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年产120万吨新矿井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打通一矿1200kt/a新矿井初步设计 学 生 杨雪原 学 号 20097114 指导教师 黄滚 助理指导教师 专 业 采矿工程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二O一三年六月 Graduation Desig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mary Design of Datong No.1 Mine 1200kt/a,Songzao Coal Electric Co.Ltd.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ongqing University June 2011 摘要 摘 要 这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1200kt/a的初步设计。该处的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是一个高瓦斯矿井,它的煤尘具有爆炸性,并且煤层为不易自燃类;此矿井可采煤层为三层,由浅到深分别为M6-3、M7-2、M8,它们各自煤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88m,1.08m,2.25m,煤层倾角3~12,平均倾角10,均为近水平煤层。 本次设计是在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打通一煤矿实习一周后,在其基础上,以打通一矿总体开发方案为根本,结合煤矿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和目前生产设备等条件,再遵循国家规程等设计文件规定,对本矿井进行初步设计。本设计中,矿井开拓方式为主、副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通风方式采用的是混合式通风。对设计煤层M7-2选用倾斜长壁式仰斜采煤法,煤层开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实行“三八”作业制,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方式。 通过对经济技术进行比较过后,其设计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及相关机械设备均能满足矿井1200kt/a生产能力的开采要求。 关键词打通一矿,矿井初步设计,1200kt/a,近水平煤层,斜、立井综合开拓,综合机械化开采 III ABSTRACT ABSTRACT The thesis of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Datong No.1 Mine1200kt/a,Songzao Coal and Electric Co.Ltd.”and its geologic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it is a high-gas coal mine,the coal is explosive, it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seam is not easy burned.The coal mine which is designed have three layers.From shallow to deep,the burying depth is M6-3 coal seam, M7-2 coal seam and M8 coal seam,their average thickness is 0.88m,1.08m and 2.25m,their angle of dip is 3o~12o,the average is 10o . They are all horizontal seams. After practicing in Datong No.1 Mine,Songzao Coal and Electric Co.,Ltd.. On this basis,according to the field experiments, the geologicl conditions,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coal seams and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equipment technical conditions, following the national regulations,summary all above to design the mine. In the design, the coal mine whose explore way is opened by the combined development with inclined shaft-shaft. The ventilation mode of the coal mine is mixed,the of mining to the rise in the inclined longwall mining is used in the design coal of M7-2, and the all mechanized mining