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_.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收稿日期] 2 0 1 2- 0 9- 0 1 [ 作者简介] 张晓鲁( 1 9 5 2 ) , 女, 山东掖县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发电工程和科技管理; E- m a i l z x l @c p i c o r p . c o m . c n 开发推广先进燃煤发电技术 支撑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张晓鲁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北京 1 0 0 0 3 3 ) [ 摘要] 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压力对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渐严重。我国一次能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我国电力供应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格 局, 而燃煤发电既是用煤大户也是用水大户, 同时还是污染物排放大户。优化煤电发展, 向集约化、 环保化发 展转变是电力工业的战略调整。本文论证了我国煤电技术向清洁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简要回顾了超超临界 技术和大型空冷技术的研发成果与产业化推广现状, 论述了这两项先进煤电技术对电力工业发展转型的支 撑作用。 [ 关键词] 燃煤发电; 超超临界; 空冷; 集约化; 环保化; 发展 [ 中图分类号] T M 6 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1 7 4 2 ( 2 0 1 2 ) 1 2- 0 0 5 2- 0 6 1 前言 发电行业按照一次能源的类型可以分为燃煤、 燃气燃油、 核电、 水电、 新能源( 如风电、 太阳能) 发 电。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需要合理的能源结构。由 于环境的限制和减排 C O 2的要求, 近一段时期, 在 发电行业发展中突出了核电和新能源的作用。然而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以燃煤发电为主的 发电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 变。发展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是应对我国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满足能源的需求、 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 发展最有效、 最根本的措施。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引领, 科技 创新同时也会极大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工 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开发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广使得我 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煤耗指标快速接近 国际先进水平。但是, 为了满足我国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提出的更高要求, 不断提高燃煤发电机组 的效率、 降低污染物排放依然是燃煤发电技术进步 的主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科研工作者的 不懈努力。 2 我国煤炭资源和燃煤发电状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20 0 0m以浅的预测煤炭 资源量为 5 . 6 1 0 1 2t , 能源剩余可采总储量中原煤 占5 8 . 8%。我国煤炭分布不均衡, 与经济发展呈逆 向格局, 结构性矛盾突出。在已探明的保有储量中, 华北和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所占比例高, 山西、 内蒙 古、 陕西和新疆4省区就集中了全国近7 6%的煤炭 储量。而东北、 华东和中南地区煤炭储量所占比例 低, 经济最发达的江苏、 浙江、 山东、 辽宁等 1 0省市 的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 5%, 煤炭产量极为有限。 根据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 0 1 0 数据, 2 0 0 9年 电力部门煤炭消耗量占工业部门煤炭消耗总量的一 半以上, S O 2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5 5%。根据 I E A数据, 如果全球化石燃料发电都能够达到现行 最佳效率( 按技术可行性估算) , 则每年可节能 7 . 1 6 1 0 8~ 9 . 8 9 1 08t 标煤, 减排 1 8 1 08~ 2 5 1 0 8t C O 2, 其中潜力最大的当属燃煤发电( 可节能 25 中国工程科学 5 . 1 2 1 0 8~ 7 . 1 6 1 08t 标煤, 减排 1 4 1 08~ 2 0 1 0 8t C O 2) 。 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为保障经济发展, 建设了 大批燃煤发电机组, 形成了西煤东送的格局。按电 煤输入口径计算, 2 0 0 9年华中地区的豫鄂湘赣 4省 和华东地区的输煤输电比例分别为1 3 ∶ 1 和4 8 ∶ 1 , 运 煤占用铁路运力的比重已高达5 1 . 2%, 公路交通也 压力巨大, 长距离运输中的煤炭损耗也很高。 至 2 0 1 1年 底, 我 国 电 力 装 机 容 量 达 到 了 1 . 0 5 6 1 0 9k W, 其中燃煤发电容量 7 . 6 5 1 08k W, 占7 2 . 5%; 全国发电量达到了4 . 7 2 1 7 1 0 1 2k Wh , 其中燃煤发电量 3 . 8 9 75 1 0 1 2k Wh , 占 8 2 . 5 4%。 根据对电力工业“ 十二五“ 规划的相关研究预测, 到 2 0 1 5 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 . 4 1 0 9k W, 其中燃 煤发电9 . 