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总 论 1.1 概述 1.1.1 企业地理交通位置、地形气候条件和区域经济特点 下告铁矿在广东省河源市境内,属紫金县义容镇管辖,地理座标东径11457′00″;北纬2336′00″。矿区位于河源市的东南部、紫金县城的西南部。 下告矿区地形起伏较大,最低高程159.63m,最高高程为北部的帽子栋531.90m,相对高差372.27m。地形坡度10~20,北部地段大于20,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表植被较发育,以灌木、幼松为主。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4~6月潮湿多雨,7~9月高温,常受热带风暴影响伴有大雨、暴雨。年降水量为1600~1900mm,年均降水量为1741mm,且多集中在4~9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399mm,最大蒸发量为1503.7mm,最小蒸发量为1140.5mm。年平均湿度为77。年平均气温为20.4℃,1月份均温11.3℃,7月份均温27.4℃。最高气温39.3℃,最低气温-3.8℃。偶有小雪和冰冻现象。年平均风速1.4m/s,最大风速17.7m/s。春夏多吹东南风,秋冬多吹西北风。 根据1990年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划分,矿区地震烈度为6度。 当地经济落后,属广东省贫困县地区。当地居民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较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薯类等农作物。距下告矿区南西2km处有一年产生铁1万t的宝山炼铁厂,并附设有铁矿、石灰厂和水泥厂。 1.1.2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下告铁矿是一新建矿山项目,建设单位为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 2004年7月,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鸥矿业公司)委托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昌院)承担下告铁矿工程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于2004年7月25日与南昌院签订了“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004年11月,南昌院完成并提交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嗣后,天鸥矿业公司于2005年4月对该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初步评审,并与南昌院设计人员就初步设计开展的有关事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7月下旬,双方再次就初步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讨。这两次结合均形成了会议纪要。2005年7月20日,天鸥矿业公司委托广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告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正式评审,并形成了评审意见书。上述纪要和评审结论为本次初步设计的开展确定了总的要求和原则。 1.1.2.1 设计依据 (1)天鸥矿业公司与南昌院于2004年7月25日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合同号2004南冶设(矿)字第017号); (2)下告铁矿初步设计有关事项的会议纪要,天鸥矿业公司与南昌院,2005年4月29日; (3)下告铁矿初步设计有关问题讨论的会议纪要,天鸥矿业公司与南昌院,2005年7月17日; (4)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市天高有限公司在河源紫金建设年开采80万吨铁矿石项目的核准意见,粤发改工[2005]402号; (5)广东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书,广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5年7月20日; (6)广东省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河源供电分公司关于110千伏天鸥变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及可行性研究的批复,河电规[2004]59号,2004年11月15日。 