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 目 录 编制说明1 第一章 基本情况2 第一节 矿井概况2 第二节 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3 第二章 规划总体目标7 第一节 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基本原则7 第三节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总体目标7 第三章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8 第一节 矿井生产建设现状8 第二节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9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16 第五章 保障措施17 1 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保障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提出2011~2015年生产建设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总体目标、规划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等,以指导矿未来五年的生产建设工作。 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对矿井生产建设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矿生产建设工作。 二、编制原则及规划期 1、编制原则 具备5年以上可采储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2、规划发展期 2011~2015年为规划发展期。 三、涉及的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范围 本规划涉及的生产建设范围包括矿井开拓掘进工程、年度采煤任务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接替安排等。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基本情况 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安煤业)位于登封市宣化镇岳窑村和禹州市苌庄乡桃园村结合部,行政区划隶属登封市宣化镇管辖,为登电集团下属集体企业。豫安煤业由原登封市大龙山~禹州市桃园煤矿勘探区和登封市宣化镇岳窑煤矿、登封市宣化镇岳窑联营煤矿、登封市宣化镇岳窑村富民煤矿资源整合而成。矿井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按照一期、二期两步执行,前期在3个矿所属区域进行一期改造,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t/a,二期在此基础上加上桃园勘探区生产能力达到45万t/a,目前矿井在一期工程内进行开采活动。豫安煤业是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等六证齐全的矿井。 二、矿区地理位置及煤田分布 豫安煤业位于禹州煤田蔡寺~白沙普查区的北中部,西北距登封市25km,东南距禹州市30km,为登封市宣化镇岳窑村和禹州市苌庄乡桃园村结合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44″~11318′46″,北纬3420′01″~3421′41″。 本区交通以公路为主,由禹州经苌庄、宣化横贯矿区可至告成、卢店,与S316、S237省道相连,永登高速公路从矿区西南部经过,与郑少洛高速公路相连,东达郑州、西达洛阳,东南可至许昌等地,交通方便。 第二节 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资源储量 豫安煤业矿区东西长约4.6km,南北宽3.13km,面积约9.477km2。该矿2007年7月办理了新的采矿证,证号为4100000730342,开采标高从290m至-660m,有效期10年。在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内,一期工程限采二1煤层,开采标高从290m至-50m,面积约1.53km2。截止2010年底,豫安煤业全矿区保有资源储量3482.17万t,其中矿井一期工程保有资源储量438.63万t。 二、煤田地质特征及煤层赋存情况 1、地层 本区位于禹州煤田的北西部,矿区范围内地层有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地层,缺失上、下奥陶系、侏罗系、志留系、泥盆系以及石炭系下、中统地层。 2、构造 (1)断层 白F2断层走向96,倾向6,倾角65,落差0~8m,横穿于井田中部,延长约600m,该断层由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岳F1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走向近NS,倾向ES,倾角65,落差0~45m,该断层由巷道揭露,控制可靠。 (2)滑动构造 苌庄滑体(HF2)地面走向N60W,往西至白沙水库附近转向NW30,闭合于白沙水库附近,经郭寨附近往东南延展,滑体南北两端倾角较陡,呈60左右,中部平缓,似船状上覆于煤系地层之上。 3、煤层赋存情况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厚约672.22m,共含煤23层,平均煤厚8.58m,含煤系数1.28。 二1煤层为全区大部可采煤层,是本区的唯一开采对象,位于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标志层之下0~10m,太原组底部菱铁质泥岩之上5~12m。二1煤层倾角一般为10~19,厚度0.74~5.01m,平均煤厚2.69m,属中厚煤层。二1煤层结构简单,层位稳定,煤类单一,煤质变化中等,煤层较稳定。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和泥岩,少数为中~细粒砂岩,底板一般为砂质泥岩。 二1煤为黑色,金刚光泽,多呈粉状、粒状产出,强度低,煤层局部含少量结核状硫化物,煤层顶、底板附近煤质一般较劣。二1煤视密度为1.33~1.45t/m3,平均为1.37t/m3。 二1 煤原煤灰分Ad为10.99~30.77,平均为17.93,属低~中灰煤;挥发分Vdaf 为11.98~15.23,平均为12.98,属低挥发分煤;全硫含量St,d为0.32~1.38,平均为0.41,属特低硫煤;高位发热量Qg,vd为23.62~31.98 MJ/kg,平均28.93MJ/kg,属高热值煤。区内二 1 煤为低~中灰、低挥发分、特低硫、高热值的贫煤,因此主要作为动力或民用用煤。 三、水文地质 二1煤层的顶板直接充水层为二叠系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顶板含水层的富水性不及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因此二1煤层是以底板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即岩溶充水矿床)。