3 3 1 0 8k W; 2 0 2 0 年, 全国电力装机容量有望 达到1 . 8 1 0 9k W, 其中燃煤发电1 . 2 1 09k W。燃煤 发电机组将长期占据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军地位。 2 . 1 燃煤发电布局的基本思路 2 0 0 9年, 我国提出 2 0 2 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 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达到 1 5%, 单位 G D PC O 2排 放量比 2 0 0 5年下降 4 0% ~ 4 5%的目标。对电力 工业提出的任务是, 优化煤电发展, 向集约化、 环保 化方式转变。 主要发展方式有 a .推行煤电一体化开发, 优 化综合能源运输体系。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 略, 加快在山西、 陕西、 内蒙古、 宁夏、 新疆等煤炭资 源丰富地区布局建设大容量、 高效率的燃煤发电机 组, 建成一批大型燃煤电站集群, 形成若干个大型煤 电基地。坚持输煤输电并举, 利用特高压输电网架 向东中部地区供应电力。b .推行煤电清洁开发, 全 面应用先进燃煤发电技术。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布 局建设低污染、 节水的燃煤发电机组。合理控制东 部地区煤电装机规模, 东中部电力受端地区适量布 局建设起负荷支撑作用的大容量、 高效率、 低污染的 清洁煤发电机组。 这样的发展方式有 3个好处 a .在西部地区建 设一批高效、 节水、 低污染的煤电一体化基地, 可以 实现煤炭就地规模化利用, 减少煤炭外运量, 在保护 当地生态与环境的同时, 提高全国整体煤炭利用效 率, 形成集约化发展。b .“ 西电东送” 可以大幅降低 “ 西煤东送” 给全国带来的运输压力、 生态破坏与环 境污染, 优化综合能源运输体系, 带动全国能源供应 体系向环保化发展。c .在东中部地区建设清洁煤 发电机组, 既满足了当地基本电力需求、 保证电网安 全稳定运行, 又减少了东中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 形成环保化发展。 实现上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快速研发并 产业化推广大容量、 高效率、 低污染、 低水耗的先进 燃煤发电技术。 2 . 2 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的战略选择 目前, 国际上正在研发、 推广的先进燃煤发电技 术主要有配有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超超临界燃煤 发电技术、 大型火电机组空冷技术, 以及整体煤气化 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I G C C ) [ 1 ]。其中, I G C C技术还 处于商业化试验阶段, 技术经济性能有待进一步验 证。配有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 术和大型火电机组空冷技术已在我国取得重大突 破, 并快速推广普及。 2 . 2 . 1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蒸汽参数越高, 热力循环效率越高, 这是郎肯循 环的基本原理。一直以来, 提高燃煤发电机组的蒸 汽参数都是提高机组容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超超 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就是将水蒸汽的压力、 温度提高 到超临界参数以上, 从而大幅度提高机组的热效率、 降低供电煤耗、 减少污染物排放。表 1是不同参数 煤电机组的热效率和供电煤耗的比较, 可见超超临 界机组在技术经济性方面比原有的亚临界机组有较 大的提高[ 2 ]。 表 1 不同参数机组的热效率和供电煤耗 T a b l e 1 T h ee f f i c i e n c ya n dt h ec o a l c o n s u mp t i o no f d i f f e r e n t p a r a me t e ru n i t s 机组类型蒸汽压力/ M P a蒸汽温度/ ℃热效率/ %供电煤耗/ (k g ( k Wh )- 1) 亚临界1 6 . 75 3 8 / 5 3 83 83 2 4 超临界2 45 3 8 / 5 6 64 13 0 0 超超临界2 5~ 2 86 0 0 / 6 0 04 52 8 0 7 0 0℃3 57 0 0 / 7 2 0 / 7 2 05 12 4 1 超 7 0 0℃> 7 0 06 02 0 5 注 供电煤耗是指燃煤发电厂每生产供应 1k Wh 电能, 所消耗的标煤量 35 2 0 1 2年第 1 4卷第 1 2期 2 . 2 . 2 大型火电机组空冷技术 传统上火电机组采用湿式冷却方式, 即用水来 冷却汽轮机排汽。由于冷却塔的蒸发、 风吹和排污 损失, 耗水率偏大。空冷技术采用机械通风方式, 直 接用空气来冷却汽轮机排汽, 与湿冷机组相比可节 水8 0%以上, 但由于背压高、 用电驱动冷却风机, 使 得空冷机组的效率略低于湿冷。这实际上是“ 用煤 换水” 的技术。直接空冷技术具有传热效果好, 传 热面积小, 占地面积小, 初投资相对较低, 运行灵活, 防冻性能好等特点, 适合我国北方“ 富煤缺水” 地区 大规模建设火电厂。表 2是直接空冷技术与湿冷技 术耗水率的比较。 表 2 两种冷却技术的耗水率 T a b l e 2 Wa t e rc o n s u mp t i o nr a t eb e t w e e n t w oc o o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i e s 冷却类型耗水率/ (k g ( k Wh )- 1) 直接空冷技术~ 0 . 3 6 湿冷技术~ 2 . 5 因此, 从能源资源、 环境、 发电技术和可持续发 展的几个方面综合来看, 配有烟气污染控制技术的 超超临界技术和直接空冷技术是我国发展先进燃煤 发电技术的长远战略选择, 上述技术的开发可使我 国发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我国先进燃煤发电的技术水平 3 . 1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 电力行业是装备型行业, 电力行业科技水平的 提升必须与电站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携手共 进。笔者在国家电力公司科技司工作期间, 运用系 统工程理论指导电力重大装备研制工作, 起到了很 好的成效。