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33 卷第 3 期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Vol. 33,No. 3 2014 年 8 月 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Aug. , 2014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 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冯华 1, 高爱国1, 2, 朱旭旭1, 汪卫国3, 倪冠韬1, 彭建平1 收稿日期 2013- 12- 1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076122, 40976037, 41376050 作者简介 冯华 1988 ~ , 女, 硕士研究生; E- mail hfeng stu. xmu. edu. cn 通讯作者 高爱国, 男, 教授, 博导; E- mail aggao xmu. edu. cn 1.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福建 厦门 361102; 2.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102; 3.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为探究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特征, 于 2009 年在该区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 品 25 个, 利用 X 射线衍射进行了粘土矿物的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分 别为 高岭石 33 ~47, 平均值为 42 , 伊利石 27 ~43, 平均值为 34 , 绿泥石 20 ~ 29, 平均值为 24 , 蒙脱石 0 ~ 3, 平均值为 1 . 在显著水平为 0. 01 时, 伊利石与高岭 石、 绿泥石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伊利石与高岭石的相关系数为 -0. 825, 伊利石与绿泥石的相 关系数为 -0. 611. 通过对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的分析及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含 量分布对比,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受物质来源、 地形条件、 介质环境、 粘土矿物自 身颗粒大小形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对于黄河和长江, 闽江表层沉积物中具有较高的高岭石含 量, 较低的伊利石含量, 与珠江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类似, 这反映出气候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化学; 表层沉积物; 粘土矿物; 分布特征; 气候效应; 闽江 DOI 10. 3969/J. ISSN.2095- 4972. 2014. 03. 018 中图分类号P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4972 2014 03- 0418- 07 粘土矿物被广泛用来指示古气候、 古环境变化 以及洋流和季风活动 [1- 2 ]. 从中国黄土沉积, 到河 流、 海洋、 湖泊沉积物中, 粘土矿物作为气候指标应 用非常广泛 [3- 6 ]. 同时, 河流表层沉积物中的粘土矿 物也可为研究其物源、 水动力条件以及气候变化提 供丰富的资料 [7 ]. 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于黄河、 长 江 [8 ]、 珠江[9 ]等河流的粘土矿物做了一些研究, 然 而作为年径流量处于全国第 3 位的闽江, 却鲜有人 做粘土矿物的研究. 闽江是中国东南沿海最大河流, 自西向东流入 东海, 流经 38 个县、 市, 流域面积达 60 992 km2 , 约 占福建省土地面积的一半. 南平以上为闽江上游, 从 南平到安仁溪口为中游, 从安仁溪口到闽江口为下 游. 下游河长约 113. 7 km, 河床宽度一般由 400 ~ 2 000 m, 河床比降小, 河水流速变慢, 沉积作用占优 势, 河床由中游的岩床转为沙床为主. 下游除了几小 段峡谷外, 大部分属于河漫滩曲流型河流. 闽江在侯 官处分为两支 北支穿过福州市区至马尾港称北港; 南支绕南台岛南侧, 至江口接纳大樟溪后出峡兜至 马尾称南港. 大樟溪流域面积达 4 843 km2, 河长为 234 km, 是闽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 南、 北港汇合 后折向东北, 再穿过闽安峡谷至亭江又分两支入海, 主流北支主航道为川石水道. 闽江口区是咸淡水交 汇部位, 河口区的盐度随径流、 潮流相互消长而变 化. 闽江口为半日潮区, 属于强潮河口. 枯水期大潮 的潮区界可抵侯官, 一般的只到北港观音亭和南港 的科贡, 潮流界可抵洪山桥.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横贯 福州市, 其物质输送对福建省经济以及台湾海峡物质 分布有较大影响. 因而本文选取闽江下游及河口地区 作为研究区域, 对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进行研究. 1样品采集与分析 1. 