technique is used in this design. The coal faces implement the “three eight” working system,with the cyclic operation way is “two adopted one accurat”practice. After a series comparisons of technique and economy,the development scheme and the mining can both be fulfilled the request of the mine production for 1.2Mt/a. Key wordsDatong mine,preliminary design for coal mine, 1200kt/a,horizontal seam,combined development with inclined shaft-shaft , all mechanized mining technology 87 目录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前 言5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5 1.1 井田概况5 1.1.1矿区和矿井的位置、交通概况5 1.1.2矿井地形、地势5 1.1.3气候、温度、湿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风速5 1.1.4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的分布5 1.1.5本地区的地震史、结冻期、冻土期5 1.1.6矿区开发史及近况5 1.1.7矿区附近农业、工业、矿业概况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5 1.1.8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来源;电源供给5 1.2地质特征5 1.2.1矿井范围内地层情况5 1.2.2井田范围内外的地质构造5 1.2.3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5 1.2.4顶地板岩石性质、厚度、特征5 1.2.5矿井水文地质条件5 1.2.6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5 1.2.7煤质、牌号、用途和主要用户5 1.3 勘探程度可靠性5 1.3.1井田勘探的总体情况5 1.3.2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5 2 矿井生产规模5 2.1 井田境界5 2.1.1井田四周边界名称描述5 2.1.2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5 2.1.3井田参数5 2.1.4井田今后扩展、井田储量的预估5 2.2井田储量5 2.2.1地质储量的计算5 2.2.2工业储量的计算5 2.2.3保安煤柱留设种类、煤柱计算和总煤柱损失计算5 2.2.4可采储量的计算5 2.3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5 2.3.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 2.3.2矿井设计配产后的年产量、月产量、日产量5 2.3.3矿井设计服务年限5 2.4 矿井工作制度5 2.4.1矿井年工作天数、每天工作班数、每天工作小时数、矿井每天净运输、提升小时数5 2.4.2矿井采煤工作面工作方式5 3 井田开拓5 3.1 概述5 3.1.1矿区内相邻生产矿井开拓方式概述和评价5 3.1.2矿井开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5 3.2 开拓方案的提出和选择5 3.2.1 广泛提出开拓方案5 3.2.2 开拓方案的分析、选择、比较5 3.2.3 选定最佳开拓方案5 3.3 选定开拓方案的开拓系统详述5 3.3.1井筒形式和数目5 3.3.2井筒位置、坐标、主要尺寸5 3.3.3开采水平划分5 3.3.4主要石门特征5 3.3.5井底车场形式选择5 3.3.6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特征5 3.3.7煤层群的分组及联系方式5 3.3.8盘区划分5 3.4井筒布置和施工5 3.4.1井筒布置及井筒装备5 3.4.2井筒延伸初步设想5 3.5 井底车场及硐室5 3.5.1井底车场形式的确定5 3.5.2井底车场的布置5 3.5.3井底车场机电硐室及其它硐室5 3.5.4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各个硐室的支护方式5 3.6开采顺序5 3.6.1水平开采顺序5 3.6.2盘区开采顺序5 3.6.3煤层开采顺序5 4 采煤方法和盘区巷道布置5 4.1 采煤方法的选择5 4.1.1 邻近矿井采煤方法现状和评价5 4.1.2 采煤方法选择5 4.2 盘区概述5 4.2.1 设计盘区的位置、边界、范围5 4.2.2 设计盘区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5 4.3 盘区巷道布置5 4.3.1 分带划分5 4.3.2 盘区巷道布置5 4.3.3 分带斜巷布置5 4.3.4 盘区车场5 4.3.5 盘区煤仓5 4.3.6 盘区联络巷道5 4.3.7 盘区硐室5 4.4 盘区生产系统5 4.4.1 煤炭运输系统5 4.4.2 材料设备运输系统5 