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Abbas Zareen,Moghddam Azadeh Partovi, Steenari Britt- Marie. Release of SaltsfromMunicipalSolidWasteCombustionResidues.Waste Management , 2003. 23 4 291~ 305. 14 章骅, 何品晶, 李国建, 武田信生. 生产垃圾焚烧飞灰中的二恶英 分析. 同济大学学报, 2004. 32. 12 1655~ 1659. 15 尹洪刚. 国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的实践. 第二届全国环境 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 2004. 6 -45~ 6 -51. 作者通讯处 何品晶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 1239 号 同济大学环 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话 021 65986104 65981383 E -mail solidwastemail. tongji. edu. cn 2004- 11-15 收稿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研究现状 及存在的问题 李志斌 徐 超 卢耀如 叶观宝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上海 200092 摘要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一个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 国内外学者针对与垃圾填埋场相关的 岩土工程问题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此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 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系列问题, 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建议。 关键词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岩土工程问题 研究现状 1 引言 我国现有城镇居民超过 4亿 ,年产生活垃圾超过 1. 5 亿 t , 目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为堆肥、焚烧和填 埋。前两种方法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 但是它们对环 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我国也有很多城镇采用填埋 方法处理生活垃圾, 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手段的限 制,绝大多数填埋场只是进行简单的填埋处理 ,不具 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 因此对环境仍然具有非常恶 劣的影响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 兴建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的生活垃圾卫 生填埋场包括复合衬垫系统 、渗滤液收集和处理系 统、 气体收集系统和封盖系统等几大组成部分 ,可以 有效地隔绝垃圾体和周围环境 ,使之对环境的影响降 到最低,图 1 为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简图 。 从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施工的角度出 发,针对垃圾填埋场可能遇到岩土工程问题的几个方 面,包括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衬垫系统和封盖系 统的设计与施工 、 填埋场的沉降、 稳定性和监测,在总 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需要注意 或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 为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和 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图1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简图[ 1] 2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2. 1 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分析垃圾体沉降和稳 定性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 重要。国外的研究工作开展较早 , 资料也较多; 而国 内对垃圾体性质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垃圾体物理力 学性质指标的资料极其匮乏。 钱学德总结了国外对于垃圾体物理力学性质的 研究成果, 他所总结的各项指标见表 1。 浙江大学的陈云敏、张振营等在杭州天子岭生活 垃圾填埋场进行了 6个孔位的静力触探试验, 并利用 钻机钻取原状土样 42 桶进行室内试验 ,所得到的垃 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 2。 60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8 月第23 卷第4 期 表 1 发达国家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 天然重度 kNm- 3 含水量 孔隙率 渗透系数 10- 4m s- 1 持水率 凋蔫湿度 c kPa φ 修正主压 缩系数 修正次压 缩系数 9. 4~ 11. 810~ 350. 4~ 0. 529. 2~ 11. 022. 4~ 55. 08. 4~ 17. 00~ 2324~ 410. 17~ 0. 360. 03~ 0. 10 表 2 杭州天子岭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3 ,4] 室内试验静力触探 天然重度 kNm- 3 干重度 kNm- 3 含水量 孔隙比 有机质 含量 密度 cu kPa ccu kPa c kPa φ 7. 8~ 13. 47. 0~ 8. 460~ 1101. 0~ 3. 520~ 402. 0~ 2. 48~ 206~ 186. 2~ 15. 517. 0~ 17. 5 2. 