1样品采集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于 2009 年 11 月在 MJB 航 3 期 冯华, 等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419 次调查期间在闽江下游河口区布设 31 个采样站位, 利用 “延平 2 号” 等 3 条船进行准同步多学科综合 调查. 并用沉积物抓斗进行取样, 共采集沉积物样品 25 个, 采样率为 80. 65, 25 个采样站位如图 1 所 示, 图中站位编号为共享航次编号. 图 1采样站位分布 Fig. 1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ing sites 1. 2样品分析 先用质量分数为 15 的 H2O2除去样品中的 有机质, 其次用质量分数为 25 的乙酸去除其中 的碳酸盐, 然后根据 Stokes 沉降原理, 从样品沉积 物中提取粒径小于 2 μm 的粘土粒级, 制成乙二醇 饱和片. 采用荷兰 PANalytical 公司多功能粉末 X 射线 衍射仪对粘土矿物进行分析. 粘土矿物半定量计 量用 Biscaye 1965 方法[10], 即选用乙二醇饱和片 或镁- 甘油饱和片图谱上蒙脱石 17 、 伊利石 10 、 绿泥石 7 高岭石 7 4 种矿物的 3 个特征衍射峰的峰面积作为基础数据进行计算. 峰面积计算方法为衍射峰高乘以半峰宽; 权因子 确定, 蒙皂石重量因子为 1, 伊利石重量因子为 4, 绿泥石 高岭石重量因子为 2, 其中高岭石和绿泥 石是通过拟合 3. 58 /3. 54 衍射峰峰面积比值 来确定. 2结果与分析 2. 1闽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含量的分布特征 根据 X 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研究区的样品主 要含有伊利石、 绿泥石、 高岭石和蒙脱石 4 种粘土矿 物, 以高岭石为主,其次为伊利石、 绿泥石,再次为 少量的蒙脱石 表 1 . 表 1闽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 Tab. 1Content of clay minerals in surface sediment of Minjiang River 区域站位水深/m 粘土矿物相对百分含量/ 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闽江口17. 50432433 37. 00322345 57. 00372538 川石水道78. 00302545 长门水道910. 01292941 420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33 卷 续表 1 区域站位水深/m 粘土矿物相对百分含量/ 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1314. 00352540 马江段1725. 00382240 1923. 00332542 北港下游207. 01362439 219. 22372239 229. 82362339 238. 00332443 北港上游248. 91332542 253. 93272644 闽侯段289. 00362044 3012. 80282547 403. 50312544 南港下游339. 20362242 3416. 00382339 354. 91352539 南港上游366. 31302742 382. 91302644 391. 40312545 大樟溪411. 90362440 431. 90332443 2. 1. 1高岭石含量分布特征高岭石是研究区表 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中含量最高的, 其相对百分含量 为 33 ~ 47, 平均值为 42, 变化规律明显, 由 闽侯段 30 号站向下游位置逐渐减少, 河口区除川石 水道 7 号站和闽江口 3 号站外, 其余部分高岭石含 量相对较低. 2.1. 2伊利石含量分布特征伊利石是研究区沉 积物中较为普遍的粘土矿物, 相对百分含量为 27 ~ 43, 平均值为 34. 在闽江口 1 号站出现最高 值 43 , 南港下游和北港下游, 伊利石含量相对 较高. 总体上来讲, 伊利石分布与高岭石相反, 沿岸 含量较低, 向外海呈增高的趋势. 2.1. 3绿泥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区绿泥石的相 对百分含量为 20 ~ 29, 平均含量为 24. 在长 门水道 9 号站位置出现了 29 的最高值. 从长门水 道向河口的方向其含量出现一个降低的趋势. 2.1. 4蒙脱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区蒙脱石的相 对百分含量极少, 为 0 ~ 3, 平均值仅为 1. 仅 在 9、 20、 21、 22、 24、 25、 35、 36、 38 号这 9 个站位有测 到蒙脱石, 且其相对百分含量范围为 1 ~ 3, 最 大值位于北港上游 25 号站 3 . 2. 24 种粘土矿物含量相关分析 利用 SPSS 软件对各站位 4 种粘土矿物的含量 进行了相关分析, 在显著水平为 0. 01 时, 伊利石与 绿泥石、 高岭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皮尔森相关系数 分别为 -0. 611 和 -0. 825, 见表 2. 表 2粘土矿物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Tab. 2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clay minerals 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 蒙脱石1-0. 