1.1.2.2 设计基础资料 (1)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详查报告及图纸,广州天高有限公司、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2004年11月; (2)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详查报告评审意见书,广东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2004年12月27日; (3)关于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详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1月25日; (4)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马鞍山矿山研究院,2004年6月; (5)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铁矿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广州市天高有限公司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环境保护研究中心,2005年2月; (6)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开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05年2月3日; (7)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地面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2004年12月; (8)广东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 (9)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天鸥矿业有限公司紫金县下告铁矿安全预评价报告,广东兴宁市四望嶂矿山安全技术事务有限公司,2005年9月6日; (10)下告铁矿矿区110000地形图; (11)下告铁矿采选工业场地12000地形图; (12)下告铁矿尾矿库11000地形图; (13)紫金县下告铁矿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核工业河源工程勘察院,2004年9月; (14)紫金县天鸥矿业公司采选区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九江地质工程勘察院,2005年8月16日; (15)紫金县下告铁矿行政福利区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九江地质工程勘察院,2005年11月; (16)广东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使用手册,广东省水文总站,1991年; (17)下告铁矿110KV变电站图纸; (18)气象、地震资料(见2004年11月地质详查报告)。 1.1.3 设计原则 本设计的基本原则为 (1)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规程、规范,执行国家和广东省地方的安全卫生、环保、水保规范和标准。 (2)经济合理地开发利用矿区资源,尽可能节约投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采、选工艺采用成熟、实用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能力应确保矿山生产规模。提升运输设备能力应有相当的富集能力,正常情况下必须达到100万t/a的能力,若采取非标箕斗,提升能力应达到110万t/a。采选设备均立足于国内制造,个别关键设备可采用国外制造或引进技术、国内厂家制造的产品。 (4)基建外包;采矿生产,坑下采、掘、运(无轨)及地表电机车运废石均对外承包,坑下运行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风、供水)及选矿生产不外包。 (5)生产所需的大宗材料运入和铁精矿外运均采取外包方式。 (6)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利用当地社会协作条件,简化辅助生产和生活设施。汽修、机械设备大中修及电气设备修理均外委,依托县城解决。矿区行政生活设施从简,不建职工家属生活福利设施。 (7)选矿厂不建正规厂房,不设墙,但设简易棚盖。 (8)注重环保、水保,加强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和水土流失。 (9)贯彻节能原则,降低能耗指标。 