2 衬垫和封盖系统 位于垃圾填埋场底部和四周的衬垫系统是一种 水力隔离措施, 用来将生活垃圾和周围环境隔开以避 免其污染周围的土地和地下水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衬垫系统必须具有渗透性低、与所填垃圾长期兼容、 吸附力高和传输系数低的特点。填埋场的衬垫系统 通常包括过滤层 、 排水层 包括渗滤液收集系统 、保 护层和防渗层等。其中防渗层的功能就是通过铺设 渗透性低的材料来防止渗滤液迁移到填埋场之外的 环境中,同时也防止外部的地下水进入填埋场中。根 据其铺设方向不同, 可将场地防渗分为垂直防渗和水 平防渗两种。 水平防渗系统是在填埋场底部铺设防渗衬垫 ,将 渗滤液封闭于填埋场中进行有控的导出 ,防止渗滤液 向周围渗透污染地下水, 同时也有阻止地下水流入填 埋场 。现代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最经常采用的是 双层复合衬垫防渗系统, 其结构如图2 所示。双层复 合衬垫系统防渗层采用的是复合防渗层 ,防渗层之上 为渗滤液收集系统 ,下方为地下水收集系统 ; 通过在 两道防渗层之间设排水层 。用于控制和收集从填埋 场中渗出的渗滤液 。双层复合衬垫系统综合了复合 衬垫系统和双层衬垫系统的优点 抗损坏能力强、坚 固性好、 防渗效果突出。 封盖系统 见图 3 是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目的是防止或减小大气降水的 入渗, 从而减小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和气体的产量, 并 且可以阻止气体污染空气, 阻止风雨对垃圾体的 侵蚀 。 垂直防渗系统是在填埋场一边或四周设置垂直 的防渗工程,经常应用于坡地型或山谷型填埋场的防 渗系统,如杭州的天子岭填埋场和南昌的麦园填埋场 均采用了帷幕注浆技术进行垂直防渗。 图 2 双层复合防渗系统示意图 图 3 封盖系统结构示意图 2. 3 填埋场的沉降研究 沉降是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宏观表现和重 要考察指标 ,因此, 垃圾填埋场的沉降规律一直是填 埋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O Leary 等 [ 5] 指出一般填埋 场场地沉降要持续 25 a 以上 , 其总沉降量为垃圾初 始填埋高度的 25~ 50, 其中 50以上发生在封 场后的第一年。Bleker 等 [ 6] 指出垃圾体沉降的机理 为 1 机械的原因 扭曲、 弯曲、压碎和重定向 ; 2 颗 粒混合 细小颗粒进入较大的孔隙中 ; 3 物理化学的 原因 ; 4 生物降解。Wall 等 [ 7] 将垃圾填埋场的沉降 分成三部分 初始压缩沉降 ; 主压缩沉降和次压缩沉 61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8 月第23 卷第4 期 降。初始压缩沉降是外荷载作用下直接产生的,类似 土的弹性压缩变形; 主压缩沉降是由于孔隙中水和气 体的排出引起的 ,是一个类似太沙基固结的过程; 次 压缩沉降是由于垃圾体的蠕变和降解引起的 ,是垃圾 填埋场沉降的主要部分。刘疆鹰等 [ 8] 推导出计算次 压缩沉降的公式 ,利用此公式计算上海市老港垃圾填 埋场的次压缩沉降 ,并与实测沉降进行对比 ,发现计 算值和实测值非常吻合。 2. 4 填埋场的稳定性研究 垃圾填埋场和一般岩土体一样也存在稳定性问 题,近年来 ,国内外发生了不少垃圾填埋场因稳定性 不足而造成的破坏。2002 年 6 月 14 日, 重庆沙坪坝 区凉枫垭垃圾场也因暴雨而滑塌 [ 1] , 因此, 垃圾填埋 场的稳定性问题应该得到设计人员的重视,采取必要 的工程措施。垃圾填埋场的稳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 衬垫系统和封盖系统的稳定性 ; 垃圾体的 稳定性和地基的稳定性。 国外学者把目光放在衬垫和封盖系统内部,他们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来分析研究 GCL 与相邻 HDPE 膜的接触面和 GCL 内部膨润土的抗剪强度。 Stark 等 [ 9] 用扭转环剪切仪对采用三种不同工艺制成 的HDPE 膜与无纺土工织物之间的接触面进行剪切 试验。Stark 等 [ 10] 还通过扭转环剪切仪来分析评价针 织的GCL 中膨润土对GCL 和 HDPE 膜试样剪切强度 的影响 。Danel 等 [ 11] 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对封 盖系统的稳定性做了 14 块试验场地 ,封盖系统采用 GCL 和 HDPE 膜作为防渗系统, 但是 14 块场地的 GCL 和 HDPE 种类和接触方法不相同。试验结果为 9 块坡度为50的场地中 ,有 3块发生失稳破坏 ,有 4 块出现较大的变形 ; 而5 块坡度为 33. 3 的场地均处 于稳定状态。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垃圾体本 身的稳定性分析上 , 提出采用摩尔-库仑理论来分析 垃圾体的稳定性 ,并提出采用毕肖普条分法进行稳定 性验算 [ 1,3] 。 2. 5 岩土工程监测 施工过程和垃圾堆填过程的监测可以对施工和 堆填进行指导, 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而且垃圾填埋场 的监测可以为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提供所需的参数。 垃圾填埋场的监测包括垃圾体的含水量 ,衬垫或封盖 系统的不均匀沉降, 垃圾填埋场的水平向倾斜和竖向 倾斜 、 沉降等几个方面的监测 。S . T . S . Yuen 等 [ 12] 提 到了含水量监测的 4 种方法 电磁学的方法 ; 电或热 传导方法; 表面张力法和中子散射法 。他们着重分析 了中子散射法的优缺点以及试验室和现场应用,结果 证明这种方式是监测垃圾填埋场含水量的最理想方 法。Daniel 等 [ 11] 在进行试验场地封盖系统的稳定性 试验时提到了对封盖系统进行不均匀沉降监测来检 验其稳定性 ,在试验场地封盖系统的两侧分别埋设 5 个沉降监测装置来监测其不均匀沉降。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 1 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生活垃圾的构成极不均匀 ,其物理力学性质变化 范围也很大 ,这就导致了垃圾体物理力学指标的量测 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具体包括 1 不同地方的垃圾体成分相差很大 ,处理方法 和工艺也有较大的差别, 把其它地方的指标直接用于 当地填埋场的设计和施工欠合理,因此最好的方法是 对当地的垃圾体进行室内或现场试验测定这些指标。 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也可以把垃圾体成分相 似地区的垃圾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作为设计的参考。 