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_李寻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45 卷 第 3 期 煤田地质与勘探 Vol. 45 No.3 2017 年 6 月 COAL GEOLOGY deloading through rock and soil removal; stability factor; influence line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和基础工程建设 的大规模开展,如城市建设、铁路、公路及水利工 程等,激活了大量的老滑坡或者产生了许多新的工 程滑坡,导致滑坡防治成为灾害治理工程中的热点 ChaoXing 第 3 期 李寻昌等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 97 问题之一[1]。滑坡治理措施较多,其中削方减载由 于其方法简单,施工方便和抗滑效果良好已成为最 常用的措施之一,尤其在滑坡应急抢险和应急治理 之中,如在三峡库区滑坡治理[2]、矿区滑坡[3]、黄土 滑坡治理[4]等各类岩质滑坡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且治理效果良好。 关于滑坡削方减载,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适用 条件和与其他方法的工程对比中,如徐开祥等[5]对 滑坡削方减载工程应用条件、工程设置和注意事项 进行了定性分析, K Y Choi 等[6]指出,削方减载相 比其他防治措施对提高滑坡稳定性具有更高的有效 性和可靠度,但削方减载能否实施又受到实际地形 环境限制,因此,根据滑坡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削 方减载位置有待深入研究。众所周知,滑坡削方减 载位置的不同对坡体稳定性的差异较大,如坡体中 上部卸载一般明显优于坡体中下部卸载,但该差异 到底如何来进行度量和计算, 国内外一般研究较少。 影响线是结构力学中解决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 内力计算问题, 确定最不利荷载位置的最有效方法, 其在桥梁设计计算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核心弯矩的 计算分析[7]、结构评定[8]、梁的非线性极限承载力的 估测[9]、索力的优化[10]、动力响应分析[11]等。此外, 相关学者在对桥梁、山洪、水害的研究中提出流量 影响线[12],并得到实践验证。 为定量研究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对滑坡稳定性 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削方减载位置,笔者引入结 构力学中的影响线概念,提出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 的数学分析计算方法,并据此对坡体不同位置削方 减载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 并根据工程实际, 确定出最优的削方减载方案,以供合理和科学的设 计决策。 1 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数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1.1 影响线概念 结构力学中的影响线法研究的是移动荷载对工 程结构的影响。如桥梁承受列车、汽车等荷载,厂 房的吊车梁承受吊车荷载等。在移动荷载作用下, 结构的反力、内力及位移都将随荷载位置的移动而 变化,它们都是荷载位置的函数[13]。在各类移动荷 载中抽象出单位荷载P 1,当单位荷载P 1在结 构上移动时,表示结构某一指定截面中某项内力变 化规律的曲线,称为该项内力的影响线。移动荷载 Pl,自简支梁 A 点移动至 B 点,简支梁上点 C 的 剪力 Qc和弯矩 Mc的影响线,如图 1。 利用叠加原理即可进一步研究各种移动荷载对 该项内力的影响。 图 1 简支梁内力影响线 Fig.1 Internal force influence line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1.2 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数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为了研究对滑坡体不同位置进行削方减载的治 理效果,本文比拟结构力学移动荷载影响线概念, 提出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的数学分析方法。根据坡 体的实际情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 载,以每次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 响量, 构建滑坡削方减载情况下的影响线分析方法。 根据该计算方法,可以直观的看出各自卸载位置的 稳定系数大小,并结合工程实际和相关规范,合理 的确定最优的卸载方案。 2 工程实例 2.1 滑坡概况 滑坡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部黄土梁峁的斜坡 地带,东北紧靠蟠龙河,南侧为延河,西邻黄土梁 峁地带。滑坡滑坡体主轴方向为西南东北方向, 南北长约 1 000 m,东西宽约 600 m,滑坡体高差约 80 m,坡角约 15。依据初勘野外钻孔揭露,Ⅱ级 滑坡平均厚度为 1520 m,总体积为 611.6 万 m3, 属大型土质堆积层滑坡,见图 2,其中黑框部分表 示工程建设规划区域, 坡脚垂直开挖高度 315 m 不 等,其中 55 剖面所在部分开挖高度较大,平均约 为 12 m。 2.2 削方减载方案 取该滑坡沿主滑方向的主剖面 55 作为研究 对象,根据勘察报告,该剖面共存在两级滑面,滑 体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黄土状土,第四系中、上更 新统黄土和古土壤构成;滑床除滑坡后缘和前缘为 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更新统黄土和第四系全新统黄 土状土构成外,主要为三叠系中统延安组砂质泥岩 和砂岩等构成,该剖面在天然工况下状态稳定,饱 和工况基本稳定。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对该滑坡 体坡脚进行了开挖,开挖高度约 12.0 m,导致该滑 坡体稳定性降低,天然工况下稳定系数 1.23,饱和 工况 0.97,均达不到工程设计等级的安全要求,且 ChaoXing 98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5 卷 开挖面处滑坡推力达 1 860 kN/m。 图 2 滑坡及工程建设平面图 Fig.2 Landslides and construction plan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该开挖坡面进 行了抗滑桩支挡,为减小设桩处的滑坡推力,在方 案论证时提出了坡体削方减载建议。 依据剖面形状, 结合工程实际,共设计了 8 组削方减载方案以供设 计选择,其中每组方案卸载方量约为 192 m3/m,每 组所涉及的条块见图 3 和表 1。每组均采用多级分 台卸载,其中每级高度 58 m,坡度 10.75,每两级 之间留置不小于 3.0 m 宽的平台。 