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台湾海洋大学工学院机械与机电工程学系(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工學院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96 學年度第 1 次工程教育認證推動小組會議紀錄 ──────────────────────────────────────────────────── 日 期中華民國 96 年 8 月 1 日(星期三)中午 1145 地 點會議室機械 A 館 414 主 席林鎮洲主任 出 席 人吳忠恕老師請假、闕振庚老師、吳志偉老師、林正平老師、傅群超老師 閻順昌老師、系助教 記 錄 楊淑茜 ──────────────────────────────────────────────────── 壹、報告事項 貳、討論事項 提案一 提案單位系辦公室 案 由擬討論規範七規範九所列之訪談參考問題。 說 明1.請負責的老師主持內容 1規範 7.17.4林鎮洲老師 2規範 8.1林正平老師 3規範 9.1林鎮洲老師 4規範 9.2闕振庚老師 5規範 9.3閻順昌老師 6規範 9.4吳忠恕老師 7規範 9.5傅群超老師 8規範 9.6吳志偉老師 9規範 9.79.8林鎮洲老師 2.規範七規範九之訪談參考問題,詳如附件一,p.24;相關資料,請參考附件 二,p.519。 決 議 參、臨時動議 肆、散會 附件一附件一 規範七規範七 規範本規範評量學系之課程規劃及組成 訪談參考問題 7.1 須提供足以確保學程品質及賡續發展之行 政支援及經費 , 並具備有效的領導及管理制 度。 1. 學系如何組織及互相協調學系教學士氣如 何 2. 您認為學系相關人員是否高度合作 , 以達成整體 的教學成效 7.2 須提供足以支援教師專業成長之經費。 1. 學系對學術與行政人員卓越表現的獎勵制度如 何 2. 在工作人員進修方面,是否有明確的政策 3. 工作人員是否善用現有的機會尋求某種主題導 向或專業上的改善 4. 在學系或學程中 , 有哪些吸引專業工作人員的作 法 7.3 須提供足夠的行政支援與技術人力。 1. 校系行政主管提供哪些支持 2. 校方及技術職員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 3. 學系的人力資源政策方面,應作何調整 4. 您認為系主任及院長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 7.4 須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應教學 、 實驗及實習設 備之取得、保養與運轉。 1. 預算制度與校務計畫能否有效運作 規範八規範八 規範本規範評量各學系領域之認證規範 訪談參考問題 8.1 各學系的課程與師資須與其名稱所指之領 域名實相符,若該學系屬整合性領域,則須 分別滿足各相關領域的認證規範。 1. 學系是否有任何與他系合開之課程若有 , 其間 之協調過程為何是否有嚴重的問題解決方式 為何效果為何 2. 若學系屬整合性領域 , 學系是如何滿足各領域規 範 8.2 學系於認證通過後,名稱若有變更,須知會 認證單位。 2 規範九規範九 規範研究所教育為學士教育之延伸,且以「專、 精」為教育重點。本規範界定研究所教育認證之 考量要點 訪談參考問題 9.1 須具有適當的入學評量方式。 1. 研究所的入學方式為何 2. 研究所是否定期對入學評量方式進行檢討與 改進 9.2 符合規範1 教育目標之要求。 1. 教育目標的制定機制為何 2. 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成效為何請舉例說 明。 3. 研究所對於教育目標的檢討與持續改善機制 為何請說明研究所持續改善的執行成效。 4. 研究所如何以課程規劃與設計來配合達成教 育目標的所有項目 5. 所制訂的教育目標是否合理可行 9.3 具備規範2 學生之要求,但須強調研究所 與指導教授之互動。 1. 研究所輔導學生就學、成長、輟學、選擇指導 教師、學術交流及畢業的措施為何 2. 研究生如何獲得以上資訊 3. 上述政策的執行成效為何 4. 上述政策的修改過程為何 5. 研究生與指導教授間的互動方式包括那些二 者間的關係如何 具備規範3 之要求,及具有 1. 研究所如何設定畢業生應有的核心能力 2. 研究所對於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評量,檢討及改 進成效為何 9.4.1 特定領域之專業知識。 9.4.2 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之能力。 9.4.3 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9.4.4 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9.4.5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之能力。 