断裂较发育,水头压力较高,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但也有间接充水含水层和西部白沙水库水的渗透补给。确定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即以底板进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四、工程地质 根据矿区14个穿见二1煤层位的钻孔资料统计,二1煤层顶板岩性为砂岩类(夹薄层伪顶)和泥岩类(含砂质泥岩)两大类。二1煤层直接顶板较薄及滑动构造通过部位,易出现冒顶、掉块等情况,顶板多属不稳定岩层。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底板承受的水压不断增高。在二1煤底板隔水层较薄处或遇断层破碎处,易引起底鼓或底板突破而发生突水。本区外北部矿井生产时就有发生底鼓现象。本区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稳定~不稳定。 五、环境地质 (1)瓦斯 根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对郑州广贤工贸新丰煤矿等38处矿井2010年度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豫工信煤[2011]111号)文件,豫安煤业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90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5.97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10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4.32m3/t。 (2)煤层自燃 根据2007年11月9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豫安煤业出具的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根据2007年11月8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对豫安煤业出具的煤尘爆炸鉴定报告,该矿二1煤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4)地温及冲击地压 该矿位于禹州煤田蔡寺~白沙普查区西北部,总体属地温正常区,不存在地温异常及热害,无冲击地压。 第二章 规划总体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遏制重特大事故。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备,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 3、增加矿井开拓煤量,保持采掘接替正常。 4、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矿、安全发展的理念,保证矿井生产能力,完成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第三节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2011~2015年完成煤炭产量130万t,完成二期45万t/a工程设计及建井准备工作,保证一、二期工程衔接。 第三章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 第一节 矿井生产建设现状 豫安煤业开采二1煤层,采用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属低沼矿井,煤层为不易自燃煤层,有煤尘爆炸倾向。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矿井属生产矿井,年生产能力为21万吨,2011年上半年生产原煤10.3万吨。目前矿井布置有2个采区,分别为21采区和31采区,正常生产安排有2个采煤工作面(21021、31091采煤工作面)、1个开拓掘进工作面(31采区运输巷)和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1061上、下顺槽)。其中 21021采煤工作面截止2011年6月底,剩余走向可采长度310m,工作面倾斜宽度70m,煤层倾角19,煤层平均厚度3.19m,可采储量6.58万吨,每天2班生产,日循环进度1m,日产原煤290万吨。可采期9.45个月,预计到2012年12月底回采结束后由21001采煤工作面接替。 31091采煤工作面截止2011年6月底,剩余走向可采长度145m,工作面倾斜宽度80m,煤层倾角26,煤层平均厚度4m,可采储量5.91万吨,每天2班生产,日循环进度1m,日产原煤407万吨。可采期6.05个月,预计到2012年5月底回采结束后由21061采煤工作面接替。 21061采煤工作面设计掘进进尺663m,计划从2011年12月份开始掘进,到2012年5月底前形成回采系统。 31031采煤工作面,设计掘进进尺1083m,计划从2012年6月份开始安排2个掘进工作面到2012年11月底完成,接替21021采煤工作面。 31采区进风绕道30m及运输巷425m计划从2011年7月份开始掘进完成后到2011年底再争取完成31采区进风大巷和回风大巷。2012年全年计划完成31采区运输下山和轨道下山。 2013年完成31采区水仓掘进,力争完成31采区首采工作面掘进任务。 主副斜井中段中央变电所北部紧急避难硐室建设工作计划21012年6月底之前完成;31采区下山紧急避难硐室建设工作计划21012年底之前完成。 第二节 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 一、规划依据 1、按设计年生产能力21万吨并有15左右的富裕系数安排矿井正常生产。 2、矿井一期井田范围内开采标高从290m至-50m。 3、按照目前矿井生产管理模式,正常生产安排2个采煤工作面1个开拓掘进工作面和2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保证设计生产能力。 4、各采煤工作面煤厚及倾角原则依据2010年度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中数据,局部根据附近实际揭露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5、本生产建设规划期为5年,即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年底。 二、可采储量规划 根据豫安煤业采掘工程平面图,截止2011年6月底,矿井一期井田内可布置14个采煤工作面,总可采储量为169.57万吨。2011年7月1日~2015年计划采出煤量共119.7万吨,加上2011年上半年已采原煤10.3万吨,预计规划期间共生产原煤为130万吨,剩余可采储量49.87万吨。 三、采面接替 全矿井共组织3个采煤队其中2个采煤队,一个准备队,8小时工作制,每天每个采面安排2~3个班生产。每月工作面循环率按80计划。 21采区除了现在生产的21021工作面外,还可布置21001、21061、21011三个工作面;31采区除了现在生产的31071、31091工作面外,还可布置31011、31021、31031、31041、31051、31061和31081七个工作面;根据估算,21采区、31采区可满足矿井五年内的生产需要。 一采煤队21021工作面→21061工作面→21041工作面。 