2490. 218-0. 088 伊利石-0. 2491-0. 611**-0. 825** 绿泥石0. 218-0. 611**10. 117 高岭石-0. 088-0. 825**0. 1171 注 “**” 指 p <0. 01 3讨论 3. 1粘土矿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3. 1. 1物源影响闽江流域出露的基岩以侏罗 系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和燕山期花 岗岩为主, 局部地区也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通常花 岗岩风化成长石等碎屑物质, 长石、 云母等碎屑矿物 在气温稍低, 弱碱性条件下风化形成伊利石. 当伊利 石在碱性条件下淋失 K , 吸收 Mg2 , 则可向蒙皂 石或伊- 蒙混层转化, 随着气候进一步变得炎热, 潮 湿, 继续失 K , 则伊利石将进一步分解, 可形成高 3 期 冯华, 等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421 岭石, 风化彻底至红土化 [11 ]. 已有研究显示闽江流 域经强烈的风化作用后, 风化产物又经较强的机械 分异, 下游沉积物中的轻矿物主要是石英、 斜长石、 正长 石、白 云 母 和 绿 泥 石,平 均 质 量 分 数 是 90. 75[12 ]. 因而, 闽江流域上游出露的基岩经历了 强烈的风化作用, 为下游粘土矿物提供了物质来源. 通过分析这 4 种粘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布 发现, 蒙脱石含量极少, 没有明显的分布规律, 其余 3 种粘土矿物在北港、 南港的上游与北港、 南港的下 游有一很明显的分带. 南港和北港上游部分沉积物 中粘土矿物的一致性说明其物质来源相同, 而且没 有或很少受到其他来源物质的影响, 都继承了闽江 中、 上游地区的风化产物. 闽侯段相比南港、 北港, 高 岭石含量较高, 说明来自上游源区的物质在由闽侯 段向南、 北港这两支河道的迁移中高岭石发生了沉 降或转化, 这也表明, 随着河流的搬运, 已有部分矿 物在南北港上游地区沉积. 闽江下游最大的一个支流是大樟溪, 通过分析 高岭石、 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分布特征, 发现大樟 溪河流物质的输入对 4 种粘土矿物含量的分布具有 不同的影响. 南港上游从 39 号站到 36 号站, 绿泥石 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趋势, 南港下游从 35 号站到 33 号站, 绿泥石含量呈下降趋势, 大樟溪从 43 号站到 41 号站, 绿泥石含量不变, 对比分析 36、 41 和 35 号 站的绿泥石含量显示, 大樟溪对绿泥石的含量分布 可能起一个稀释作用. 虽然大樟溪的高岭石含量高 于南港下游, 低于南港上游, 然而从南港上游到南港 下游, 高岭石的含量有一个下降趋势, 所以大樟溪对 高岭石分布的稀释作用不是很明了. 相对而言, 大樟 溪对伊利石的含量分布可能起加强作用. 大樟溪物 质由江口村附近输送进入南港, 因而对南港粘土矿 物的分布影响较大. 闽江是一条入海河流, 海水对于粘土矿物含量 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 受其影响最大的为河口地 区, 闽江河口地区伊利石含量从 9 号到 1 号站, 即从 河道向海区有一个增加的趋势, 与蓝先洪等 1988 报道的其他河流具有相同的趋势[13 ], 这为研究河流 物质入海的影响范围提供了有力依据[14 ]. 3.1. 2地形地貌影响在南北港上游与下游分界 处, 粘土矿物含量有一个突变, 分析闽江流域地形发 现, 北港上下游分界附近存在一江心洲 名为中州 岛 , 可能由于受地形的阻挡改变了水流动力条件, 流速的变化伴随着沉积物的冲刷、 再悬浮以及再搬 运, 进而影响了粘土矿物的分布格局. 北港上游沉积 物中值粒径 Mz 为 0. 51Φ, 北港下游 Mz 为 1. 57Φ, 南港上游 Mz 为 0. 99Φ, 南港下游 Mz 为 1. 44Φ 本 课题组未发表的数据 , 南北港上游与下游沉积物 粒度具有明显差别, 进而支持了上述推论. 3.1. 3介质环境影响河口附近属于盐度强烈变 化的区域, 长门水道到闽侯段河水区域盐度小于 0. 5, 从长门水道到闽江口, 盐度剧烈变化, 到闽江口 区域时盐度可达到 22. 42. 曾有实验显示不同的粘 土矿物在不同盐度的水中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 在 河口区范围内高岭石更易凝聚和沉淀[15 ]. 由于盐度 的强烈变化可能会引起絮凝作用的加强, 高岭石絮 凝并聚集成较大颗粒沉降, 在此区域 7 号和 3 号站 两个高岭石含量的高值, 可能就是由于盐度变化引 起絮凝作用加强引起的, 并且由于不同的地形及水 流情况, 不同站位高岭石沉降情况有很大不同. 3.1. 4粘土矿物的颗粒大小和形态闽江干流运 输的物质是下游粘土矿物的主要来源, 粘土矿物的 含量与流速有关, 当流速一定时, 粘土矿物含量受控 于其沉降速度, 也即粘土矿物的颗粒特征. 在研究区, 从闽侯段到南、 北港上游区间, 绿泥石含量是逐渐增 加的; 相反, 高岭石的含量呈逐渐减少. 这与高岭石和 绿泥石的颗粒性质有关. 高岭石粒径一般 <2 ~4 μm, 在这4 种粘土矿物中粒径最大, 呈粒状 [ 10 ], 故最快沉 降, 所以越靠近上游其含量越高. 对于绿泥石和伊利 石, 南北港之上的闽侯段与南北港上游含量变化不 大, 这可能是由于伊利石和绿泥石与高岭石颗粒性质 不同所致, 伊利石粒径一般 <1 μm, 绿泥石的粒径一 般 <1 ~2 μm, 二者常呈片状和柱状 [ 11 ], 沉降缓慢, 相 对于高岭石, 会搬运到较远的地方沉降. 3.1. 5人为影响一方面, 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的 沉积环境. 