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弯薄壁槽钢_混凝土组合梁受火试验研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冷弯薄壁槽钢_混凝土组合梁受火试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冷弯薄壁槽钢_混凝土组合梁受火试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冷弯薄壁槽钢_混凝土组合梁受火试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学报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Vol. 33No. 5May 2012 018 文章编号 1000-6869 2012 05-0141-09 冷弯薄壁槽钢-混凝土组合梁受火试验研究 高轩能,黄文欢,朱皓明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 对 5 个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试件进行在 ISO- 834 标准火灾下的受火试验。试验中考虑了荷载水平、 防火涂层 厚度和槽钢截面高度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荷载水平、 防火涂层厚度和槽钢截面高度是影响组合梁抗火性能的主 要因素, 其他因素影响很小; 在 ISO- 834 标准火灾下, 以跨中挠度 δ l/25 作为组合梁达到耐火极限的判别标准是合适的; 填充混凝土可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整体刚度和延性, 使其在高温下直至破坏仍可保持完整性, 没有出现高温局部屈曲现象; 在槽钢上直接涂刷防火涂层不能保证其与槽钢表面的紧密结合, 需要改进组合梁的防火涂层施工工艺; 试验结果验证了有 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组合梁;冷弯薄壁槽钢;受火试验;受火性能;耐火极限 中图分类号 TU352. 5TU398. 9TU317. 1 文献标志码 A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ld-ed thin-walled channel steel concrete beam exposed to fire GAO Xuanneng,HUANG Wenhuan,ZHU Haom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s of five cold- ed thin- walled channel steel concrete beam specimens exposed to the ISO- 834 standard fire were carried out.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loading level,fire protection coating thickness and channel steel height we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 in the fire resistance tests of the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loading level,the fire protection coating thickness and the channel steel height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fire- resistant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beams. Under the ISO- 834 standard fire,the midspan deflection of δ l/25 can be a suitable criterion to determine the fire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bea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illed concrete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stiffness and ductility of the composite beams,so that the composite beams can retain the integrity till the loss of functions at a high temperature. The filled concrete can also avoid the local buckling and collapse of the composite beams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brushing fire protection coating directly on the cold- ed channel steel cannot ensure the coating to paste on the surface of the channel steel firmly,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ainting technique of fire protection coating on the composite bea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verifi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Keywordscomposite beam;cold- ed thin- walled channel steel;fire test;fire perance;fire resistanc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008133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J01319 ,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 JB- JC1005 。 