4.4.3 排矸系统5 4.4.4 通风系统5 4.4.5 人行系统5 4.4.6 供电系统5 4.4.7 排水系统5 4.5 盘区准备和接替5 4.5.1 盘区准备5 4.5.2 回采工作面接替5 4.6 采煤工艺5 4.6.1 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5 4.6.2 回采工作面支护5 4.6.3 采空区处理5 4.6.4 施工组织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5 4.7 盘区煤柱尺寸5 5 井下运输和矿井提升5 5.1 矿井井下运输5 5.1.1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选择确定5 5.1.2矿车的选型及数量计算5 5.1.3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和验算5 5.1.4运输大巷设备的选型计算5 5.2 矿井提升5 5.2.1确定提升系统5 5.2.2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5 5.2.3提升运动学的计算5 6 矿井通风5 6.1 矿井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5 6.1.1 矿井通风方式5 6.1.2 矿井通风系统5 6.2 矿井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5 6.2.1 按井下同时作业最多人数计算5 6.2.2 按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5 6.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5 6.3.1 通风阻力计算5 6.3.2 等积孔计算5 6.4 通风设备选择5 6.4.1 主要风机型号选择5 6.4.2 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及降低风阻的措施5 6.4.3 反风措施5 附 录5 结 束 语5 参 考 文 献5 致 谢5 前言 前 言 松藻矿区从1965年开始建设,根据重庆煤炭设计院于1965年提出的“松藻矿区总体设计”,1985年3月根据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下达的设计计划和重庆煤炭工业公司的要求,于1989年松藻煤电公司又委托重庆煤炭设计院编制了“松藻矿区总体发展规划”,之后2005年松藻煤电公司再次委托重庆煤炭设计院对矿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7]33号关于重庆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批准,矿区对条件较好的五对生产矿井进行技改扩能,同时新增了四个矿区2005年4月5日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经过重庆市法改委主持的由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组成的加的预审查;2005年7月20日~22日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由国家法改委主持经中投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进行评估咨询;2006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览局联合颁发文件,以发改能源[2006]1039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将松藻矿区列入“国家核准煤炭规划矿区目录”。2007年1月l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松藻矿区总体规划。 跨越21世纪,重庆直辖市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从而对煤电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因此,加强对矿井开发设计,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重任。而我们,就是担任这一重任的未来先锋。此次的毕业设计给了我们磨练的机会。它是我们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在我们完成了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以及具备了一定实践知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 它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使得我们能够准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矿井的具体问题。 本次矿井初步设计是将此次毕业实习的生产矿井作为尚未开发的井田为前提条件,以重庆煤炭设计院编制的松藻矿区总体规划为准,根据1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对打通一矿井进行初步设计,并编制了打通一煤矿120万吨/年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根据有煤矿开采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等,具体数据等都采用的是打通一矿的矿井资料。 