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PM2.5试验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书书 第 3 8卷第 1期 2 0 0 8年 1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3 8 N o  1 J a n .2 0 0 8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 P M2  5试验研究 张 霞 杨林军 孙露娟 张 宇 颜金培 沈湘林 ( 东南大学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 1 0 0 9 6 ) 摘要对应用蒸汽相变原理作为脱除燃烧源 P M2  5预调节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 明, 蒸汽相变与常规除尘技术结合可有效脱除 P M2  5, 对燃煤、 燃油 P M2  5的脱除效率可分别提高 8 0 %, 6 0 %以上; 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 颗粒物化性质及蒸汽过饱和度对 P M2  5凝并长大效果均 有重要影响, 采用低表面能的核化室壁面材料可明显改善蒸汽相变预调节的效果; 强疏水性的燃 油 P M2  5颗粒凝并长大效果明显不及燃煤 P M2  5颗粒, 适当提高蒸汽添加量有助于增进相变效 果. 关键词蒸汽相变; P M2  5;凝并长大;脱除 中图分类号X 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0 8 ) 0 1  0 0 8 1  0 5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o nr e mo v a l o f P M2  5f r o m c o mb u s t i o n b yv a p o r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Z h a n gX i a Y a n gL i n j u n S u nL u j u a n Z h a n gY u Y a nJ i n p e i S h e nX i a n g l i n (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l e a n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C o m b u s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 Mi n i s t r yo f E d u c a t i o n ,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0 0 9 6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e n l a r g e m e n t o f f i n e p a r t i c l e s b y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c o n d e n s a t i o no f w a t e r v a p o r ,r e  m o v a l o f P M2  5f r o mc o m b u s t i o nw 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v a p o r h e t e r  o g e n e o u s c o n d e n s a t i o nc o m b i n e dw i t hn o r m a l i n e r t i a l d u s t s e p a r a t o r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r e m o v eP M2  5o f w h i c h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c a nr e a c hm o r et h a n8 0 % a n d6 0 % f r o mc o a l a n do i l c o m b u s t i o nr e  s p e c t i v e l y .S u r f a c 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c o n d e n s e r ,p h y s i c a l 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f i n e p a r t i c l e s a n d t h e s u p e r s a t u r a t i o nh a v e i m p o r t a n t e f f e c t o nP M2  5g r o w t ha n dr e m o v a l . T h e c o n d e n s e r w i t hl o ws u r  f a c ee n e r g yc a no b v i o u s l yi m p r o v et h eg r o w t ha n dr e m o v a l o fP M2  5.T h er e m o v a l e f f i c i e n c yo f s t r o n gh y d r o p h o b i cP M2  5f r o mo i l c o m b u s t i o ni s m u c hl o w e r t h a nP M2  5f r o mc o a l c o m b u s t i o n .I n  c r e a s i n gt h ec o n d e n s a b l em a s s o f w a t e r v a p o r p r o p e r l yc a na l s oi m p r o v e P M2  5g r o w t ha n dr e m o v a l . K e yw o r d s v a p o r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P M2  5;c o n d e n s a t i o ng r o w t h ;r e m o v a l 收稿日期 2 0 0 7  0 7  2 6 . 