在南北港上游与下游分界处, 粘土矿物含 量具有明显的差异, 可以利用粘土矿物的分布特点 对河道的上下游进行分界. 在北港上下游分界附近 修建有解放大桥, 它对于水流的流动以及泥沙的迁 移具有很强的阻隔作用, 进而影响北港下游的水动 力环境, 水流趋于平缓, 放大了粘土矿物颗粒性质的 差异, 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分布. 颗粒最小, 易于悬浮 的伊利石随水流沉降, 而颗粒较大的高岭石和绿泥 石则在南北港上游地区已有较多的沉降, 所以到达 南北港下游地区时, 其在沉积物的含量就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 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的物质输入. 北 港贯穿福州市区, 接纳了福州市的城市污水和工业 废水 [16 ], 影响水体的 pH、 酸碱度、 电荷分布等, 从而 对粘土矿物的沉降及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 3. 2粘土矿物含量特征及其气候效应 根据粘土矿物在不同站位分布情况 图 2 . 发 422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33 卷 现粘土矿物的分布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 各粘 土矿物具有较明显的含量分异, 相对百分含量从高 到低分别是 高岭石、 伊利石、 绿泥石和蒙脱石. 其 次, 伊利石和绿泥石、 高岭石有很好的相关性, 伊利 石和绿泥石、 高岭石均呈负相关关系, 他们的皮尔森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11 和 - 0. 825, 在 0. 01 的显 著水平下显著相关, 见表 2. 图 2粘土矿物含量分布 Fig. 2Distribution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A 闽江口, B 川石水道, C 长门水道, D 马江段, E 北港下游, F 北港上游, G 闽侯段, H 南港下游, I 南港上游, J 大樟溪 表 3 为研究区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含量与中国 近海沉积物的对比. 通过与中国近海的粘土矿物对 比, 发现闽江的高岭石含量远高于近海, 而伊利石含 量要低于近海, 蒙脱石含量极少. 说明高岭石可作为 闽江的标志性矿物, 河口区附近部分站位的伊利石 来源有可能与近海输入有关. 表 3闽江与中国近海粘土矿物含量的比较 Tab. 3Comparison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in Minjiang River and China Coastal Sea 海域样品数 粘土矿物相对百分含量/ 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蒙脱石 闽江253424421 渤海[17 ] 6057131019 北黄海[17 ] 196215914 南黄海[17 ] 3857161018 东海陆架[17 ] 626020912 冲绳海槽[17 ] 34612576 南海陆架[17 ] 5150211712 北部湾[17 ] 5039122227 闽江的粘土矿物含量与长江、 黄河、 珠江对比情 况见表 4. 从表 4 中我们可以看出, 纬度高时, 气候 相对寒冷和干燥, 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较高, 而纬 度低时, 气候相对温暖和湿润, 高岭石的含量则较 高, 结果显示出一定的气候效应. 长江和黄河的粘土 矿物组合除了受气候效应影响, 还受物质来源等影 响. 长江和黄河的伊利石含量最高, 高岭石含量非常 少, 而闽江和珠江的高岭石含量最高, 伊利石含量较 少, 蒙脱石含量最低. 长江与黄河的情况类似, 而闽 江与珠江的情况类似. 表 4闽江与长江、 黄河和珠江粘土矿物含量的比较 Tab. 4Comparison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among Minjiang River,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Pearl River 河流 粘土矿物相对百分含量/ 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 闽江3412442 长江[8 ]717139 黄河[8 ]63151310 珠江[9 ]3151846 3 期 冯华, 等 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423 高岭石和伊利石这两种矿物形成的气候条件不 同, 高岭石一般形成于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 且其遭 受了非常强烈的蚀变作用[18 ], 而伊利石形成于相对 寒冷干燥的环境, 化学风化作用相对较弱 [19 ]. 所以 当在温暖湿润环境下, 易形成大量高岭石; 但气候为 寒冷干燥环境时, 易形成大量伊利石. 以此可知, 在 特定的气候环境下, 来自同一物源的高岭石与伊利 石呈互补关系. 黄河流域沉积物来源集中, 主要为从 黄土高原侵蚀下来的黄土, 黄土形成于寒冷干旱的 环境中, 这与同样形成于寒冷干燥环境中的高含量 伊利石对应. 长江流域面积大, 途径地质地貌多样, 主要地区为温暖湿润气候, 流域内以化学风化作用 为主, 然而由于物质来源复杂, 没有显现出高含量高 岭石与低含量伊利石的特征. 