作者简介 高轩能 1962 , 男, 江西吉安人, 工学博士, 教授。E- mail gaoxn hqu. edu. cn 收稿日期 2011 年 4 月 141 0引言 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由冷弯薄壁槽钢内 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组成, 符合低碳经济发展 趋势并有广阔应用前景 [1- 3 ]。填充混凝土或钢筋混 凝土提高了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整体承载 力, 对其受火性能影响也很大 [4-6 ]。目前对其在火灾 高温下的受火性能研究较少。文献[ 7] 通过 ANSYS 软件建立热分析模型, 模拟计算了 ISO- 834 标准火灾 下轻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温度场和挠度; 文献[ 8- 9] 通 过建立火灾- 结构耦合的 ANSYS 分析模型, 分析了薄 壁 U 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在标准火灾下的温升特性 和温度场分布; 文献[ 10]从理论上分析了界面滑移 对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 但研究结果缺乏试验验 证; 文献[ 11] 对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在标准 火灾下的耐火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指出荷载水 平、 防火保护层厚度和槽钢截面高度是影响组合梁 受火性能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冷弯薄壁 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受火性能, 分析组合梁试件在标 准火灾下的失效模式、 原因和机理, 并验证理论计算 结果, 为组合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试验依据。 1试验概况 1. 1试件设计 由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 以下简称“组 合梁” 抗火性能的火灾- 结构耦合的 ANSYS 分析可 知 [9 ], 防火涂层厚度、 荷载水平和冷弯薄壁槽钢高度 是影响组合梁抗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考察上述因 素的影响, 设计制作了 5 个净跨为 4. 6 m 的组合梁试 件。试件编号为 UL1 ~ UL5, 试件 UL1 为对比试件, 防火涂层厚度为 0 mm; 试件 UL1、 UL2、 UL4 考虑防火 涂层厚度的影响; 试件 UL2、 UL3 考虑荷载水平的影 响; 试件 UL3、 UL5 考虑冷弯薄壁槽钢高度的影响, 试 件具体参数见表 1。 试件的抗剪连接件采用16/60 栓钉, 间距 180 mm, 冷弯薄壁槽钢槽口用 -50 3 的钢板缀条拉 结, 间距 500 mm, 焊接连接, 混凝土板配筋为受力筋 8, 间距 140 mm, 架立筋8, 间距 200 mm, 混凝土 设计强度等级 C20 ~ C30, 采用强度等级为 425 号普 通硅酸盐水泥, 粗骨料采用最大粒径为 16 mm 碎石, 细骨料为中砂。混凝土构件采用人工搅拌振捣灌筑, 自然养护。钢筋采用热轧 HPB235 Q235 级钢筋, 钢 板采用 Q235 钢板。防火涂层采用符合 GB 14907 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 [12 ]的 NH 厚型钢结构防火涂 料, 防火保护层厚度按耐火等级为二级确定, 耐火极 限 1. 5 h, 组合梁试件的标准防火涂层厚度取12 mm。 试件的冷弯薄壁型钢梁截面见图 1, 试件截面和配筋 见图 2, 试件制作构造见图 3。 图 1冷弯薄壁槽钢梁截面 Fig. 1Cross section of cold- ed thin- walled channel steel 图 2试件截面 Fig. 2Cross section of specimens 图 3试件制作 Fig. 3Construction of specimens 1. 2 材性试验 材性试验在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材料实验室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根据文献[ 13]的规定, 从制作试件的母材上制作 3 个标准试件进行拉伸试 验, 得到钢板和钢筋的标准材性试验结果 [14 ]分别为 3 mm 钢板 屈服强度 fy 306. 38 MPa,抗拉强度 fcu 442. 73 MPa,弹性模量 Es 2. 187 105MPa; 8钢筋 屈服强度 fy352. 37 MPa,抗拉强度 fcu 536. 55 MPa,弹性模量 Es2. 044 105MPa。 混凝土抗压强度由与试件同条件养护的150 mm 立方体标准试块测得, 共制作了 9 个试块, 见表 2。 混凝土试块与组合梁试件同条件养护, 每组用2个 241 表 1组合梁试件基本参数 Table 1Parameters of composite beam specimens 试件 编号 防火涂层 厚度 t3/mm 混凝土板厚 h1/mm 混凝土板宽 b3/mm 槽钢底宽度 b1/mm 槽钢翼缘宽度 b2/mm 型钢高度 h2/mm 型钢厚度/mm 翼缘 t1腹板 t2 荷载水平 η 组合梁跨度 l /mm 混凝土板 配筋率 UL108060015050300330. 604 6001. 047 UL2128060015050300330. 604 6001. 047 UL3128060015050300330. 754 6001. 047 UL468060015050300330. 604 6001. 047 UL5128060015050210330. 754 6001. 047 试块测定 28 d 的抗压强度 fcu, 另 1 个试块在进行组 合梁试件耐火试验时测定 70 d , 以分析比较混凝土 强度对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程度。