9.4.6 良好的國際觀。 9.4.7 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 9.4 9.4.8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之能力。 1. 此一核心能力是透過那一些課程來培育這些 課程包括那些內容及教學方式 2. 研究生對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為何 3.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此一核心能力有何心 得 9.5 須提供適當之課程規劃,以滿足專業領域 發展之需求。 1. 課程規劃如何達成教育目標 2. 教學中是否充分運用教師既有的研究與發展 成果 3. 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實作能力 研究所提 供的實作課程包括那些 4. 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設計的能力 5. 實驗室的學習情況如何是否考慮社會、環 境、安全及專業倫理等課題 6. 研究生參與業界實習的機會與情況為何 3 9.6 具備規範5 教師之要求,且教師須重視學 術或實務研究、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並參與 國內外學術活動。 1. 研究所教師的工作量是否適當是透過何種方 式評估 2. 教師是否足以勝任專業科目的教學徵聘、合 聘及解聘的政策為何 3. 教師如何結合其教學與研究 4. 研究生參與教師研究案的情況為何 5. 教師如何進行持續專業成長的工作 6. 教師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會的情況如何 9.7 具備規範6 設備及空間之要求,且須能滿 足研究之需要。 1. 研究所的主要空間及設備為何是否符合安全 標準 2. 目前供應狀況是否能提供教學上的需求 3. 目前供應狀況是否能提供研究上的需求 4. 研究所的設備改善現況之優先順序為何 9.8 具備規範7 行政支援與經費之要求。 1. 研究所所擁有的行政支援與經費包括那些 2. 這些資源是否足夠需改善的地方為何 3. 研究所對於行政資源需求的規劃為何 4. 研究所是否具備足夠的行政人員與教學助理 5. 研究所是否具備足夠的技術人員以協助儀器 設備的維護與使用 9.9 研究所認證規範適用於研究所學位及研 究所學程。 4 附件二附件二 規範七規範七 本規範評量學校及學系行政支援與經費本規範評量學校及學系行政支援與經費 7.1 須提供足以確保學程品質及賡續發展之行政支援及經費,並具備有效的領導及管理制度。 Example 1學系如何組織及互相協調學系教學士氣如何學系如何組織及互相協調學系教學士氣如何 教學與研究方面設有 5 個教學小組固力組、熱流組、機電控制組、設計製造組、微系統組。 行政架構方面 行政相關事務以系務會議為最高決策會議,協調各項行政事務,成員包括全系教師,學生代表,行政 人員等。以下設有課程委員會、招生委員會、經費暨空間委員會等委員會進行系務會議前之協調與規 劃,並進行初步決議與建議,以送交系務會議決議。 人事相關事務以系教評會議為最高決策會議,成員共約 911 名,系主任與教授為當然委員。 教學士氣相當高,本系目前已有三名教師榮獲校級教學優良教師,堪稱校內其他系所之典範。 Example 2您認為學系相關人員是否高度合作,以達成整體的教學成效您認為學系相關人員是否高度合作,以達成整體的教學成效 是。本系行政人員皆經面試嚴格甄選由系主任,系所老師,人事主任等計 45 人組成,素質與能力 皆屬優良,且配合度高,與老師之互動亦屬良好,且全系教師之間的互動亦佳。 7.2 須提供足以支援教師專業成長之經費。 Example 1學系對學術與行政人員卓越表現的獎勵制度如何學系對學術與行政人員卓越表現的獎勵制度如何 校內有相關獎勵辦法,鼓勵學術與行政人員之卓越表現,系內則通常以海報或網頁公告,以資鼓勵。 Example 2在工作人員進修方面,是否有明確的政策在工作人員進修方面,是否有明確的政策 校內有相關規定,例如留職停薪。 Example 3工作人員是否善用現有的機會尋求某種主題導向或專業上的改善工作人員是否善用現有的機會尋求某種主題導向或專業上的改善 學校不定期為職員舉辦訓練活動,且設有相關辦法供教師進行國內外進修與研究。 Example 4在學系或學程中,有哪些吸引專業工作人員的作法在學系或學程中,有哪些吸引專業工作人員的作法 獎勵制度。 7.3 須提供足夠的行政支援與技術人力。 Example 1校系行政主管提供哪些支持校系行政主管提供哪些支持 提供教師系經費之設備費與業務費,另提供研究生助學金供每門課程設置教學助教與課輔助教。 