闽江和珠江流域较小, 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基岩等的化学风化, 所处纬度更 低, 气候特征更为温暖湿润, 因而形成较多的高岭石 和较少的伊利石. 绿泥石与伊利石形成的气候条件相似[17 ], 绿泥 石的高值应对应伊利石的高值, 然而在研究区的沉 积物中, 绿泥石和伊利石呈负相关关系, 这可能是由 于两种粘土矿物颗粒性质的差异, 沉降速度不同, 从 而产生机械分离. 4结论 1 闽江下游地区的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 伊利石、 绿泥石和蒙脱石, 含量大小为 高岭石 > 伊 利石 > 绿泥石 > 蒙脱石. 2 粘土矿物组合在闽江下游的分布主要受物 质来源、 地形地貌、 介质环境、 粘土矿物自身的颗粒 性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粘土矿物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可以用来区 分河道的上下游界限. 4 闽江粘土矿物的组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 点. 相对于中国近海, 其伊利石、 蒙脱石含量偏低, 而 高岭石、 绿泥石含量偏高. 通过与黄河、 长江、 珠江粘 土矿物对比, 发现粘土矿物具有一定的气候效应, 闽 江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内, 受高温、 潮湿的气候影 响, 高岭石含量非常高, 伊利石含量较少, 与其他三 大江不同的是, 闽江绿泥石含量较高. 5 通过分析闽江下游河口区表层沉积物河口 区粘土矿物分布, 得出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气候变化 对粘土矿物组合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1] 莫多闻,李非,李水城,等. 甘肃葫芦河流域中全新世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J] . 地理学报,1996,51 1 59- 69. [ 2] 刘志飞,Trentesaux A,Clemens S,等. 南海北坡 ODP1146 站第四纪粘土矿物记录洋流搬运与东亚季风演化[ J] . 中 国科学 D 辑, 2003, 33 3 271- 280. [ 3] 师育新,戴雪荣,宋之光,等. 我国不同气候带黄土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分析[ J] . 沉积学报, 2005, 23 4 690- 695. [ 4] 刘志飞,Colin C,Trentesaux A,等. 南海南部晚第四纪东亚季风演化的粘土矿物记录[J] . 中国科学 D 辑,2004,34 3 272- 279. [ 5] 史兴民,李有利,杨景春. 新疆玛纳斯河蘑菇湖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 J] . 干旱区地理,2007,30 1 84- 88. [ 6] 刘志飞,黄维,陈忠,等. 珠江流域盆地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及其对南海沉积物的贡献[J] . 科学通报,2007,52 4 448- 456. [ 7] 管章志,师育新,戴雪荣,等. 安徽龙河口水库流域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分析及其环境意义[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7, 26 1 95- 100. [ 8] 范德江,杨作升,毛登,等.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地化成分的组成[ J]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21 4 7- 12. [ 9] 刘志飞. 南海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指示东亚季风演化历史[ J] . 沉积学报, 2010, 28 5 1 012- 1 019. [ 10] Biscaye P E. Mineralogy and sedimentation of recent deep- sea clay in the Atlantic Ocean and adjacent seas and oceans[ J] .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65, 76 803- 832. [ 11] 吴敏,李胜荣,初凤友,等. 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J] . 矿物岩石, 2007, 27 2 101- 107. [ 12] 高爱国,赵冬梅,李超,等. 闽江下游河口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J] . 海洋地质前沿, 2012, 28 5 1- 6. [ 13] 蓝先洪,马道修,徐明广,等. 珠江口晚第四纪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及其指相意义[J] . 台湾海峡,1988,7 2 127- 134. 424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33 卷 [ 14] 蓝先洪. 海洋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的古环境意义[ J] . 海洋地质动态, 2001, 17 1 5- 7. [ 15] Edzwald J K,OMelia C R. Clay distributions in recent estuarine sediments[ J] . Clays and Clay minerals, 1975, 23 39- 44. [ 16] 张祥中,黄振华,陈钰林,等. 