混凝土标准试 块的试验结果见表 2。 表 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测值 Table 2Cub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试件编号养护龄期/d fcu/MPafcu/MPa UL1 2822. 22 2821. 96 7025. 42 22. 09 25. 42 UL22820. 71 UL32819. 20 UL57022. 67 19. 96 22. 67 UL4 2828. 18 2826. 49 7038. 67 27. 33 38. 67 1. 3加载方案 1. 3. 1加载方式 为模拟试件受均布荷载作用, 采用 4 点加载, 加 载点距最近支座的距离分别为 0. 8 m、 1. 8 m, 梁中间 区段为纯弯区段。在升温过程中, 保持初始荷载不 变, 以模拟火灾时组合梁的实际受力情况。具体步 骤为 在常温下首先加载到试验荷载的 50, 持荷 5 ~10 min, 再加载到试验荷载, 15 min 后开始点火, 按 ISO- 834 标准升温曲线持续升温直至试件破坏。 当梁的最大挠度达到 l /20 时l 为梁的计算跨度 , 即认为梁已经达到其耐火极限, 随即熄火。梁在高 温下的变形速率很大, 故每隔 10 s 即对所有测点读 数记录 1 次。加载装置如图 4 所示。 图 4加载装置示意图 Fig. 4Loading manner for test beam 1. 3. 2火灾试验温度控制 试验在华南理工大学结构耐火实验室的卧式火 灾燃烧炉完成, 液化气燃料, 火灾环境炉温采用铠装 镍铬- 镍硅热电偶测量, 热电偶产生的电信号经温度 变送器输入主控制台, 试验过程中标准温度、 单点温 度、 平均温度以及偏差温度均可实时显示, 以便及时 调控。试验炉内的温度环境按 ISO- 834 升温曲线控 制。火灾试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5 所示。 图 5火灾试验装置示意图 Fig. 5Fire test setup 1. 4测量内容和数据采集 1. 4. 1截面温度 试件截面温度通过镍铬- 镍硅热电偶测量, 布置 在组合梁跨中截面, 如图 6 所示, 在槽钢内侧布置 2 个测点, 内填混凝土中心布置 1 个测点, 混凝土翼缘 板布置 3 个测点, 每个截面共 6 个测点。热电偶在浇 捣混凝土前预埋到相应位置, 试验时每分钟测量1 次。 图 6试验梁温度测点 Fig. 6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s of test beam 1. 4. 2试件挠度 为了准确测定试件在高温下的挠度, 在梁支座 两端各放置 1 个差动式位移传感器测量梁支座处的 变形, 在梁的跨中对称放置 2 个差动式位移传感器 341 测量梁跨中的挠度, 如图 7 和图 8 所示, 其信号通过 RX- 8A 数据采集仪接入计算机自动采集。 a立面图 b平面图 图 7试验梁挠度测点布置 Fig. 7Deflection measuring points of test beam 图 8位移传感器 Fig. 8Deflection transducer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 1试验现象 火灾试验炉依据 ISO- 834 标准温升曲线进行升 温。试验时, 取试验炉内各温度测点的平均值作为 温控温度。点火前, 首先对试验梁进行常温分级加 载, 达到荷载水平所对应的集中荷载 F 后, 持荷稳定 15 min 从实测结果看, 各试件挠度均很小, 表明试件 刚度很好 , 然后点火升温。试验梁火灾试验后的典 型形态及局部破坏情况如图 9 所示。 2. 1. 1失效模式 组合梁试件在高温作用下破坏模式主要有弯曲 失效和过大变形失效两种模式, 具体现象如表 3 所 示, 由表可见 1 试件 UL2, 火灾高温下试件达到其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 试件跨中焊缝拉裂, 裂口从型钢下翼缘延 伸到上翼缘边缘, 最大宽度达 40 mm, 发生强度破坏。 其他试验梁未见焊缝开裂。该试件防火涂层厚 12 mm, 荷载水平达到 0. 8, 高温火灾下的耐火极限达 到90 min, 表明其在常温静力极限荷载作用下, 耐火 图 9各试件火灾高温试验后破坏情况 Fig. 9Destruction of specimens after fire resistance tests 极限达到了建筑构件的二级防火要求, 耐火性能 良好。 2 试件 UL1、 UL3 ~ UL5, 火灾高温下试件的失 效主要因其挠度达到极限值。试验梁在受火过程 中, 最大挠度约 l /2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 试件在火 灾高温下的变形速率迅速增大, 即认为试验梁已达 到其耐火极限, 随即停止加载并熄火。从表 3 中可 见, 除试件 UL3 有异常情况外, 试件 UL1、 UL4、 UL5 均因挠度过大而失效。 2. 1. 2典型现象 1 试验过程中, 每根试验梁的端部在试验全过 程中均有水蒸气冒出, 梁端部混凝土表面呈润湿状 态, 表明冷弯薄壁槽钢减缓了混凝土水分的蒸发。 441 表 3试验梁受火试验结果 Table 3Results of fire resistance experiment of specimens 试件 编号 防火涂层厚度 t3/mm 型钢高度 h2/mm 荷载水平 η 试验受火时间 t /min ANSYS 耐火极限 ta/min 跨中最大挠度 δ /mm l/δ 失效情况 UL103000. 6013. 014. 0228. 120. 2挠度过大, 变形速率急剧增加 UL2123000. 8090. 099. 6106. 743. 1 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钢梁 焊缝断裂 UL3123000. 75105. 0130. 5156. 429. 4 距支座 1. 5 m 处的防火涂层 中途脱落, 最大挠度发生在该 处, 提前失效 UL473000. 60120. 0101. 8210. 721. 8挠度迅速增加 UL5122100. 7587. 0126. 0253. 818. 1 梁端部防火涂层开裂, 挠度急 速增加 注 t3、 η 均为实测值。 2 从试验梁火灾失效后的情形看, 防火涂层总 体上保持完整, 局部出现脱落, 但试验梁全长范围内 的防火涂层均出现裂纹, 槽钢下翼缘处的防火涂层 裂缝呈水平状, 腹板处的防火涂层裂缝呈竖直状。 裂缝的形成使得防火涂层表面呈片状或块状。槽钢 转角处的温度最高, 防火涂层呈黄白色, 腹板处的温 度相对较低, 防火涂层呈浅灰白色。 