Example 2校方及技術職員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校方及技術職員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 是。校方之總務、會計與教務,與相關技術職員均可提供足夠的基本要求。 Example 3學系的人力資源政策方面,應作何調整學系的人力資源政策方面,應作何調整 本系人力資源堪稱足夠,設有助教兩名與技士一名。 Example 4您認為系主任及院長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您認為系主任及院長是否提供足夠的支持 是本題由教師自行回答。 5 7.4 須提供足夠的經費支應教學、實驗及實習設備之取得、保養與運轉。 Example 1預算制度與校務計畫能否有效運作預算制度與校務計畫能否有效運作 大致可以維持相關實驗室之運作。 6 規範八規範八 本規範評量各學系領域之認證規範本規範評量各學系領域之認證規範 8.1 各學系的課程與師資須與其名稱所指之領域名實相符,若該學系屬整合性領域,則須分別滿足各相關 領域的認證規範。 Example 1學系是否有任何與他系合開之課程若有,其間之協調過程為何學系是否有任何與他系合開之課程若有,其間之協調過程為何是否有嚴重的問題是否有嚴重的問題解 決方式為何效果為何 解 決方式為何效果為何 本學系與他系合開之課程包括生物光電技術、微機電製程專論、微光機電系統導論、振動學、 半導體與微機電製程實驗、微機電系統設計與分析等跨領域課程。 其協調過程,首先由相關系所依其課程規劃內容、開設年級、學生修課人數、修課地點等,共 同討論合開課程之可行性與必要性。再由授課教師依各學系學生之專業背景,編撰適當之課程教材與 評量方式,若為多位教師共同授課,則由其開會討論完成。 目前未有任何嚴重的問題發生。 Example 2若學系屬整合性領域,學系是如何滿足各領域規範若學系屬整合性領域,學系是如何滿足各領域規範 本學系屬機械與機電之整合領域,教學課程之安排上,除規劃機械與機電領域中之固力材料、熱流、 機電控制、設計製造、微系統等五個學習領域之專業課程外,並開設微機電系統及機電整合等跨領域 之整合性課程。本系同學除學習機械與機電領域之基礎理論與概念外,並輔以各項實驗及實習,以達 理論、實作之結合。另外,工學院亦提供相關實驗室與教室以滿足學生學習之需求。 8.2 學系於認證通過後,名稱若有變更,須知會認證單位。 7 規範九研究所教育為學士教育之延伸,且以「專、精」為教育重點。本規範 界定研究所教育認證之考量要點 規範九研究所教育為學士教育之延伸,且以「專、精」為教育重點。本規範 界定研究所教育認證之考量要點 9.1 須具有適當的入學評量方式。 Example 1研究所的入學方式為何研究所的入學方式為何 於每年 12 月份左右舉行甄試,招收當年度總名額之 40的學生。 每年 4 月份左右舉行筆試考試,招收當年度總名額之 60的學生。 1. 甄試 含書面審查與口試 方式先經第一階段書面審查篩選後,通過標準之考生則通知參加第二階段之口試。口試由每組 至少二名教師擔任口試委員,口試過程皆錄音存證以昭公信。 2. 筆試 由各組相關老師擔任命題,考試科目為二科。歷年考古題皆放置於圖書館之資料庫,考生 可上網下載,瞭解題目趨勢。 Example 2研究所是否定期對入學評量方式進行檢討與改進研究所是否定期對入學評量方式進行檢討與改進 是。每年於 1011 月系所招生委員會皆會進行檢討,包括招生名額,考試方式與科目等。 9.2 符合規範1 教育目標之要求。 Example 1教育目標的制定機制為何教育目標的制定機制為何 1. 本系研究所教育目標的制定機制,由固力、熱流、機電控制、設計製造與微系統五個教學小組召 開會議,根據學校與學院之教育目標,研擬各學習與研究領域之教育目標草案與研究所課程。 將各教學小組所擬定之教育目標、研究所課程大綱及開會記錄提送系辦,彙整、完成本系教育目 標的初稿。 2. 由學生代表、學界代表、產界代表、校友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校外諮詢委員會,再由系務發展委 員會召開校外諮詢會議,經校外諮詢委員會與本系教師共同針對初擬之教育目標初稿,提供建議 並修正,呈系務會議討論通過教育目標。其制定機制流程圖如下所示 各領域教學小組草案 系務發展委員會 系務會議 教育目標 校外諮詢委員建議(學界代表、產界代表、校友代表和家長代表) 8 佐證資料各項會議記錄、照片。 佐證資料各項會議記錄、照片。 Example 2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成效為何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成效為何請舉例說明。請舉例說明。 1. 本系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成效,可由進行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卷調查、 畢業生問卷調查評估,請參考自評報告書第 158159 頁,目前達成的養成成 效率平均約 80以上。 