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什邡市岳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工程 环 境影响报告书 二零二三年七月 目 录 1 概述 1 1.1 项目由来 1 1.2 环评工作过程 3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4 1.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4 2 总 则 5 2.1 评价目的和原则 5 2.2 编制依据 6 2.3 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9 2.4 规划符合性分析 15 2.5 选址合理性分析 39 2.6 评价标准 43 2.7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的筛选 46 2.8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47 2.9 污染控制目标、评价时段、评价范围及主要保护目标 54 3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60 3.1 矿山现状 60 3.2 本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64 3.2.1 建设项目概况 64 3.3 工程分析 83 3.3.1 工艺流程 83 3.4 工程主要污染工序及治理措施 91 3.5“以新带老”环保治理措施 106 3.6 总量控制 106 3.7 本项目建设前后三本账统计 106 4 建设地区环境概况 107 4.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7 4.2 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11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60 5.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60 5.2 施工期管理措施 175 5.3 小结 178 6 营运环境影响分析 180 6.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0 6.2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85 6.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86 6.4 运营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 194 6.5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5 6.6 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97 6.7 运营期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198 6.8 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影响分析 213 6.9 对九顶山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223 1 6.10 对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24 6.11 取水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226 6.12 闭矿期影响分析 226 7 环境风险 231 7.1. 风险评价的目的 231 7.2 风险评价程序 231 7.3 评价依据 232 7.4 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233 7.5 环境风险识别 234 7.6 环境风险分析 236 7.7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要求 237 7.8 环境风险措施及投资 242 7.9 环境风险小结 243 8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245 8.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245 8.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论证 247 8.3 闭矿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 252 8.4 环境保护措施汇总 254 9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56 9.1 环保投资分析 256 9.2 经济效益分析 256 9.3 社会效益分析 256 9.4 环境效益分析 256 10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258 10.1 环境管理的目的 258 10.2 环境管理机构 258 10.3 环境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258 10.4 环境监测计划建议 259 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261 1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61 11.2 建设项目环保可行性结论 268 11.3 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269 2 附表 附表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基础信息表 附表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4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附表 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6 建设项目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 附表 7 评价区植物样方表 附表 8 评价区植物名录 附表 9 评价区动物调查样方样线表 附表 10 评价区动物名录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项目外环境关系图 附图 3 本项目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及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 附图 4 项目与大熊猫国家公园距离图 附图 5 项目所在地水系图 附图6 项目所在地土壤侵蚀图 附图 7 本项目所在地土壤侵蚀图 附图 8 本项目所在地与国家公益林位置关系图 附图9 本项目与石亭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附图 10 矿山开采现状图 附图 11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12 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及分区防渗图 附图 13 矿山开采终了平面图 附图 14 新建运矿道路平面布置图 附图 15 矿山开采终了剖面图 附图 16 项目区生态监测布点图 附图 17 项目区生态系统类型图 附图 18 项目区植被覆盖图 附图 19 项目区重要物种图 附图 20 适生区分布图 附图 21 项目区调查样线样方图 附图 23 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图 附图 24 项目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 3 附图 25 项目区域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图 附件 附件 1 委托书 附件 2 采矿证 附件 3 项目备案证明 附件 4 不在敏感区的证明 附件 5 不占基本农田的证明 附件 6 划定矿区范围内用地性质等查询结果的函 附件 7 储量报告评审意见 附件 8 开发利用方案专家意见 附件 9 安全设计批复 附件 10 水土保持设计批复 附件 11 公司营业执照 附件 12 中谦检字[2022]第 286 号现状监测报告 附件 13 和规检测 2023 第 209 号1现状补充监测报告 附件 14 专家意见 附件 15 专家复核意见 附件 16 德阳市什邡生态环境局关于什邡市四水厂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情况说明 4 1 概述 1.1 项目由来 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什邡市岳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矿采 矿工程位于什邡市城区北西 325方向,直距约 26km,行政区划隶属什邡市蓥华镇仁 和村。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为东经 10359′53″ ,北纬 31 27′54″ 。该矿体 以 NW-SE 流向的头道金河河道为界分为北矿段和南矿段,矿石经检 测,达到一级道砟标准。矿山公路通广 汉 青 牛沱 公路与宝成铁路、成绵高 速连接,交通较方便。 