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_侯公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扫码移动阅读 第4 6卷 第1期 2 0 2 0年1月 工矿自动化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V o l . 4 6N o . 1 J a n. 2 0 2 0 檾檾檾檾 檾 檾檾檾檾 檾 殧 殧 殧 殧 科研成果 文章编号 1 6 7 1-2 5 1 X(2 0 2 0)0 1-0 0 0 1-0 6 D O I1 0. 1 3 2 7 2/ j . i s s n. 1 6 7 1-2 5 1 x. 2 0 1 9 0 9 0 0 0 2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 侯公羽1, 胡涛1, 徐桂城2, 马占彪3, 梁海平3, 王顺光3, 郑纲4 ( 1.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 0 0 0 8 3; 2.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 6 6 5 5 5; 3. 山西省阳泉荫营煤矿,山西 阳泉 0 4 5 0 1 1; 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摘要 当前巷道顶板变形监测方式为基于井下工业环网的在线实时监测, 采用电子式和光纤光栅式的位 移传感器并以无线方式连接, 存在有较多监测盲点、 误差较大、 依靠连续供电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设计了 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 O T D R) 作为数据采 集和分析的核心监测工具, 采用5mm钢绞线光纤作为感测光纤, 以锚杆、 锚索为固定点布设光缆, 通过顶板 光纤的应变变化来监测顶板变形状况, 实现了对煤矿巷道顶板的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光纤应变变化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顶板变形情况, 基于光纤应变的顶板监测结果与顶板离层仪监测结果、 十 字法观测结果一致。用光纤应变表征顶板变形程度消除了人为因素和断电等影响, 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客观 性, 这种长距离、 耐腐蚀、 抗干扰、 无需供电的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方式为煤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巷道监测 手段。 关键词 巷道顶板监测;顶板变形;分布式光纤技术;光纤应变;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钢绞线光纤 中图分类号T D 3 2 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 0 1 9-0 9-0 2; 修回日期 2 0 1 9-1 2-2 1; 责任编辑 胡娴。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 1 5 7 4 2 1 7) 。 作者简介 侯公羽(1 9 6 5-) , 男, 辽宁灯塔人, 教授, 博士, 现主要从事岩土工程、 地下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 a i lh g y h t @1 2 6. c o m。通信 作者胡涛(1 9 6 9-) , 男, 山东济南人, 高级工程师, 博士, 现主要从事分布式光纤监测在煤矿的应用、 沿空留巷采煤技术和煤矿上下 “ 三带” 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 a i l7 5 1 6 0 9 0 7 4@ q q . c o m。 引用格式 侯公羽, 胡涛, 徐桂城, 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J]. 工矿自动化,2 0 2 0,4 6(1) 1-6. HOU G o n g y u,HU T a o,XU G u i c h e n g,e t a l . 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d i s t r i b u t e d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2 0 2 0,4 6(1) 1-6. 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d i s t r i b u t e d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HOU G o n g y u 1, HU T a o 1, XU G u i c h e n g 2, MA Z h a n b i a o 3, L I ANG H a i p i n g 3, WANG S h u n g u a n g 3, Z HE NG G a n g 4 ( 1. S c h o o l o f M e c h a n i c s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C h i n a ;2. C h i n a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e c h n o l o g y G r o u p C o r p o r a t i o n,Q i n g d a o 2 6 6 5 5 5 ,C h i n a; 3. Y a n g q u a n Y i n y i