2. 本系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成效,可由進行本系研究所畢業系友之學術研討 會論文、公司或研究單位之報告發表、期刊論文、職場上成就等調查評估, 調查方式包括問卷調查與網路搜尋。此題教師可視自己學生的情形予以 舉例 佐證資料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卷調查、畢業生問卷調查問卷、網路教學評鑑、 網路搜尋結果(反應單、數據分析、圖表)等。 佐證資料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卷調查、畢業生問卷調查問卷、網路教學評鑑、 網路搜尋結果(反應單、數據分析、圖表)等。 Example 3 研究所對於教育目標的檢討與持續改善機制為何 研究所對於教育目標的檢討與持續改善機制為何請說明研究所持續 改善的執行成效。 請說明研究所持續 改善的執行成效。 9 教育目標的檢討與改善機制 1. 本系研究所的教育目標之檢討與改善機制主要採用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 卷調查、畢業生問卷調查、本校網路教學評鑑調查、網路搜尋調查。 2. 問卷結果提供系務發展委員會和校外諮詢委員會做為修訂教育目標之參考 資料,並由各教學小組與教師共同改善。 持續改善的執行成效 1. 本系研究所達成教育目標的改善機制之成效,將由問卷調查結果之圖表舉 例。 2. 本系研究所回應學生意見的改善成效,可由網路教學評鑑、學生問卷調查結 果獲得。例如回應系發會、校外諮詢會議、系友會意見。 佐證資料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卷調查、畢業生問卷調查,與各項會議記錄、 照片,以及網路教學評鑑,改善方法與問卷結果意見整合表等,以及 本研究所開設課程表。 佐證資料系友問卷調查、雇主問卷調查、畢業生問卷調查,與各項會議記錄、 照片,以及網路教學評鑑,改善方法與問卷結果意見整合表等,以及 本研究所開設課程表。 Example 4研究所如何以課程規劃與設計來配合達成教育目標的所有項目研究所如何以課程規劃與設計來配合達成教育目標的所有項目 1. 本系研究所現分固力、熱流、機電控制、設計製造與微系統五個教學及研究 小組,每個學生在入學時,必須在此五個研究小組中之教師選定指導教授, 修滿至少 24 學分且由指導教授認可之專業選修課程,並完成一篇 6 學分的 研究論文,在通過論文考試後始能畢業。五大學習領域(固力材料組、熱流 組、機電控制組、設計製造組、微系統組)之課程規劃分別如下 1 固力組彈性力學、高等振動學、偏微分方程、材料機械行為、模態分 析、熔接物理與相變態、磁性原理與磁性元件、破壞力學。 2 熱流組黏性流、熱對流、計算流體力學、燃燒學、熱交換器設計、高 等數值分析、內燃機特論、高等流體力學、熱傳學、高等熱力學、熱流 量測技術。 3 機電控制組類神經網路、非線性控制、數位控制系統、可變結構控制、 系統建模與判別。 4 設計製造組工程設計、演算法與 C、可靠度原理、製造分析、有限 元素法、工程磨潤學、機構設計、精密加工原理、軸承設計與潤滑、生 管與品保。 5 微系統組微機電系統設計與分析、微機電製程實驗、微機電製程專論、 奈微米機電專論、先進材料與製程應用、微流體力學、微機電結構分析。 2. 本研究所為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以發掘、分析及處理工程問題之能力,以 及創新、實作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研究,經由 此一專題研究論文的過程,包括問題的發掘、研究計畫的安排、參考文獻 的回顧、獨立執行研究、分析結果、歸納結論、撰寫與發表等工作,進而獲 得研發、執行工程專案之經驗,以及表達溝通與管理之能力。 3. 本研究所為培養學生認識先進科技與時事議題,及自我學習跨領域知識之能 力,除了規劃各組的課程以外,也規劃必要的專題討論課程。由本研究所各 特定領域的老師,對外邀請機械工程各特定領域或相關跨領域的專家學者, 到系上發表系列演講包括研究成果、研發實務與未來發展等各方面報告。 另外為了培養學生具有溝通表達能力,並於此專題討論課程中,定期報告每 一研究生之自己有關畢業論文之進展成果,由同學提出問題,以訓練學生表 達與回答問題的能力。在專題討論完成時,由教師對每一專題進行研討與評 10 論,作為學生之學習成效評量。 佐證資料本系的課程規定、各課程大綱、與各課程關聯表,以及各課程講義內 容、系列演講公告、研究計畫報告、研發成品、研討會與期刊論文等。 佐證資料本系的課程規定、各課程大綱、與各課程關聯表,以及各課程講義內 容、系列演講公告、研究計畫報告、研發成品、研討會與期刊論文等。 Example 5所制訂的教育目標是否合理可行所制訂的教育目標是否合理可行 1. 合理。 2. 