的问题和可能遭受的问题。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的合理性 a.分区原则与方法 重点审核分区的范围是否合理, 是否有漏项,主要依据是前一章影响评估中 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必要时可分大区和相关的亚区。 b.分区评述 重点核查所描述的治理分区与图件是否能够按照危害程度、轻重缓急,对要 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期、分阶段治理。 17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任务的合理性 a.要遵循没有一个矿山是完全一样的原则,不能照搬照抄。 b.重点核查相关的任务是否完备并与问题对应,有针对性、系统性、实事求 是,因地制宜。 是否按照目标任务进行工程部署。 (7)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的可行性 a.重点审查对含水层破坏的预防和治理工程,及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复垦 和覆绿技术。 注意金属矿山酸性水对含水层的破坏和影响。 b.监测工程方面,重点核查地下水位和水质的监测工程,另考虑采用遥感技 术开展地形地貌景观的监测。监测工作要有针对性。 (8)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的合理性 a.重点核查工程量估算的合理性,能否与工程部署相对应。包括总工程量和 近五年的工程量。 b.重点核查经费估算的依据和合理性,一般偏少。包括总经费估算和近五年 的经费估算。考虑不同开采阶段的方案,闭坑方案应为实际投入的经费。 c.重点审核评审进度安排的合理性。 18 3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工程验收验收 3.1 3.1 总则总则 为了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促进工程质量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需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验收实施细则。 细则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验收对象、验收的组织与实施要求、质量评 定及矿山地质环境分类验收要求, 适用于省行政区域内中央财政支持或省级财政 支持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省级以下地方财政支持、矿山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或其它社会资金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参照执 行。 细则中所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主要是指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 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 景观破坏的恢复治理工程。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与验收除应符合细则要求外, 尚应符合 国家及本省现行的规范规程等技术标准的规定。 3.2 3.2 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验收规范性引用文件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19-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及设计标准 (DZ/T0239-2004)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07)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UDC-TD)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