2004 年 6 月,什邡市岳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矿获得由原什邡市国土 资源局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5106251040001,有效期限为五年 自 2004 年 6 月 至 2009 年 6 月 ; 2009 年 5 月,办理了采矿权延续,证号C5106822009077130026605,有效期限为 拾年 自 2009 年 7 月 3 日至 2012 年 7 月 3 日 ; 2012 年 9 月,办理了采矿权延续,证号C5106822012127130128300,有效期限为 肆年 自 2012 年 12 月 25 日至 2016 年 12 月 25 日 ;原生产规模4.0 万 m3/年,原 矿区面积0.2657km2 根据 2021 年 7 月 15 日,什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情况说明, 该矿区面积与矿区范围投影坐标面积不一致,更正为 0.3748 平方公里 ,实际开采矿 种建筑用花岗岩,开采深度1540m 至1300m,开采方式露天开采。采矿证于 2016 年 12 月 25 日到期,由于国家、省、市新的环保政策出台,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政策 要求,规划大熊猫保护区、全域旅游景区 点 以及水源保护等,花岗石矿采矿权延续 手续被暂停办理。 2021 年,经什邡市人民政府同意,并征求各部门意见后,矿山提出了采矿权延续 申请。由于原有的采矿证范围内东侧拐点坐标落在绵竹市行政区域内,因此四川什邡 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申请缩小矿区,并于 2021 年 10 月 14 日取得新的矿权证。矿山 办理了采矿权延续,证号C5106822012127130128300,有效期限为柒年 自 2021 年 10 月 14 日至 2028 年 10 月 14 日 ,矿区面积0.3580km2。 表 1-1 本项目采矿权历次变更清单 序 号 采矿证取 得时间 采矿权面 积 km2 有效期限 采矿许可证号 备注 1 1 2004.6 / 2004.6 2009.6 5106251040001 / 2 2009.5 / 2009.7.3 2012.7.3 C510682200907713 0026605 / 3 2012.9 0.2657 0.3748 2012.12.25 2016.12.25 C510682201212713 0128300 原矿区面积与矿区范围投影 坐标面积不一致,2021 年 07 月 15 日,更正为 0.3748 平 方公里 4 2016.122021.9 一直在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 5 2021.10 0.3580 2021.10.14 2021.10.14 C510682201212713 0128300 将绵竹境内的矿区调出,面 积为 0.3580 平方公里本次 环评 根据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什邡市岳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 岩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该矿山以 NW-SE 流向的头道金河河道为界分为北矿 段和南矿段。由于南矿段距离映秀北川断裂带较近,裂隙较为发育,地表风化强烈, 其物理性能达不到道砟质量要求,故未参与本次资源量估算,本次南矿段不进行开采, 本次开采范围为头道金河以北的北矿段部分。其设计利用的资源储量为保有矿石资源 量 187.9 万 m3 。边坡压覆资源量29.22 万 m3 ,设计境界内圈定资源总量158.68 万 m3,露天开采境界内采出矿石量 150.76 万 m3采区回采率 95,本次项目总投资 1000.00 万元,矿区范围为 0.3580km2 ,开采标高1540m1300m,开采矿种为建筑用花岗岩,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规模 10 万 m3/a,服务年限 15.1 年。 矿体开采后由挖掘机直接铲装,采出的矿石在原矿堆场 含初破作业 利用液压 破碎锤将建筑用花岗石初破至400mm 以下粒径,采用矿用自卸载重汽车直接利用当地 民用载重汽车运输至外部销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 2021年 1 月 1 日实施 中第“八、非金 属矿采选业 11 土砂石开采 101不含河道采砂项目”,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涉及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的环境敏感区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国家 大熊猫公园 ,因此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 司委托我单位对该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本环评单位即组织有 关人员对该工程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并根据现场收集资料和有关技术规范及环 保局的相关规定,编制完成了该环评报告书,待审核后作为项目环境管理及环保设计 的依据。 2 1.2 环评工作过程 环评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 价,环评文件编制三个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 关法律法规,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特委托我单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单位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和资料后,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 析和对建设地区环境现状及影响的监测、调查、评价,编制完成了什邡市岳家山矿 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呈报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审 批。 环评工作程序图见图 1.2- 1。 图 1.2-1 环评工作程序图 3 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明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生产规模,通过分析,项目投入使用后对周围环境可能产 生的影响主要有 1 项目是否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选址是否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 2 工程运行期露天采场扬尘、原矿堆场 含初破作业 废气、运输扬尘及剥离固 废等污染物的产生情况,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3 工程施工期及运行期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4 项目运营期项目对各环境要素的防治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处理方式是否满 足环境功能要求; 5 项目退役后的生态补偿措施及闭矿后的环境管理要求。 通过对项目上述污染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确定本项目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 不良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出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对策措施。 1.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关产业政策、法规、规范,符合相关产业 规划、环保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要求,建设选址周边无环境制约因素,选址合理。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地表水良好;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产生的 污染物均做到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对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声环境和地表水的影响 处于可接受水平,不会改变区域的环境功能;通过严格行业规范和环评要求完善事故 防范措施和制定较详尽有效的事故应急方案,环境风险值会大大的降低,环境风险可 接受;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采用的环保措施可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的要求,在采取相 应措施后,废水不外排、废气、噪声等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在认真落实环境影 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从环保角度而言,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在本次环评工作中,得到了德阳市生态环境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除此之外,建设单位、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单位、水保单位、环境现状监测单位也给与 积极配合,在此一并感谢 4 2 总 则 2.1 评价目的和原则 2.1.1 