可行。 佐證資料本系教育目標設有檢討與改善之機制 (如制定教育目標流程圖所示) 。佐證資料本系教育目標設有檢討與改善之機制 (如制定教育目標流程圖所示) 。 9.3 具備規範 2 學生之要求,但須強調研究所與指導教授之互動。 Example 1研究所輔導學生就學、成長、輟學、選擇指導教師、學術交流及畢 業的措施為何 研究所輔導學生就學、成長、輟學、選擇指導教師、學術交流及畢 業的措施為何 1. 利用每學年度初之研究生新生入學時,即對同學說明本系在教學及研究方面 之特色、修課規定與畢業條件、學校對同學在課業與生活方面之輔導措施及 其他各項重要相關規定。 2. 本系有訂定碩士班研究生修業辦法 1 碩士班學生畢業規定,包含修業學分、論文考試等規定。 2 碩士班學生決定指導教授之時間及方式。 3 碩士班學生轉組規定。 4 碩士班研究生獎助學金辦法。 5 碩士班研究生必須接受安全衛生講習及訓練。 6 須撰寫可發表於國內外期刊或研討會之論文初稿等規定。 Example 2研究生如何獲得以上資訊研究生如何獲得以上資訊 利用各種說明會、新生訓練、每星期的專題研究課程、系網頁、系 BBS 及系公 布欄等將上述政策傳達給學生。 Example 3上述政策的執行成效為何上述政策的執行成效為何 本系所成立迄今有多年,上述政策執行成效不錯漸入佳境,未來隨著各項政策之 執行更為熟練,將更顯現其成效。但不會因此自滿,會隨著社會變遷、校方規定, 以對學生最有利的方向為考量。 Example 4上述政策的修改過程為何上述政策的修改過程為何 上述政策的修改,均須經過系內各相關委員會、系務發展委員會已納入學生家 長、校友及業界代表、及系務會議討論與通過,並配合校內之各項規定,始得 施行。 Example 5研究生與指導教授間的互動方式包括那些研究生與指導教授間的互動方式包括那些二者間的關係如何二者間的關係如何 1. 本系所有研究生之導師為自己之論文指導教授。 11 導師除了指導研究生論文及選課事宜外,並輔導學生依其性向、學習態度、 身心健康及家庭狀況等,分別施予適當輔導,協助解決困難,培養其正確人 生觀和健全人格。 2. 本系依照校方所訂定之論文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互動準則,執行研究生與指導 教授間的互動。 規定研究生應於系上規定之期限內選定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研究生欲變更指 導教授或指導教授因故無法再繼續指導、及系所主任於研究生無法覓得指導 教授時,應提供必要之協助等相關處理方式。 9.4 具備規範3 之要求,及具有 Example 1研究所如何設定畢業生應有的核心能力研究所如何設定畢業生應有的核心能力 1. 設定理念 研究所之教育乃大學部之延伸,大學部之學習著重於建立學生專業知識之基礎, 因此,課程之安排以橫向發展為主。研究所之學習則著重於培養創新思考及獨立 解決問題之能力,與大學部最大的不同在於研究生必須獨立完成具有創新內容 之研究論文,因此,研究所課程之安排以縱深發展為主。研究生為了完成其研究 論文,除了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外,亦須具備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與 跨領域整合與協調之能力。因此,研究所之核心能力除了大學部之核心能力外, 並須著重於特定領域之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創新思考及 獨立解決問題、撰寫專業論文與跨領域合作之能力的培養。 2. 設定過程 本系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制定皆以系務發展委員會由系內 5 名教師與系外 3 名組 成為核心,由系主任主導,負責規劃、協調與整合的工作。系務發展委員會另 外成立工程教育認證推動小組由系主任、5 教學小組召集人、1 名系主任推薦之 教師組成,亦由系主任主導,負責工作的執行。任何有關本系工程認證之重要 議題,包含研究生核心能力之制定,皆先送請各教學小組分別就各教學小組的關 點與立場,做出建議。再送回系務發展委員會彙整後得到初步之結論。然後由系 務發展委員會召集校外諮詢委員會議由學生代表、學界代表、產界代表、校友 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聽取校外諮詢委員的建議做修正。最後再由系務會議由 所有專任教師及學生代表組成做最後的討論與確認。 本系再根據所制定之研究生核心能力規劃與設計本系研究所課程。而本系研究所 課程的規劃、設計與安排皆須先透過課程委員會由 5 教學小組召集人及系學會 之學生代表組成的討論,最後再送交系務會議做最後的討論與確認。