2 垃圾体成分极不均匀, 各成分的物理力学性 质离散性较大, 小直径 、小尺寸的试验结果难以反映 垃圾体的宏观性质 ,试样也难以制作成型 ,对结果的 其它影响因素较多, 因此采用单一的试验方法难以合 理反映垃圾体的实际物理力学性质 ,可以采用室内试 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3 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随时间而变 ,这是因 为其中有机物不断降解和垃圾体的压缩造成的,因此 不能用某一时刻的指标固定地作为设计的参考,最好 采用动态的设计方法 。 3. 2 衬垫系统和封盖系统的有效性 现代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要求采用双层复合 衬垫防渗系统和封盖系统 ,这些系统在国外已经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 仍然存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1 在地下水位很高的地区使用时 , 由于地下水 的浮托作用 ,水平防渗衬垫很难施工, 即使铺设完成 也极易受到破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垂直与水 平防渗相结合的技术来解决。另一个途径是在填埋 区四周设置降水井点 ,控制地下水水头。 2 HDPE 膜安装和保护的问题。HDPE 膜是防 渗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受到损坏 , 会对垃圾填 埋场的防渗造成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安装和使用过程 中必须特别注意 。首先 , HDPE 膜的上下都要有垫 62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8 月第23 卷第4 期 层,不能直接与坚硬材料接触 ; 其次 ,尽量避免埋设垂 直穿孔的管道或其它构筑物, 如果必须埋设 ,接口处 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 防止渗漏发生 ; 最后 ,HDPE 的 焊接一定要保证质量 ,严格按照安装操作规范进行 。 3 HDPE 膜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问题。由于 垃圾体的不均匀性, 垃圾填埋场会存在较大的不均匀 沉降 ,这会对HDPE 膜施加一个侧向拉力导致其发生 拉伸变形 。HDPE 膜都有较强的延伸能力 。但是如 果局部不均匀沉降过大 ,就会导致 HDPE 膜的破坏, 所以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要对底面沉降进行监测,如发 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4 衬垫和封盖系统都存在着内部不同土工合成 材料之间和土工合成材料内部的抗剪强度的问题。 其中不同材料之间接触面是抗剪强度薄弱环节,特别 是光滑的HDPE 土工膜与GCL 的接触面抗剪强度非 常低 。如果实际剪切力超过它们本身的抗剪强度 ,不 同材料之间就会发生剪切破坏 ,导致填埋场衬垫或封 盖系统的破坏。 5 封盖系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表面坡度的问 题。封盖表面必须有一个坡度 ,这样封盖中排水层才 能够及时快速地排出大气降水 ,但是考虑到封盖系统 的稳定性, 这个坡度也不能过大, 否则就会发生剪切 滑动破坏。Danel 等通过试验得出, 对于采用GCL 作 为封盖材料,坡度为 33. 3比较稳定, 而坡度为 50 时容易发生破坏 ; 钱学德等指出封盖表面的坡度在任 何地方均应 4,但也不宜超过 25。 3. 3 填埋场的沉降问题 1 垃圾体的沉降和地基的沉降没有分开考虑。 上面所提到的学者对沉降的研究都是指得总的沉降, 其中他们的侧重点都在垃圾体的沉降部分 。这种处 理问题的方法适用于填埋场建于坚硬地基上的情况, 对于建于软土地基上的填埋场 ,地基的沉降量不能忽 略。进行地基沉降变形的研究 ,不仅为填埋场设计提 供依据,而且为填埋场的运营提供参考 。地基沉降部 分只要能够获得较准确的地质资料和垃圾体的物理 力学性质指标, 就可以通过常用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 计算 ,但是上部垃圾体荷载的可变性是需要研究的不 确定因素 。在垃圾填埋过程中进行监测 ,有利于该问 题的研究 。 2 由于垃圾体的沉降和有机物降解速率有很大 关系 ,而有机物降解的速率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量,同时垃圾体是非饱和的 ,其压缩过程也不能简单 的看作固结过程 ,因此垃圾体的沉降量是无法用数学 公式进行计算的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沉降预测 的方法,就是通过监测到的某一时间段的沉降量来推 测最终的沉降量。常用的沉降预测方法有指数曲线 法、 对数曲线法 、 双曲线法 、 Asaoka 法、灰色预测法和 变权重组合预测法等 ,究竟哪一种方法最符合垃圾填 埋场沉降的规律和特点, 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要求底部设置 2的坡度以便于垃圾渗滤液的排出 。随着垃圾的堆 填,地基发生沉降变形 , 尤其是垃圾体的形状一般为 山丘形,所以地基发生的沉降也不均匀, 呈斗状。这 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底面 2的坡度是一个重要的问 题,而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4 软土地区大沉降造成的问题 。在软土地区修 建的垃圾填埋场一般具有很大的沉降,如上海老港垃 圾填埋场沉降量达到 2 m 以上, 在如此大的沉降下, 如何保持衬垫和封盖系统的正常使用是一个值得关 注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减小软土地区的 大沉降量 一般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就 是采用加入塑料排水板通过加速沉降来减小封顶后 的沉降量, 而且塑料排水板也可以增加地基的强度, 有效的减小沉降量, 但是使用塑料排水板也遇到另外 一个问题, 那就是万一填埋场的衬垫系统发生破坏, 那么塑料排水板反而可以为渗滤液提供排出通道 ,使 之更加迅速地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另外一种减小大沉 降量的方法就是减小垃圾体的堆高 ,但是这样就会影 响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 。 3. 4 填埋场的稳定性问题 1 垃圾体稳定性的计算模型选取的问题 。是否 能够使用摩尔-库仑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国内 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能不能采用毕肖普条分法进行计 算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 稳定性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剪切试 验仪器的问题。