1.1.4 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年处理80104t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 矿区界内设施有坑下采场及地面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废石场、尾矿库、总仓库、矿部及职工生活设施、矿区内部公路、辅助生产设施等,由我院承担设计。 矿区界外设施有总降压变电所、外部供电线路、下告河及外部公路经过矿区段的改道和改建,由业主委托其他单位设计。 1.2 建设条件及地质资源 1.2.1 建设条件 (1)交通条件 矿区至紫金县公路里程29km,其中县级公路13km,乡村公路16km;至河源市公路里程约70km。河源是(北)京九(龙)铁路和广(州)梅(州)汕(头)铁路的主要车站,并有在建的赣粤高速公路经过;矿区往南44km为古竹镇东江码头,可通航外地。矿区交通方便。 (2)供电条件 矿区东南面约4km处,有河源至紫金县110KV输电线路,可作为矿区基建和生产的主要电源。另外,附近青溪变电站的主变为单台,其容量不能满足生产供电要求,但在不增容改造的情况下,可基本满足铁矿基建用电要求。 (3)供水条件 矿区旁有下告河经过,其流量为0.5m3/s,雨季最大洪水流量达15m3/s。但由于上游两公里附近有炼铁厂、铁矿和其它企业,矿区这一段河水已被污染。据目前地质水文资料,下告矿坑下正常排水量1.87104m3/d,水质良好,可作为工业用水。 (4)材料供应及当地协作条件 矿区附近盛产木材、水泥,运距短。钢材运距也较短,且供应可靠,故主要基建材料供应方便。 生产所消耗的辅助材料均系普通工业产品,采购容易,来源广。基本可在河源市范围内购买。 矿区距紫金县城和河源市均不远。紫金县城与河源市拥有的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制造和汽车修理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力量完全能够承担下告铁矿机电设备的修理和一般配件的制造以及汽车的大修。该项目的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可依托当地城镇,以社会协作方式解决。 1.2.2 地质资源 本矿床为接触交代热液类型,即矽卡岩型矿床。 下告矿段铁矿床由矽卡岩所控制的16个矿体组成,分布在0~8线之间。矿床北东部以F5断裂为界,南西以F4断裂为界,东部以F2断裂为界,西部F4以断裂为界,顶部以大理岩,底部以花岗岩外接触带为界,总体分布在620m290m490m的空间范围内。赋矿处为花岗岩外接触带的凹陷部位。 本区在200年前就有民采活动。1958年始,地矿部门开始了规范的地质工作。1959~1960年,汕头地质局和703地质队对宝山Ⅰ、Ⅱ、Ⅲ、Ⅵ号矿体进行详查工作,提交了“宝山嶂地质详查报告”,圈定矿体6个,求得C1C2级富铁矿石储量134104t,贫铁矿石储量217.34104t,坡残积铁砂储量134.7104t;1960~1961年,广东省物探队在宝山地区进行物化探普查,发现磁异常,预计下告矿段可获工业铁矿石700104t以上;1961年703地质队提交下告铁矿石储量346.9104t;1974年3月至1979年3月,703队进驻宝山地区开展普查工作,提交了“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矿区磁铁矿普查评价报告”,其中下告矿段D级铁矿石5916.9104t,普查工作因文革而存在探矿工程稀、工程质量差、试验研究不够等系列问题。 详查工作开始于今年2月,由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2大队承担,针对普查阶段存在的问题,对下告矿段进行详查地质工作,于2004年11月提交了“广东省紫金县宝山嶂铁矿区下告矿段详查报告”。并经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认定的估算资源量为3000.59104t,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1480.54104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000.75104t,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519.29104t。 下告矿段累计投入岩芯钻探21230.42m,探槽2319.35m3,浅井114.05m,斜井302m,坑道147.45m。 通过多次地质工作,对下告矿段的控制基本达到了100100m的网度,合乎现行规范要求,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以及矿床成因有了新的认识;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和产状已基本查明;矿石加工性能有了连选试验作依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已大致查清;储量计算方法正确、结果可靠。矿山可据此进行开发设计。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补充了控制工作,但局部地段矿体倾向上仍未控制边界,因而储量有扩大的可能。 