闽江福州北港两水源地水质调研与分析[J] . 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30 6 856- 859. [ 17] 李国刚.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 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J] . 海洋学报, 1990, 12 4 470- 479. [ 18] Griffin J J,Windom H,Goldberg E D. The distribu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world ocean[ J] . Deep Sea Research,1968, 15 433- 459. [ 19] Rateev M,Gorbunova Z,Lisitzyn A,et al. The distribution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oceans[ J] . Sedimentology, 1969, 13 21- 43.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in Minjiang River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FENG Hua1, GAO Ai- guo1 , 2, ZHU Xu- xu1, WANG Wei- guo3, NI Guan- tao1, PENG Jian- ping1 1. College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s,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102,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Xiamen 361102,China; 3.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OA, 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in Minjiang River, 25 surface sediment sam- ples were collected in 2009. In this paper,clay mineral content of the Minjiang River was measured with X- ray dif- fra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lay minerals were composed of kaolinite 42 ,illite 34 ,chlorite 24 and montmorillonite 1 . There are good negative correlations of illite with kaolinite and with chlorite. At the sig- nificant level of 0. 01,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llite and kaolinite is -0. 825,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 between illite and chlorite is -0. 611. The terrigenous kaolinite and illite at sites near the estuary are deter- mined and distributions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between the Minjiang River and offshores in China compared. In addition to the matter source influence,the distribution of clay minerals contents in Minjiang River are affected by matter source, terrain conditions,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of clay minerals and the anthro- pogenic impacts. In contrast to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Minjiang River, similar to that of the Pearl River,has higher content of kaolinite and lower content of illite which suggested the evident of climatic impacts. Key words marine chemistry; surface sediment;clay minerals;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climate impact;Min- jiang River DOI 10. 3969/J. ISSN. 2095- 4972. 2014. 03. 018 责任编辑 王 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