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29卷 第 6期 2010 年 12月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Vol. 29 No. 6 Dec. 2010 文章编号 100143732010 060044 05 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 * 窦 顺, 张志强, 戴 玉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根据猴场隧道变形的特征, 调查其滑坡外貌类型, 分析地质结构及矿山采空区变形塌陷特征, 尤其是对采 空区附近边坡、 隧道变形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和阐述, 对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 从而建议给出防护工程治理 措施, 以便较准确的一次性根治采空区引起的相关地质病害, 为该煤矿采空区病害治理工程信息化施工及安全运 营提供了可靠保证.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隧道; 稳定性分析;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55 文献标志码 A 0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煤矿采空区不同程 度危及铁路、 公路正常运营, 引起隧道出现衬砌结构 破坏, 隧道轮廓侵入界限, 路面、 路基下沉, 造成路线 纵向不平, 侧沟排水不畅等病害. 为了确保隧道的稳 定性与运营时的安全畅通, 必须采取措施慎重处理 采空区引起的一系列病害[ 1]. 1971 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修筑猴场隧道, 是成 都 贵阳铁路的单行线直线隧道, 里程为 K24 933. 65 K26 823. 15, 隧道全长约 1 889. 50 m, 位 于一山前坡脚附近, 进口段与以乃河桥相接. 该区于 2001 年进行煤矿开采, 自 2001 年隧道变形逐年加 剧, 隧道进口段变形与煤矿开采有直接关系, 因受附 近煤矿开采后形成采空区临空面的影响, 引起地表 岩体下沉, 下沉岩体与周围岩体形成位移错动和岩 体挤压, 使隧道 K24 933. 65 993. 65 段附近围 岩变形, 致洞壁开裂和拱顶掉块、 以乃河桥 3墩和 桥梁支座均产生位移等病害. 1 工程背景 1. 1 地层岩性 该区煤层分两层, 第一层基本分布在隧底 2. 0 3. 0 m, 煤层厚度约 4. 0 m、 第二层顶板距离隧道 底部 14 15. 0 m, 层厚约 2 m. 采空区分布在铁路 线右侧, 范围较大, 如图 1 所示. 图 1 工程地质平面图 Fig. 1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lane 表层出露的第四系残坡积 Q4el dl 、 崩坡积 Q4c dl 人工填土 Q4ml 及下覆基岩三叠系中统 T2 灰岩、 砂岩、 页岩及薄层煤组成. 1. 2 地质构造 病害区所处地段属六盘水断陷盆地. 病害区一 带, 岩层产状为 NE75 / NW10 , 呈单斜状态产出, 平 缓较简 单, 发育 隐性 结构 面 NW75 / SW22 、 NW44 / SW7 10 , 未发现断层, 本段铁路走向 NW42 , 与岩层走向斜交. *收稿日期 2010 09 15 作者简介 窦 顺 1974 , 男, 青海西宁人, 工程师. 第 6 期窦 顺等 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 1. 3 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进口区域内, 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基 岩裂隙水, 其稳定水位约 10 m 左右, 主要分布在隧 道前部煤矿采空区内. 裂隙岩溶较发育, 附近以乃河 为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排泄通道, 形成区内 最低侵蚀基准面. 2 隧道病害分布及坡体变形特征 2. 1 隧道病害分布 自 2001 年煤矿开采以来, 变形逐渐加剧, 最终 导致隧道主要在入口以内 60 m 范围洞顶掉块, 洞 壁开裂现象等, 横向缝较贯通, 宽约 1 2 mm, 主要 集中在进洞口往里 14 34 m 段内, 该裂缝自拱脚 至拱顶竖向布置, 拱顶掉块严重; 纵向裂缝主要分布 于隧道进口 34 40 m 段右侧洞壁为主, 隧道左壁 为辅, 裂缝分布高度一般在 0. 9 3. 8 m, 向两侧降 低, 直至尖灭, 该裂缝主要是沉降引起的拉裂缝和沉 降后岩体沿结构面出现的剪裂缝两种类型. 2. 2 坡体变形特征 隧道进口段穿越的病害体坡体, 隧道轴线方向 约 200 m, 坡向方向 120 m 范围, 坡体范围如图 1 所 示区域. 