本次设计要求有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2.矿田位置打通一矿井田位于松藻矿区西部,位于渝黔省市交界附近,行政区划属重庆市綦江县打通镇。 3.矿田境界北东界以羊叉河为界并与渝阳煤矿隔河相望,南西以M6-3煤层底板等高线0m向地面垂直投影为界,南以大木树向斜轴线为界,与石壕煤矿为界,井田东西长7.1km,两翼宽4.2km,面积约28.7528km2。 4.井田走向、倾角走向NE,向WS倾斜 5.煤层名称、煤厚和层间距M6-3、M7-2、M8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88m , 1.08m、2.25m, 层间距分别为5.8m和6.7m为近距离煤层群。 6.煤层倾角、容重、煤质 煤层平均倾角为10O,容重M6-3为1.65吨/立方米,M7-2、M8为1.55吨/立方米。煤质为高灰、高硫、低磷、中高发热量、无烟煤三号(WY3)。 7. 回采工艺设计煤层M7-2 8. 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性 M6-3煤层14.58m3/t,M7-2煤层18.59 m3/t,M8煤层17.85 m3/t。M6-3、M7-2、M8煤层为瓦斯突出煤层。M6、M7、M8煤层爆炸指数Vr分别为21.19、11.92、11.55,均有煤层爆炸危险。 在这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完成一个良好的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最后时期的一项目标。我不断查阅资料,反复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一直都在精心设计,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在设计过程中,未知的难题不断扑来,不过在与同组人的讨论以及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一一克服,并且逐步构成了框架,然后慢慢的完善。不过由于自身水平和时间有限,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不足的地方,还望老师能够指正。 这里要特别感谢黄滚老师在我设计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同时也要感谢曹树刚教授、唐建新教授、周翔教授、魏作安教授等多年来的耐心指导。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 井田概况 1.1.1矿区和矿井的位置、交通概况 (1)地理位置 打通一矿井田位于松藻矿区西部,渝黔省市交界附近,划属重庆市綦江县打通镇。井田中心打通的地理坐标为 东经10640′21.7″ 北纬2836′39″ (2)交通概况 铁路矿区铁路专用线在渝黔铁路赶水车站接轨,逆羊叉河而上,已建成矿区专用准轨铁路25km,可达石壕、逢春煤矿集中工业场地,全长25km,担负矿区煤炭外运任务。 公路渝黔公路支路赶温公路穿越井田中心,北于安稳附近可接渝黔国道210公路和渝黔高速公路,从打通镇至赶水23km,至綦江83km,至重庆174km,南至石壕11km,至贵州温水33km,至习水86km;另外有矿区公路与各矿相连,交通较为方便。矿区交通位置见图1.1。 图1.1 该矿区交通位置图 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2矿井地形、地势 本井田位于贵州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就大区域来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区内受羊叉河的切割、风化、溶蚀和剥蚀作用,形成局部由西向东的倾斜坡地;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南端由嘉陵江组五段和六段灰岩组成大山顶和硝坑顶,海拔高程为910m左右,最低处为矿区东部羊叉河的切割带,海拔高程为386.34m左右可视为本区的最低基准面。矿区相对高程为523.66m,矿区属侵蚀剥蚀及岩溶低山~低丘地貌类型。 井田西部、北部广泛出露嘉陵江组石灰岩,地貌属剥蚀破坏强烈浑圆低山地形,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强烈的冲刷和溶蚀作用,致使岩溶地形较为发育;地面海拔标高一般在750m~800m左右。 井田东部、南部主要为飞仙关组地层形成的低丘,标高一般在700~750m之间,但沟谷地带切割较剧,相对高差最大达150~200m,沟谷相间,多作北东方向排列,与本区构造线方向接近。 1.1.3气候、温度、湿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风速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处山区,多云雾和雨,气候变化较大。每年12月份为霜冻期,降霜期一般20天左右。34月份局部地方有降冰雹现象。在高山地区冬季有短暂积雪,低洼地带夏季比较炎热,而高山则比较凉爽。 降雨量本区雨量充沛,每年69月为雨季,最大降雨量1374mm(1983年),最小755mm(1978年),年平均降雨量1240.9mm。月最大降雨量为274.2mm(1986年7月),月最小降雨量10.8mm(1987年12月),冬季有短暂积雪。 