3 在试验梁的最大挠度部位 多数在跨中 , 混 凝土板侧面竖直裂缝贯穿混凝土板厚度并在混凝土 板顶面延伸, 最大延伸长度达 200 mm, 造成混凝土板 上表面开裂凸起成块状。在该部位, 混凝土板侧表 面中部以上范围有很多水平裂缝, 宽度小于 3 mm, 最 大长度 200 mm。试验梁的其他部位混凝土板未被压 碎, 但在混凝土板侧面下边缘处出现细小的竖直裂 缝, 间距 1 ~4 mm 不等。混凝土板侧面中部至上边缘 出现细小的水平裂缝, 而混凝土板顶面未出现裂缝。 4 从图 9 可知, 在各试验梁跨中, 从钢梁下翼 缘和腹板的转角处切割一块型钢, 可以看到内填混 凝土出现了基本平行的数条竖直裂缝, 将混凝土梁 断成若干段, 但槽钢的紧箍作用使组合梁保持了完 整性。试件 UL2 的裂缝最大宽度达40 mm, 其他试验 梁的最大裂缝宽度在 15 mm 以下。 5 从割开型钢部位可以看到, 内填混凝土呈白 色, 与槽钢之间有缝隙。敲击槽钢梁腹部及下翼缘 均能听到空鼓的声音, 说明高温下内填混凝土易收 缩, 与型钢脱开。 6 除试件 UL1 外 受火时间很短 , 试验梁混 凝土板两翼上的混凝土均被烧酥, 用手即可捏碎, 失 去承载能力。 7 受火试验中, 未发现试件有明显的冷弯薄壁 槽钢局部屈曲现象。 8 试件在受火试验过程中, 直至破坏仍保持试 件的完整性, 没有出现坍塌现象。 2. 1. 3异常情况 1 试件 UL3 槽钢下翼缘一端防火涂料脱落, 另 一端槽钢下翼缘与腹板转角处的防火涂层沿梁长开 裂, 裂缝宽 9 mm, 长 500 mm。试件 UL5 一端槽钢下 翼缘 80 mm 长范围内的防火涂料完全脱落, 另一端 的防 火 涂 料 虽 然 未 脱 落, 但 有 1 条 宽 9 mm, 长 1 000 mm 沿梁长方向的裂缝。 2 试件 UL3 试验进行到 102 min 时, 耐火炉内 发出 “砰” 声, 然后梁的挠度迅速增大。试验完后发 现距支座 1. 5 m 范围内型钢下翼缘防火涂料脱落, 掉 入试验炉内, 该部分型钢梁被烧成碳黑色, 并有大量 微小的裂纹, 造成距支座 1. 5 m 处梁的挠度最大, 而 其他试验梁的最大挠度均发生在跨中。 2. 1. 4机理分析 1 没有防火涂层的试件 UL1, 其耐火性能与纯 钢结构类似, 抗火能力较差, 在荷载水平 η 0. 6 的 情况下仍达到了 13 min 的耐火时间, 在受火后保持 了组合梁良好的完整性, 其失效可用梁最大挠度 l/20 来判定。表明填充混凝土一方面对钢板有吸热 降温效应, 起到了防止槽钢壁板高温屈曲的作用, 另 一方面槽钢对高温混凝土也起到了约束和保持完整 性的作用。 2 高荷载水平的试件 UL2、 UL3、 UL5, 试验受 火时间总体上比有限元计算耐火极限小, 但均已达 到设计耐火时间 1. 5 h , 梁的失效主要为丧失受弯 承载力, 原因是梁上施加的荷载已达到其静力承载 能力。 3 正常荷载水平的试件 UL4, 试验受火时间比 有限 元 计 算 耐 火 极 限 大,失 效 时 的 挠 度 为 210. 7 mm l /21. 8 , 比 l /20 略小。表明正常荷载 水平作用下, 具有良好防火涂层保护的组合梁, 其有 限元计算的耐火极限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这从另一 个方面也表明, 恰当设计的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 合梁具有良好的静力承载性能和耐火性能。文献 [ 11] 以 l/25 作为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达到 耐火极限的建议合理, 偏于安全。 4 从表 3 可以看出, 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541 槽钢截面高度对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较显著, 槽 钢截面越高耐火性能越好。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 这种组合梁的合理性。槽钢截面越高, 混凝土与壁 板接触面积越大, 吸热也越多, 同时组合梁的刚度、 高温下的弹性应力区也越大, 从而使梁的耐火能力 更好。 图 11试件 UL2 各测点 T-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和跨中 δ- T 曲线 Fig. 11Measuring points T- t curves,mid- span δ- t curves and mid- span δ- T curves for UL2 5 填充混凝土有效阻止了薄壁钢板高温下局 部屈曲的发生, 改善了组合梁在火灾下升温前期的 温升速度及截面温度场分布, 有效提高了组合梁试 件的高温整体刚度和延性, 并使其失效后保持构件 完整。表明冷弯薄壁型钢- 混凝土梁在高温失效后保 持构件完整性方面比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梁好。 6 高温作用下防火涂层水分的蒸发造成防火 涂层与槽钢界面之间的粘结力下降, 使部分梁防火 涂层开裂或脱落, 最终导致构件过早破坏。由此表 明, 直接在槽钢上涂刷防火涂层的工艺有可能使防 火涂层与槽钢表面的结合不够紧密, 需要改进组合 梁的防火涂层施工工艺。 2. 2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 2. 2. 1升温曲线 图 10 为试件的升温曲线与 ISO- 834 火灾曲线, 由图可见, 二者吻合很好, 表明试验时对燃烧室的温 控具有较高精度。 图 10试验温度曲线 Fig. 10Elevated temperature curves 2. 2. 2温度场与位移 试件 UL2 ~ UL5 各测点的温度和跨中位移实测 结果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见图11 ~14。由图可以看出 1 对比温度场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 试件 UL2 ~ UL5 测点 1 槽钢角点 符合较好, 测点 3 ~ 测点 5 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符合程度各梁不一; 测 点 2 位于组合梁槽钢腹板中部, 主要受组合梁受火 后混凝土与槽钢脱离的影响 、 测点 6 位于组合梁混 凝土板的顶面, 主要受燃烧炉的密封性和炉顶部水 蒸气的影响 因受到不确定的干扰因素影响, 变化趋 势一致但误差和离散性较大, 但因其属于次要测点, 数 值仅供参考, 不影响对组合梁抗火性能的整体评价。 