根据钻探资料, 坡体主要分布两层煤层, 第 一层煤层顶板由页岩组成, 强度较低易发生坍塌, 沉 陷过程中实压在第二层煤层顶板上, 第二层煤层顶 板由灰岩组成, 强度较高, 不易坍塌, 老采空区中残 留的煤柱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渐失去支撑能力, 上 覆岩层应力重新分布和位移变形的破坏模式, 致隧 道洞壁变形开裂、 地表下沉, 采空区顶板出现坍塌、 沉降, 引起坡体上缘出现 1 、 2 裂缝 [ 2] , 裂缝延伸 长度约达 3. 0 m, 走向近东西向, 张开宽度约 5. 0 cm, 下错约 10 cm, 裂缝对应基岩陡坎处出现坍塌, 裂缝距离采空区最大垂直高度约 83. 1 m. 同时, 隧 道处在采空区内下沉引起推挤的稳定岩体内, 加之, 根据多处外漏基岩揭露, 稳定岩体中存在较发育的 NW75 / SW21 23 、 NW44 / SW7 10 的隐性结 构面, 易受压变形, 出现向岩体整体移动 见图 2 3 . 图 2 工程地质断面图 Fig. 2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ection 3 采空区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3. 1 采空区变形机理分析 隧道病害体主要分布在入口向里 60 m 范围 内, 该段穿越地层主要为灰岩、 页岩及煤层. 第一层 煤层顶板主要由页岩组成, 岩体强度相对较低, 加之 煤层上方灰岩节理、 岩溶发育, 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 较密切, 岩体容易风化, 顶板易发生坍塌; 第二层煤 矿顶板主要为灰岩, 弱风化, 岩体强度较高, 地板岩 层主要为砂岩, 岩体强度较高, 该煤层层顶板不易坍 塌, 破坏模式可能是老采空区中残留的煤柱在地下 水作用、 风化作用、 行车动荷载等因素的影响下, 逐 渐破坏, 使煤柱失去支撑能力, 上覆岩层随之产生应 力重新分布和位移变形, 致隧道洞壁变形开裂、 地表 下沉. 加之, 本段隧道右侧山体分布采空区, 隧道口 附近位于采空区边缘, 采空区内沉降形成的塌陷体 45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第 29 卷 为上大下小的楔形体, 其塌陷过程中将对前部 临 空 稳定岩体产生挤压, 同时稳定岩体中存在较发育 的 NW75 / SW21 23 、 NW44 / SW7 10 的隐性 结构面, 更易受挤压变性, 受挤压岩体向以乃河方向 出现整体移动, 对以乃河 3桥墩基础的推挤, 推挤 过程中桥墩向隧道口倾斜, 最终导致桥梁支座出现 位移. 通过变形特征及模式综合分析, 引起隧道变形 开裂和桥梁支座出现位移主要原因为 煤矿开采后 隧道山侧岩体出现塌陷, 形成较大规模的塌陷体, 塌 陷体挤压前部稳定岩体后, 其岩体沿结构面及软弱 面出现滑动变形, 导致隧道和桥梁出现破坏及位移. 图 3 ∀∀工程地质断面图 Fig. 3 ∀∀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ection 3. 2 采空区地层稳定性分析 煤层采出后, 围岩在一般情况下 侧压力系数 3 必然要进行应力重分布, 发生复杂的变形和移动. 当围岩变形和移动基本稳定后, 按其破坏程度, 本采 空区大致可分为 2个影响带 冒落带、 裂隙带 [ 3] . 1 冒落带高度确定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 顶板岩层在自重应力的作 用下, 发生法向弯曲, 当岩层内部的拉应力大于岩石 的抗拉强度时, 顶板岩层开始产生断裂、 破碎, 继而 垮落, 这部分垮落的岩层称为采空区的冒落带. 冒落 岩石具有一定的碎胀性与压缩性, 冒落岩石的体积 大于冒落前的原岩体积. 随着冒落岩石稳定时间的 加长, 其压实性越好. 碎胀性是冒落自行停止的根本 原因. 冒落带的高度取决于采出煤层的厚度和上覆岩 石的碎胀系数. 一般坚硬岩石组成的顶板比软质岩 石组成的顶板冒落带高度要大. 冒落带高度计算如 下[ 4] 1 煤层单层开采时, 冒落带高度可用式1 计 算 Hm m/ [ k - 1cos ]1 式中 Hm为冒落带高度, m; m 为开采煤层厚度, m; k 为岩石碎胀系数; 为煤层倾角, . 本区冒落带的高度按式 1 计算得 Hm 2/ [ 1. 2- 1 cos10 ] 10 m. 2 煤层分层开采时, 冒落带高度可用式2 计 算 Hm [ 100 m/ 2. 1 m 16 ] ∃ 22 式中 ∃ 2 m 为累计开采厚度, m. 按式2 计算得 Hm [ 100 6/ 2. 1 6 16] ∃ 2. 5 23. 47 m. 2 裂隙带高度确定 采空区上覆岩层中产生了裂缝、 离层及断裂现 象, 但仍保持层状结构的那部分岩层称为裂隙带, 位 于冒落带之上, 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均属破 坏性影响区, 破坏程度随离采空区距离的加大而逐 渐减小. 裂隙带内的岩层不仅发生垂直于层面的裂 缝和断裂, 而且常常产生顺层面的离层裂缝. 一般下 46 第 6 期窦 顺等 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 部岩层大多断开, 但仍保持其原有层次; 上部岩层裂 缝不断开, 连通性较差. 裂隙带最大高度的计算可采用式3 计算, 其 适用于累计开采厚度 15 m 的煤层采空区. HL 30 m 10 3 式中 HL为裂隙带高度, m; m 为累计开采厚度, m. HL 30 2 1/ 2 10 52. 