其流程如 下圖所示 12 Example 2研究所對於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評量,檢討及改進成效為何研究所對於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評量,檢討及改進成效為何 本系對於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評量方法主要採用 1. 系友問卷調查 2. 雇主問卷調查 3. 畢業生問卷調查 本系再依據問卷調查結果,檢討及改進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 問卷調查結果請參考自評報導書之第 163164 頁。 9.4.1 特定領域之專業知識。 9.4.2 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之能力。 9.4.3 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9.4.4 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9.4.5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之能力。 9.4.6 良好的國際觀。 9.4.7 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 9.4.8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之能力。 Example 1 此一核心能力是透過那一些課程來培育 此一核心能力是透過那一些課程來培育這些課程包括那些內容及教 學方式 這些課程包括那些內容及教 學方式 9.4.1 特定領域之專業知識 1. 本系固力材料領域透過以下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偏微分方程、彈性力學、塑性力學、積層板殼理論、有限元素法、高等振動 學、模態分析、破裂力學、材料機械行為一、材料機械行為二、熔接物 理特性與相變態、高等數值分析等。 2. 本系熱流領域透過以下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內燃機特論、高等流體力學、高等熱力學、高等數值分析、熱傳導、計算流 體力學、黏性流、熱交換器設計、熱對流、燃燒學、熱流量測技術、高等數 值分析等。 13 3. 本系機電控制領域透過以下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非線性控制、數位控制系統、類神經網路、可變結構控制、系統建模與判別 等。 4. 本系設計製造領域透過以下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高等機動學、工程設計、工程磨潤學、生管與品保、精密加工原理、可靠度 原理、軸承設計與潤滑、演算法與 C、製造分析等。 5. 本系微系統領域透過以下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微系統結構分析、微流體力學、微機電製程專論、微機電製程實驗、先進材 料製程與應用、奈微米機電系統專論等。 這些課程之內容皆以基本理論及其應用或處理問題的方法為主。教學方式則以課 堂授課為主,並輔以考試、作業、課堂問答與學期報告的撰寫與報告,以加強學 生學習效果。 9.4.2 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必修之規定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9.4.3 撰寫專業論文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必修之規定為主,各課程學期報告的撰寫為輔,來培育學生此一 核心能力。 9.4.4 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必修之規定為主,24 學分專業課程選修為輔,來培育學生此一 核心能力。 9.4.5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必修之規定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9.4.6 良好的國際觀 本系以專題討論課程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9.4.7 領導、管理及規劃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含研究計畫必修之規定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9.4.8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之能力 本系以專業論文必修之規定來培育學生此一核心能力。 