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朱春林2011-03-19,一、纲领性文件意见二、规划的目的三、规划编制依据及所需资料四、规划的范围和对象五、规划基本要求六、规划工作程序七、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八、项目组织实施建议,一、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72号)提出的十项重大措施1.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每年10亿,省安排5亿,争取国家支持3亿,州(市)自筹2亿,专户、专帐、专款管理使用。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3.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县域地灾详查,“十二五”10个县。“十三五”15个县;68个重点城镇调查评价;重大工程项目调查评价。,4.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水平完善预警预报体系;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群测群防工作水平。5.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巡查排查加大排查工作力度;落实专业排查责任;加强动态巡查工作。6.提高灾害分类治理水平及时组织搬迁避让;加快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完善灾害治理措施。7.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健全应急协调机制;完善地灾应急预案;应急平台、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8.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9.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作用。10.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强化上下联动。,地灾防治规划体系,编制十年工作规划分级制定省、州(市)、县(市、区)2011~2020年十年规划。其中省级规划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云政办发〔2004〕44号)已于2004年2月25日由省政府发布实施,下一步涉及修编问题;州、县级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制定专项防治规划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管道及输电线路、新农村建设、引水、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利用、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等10类工程,须制定专项地灾防治规划。,地灾防治规划体系,制定年度防治工作计划依据十年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编制年度防灾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将年度防灾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企业,逐级细化到县、乡、村、组,责任明确到人,限期完成年度防治任务。,二、地灾防治规划的目的,科学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主动、有计划地部署和开展地灾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灾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级规划的定位和特点,是落实省政府加强地灾防治工作意见的具体体现;是县级地灾防治的专项规划;是根据现阶段县(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全县地灾防治工作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县级规划的定位和特点,县级规划遵循州(市)级或省级规划,编制内容受州(市)规或省规的指导并与之衔接;对乡镇级同期地灾防治规划起指导作用自上而下为相互衔接、避免矛盾,达到上下统一,本次可自下而上编制,即先编县规,再汇总编州规。由技术单位编制,政府发布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三、规划编制依据及所需资料,法律、法规、文件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云政发〔2010〕172号)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年)4.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1年)5.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1998年)6.云南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技术标准1.云南省州(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编制指南(云国土资〔20110〕8号)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4月)3.地质灾害分类分级(DZ/T0238-2004)4.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D2008-02)5.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以(1)、(2)项最为重要、最直接,相关规划及技术文件1.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云政办发〔2004〕44号)2.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3.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4.县(市、区)2010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排查、再核查资料5.县(市、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资料,,6.县(市、区)地质灾害点调查、勘查、可研、设计、施工资料7.近几年因地质灾害搬迁的资料8.