二采煤队31091工作面→31011工作面→31031工作面→31051工作面。 生产建设产量规划见表3-1;生产建设可采储量规划见表3-2;生产建设采面接替规划见表3-3。 表3-1 生产建设产量规划表 单位万吨 采煤队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一队 3.57 4.176 10.4712 13.1008 15.756 13.0158 二队 6.73 5.91 16.46 15.4219 8.7386 16.6464 合计 10.3 10.086 26.9312 28.5227 24.4946 29.6622 四、井巷工程量规划 根据十二五期间采面接替规划,2011年~2015年应完成井巷进尺约9845m,其中岩巷1734m,煤巷8111m,生产建设井巷工程量规划见表3-4。 本规划范围仅限于矿井一期井田范围,开采标高从290米至-50米。矿井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计划2013年完成,2014年开始动工建设,为矿井采掘接替奠定良好基础。 豫安煤业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工程量布置详见图3-1。 12 表3-2 生产建设可采储量规划表 序号 采煤工作面编号 平均长度m 煤层倾角 倾斜宽度m 斜面积m2 煤层厚度m 工作面回采率 可采储量万吨 日推进度m 日产量t 月循环率 月产量t 可采期月 1 21021 310 19 70 21700 3.19 95 6.58 1 290 80 6960 9.45 2 21061 293 25 77 22561 2.6 95 7.63 1.5 390 80 9360 12.23 3 21121 260 19 106 27560 3.19 95 11.44 1 440 80 10562 10.83 4 21001 380 19 127 48260 3.31 95 20.79 1 547 80 13130 15.83 5 31011 410 20 69 28290 3.2 95 11.78 1.5 430 80 10320 11.41 6 31021 425 20 93 39525 3.2 95 16.46 1.5 580 80 13920 11.82 7 31031 80 20 170 13600 4.0 93 6.93 1 866 80 20784 333 8 31041 270 20 134 36180 5.35 93 24.66 1 913 80 21912 11.25 9 31051 304 14 113 34352 4.0 93 17.51 1 576 80 13824 12.67 10 31061 385 14 113 43505 4.0 93 22.17 1 576 80 13824 15.98 11 31081 180 40 91 16380 3.51 93 7.32 1 407 80 9768 7.5 12 31091 145 26 80 11600 4.0 93 5.91 1 407 80 9768 6.05 13 21031 100 20 120 12000 3.5 93 5.35 1 535 80 12840 4.16 14 21011 100 19 129 12900 3.0 95 5.04 1 503 80 12070 4.17 合计 169.57 表3-3 生产建设采面接替规划表 采煤队 采煤工作 面编号 可采储量 日推进度 日产量 月循环率 月产量 可采期 2011年生产原煤 2012年生产原煤 2013年生产原煤 2014年生产原煤 2015年生产原煤 万吨 m t t 月 月 t 月 t 月 t 月 t 月 t 一 21021 6.58 1 290 80 6960 9.45 7.1~12.31 41760 1.1~4.14 24012 21061 7.63 1.5 390 80 9360 8.15 4.15~12.20 76300 21021 11.44 1 440 80 10562 10.83 12.21~12.31 4400 1.1~11.12 110000 21001 20.79 1 547 80 13130 15.83 11.13~12.31 21008 1.1~12.31 157560 1.1~3.7 29332 31011 11.78 1.5 430 80 10320 11.41 3.8~12.31 100826 二 31091 5.91 1 407 80 9768 6.05 7.1~12.31 59100 31031 16.46 1.5 580 80 13920 11.82 1.1~12.31 164600 21031 5.35 1 535 80 12840 4.16 1.1~5.8 53500 21011 5.04 1 503 80 12072 4.17 5.9~9.10 50400 31051 17.51 1 576 80 13824 12.67 9.11~12.31 50319 1.1~9.11 12478 31061 22.17 1 576 80 13824 15.98 9.12~12.31 74908 1.1~12.31 166464 31081 7.32 1 407 80 9768 7.5 31041 24.66 1 913 80 21912 11.25 31031 6.93 1 866 80 20784 3.33 合计 169.57 7.1~12.31 100860 1.1~12.31 269312 1.1~12.31 285227 1.1~12.31 244946 1.1~12.31 296622 登封市豫安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 表3-4 生产建设井巷工程量规划表 年度 序号 巷道名称 数量m 岩 煤 小计 2011年 1 31031进风绕道 30 30 2 31031运输顺槽 520 520 3 31031回风顺槽 455 455 4 31031切眼 83 83 5 1永久避难硐室 50 50 6 31采区进风绕道 30 30 7 31运输巷 350 350 8 31运输巷 75 75 9 31运输下山 150 150 小计 335 1408 1743 2012年 10 21061运输顺槽 293 293 11 21061回风顺槽 290 290 12 21061切眼 77 77 13 21121运输顺槽 260 260 14 21121回风顺槽 274 274 15 21121切眼 106 106 16 2永久避难硐室 52 52 17 21031切眼 120 120 18 21031回风顺槽 160 160 19 31运输下山 352 352 20 31进风绕道 30 30 21 31运输顺槽 70 70 22 31采区变电所、泵房 68 68 23 水仓顺水巷及车房 25 25 24 外水仓 90 90 25 31回风巷 350 350 26 31回风下山 50 50 27 21011切眼 129 129 小计 867 2129 2996 2013年 28 31采区内水仓及小井 75 75 29 31回风下山 316 316 30 31采区液压泵站 26 26 31 31051进风绕道 30 30 32 31051运输顺槽 410 410 33 31051回风顺槽 350 350 34 31051切眼 113 113 35 31071进风绕道 30 30 36 31071运输顺槽 385 385 2013年 37 31071回风顺槽 385 385 38 31071切眼 113 113 39 21001切眼 127 127 40 21001回风顺槽 550 550 41 21001运输顺槽 340 340 42 21001进风绕道 25 25 小计 502 2773 3275 2014年 43 31011运输顺槽 480 480 44 31011回风顺槽 455 455 45 31011切眼 40 40 46 31021运输顺槽 160 160 47 31021回风顺槽 190 190 48 31021切眼 91 91 小计 1416 1416 2015年 49 31011进风绕道 30 30 50 31011运输顺槽 135 135 51 31011回风顺槽 80 80 52 31011切眼 170 170 小计 30 385 415 合 计 1734 8111 9845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矿井东翼的岳F1断层,为南北走向、由东向西倾斜的正断层,倾角0~65,落差45m,地表明显出露,严重影响采面的正常布局。