Example 2研究生對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為何研究生對核心能力的學習成效為何 問卷調查結果請參考自評報告書第163164頁。 Example 3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此一核心能力有何心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此一核心能力有何心得 問卷調查結果請參考自評報告書第163164頁。 9.5 須提供適當之課程規劃,以滿足專業領域發展之需求。 Example 1課程規劃如何達成教育目標課程規劃如何達成教育目標 14 本所現分固力材料、熱流、機電控制、設計製造與微系統五個教學及研究小組碩 士班學生必須修滿至少 24 學分專業選修課程,完成一篇 6 學分的研究論文,並 且通過論文考試始能畢業。本所開設之工程專業選修課程如下表所列,皆符合認 證規範,並足以達成教育目標。 領域領域 課程名稱課程名稱 工程磨潤學、材料機械行為一、高等振動學、偏微分方程、 彈性力學、破壞力學、軸承設計與潤滑、熔接物理特性與相變 態、磁性原理及磁性元件、模態分析等。 固力材料領域固力材料領域 內燃機特論、高等流體力學、高等熱力學、高等數值分析、熱 傳導、計算流體力學、熱流量測技術、熱交換器設計、熱對流、 燃燒學、黏性流等。 熱流領域熱流領域 非線性控制、數位控制系統、類神經網路、可變結構控制、系 統建模與判別等。 機電控制領域機電控制領域 生產與品保、有限元素法、精密加工原理、機構設計、工程設 計、可靠度原理、演算法與 C、製造分析等。 設計製造領域設計製造領域 微機電製程專論、微機電製程實驗、微機電系統設計與分析、 先進材料製程與應用、奈微米機電系統專論、生物光電技術、 奈微米科技學程專題等。 微系統領域微系統領域 Example 2教學中是否充分運用教師既有的研究與發展成果教學中是否充分運用教師既有的研究與發展成果 請各授課教師依個別狀況回答。 Example 3 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實作能力 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實作能力 研究所提供的實作課程包括那些研究所提供的實作課程包括那些 本所之課程較強調理論,但仍有部分理論課程有規劃相關之設計或實驗課程參 考問題1,以整合課堂所學之知識。而研究生之實作或設計能力主要靠各實驗室 於課堂外依各研究生之專業論文研究方向額外訓練之。 Example 4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設計的能力研究所如何訓練研究生設計的能力 同上。 Example 5實驗室的學習情況如何實驗室的學習情況如何是否考慮社會、環境、安全及專業倫理等課 題 是否考慮社會、環境、安全及專業倫理等課 題 實驗室的學習狀況良好。另外本校總務處設有環安組,其責任為實驗室安全督 導、消防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校園美化、資源回收、飲水機安全維護、清 潔、輻射防護等。本系教師亦時常諄諄教誨之,尤其強調論文不可抄襲及尊重智 慧財產權之重要性。 Example 6研究生參與業界實習的機會與情況為何研究生參與業界實習的機會與情況為何 本所之研究生皆必修專題討論四學期各一學分,其上課方式採邀請學界或業界之 學者專家蒞校演講,藉此吸收最新知識、了解業界動態並交流經驗。或個別老師 之產學合作計畫亦可提供學生實習之機會。 9.6 具備規範5 教師之要求,且教師須重視學術或實務研究、發表相關研究成果並參 與國內外學術活動。 15 Example 1研究所教師的工作量是否適當研究所教師的工作量是否適當是透過何種方式評估是透過何種方式評估 本系教師的工作可概略分為教學、研究與服務,每位教師可依據國立臺灣海洋大 學教師授課時數及鐘點時數處理要點自行調整三者之比重,故其工作量尚屬適 當。根據此要點,專任教師其基本授課時數,教授每週為八小時,副教授九小時, 助理教授九小時。兼任本校行政職務者,依規定得予酌減授課時數,但上班時間 均須到校處理所兼任之事務。專任教師每週授課時數若未達基本時數時,其有關 研究方面工作得以相關標準併計授課時數,故可依此要點評估教師之工作量是否 適當。 Example 2教師是否足以勝任專業科目的教學教師是否足以勝任專業科目的教學徵聘、合聘及解聘的政策為何徵聘、合聘及解聘的政策為何 本系 25 名專任教師中,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其中有 19 名取得機械博士、3 名力 學博士、1 名電機博士、1 名土木博士、1 名航太博士。且本系共有 29 個專業實 驗室,涵蓋機械之主要領域,其中包括固體力學、熱傳與流體力學、機電控制與 自動化、精密設計與製造、及微系統等,本系教師之專長與教授科目整理如下表 所示,亦可說明本系教師皆足以勝任專業科目的教學。 