641 图 12试件 UL3 各测点 T-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和跨中 δ- T 曲线 Fig. 12Measuring points T- t curves,mid- span δ- t curves and mid- span δ- T curves for UL3 图 13试件 UL4 各测点 T-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和跨中 δ- T 曲线 Fig. 13Measuring points T- t curves,mid- span δ- t curves and mid- span δ- T curves for UL4 741 图 14试件 UL5 各测点 T-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和跨中 δ- T 曲线 Fig. 14Measuring points T- t curves,mid- span δ- t curves and mid- span δ- T curves for UL5 2 对比跨中挠度的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 果, 试件 UL2、 UL4 的跨中 δ-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 测 点 1 符合较好, 试件 UL3、 UL5 的跨中 δ- t 曲线、 跨中 δ- T 曲线 测点 1 前 4/5 符合较好但在尾段偏离较 大, 而试件 UL3、 UL5 属于非正常失效 防火涂层开 裂、 脱落等 , 离散更大。 3结论 1 设计和构造合理的冷弯薄壁型钢- 混凝土组 合梁具有良好的受火性能和高温失效后良好的试件 完整性。 2 试验表明, 以梁跨中位移达到梁跨度的 1/25, 即以 δ ≥ l/25 作为判别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 合梁达到抗火极限状态的评判标准之一是合适的。 3 试验研究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和可 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冷弯薄壁槽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 抗火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1] 张耀春, 毛小勇, 曹宝珠. 轻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 研究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 . 建筑结构学报, 2003,24 1 26- 33. ZHANG Yaochun, MAO Xiaoyong, CAOBaozhu.Experimentalstudyan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lightweight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J]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3, 24 1 26- 33. in Chinese [ 2] 周天华, 何保康, 李鑫全, 等. 帽型冷弯薄壁型钢混 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J] . 建筑结构,2003,33 1 48- 50, 14. Zhou Tianhua,He Baokang,Li Xinquan,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composite beams using cold- ed steel hat section with concrete [ J] . Building Structure,2003,33 1 48- 50, 14. in Chinese [ 3] Ranzi G,Bradford M A. Direct stiffness analysis of a composite beam- column element with partial interaction [J] .Composite Structure, 2007, 85 15/16 1206- 1214. [ 4] 沈建华, 高轩能, 周期源. 滑移对薄壁 U 型钢- 混凝 土组合梁挠度的影响[ J] . 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2009,30 5 557- 562. Shen Jianhua, Gao Xuanneng,Zhou Qiyuan. Influence of slip on deflection ofcold- edthin- walledU- section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J] .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 2009,30 5 557- 562.in Chinese [ 5] Kruppa J,Zhao B. Fire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beams 841 to Eurocode 4part 1. 2[J] .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1995, 33 1/2 51-69. [ 6] 吴传伟, 高轩能. 钢与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抗火研究 进展[J] .钢 结 构,2009, 24 1 69- 73. Wu Chunwei,Gao Xuanneng. Advances on fire- resistance of steel and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J] . SteelConstruction, 2009,24 1 69- 73.in Chinese [ 7] 毛小勇, 肖岩. 标准升温下轻钢- 混凝土组合梁的抗 火性能研究[ J] . 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2 2 64- 70. Mao Xiaoyong,Xiao Yan.