2.3 削方减载后滑坡体的稳定性比较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滑坡设计计算中的重要环 节,目前规范推荐的主要是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传 递系数法,该法编程容易、计算收敛、适用面广、 计算原理较符合客观实际,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边 坡稳定分析方法之一[14]。本文亦采用传递系数法计 算滑坡的稳定系数。 计算参数的选取结合室内试验、 现场原位试验、 工程类比及室内反算等方法综合取值,具体见表 2。 利用传递系数法,首先对所选计算剖面进行 条块划分,共 32 块,如图 3 所示。然后根据表 2 所提供的计算参数,对 8 组削方减载方案的滑坡 体分别计算其在天然状态、饱和状态下的滑坡稳 定性系数和对应设桩处的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如 表 1 所示。 图 3 55 剖面挖方卸载分区示意图 Fig.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zoning of unloading trough excavation of section 55 从表 1 可明显看出,在滑坡体中上部卸载,可 明显提高坡体的稳定性,减小设桩处的滑坡推力。 2.4 坡体不同位置削方减载的影响线分析 为了直观表示由于卸载位置的不同坡体稳定 系数的变化规律,文中将所选剖面 8 组不同削方 减载方案中的土石位置作为可变荷载, 随着卸载 位置的不同,分别得出的与其相对应的滑坡稳定 系数。 ChaoXing 第 3 期 李寻昌等 基于影响线分析的滑坡削方减载稳定性计算 99 表 1 8 组卸载方案的滑坡稳定系数 Table 1 The landslide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8 sets of unloading schemes 稳定系数 Ks 编号 荷载 Pn 所在滑块P1,P2,,Pn 卸载方量/m3设桩处剩余下滑推力/kNm -1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方案1 P1 1,2,3,4,5,6,7 197 406.23 1.39 1.09 方案2 P2 4,5,6,7,8,9 192 600.18 1.37 1.07 方案3 P3 6,7,8,9,10,11 194 1 052.60 1.36 1.06 方案4 P3 7,8,9,10,11,12,13 191 1 467.18 1.33 1.02 方案5 P4 11,12,13,14,15,16 192 1 838.40 1.31 0.99 方案6 P5 13,14,15,16,17,18,19192 2 412.79 1.27 0.96 方案7 P6 16,17,18,19,20,21,22191 2 806.37 1.25 0.94 方案8 P7 19,20,21,22,23,24,25190 2 918.65 1.25 0.94 表 2 物理力学参数表 Table 2 The list of physical mechanical parameters 容重 γ/kNm-3 内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滑坡结构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天然状态 饱和状态 滑体 19.5 20.1 13.5 9.8 15.8 12.5 滑带 19.7 21.9 13 10 12 10 滑床 19.9 20.3 15 10.2 23 15 根据 DZ/T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 工技术规范[15]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对应的工程设 计等级,本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取值如下 天然状态下 Ks1.35;饱和状态下 Ks1.05。 根据表 1 的计算结果,分别画出所选计算剖面 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分 别如图 4 和图 5 所示,图中 K1,K2,⋯,K8分别表 示 8 种不同减载位置下的滑坡稳定系数。 图 4 天然状态下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 Fig.4 The influence line of landslide stability coefficient under natural state 通过图 4 和图 5 所示的不同卸载方案滑坡稳定 系数影响线的比较,可以得到如下分析结果 a. 在滑坡体中上部进行削方减载,可以极大提 高坡体的稳定系数,降低坡脚滑坡推力。 b. 在坡体中下部卸载,不但无法提高坡体的稳 图 5 饱和状态下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 Fig.5 The influence line of landslide stability coefficient under saturated condition 定性, 还会对坡体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加大坡脚处 的滑坡推力,该影响随着卸载位置的下移愈加明显。 c. 通过给定的设计安全系数,该影响线图还可 明确给出卸载的范围,即水平线以上部分均可满足 设计要求,水平线以下部分不满足设计要求,避免 具体施工时的盲目性。 根据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分析结果,如要对该 段滑坡体进行削方减载,减载方案 1、方案 2 和方 案 3 均满足滑坡设计要求,但考虑到方案 1 和方案 2 靠近滑坡后壁,进一步削方减载,势必加大后壁临 空面的高度,使其更加高陡临空,可能对其顶部的 重要建筑青化寺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将方案 3 作为 削方减载推荐方案,以供论证和决策时使用。 ChaoXing 100 煤田地质与勘探 第 45 卷 3 结 论 依据结构力学中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概 念,以削方减载位置的不同作为可变荷载,以每次 削方减载情况下对应的稳定系数作为影响量,对延 安某滑坡不同卸载方案下的稳定系数进行了影响线 分析,并根据稳定系数的大小,结合工程实际,给 出了较为合理的工程卸载方案。 通过对延安某滑坡55剖面的8种削方减载方 案的稳定性分析, 先后得出各方案的滑坡稳定系数, 并分别绘制出天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各方案的滑坡 稳定系数影响线,分析影响线与滑坡治理设计安全 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a. 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 滑坡治理的最有效削方减载位置。 b. 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可以根据滑坡削方减 载过程中各种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调整削方减 载位置,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 c. 滑坡稳定系数影响线可以应用到各种滑坡 治理的削方减载工程中,指导滑坡削方减载位置的 选择和确定。 参考文献 [1] 张倬元. 滑坡防治工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J]. 地质灾害与环 境保护, 2000,11289–97. ZHANG Zhuoyuan. The present status,technical advance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landslide remedial measures[J].