国内迄今为止没有进行衬垫或封盖 系统剪切强度研究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不具备能够 进行相关剪切试验的仪器。衬垫和封盖系统的剪切 强度试验中 ,剪切破坏面不是认为指定的 ,而是在试 验过程中自动出现在试样的最软弱部位 ; 另外这种剪 切试验要有比较大的变形才能够正确的量测剪切破 坏面的残余强度 ,一般要求为 500~ 700 mm 左右。而 室内试验中常用的直剪仪因为人为规定了剪切面和 无法进行大变形试验故不能用于此方面研究。所以 63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8 月第23 卷第4 期 要想从理论上进行突破, 首先要研制和生产出能够进 行剪切试验的仪器设备。 3 衬垫和封盖系统稳定性中, 剪切破坏面究竟 发生在哪个部位仍然是研究的重点。国外学者对此 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 试验中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土 工合成材料和模拟了各种不同的接触方式,试验结果 也表明绝大多数情况下破坏面出现在 GCL 和 HDPE 膜的接触面 , 但有时也出现在 GCL 的内部。但是破 坏面的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土工材料的生 产厂家 、 土工材料的组成方式、 GCL 中膨润土的水化 程度、试验中施加的正应力等, 所以要想准确地确定 剪切破坏面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 4 针对衬垫或封盖系统内部的稳定性问题的研 究还处于定性研究的水平 ,室内试验或现场模拟试验 得出的剪切指标只能作为设计计算的参考,而且目前 还没有比较合理的计算衬垫和封盖系统稳定安全系 数的方法, 这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 任务 。 3. 5 岩土工程监测 1 保证监测设备在垃圾填埋期间和封场以后的 正常使用问题。监测对于垃圾填埋场是否出现危害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必须保证其能够正常使 用。比如沉降监测 ,一般要在底部埋设沉降监测仪, 通过导线及其它装置与填埋场外面的某个固定标高 点相连 ,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场的填高很大 ,沉降一般 也很大,因此必须通过埋设过程中必要的措施来保证 监测仪和附带设备在大沉降变形下的正常使用。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 对可能出现的 危害性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报警, 这就需要监测人员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够 避免乱报警现象和垃圾填埋场灾害的发生。 3 应加强填埋场地基的沉降和孔压监测 ,以了 解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状态和地基的承载力,判断地基 的沉降趋势和整体稳定性 。通过这方面的监测结果 也可以进行堆填方案的调整 , 保证垃圾填埋场底部 2的倾斜度 ,保证垃圾填埋场的正常使用 。 4 结束语 现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一个集垃圾填埋 、 环 境保护和后期开发功能于一身的系统 ,设计 、 施工和 运营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岩土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的 一系列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 ,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受到他们的关注, 如垃圾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 衬垫和封盖材料的物理力 学特性 、 不同材料之间的抗剪强度特性 、衬垫与封盖 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监控、垃圾填埋场的沉降和稳 定性分析以及填埋场的监测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生活垃圾卫 生填埋场, 将或多或少地遇到本文中提出的问题, 研 究工作者应该借此契机, 展开对上述岩土工程问题的 研究工作, 为日后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施工 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赵由才, 龙燕, 张华.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社, 2004. 2 钱学德, 郭志平. 城市固体废弃物 MSW 的工程性质. 岩土工程学 报, 1998. 5 1~ 4. 3 陈云敏, 王立忠, 胡亚元等. 城市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分析. 土木 工程学报,2000. 3 92~ 97. 4 张振营, 吴世明, 陈云敏. 城市生活垃圾土性参数的室内试验研 究. 岩土工程学报,2000. 1 35~ 39. 5 O Leary P, Tansel B. . Landfill closure and long-term care. Waste Age, 1986. 10 53~ 54,58, 60, 64. 6 David E. Blerker, Grahame Farquhar and Edward McBean. Landfill settlement and theimpact on sitecapacityandrefusehydraulic conductivity . Waste Management itsmixed liquidwith other reagents could reduce the volatilisation contnet of aldehyde from 390. 1μ g to 94. 6μ g, relative decrease about 75. 