n g C o a l M i n e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Y a n g q u a n 0 4 5 0 1 1,C h i n a; 4. C C T E G X i' a n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X i' a n 7 1 0 0 5 4,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A t p r e s e n t,r o a d w a y r o o f d e f o r m a t i o n m o n i t o r i n g m e t h o d a d o p t s o n -l i n e r e a l-t i m e m o n i t o r i n g b a s e d o n u n d e r g r o u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r i n g n e t w o r k,e l e c t r o n i c a n d f i b e r B r a g g g r a t i n g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s e n s o r s w h i c h a r e c o n n e c t e d b y w i r e l e s s m e a n s,h a s m a n y b l i n d s p o t s ,l a r g e e r r o r s,a n d r e l i e s o n c o n t i n u o u s p o w e r s u p p l y .F o r t h e a b o v e p r o b l e m s,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d i s t r i b u t e d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d e s i g n e d .T h e s y s t e m u s e s B r i l l o u i n o p t i c a l t i m e d o m a i n r e f l e c t o m e t e r( B O T D R) a s t h e c o r e m o n i t o r i n g t o o l f o r d a t a 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 a n a l y s i s . I t u s e s 5mm s t r a n d e d ChaoXing s t e a l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a s s e n s i n g f i b e r,a n d u s e s a n c h o r r o d a n d a n c h o r c a b l e a s f i x e d p o i n t s t o l a y o p t i c a l c a b l e . T h e s t r a i n o f t h e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i s u s e d t o m o n i t o r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t h e r o o f,a n d t h e r e a l-t i m e o n l i n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m 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r o o f o f t h e 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i s r e a l i z e d . F i e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f i b e r s t r a i n c h a n g e c a n a c c u r a t e l y r e f l e c t r o o f d e f o r m a t i o n i n r e a l t i m e, t h e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b a s e d o n f i b e r s t r a i n a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 t h e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r o o f d e l a m i n a t i o n i n s t r u m e n t a n d t h e c r o s s m e t h o d .U s i n g f i b e r o p t i c s t r a i n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r o o f d e f o r m a t i o n e l i m i n a t e s h u m a n f a c t o r s a n d p o w e r o u t a g e s,a n d e n s u r e s o b j e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m o n i t o r i n g r e s u l t s .T h e p o w e r-f r e e d i s t r i b u t e d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s