通过制订“ 九五” 、 “ 十五” 电力科技发展 战略和发展规划, 每年发布 科技项目指南 引导电 力、 机械两个部门的科研单位开展发电技术的基础 研究; 根据我国发电行业快速发展、 急需升级换代更 高效率燃煤发电机组的迫切需求, “ 十五” 初期启动 了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及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工作, 提出“ 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进行攻关, 科研工 作与示范工程结合, 示范工程实现商业化运行” 的 攻关目标, 并获得了国家 8 6 3计划支持。 科学决策是重大技术攻关成功的关键。笔者在 进行超超临界技术攻关路线的顶层构架设计时, 通 过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的调研, 制定了 新型耐高温合金钢材料在国际市场采购, 国内攻关 工作的重点放在超超临界技术研发、 设计、 制造、 建 设与运行上的方案, 以为发电行业提供可供升级换 代用的清洁高效发电设备为攻关目标; 在科研管理 方面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按照“ 用户牵头, 产学研联 合” 管理机制, “ 以示范工程的商业化为导向、 以工 程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为前提、 集中全国的优势单 位, 形成企业负责, 研究机构支撑” 的管理思路[ 3 ], 组织国内电力企业、 三大动力设备制造企业和研究 院所、 设计院、 高等院校等 2 3家国内权威单位共同 攻关, 走出去、 引进来, 实现集成创新。正是通过这 样的管理创新, 使得研发任务于 2 0 0 5年成功完成, 技术成果快速推广应用。 该项目首次提出了我国发展超超临界机组的技 术选型方案, 将现代超超临界机组设计技术、 高温材 料技术、 加工工艺技术及热工理论等先进技术与理 论相集成, 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 3种不同型式的 10 0 0M W超超临界锅炉、 汽轮机的设计开发、 制造 软件包研制和材料加工性能研究; 首次系统地分析 了我国现有火力发电厂设计规程规范对超超临界电 站的适应性, 自主设计了超超临界机组电站; 首次研 究了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运 行 特 性 并 自 主 调 试 了 10 0 0M W机组; 开发出配套大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 原法( S C R ) 烟气脱硝装置[ 4 ]。 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在示范阶段就表现出先进 的性能。浙江玉环 2 10 0 0M W 示范工程的供电 煤耗为 2 8 2 . 6g / k Wh , 仅为 2 0 0 6年全国平均值 ( 3 6 6g / k Wh ) 的 7 7 . 2 1%, N O x排放 2 7 0m g / m 3, S O 2排放 1 7 . 6m g / m 3, 仅为国家标准的 6 0%、 4 . 4%。江苏阚山 2 6 0 0M W 示范工程的供电煤 耗达到2 8 4 . 6g / k Wh , N O x排放2 4 9 . 8m g / m 3, S O 2 排放 5 1m g / m 3。 通过全力推广,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超临界 机组已成为我国新建燃煤发电站的首选装备, 其装 机容量和机组数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 技术水平居 世界前列, 大大优化了我国电力装机结构。 3 . 2 大型火电机组直接空冷技术 该项目同样是“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找准科 技创新主攻方向” 的典型。从 2 0 0 4年开始, 中国电 力投资集团公司与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 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 位根据我国“ 三北” 地区电力发展迫切需要节水的 发电机组的需求, 共同承担国家重大装备研制项目 “ 大型空冷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 , 顺利完成了通 45 中国工程科学 辽三期电站和霍林河坑口电站工程等示范工程, 于 2 0 0 8年成功完成研发任务。 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大型国产空冷系统的设计原 则, 系统地研发了大直径负压排汽管道强度及稳定 性等关键技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 成功研制出适用 于大型空冷系统的单排管换热元件、 大直径轴流风 机等关键设备与制造工艺; 针对北方高寒地区条件, 系统研究和掌握了整套机组的启动、 运行规律, 得出 了空冷机组的运行动态规律, 制定了整套的启动、 运 行和检修维护规程[ 5 ]。 3台国产 6 0 0M W空冷示范机组的各项性能指 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造价比国外同等设备降 低了 3 0%( 36 0 0万 ~ 48 0 0万元/ 台) 。至 2 0 1 0年 底, 采用本成果技术的空冷机组总装机容量达 1 . 4 6 1 0 7k W, 每年可节水约 3 . 2 1 08m3。 图 1标示出了超超临界技术和大型空冷技术的 已应用范围, 可以清晰地看出超超临界技术已成为 我国华北、 华中、 华南、 东南等地区的主力机型, 大型 空冷技术也在西北、 华北区域快速推广, 推动我国电 力工业向集约化、 环保化方式转变。 图 1 2 0 1 0年底超超临界机组和空冷机组的装机分布 F i g . 1 T h ei n s t a l l e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u l t r as u p e rc r i t i c a l u n i t s a n da i r  c o o l i n gu n i t s b yt h ee n do f 2 0 1 0 4 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对电力工业发展转型 的作用 4 . 1 支撑大型煤电基地的建设与布局 超超临界机组单机容量可以达到 1 1 0 6k W, 煤耗比亚临界机组降低了1 4%, 土地使用面积与亚 临界机组基本相当。并且由于单机容量大幅提高, 在烟气净化装置单体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 大幅 降低了每千瓦发电容量需要投入的节能环保投资。 