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 2000, 112 89–97. [2] 刘传正,李瑞敏,李铁峰,等.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 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14148–54. LIU Chuanzheng,LI Ruimin,LI Tiefeng,et al. Study on Baiyi’an landslide control engineering in the Three Gorges Res- ervoir area[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3,14148–54. [3] 毕忠伟,丁德馨,杜震球,等. 浅谈湖南 711 矿山体滑坡群的 成因及治理措施[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4 50–52. BI Zhongwei,DING Dexin,DU Zhenqiu,et 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landslide group in 711 mine[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5,16450–52. [4] 赵建军,黄润秋,巨能攀,等. 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 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06, 146 743–748. ZHAO Jianjun,HUANG Runqiu,JU Nengpan,et al. Defor- mation mechanism of loess slope with weak inter-layer and its stabilization measures[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006, 146743–748. [5] 徐开祥,黄学斌,付小林,等. 滑坡及危岩崩塌防治工程措 施选择与工程设置[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 164130–134. XU Kaixiang, HUANG Xuebin, FU Xiaolin, et al. Selection of control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installation for landslide and dangerous rockbody[J]. 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 ard and Control,2005,164130–134. [6] CHOI K Y, CHEUNG R W M. Landslid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rough works in Hong Kong[J].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3, 55 354–365. [7] 周义武. 拱桥核心弯矩影响线及其应用[J]. 重庆交通学院学 报,1983446–52. ZHOU Yiwu. Core bending moment influence line of arch bridge and its application[J].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1983446–52. [8] 唐光武,廖敬波,赵岩,等. 基于影响线的桥梁结构评定理论 研究进展[J]. 公路交通技术,2008 639–43. TANG Guangwu,LIAO Jingbo,ZHAO Yan,et al. Research advance of assessment theory for bridge structure based on in- fluence line[J]. Technology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08 6 39–43. [9] FIORILLO G,GHOSN M. Application of influence lines for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beams under moving loads[J]. 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5103125–133. [10] 姜竹生,谭红梅,许瑞红,等.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索力 优化的影响线法[J]. 公路,2006 526–30. JIANG Zhusheng, TAN Hongmei, XU Ruihong, et al. Influence line for optimizing construction cable forc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cable stayed bridge[J]. Highway,20065 26–30. [11] 王宁波, 任伟新, 何立翔. 基于桥梁动力响应的应变影响线提 取[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512 4362–4369. WANG Ningbo,REN Weixin,HE Lixiang. Extraction of strain influence line of bridge from dynamic responses[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 45124362–4369. [12] 文雨松,李整,崔阳华,等. 流量影响线及其在桥梁山洪水害 预报中的应用[J]. 铁道学报,2011,33699–102. WEN Yusong, LI Zheng, CUI Yanghua, et al. Flow influence l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ridge flood forecast[J].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2011,33699–102. [13] 李廉锟. 结构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4] 沈尧亮,侯殿英. 传递系数法的原型与衍生[J]. 工程勘察, 2010增刊 1,477–486. SHEN Yaoliang,HOU Dianying. Prototype and derivation of transfer coefficient [J].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Surveying,2010S1477–48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规范DZ/T02192006[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张宏 ChaoXing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