作者简介张霞( 1 9 8 2 ) , 女, 硕士生; 杨林军( 联系人) , 男, 博士, 研究员, y l j @s e u . e d u . c n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0 5 7 6 0 2 0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计划) 资助项目 ( 2 0 0 2 C B 2 1 1 6 0 4 ) . 引文格式张霞, 杨林军, 孙露娟 , 等.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 P M2  5试验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8 , 3 8 ( 1 ) 8 1 8 5 . P M2  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  5 μ m的颗 粒, 其比表面积大, 可富集各种重金属及有机污染 物, 导致与多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 1 ], 同时使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 现有除尘技术虽已达 到较高水平, 但仍难以有效捕集可吸入颗粒物, 特 别是 P M2  5, 因此控制燃烧源 P M2  5排放是迫切需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控制 P M2  5的主要途径是 在除尘器前设置预处理设施, 使其通过物理或化学 作用长大成较大颗粒后加以脱除, 其中利用蒸汽相 变促使 P M2  5凝并长大是重要的预调节措施之一. 利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超细颗粒的预调节措 施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 1 9 9 4年美国明尼苏达大 学的 S u n 等应用相变凝结原理脱除污泥焚烧厂废 气中亚微米级颗粒[ 2 ]; 德国 A n d e r e i 等设计了一套 先使亚微米级颗粒在饱和蒸汽中凝结长大, 然后用 静电除尘器脱除的工艺[ 3 ]; 1 9 9 3年我国台湾陈进 成等设计了一套包括气溶胶与过饱和蒸汽混合室、 冷却凝结室、 旋风分离器的亚微米级颗粒脱除工 艺[ 4 ]. 相变凝结过程中, 水汽以颗粒表面为依托开 始凝结发生相变, 微粒起到凝结核的作用[ 5 ], 颗粒 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核化性能及此后的凝结 生长具有决定性作用; 但已有的研究所采用的颗粒 性质大多与燃烧源 P M2  5有较大差异, 且主要为采 用模拟烟气的冷态试验. 另外, 水汽在颗粒表面凝 结的同时, 也会在相变核化室壁面或烟道壁面凝 结; 因此, 探求如何促使水汽在颗粒表面凝结而抑 制其在核化室或烟道壁面凝结是应用相变凝结机 理控制燃烧源 P M2  5排放必须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但相关研究很少. 本文对应用蒸汽相变作为脱除燃煤、 燃油 P M2  5颗粒预调节措施的宏观效果进行了试验研 究, 考察了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 颗粒润湿性能、 蒸 汽过饱和度等对 P M2  5凝并长大及脱除效果的影 响. 1 实验 试验装置如图 1所示, 主要有含 P M2  5颗粒烟 气发生系统、 烟气湿度调节室、 相变核化室、 扩散式 旋风除尘器和测试控制系统等组成. 由燃煤锅炉或 柴油机产生的烟气经扩散式旋风除尘器脱除粗颗 粒后进入烟气相对湿度调节室, 通过注入水蒸汽调 节烟气含湿量, 然后进入相变核化室, 利用冷却水 使烟温降低, 烟气达到过饱和, 水汽在颗粒表面凝 结促使颗粒粒度增大, 凝并长大后的颗粒由扩散式 旋风除尘器脱除. 图 1 实验系统示意图 为考察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的影响, 试验采用 具有不同表面能的不锈钢和聚四氟乙烯列管冷凝 器作为相变凝结室. 颗粒浓度及粒径分布采用电称 低压冲击器 E L P I 实时在线测试; 图 2为燃煤( 油) 超细颗粒的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累积分布实测结 果; 可见, 两者均主要为亚微米级颗粒, 燃煤颗粒的 峰值粒径出现在 0  1~ 0  2μ m之间, 而燃油颗粒 峰值粒径小于燃煤颗粒峰值粒径, 约为 0  0 7μ m. 图 2 燃煤( 油) 颗粒粒径分布和数量浓度累积分布 2 结果与讨论 2  1 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对燃煤 P M2  5相变脱除 效果的影响 计算颗粒凝结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 通过调节 冷却水量使相变凝结室内的烟气温度和过饱和度 基本相同. 试验中, 临界过饱和度 S c由 K e l v i n公 式[ 6 ]来确定, 即 S c= P P ∝c =e x p 2 σ M ρ R gT R o ( 1 ) 式中, P为蒸汽压; P ∝为饱和蒸汽压; T 为颗粒表面 温度; R o为颗粒初始粒径; σ , M, ρ分别为表面张 力、 蒸汽分子量、 液滴密度; R g为气体常数. 由式 ( 1 )可以得到临界过饱和度 S c的值, 且表面能越 低, 表面张力越小, 颗粒凝结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 就越小. 图 3 ( a )为相同蒸汽添加量下, 分别采用聚四 氟乙烯和不锈钢相变核化室时的燃煤 P M2  5分级 脱除效率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 燃煤 P M2  5分级脱 除效率随着粒径的增大先逐渐增大然后趋于平缓, 但采用聚四氟乙烯核化室的分级效率明显优于相 应的不锈钢核化室, 前者最高可达 9 3 %, 后者仅为 6 7 %. 