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饮用天然矿泉水矿泉水 资源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湖北省地质局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大队 二○一二○一七七年年四四月月 1 目 录 0 0 前前 言言 ................................................................................................................................ 1 1 0.1 任务由来 ............................................................. 1 0.2 编制目的、原则、依据 ................................................. 1 0.2.1 编制目的 ........................................................... 1 0.2.2 编制原则 ........................................................... 1 0.2.3 编制依据 ........................................................... 2 0.3 方案的适用年限 ....................................................... 4 0.4 项目概况 ............................................................. 4 0.4.1 建设单位概况 ....................................................... 4 0.4.2 矿区位置 ........................................................... 4 0.4.3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 5 0.4.4 社会经济概况 ....................................................... 6 0.4.5 矿山及周边人类活动情况 ............................................. 6 0.5 矿产资源概况 ......................................................... 6 0.5.1 矿区地质背景 ....................................................... 6 0.5.2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 8 0.5.3 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 11 1 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 1212 1.1 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 12 1.1.1 矿产品需求分析 .................................................... 12 1.2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14 1.2.1 开采方案 .......................................................... 14 1.2.2 厂址方案 .......................................................... 15 1.3 矿泉水开采 .......................................................... 15 1.3.1 开采地段的选择及开采井位置 ........................................ 15 1.3.2 采区划分及开采井施工 .............................................. 15 1.3.3 开采工艺及开采方法 ................................................ 17 1.3.4 采、装、运设备选型 ................................................ 19 1.3.5 产品检验 .......................................................... 19 1.3.6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 19 1.4 职业卫生 ........................................................... 20 1.4.1 总则及洁净室管理制度 .............................................. 20 1.4.2 安全卫生 .......................................................... 21 1.5 消防设施 ........................................................... 22 1.5.1 设计依据 .......................................................... 22 1.5.2 工程概述 .......................................................... 22 1.5.3 火灾隐患分析 ...................................................... 22 1.5.4 防火等级 .......................................................... 23 1.5.5 总图消防 .......................................................... 23 1.5.6 建筑防火 .......................................................... 23 1.5.7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 24 2 2 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 2525 2.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 25 2.1.1 评估范围和级别 .................................................... 25 2.1.2 现状评估 .......................................................... 26 2.1.3 预测评估 .......................................................... 28 2.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 32 2.2.1 分区原则及方法 .................................................... 32 2.2.2 分区评述 .......................................................... 33 2.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 34 2.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 34 2.3.2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 35 2.4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 35 2.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 36 2.4.2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 39 3 3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 ................................................................................................................................ 4545 3.1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 46 3.1.1 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 46 3.1.2 复垦区土地利用情况 ................................................ 50 3.1.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50 3.1.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 51 3.1.5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 58 3.1.6 复垦的目标任务 .................................................... 