42 m单层开采, m 累计开采厚度为 2 m HL 30 6 1/ 2 10 83. 48 m分层开采, m 累计开采厚度为 6 m 单层开采区主要为隧道进口段, 冒落层的高度 约 10 m, 局部可到达地表附近. 裂隙带高度约 52 m 基本位于基岩陡坎处坍塌变形处; 分层开采区主要 分布在隧道右侧的山体内, 其冒落层的高度约 23 m, 基本至隧道拱顶标高处. 裂隙高度约 84 m, 与地 表 1 、 2 裂缝位置相吻合. 岩体内隐性顺倾结构面的存在, 塌陷冒落带岩 体受到挤压, 前部岩体存在失稳可能, 尤其是 断面范围内较高临空面, 极易出现整体失稳可能, ∀∀ 断面临空条件相对较好, 整体失稳的可能较 小, 但对隧道存在部分挤压变形, 致隧道衬砌开裂. 3. 3 断面滑体稳定性计算 根据 断面当前变形状态, 采用反算结果 及滑带经验数值, 综合确定主滑段的力学参数指标. 采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折线型滑动面的推力传递 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及计算 [ 5] . 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Fs ∋ n- 1 i 1 Ri n- 1 j i i Rn ∋ n- 1 i 1 Ti n- 1 j i i Tn 4 Ni Qicos i, Ti Qisin i n- 1 j 1 i cos i- i 1 - sin i- i 1 tani 1 j i i 1 i 2 n- 1 Ri Nitani ciLi 式中 Fs为稳定系数; Qi为第 i 块段滑体所受的重 力, kN/ m; Ri为作用于第 i 块段的抗滑力, kN/ m; Ni为第i 块段滑动面的法向分力, kN/ m; i为第i 块 段土的内摩擦角, ; ci为第 i 块段土的粘聚力, kPa; Li为第i 块段滑动面的长度, m; i为第 i 块段 滑动面倾角, ; Ti为作用于第 i 块滑动面上的滑 动分力, kN/ m; i为第i 块段的剩余下滑力传递至i 1块段的传递系数j i. 表 1猴场隧道区滑坡病害 断面稳定性计算 Tab. 1 Stability analysis of section of landslide in Houchang Tunnel area 计算段 编号 计算段 重 / kN 计算段 长 /m 滑面倾 角 / c / kPa / T Wsin / N f tanN Wcos 下滑 力 /t 抗滑 力 /t K 1506. 68854. 62800. 050. 0499. 01. 1987. 99271. 8104. 9 21 100. 15412. 36231. 517. 5429. 90. 321 012. 70675. 7442. 7 31 046. 44813. 85231. 517. 5408. 90. 32963. 261 084. 6767. 2 4779. 126 415. 28231. 517. 5304. 40. 32717. 191 350. 81 016. 2 5644. 924 815. 26231. 517. 5252. 00. 32593. 661 587. 61 226. 3 6658. 236 816. 8731. 56. 034. 40. 11657. 331 621. 71 320. 7 7639. 620 821. 64- 61. 56. 0- 66. 90. 11636. 121 554. 81 420. 0 8505. 627 224. 95- 61. 56. 0- 52. 90. 11502. 861 502. 21 510. 3 1. 01 如表 1 所示, 隧道进口处斜坡体稳定系数约 1. 01, 接近临界状态, 在行车动载等因素下, 可能稳 定系数接近或小于 1, 从而导致 3桥墩基础受推挤 后, 向隧道方向倾斜, 导致以乃河桥梁支座出现自 0台至 3台位移逐渐减小的破坏模式, 这与其变 形规律相吻合. 4结论及处理工程措施建议 4. 1结论 通过猴场隧道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得出以 下结论 1 猴场隧道病害区位于以乃河左岸, 其病害为 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隧道右侧 靠山侧 开采区, 隧 道进洞口以内60 m 范围出现开裂; 第二部分为与隧 道进口相接的以乃河 3桥墩支座位移. 2 煤矿塌陷是因为采空区内煤柱目前已进入 强风化阶段, 其强度和支撑力可能逐渐减小, 最终煤 柱失去支撑作用, 导致采空区岩体出现沉降. 然而猴 场隧道区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体推挤前部稳定岩体 出现局部失稳, 导致隧道洞壁变形开裂和以乃河支 座产生位移等病害. 3 煤矿开采后隧道山侧岩体出现塌陷, 形成较 47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第 29 卷 大规模的塌陷体, 塌陷体挤压前部稳定岩体后, 其岩 体沿结构面及软弱面出现滑动变形, 导致隧道和桥 梁出现破坏及位移. 根据钻探资料、 计算采空区的冒 落带和裂隙带的高度分别为 24, 84 m, 计算隧道进 口 断面稳定度约 1. 