1.3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3.1 建设规模 可行性研究拟定并经专家审查确认,下告铁矿建设规模为80104t/a。本设计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可采矿石量以及采用的采矿方法,对矿山建设规模分别按中段可布有效矿块数计算、开采年下降速度、新中段准备条件及合理服务年限等进行了验证。 (1)按中段可布置的有效矿块数计算,除0m和-60m中段需双中段同时生产外,其余中段按单中段生产可满足(或基本满足)生产规模要求。 (2)按下降速度验证。当矿山规模80104t /a,开采年平均下降速度约为10.2m,接近类似较先进矿山的开采指标。 (3)按新中段准备时间验证。新中段准备时间远小于各中段的回采时间,故足可满足新中段衔接要求。 (4)按经济合理服务年限验证。按保有工业矿量,矿山一期可服务20.23年,二期15.04年,总服务年限为35.27年,符合有关同类矿山经济合理服务年限的要求。 计算和验证表明,80104t/a的建设规模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1.3.2 产品方案 依据矿石加工性能及选矿试验结果,结合市场需求,本项目产品确定为铁精矿,品位TFe≥65. 1.4 建设方案 1.4.1 采矿 (1)开采范围 整个矿床分两期开采第一期开采范围为下告矿段1~8号勘探线60~-180m标高。该范围保有地质储量1659.04104t ,平均品位TFe28.84,占全部开采范围地质总矿储量的57.4。第二期开采范围为1~8号线-180m标高以下,保有地质矿储量1233.46104t ,平均品位TFe30.55,占全部开采范围地质总储量的42.6。 (2)开采方式 按照矿体埋藏深度、产状及赋存条件,本矿床开采只适宜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3)矿山服务年限 矿山分两期开采,服务年限分别为 第一期服务20.23年,其中投产期1年,达产期19年,过渡期1年(也即二期投资年)。 第二期服务15.04年,其中过渡期1年,达产期14年,减产期1年。 (4)矿山工作制度 矿山采用连续工作制,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工作8小时。 (5)开采顺序 开采顺序总体要求为垂深方向上由浅而深分中段开采;沿走向上为由东向西后退式开采。相邻两个中段同时回采时,上中段的超前距离应大于下中段1~2个矿块的长度。同一中段内,上盘超前下盘,先采矿房,后采矿柱, (6)首采区段 鉴于矿山已对60m以上矿体正在适量地进行小规模开采。故本设计确定首采0m和-60m两个中段。 (7)采矿方法 根据矿体赋存特点,本设计推荐采用分矿房矿柱两步骤回采的高分段空场采矿法(主要对-120m以上的矿体)和大直径深孔阶段采矿法(主要对-120m以下的矿体)作为该矿的主要采矿方法(开采矿量占总矿量的85)。对厚度(或叠加厚度)小于20~30m的部分零星缓倾斜矿体拟采用中深孔切顶房柱法回采。(占总矿量的15)。 (8)回采工艺及其主要装备 ①垂直走向布置高分段空场采矿法。 矿房回采凿岩采用SimbaH1354型中深孔凿岩台车,在分段凿岩巷道中平行切割槽钻凿360扇形中深孔。台车台班效率取650~800t。爆破用新2号岩石炸药、非电毫秒雷管及导爆管,人工或装药器装药,分次爆破。采下矿石自重落至底部堑沟内,用TORO-400或WJD-2型铲运机(出矿效率分别为500t/台班及250t/台班)装运矿石入采区溜井,再下放到主运输水平。 矿柱回采本中段间柱以及采场上部的顶底柱回收,可在矿房大量回采结束后,分别在间柱分段凿岩巷道和上部出矿巷道内采用中深孔一次凿岩和分段控制爆破顺序等措施一次集中爆破,在覆盖岩层下回收矿石。 ②大直径深孔阶段采矿法。 回采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回采矿房,第二步回采矿柱,视爆破对相邻采场稳定的影响程度及结合规模要求,采用隔一采一或隔二采一的回采方式。回采凿岩选用simba261型或T-150型(效率650t/台班)高风压潜孔钻机,在凿岩硐室内以2.7~3m2.5~3m的网度凿下向垂直深孔,凿岩效率为40m/台班(1000~1100t/台班)。采用乳化油炸药和非电雷管起爆。一、二步采场(即矿房、矿柱)回采工艺基本相同。对矿块顶底柱回收采用simbaH1354型凿岩台车或局部辅以YGZ-90型凿岩机在上中段出矿水平凿中深孔,并在二步采场上段最后一次回采爆破时由控制爆破顺序的措施连同硐室条柱一次爆破回收。出矿采用底部堑沟集矿、进路装矿形式。爆下矿石用TORO-400型或辅以WJD型铲运机装运矿石入采区溜井。铲运机出矿效率分别为500t/台班和250t/台班。矿块生产能力取900t/d。 (9)开拓运输 本设计采用分期开拓和主、副竖井(箕斗主井、罐笼副井)集中布置加辅助斜坡道的开拓方式。主井和副井集中布置在矿区12线附近错动带之外,两井间距约100m。风井布置在矿区东端3线以东错动带之外。斜坡道采用直线加折返式布设于矿床底盘相应标高的错动区之外。斜坡道直线段出口位于矿区西端12线附近地表错动线之外。 主井为箕斗提升,担负矿石的提升。副井为罐笼提升,主要担负坑下废石、人员、材料、设备、零件以及粉矿转运等提升,并兼作敷设井下压气、供水、供电及排水等管线和进新鲜风流的主要通道。