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制度,其基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这项 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实现项目与 自然、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评价,查清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分析 本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可造成的不良影响,弄清楚 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对项目实现合理布局、 最佳设计、为环保行政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环境评价工作的具体的目的及 要求是 1 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 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 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2 调查、收集项目区现状,了解现有污染排放情况及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为本次工程实施“以新带老”治理措施设计提供依据。 3 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分析,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地表水、土壤环境空 气及声环境现状。针对建设内容和环境特征各有侧重地进行评价,确保对环境的影响 控制在标准和有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4 弄清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特征、生态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敏感性等,明确本 项目拟采取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措施。尽力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谋求资源持续利用和生 态环境的最大协调。 5 对工程的污染特征进行达标排放和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弄清生产系统各种污 染物排放源点及源强,有针对性地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6 评价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通过对工程拟采取 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论证,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7 通过对工程的环境经济分析,论述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 通过以上分析论述,并结合区域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述项目规模、选址、 平面布置及污染防治措施等的可行性,并对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环 境管理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5 2.1.2 评价原则 1 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达标排放”、“总 量控制” 、“清洁生产”原则,并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 2 坚持环评工作为优化设计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 3 在保证环评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满足工程需要; 4 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数据准确可靠,污染防治及环境影响防 治措施可行,结论明确可信。 2.2 编制依据 2.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682 号 ; 6 22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 23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653 号修订 ; 24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国务院令第 653 号修订 ; 25 土地复垦条例 国务院令第 592 号 ; 26 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28 四川省基本农田保护实施细则; 29 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 30 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31 四川省实施办法; 32 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 33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 ; 34 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办发[2008]35 号 ; 3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 版 ; 36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 环保部,2008 年 9 月 ; 37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环保部,2008 年 7 月 ; 38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环发〔2007〕37 号 ; 39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12]77 号 ; 40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5] 109 号 ; 4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试行 HJ651-2013 ; 4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 43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 196 号; 4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 川府 发[2022]2 号 ; 45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川府发 1996 142 号 ; 4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2]7 号 ; 47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2021 年 2 月 5 日起实施 ; 7 48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第二批 2021 年 4 月 24 日起 实施 ; 49 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50 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 51 四川省、重庆市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2022 年版 的通知 川长江办[2022] 17 号 2.2.2 评价技术规范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2. 1-2016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1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HJ2.4-2021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22 ;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 试行 HJ964-2018 ; 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 ; 9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安全生产规则2005.2.3; 10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03 ; 1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 ; 1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 2.2.3 与项目相关的文件及资料 1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建筑用花岗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2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建筑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3四川什邡市岳家山采石有限公司什邡市岳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 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智诚建科设计有限公司; 4业主提供的其它有关环评的资料。 