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施工规划总说明书 1.1概述 本工程位于xx市xx县xx镇xx村,是xx县xx镇xx村土地整理工程的二标段。地处东经112 2751″-1122912″,北纬29 32′13″-2933′07″之间。项目区南面紧邻蔡田湖,西面为赛红村,共7个村民小组,256户,人口1028人,区内交通便利。 工程建设工期为72天,至 年 月 日完建。 1.2 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区域内水资源丰富,其水源主要为塌西湖和蔡田湖湖水及大然降水,区内降雨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205.8毫米,水利条件优越,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年日照时数1776. 1小时,年辐射总量108.86千卡/平方厘米,十年一遇3日最人降雨量为339. 6mm,年平均气温17. 60C,极端最低气温-12. 6 C,极端最高气温40C,全年无霜期264天,光能资源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项目区成土母质主要是滨湖平原河湖沉积物。土壤土层深厚肥沃,养分含量比较丰富,土壤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高。地下水位一般较高。其上发育的土壤主要有耕型紫潮土、紫潮泥、青紫潮泥、紫烂湖田等。 1.3 对外交通条件 本土地整理项目区对外交通较便利,从xx市区洞庭湖大桥经省道s306线到xx县城,后转石华线直至站鱼须镇工地,道路以砼路面为主,部分砂石路,路况较好,可满足行车需要。 二、施工总布置图及必要的说明 2.1布置特点 二标段包括1主灌溉渠护砌、渠道疏洗及路下涵管等农田水利工程。 施工主要搅拌站靠近施工现场布置,施工道路与现有场外道路结合沿干渠布置至各施工作业点,按紧凑合理、节约用地、规模适中的原则布置。 2.2 施工辅助加工站布置 2.2.1砼搅拌站 2.2.1.1砂石料需用量 二标段主体工程混凝土量为622.41m3,计入临建工程和施工损耗39.8m3,混凝土总量约为662.21m3,需砂石净料(含砂砾垫层)1243.19m3,其中需砂约384.91m3。 2.2.1.2 砂石的采集 本工程砂石料采用天然砂石料,经现场踏勘,料场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料场储量丰富,满足工程用料需要。 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主体工程施工主要安排在枯水期。人工先剥离无用表层,同时用自卸汽车将砂石骨料运至搅拌站生产垫层砼及预制砼板。 2.2.1.3砼搅拌站拌生产能力 第二标段主体工程混凝土总量662.21m3,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高峰时段平均月浇筑强度300m3,要求拌和能力1.5m3/h,且拌和能力能够满足最大仓位混凝土浇筑不产生冷缝。选择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400升] 一台,其生产能力为2m3/h(见表2-4),可满足施工需要,拌和站同砂石料场就近设置。另外配一台灰浆搅拌机[200升],完成渠系部份砼及砂浆的拌制。 2.2.1.4 骨料及水泥供应 拌和站的原材料就近布置,水泥在拌和站旁设一水泥仓库(袋装水泥),按照施工总进度安排及高峰时段水泥5-6天用量考虑,工地设20t袋装水泥仓库一个。 搅拌站主要技术性能 表2-4 序号 项 目 单 位 型 号 备 注 1 生产能力 m3/h 2 2 搅拌 机 台 数 台 滚筒式 车机容量 m3 0.40 3 灰浆搅拌机 台 数 台 200升 车机容量 m3 0.20 4 电机总容量 KW 10 2.2.1.5搅拌站布置 混凝土拌和尽量靠近净料场布置,混凝土试块养护池及预制加工场均设置在搅拌站附近。 2.2.2 混凝土构件预制场 本工程混凝土预制构件约350 m3,月平均预制强度140m3/月。预制场设置在拌和站附近,施工时,成品混凝土运输较近,而且施工用水、电都比较方便。 2.2.3 机修间 本工程所投入机械设备量不大,且工期较短,工地离xx县较近,工地只设机修间,承担施工机械和车辆易损零部件的拆换和小修保养。施工机械大修及加工配件利用xx县现有工业基础完成。 2.2.4 施工临时仓库 二标段工程施工工期短,各类仓库均按临时建筑设计,为减少管理层次和货物转运次数,一些专业仓库如水泥仓库与相应辅助场等结合设置,一次进库、一级管理;五金化工、机械配件、电器、工具等通用器材,设综合仓库。 仓库布置按方便施工、保证安全的原则,具体布置等业主征地后确定。 2.2.5 生活区临时房屋建筑 第二标段施工高峰期人数将达到80人,生活区按就近租附近居民房屋考虑。 2.2.6水、电布置 在生产区建一个10m3水池,水用抽水机直接从鱼池抽取,经沉淀后供生产用水。 施工用电由业主提供的低压电源至各施工作业点,同时自备20KW发电机一台,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2.3 施工道路布置 对外交通较为方便。 三、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土方开挖 3.1概述 第二标段总土开挖方量为5934m3,其中1#主灌溉斗渠2926 m3,路下涵管为192 m3,人工疏洗渠道2816 m3。 3.2开挖工艺流程 3.2.1开挖工艺流程 施工测量放样 场地清理 临时排水系统 人工开挖 人工修整 验收。 3.2.2施工测量 进场后根据监理单位提供的工区范围内导线点及水准点的基本数据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放样、定位的准确性;每开挖一个单元前,进行边线及高程放样。 (2)施工清理 对测量出的清理范围,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该范围内的全部有碍物,范围外的清理按监理单位要求进行。 (3)土方开挖 场地清理完成后,采用人工开挖。 3.3开挖阶段及顺序 主体工程的开挖,应按施工图纸所示或监理的指示进行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施工中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应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岸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的,应保留保护层。 在每项开挖工程开始前,尽可能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的布量,规划好开挖区域内外的临时性排水措施。在开挖边坡遇有地下水渗流时,在边坡修理工整和加固前,采取有效果的疏导和保护措施。为防止修整后的开挖边坡遭受雨水冲刷,边坡的护面和加固工作在雨季前完成。冬季施工的开挖边坡修整及其护面和加固工作,宜在解冻后进行。 