蒸发量年最大蒸发量922.4mm(1959年),最小蒸发量806.9mm,一年中以七月份最大。 气温最高年平均气温15.6℃(1987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6℃(1984年),最高日气温35.4℃(1985年8月9日),最低日气温-2.4℃左右,尤以12月至次年1月气温较为寒冷。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2。 1.1.4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的分布 井田东缘的羊叉河,河床狭窄,下切较剧,两岸形成悬崖绝壁,河谷谷坡较大,其形态呈“V”字型,唯在鱼跳附近的龙潭组出露地段,因煤系地层岩性松软,易受剥蚀而形成较为宽敞的河岸;但覆盖其上的长兴组,玉龙山组灰岩裂隙发育,在重力作用下,岩石发生剥落,崩垮及滑坡甚为严重,促使河谷拓宽,因而此段内又呈一“U”字型河谷地貌形态。 本区水系发育,河流纵横,属綦江水系上源。井田内主要有羊叉河、麻柳河;次为羊石坎和白香沟等溪流。一般特点是水源短,河谷狭窄,基岩裸露。 羊叉河纵贯井田东缘,为井田边缘主要河流,常年流水,发源于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水淌坝;在井田范围内,河流长达4700m,河流坡度1418‰,由南向北而流,水面标高469.75386.34m(羊叉河芦蒿湾对岸),高差83.41m。流量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六、七月份流量较大,枯季流量较小;洪水历时较短,洪峰持续时间68小时,洪水期一般在每年七八月份,洪水最大流量约800m3/s。 麻柳河斜贯井田西缘,水源从须家河组地层泉水开始,沿途有数条溪流汇集,至小鱼沱与羊叉河相汇合,向北流至赶水注入松坎河;麻柳河全长约6km,河流曲折,坡度较大,约17‰,流经嘉陵江组石灰岩地段,有数处形成时隐时现的暗流。六月份流量较大,为23.825m3/s,三月份流量较小,为0.066m3/s。 白香沟属季节性溪沟,雨季有水,枯季干涸。 羊石坎溪蜿蜒流经井田东南缘,主要靠大气降雨及部分泉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枯季则成涓涓细流。 1.1.5本地区的地震史、结冻期、冻土期 根据松藻矿务局1990年11月委托四川省地震局对松藻矿区地震烈度评定,1991年6月经国家地震局批准(批号震发烈[1991]007号),松藻矿区基本烈度为VI度区,另据重庆市地震办公室鉴定历史上无强震活动,地震烈度划为6度区。 1.1.6矿区开发史及近况 松藻矿区从1965年开始建设,根据重庆煤炭设计院于1965年提出的“松藻矿区总体设计”,矿区范围为北起藻渡河,南至石壕乡,共设计六对矿井,即松藻煤矿、同华煤矿、打通一煤矿、打通二煤矿、石壕煤矿及逢春矿井,矿区总设计生产能力为3000kt/a。上述六对矿井先后于1986年以前建成投产。 1985年3月根据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下达的设计计划和重庆煤炭工业公司“重煤基字(84)第324号文”以及松藻矿务局“松局(1984)287号文”的要求,于1989年松藻煤电公司又委托重庆煤炭设计院编制了“松藻矿区总体发展规划”,对上述矿井中,条件较好的四对矿井进行改扩建,新建张狮坝煤矿、梨园坝煤矿(作为接替矿井)两对,规划矿区范围北起藻渡河,南延至贵州省习水县温水区平原乡,即新增加张狮坝和梨园坝两个井田。矿区走向长约38.5km,东西宽约1.4~11.0km,平均宽度4km,面积约为154km2。矿区设计生产能力6000kt/a。但由于煤炭市场的不理想,张狮坝和梨园坝两个井田未建设,打通二煤矿、石壕煤矿的改扩建也停止。 2005年松藻煤电公司再次委托重庆煤炭设计院对矿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能源[2007]33号关于重庆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的批复批准,矿区对条件较好的五对生产矿井及松藻煤矿、打通一煤矿、渝阳煤矿(原打通二煤矿)、石壕煤矿、逢春煤矿进行技改扩能,同时新增张狮坝扩区、观音桥扩区、梨元坝煤矿和小渔沱煤矿,设计能力10000kt/a。 2005年4月5日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经过重庆市法改委主持的由各有关单位及专家组成的加的预审查;2005年7月20日~22日松藻矿区总体规划由国家法改委主持经中投咨询有限公司专家组进行评估咨询;2006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览局联合颁发文件,以发改能源[2006]1039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将松藻矿区列入“国家核准煤炭规划矿区目录”。 2007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松藻矿区总体规划。同意规划划定的矿区范围,即浅部以煤层底板-800m标高为界,南以53号断层为界,北以藻渡河为界;同意矿区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开发建设原则;同意矿区划分为9个井田和2个后备区,生产总建设总规模10.8Mt/a。其中打通一煤矿由1.5Mt/a扩建到2.4Mt/a。同意总体规划推荐的矿区生产产品由铁路专用线连接渝黔铁路外运;矿区供电电源引自小鱼沱110kV变电站;供水水源区自羊叉河、松坎河和矿井水。 