县(市、区)“十二五”规划,以及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土地开发、水保、山洪灾害防治、矿产、旅游、新农村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校安工程、扶贫工程等专项规划。4~8项应尽可能搜集齐全。除成果报告外,必要时还应搜集记录表(如核查记录)、照片等。,四、规划的范围和对象,指南开篇适用于州、县两级行政区内,主要因自然因素引发的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的地质灾害灾(险)情,以及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城乡居民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有明确诱发地灾责任主体,或地灾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或各类基础工程设施的地灾防治规划,由发改、建设、水利、交通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条例、意见和有关规定,组织编制、审查和报批,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执行。,探讨,1.规划对象主要针对自然因素引发或难以确定引发责任人以及危害、威胁对象主要为城乡居民的这两类地灾制定防治规划。2.涉及水利、公路、矿山、企事业单位等有责任主体和危害、威胁对象的地灾,不应纳入规划。3.实际操作涉及问题较多,尤其是调查区划往往把矿山和水利水电工程也作为重点之一。规划如何把握处理意见1.之外的不作重点,即便纳入,也应明确防治主体和资金渠道;在其它措施中提出未纳入规划的地灾防治建议。,1.规划期和基准年规划期2011~2020年;规划基准年2010年2.规划目标总体目标以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及州(市)、县(市、区)政府筹措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为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十项重大措施”,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以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和避灾搬迁为重点,全面推进和强化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规划基本要求,近期(2011~2015年)实现规划区内地灾防治重点城镇、重点集镇、重点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工程治理工作和避灾搬迁工作的新突破;受地灾直接威胁人口较“十一五”减少20以上,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5以上远期(2016~2020年)深化地灾调查研究、提升地灾监测预警水平、强化小流域地灾隐患综合整治、建立和完善地灾防治管理平台;使受灾害直接威胁人口较“十二五”减少30以上,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减少20以上。返回,3、规划指导思想、方针与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指导思想;遵循“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贯彻“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建设发展规划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的“四结合”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具体细化;强调统一领导、加强协调、完善机制、保障投入,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的联合使用,规划目标的可实现性。,上述是编制规划的总纲,需学习领会、深入理解并落实到规划中。要认识到地灾防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巩固、持续探索的系统性工作,体现出规划的系统性。指南规划要与本地“十二五”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城乡建设、水土保持、山洪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校安工程、扶贫工程等的规划相协调。返回,规划编制中的具体原则还有(摘自新平县规划,供参考)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群测群防,专家指导;经济合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分工合作,分级分部门负责;奖惩分明,谁引发、谁治理;4、完成时间2011年内全部完成。其中7月初之前完成规划编制、征求意见等工作;12月底前完成规划评审论证、审核和审批发布等工作。,技术单位的工作流程1.组织培训。鉴于多数技术人员对规划编制不熟悉,开展工作前应对项目人员进行简要培训,熟悉了解技术规范和要求,明确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要点。2、搜集资料。主要有规划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查、地质灾害排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前述相关规划等有关资料。资料搜集要广泛、全面,有困难和问题要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土部门及时解决。,六、规划工作程序,3.进行资料整理、研究,初拟规划方案。要充分了解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环境基本特点,灾情、隐患点状况及危害、威胁情况,地灾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地灾防治工作进展重点是地灾群测群防、工程治理、避灾搬迁等工作的成效,兼顾组织机构建立,防灾制度建设,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编制,地灾调查与区划成果,巡查排查及应急处置,监测预警,宣传培训等情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突破方向;面临的形势分析总结规划期地灾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4.开展野外调查、复查、核实、研究。对地灾调查区划或详查列举的重要地质灾害点隐患点逐一进行核查,对乡镇、村所反映的新增地灾隐患点进行补充调查。对需避灾搬迁的点,除选定搬迁场地外,还要征求村民意见。5.