58 3.2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 59 3.2.1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 59 3.2.2 预防控制措施 ...................................................... 60 3.2.3 复垦措施 .......................................................... 60 3.2.4 监测措施 .......................................................... 62 3.2.5 管护措施 .......................................................... 62 3.3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估算 .......................................... 62 3.3.1 方案设计 .......................................................... 62 3.3.2 工程量估算 ........................................................ 64 4 4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 6565 4.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费用估算与进度安排 .................................. 65 4.1.1 投资估算 .......................................................... 65 4.1.2 财务评价 .......................................................... 69 4.1.3 进度安排 .......................................................... 71 4.2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估算与进度安排 .............................. 71 4.2.1 投资估算 .......................................................... 71 4.2.2 进度安排 .......................................................... 72 4.3 土地复垦费用估算与进度安排 .......................................... 73 4.3.1 投资估算 .......................................................... 73 4.3.2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 77 3 5 5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 7878 5.1 复绿保障措施 ........................................................ 78 5.2 恢复治理保障措施 .................................................... 83 5.2 效益分析 ............................................................ 84 6 6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8686 6.1 结论................................................................ 86 6.2 建议................................................................ 87 附件 1、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 地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附图 1、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图 2、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工业场区与输水管道设施部 署图 3、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监测井结构设计图 4、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图 5、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地质环境预测评估图 6、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部署图 7、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 9、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 1 0 0 前前 言言 0.1 任务任务由来由来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位于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自来水厂 南侧, 矿区面积 0.3193km2, 资源储量评审确定单井开采资源储量为 1600m3/d, 该矿泉水的开采可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确 保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潜江市国土资源局拟对其进行招拍挂。根 据规划,拟设一采矿权,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管理的意见 (鄂政发〔2015〕60 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 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 〔2016〕 2 号) , 将省、市、县三级发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 土地复垦方案 、 矿 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为 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区范围内矿泉水资源,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 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规 范采矿活动,加强生态复绿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受潜江市人民政府局委托,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 “我队” ) 承担了该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的编制工作。 我队 在全面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进行了必要的环境地质调查,经综合 分析研究编制本方案。 0.2 编制编制目的、原则、目的、原则、依据依据 0.2.1 编制目的 为矿山合理、规范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 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同时为矿山办理采矿许可证、 变更及延续手续、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及土地复垦备用金收缴提供依据。 0.2.2 编制原则 2 从本矿山生产建设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情况,确保方案经济上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 0.2.3 编制依据 0.2.3.1 法律、法规和规章法律、法规和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8 月)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1999 年 9 月)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年 12)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 年 12 月) ; (8)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9) 土地复垦条例 (2011 年 3 月) ; (10)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2012 年 12 月) ; (11) 湖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2001 年 5 月) ;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1994 年 3 月) ;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 (1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 年 11 月) ; (1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 44 号) ; (16)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94 号) 。 