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钻井工程施工中引起井斜的因素及控制技术 防斜打直一直是钻井工程施工的一道难题。井斜危害很大,井斜大了,可能造成钻探达不到目的,还会给钻井、完井、采油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大倾角地层,井斜往往是制约钻井速度的主要因素。 柴窝堡构造有多套地层倾角均在30以上,在钻进过程中井斜非常严重,井斜控制是柴窝堡地区钻井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文在总结吐哈、三塘湖盆地及准噶尔柴窝堡凹陷地层及井斜特点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井斜控制技术,以期在以后的钻井施工中更好地实施井身质量控制。 井斜形成的原因 钻井实践表明引起井斜的因素有多种,有地层因素,如地层倾角大,有设备因素如井口安装不正,还有钻具结构因素如底部钻具弯曲。其中影响井斜最基本因素是地层、底部钻具弯曲。 地层因素 层状结构的沉积地层由于存在地层倾角和地层不均质性而导致井斜。 在倾斜的层状地层中钻进时,由于交界面处存在“小变向器”的作用,把钻头推向地层的上倾方向,从而引起井斜;同时,沉积岩层在不同方向的物性和强度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垂直层面方向岩石的强度低,可钻性高,钻头总要沿着破碎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当地层倾斜时就必然会导致井斜。 底部钻具弯曲 FH FB W P FP FW 图1 下部钻具“小车”模型 根据WB勃莱特雷提出的下部钻具小车模型(如图1),在有一定井斜的井眼内,钻头上的横向偏斜力FH为弯曲引起的偏斜力FB和钟摆力FP的向量之和,同时考虑钻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则钻头上总的横向偏斜力等于地层造斜力Ff、弯曲偏斜力FB和钟摆力FP三部分的向量和 → → → → FTFf FPFB(1) 当FT指向上井壁时,井斜就会增加;当FT指向下井壁时井斜就会降低;当FT0时,即钻头上的合力指向与井眼轴线重复时井斜就会稳定不变。 基于公式(1),减少底部钻具弯曲有以下几条思路 减少FP和FB等增斜因素的影响。通过采用常规的刚性满眼钻具组合,提高底部钻具组合的刚性和抗弯曲能力,减少钻具与井眼的间隙,以最大程度地减少FP和FB。 消除FP和FB等增斜因素的影响。采用偏轴、偏心钻具组合使底部钻具产生公转,从而使FP和FB的作用方向随着公转而发生变化,从根本上消除钻具弯曲造成的井斜。 将FP、FB和Ff等增斜因素转化为降斜因素。利用特殊的柔性钻具组合来改变钻具弯曲状态,从而将FP、FB、Ff等的作用方向转化为降斜方向,这样既能消除底部钻具造成的影响。 井斜控制技术 目前,国内外防斜打直技术归纳起来主要有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防斜技术、钟摆力纠斜技术、离心力防斜纠斜技术,利用钻具弯曲防斜纠斜技术、导向钻井防斜纠斜技术及井下专用工具防斜纠斜技术等。 刚性满眼钻具组合防斜技术 通过提高底部钻具组合的刚性,减少钻具与井眼的间隙,来提高钻具的抗弯曲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小FB和FP。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小底部钻具弯曲引起的井斜,但没有纠斜能力,因此只适用于地层造斜趋势不很强的地层。其主要工具有扶正器、方钻铤、椭圆钻铤等。 钟摆力纠斜技术 该技术一般与刚性满眼钻具配合使用进行井斜控制。其原理是利用钟摆力FP,使钻头产生与井斜方向相反的侧向切削作用,从而纠斜。该技术只能采用牺牲钻压以减少垂直切削速度的方法,以提高纠斜能力,但大大影响钻井效率。 离心力防斜、纠斜技术 将专用井下偏心、偏轴工具按一定位置接到底部钻具组合中,使底部钻具在井内旋转过程中,产生一个旋转离心力,使钻柱除了自转外,还有一个周向公转,其结果使FB和FP的作用方向随钻具公转而同步变化,从而可从根本上消除钻具弯曲造成的井斜。该技术进行防斜钻进时,可能较高钻压钻进,有利于提高钻井效率,其防斜、纠斜效果也较好,但无法控制地层增斜因素,因此,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陡构造、大倾角地层的井斜控制问题。 利用钻具弯曲防斜、纠斜技术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控制钻具弯曲偏斜力FB和钟摆力FP的防斜的概念,而是将钻头倾角和侧向力转化为降斜因素加以利用,共同对抗地层造斜力Ff 。其方法是采用柔性钻具结构改变底部钻具弯曲状态,使钻头侧向力和钻头倾角的方向由指向井眼上侧,转变为指向井眼下侧。目前常用的几种现场应用效果较好的钻具组合有柔性钟摆钻具组合、双柔性钻具组合及柔性接头等。 导向钻井防斜、纠斜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动力钻具导向钻进进行井斜控制。其防斜机理是靠弯外壳井下马达的偏轴作用,使底部钻具在井内旋转过程中产生一个旋转离心力,用于防斜。另外,井下马达配合PDC钻头进行导向钻进时,转速高、钻速高、钻压低,也有利于防斜;其纠斜是靠弯外壳井下马达滑动钻进实现的,因此,纠斜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各级别地层造斜趋势情况下的防斜、纠斜。 井下专用工作防斜、纠斜技术 除上述防斜技术以外,国内外还开发了一些防斜、纠斜井下专用工具,如国内的水力防斜工具和压不弯钻铤装置、贝克-休斯公司的VDS、SDD直井钻井系统等。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