t r a i n m o n i t o r i n g m e t h o d w i t h l o n g-d i s t a n c e, g o o d c o r r o s i o n-r e s i s t a n t a n d a n t i-i n t e r f e r e n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p r o v i d e s a n e w w a y o f r o a d w a y m o n i t o r i n g f o r c o a l m i n e . K e y w o r d s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r o o f d e f o r m a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e d f i b e r t e c h n o l o g y;f i b e r s t r a i n; B r i l l o u i n o p t i c a l t i m e-d o m a i n r e f l e c t o m e t e r;s t r a n d e d s t e e l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0 引言 煤矿巷道顶板变形监测是煤矿安全监控的研究 重点之一。传统巷道顶板变形主要通过人工或机械 式顶板离层仪测量, 技术人员用现场观测、 手工抄录 的方式记录数据, 存在观测不便、 误差较大、 数据实 时性差等缺点。当前巷道顶板变形监测方式为基于 井下工业环网的在线实时监测, 采用电子式和光纤 光栅 式 的 位 移 传 感 器 并 以 无 线 方 式 连 接。如 文 献[ 1-4]研究了基于工业以太环网与4 8 5总线的顶 板监测系统; 文献[ 5-7] 提出了基于Z i g B e e和L o R a 技术的顶板监测系统, 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无法同 时兼顾远距离和低功耗的问题; 文献[ 8-1 1] 将光纤 位移传感器应用到巷道围岩和顶板监测中。现有研 究基本实现了巷道顶板变形实时、 在线、 自动监测, 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但是, 当前使用的 顶板监测系统还存在如下问题①传感器为点式布 设, 布设间距受顶板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可能存在较多监测盲点, 从而造成漏报、 误报顶板事 故, 不能完全准确反映顶板变形情况和有效预防顶 板事 故[ 1 2-1 3]。 ② 顶 板 离 层 量 与 沉 降 量 并 不 相 等[ 1 4], 采用离层位移传感器监测顶板变形可能造成 较大误差。③系统在断电和断网情况下无法正常 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 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布里渊光时 域 反 射 计(B r i l l o u i n O p t i c a l T i m e-D o m a i n R e f l e c t o m e t e r,B O T D R) 为核心部件, 实现了巷道顶 板光纤应变数据的采集、 存储、 预警和查询功能, 达 到了对整个巷道顶板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目的。通 过分析光纤应变监测数据, 对巷道的安全性与稳定 性作出正确及时的评价, 可及早发现可能发生顶板 冒落的区域, 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巷道顶板事故, 减 少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 如图1所示, 井下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光纤、 通信光纤 等, 井上部分由光纤跳线、 光开关、B O T D R、 本地服 务器主机、 数据中心服务器、 备用电源、 网络交换机、 通信防雷击保护和设备防雷击保护等组成。 图1 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结构 F i g . 1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井下传感光纤固定到煤矿巷道顶板表面或内 部, 顶板变形使光纤产生应变。应变信息包含在背 射布里渊光信号内。多个巷道布设的传感光纤分别 冷接不同纤芯的通信光纤。多个包含光信号的通信 光纤在井上接入光开关。光开关通过光纤跳线输出 到B O T D R。井下数据采集和传输无需供电。 井上B O T D R 向井下光纤发射单端脉冲光信 号, 在同一端接收反射回来的布里渊背射光信号, 并 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得到井下不同巷道顶板上光纤 任意位置的应变信息, 形成数据文件和实时监测 曲线。 井上本地服务器主机接收B O T D R处理的应变 数据并保存在本地数据库; 通过控制光开关切换监 测线路, 监控各条监测线路应变趋势; 比较顶板变形 程度与阈值设置, 判断是否报警, 并进一步确定报警 级别。报警有多种方式, 包括本地声光报警及通过 2 工矿自动化第4 6卷 ChaoXing 手机或网络客户端发送报警信息等。此外, 本地服 务器还具有用户权限管理、 服务管理、 数据管理、 消 息管理、 日志管理等功能。 2 系统原理 2. 1 分布式光纤技术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基于布里渊背向散射原 理, 是在光时域反射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型的光电传感监测技术。该技术优点①实现了 分布式测量。