风井作为坑井开采的总回风井并兼作第二安全出口。斜坡道主要承担大型设备进出井下,工作或上地面大修,以及长材、大材、部分人员的上下及部分废石的提升,还可作为辅助进风的通道。 主井和副井以及主溜井井底车场采取集中布置,车场附近设主溜井和坑内破碎系统。破碎硐室大件道、箕斗受矿胶带道以及粉矿回收联络道分别与主井相连。采场共分6个中段(中段高度为60m)一期设0m、-60m、-120m、-180m 4个运输中段。各中段采出的矿石均由铲运机分别运至中段溜井,装入4m3矿车,编组后由电机车牵引运至主溜井,再卸入坑内储矿仓,经PA90120型破碎机粗碎后卸入6.3m3主井箕斗,电JKM3.254ⅠE型塔式多绳提升机提至地面矿仓,再由振动给料机卸入胶带输送机运至选厂中间矿仓。各中段掘进废石由铲运机装入0.7m3矿车编组后由电机车(或由铲运机卸入中段溜井再装入矿车)运至副井的底板尺寸为4.72.1m(2层)的罐笼内,经落地多绳提升机提运至上部水平充填采空区,或提至地表,再经电机车运至废石场。 (10)矿井通风 本设计对井下通风方式进行了集中通风与多级站通风两种方式的方案比较(详见采矿篇),确定采用集中通风方式主宜。 通风系统鉴于矿体走向长度不长,宜采用单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即由副井进入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和石门,进入阶段运输巷道,再经进风联络井、无轨出矿和无轨凿岩巷道进入各水平作业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局扇引入回风井巷和总回风井,由主扇风井抽出地表。 对-120m以上高分段空场法采矿区段,设计采用阶梯上行通风网络。对-120m以下大直径深孔阶段法采矿区段,设计采用分层平行式进、回风的网络。 (11)基建工程 坑下基建工程总量为27.9172104m3。其中开拓探矿26.042104m3,采切1.8752104m3。 主要控制性工程为副井和主井,为加快基建进度,需在基建主、副井的同时,先利用现有斜井(现小规模生产期需保护斜井不被破坏、且需适时延达-60m)、稍后再同时利用风井(此井担负少量出碴,并从-60m反掘贯通井筒)共同担负0m和-60m中段的开拓。主、副井掘砌完后,暂不安装,以便与斜井和风井一道共同担负矿山基建工程的提升任务。 本设计基建工程进度计划表按业主要求两年完成基建而编制的,可作为施工招标的参考,但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故基建时间宜延长至2.5~3年更为可靠。 基建工程完成后,预计获开拓矿量492104t、保有6.2a。采准矿量111104t、保有1.4a,备采矿量56104t、保有0.7a。基建期预计获副产矿石量为18104t。 1.4.2 防治水工程 为了保证矿山开采安全,本设计对矿区地下水及与地下水有补给关系的地表水采取了防治措施。 (1)对地表水,采取河流改道和地表截、排水措施。主要内容有 ①将贯穿矿区的下告河改道于终期采矿错动线以外的透水性相对较弱的燕山期花岗岩地层中,并对河道进行防渗处理; ②对-120m采矿错动线以外的北部区域,拟设置1号截洪沟,将此区域的大气降雨汇水排往改道后的河道; ③对矿区终期采矿错动线以外的西部区域(Ⅰ区),通过铺设两布一膜进行地表防渗处理,减小其大气降雨汇水对矿区地下水形成的侧向补给量,其地表汇水通过Ⅰ号截洪沟排往改道后的河道; ④对矿区终期采矿错动线以外的南部区域(2区),也进行地表防渗处理,处理方式同1区,并通过2号截洪沟将地表汇水排往改道后的河道。 (2)对地下水,采取疏排相结合的方式治理。 一期主排水泵房设在-120m中段副井车场附近。在矿区错动范围内设置直通式放水孔,将地下水通过导水巷道引至-120m中段巷道,进入-120m水仓。各中段凿岩和出矿水平的废水由中段联络井(设泄水管)汇入中段水沟,经中段水沟和泄水井集中排入-120m水仓。排水泵共安装有MD580-606型8台,一般情况下(非雨季)2台工作,水量最大时7台工作。主排水管为3条Φ4789无缝钢管,一般情况下1至2条管使用,最大排水量时3条全部使用。水仓的水通过排水管经副井排出地表。 在-300m水平主井井底设置简易排水泵房。主井井筒少量渗水经水沟排至-300m水仓;副井井底水窝设置潜水泵,将副井井筒的少量的渗水排至主井井底-300m水仓;另外,一期水泵房以下溜破系统及粉矿回收系统等有关井巷的少量排水进入到-300m水平水仓。这些水由简易排水系统排至-120m水仓,一并由-120m排水泵经副井排出地表。 为防止暴雨期坑内涌水淹没井巷,在-120m中段竖井石门和井下水泵房通道附近设防水门;中段开采时以及在富水带或断层破碎带中掘进时,需打超前探水孔或预先疏干孔,另外,矿山要加强新开拓中段的水文地质预报、预警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以防止矿井突然涌水现象的发生,而造成安全事故。 矿山防治水工程及措施的详细内容可见“第6章、水文地质及防治水工程”,“第4章、采矿”及“第5章、矿山机械”。 1.4.3 选矿 (1)原矿简述 ①矿石类型 a)自然类型。按矿石的主要脉石种类划分,下告铁矿石为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型铁矿石;按矿石的主要结构构造划分,下告铁矿石为块状角砾状铁矿石。 