新一代的超超临界燃煤电站普遍按照 4台机组配 置, 一个电站总装机规模可以达到 4 1 0 6k W, 相当 于以往的 4个亚临界电站, 而土地使用面积和节能 环保投资却节省了 3倍, 煤耗也降低了七分之一。 随着大型空冷技术在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的快速推 广, 6 1 0 5k W等级的空冷机组耗水率仅为湿冷机 组的 1 5%。采用空冷装备的大型燃煤发电站在节 煤、 省地、 降低污染的基础上, 还可以大幅地节约水 资源。 因此, 超超临界机组和大型空冷机组是在西 部和东中部地区建设大型煤电集群的最佳装备, 通过集中布局充分发挥规模化效益, 一举实现高 产、 省煤、 节地以及环保、 节能投资的大投入等多 项集约化社会效益。由超超临界电站和大型空冷 电站集群组成的煤电基地, 构成了特高压输送电 网骨架的电源支撑点, 满足了“ 西电东送” 对重点 电源点和电网结构的要求, 推动我国综合能源运 输体系从原来的 “ 输煤为主” 向“ 输煤输电并举” 的发展方式转变。 4 . 2 推动发电行业污染物减排 “ 十一五” 期间, 发电行业节能减排取得巨大的成 绩。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累计下降3 7g / k Wh ; 全 国电力 S O 2排放 9 . 5 61 0 6 t , 比 2 0 0 5年降低约 2 9%; 单位发电量烟尘排放量降低约 3 7 . 5%, 为 0 . 5g / k Wh 。这些成绩与推广高效率、 低污染、 配 置脱硫脱硝装置的超超临界机组密切相关。“ 十一 五” 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7 . 6 8 3 1 0 7k W, 至 2 0 1 0年底, 已投入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总装机容 量达 5 . 7 7 1 0 7k W, 占此期间全国新增 6 0 0M W以 上燃煤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5 1 . 9 9%。如果这些 机组建设同等容量亚临界机组, 每年就要多耗煤 8 0 0多万 t , 增加排放 C O 2约 2 . 11 0 7 t , S O 2约 1 . 5 1 0 5t 。 4 . 3 推动燃煤发电技术进步 以超超临界技术为例, 在其研发过程中, 掌握了 大型汽轮机、 锅炉所需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提高了 我国大型关键设备制造、 设计和电站设计、 建设、 安 装的精细化程度, 加快了电力自动控制技术、 环保技 术的发展。经过几年来材料工业和制造行业的共同 努力, 超超临界机组所需的关键耐热金属材料, 如 T 9 1 、 T 9 2 、 P 9 2 、 S U P E R 3 0 4和 H R 3 C等材料, 已经实 55 2 0 1 2年第 1 4卷第 1 2期 现了国产化和批量化, 并已在国产超超临界机组中 实用, 填补了国产电站用钢的空白。通过大批超超 临界电站的建设, 积累了丰富的大型燃煤发电工程 建设与运行经验, 提高了大型工程管理水平, 培养了 一大批高端技术人员, 并同步提高了基层建设、 运行 人员的技能与素质, 为下一阶段的电力技术进步积 累了丰厚的技术储备与人才储备。 4 . 4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截至 2 0 1 1年 9月底, 我国累计投产超超临界机 组 8 5台共 6 . 9 2 9 1 0 7k W, 直接增加国内制造业产 值约 7 5 0亿 元。截 至 2 0 1 1年 底, 国 内 外 共 有 2 . 8 0 6 1 0 7k W空冷机组采用了大型空冷技术成果, 其中还有 2 . 6 6 1 0 6k W的空冷设备出口至意大利 和印度, 直接增加国内制造业产值近 2 0亿元。与国 外空冷系统相比, 国产化的空冷系统工程造价约降 低 1 0 0元/ k W, 直接节省国内大型空冷机组工程投 资近 3 0亿元。通过这两项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的推 广与应用, 有效拉动了内需, 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5 我国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 5 . 1 不断提高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水平 国产化超超临界燃煤示范电站项目考虑首台首 套因素, 所制订的机组参数为 2 5M P a 、 6 0 0℃ / 6 0 0℃, 一次再热结构, 机组的设计效率为 4 5%, 供 电煤耗 2 8 3g / k Wh 。在上海漕泾 2 10 0 0M W电 站的设计中注重了机组结构设计、 制造工艺、 安装调 试等技术的优化, 采用全寿命周期理念确定设备性 能, 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使供电煤 耗达到 2 7 7 . 8g / k Wh , 比示范工程低 4 . 8g / k Wh 。 为了实现超超临界技术的不断进步, 在上海漕 泾二期 2 10 0 0M W 工程中, 试验研究了更高参 数、 系统结构更加复杂的超超临界技术, 蒸汽参数将 达到 3 1M P a 、 6 0 0℃ / 6 2 0℃ / 6 2 0℃, 并采用二次 再热形式, 机组的效率将达到 4 8%, 供电煤耗降至 2 5 5 . 9 4g / k Wh 。该项目已经通过了预可行性研 究审查。 下一步,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 超超临界燃煤发 电技术将逐步实现 3 5M P a 、 7 0 0℃ /7 2 0℃ / 7 2 0℃[ 6 ]。 5 . 2 C O2捕集关键技术 C O 2捕集、 利用和储存技术( C C S ) 是 I G C C中最 重要的实现 C O 2减排的技术, 也是 I G C C实现洁净 发电的关键。对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 已经开展了 一些技术研究, 工业试验级的设施已经投入运行。 在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重庆合川电厂两台 3 1 0 5k W机组自主研发、 建造了国内首个万吨级燃 煤电厂 C O 2捕集装置的工业示范项目, 碳捕集率达 到9 5%以上, 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十万吨 级碳捕集技术也已经完成可行性研究。该技术的进 一步大型化和经济性的提高将使超超临界机组在效 率和 C O 2减排方面优于 I G C C等先进的洁净煤技 术, 是今后燃煤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 总之, 燃煤发电技术是解决我国电力工业可持 续发展最重要、 作用最大的技术, 需要国家高度重视 和大力支持, 需要全国科研工作者共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 1 ] 张晓鲁.