教師姓教師姓 名名 專長專長 研究所課程研究所課程 林鎮洲林鎮洲 機構與傳動、設計自動化、機器人學、 水下技術 專題討論、機構設計、 工程設計、高等機動學 廖世平廖世平 沸騰熱傳、流體力學、熱質傳、熱交 換器 高等流體力學、熱交換器設計 傅光華傅光華精密加工、精密量測 精密加工原理、製造分析 林益煌林益煌 振動力學、結構控制、有限元素分析、 機械設計 高等振動學、模態分析 黃男農黃男農複合材料力學、熱應力 積層板殼理論、彈性力學、 高等材料力學 洪瑞鴻洪瑞鴻 適應控制、電力工程、監控與資料擷 取 類神經網路 王星豪王星豪 材料機械行為、焊接與冶金、高溫潛 變、塑性成形 材料機械行為一、 半導體製程原理、 熔接物理特性與相變態 劉進賢劉進賢 塑性力學、摩擦動力學、微觀力學、 應用數學、數值方法、非線性動態系 統 偏微分方程 趙玉星趙玉星破壞力學、實驗力學 彈性力學、破裂力學 田華忠田華忠 熱傳學、流體力學、熱力學、固化分 析、熱流分析與模擬、電子系統散熱 熱對流 楊國誠楊國誠氣體力學、流體力學 計算流體力學 雷顯宇雷顯宇 熱傳遞、流體力學、推進系統、燃燒 工程 熱傳導、黏性流 劉倫偉劉倫偉控制理論、動態系統 數位控制系統 莊水旺莊水旺機械製造、自動化 有限元素法 16 鄭元良鄭元良 柴油機、液化石油氣引擎、引擎廢氣 排放控制、引擎性能分析、熱力學、 燃燒學、燃氣渦輪機、流體機械 內燃機特論、燃燒學 吳忠恕吳忠恕切削力學、動態破壞力學 偏微分方程 闕振庚闕振庚液體霧化與噴灑 高等數值分析 沈志忠沈志忠 生物微奈米機電、機電整合、強健控 制、非線性控制 奈微米機電系統專論 林正平林正平 機械製造、電腦整合製造、 生產控制與管理、系統模式與模擬 生管與品保、可靠度原理 演算法與 C 傅群超傅群超 電磁幫浦、線性馬達、機電整合、 控制原理與應用 非線性控制、可變結構控制 系統建模與判別 吳志偉吳志偉微機電系統、微機電製程與設備 微機電製程專論、 微機電製程實驗 高等熱力學、熱流量測技術 閻順昌閻順昌實驗流體力學、燃燒學、空氣動力學 周昭昌周昭昌磨潤工程、產品設計 工程磨潤學、軸承設計與潤滑 蔡宏營蔡宏營 微機電系統、奈微米光機電、 奈微米結構製造與應用、專利分析 先進材料製程技術 微機電系統設計與分析、 先進材料製程與應用、 微系統結構分析 綜上所述,本系所有教師均具高度專業知識及研究經驗,並全心投入教學工作, 積極調整教學方向與更新教材,故本系每位教師均足以勝任其所擔任之專業科目 之教學。此外,本系按系內教學及研究之需求,並考量科技發展之腳步過於快速, 為順應國家科技發展與配合本校特色,亦於可徵聘教師的額度內進行新任教師之 聘任,另訂有系新任教師聘任辦法以茲遵循,以使本系之教學與研究能量能更臻 完美。但若受限於教師員額以致無法徵聘新任教師,本系亦將藉由合聘教師之機 制,主動以合聘教師之方式以使使本系的教學與研究能量能更臻完美。舉例而 言,目前本系之合聘教師有系工系陳柏台教授與材料所蔡履文教授,以使本系於 系統工程、機電控制、材料應用之教學與研究能量能獲得更進一步提升。此外, 亦亦根據本校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解聘、停聘、不續聘案作業流程與國立臺灣海洋 大學教師評估準則,對全系教師定期實施評鑑,以確保教師的專長應能涵蓋其相 關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 Example 3教師如何結合其教學與研究教師如何結合其教學與研究 本所 25 名專任教師之專長能力涵蓋機械之主要領域,其中包括固體力學、熱傳 與流體力學、機電控制與自動化、精密設計與製造、及微系統等學術領域。此外, 近幾年之國科會計畫數目與金額亦逐年成長,整理如下表所示。藉由各種研究計 畫之執行,故本系教師可充分將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之中。 計畫件數 計畫總金額 91 年度 7 4,403K 92 年度 8 5,519K 93 年度 13 7,798K 17 94 年度 14 8,227K 95 年度 17 9,506K 資料來源國科會網頁 Example 4研究生參與教師研究案的情況為何研究生參與教師研究案的情況為何 本系 25 名專任教師之專長能力涵蓋機械之主要領域,其中包括固體力學、熱傳 與流體力學、機電控制與自動化、精密設計與製造、及微系統等學術領域。在全 體教師積極努力的情況下,近幾年之國科會計畫數目與金額亦逐年成長,整理如 表二所示。除獲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外,本系教師亦全力爭取其他政府單位之 研究計畫,如農委會、工研院、中科院等。而上述研究計畫之執行,本系教師除 負起監督指導之責任外,全賴本系研究生參與方可使研究計畫得以順利完成。本 系教師亦與研究生共同掛名以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各種國際專業期刊或國內 外各種學術研討會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