打通一煤矿于1964年4月开始建井,1969年10月试采,1970年7月正式投产。1982年达到600kt/a设计生产能力,之后矿井连续超过设计生产能力。 1985年12月煤炭部生产司以(85)煤生开字168号文“关于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煤矿扩建设计方案的批复”,批准同意打通一煤矿由原设计能力600kt/a扩建到1500kt/a,净增设计生产能力900kt/a。扩建工程于1985年12月开始进行,工期48个月,矿井改扩建后的开拓方式仍为斜井、竖井混合式开拓。 打通一煤矿至2005年底止,累计生产原煤25097.7kt,平均生产717.1kt/a,2005年生原煤1365.2kt,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 1.1.7矿区附近农业、工业、矿业概况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 区内主要工业有采煤、煤炭加工、机械制造、电力、水泥生产等。其它有土产建筑材料,如石灰、砖、瓦、石料等。矿井所需建筑材料除钢材、木材外,均可就地解决。 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宜于农作物生长,但因山高坡陡,人口多集中于山间平缓地带,农作物多以稻谷为主。山坡地带,人口较少,农作物以玉米、杂粮为主。 矿区内除煤炭生产外,另有矿山机械厂、洗煤厂、水泥厂、矸石发电厂、劣质煤发电厂、机电设备租赁站、瓦斯发电厂、炭黑厂、医院、学校、建筑安装公司等,详见表1.1。 矿区辅助以及附属企业表 表1.1 序号 名称 企业规模 厂址 单位 规划 现有 1 矿山机械厂 万t/a 108 40 沿河 2 洗煤厂 万t/a 105 105 金鸡岩 3 总火药库 t 100 100 田坝 4 总材料库 m2 打通、金鸡岩 5 集中坑木场 金鸡岩、松藻 6 总油脂库 t 120 120 沿河 7 消防队 天池 8 水泥厂 万t/a 3.2 3.2 沿河 9 矸石发电厂 MW 24.0 24.0 罗家坝 10 劣质煤发电厂 MW 300 300 安稳 11 机电设备租赁站 m2 打通 12 瓦斯发电厂 kW 8500 8500 地槽 13 瓦斯发电厂 kW 8500 金鸡岩 14 炭黑厂 t/a 600 600 金鸡岩 15 总医院 打通 16 学校 打通 17 建筑安装公司 乙级 打通 1.1.8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来源;电源供给 本矿井位于矿区中心地带,井田内的主要地面河流为麻柳河、羊叉河。据有关井田的精查地质报告所提取的水质、水量资料以及羊叉河、麻柳河在矿区的分布位置分析,羊叉河是本矿井较为理想的永久供水水源。 松藻矿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属重庆市电力公司綦南供电局供电范围,其供电电源主要来自綦南供电局所属小渔沱110KV变电站(231.5MVA)和松藻矿区自备煤矸石发电厂(26112MW)。 1.2地质特征 1.2.1矿井范围内地层情况 本井田基本为一隐伏井田,仅在东部沿羊叉河两岸金鸡岩附近长兴组和龙潭组中上部地层呈天窗出露,煤系地层出露长约2km,其余均为三叠系地层覆盖。最新地层为下三叠系系嘉陵江组、第四系残坡沉积物、冲积物仅零星分布于地形凹陷及河谷两岸。 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厚度揭露不全。 灰、棕灰、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粉晶至细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顶部5~8m含较多方解石脉及少量燧石结核。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厚80.78~66.23m,平均73.20m。 为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及有机岩组成。具水平、波状、砂纹及潮汐层理等沉积构造,富含黄铁矿、菱铁矿晶粒和结核及动、植物化石。 根据岩性组成特点和含煤情况的差异,整个煤系岩性可分三部分。 下部由铝质泥岩至M9煤层底,厚约26m,为灰色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深灰、灰黑色泥岩;灰岩、泥质灰岩及浅灰、棕灰色铝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局部可采的M11煤层和不可采的M10、M12煤层。此段有透镜状、席状砂体发育,砂体占整个层段厚度的40。 中部由M9煤层底至标志层Ⅳ(B4)底,厚约25m,为深灰、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上部夹有一层灰岩或泥质灰岩(B3),平均厚1.21m。含可采的M6(M6-3)、M7(M7-3)、M8煤层,属主要含煤层段。煤层厚度占整个层段厚度的25~30。 上部由标志层Ⅳ(B4)至煤系顶界,厚约22m。为灰、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岩、泥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夹粉砂岩或细砂岩,仅含不可采的M5煤层,此段碳酸盐岩占整个层段厚度约45~50。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总厚48.47m,共分两段。 长兴组一段(P2c1),厚24.85~18.33m,平均21.51m。