8 2.3 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2.3.1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符合性分析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9 ,本项目属于 B1019 粘土及其他 土砂石开采。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 10 万 m3/a ,采用露天开采工艺,本项目生产规模, 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设备等均不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中限制类、 淘汰类产业目录之列,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同时,项目已取得什邡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四川省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表 川投资备【2111-510682-04-01-773398】FGQB-0391 号 备案,因此,本项目符合国 家和地方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 2.3.2 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的通知川安监 ﹝ 2014 ﹞ 17号, “要对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整顿关闭未到达最低生产规模要求的矿山,严格控制 新建矿山的建设规模,杜绝边关闭边低水平新建矿山的现象发生” 。根据国土资发 [2004]208号关于调整部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建 筑用石材、砂石矿产最低开采规模为大型≥30万吨/年,中型6-30万吨/年,小型6万 吨/年。本项目的开采规模为10万立方米/年,大于中型建筑用石材、砂石矿产的最低开 采规模。 因此,本项目建设规模满足建筑用花岗石矿最低开采规模的要求。 2.3.3 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符合性分析见表2.3- 1。 9 表 2.3-1 项目建设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分析一览表 序号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关 要求指标 本项目 结论 1 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一 禁止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1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核心区、缓 冲区 、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 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 2 、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 围内进行露天开采。 3 、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 4 、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 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二 限制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1 、限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过渡 区 内开采矿产资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采 活动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并按规定 进行控制性开采,开采活动不得影响本功能区内 的主导生态功能。 2 、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①本工程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重 要湖泊、文物古迹、地质遗迹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②项目不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直 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 ③项目开采区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 ④通过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项 目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 复的影响; ⑤项目选址不涉及生态功能保护区 和自然保护区。 ⑥项目选址区隶属龙门山陷褶断束 九顶山台穹复背斜北东段之大水闸 复式背斜南东翼,系龙门山中央大断 裂 映秀北川断裂 上盘影响带。 矿区地形较陡,矿区范围内内目前无 不良地质现象,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 开发利用方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文 件及其审查意见进行开采,避免出现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⑦ 根 据 智 诚 建 科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2022 年 5 月编制的四川什邡市岳家 山采石有限公司岳家山矿区李家山 矿段建筑用花岗岩矿采矿工程初步 设计说明书结论矿区工程技术条 件简单;根据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 2022 年 9 月编制的什邡市岳 家山矿区李家山矿段建筑用花岗岩 矿采矿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项 目所在地什邡市不属于国家级、省级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预防区,但属 于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因此, 建设单位已委托浙江中水工程技术 有限公司按照编建设生产类项 目一 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制水土保持方 案并取得批复。 符合 3 三、矿山基建 2 、对矿山基建可能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 植物资源,应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 措施。 3 、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 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对表土、底土和 项目矿山不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动、 植物资源;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等分 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矿山 基建产生的表土集中堆存,用于植被 恢复;本项目不占用农田和耕地,矿 山临时占地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符合 10 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 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 土。 4 、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矿山基 建临时性占地应及时恢复。 4 四、采矿 一 鼓励采用的采矿技术 1 、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推广剥离排土 造地 复垦一体化技术。 二 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处理 1 、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作为辅 助水源加以利用。在干旱地区,鼓励将外排矿坑 水用于农林灌溉,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2 、宜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预先截堵水, 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各种水源进入露 天采场和地下井巷。 