编制防治工作部署图(规划图)、规划表和规划文本。6.广泛征求意见。主要是同级有关部门(国土、城建、水利、交通、矿产、旅游、扶贫等部门)和专家意见,以及乡镇、村民代表的意见,特别是避灾搬迁一定要征求村组意见。7.修改规划文本、图、表。8.报本级协调领导小组审查→报州局或省厅组织技术评审论证、审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发布实施,并报省国土厅备案。,,1.体现和突出“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间做,需要花多少钱”等核心内容,能定量的尽量用数字说话。2.合理确定防治目标总结前期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当地地灾危害与威胁情况、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对地灾防治工作的需求,以指南的指导性指标为参照,合理确定规划时段内的地灾防治目标。,七、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各州(市)、县(市、区)的地灾防治目标,不应低于意见中提出的防治目标要求,即双减指标院在做项目新平、绿春等,防治目标由技术单位确定,县里未提出明确要求。个人认为目标确定要与地方充分沟通,不宜定得太高。防治目标是双控指标,规划完成后应在防治效益中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述。受直接威胁人口比较好统计和对比;“十一五”期间已发生的灾害损失尽管较难也还可以设法统计,但未来要减少的损失如何来定是个难题,需对灾害发生情况和隐患点状况进行仔细分析后才好确定,或根据具体情况与县商榷进行调整(指南的指标为指导性的,应可微调)。,3.分类划型要准确,根据地灾防治条例、云南省地灾应急预案和有关政策等的规定,按照分级治理原则,大型、特大型地灾工程治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给予解决;中、小型地灾工程治理由州(市)级财政负责解决。意见也明确了地灾防治资金的使用原则,即留出重点工程防治经费后,其余资金切块下到州(市),加上州(市)匹配的,用于本地区地灾防治。因此地灾等级划分就显得很重要。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大小的分级,即灾度分级反映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程度,在条例中已有明确规定。规划中所遇到的更多是险情和隐患,隐患点险情等级按受威胁人数和受威胁财产价值确定,本质上属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在操作上可与灾度分级对应。,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表,4.突出两个重点,工程治理和避灾搬迁是规划中两项重点防治措施。应根据地灾防治任务轻重和设定的减灾目标,区别轻重缓急,兼顾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通过筛选、比选和排序等,分期提出拟实施的工程治理和避灾搬迁项目。注意应对已有防治工程进行现场调查评估,对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补强或配套的防治工程,应列入项目计划。工程治理按照隐患等级和可治性,分别列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工程治理项目,处置级别、实施分期以及拟采用的主要工程措施,投入的工程量和所需经费匡算数额。,避灾搬迁要依据三个原则确定(1)有搬迁选址条件(2)防灾效果搬迁优于治理(3)当地政府同意、村民愿意列出拟搬迁集镇、村庄户数和人数,提出分期实施计划和经费匡算数额。建议搜集地方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因灾搬迁、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等的搬迁补助标准和场地平整、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标准,在省厅的资金预算办法未出来时能有搬迁经费匡算依据。,对于外单位写的调查区划报告、跑的隐患点,规划人员不到野外复查、核查,没有现场认识,就拟定治理工程措施、确定工程量是有技术风险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指南提出“原则上优先选择承担过县域地灾调查与区划的单位承担县规编制”,要求“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对重大隐患点进行现场核实”。探讨哪些点要到现场核实按指南,中型以上的隐患点要填入州(市)规划表中,建议中型以上的隐患点、初步确定需要工程治理和避灾搬迁的点都要核实,新平、文山的规划就是这么做的。,,具体操作中涉及到(1)地灾隐患点多的县,要花较多时间进行野外核实,在项目策划、组织时要充分考虑。(2)现场要确定治理工程措施、工程量或搬迁场地选址,需要准确把握地灾特征,判断发展趋势,确定威胁危害范围、人口、财产,判定地灾等级,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是规划编制的难点之一。,5.规划内容力求全面,意见中提出的“十项重大措施”,全面涵盖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方方面面。要从构建长效防灾体系出发,周密部署、合理安排规划期内的各项地灾防治工作。除工程治理和避灾搬迁外,其它措施具体体现在规划文本的第五章。,,,(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对没必要或不具备工程治理、避灾搬迁条件的隐患点,以及工程治理、避灾搬迁实施前的隐患点,要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统计需要实施监测预警的隐患点数量;制订增加群测群防人员,改善群测群防装备和监测预警设施的计划,匡算经费数额;提出针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的建议及经费匡算数额。针对区域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提出建立、提升预警预报效率和水平的方案,匡算经费数额。例如新平部署了专业监测网络,县级监测点及增补点的监测方式升级改造,安装墙面裂缝报警器、滑坡裂缝伸缩仪(报警器)、泥石流地声报警器等。,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技术方法,中国地调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曹修定电话0312-31070851378022748813931393700电子邮箱cxd5551、简易观测技术方法;2、简易有线监测预警器材;3、无线远程监测预警器材;4、地质灾害多参数监测传输预警系统;5、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发布系统。