由式( 1 )可以看出, 颗粒初始粒径越大, 水汽 28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 8卷 在颗粒表面凝结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 S c越小, 即 水汽倾向于在粒径大的颗粒表面凝结, 相应地, 凝 结长大后的含尘液滴的粒径也越大, 更易通过惯性 碰撞机理捕集; 另一方面, 颗粒的凝并长大效果也 与颗粒间的碰撞概率有关, 图2 ( a ) 表明, 随粒径增 大, 数量浓度显著减少, 使大粒径颗粒间的碰撞概 率降低[ 7 ], 所以随着粒径的进一步增加, 总体捕集 效率又趋于平缓. 图 3 壁面性能对燃煤 P M2  5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图3 ( b ) 、 ( c ) 分别为采用2种相变核化室时扩 散旋风除尘器出口处燃煤 P M2  5数量浓度、 质量浓 度分布测试结果. 可以看出, 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的相变核化室, 除尘器出口燃煤 P M2  5的数量浓 度、 质量浓度均明显小于相应的不锈钢核化室. 同 时, 图 3 ( b ) 、 ( c ) 还表明进行相变预调节后, 除尘 器出口燃煤 P M2  5的数量浓度、 质量浓度均有明显 降低. 图 4为相同蒸汽添加量下, 分别采用聚四氟乙 烯和不锈钢相变核化室时的燃油 P M2  5分级脱除 效率测试结果. 试验中, 保持相变核化室内的烟气 温度, 过饱和度基本相同. 可以看出, 与燃煤 P M2  5 试验结果类似, 采用聚四氟乙烯相变核化室的脱除 效果明显优于相应的不锈钢相变核化室. 图 4 壁面性能对燃油 P M2  5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上述结果均表明核化室壁面性能对水汽在颗 粒表面的凝结有重要影响, 采用低表面能材料可促 进水汽在颗粒表面凝结, 进而提高相变效果. 根据 表面化学原理, 水汽在固体表面的凝结性能主要取 决于固体的表面能( 临界表面张力) , 表面能越低, 水汽越不易在其表面凝结, 聚四氟乙烯表面能很 低, 仅 1 8m N/ m, 因此增加了蒸汽在 P M2  5表面的 凝结量, 从而提高了相变凝结效果; 另外, 聚四氟乙 烯等低表面能材质还可实现蒸汽的滴状冷凝[ 8 ], 而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 接触角滞后越小, 越有 利于冷凝传热[ 9 ]. 目前, 滴状冷凝的高效传热性能 已引起广泛关注, 它与膜状冷凝机理存在较大差 异, 有可能会对燃烧源 P M2  5的相变凝结特性产生 一定影响[ 4 , 1 0 ]. 同时, 腐蚀性液体也不易在低表面 能材料表面铺展, 具有增进相变和防腐双重功效. 目前, 为防止烟气湿法脱硫系统结露腐蚀, 常采用 合成树脂、 高分子热塑性塑料( 如聚四氟乙烯, 聚 苯硫醚) 和热固性增强塑料作为脱硫塔、 换热器、 烟道衬里或涂层, 其中包括不少低表面能材料. 因 此, 如果在发生相变的核化室内壁涂一层低表面能 的耐腐蚀高分子涂料或以低表面能材料作衬里, 则 可能起到促进相变效果和防腐的双重功效, 但现有 研究仅考虑防腐性能, 而对促进相变作用未见报 道. 2  2 P M2  5物化性质对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相变凝结过程中, 水汽以颗粒表面为依托开始 凝结发生相变, 颗粒起到凝结核的作用, 其表面的 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核化性能及此后的凝结生长具 38第 1期张霞, 等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 P M2  5试验研究 有决定性作用. 一般, 不同燃烧源排放的可吸入颗 粒物物化性质( 如润湿性、 可溶性、 粒径、 形态、 化 学组成等) 相差很大, 因此, 研究颗粒物化性质对 相变凝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由图 5可以看出, 燃油 P M2  5的脱除效率明显 低于相应的燃煤 P M2  5. 根据异质成核理论, 过饱 和水汽核化临界过饱和度与颗粒的粒径成反比, 粒 径越大的颗粒核化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越小[ 6 ], 由图 2可知燃油颗粒的粒径比燃煤颗粒小, 因此, 燃油颗粒核化凝结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比相应的 燃煤颗粒高, 在相同的过饱和度或蒸汽添加量下, 燃煤颗粒核化凝结的概率较高, 相应地, 凝结长大 后含尘液滴的粒径也较大. 另外, 作者采用 X  射线 能谱、 Wa s h b u r n 动态渗透压力法分析测试燃煤、 燃 油 P M2  5的化学组成、 润湿性能发现 燃煤 P M2  5主 要元素组分是 O , A l , S i , 占 9 4  5 8 %, 其余为 C a , S , N a , Mg , K , C l 等次要元素, 主要为硅铝质矿物, 属 中等憎水性颗粒; 燃油 P M2  5主要元素组分是 C , O , 主要为有机组分, 属强憎水性颗粒, 润湿性能不 及燃煤颗粒; 通常, 过饱和水汽核化临界过饱和度 除与颗粒粒径有关外, 还与颗粒润湿性有关, 润湿 性越差, 发生核化凝结所需的临界过饱和度越大. 图 5 P M2  5物化性质对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2 . 3 过饱和度对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过饱和环境是实现水汽在颗粒表面凝结, 促使 颗粒凝并长大的重要前提. 颗粒的凝结长大是发生 在气相与固相( 颗粒)间的, 传热与传质相结合的 过程. K u l m a l a ( 1 9 9 3 )方程描述了过饱和度 S与颗 粒长大速率d r p d t 之间的关系[ 1 1 ] d r p d t= S-S a ρ r p R gT β mMvD P∝{ 1+( S+Sa) P∝ / ( 2 P ) }+ S aL 2 M v β tRgK T [] 2 ( 2 ) 式中, r p为颗粒半径; S 为过饱和度; Sa为 K e l v i n 效 应下的颗粒表面的饱和度; ρ 为颗粒的密度; D为冷 凝蒸汽的扩散系数; L为汽化潜热; K为热传导率; β m , β t分别为质量流量与热流量的修正系数. 