b)工业类型。矿石中平均TFe含量为29.89,mFe含量占TFe含量的75.85,属贫磁铁矿矿石。 ②矿石的矿物组成、化学成份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赤铁矿、褐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透辉石、石榴子石、透闪石阳起石、角闪石、方解石,次为云母、石英、符山石、长石等矿物。 次生矿物有绿泥石、绿帘石、蛇纹石、滑石、孔雀石、绿高岭石等。 根据磁铁矿的粒度大小、晶体形态、物理性质及产状特征可分为隐晶(胶状)、细晶及粗晶三类,其中,以后两种为主。 (2)选矿试验 天鸥矿业公司于2004年3月委托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以下简称马矿院)承担下告铁矿选矿试验。该院于2004年6月完成试验并编制提交了河源市紫金天鸥矿业有限公司下告铁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 试样包括小样与大样。小样代表性较差,大样对矿山的首采矿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小样进行了实验室小型试验,大样先后进行了小型试验和扩大连续试验。 针对下告磁铁矿石性质及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小型全流程和扩大连选试验采用单一弱磁选工艺,按照粗磨粗选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细筛循环)的流程进行。对大样还进行了干式磁选、预先抛废的试验。 试验主要结果 对60~12mm级别的矿石进行干式磁选,抛弃废石的产率为16.28、品位为7.83,矿石品位由28.87提高到32.96。 当入磨矿石品位为32.77~32.89,试验室全流程和扩大连续试验获得的铁精矿品位为65.13~65.56,回收率75.52~76.47。(对原矿回收率为72.18~73.09)。 (3)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及指标 ①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 本设计根据天鸥矿业公司有关产品质量的要求,以马矿院2004年6月编制的选矿试验研究报告作为依据,按照工艺矿物学特征,参考类似矿山的生产实践,并参照现场工业性试验选厂试生产情况,经过分析论证后确定选矿工艺流程为 碎矿采用三段一闭路(粗碎设在井下)。筛分的筛上产物(60~12mm)进干式磁选后返回细碎,筛下产品(-12mm)进一段磨矿。 磨选为二段磨矿、阶段选别。一段磨矿的产物(-0.074mm50)经一段磁选抛尾,粗精矿再磨再选后进入细筛筛分,筛上产物返回再磨,筛下产物再经两段精选得最终精矿。 脱水为一段过滤(进过滤机的精矿经最后一段浓缩型磁选机精选后浓度较高,可省去浓密机浓密)。 ②设计指标 以试验指标为依据,同时考虑到原矿品位变化及实际生产与试验条件的差异等因素,确定工艺指标如下(见表1-1)。 表1-1 选矿工艺设计指标表 名称 产率() 品位() 回收率() 备注 原矿 100.00 27.1226.57 100.00 括号外数字为总服务年限35.27年平均指标;括号内为技经计算年限前17年期间达产年平均指标。 干选废石 16.3016.30 7.157.12 4.304.37 尾矿 54.0854.86 12.3412.15 24.7025.08 铁精矿 29.6228.84 65.0065.00 71.0070.55 (4)选矿车间组成及工作制度 选矿厂生产车间有中间矿仓、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干选及废石仓、磨矿磁选车间及精矿脱水车间。 工作制度全厂年工作330天,每天3班,中间矿仓、中细碎车间、筛分车间、干选及废石仓每班工作5小时;磨矿磁选车间及精矿脱水车间每班工作8小时。 1.4.4 总图运输 (1)厂址 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据矿区地形地貌特征及有关条件,初拟了西部厂址与东部厂址两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根据综合比较结果和业主的要求,可行性研究采用了西部厂址方案。嗣后,业主对可行性研究先后进行了内部审查及聘请专家评审,对建设方案总体予以了肯定。安全预评价报告也未对厂址方案提出异议。因此,本次初步设计基本按照业主确定的西部厂址方案开展工作。 (2)总体布置 下告铁矿系采、选联合企业,企业由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尾矿库、废石场、总仓库、总降压变电站、行政生活区、油站及其它辅助设施组成。 总体布置根据确定的主、副竖井位置及地形特点,采取团组式加点的布置方案。即采矿工业场地、选矿工业场地、总降压变电站和总仓库相对集中布置为一个团组,行政生活设施等辅助场地分散各点。 采矿工业场地布置在矿区西端,位于12线以西直线距离40m处。