7. Keywords air pollution, tea, aldehyde and treatment RESEARCH ON MECHANISM OF SEVERAL SEMI-DRY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GeJielong et al 49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trast and research the mechanism and perance of the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such as recycle semic -dry process, gas duct fluidized bed, lime spray in boiler and humidification activation behind boiler, semi -dry sprayer etc it is synthetically contrasted and analysed the inds of the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react time, operating temperature. Ca S value, reliability, fuel applicability, equipmentfloor area, perance price ratio and so 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novel integrated desulphurization technology NIDhas predominance on the inds such as fuel applicability, operating remperature, perance price ratio, operating reliability and so on by contrasting with other semi-dry desulphurization processes. So NID is well worth to be expanded and applied. Keywords semi -dry process, desulphurization, mechanism, inds and research THE FUNDAMENTAL STUDY ON THE REUTILIZATIONOF ELECTRONIC SCRAP BY PASSIVE PULSE AIR CLASSIFIERSDuan Chenlong et al 53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separation of electronic scrapESwill benefit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of ES, a passive pulse air -classifier was used to recover valuable components from ES at laboratory stage. The results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passive pulsing classifiers achieve more effective results of separation and get a wider range of operating velocities of the airflow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s. Keywords electronic scrap, mechanical separation, air -classifier, pulse air and separation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OF BY -PRODUCTS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OR He Pinjing et al 56 Abstract Incine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municipal solidwaste MSWtreatment processes in some cities of China. As a result, secondary pollution of by -products from the MSW incinerator is of increasing concern.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ver more than 2 years covering various seasons, the generation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chate from the waste pit and the MSWI residues air pollution control residues and bottom ashare presented, taking a typicalMSW incinerator inShanghai as a case. Thereby the distribution of th heavy metals in the MSW incineration pla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leachate, fly ash, bottom ash and properties of pollutants generation source RESEARCH STATUS AND PROBLEMS OF MODER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Li Zhibin et al 60 Abstract Moder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isa most effective and safe in delaing withmunicipalwast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work has been done by home and overseas scholars on geotechnical problems of landfill,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Based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by home and overseas scholars, a series of problems were advanced that needed to be deeply researched. And some precautionary suggestions were given after tentative work. Keywords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research status STUDY ONTOXICITY ELIMINATION OF CHROMIUM DREGS BY BLAST FURNACE SLAG Wang Mingyu et al 65 4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23,No. 4, Aug . ,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