0.2.3.2 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性文件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性文件 (1) 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 的通知 (鄂土资规 [2016]2 号) ; (2) 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1999 年 9 月) ; (3) 湖北省土地复垦实施管理办法 (1995 年 9 月) ; (4) 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6〕 225 号) ; (5)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 (鄂土资 3 发〔2011〕102 号) ; (6)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 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鄂财综发〔2007〕42 号。 (7) 潜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 0.2.3.3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 (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程 ; (3)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DZT0287-2015; (4)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1995) ; (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 (TD/T 1014-2007) ; (6)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1998) ; (7)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66-1995) ; (8)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6000-85) ; (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 (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 (1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标准 (2012 年) ; (1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2012 年) ; (1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 (2012 年) ; (14)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 (15)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TD/T 1036-2013) 。 (16)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 0133-1994) ; (17) 地下水监测规范(SL/T183-96) 。 0.2.3.4 地质资料及有关矿山基础资料地质资料及有关矿山基础资料 1、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 案编制的委托书。 2、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勘探报告 (湖北省地质局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16 年 5 月) 。 3、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 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 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4 4、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湖北省潜江市运粮湖饮用天然矿泉水划定矿 区范围的函 。 4、本次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收集的相关资料。 0.3 方案的适用年限方案的适用年限 矿山设计为钻井开采, 设计生产规模 45 万吨/年, 生产服务年限为 20 年。 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用 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考虑到矿山基建期 1 年,矿泉水停止后期监测管护时 间预计 1 年,确定该方案适用年限 22 年(即 2017 年 1 月到 2038 年 12 月) 。 由于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是随着开矿的进程而随之变化产 生新的环境问题,故本方案适用年限为 5 年,5 年后应进行修编,矿山企业 必须对本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必要时,予以重新编制,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 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 方案适用年限内,如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矿种、规模、开采方 式,必须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 0.4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0.4.1 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为新建拟招拍挂矿山。 0.4.2 矿区位置 矿区位于潜江市运粮湖管理区城区。运粮湖管理区为潜江西陲重镇,距 潜江市区 40km,东至武汉 170km,西达荆州 35km,交通便利(见图 0-1) 。 本次申请的矿区范围由 5 个拐点圈定,面积 0.3193km2。开采标高-180m 至-200m,拐点坐标见表 0-1。 表表 0 0- -1 1 批复矿区批复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坐标 X Y 备注 1 3353207.40 38358005.00 矿区面积0.3193km 2 资源储量估算标高 -180m 至-200m。 2 3353166.90 38358483.10 5 3 3352633.40 38358514.90 1980 西安坐标系 4 3352512.60 38358262.70 5 3352512.80 38358005.80 图 0-1 矿区交通位置图 0.4.3 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气象水文 运粮湖管理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潜江市 气象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 1188-11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 4-8 月,占总 降雨量的 63.3,3、9、10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22.3,1、2、11、12 月占 总降雨量的 14.4(见图 1-2) 。多年平均蒸发量 1359.3mm。多年平均气温 16.1℃,极端最高气温 37.9℃,极端最低地温-16.5℃。 2)地形地貌 该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中西部,为冲湖积平原区,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 程在26-28m左右, 总趋势自北西向南东微微倾斜, 地形坡度在1/10000左右。 其北西方向的三湖已全部围垦为农田, 区内数条渠道垂直交叉成网格状展布, 组成四湖总干渠和运粮河为排水主渠道的格局。 运粮湖矿泉水 6 3)地震 平原内地震分布不均匀,震级亦较小,工作区东侧历史上存在北西-南东 向的潜江-汉南农场地震带,震级在 5-5.25 级。北部的荆门断裂和汉东断裂带 从公元前 143年-1986 年的历史记载中层发生过 Ms≥2.5级地震 47 次和 37 次, 同时在荆州市境内亦发生过 16 次地震,附近的天门、洪湖、仙桃、监利等县 (市)发生过十余次 Ms≥2.5 级地震。