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和采取应急抢救措施,并通知监理,必要时,按监理的指示设置观测点,及时观测边坡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3.3.1土方开挖前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开挖前,应会同监理进行以下各项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1)用于开挖工程工程量计量的原始地形测量剖面的复核检查。 (2)按施工图纸所示的工程建筑物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剖面测量放样成果的检查,开挖 剖面放样成果,应经监理复核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 (3).按施工图纸所示进行开挖区周围排水和防渗保护设施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3.3.2 土方开挖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测量校正开挖平面的尺寸和标高,以及按施工图纸的要求检查开挖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将测量资料提交监理。 3.3.3 土方明挖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土方明挖完成后,应会同监理人进行以下各款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按施工图纸要求检查基础开挖面的平面尺寸,标高和建基面平整度 取样检测基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本款规定的基础面检查清理与砌体填筑前的基础清理作业是检验目的的性质不同的两次作业未经监理人同意,承包人不得将两次作业合并为一次完成。 3.3.4 永久边坡的检查和验收 永久边坡的坡度和平整度的复测检查;边坡永久性排水沟道的坡度和尺寸的复测检查。 3.3.5 砌体填筑前基础面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对基础面进行检查清理后,应保证基础面无积水或流水,不使基础面土壤受扰动。作为永久建筑物土基的基础开挖面,填筑前应清除表面的松软土层或按监理人的批的施工方法进行压实。受积水侵蚀软化的土壤应予清除。 (二)、混凝土工程 1 概述 第二标段总砼量为622.41m3,其中用于预制砼部分为350 m3。 2 施工工艺 2.1 施工程序 任何部位混凝土浇筑前8小时(隐蔽工程12小时)必须通知监理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已浇混凝土面的清理等,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任何部位混凝土浇筑前,应将该部位的混凝土的配料单提交监理审核,经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2 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2.1混凝土浇筑工程 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养护 2 主要施工方法 ① 浇筑准备及基本方法 建筑物建基面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基岩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在软基上进行操作时,力求避免或扰动原状土壤。 ② 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在集中预制场设置拌和站集中拌和,开仓前,有试验员开出混凝土配料单,拌和站根据配料单生产混凝土,材料配比计量采用磅秤称量,在拌制过程中,试验员随时监督,以保证混凝土的拌制质量。支渠及干渠建筑物混凝土拌和另配一台活动拌和机,作临时拌和站。 ③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手扶车运输。 ④ 混凝土振捣 采用人工分层铺料,采用平铺浇筑法,并确保混凝土覆盖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振捣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 ⑤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在浇筑完成后1218小时以内进行,一般采取覆盖浇水法,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① 混凝土运输连续、均衡、快速,防止运输中分离、漏浆、泌水现象;初凝的混凝土作废料处理;在气温较高时作好隔热遮阳工作。 ② 混凝土保证在旱地施工,仓面不得有流水,下雨天施工时仓面搭设遮雨蓬棚,并及时排除积水,不得用混凝土赶水。 ③ 混凝土浇筑严格按规定的分缝尺寸及厚度备好料,检查好机具并有备用,在验仓合格后连续施工,防止冷缝或人为施工缝的发生。 ④ 混凝土下料自由高度小于2m,防止骨料分离,混凝土振捣不得欠振、漏振及振捣过度,禁止用振捣器平仓。 ⑤ 拌制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现场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人派批准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料单。 ⑥ 采用固定拌和设备,设备生产率必须满足本工程高峰浇筑强度的要求,所有的称量、指示、记录及控制设备都应有防尘措施,设备称量应准确,其称量偏差不应超过SDJ20782第3.3.2条的规定。 ⑦ 混凝土的坍落度,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量采用小的坍落度。 ⑧ 混凝土在浇完后1218小时后,及时洒水养护,连续保持混凝土面湿润状态,时间不小于14天。 4.预制构件及安装 渠预制混凝土块在预制场集中预制,预制场设置拌和站。拌和站一形成就开始预制,采用定型钢模具作模板批量生产,生产强度以满足各渠铺砌要求即可。预制场浇筑水泥砂浆预制平台,混凝土入仓前,在平台底面涂脱模剂或摊铺脱模材料,如塑料薄膜、油毡、锯末等。混凝土人工手推车入仓,微型振捣机振捣。预制块成型后加强养护,达到14天强度后可装入自卸汽车运至安装部位,人工砌筑安装。安装时严格执行砌筑规范,砂浆饱满,表面平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三)、砌体工程及土方填筑 3.1 原材料选择 砌体采用标准砖,水泥强度等级应根据砂浆强度等级进行选择。一般而言,为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且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到货的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 砂浆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强度和施工和易性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并报送监理批准。