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

返回 相似 举报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必修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一、本专题的知识内容,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三、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建议,四、教学中应掌握好教学度,1、核心知识,金属(铝、铁、铜)及其化合物非金属硅及其化合物,一、本专题的知识内容,2、本专题内容的呈现形式,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3、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1.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2.氧化铝的两性介绍3.铝合金4.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资料卡二、铝的氢氧化物1.氢氧化铝的两性2.明矾的净水作用资料卡三、铝的性质1.铝的化学性质2.铝的钝化3.铝热反应,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1.自然界存在的铁、铜的形式及其矿石的主要成分2.炼铁的原理3.生铁和钢4.铜的冶炼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铁、铜的物理性质与应用2.铁、铜的化学性质3.Fe2、Fe3的检验信息提示4.Fe2、Fe3的转化三、钢铁的腐蚀1.铁腐蚀的条件2.铁生锈的原理3.金属的防护原理4.FeOH2与FeOH3,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1.常见硅酸盐矿物的组成及写法2.硅酸钠的性质3.水泥、玻璃的原料、成份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1.二氧化硅的性质与用途2.工业上硅的制法3.硅的性质与用途,1、国家课程标准有关专题3的内容标准,二、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1、能根据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根据生产、生活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合金的应用;4、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6、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现行必修加选修教材有关专题3内容的教学大纲要求(比较),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1)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2)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3)掌握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4)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5)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6)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3、2006高考考试大纲有关专题3的内容,4、课标落实于本专题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获得铝的方法,从金属铝冶炼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了解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3.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知道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分别是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4.通过相关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5.尝试采用联想、类比等方法学习新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结构的常用方法。,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2.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实验一反思一再实验一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3.了解金属腐蚀的利弊。了解钢铁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原理。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钢铁防护。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形成珍惜、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2.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3.认识单晶硅的使用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研究、发现新材料的意识。,三、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建议,1、课时分配建议,2、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第一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教学方法建议(1)通过介绍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和铝合金是当今社会使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结合学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了解铝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了解从矿物如何冶炼铝的迫切愿望。(2)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教材中“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的图片,认识氧化铝的两性,教师应进一步创设一个好的验证“氧化铝是两性物质”的问题情境,运用实验探究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氧化铝的两性,再模拟工业制法提取少量氧化铝。,教学片断,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第二课时铝的氢氧化物,教学方法建议(3)在充分认识了氧化铝的两性以后,对氢氧化铝是否为两性的思考非常自然,这种类比迁移的思维方法也是科学研究中提出假说的常见方法。创设一个好的探究“氢氧化铝是否为两性物质”的问题情境,能够活泼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实验探究手段帮助学生认识氢氧化铝的两性。,第三课时铝的性质,教学方法建议,(4)“铝的性质及应用”的教学要紧扣学生身边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如铝制容器中所盛放的食品是否会对容器产生腐蚀就是学生比较关心的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实验,也可以由学生设计一些与探究活动主题相关的其他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总结归纳铝的特殊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实验要求较低,教学中要重视从多方法多角度加以引导,知道学生从多个不同的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2、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1)对于“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的教学,可从人类发现、认识利用金属的历史引入,通过多媒体播放铁矿石和铜矿石,引导学生思考铁、铜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进一步引出我国古代铁、铜的冶炼,结合实际矿产,探讨我国现代工业冶炼铁、铜的方法,总结冶炼铁、铜的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铜、铁的存在、发现、获取的比较分析,了解它们性质的差异,如铁、铜的冶炼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展开,比较铁、铜冶炼的相似和相异的方面,比较的内容可以由学生来确定如本质、反应条件、还原剂的选择等,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建议,第二课时铁、铜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建议,2对于铁、铜的性质及其应用的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①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铁、铜制品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②提供一系列药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铁、铜的化学性质,③通过交流与讨论结合学生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旧知识归纳总结铁、铜的化学性质。