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究[ C ] / / 中国科学技术 学会 2 0 0 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 0 0 4 年学术年会.博螯, 2 0 0 4 . [ 2 ] 张晓鲁.6 0 0M W 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经济技术性能分析 [ C ] / / 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 0 0 8年会.南京, 2 0 0 8 . [ 3 ] 张晓鲁.重大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J ] . 中国工程科学, 2 0 1 1 , 1 3 ( 8 ) 5 0- 5 4 . [ 4 ] 张晓鲁.国家 8 6 3课题“ 燃煤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研究结果简 述[ C ] / / 中国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青 岛, 2 0 0 6 . [ 5 ] 张晓鲁, 汪建平, 胡振岭.6 0 0M W 火电机组空冷技术的研发 与工程示范[ J ] .中国电力, 2 0 1 1 ( 3 ) 6 9- 7 3 . [ 6 ] 张晓鲁.关于先进超超临界燃煤技术未来发展目标的思考 [ C ] / / 科技创新促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首届“ 中国工 程院、 国家能源局能源论坛” .北京, 2 0 1 0 . 65 中国工程科学 D e v e l o p i n ga n dp r o mo t i n ga d v a n c e d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os u p p o r t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e l e c t r i cp o w e ri n d u s t r y Z h a n gX i a o l u ( C h i n aP o w e r I n v e s t m e n t C o r p o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3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C h i n ai s s t a n d i n gi nak e yp e r i o do f a c c e l e r a t i n g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 i t s e c o n o m i cg r o w t hm o d e l . A s t h ed e m a n do f e n e r g yi sc o n t i n u o u s l yg r o w i n g ,t h ep r e s s u r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c l i m a t ec h a n g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r e s t r a i nC h i n a ’ ss u s t a i n a b l e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p r i m a r y e n e r g ym i x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p o w e r s u p p l y p a t t e r ni nC h i n a ,w h i c hi s d o m i n a n t w i t h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i s ab i gc o n s u m e r o f c o a l a n dw a t e r a n da l s oab i gc o n t r i b u t o r t op o l l u t a n t s .T h es t r a t e g i c a d j u s t m e n t o f t h ee l e c t r i c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i st oo p t i m i z e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r a n s i t t oi n t e n s i v e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 f r i e n d l yd e v e l o p m e n t m o d e .T h i sp a p e r 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es t r a t e g yo f c l e a nc o a l p o w e rt e c h n o l o g yi n C h i n a ,r e v i e w st h eR&D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i n d u s t r i a l 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o f u l t r as u p e rc r i t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l a r g e  s c a l ea i r  c o o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e x p o u n d s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r o l e o f t h e s e t w o a d v a n c e d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 g e n e r a 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i e s i nt r a n s f o r m i n gt h ee l e c t r i c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 [ K e yw o r d s ] c o a l  f i r e dp o w e rg e n e r a t i o n ;u l t r as u p e rc r i t i c a l ;a i r  c o o l i n g ;i n t e n s i v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 f r i e n d l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 上接 1 8页)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e n e r g ys a v i n ga n d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t h eS i c h u a nt oE a s t C h i n aG a s T r a n s mi s s i o nP r o j e c t C a oY a o f e n g ( C h i n a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C o r p o r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7 2 8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I nl i g h t o f t h es e n s i t i v ea n dv u l n e r a b l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h i g h  t o x i c ,h i g h  a c i dg a s r e s e r v e s i n t h en o r t h e a s t a r e ao f 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t h eP r o j e c t u p h e l dt h eg u i d e l i n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f i r s t a n di m p l e m e n t e d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o d e l f e a t u r i n ge n e r g yc o n s e r v a t i o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e c o  f r i e n d l ya n dl o wc a r b o ne m i s s i o n . I t c o m b i n e dt h ec o n c e p t o f s y s t e m i c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c o r p o r a t e ds t r i c t s u p e r v i s i o ni n t o c l e a n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p r o m o t e d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e n e r g y 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t h r o u g h o u t t h e e n t i r e p r o c e s s ,r a n g i n g f r o mo p t i m a l d e s i g n ,c l e a np r o d u c t i o nt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u p e r v i  s i o n .T h a n k s t o t h e a b o v e m e a s u r e s ,t h e P r o j e c t p u t a ne n dt o l a r g e  s c a l e a c c i d e n t s c a u s e db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 t i o no r e c o l o g i c a l d a m a g e s ;m i n i m i z e dt h e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no r i g i n a l e c o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l o c a l c u l t u r a l a n dh i s t o r  i c a l a s s e t s ,a n dr e a c h e dt h es t a n d a r d so f p o l l u t a n t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g g r e g a t i o n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q u a l i t y .A sa r e s u l t ,t h eP r o j e c t f u l f i l l e di t s s o c i a l c o m m i t m e n t s o f m a k i n gS i c h u a n  E a s t g a s 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j e c t a ne c o  f r i e n d l y p r o j e c t ,t h eP u g u a n gg a s f i e l da“ G r e e nG a s F i e l d ” ,a n dt h ep i p e l i n eag r e e ne n e r g yc o r r i d o r . [ K e yw o r d s ] t h e S i c h u a nt o E a s t C h i n a G a s T r a n s m i s s i o nP r o j e c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e n e r g y s a v i n g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75 2 0 1 2年第 1 4卷第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