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subjected to standard fire[ J] .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5, 32 2 64- 70. in Chinese [ 8] 高轩能, 陈明华, 王进. 薄壁槽型钢- 混凝土梁在标准 火灾下的温升特性[ J] .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36 3 430-435.GaoXuanneng, Chen Minghua,Wang Jin. Research on elevated temperature properties of thin- walled U- section steel- concrete beams under ISO- 834 fire[J] .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 2008,36 3 430-435.in Chinese [ 9] 高轩能, 黄文欢, 张惠华. 薄壁 U 型钢混凝土梁火 灾- 结构耦合的 ANSYS 分析[ J] . 华侨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1, 32 3 317- 321. Gao Xuanneng, Huang Wenhuan, Zhang Huihua. ANSYS simulation for fire- structure coupling of thin- walled U- section steel- concrete beam[J]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1,32 3 317- 321.in Chinese [ 10] Tomaz H,Miran S,Stanislav S,et al. Fire analysis of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with interlayer slip[J] .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11, 89 1/2 189- 200. [ 11] 高轩能, 黄文欢, 朱皓明. 冷弯薄壁槽钢混凝土梁抗 火性能参数分析[ J] . 建筑结构学报,2012, 33 5 133- 140. GAO Xuanneng,HUANG Wenhuan,ZHU Haoming. Parametric analysis for fire- resistant behavior of cold- ed thin- walled channel steel concrete beam [ J] .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12, 33 5 133- 140. in Chinese [ 12] GB 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 S] . 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 2002. GB 149072002Fire resistive coatingforsteelstructure [S]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2. in Chinese [ 13] 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 S]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GB/T 228 2002Metallic materials- 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S] .Beijing China Standards Press, 2002. in Chinese [ 14] 黄文欢. 薄壁型钢- 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 D] . 泉州 华侨大学, 2008 87- 89. Huang Wenhu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ire resistance perance of thin- walledsteel- concretecompositebeams[ D] . Quanzhou HuaqiaoUniversity,200887- 89.in Chinese 上接第 123 页 [ 6] Choi In- Rak, Park Hong- Gun. Steel plate shear walls with variousinfillplatedesigns [J] .Journal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2009,135 7 785- 796. [ 7] Sabouri- Ghomi S,Roberts T M.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thin steel plate shear walls[J] . Computers & Structures, 1991, 39 1/2 121- 127. [ 8] 郭彦林, 董全利, 周明. 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 理论与试验研究[ J] .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 1 31-47. GUO Yanlin, DONG Quanli,ZHOU Ming. Tests and analysis on hysteretic behavior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teel plate shear wall[ J] . 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2009, 30 1 31-47. in Chinese [ 9] Zhao Qiuhong,Astaneh- Asl A.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