④结合实际总结归纳铁、铜的用途。,教学片断,铁、铜的性质探究,第三课时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建议,3对于Fe2、Fe3的性质和转化的教学,可以模拟发现过程,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条件。(4)由学生总结归纳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第四课时钢铁的腐蚀,教学方法建议,5钢铁的腐蚀可以从钢铁腐蚀的危害着手,激发学生了解钢铁腐蚀之谜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原理结合,运用化学常识分析、思考可能产生的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然后通过讨论得出钢铁电化学腐蚀的原理以及钢铁电化学腐蚀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防止钢铁腐蚀的措施。最后通过网络及其他途径了解防止钢铁腐蚀的具体防护方法。教材中铁的腐蚀的实验由于时间较长可以在课前当着学生的面做好,课堂上让学生观察。,2、知识点教学实施建议,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第一课时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教学方法建议,(1)对于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的教学,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展示图片,列举自古(80万年前,人类制造石器,燧石取火)至今人类生活与硅的紧密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参考教材了解硅酸盐的性质和用途。(2)通过补充硅酸钠的防火实验,了解硅酸钠的性质和用途。(3)通过展示水泥、陶瓷制品、各种各样的玻璃及制品,播放相关录象资料,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水泥、陶瓷、玻璃的性质及其用途。有条件的学校要争取让学生参观水泥、陶瓷、玻璃等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厂家。,硅酸钠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片断,第二课时二氧化硅等信息材料,教学方法建议,(4)在学习二氧化硅的相关内容时,要注意将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相比较,帮助学生在认识二氧化硅的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认识。(5)对于信息材料的教学,可以从实物入手,从信息材料的角度认识硅和二氧化硅的用途和性质,探究信息时代人类的飞跃发展,了解硅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1、注意教材知识比较及衔接,(1)新旧教材比较本单元所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覆盖面上与现行课程的差别不大,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的选取以及处理的深广度也基本相近,但是内容的组织线索、学习的重点和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变化。,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工业制备→性质→应用,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2)各版本教材比较,(知识的呈现形式),(2)各版本教材比较,(核心知识的处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初中科学中与本单元相关知识,酸、碱的概念及通性,明矾的组成,复盐的概念(阅读),金属的用途和性质(包括金属的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与酸、氧气反应,金属间置换反应,铁与硫的反应等),湿法炼铜的原理(阅读),还原法冶炼铁、铜的原理(包括用C、CO、H2还原氧化铜,CO还原氧化铁等),金属材料及合金的性质,金属的锈蚀(钢铁生锈),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新型材料(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将在后续模块继续涉及的知识,(3)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必修2元素周期律铝、硅的性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钢铁的电化学腐蚀,电解铝,铜的电解精练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电路板的制作,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解法制铝,铜的电解精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盐类水解,选修化学与技术镁和铝的冶炼铝的冶炼腐蚀加工技术电路板的制作改变材料的组成合金硅酸盐材料和特种陶瓷提高材料的纯度硅的提纯,选修化学与生活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明矾净水金属材料铝、铁、铜的性能,合金,金属防腐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的原理和应用光导纤维的制造和应用,2.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领会教材设计意图,严格控制必修课程知识内容的深广度与进度,排除原教材知识体系的影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目标指向学生学习最终达到的最低水平;一项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要求一步到位,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3.加强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初中科学的相关知识的结合,与前面专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与STS知识的整合,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内容标准指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首先是结合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另外,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5、注重实验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主要从实验现象出发分析物质的性质,因此,实验对于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教材中共有6组化学实验,都是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难度不大,如条件容许都可以设计成学生实验。,6.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各种栏目,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懂得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教学案例,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关于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教学,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3、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2、能力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1)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四、教学准备1、学生用品(两人一组),铁粉、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溴水、铜片、双氧水、毛笔、小烧杯、试管、试管夹。2、教师用品与学生用品相同。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内容小结本节课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新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学生实验。真正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