砂浆的配置采用制浆机,拌和时间不少于2~3min,一般不采用人工拌和,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和料至少干拌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均匀。在运输中若发生离析,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初凝的不得使用。 3.2砌体施工 首先测量放出边线、高程,并制作木样架控制坡度。 砌石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外露面光滑平整,灰缝厚度为8~12mm,砂浆饱满。砌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3.3 砂垫层施工 砂垫层,经加工的各种垫层料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超径颗粒的含量不应大于3,逊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10。加工好的反滤料直径小于0.1mm颗粒含量应小于5。砂垫层铺筑厚度为5、8、10cm,采用人工摊铺。先通过测量在地上插木桩,标出设计高程线,再牵线控制。先摊铺渠底,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待容重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两边边坡摊铺,铺出2米范围后从左至右、由上而下层层用平板振捣一遍,待容重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平铺混凝土砖。 3.4 土方填筑施工 填筑之前先测出地形图、剖面图报送监理批准之后方可进行 施工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分段作业,从最低洼部开始,按水平分层统一向上夯实铺筑。平面位置采用震动碾,坡面采用平板振捣器,边坡、死角采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碾压施工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不小于0.5m,在段与段之间出现高差时,用缓于12的斜坡相接。 分段填筑时,各段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上下层分段位置错开。在压实过程中,注意控制含水量,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含水量在填筑时稍高1~2,同时砂砾石料的铺设和压实连续进行。 (四)、施工测量 4.1控制点校核 在收到监理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基本资料和数据后,与监理工程师共同对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基准点(线)的测量精度进行校测和复核。在精度要求满足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步的控制点建立工作。 4.2施工控制点的建立 平面控制点的建立 根据二标段特点,平面控制采用五等导线,渠道轴线等重要部位控制采用四等导线,其精度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标准执行。 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同时考虑控制点便于放样,并对主要建筑物的放样区组成有利图形。 平面控制点的做法采用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混凝土观测墩,观测墩基础位于冻土层以下;观测墩上的照准标准采用垂直照准杆;为了能达到保护和便于瞄准的目的,混凝土观测墩刷成白色,照准杆刷成红色。 在平面控制点埋设完成后,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中精度要求和操作要求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做好控制点的保护工作,并定期进行复测。在建网一年或大型开挖结束后都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 高程控制点建立 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利用已知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观测墩,通过附和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观测墩,使控制点成为三维控制点。在高程控制时,精度标准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 52-93要求进行。 四、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保证质量措施 1.1 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⑴ 施工方案和施工艺控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审批后,严格按此进行施工,主要工程分部、分项编制施工方法,科学地组织施工;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⑵ 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对进场的原材料的质量严加控制,按照物资采购控制程序进行检验,并在使用前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投入使用;物资管理人员应做好原材料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避免施工误用。 ⑶ 工程质量保证 ① 贯彻“质量第一”的宗旨,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② 加强业务学习,严格规范、控制各道工序。 ③ 建立三检制(自检、复核、终检),由总工主抓,质检科具体实施。 ④ 建立工地实验室,专门负责工地的质量检验,由质检科专人负责。 ⑤ 自始至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控制施工过程、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把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消灭在各道工序和各项管理工作中,以确保工程质量。 ⑥ 建立定期(一周)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将工程质量向全员通报,发现质量问题,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落实不放过,修复质量达不到合格不放过。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⑦ 作好质量检查评定工作,严格按国家及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施工规程、规范执行。 ⑧ 把质量保证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质,使质量管理科学化。 ⑷ 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① 施工操作者,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验制度,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原则,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接。 ②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工程部位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程,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岗位实践技能。 ③ 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图施工,对所有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仔细阅读和检查,发现错误或不明之处及时通知监理。 ④ 要按已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促进操作者提高质量控制的意识,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楚。 ⑤ 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模式,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工程质量。 ⑸ 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进度与质量是对立的统一,没有质量就没有进度,主要领导尤其是项目经理,要坚持“进度必须服从质量”这个原则,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确保工程。 (二) 安全保证措施 ⑴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法令及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措施,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安全员,定期检查、学习、评比。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汛”的四防教育,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⑵ 在施工场所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重要施工区路中设立禁行标志,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⑶ 积极主动地和当地黄河防汛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掌握水情预报,绝对服从防汛统一调度指挥和抗洪抢险的命令,制定全面有效的施工度汛措施。 ⑷ 分项工程开前,都要进行严格要求的安全交底,对各施工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⑸ 注意防火、防盗,遵纪守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机电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并经常有专职电工检修线路,以免触电伤人。 ⑹ 加强安全检查与监督,安全部门认真做好施工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每周检查二次,每月组织一次集中大检查,认真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现场更正,对安全生产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违反操作规程者给予批评,重者给予处罚。使安全工作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责任化。 (三) 文明施工措施 ⑴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材料、环保、行政、卫生等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⑵ 建立分片包干岗位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制定和落实定期检查制度。开展文明施工竞赛,建立文明施工资料档案。 ⑶ 对各项施工任务的执行情况,定期公布与众,实行互相监督,坚持目标管理。 ⑷ 严格按规划及施工规程施工。做到设备运行有序、摆放整齐,材料堆放整齐、避免浪费。 五、合理化建议 建议1#渠土方开挖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这样既加快了施工进度,也降低了成本。 5-6-2、初步施工进度表 2.1施工总进度安排原则 本引水工程,工程量不大,但战线较长,根据本工程施工条件及施工程序,我公司计划72天完成施工任务。 2.2 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见第二标施工总进度计划表 2.2.1 施工准备工程进度 施工准备工程主要包括水电系统、搅拌站、生产用房及预制场和仓库设施修建。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水电系统、临建设施修建,然后逐步完成其他设施,2月17日前必须使整修系统运行。 2.2.2主体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1#渠及渠道疏洗等施工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为5934m3,混凝土浇筑约662.21 m3,拟从2004年2月16日开工至4月28竣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