式 ( 2 )忽略了辐射作用, 当粒子大于 5 0μ m时 K e l v i n 作用也可忽略, S>S a时, 式( 2 )可用于蒸汽凝结 问题. 运用式( 2 )及其辅助方程, 可以得到不同过 饱和度时凝结长大后颗粒粒径分布情况, 且 S越 大, 颗粒的长大速率越大; 试验中, 流体以同样的速 度流经相变核化室, 在核化室内的停留时间相同, S 越大, 使得最终颗粒粒径也越大, 更易被常规除尘 技术脱除. 如式( 2 )所示, 过饱和度越大相当于可凝结蒸 汽量越多, 一方面可使发生核化凝结的颗粒临界粒 径减小, 促使更多的细颗粒发生核化凝结长大; 另 一方面在颗粒表面凝结的蒸汽量增多, 使凝结长大 后的含尘液滴的粒径增大, 从而提高常规除尘技术 的惯性捕集效率. 图6 为燃煤P M2  5脱除效率随过饱和度的变化 特性. 试验中, 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改变核化室内 的水汽过饱和度. 可以看出, 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 加, 相化核化室内烟气温度降低, 过饱和度提高, 可 凝结蒸汽量增加, 水汽易于在颗粒表面核化凝 结[ 1 2 ], 导致发生凝结长大的颗粒增多, 使超细颗粒 的脱除效率提高, 这也与 K u l m a l a 方程相吻合. 图 6 过饱和度对相变脱除效果的影响 3 结论 1 ) 应用过饱和水汽在颗粒表面凝结, 使颗粒 48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 8卷 凝并长大, 然后用常规除尘技术捕集凝并长大的含 尘液滴, 可有效脱除燃烧源 P M2  5. 2 ) 相变核化室壁面性能对燃烧源 P M2  5的脱 除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采用低表面能的核化室 壁面材料抑制水汽在核化室壁面凝结, 可明显改善 蒸汽相变预调节的效果. 3 ) 不同燃烧源 P M2  5由于物化性质( 如润湿 性、 可溶性、 粒径、 形态、 化学组成等) 相差较大, 相 变凝结脱除效率也有所不同, 试验中燃煤 P M2  5脱 除效果明显优于燃油 P M2  5的脱除效果. 4 ) 适当提高水汽过饱和度, 增加可凝结水汽 量, 有利于燃烧源 P M2  5的脱除.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朱富寿.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J ] .贵州 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 0 0 4 , 1 5 ( 2 ) 6 2 6 4 . Z h uF u s h o u .T h ee f f e c t o f a r i b o r n ei n h a l a b l ep a r t i c u l a t e m a t t e r o nh u m a nh e a l t h[ J ]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 o uE d u  c a t i o n a l C l l l e g e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0 4 ,1 5 ( 2 ) 6 2 6 4 . ( i nC h i n e s e ) [ 2 ]S u nJ J ,B e n j a m i nYH .Am e t h o dt oi n c r e a s ec o n t r o l e f f i c i e n c i e s o f w e t s c r u b b e r s f o r s u b m i c r o np a r t i c l e s a n d p a r t i c u l a t e m e t a l s [ J ] .A i r&Wa s t eMa n a g e m e n t A s s o  c i a t i o n , 1 9 9 4 , 4 4 ( 2 ) 1 8 4 1 8 5 . [ 3 ]A n d e r e i BH a n n sRP ,T h o m a sW.E l e c t r o s t a t i cc h a r  g i n go fa e r o s o la sam e c h a n i s m o fg a sc l e a n i n gf r o m s u b m i c r o np a r t i c l e s[ J ] .F i l t r a t i o na n dS e p a r t a t i o n , 2 0 0 1 , 3 8 ( 1 0 ) 2 6 3 0 . [ 4 ]C h e nCC ,S h uHK ,Y a n gYK .N u c l e a t i o n  a s s i s t e d p r o c e s s f o r t h e r e m o v a l o f f i n e a e r o s o l p a r t i c l e s [ J ] . I n  d u s t r i a l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e m i s t r yR e s e a r c h ,1 9 9 3 , 3 2 ( 7 ) 1 5 0 9 1 5 1 9 . [ 5 ]杨林军,颜金培,沈湘林.蒸汽相变促进燃烧源 P M2  5凝并长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 .现代化工, 2 0 0 5 , 2 5 ( 1 1 ) 2 2 2 6 . Y a n gL i n j u n ,Y a nJ i n p e i ,S h e nX i a n g l i n .P r o s p e c t a n d a d v a n c e s i ng r o w t ho f P M2  5f r o mc o m b u s t i o nb yv a p o r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J ] .Mo d e r n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2 0 0 5 , 2 5 ( 1 1 ) 2 2 2 6 .