在下步采掘活动中,必须制定过断层专项措施,防止涌水事故发生。 2、31采区2条下山本规划布置在二1煤层底板岩层中,距二1煤层底板8m以内。施工期间为减少岩巷工程量,在不影响安全生产及采掘接替的情况下,也可将31采区两条下山下部最后一个区段(51071采煤工作面)调整为煤巷。 3、31采区投产时,采区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排水系统必须形成,方可进行采煤工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 1、郑州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研究制定安全监管计划、方案和措施,组织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查督查,并实施安全考核。 2、进一步完善矿井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保障措施,公司技术人员挂钩负责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完善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登记建档,严格按照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的原则逐条督促限期整改,实行隐患整改追踪、反馈和销号制度,确保每次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到位。 二、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按要求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坚持井下现场安全生产8小时跟班管理制度。 2、坚持安全生产周检制度,每周由矿长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定级管理,及时抓好整改,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停工整改。 3、加强技术基础工作,由技术负责人及时组织编制煤矿应急救援预案和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绘制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图纸,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4、强化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煤矿主要负责人按规定每月下井带班次数不少于5班,五职矿长、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按规定完成每月下井带班任务。每班至少有一名矿级管理人员带班下井,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并与工人同上班同下班,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三、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制考核制度,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工资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挂钩,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确保矿井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 四、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完善技术基础资料,及时绘制生产实际图纸,采掘工程平面图做到每半个月实测填图一次,并实行季度交换制度。 2、加强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优化通风系统,提高煤矿抗灾减灾能力。抓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摸清矿区水文地质和周边老窑、采空区、断层水、地表水的水情水患。 五、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广大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扎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努力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矿井技术管理水平。 6、 加快四新推广应用步伐,夯实安全基础 由于对煤矿主要灾害的致因缺乏深入研究,使得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性、可靠性和配套性不强,只治标,难治本,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煤矿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煤矿向深部延伸,诸如延期突出、矿震、热害、高地应力等灾害更为严重,对这些灾害缺乏必要的研究,还不能找到完全有效的治理措施。从而进一步彰显出煤矿安全装备是防治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在防治灾害事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矿井开采机械化程度,逐步淘汰落后采煤方法、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 7、 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矿井安全保障能力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煤矿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积极推进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完善工作,按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指示精神要求,加快紧急避险设施设计和施工,争取早日完工。真正做到和建立以超前预防为主的“防灾”和以应急避险为主的“减灾”相结合的防灾体系。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