可到单位主页查看最新应急监测预警产品网址,埋桩法,埋桩法测量滑坡体后缘位移量,裂缝报警器,对滑坡崩塌体上建筑物裂缝进行小量程位移监测,滑坡上房屋裂缝监测,崩塌滑坡多点无线应急监测预警系统,泥石流、水石流地声监测预警仪,1-2公里,泥石流地声自动监测预警示意,,,泥石流超声波泥位监测预警仪,泥石流超过预设的泥石位监测预警高度立即报警,可有线、无线报警和数据传输存储。,超声波(测距)泥石流监测预警,山洪泥石流监测无线远程报警器,地质灾害多参数应急监测预警仪,可以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做多参数综合监测传输和预警。,参数雨量、地表位移、深部位移、地下水位、含水率、倾斜等,(2)地质灾害巡查核查。按照省厅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复查工作制度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完善工作方案,匡算工作经费。例新平规划每年的巡查核查安排如下1~3月排查上年度新增地质灾害隐患;4~5月,开展地灾汛前巡查,巡查隐患点现状,预测发展趋势,检查“两卡”发放情况,开展宣传教育等;7月,进行地灾汛中检查,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到位情况;11月,开展汛期结束后的复查排查,调查地灾现状及趋势,稳定程度,提出下一年度开展相关工作的建议。,(3)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从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需要出发,在现有管理工作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地灾防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地灾应急指挥平台的初步方案,匡算经费数额。例新平规划2011之前,完成全县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开发。2012~2015年,实现全自动系统建设,集数据采集与入库、预警分析、预警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完善的信息系统。2016~2020年,全面实现动态管理。,,(4)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根据本地应该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主要区域或方面,列出工作计划,并匡算经费数额。例如规划开展详查工作;针对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区(带)、重点小流域开展调查、综合治理研究示范的,相关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和治理工程可列入本规划并匡算经费数额;拟开展的其他调查研究项目。新平继续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和治理示范工程,,(5)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宣传。按照省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要求,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宣传工作各地都要持续广泛地开展,在规划编制中应对此项工作做出计划安排并匡算经费数额。新平宣传培训分层次、分期分批进行。每年固定开展集中培训2次,同时借助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杂志、板报、标语等媒介以及中小学乡土教材,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普及省情、灾情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6)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建设。我省绝大部分州(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力量不足、技术支撑机构缺位。在规划中应考虑充实管理人员和建立州、县两级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紧迫性,提出需求或方案。新平2011年应增加相应地环科管理人员;“十二五”期间建立“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地灾应急中心)”,承担地灾、地下水、矿山地质环境等工作。监测站编制15名,设站长1名,副站长1名,总工程师1名,下设办公室、地质灾害室、地下水室、矿山室等4个室,负责具体技术工作。监测站由县国土局直接领导,受省、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应急中心)的指导。,指南所设附表基本可以反映规划区的地灾危害、威胁程度,相关治理、搬迁项目实施计划安排,各项防灾、减灾工作所需投入等基本情况,是部署安排地灾防治工作的基本依据。编表是规划的重要环节和难点之一,表列内容要填写全面、准确;附表不足以反映规划区特殊规划内容的,可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要求增加附表。按近“细”远“粗”的原则,对规划期内拟实施的各类项目经费投入进行匡算。规划初表编好后应对照规划目标评估是否恰当,过高或过低都应作进一步调整完善。,6.填全附表算好账,对于工程治理项目,要列出主要治理措施、估算工程量和所需资金数额;对于避灾搬迁项目,具备前述三个条件的才能列入,并在表内明确新址地点及适宜性结论。在省厅拟制定的相关资金预算办法出台之前,避灾搬迁的资金数额可据搬迁户数,场地平整、支挡和水电路工程量等,按建房补助、基础设施和其它分项估算。能够与土地整治、校安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扶贫工程等相关项目进行整合的相关地灾工程治理、避灾搬迁项目可以优先安排。所需资金可参考相关项目标准估算。,八、项目组织实施建议,1.做好项目策划、人员培训、资料搜集和综合研究工作;2.重视野外复查、核实,尽可能多到一些隐患点,现场工作要全面细致;3.一个单位承担多个规划,建议设一个总技术负责统揽技术工作,协调各项目进展,到关键隐患点核实,指导、解决各项目疑难问题;4.治理工程和避灾搬迁数量应适当,满足规划目标即可,不宜过多,以避免单项目资金不足导致工程或场地存在安全隐患。,,5.多与地方国土部门沟通,明确目标,统一思路,尽量避免反复;6.加强内部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7.遇到重大问题、普遍问题,可向州(市)国土局或省厅环境处请示,必要时可请专家咨询。,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