01, 结合隧道区域变形特 征综合分析, 隧道和3桥墩靠山侧均处于采空区冒 落带内, 且隧道区滑坡病害区稳定性较差, 处于欠稳 定状态. 4. 2工程措施建议 根据地质勘察结论, 建议对隧道区进行以下加 固处理 1 隧道区病害第一部分, 主要是隧道右侧可能 存在采空区, 建议隧道下部注浆处理, 增加冒落带岩 体的强度, 对于裂缝分布密集地带采用 W 型钢带加 固衬砌, 防止掉块. 本次设计的工程安全系数在天然工况下取 K 1. 10, 考虑地震时取 K 1. 00, 暴雨状况时安全 系数取K 1. 05. 推力计算时主要考虑地震和暴雨 的影响, 取三者中较大值作为设计推力. 1 距离铁路 5 m 处设置一排 C25 钢筋混凝土 抗滑桩, 共计 9 根, 抗滑桩埋入地面以下 4 m, 桩截 面为 2. 2 m 3. 4 m, 桩长 20 m, 桩间距中- 中为 6 m, 抗滑桩长轴方向 SW15 . 2 隧道临时加固措施 进口 60 m 范围内采用 钢拱架, 间距 1 m, 共计 61 榀. 3 隧道永久加固措施 进口 60 m 范围内拱 部、 边墙嵌 W 型钢带加 4 m 长自钻式锚杆并挂网喷 射 C25 混凝土 10 cm. 2 隧道区病害第二部分, 病害主要影响 3 桥 墩及桥墩至隧道口附近路基的稳定性, 建议距离线 路 5 6 m 处设置抗滑桩, 增加其稳定性. 移动第一孔梁梁体, 移动 0 台两个固定支座、 2墩两个活动支座共 4 个支座, 通过移动梁体和支 座消除病害. 凿除 0台混凝土胸墙 200 mm, 采用 SYPEX 灌封胶进行封闭; 第一孔梁梁体向六盘水方 向移动 90 mm, 0 台设计支座较原支座向六盘水方 向移动 120 mm, 2墩设计支座较原支座向大湾方 向移动 43 mm. 移动支座设计 抬梁、 拆除原支座后, 凿除原支 座底板下干硬砂浆及锲铁 50 55 mm, 加垫 20 mm 厚钢垫板并与地锚螺栓焊接, 形成设计支承垫石; 在 钢垫板上安装支座 根据安装温度调整支座预偏 量 , 将支座下摆与钢板焊接. 更换支座后, 梁体维持 原高程, 桥上线路平面位置及纵坡均无变化. 参考文献 [1] 任伟中, 陈浩. 滑坡变形机理和整治工程的模型试验研 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4 12 21362141. [2] 勒晓光, 王兰生, 李晓红. 二郎山与平沟滑坡变形监测 与趋势分析[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1, 184 40 43. [3] 车晓红, 靳晓光, 卢义玉. 西山坪隧道穿煤及采空区围 岩变形特性与数值模拟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 2002, 21 5 667 670. [4] 李晓红, 姜德义, 刘春. 公路隧道穿越采空区治理技术 研究[ J]. 岩土力学, 20056 910 914. [5] 李治国. 铁山隧道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技术研究 [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21 8 1168 1173. Stability Analysis and Treatment for Mined out Area in Houchang Tunnel DOU Shun, ZHANG Zhiqiang, DAI Yu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of C. R. E. C. ,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d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ouchang Tunnel, the landslide appearance type is in vestigated,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deation collapse characteristic of minedout area are ana lyzed. Deation theory for slope and tunnel near minedout area is studied in detail. Stability analysis for slope is pered, then accurat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with which relevant geological hazards caused by minedout area can be treated permanently. It ensures the treatment project to be inational constructed and safe operation of tunnel. Key words minedout area; tunnel; stability analysis; treatment measure 48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