②最大量程达8 0k m, 能够满足大型 或超大型结构的需要, 且传感光纤既可作为传感体, 又可作 为 传 输 体, 可 实 现 长 距 离、 全 方 位 监 测。 ③光纤是非金属绝缘材料, 能够避免电磁干扰, 抗 酸碱腐蚀, 且光波易屏蔽, 外界光的干扰也很难进入 光纤。④属于单端监测, 即使光纤有断点也不影响 光纤监测。⑤可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 实现 远程监测[ 1 0]。 B O T D R将被测参量作为光纤位置和长度的函 数, 可对沿光纤几何路径分布的外部物理参量进行 连续测量, 获取被测物理参量的空间分布状态和随 时间变化的信息。当B O T D R向光纤注入短脉冲 光时光纤某处的应变发生变化, 其散射的布里渊光 频率也发生相应改变, 如图2所示。 图2 B O T D R的应变测量原理 F i g . 2 S t r a i n m e a s u r e m e n t p r i n c i p l e o f B O T D R 在实验室对5mm钢绞线光纤进行测试, 得到 拉伸长度-光纤应变-频移变化曲线, 如图3所示。 可见, 布里渊频率漂移与光纤应变呈很好的线性 关系。 光纤沿线某一点的应变值计算公式为 νB(ε)=νB(0)+d νB(ε) dε ε ( 1) 式中 ε为应变值;νB(ε) 为应变ε对应的布里渊光频 移值; νB(0) 为自由状态的布里渊光频移值;dνB(ε) / dε为比例系数, 即图3中直线的斜率, 在入射脉冲 光波长为1. 5 5μ m 时, 5mm 钢绞线光纤的比例系 数约为0. 0 5 1 9 3 3。 图3 拉伸长度-光纤应变-频移变化曲线 F i g . 3 C u r v e o f t e n s i l e l e n g t h-f i b e r s t r a i n-f r e q u e n c y s h i f t 将传感光纤布设在结构物表面或植入结构物内 部, 结构物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时, 相应部位的光 纤也产生应变, 应变段光纤所反映的入射光的布里 渊背向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改变。在脉冲光的入射 端, 通过B O T D R测量接收到的布里渊背向散射光 功率, 完成光纤上各点布里渊频移的测量和定位。 根据布里渊频移与应变的线性关系, 可得到结构物 的外表面的应变分布。 2. 2 顶板变形测量原理 将光纤粘贴于顶板表面或植入顶板内时, 顶板 变形会带动光纤同步变形, 两者变形耦合一致。煤 矿井下巷道顶板由层状沉积岩层组成, 顶板沉降变 形常形成下凹的不规则圆弧形。对固定长度光纤和 不同长度光纤2种情况进行分析。 ( 1)假设光纤A B粘贴于煤矿巷道顶板,A B段 长度为l, 当此段长度内的顶板沉降变形时, 光纤 A B变形为圆弧A C B,AD B,A E B等, 如图4所示。 其中X轴表示沿顶板方向,Y轴表示与顶板垂直 方向。 图4 固定长度光纤随顶板变形 F i g . 4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f i x e d l e n g t h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s w i t h r o o f 设顶板沉降变形程度为δ, 顶板沉降量为Δh, 圆弧A C B,AD B,A E B的 光 纤 应 变 分 别 为εA C B, εA D B,εA E B , 则 δ= Δh/l ( 2) εA E B>εA D B>εA C B ( 3) 式(2) 和式(3) 说明顶板变形范围一定时, 沉降 位移越大, 附着的光纤应变越大。固定于顶板表面 的光纤应变可以反映顶板变形情况, 且应变大小与 顶板沉降变形程度成正比。 3 2 0 2 0年第1期 侯公羽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 ChaoXing ( 2)假设顶板沉降位移量一定, 在巷道轴向范 围内沉降变形的长度发生变化, 如图5所示, E F> C D>A B,顶板 沉 降位移 量一 致, 为Δh。根 据 式( 2) 得到E F段顶板变形最小,A B段顶板变形最 大。此时,E F段顶板表面附着的光纤应变最小, A B段顶板表面附着的光纤应变最大。同样得到光 纤轴向应变量与顶板沉降变形程度成正比。 图5 不同长度光纤随顶板变形 F i g . 5 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 D i f f e r e n t L e n g t h F i b e r s w i t h r o o f 上述分析说明顶板沉降变形使其表面附着的光 纤受到轴向拉伸, 产生轴向应变, 光纤拉应变变化数 值与顶板沉降变形程度成正比。通过分析光纤应变 范围和应变值, 可得到顶板沉降变形程度。 3 光纤选型及其布设和固定方式 3. 1 光纤选型 受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等影响, 顶板常常处 于不稳定状态, 表面煤层破碎严重, 经常会不均衡 地、 区域性地和突发性地发生沉降、 断裂和冒落等。 因此, 必须选择抗拉性和抗剪切破坏强度较大的光 缆, 以避免被顶板破碎岩块压断破坏。本文选用高 强度5mm 钢绞线光纤, 如图6所示, 其物理力学性 质见表1。 (a)光纤结构 (b)光纤实物 图6 5mm钢绞线光纤 F i g . 6 5mm s t r a n d e d s t e e l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表1 5mm 钢绞线光纤物理力学参数 T a b l e 1 P h y s i c a l a n d m e c h a n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5mm s t r a n d e d s t e e l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光缆 直径/mm 纤芯 直径/mm 抗拉 力/N 弹性 模量/G P a 单位质量/ ( k g c m-3) 工作 温度/℃ 5. 