由主、副井井口提升设施,副井井口调车场,予留斜坡道场地,电机车矿车修理间,空压机房,采区配电间,风井井口场地及预留采矿承包单位待建设施等组成。 选矿工业场地紧邻采矿工业场地,在采矿工业场地西侧。由中间矿仓、中细碎车间、干式磁选房、废石溜井、运废平硐系统、筛分车间、粉矿仓、主厂房、精矿仓、尾矿浓密池、尾矿输送泵房、选厂办公室、制样室、选厂变电站、高位水池、停车场等组成。 尾矿库经有相应资质的评估单位的安全予评价结论推荐,仍选择位于选矿厂西南侧山谷,主要由初期坝、排洪设施组成。 总仓库位于副竖井南侧,直线距离50m,紧靠现有公路,主要由备品备件库、综合材料库、材料棚、围墙等组成。 行政生活区位于矿区东南侧3线~7线之间。主要由矿部(公司)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浴室及室内外文化娱乐设施组成。 油站位于停车场路对面。 (3)内外部运输 由矿区西侧至矿区东侧的道路需改道,改道线路长1.6km,不属于本设计范围。 厂区内部道路总长2.3km。 外部运输主要为铁精矿(运出)和生产材料、备品备件(运入)等。外部运输总量为23.307104t/a,其中运入量0.237104t/a,运出量23.070104t/a。 内部运输总量为104.8104t/a。 1.4.5 电力与自动化 1.4.5.1 电力 (1)供电电源 总降压变电站与外部线路,矿方已委托其它单位设计。目前矿区正在建设110KV总降,中压侧为10KV出线。 (2)用电负荷 全矿设备总安装容量(包括生活设施)为19420KW,工作容量17183KW。计算用电负荷为有功功率12414KW,无功功率5604Kvar。视在功率13620KVA,功率因数0.91。其中井下排水和副井提升属一级用电负荷,其余生产负荷属二级用电负荷。 企业年耗电量4317.9万度。 (3)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电压 矿区设采场井口配电站、井下排水配电站、选厂配电站、通风变电所和生活区变电所。 矿山所有高压电机均采用10KV电压等级;地面用电设备电压10KV(中性点不接地)或380V/220V(中性点接地);坑下用电设备电压380V(中性点不接地);坑内照明电压220V/127V。 1.4.5.2 自动化 ①碎矿系统与第一段磨矿机组开停车按现场设备检查信号,分别设联锁控制。采取继电器联锁及PLC联锁的双重联锁方式。中间矿仓、缓冲矿仓、粉矿仓均设有料位检测,参与联锁。 ②一段球磨机恒定给矿控制。 ③一段球磨比例加水控制。 ④二段磨矿分级旋流器给矿压力控制。 ⑤矿浆泵变频调速控制。 1.4.6 给排水 (1)供水水源 采用坑下排水作为本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其水质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2)用水量 全矿总用水量为13051m3/d。其中生产使用新水4511m3/d;生活用水67m3/d;厂前回水8401m3/d;绿化及其它用水72m3/d。 (3)给水系统及回水系统 矿山设生产新水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及厂前回水系统。 生产新水由井下排水水泵直接扬送到选厂1500m3新水池,由该水池向各用水车间供水。 选厂厂区设回水系统一套,尾矿经浓缩机浓密后的溢流与精矿过滤后的溢流(沉淀后)一并由泵扬送至选厂1500m3回水池,供选厂生产使用。 生活用水量较少,水源暂取自井下排水,经一体化净化器净化处理后,送入生活用水水箱,然后用泵送至各生活用水点。 (4)排水 总排水量2614m3/d(未计坑下排水量)。其中排入尾矿库1602m3/d;生活排水60m3/d;其它排水952m3/d。 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冷却水、冲洗地面水就近排入厂区水沟,流入下告河。由于井下排水量能满足生产用水,且尾矿经厂前浓密后水量不多,故本设计未考虑从尾矿库回水。 1.4.7 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一般为二级;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一般为二级,个别为一级。 (2)建筑物屋盖采取架空隔热和卷材防水。厂房设简易屋盖。 (3)主要选用天然地基作基础底面持力层,一般建筑采用浅基础,少数采用桩基。砖混结构采用浆砌毛石基础。框排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个别填土覆土较厚的地段采用桩基础。 (4)厂房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框、排架结构和排架结构。单层跨度较小的车间采用砖混结构。 (5)动力设备基础与操作平台分开,留有≥70mm的防震缝。 1.4.8 维修设施 本设计主要承担机械设备的小修和日常维护。机械设备的大、中修,汽修以及电气设备的修理均外委。 维修设施包括机械设备维修间与电机车矿车修理间两个独立车间。 机械设备维修间承担全矿采选设备的小修,也进行一些简单、急用零配件的制作以及零星加工、技术改造工作。 电机车、矿车修理间的任务,是对电机车、矿车进行定期检查、小修、中修等工作,修理所需的备件外购。