1986 年荆州市马山附近发生过 3.2 级 地震.从以上地震中心的分布来看, 其诱发因素与地质构造有相对紧密的关系。 0.4.4 社会经济概况 运粮湖农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为 潜江西陲重镇, 国土面积 50 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3400 公顷, 林地 436 公顷, 养殖水面 340 公顷。 是国家商品粮、 优质棉生产基地, 畜禽、 水产养殖基地, 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工、建、商、运综合 发展的国有农场。 0.4.5 矿山及周边人类活动情况 近年来, 运粮湖农场通过产业结构大调整, 以棉花产业为基础, 集加工、 纺织、制衣于一体的棉花产业链不断延长;以甜玉米、有机稻米、食品馅料 等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特色种植,形成“公司+基地+合 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畜禽、 水产养殖形成了饲养、 屠宰、 加工和保鲜冷藏一条龙。 围绕土地资源做文章, 瞄准高效搞经营,招商引资促双赢,广纳贤才谋发展。随着土地集并成功实 行,工业园区规划的形成,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 件。矿山及其邻近周边无区域旅游景点及文物保护单位,人类工程济活动主 要是修建渠道对河道的改道;修建公路、堤渠修建使原有的自然地貌发生改 变,周边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0.5 矿矿产产资源概况资源概况 0.5.1 矿区地质背景 7 0.5.1.1 地层地层 运粮湖管理区属江汉平原腹地,区内地表仅见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 出露,第四系中更新统及下更新统、新近系均埋藏于地下。根据江汉盆地钻 井所揭示的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新近系(N) 顶部为灰色、灰绿色的半胶结的粘土岩,含钙质团块,厚 4-21m;其下 为半胶结的砂岩、砂砾岩,结构疏松,厚 10-40m;孔深在 200m 内一般有 2-3 个韵律。据石油钻孔揭露该层总厚度在 300-900m 左右。 (2)第四系 ①下更新统-中更新统(Q1-2al) 为冲积成因,测区北部以粉细砂、砂砾(卵)石为主组成沉积韵律,其 他地段以顶部粘性土及其下部砂、砂砾石组成多次韵律。砾(卵)石直径一 般在 1-3cm,个别大者可达 10cm 左右,其成分为火成岩、硅质岩等,磨圆 度较好。该层厚度在 45-80m 左右。 ②上更新统(Q3al-l) 为冲湖积成因, 含较多淤泥质成分。 测区南部以粘性土和淤泥质粉细砂、 中砂组成韵律,其他地段为粘性土、淤泥质粉细砂、砂砾石组成,砾石直径 在 2-5cm,成份以火成岩为主,磨圆度较好。该层厚度 25-44m。 ③全新统(Q4al-l) 为冲湖积成因,以上部粘性土(局部为淤泥质粉细砂)和下部淤泥质粘 土、粉细砂组成,厚度 5-10m 左右。 0.5.1.2 地地质构造质构造 江汉平原位于江汉盆地中心地块,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段中段。平原内 之基底构造受 NNE、NE、NNW 和 NWW 四组主要断裂带控制,因受多期构 造运动之影响,形成许多次级构造,其形状成箕状。矿泉水储存在江陵凹陷 东部、丫角低凸起西侧(见图 2-1) 。 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中期,其内沉积有 3000-6000m 左右的白垩纪-新近 纪内陆河湖相堆积物。第四纪以来盆地中心以沉降为主,据研究平原中心地 8 带最大沉积厚度达 280m。 平原内地震分布不均匀,震级亦较小,工作区东侧历史上存在北西-南东 向的潜江-汉南农场地震带,震级在 5-5.25 级。北部的荆门断裂和汉东断裂带 从公元前 143 年-1986 年的历史记载中层发生过 Ms≥2.5 级地震 47 次和 37 次,同时在荆州市境内亦发生过 16 次地震,附近的天门、洪湖、仙桃、监利 等县(市)发生过十余次 Ms≥2.5 级地震。1986 年荆州市马山附近发生过 3.2 级地震.从以上地震中心的分布来看, 其诱发因素与地质构造有相对紧密的关 系。 图 0-2 江汉盆地构造框架图 0.5.2 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0.5.2.1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1、概况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据潜江市气象站统计, l、断裂;2、隐伏断裂;3、盆地早期发育边界控制性断裂;4、晚白垩世盆地发育控制性断裂; 5、江汉平原强烈沉降区控制性断裂;6、盆地二级构造分界线;7、勘探区 9 多年平均降雨量 1188-1150mm, 降雨主要集中在 4-8 月, 占总降雨量的 63.3, 3、9、10 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22.3,1、2、11、12 月占总降雨量的 14.4。 多年平均蒸发量 1359.3mm。多年平均气温 16.1℃,极端最高气温 37.9℃, 极端最低地温-16.5℃。 2、矿区水文地质 矿泉水水源地所在区内依其地层分布及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岩 组,即松散岩孔隙含水岩类第四系全新统粉土、粉细砂孔隙潜水弱富水含 水岩组[Qh];第四系更新统砂、砂砾石孔隙承压水强富水性含水岩组[Qp]; 新近系半胶结砂岩、砂砾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强富水性含水岩组,它们的特征 分述如下 (1)全新统孔隙潜水弱富水含水岩组[Qh] 该含水岩组由第四系全新统砂质粉土、 粉砂、 粉细砂组成, 一般厚 2-6m。 该含水岩组透水性较差,含水层与隔水层无明显界线。其持水性好,释水性 较差。该含水岩组于区内广泛分布。 孔隙潜水水位埋藏浅,局部与地表水直接相通,因而其水位、水温、水 质均受地表水影响明显,水质较差,水位、水温动态受季节控制明显,单位 涌水量 0.0116-0.0197 L/sm,水位埋深 0.5-2m,水量贫乏,无供水意义。 (2)更新统砂、砂砾石孔隙承压水强富水性含水岩组[Qp] 该含水岩组由粉砂、砂、砂砾石组成,砂由粉细砂、中、粗砂组成,砂 砾石成分由火成岩、硅质岩组成,其直径一般在 1-5cm,大者达 10cm 左右, 由 1-5 个含水层组成,厚度 40.80-96.69m 左右,据区域资料分析,其单位涌 水量 1.16-4.63 L/sm。含水层埋深 14.00-38.87m,水位埋深在 0.44-2.10m, 承压水头高达十余米至数十米不等。水质良好,普遍含有较高的 H2SiO3和 Sr,是区内较好供水层。 (3)新近系半胶结砂岩、砂砾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强富水性含水岩组[N] 该含水层组由半胶结的细砂岩、中、粗砂岩和砂砾岩组成,含裂隙孔隙 承压水。含水层埋深及富水性具以下规律,工作区北部及东南角埋深在 80-100m,单位涌水量大于 4.63 L/sm,其他地段埋深大于 100m,单位涌水 10 量 1.16-4.63 L/sm。水位埋深浅,一般在 0.73-2.58m 左右;承压水头高, 一般都超过 100m(上覆含水岩组厚度) 。含水层总厚度(200m 以内)在 43.00-76.00m,由 1-2 个含水层组成。水质优良,其中 H2SiO3、Sr 已达到国 标规定的天然饮用矿泉水指标,且含有其他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 矿泉水水源地所在区内开发矿泉水的主要目的层。 3、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未来矿床的开采方式拟为钻井开采,拟开采的矿体为砂砾岩裂隙孔隙承 压水,故矿区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简单型。 0.5.2.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1、矿区岩土体类型及特征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无岩体分布,地表的土体类型为全新统冲湖积中 高压缩性粘性土,其岩性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及少量粉土,中下部多夹淤 泥及淤泥质土, 多呈软可塑状, 厚度 5~25m。 其中粘土 (平均值) 比重 2.74、 天然含水量37.6、 孔隙比1.05、 地基承载力为108.8Kpa、 渗透系数3.3410-8cm/s。 其中粉质粘土(平均值)比重 2.73、天然含水量 31.7、孔隙比 0.68、地基承 载力为 111.7Kpa、渗透系数 1.4010-6cm/s;粉土(平均值)比重 2.72、天然含 水量 26.1、孔隙比 0.748、地基承载力 229.3Kpa、渗透系数 6.8410-5cm/s。淤 泥及淤泥质土分布在低平原区一级阶地后缘和湖沼地带,颜色呈灰灰黑色, 埋深一般小于 5m,具低强度和高压缩性特征,压缩系数一般大于 0.5MPa-1,地 基承载力一般 25~55KPa。 2、工程地质评价 矿区内目前仅有一口已建成的开采井。区内工程地质条件简单,调查访 问中该矿区从未发生过工程地质问题。故矿山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型。 0.5.2.3 环境地质条件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