0 0. 9 6 5 0 0 4 2 3 8 0~8 0 3. 2 光缆布设及固定方式 常规的表面粘贴光纤和内部植入光纤的方式在 煤矿工作面巷道顶板很难做到。为了使光纤和顶板 变形运动一致, 设计了通过顶板锚杆、 锚索定点固定 光缆的间接固定方式, 如图7所示。 (a)实验室模拟锚杆固定光缆 (b)巷道顶板采用锚杆索固定光缆 图7 传感光缆间接固定方式 F i g . 7 I n d i r e c t f i x i n g m e t h o d o f s e n s i n g o p t i c a l c a b l e 将一个防止变形的直角弯曲的高强度金属托盘 用螺母紧紧地固定在锚杆上, 托盘下端靠4个螺丝 上紧 2 个 金 属 夹片, 夹 片 中 间有凹槽, 正好放置 5mm 钢绞线光缆。依靠锚杆或锚索间接地把光缆 固定在顶板上。 系统用于监测巷道走向上的顶板变形情况, 因 此, 在巷道走向的顶板上布设一条或几条光缆, 使光 纤全分布地无缝覆盖巷道走向的顶板。 通过B O T D R不断向传感光纤泵入脉冲光, 并 接收、 处理和分析传感光纤返回的布里渊背射散射 光信号, 实现了分布式光纤应变信息即整个巷道顶 板变形信息的实时监测。这种监测方式不受人为因 素和断电影响, 且光纤应变定位准确, 保证了巷道顶 板变形监测的及时性、 准确性和客观性。 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主界面如图8所示。左侧竖栏为所要监测 的煤矿巷道名称, 按照煤矿名称-采区名称-工作面 名称-进风巷或回风巷名称4级结构命名。中间部 分为所监测巷道的平面示意图。右下侧为实时监测 的光纤应变图, 右上侧为监测段煤矿巷道顶板实际 图像。菜单栏包括报警设置、 系统设置、 曲线设置和 测试设置。测试设置 设置测试量程、 取样分辨率、 应变系数、 初始光纤折射率、 脉冲光的脉冲宽度、 扫 描间隔和扫描的起始终止频率等。曲线设置 设置 应变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范围。系统设置 设置 需要监测的巷道的名称、 属性、 平面图和顶板实际拍 4 工矿自动化第4 6卷 ChaoXing 摄图像等。报警设置 设置光纤应变报警值和报警 级别。 图8 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软件界面 F i g . 8 S o f t w a r e i n t e r f a c e o f c o a l m i n e r o a d w a y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5 现场应用 在山西省阳泉荫营煤矿1 5 0 3 1 3工作面的进风 巷安装顶板监测系统, 该进风巷为5. 4m3. 0m 的矩形巷道, 担负输送带运输和进风功能, 顶板为 1 5号煤层, 采用锚杆索和W钢带支护。现场光缆 测试位置为顶板W钢带的4 2 46 9 8排, 监测总长 度为2 7 4m。采用锚索固定光缆, 如图9所示。从 图9右上角放大图可见, 光缆采用高强度直弯金属 托盘固定在锚索上, 托盘外侧下端固定塑料夹片, 利 用4个螺丝上紧夹片以固定光缆。该进风巷锚索间 距1 0 0 0mm, 符合B O T D R的空间分辨率要求。 图9 顶板监测光缆现场布设 F i g . 9 O n-s i t e l a y o u t o f o p t i c a l c a b l e f o r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顶板监测系统从2 0 1 8-1 2-0 1开始监测, 每天一 次, 到2 0 1 9-0 5-0 1, 共监测6个月, 期间工作面还没 开始回采。入射光波长为1. 5 5μm, 空间分辨率、 采 样分辨率、 平均数和扫描频率分别为1m,0. 2m, 2 1 3和1 0MH z。将第1天测得的应变值作为初始 值, 以后测得的应变值减去初始值, 得到顶板光纤应 变监测结果。选取几个日期的应变数据, 如图1 0所 示。4 2 46 9 8排钢带之间光纤应变在初始值附近 波动, 最大波动值在4 01 0 -6内, 说明光纤应变基 本没有变化, 巷道顶板稳定。 在监测光纤应变的同时, 采用顶板离层仪和十 字法测量顶板位移, 得到监测周期内顶板监测段的 顶板离层曲线和顶板位移曲线, 如图1 1所示。 图1 0 光纤应变变化曲线 F i g . 1 0 S t r a i n c u r v e s o f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图1 1 顶板离层仪和十字法测量结果 F i g . 1 1 M e a s u r e m e n t r e s u l t s o f r o o f d e l a m i n a t i o n i n s t r u m e n t a n d c r o s s m e t h o d 从图1 1可见, 顶板离层仪监测数据基本在1~ 3mm范围内波动, 处于稳定状态, 与光纤应变表征 的结果一致; 利用十字法观测的顶板位移量在5~ 7mm范围内波动, 顶板沉降变化微小, 表明1 5 0 3 1 3 工作面进风巷在没有受到回采影响的条件下, 顶板 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基于光纤应变的顶板监测结果 和顶板离层仪监测结果、 十字法观测结果一致, 验证 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的 准确性。 6 结论 ( 1)采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实现了对煤矿巷 道顶板的实时在线分布式监测, 为煤矿提供了一种 无需供电、 长距离、 耐腐蚀、 抗干扰和布设方便的巷 道监测手段。 ( 2)通过锚杆或者锚索端部固定光纤, 可使煤 矿顶板与光纤变形一致, 能切实保证整条巷道顶板 得到分布式监测, 保证顶板变形监测的实时性和准 确性。 ( 3)煤矿顶板沉降变形使光纤产生拉应变, 用 光纤应变表征顶板变形程度消除了人为因素和断电 等影响, 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客观性。 ( 4)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光纤应变变化能够实 5 2 0 2 0年第1期 侯公羽等 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的煤矿巷道顶板监测系统 ChaoXing 时准确地反映顶板变形情况, 基于光纤应变的顶板 监测结果与顶板离层仪监测结果、 十字法观测结果 一致。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李占良, 郭科伟.基于工业以太网和C AN总线的顶 板数 据 检 测 系 统 [J].煤 炭 技 术,2 0 1 5,3 4( 2) 2 5 8-2 6 0. L I Z h a n l i a n g,GUO K e w e i .R o o f d a t a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i n d u s t r i a l E t h e r n e t a n d C AN b u s [J]. 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5,3 4(2) 2 5 8-2 6 0. [2] 周李兵, 孙骏驰. 煤矿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系统设计 [J].工矿自动化, 2 0 1 2,3 8(4) 9 4-9 7. Z HOU L i b i n g,S UN J u n c h i . D e s i g n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o f r o o f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m i n e r o a d w a y[J].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2 0 1 2,3 8(4) 9 4-9 7. [3] 王永峰.顶板动态在线监测报警系统在刘家梁煤矿的 应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 0 1 8(3) 1 1 8-1 2 0. WANG Y o n g f e n g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r o o f b e h a v i o r o n l i n e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w a r n i n g s y s t e m a t L i u j i a l i a n g C o a l M i n e[J]. H y d r a u l i c C o a l M i n i n g & P i p e l i n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2 0 1 8(3) 1 1 8-1 2 0. [4] 李效东.浅谈泰安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离层位移监测 [J].煤, 2 0 1 7,2 6(7) 6 4-6 5. L I X i a o d o n g .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o f r o o f s e p a r a t i o n i n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 c o a l m i n i n g f a c e o f T a i' a n C o a l M i n e[J]. C o a l,2 0 1 7,2 6(7) 6 4-6 5. [5] 王勇.煤矿掘进巷道围岩压力在线监测预警系统[J]. 煤炭与化工,2 0 1 5, 3 8(3) 6 4-6 7. WANG Y o n g .M i n i n g r o a d w a y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p r e s s u r e o n l i n e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e a r l y w a r n i n g s y s t e m [J]. C o a l a n d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2 0 1 5,3 8(3) 6 4-6 7. [6] 张烨. 基于 WS N的顶板压力与位移监测系统的设计 [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 0 1 8(7) 6 4-6 7. Z HANG Y e . D e s i g n o f r o o f p r e s s u r e 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WS N[ J]. I n s t r u m e n t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S e n s o r,2 0 1 8(7) 6 4-6 7. [7] 郝瑞泽.基于L o R a技术的煤矿顶板监测系统的研究 与设计[D].太原 中北大学, 2 0 1 9. HAO R u i z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s i g n o f c o a l m i n e r o o f m o n i t o r i n g s y s t e m b a s e d o n L o R a t e c h n o l o g y[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