对电机车的牵引电机及电气设备,只进行日常维护工作,其修理外委。 1.4.9 尾矿设施 下告铁矿尾矿库库址由矿方选定,尾矿库位于选厂西南面的高山山谷内,选厂距尾矿坝水平距离约630m,比选厂标高约高180m(以尾矿库最终堆积高程相比)。库址为一长形山谷,山谷后端分两条沟叉,库区内植被发育,主要为山地。初期坝标高280.0m,终期坝标高354.0m。尾矿坝从280.0m至354.0高程,采用尾矿堆坝。当堆坝高程至354.0m时,总库容为492.89104m3,按设计标准该库可定为三等库,库内主要水工构筑物等级为3级,次要构筑物为5级,临时构筑物为5级。由于选厂位于尾矿库的下游,存在安全隐患,按有关规范要求,为安全起见,将该尾矿库等级提高至二等库,主要构筑物为2级,次要构筑物为3级,临时构筑物为4级。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尾矿库的排洪形式采用排水斜槽连接井排洪隧洞。 该库可为矿山服务13年。13年后可利用矿区东北侧岭背溪山谷作为续用尾矿库,能满足整个服务年限尾矿排放要求。 1.5 环保、水保、安全卫生与节能 1.5.1 环境保护 (1)粉尘和废气防治措施 坑下采矿有完善的通风系统,生产期间坚持湿式凿岩,对采掘爆堆和装卸矿等产尘集中处喷雾洒水,工作面用局扇加强通风,作业中段采用主扇排风。 选矿破碎筛分系统产生的粉尘采用袋式除尘器除尘,化验室(制样室)的粉尘和废气采取通风柜排风及全面通风换气方式防治。 (2)废水控制措施 地下涌水经澄清后部分作为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其余排入下告河。选矿生产无药剂,尾矿浓密后溢流循环使用。尾矿中的废水在库内经中和、暴晒、氧化、澄清后,排入下告河。 (3)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属一般性固体废物。废石集中堆放于废石场,尾矿存放于尾矿库。 (4)噪声防治 设计选用噪声低的设备,对于噪声较大的设备在订货时提出消声隔声要求。在碎矿、磨矿等噪声大的操作场所设置隔声操作间并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在其它噪声大的作业场所采取个人防护等措施。井下噪声源距地表数百米,对地表基本无影响。 1.5.2 水土保持 (1)坑下采场 坑下采矿区虽不直接产生水土流失,但由于后期产生大面积采空区,可能产生地面沉降,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本设计采取坑下排水和尽量利用废石充填采空区以及采矿过程尽可能保证采场稳定等措施,减少地面沉陷。并对错动区密切观测。 (2)废石场 若废石场形成坡体,采取拦、截、排洪设施,使废石坡体形成各级稳固平台以及平台内的排水系统;根据堆排废石情况,逐步对废石场进行土地整治复垦和恢复植被。 (3)工业场地 工业场地布置紧凑,可较少扰动地表土层和破坏植被;设置排水系统,坡面设置挡墙,进行喷浆、护坡;岩土暴露处,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4)尾矿堆放 尾矿堆放于尾矿库。设置拦挡坝和排洪系统,防止尾砂及污水下泻。矿山生产结束后,对尾矿库进行土地整治复垦并恢复植被。 (5)道路开挖及其它辅助设施区 路面靠山侧设置截洪沟,裸露的坡面及时进行工程和植被护坡。 1.5.3 安全卫生 本设计说明书安全卫生篇系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最近颁布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写提纲”进行编写。依据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结合矿山的具体情况,针对本工程的自然危害因素和生产过程将产生的危害因素,本设计采取了全面、具体的安全卫生防治措施。 1.5.4 节能 本设计将节约能源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尽力采用节能工艺、技术和节能型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结构和参数以避免设备低负荷运行;总体布置、物料运行和供配电、给排水、土建等公用辅助设施的设计,均体现了节能原则,采取了节能措施。 1.6 主要工程量及工程建设进度 1.6.1 主要工程量 本项目建设主要工程量见表1-2。 1.6.2 工程建设进度 工程建设进度见表1-3。 表1-2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用土地面积 万m2 66.88 2 土石方量 挖方 万m3 9.8 填方 万m3 12.6 3 新建道路 km 2.3 矿区内部公路 4 挡土墙 m3 750 5 场地排水明沟 m 1000 6 截洪沟 m 1800 7 护坡工程量 浆砌护坡 M3 1200 植被护坡 m2 9500 8 开拓工程 万m3 27.917 其中开拓探矿 万m3 26.042 采切 万m3 1.875 9 地表三材用量 钢材 t 793 木材 m3 680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