6 、宜采用安装除尘装置,湿式作业,个体防 护 等措施,防治凿岩、铲装、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 粉尘污染。 三 固体废物贮存和综合利用 1 、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 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 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1 应根据采矿固体废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 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 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 、大力推广采矿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2 推广利用采矿固体废物加工生产建筑材料 及制品技术,如生产铺路材料、制砖等。 ①项目矿山露天开采采用“剥离排 土造地 复垦一体化技术” ,各平 台产生的剥离表土集中管理、集中临 时堆放、及时用于上一平台的土地复 垦和植被恢复。 ②在采场上游边界修建截排水设施, 减少雨水进入矿区;开采平台内侧修 建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采场内的雨 水。 ③矿山凿岩、铲装、运输均采用湿式 作业。 ④本项目露天开采,无废矿石产生, 项目不设置废石堆场;剥离表土及时 用于上一平台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 复。 ⑤本项目初期雨水沉淀后抽至矿区 蓄水池作为矿山生产用水,不外排; 淋溶水和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沉 淀后用于洒水降尘;收集后的生活污 水处理后用于周围林木灌溉。 符合 6 六、废弃地复垦 1 、矿山开采企业应将废弃地复垦纳入矿山日常 生产与管理,提倡采用采 选 矿排土 尾 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2 、矿山废弃地复垦应做可垦性试验,采取最合 理的方式进行废弃地复垦。 3 、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 垦措施,对露天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 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 坡。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固废堆场服务期 满后,应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 扬尘等。 ①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按照矿山生态 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规划 编 制规范 试行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 与土地复垦方案。 ②各开采平台剥离的表土及时用于 上一平台的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 符合 根据表2.3- 1可知,本项目矿山开采各项指标均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 治技术政策 国环发[2005] 109号 中提出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保护目标。 11 2.3.4 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试行 HJ 651-2013 符合性分 析 本项目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试行 HJ 651-2013 的 符合性分析见表2.3-2。 表 2.3-2 项目建设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试行 分析一览表 序号 规范要求 本项目 结 论 4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一般要求 4.1 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 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要 生态保护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采区域 内采矿。禁止在重要道路、航道两侧及重要生 态环境敏感目标可视范围内进行对景观破坏明 显的露天开采。 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 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 田等敏感区域;不在铁路、国道、省道 两侧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直观可 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 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涉及大熊猫国 家公园,由于不直接占用和扰动,对大 熊猫国家公园植被及其生态服务功能 无明显影响。 符合 4.2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应符合国家和区域主体功能 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 要求,采取有效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或减轻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 染。 本项目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 区划等相符,并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 符合 4.3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的原则, 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贯穿 矿产资 源开采的全过程。根据矿山生态环境 保护与恢 复治理的重点任务,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保护与 恢复治理分区,优化矿区生产与生活空间格局。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提高矿山生态环 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水平。 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和 恢复治理方案。 符合 4.4 所有矿山企业均应对照本标准各项要求,编制 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按照矿山生态环境 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规划 编制规范 试行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复 垦方案。 符合 5 矿山生态保护 5.2 矿山开采前应在矿区范围及各种采矿活动的可 能影响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对于国家 或地方保护动植物或生态系统,须采取就地保 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保护矿山生物多样性。 项目已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符合 5.3 高寒区露天采矿、设置排土场和尾矿库时,应 将剥离的草皮层集中养护,满足恢复条件后及 时移植,恢复植被;严格控制临时施工场地与 施工道路面积和范围,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本项目不属于高寒区露天采矿。本项 目无废石产生,不设置废石堆场,剥 离表土堆放于临时堆土场,及时用于 矿山平台绿化恢复,项目严格控制临 时用地范围。 符合 12 5.6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下采矿,应结合矿山沉陷区 治理方案确定优先充填开采区域,防止地表二 次治理;在需要保水开采的区块,应采取有效 措施避免破坏地下水系。 本项目不涉及基本农田 符合 5.7 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在专用场所堆放, 并采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禁止向河流、湖泊、 水库等水体及行洪渠道排放岩土、含油垃圾、 泥浆、煤渣、煤矸石和其他固体废物。 本项目无废石产生,不设置废石堆场, 剥离表土堆放于临时堆土场,及时用 于矿山平台绿化恢复 符合 5.8 评估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避免 破坏流域水平衡和污染水环境;采矿区与河道 之间应保留环境安全距离,防止采矿对 河流 生物、河岸植被、河流水环境功能和防护安全 造成破坏性影响。 本项目评估了采矿活动对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