( i nC h i n e s e ) [ 6 ] R e i s sH ,K o p e rJM.T h eK e l v i nr e l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 f l u c t u a t i o n ,a n df a c t o r si n v o l v e di nm e a s u r e m e n t [ J ] . J o u r n a l o f P h y s i c a l C h e m i s t r y ,1 9 9 5 ,9 9 ( 1 9 ) 7 8 3 7 7 8 4 4 . [ 7 ]周邵萍,王刚,洪磊, 等.超细颗粒沉降过程数值模 拟[ J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0 0 6 ,3 2 ( 4 ) 4 8 4 4 8 7 . Z h o uS h a o p i n g ,Wa n gG a n g ,H o n gL e i ,e t a l .N u m e r i 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s u p e r f i n e p a r  t i c l e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E a s t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r e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2 0 0 6 , 3 2 ( 4 ) 4 8 4 4 8 7 .( i nC h i n e s e ) [ 8 ]马学虎,刘延来,陈嘉宾, 等.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 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J ] .化学工程,2 0 0 3 ,3 1 ( 3 ) 2 7 3 0 . MaX u e h u ,L i uY a n l a i ,C h e nJ i a b i n ,e t a l .E x p e r i m e n  t a l s t u d yo f s t e a md r o p w i s e c o n d e n s a t i o no np o l y t e t r a f l u  o r o e t h y l e n ef i l m[ J ]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3 ,3 1 ( 3 ) 2 7 3 0 . ( i nC h i n e s e ) [ 9 ]兰忠,马学虎,张宇, 等.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 冷凝传热模型[ J ] .化工学报,2 0 0 5 ,5 6 ( 9 ) 1 6 2 6 1 6 3 2 . L a nZ h o n g ,MaX u e h u ,Z h a n gY u ,e ta l .D r o p w i s e c o n d e n s a t i o nh e a t t r a n s f e rm o d e l w i t hl i q u i d  s o l i ds u r  f a c e f r e e e n e r g yd i f f e r e n c e e f f e c t [ J ]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 i  c a l I n d u s t r y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5 ,5 6 ( 9 ) 1 6 2 6 1 6 3 2 .( i nC h i n e s e ) [ 1 0 ]周兴东,马学虎,张宇, 等.含有不凝气体的蒸汽滴 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J ] .工程热物理学报,2 0 0 4 , 2 5 ( 6 ) 1 0 0 1 1 0 0 3 . Z h o uX i n g d o n g ,Ma X u e h u ,Z h a n gY u ,e t a l .E x p e r i 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d r o p w i s ec o n d e n s a t i o ni nt h e p r e s e n c eo f n o n  c o n d e n s a b l e g a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 n e e r i n gT h e r m o p h y s i c s ,2 0 0 4 , 2 5 ( 6 ) 1 0 0 1 1 0 0 3 . ( i nC h i n e s e ) [ 1 1 ] P a r kS H ,L e eK W.C o n d e n s a t i o n a lg r o w t ho f p o l y d i s p e r s ea e r o s o lf o rt h ee n t i r ep a r t i c l es i z er a n g e [ J ] .A e r o s o l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0 , 3 3 ( 3 ) 2 2 2 2 2 7 . [ 1 2 ]L e eY u h  L a n g ,C h o uWe n  S h e n g .T h ea d s o r p t i o na n d n u c l e a t i o no f w a t e r v a p o r o na ni n s o l u b l e s p h e r i c a l s o l  i dp a r t i c l e [ J ] .S u r f a c eS c i e n c e ,1 9 9 8 , 4 1 4 ( 3 ) 3 6 3 3 7 3 . 58第 1期张霞, 等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烧源 P M2  5试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