深灰、灰黑色中厚至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泥质灰岩,具浓沥青味,上部含少量燧石结核;下部夹1~2层深灰、黑灰色钙质泥岩、砂质泥岩,厚0.30~0.50m。 长兴组二段(P2c2),厚29.93~24.65m,平均26.96m,浅灰、灰色厚层、巨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顶部有2~3层0.05~0.10m绿灰色粘土岩,具缝合线构造,具沥青味。 (4)三叠系下统玉龙山组(T1y),总厚128.89m共分三段。 玉龙山组一段(T1y1),厚44.21~34.62m,平均38.77m。灰绿、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及钙质泥岩。水平层理发育,顶部为0.50~1.50m具有方解石脉充填呈“龙须状”的钙质泥岩,稳定发育于全矿区;底部由数层厚度0.05~0.15m绿灰色水云母粘土岩夹薄层灰岩组成,厚0.50~1.00m,是具有二叠系与三叠系化石混生的过渡带。 玉龙山组二段(T1y2),厚63.88~45.27m,平均54.28m。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石灰岩、泥质石灰岩,显水平层理,夹泥质条带,具少量方解石脉。 玉龙山组三段(T1y3),厚44.28~30.57m,平均35.84m。顶部为灰色中厚层状鲕状灰岩,厚4~5m,中、下部为绿灰色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色灰岩。 (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总厚183.51m,共分两段。 飞仙关组一段(T1f1),厚128.60~109.44m,平均120.42m。紫红色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灰岩,具泥质条带,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为紫红、灰绿、灰色钙质泥岩、泥灰岩及泥质灰岩互层,厚8~9m。 飞仙关组二段(T1f2),厚76.92~50.02m,平均63.09m。灰绿、紫红色泥岩及钙质泥岩,夹浅灰色灰岩条带;底部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厚1.0~2.0m。 (6)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总厚728.17m,共分六段。 嘉陵江组一段(T1j1),厚74.46~52.23m,平均66.32m。深灰、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绿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厚4~5m。 嘉陵江组二段(T1j2),厚46.85~33.19m,平均39.24m。灰、浅灰色厚层至中厚层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色泥灰岩及泥质灰岩。 嘉陵江组三段(T1j3),厚38.41~29.47m,平均35.03m。暗紫色钙质泥岩及泥岩,夹灰色薄层至厚层灰岩,泥质灰岩数层啊,水平层理发育,底部为绿灰色中厚层状泥灰岩。 嘉陵江组四段(T1j4),厚34.46~27.18m,平均29.97m。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灰岩及泥质条带,顶部为薄层灰岩及钙质泥岩。 嘉陵江组五段(T1j5),厚168.61m。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及薄层状灰岩,夹泥质条带及鲕状灰岩。 嘉陵江组六段(T1j6),厚389.00m。灰、浅棕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夹巨厚层状岩溶角砾状灰岩,下部为浅棕灰色白云质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7)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分布于井田外围,地质图内出露厚度不全。岩性为浅灰、深灰色薄层至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钙质白云岩,夹黄绿色钙质泥岩,底部为深灰、黄绿色水云母粘土岩(俗称绿豆岩)。 打通一煤矿综合地层柱状图如图1.2。 图1.2 该矿井综合地层柱状图 1.2.2井田范围内外的地质构造 (1)褶 皱 本井田处于箭头垭背斜西翼,在翼部产生一组向北略有收敛,向南散开的次级褶皱,依次为两河口向斜、羊叉滩背斜、大木树向斜、鱼跳背斜,这些褶皱具有娄山褶皱的特征,即背斜宽缓、向斜紧凑,褶曲的波幅由南向北西逐渐减弱,至鱼跳背斜为余波所及,故形态异常宽缓。控制本区的主要构造为鱼跳背斜和大木树向斜。 鱼跳背斜为本井田主要构造,斜贯井田中部,长约8.3km,走向为北东50~60,向西南倾伏,倾伏角为0~10。两翼地层略不对称,北西翼倾角4~13,南东翼倾角3~7。 大木树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长约5.0km,走向北东45~46,轴部平缓,两翼倾角7~9,基本为一对称向斜;大木树向斜向南西方向逐渐倾伏,倾伏角为1~8。 大木树向斜与鱼跳背斜在渝阳煤矿收敛,入本井田后向南西方向撒开,呈“八”字形。 (2)断 层 本区地层裸露明显,各层易于识别。地表共发现断层46条,绝大部分出露在飞仙关组地层中,落差一般在5~12m之间,地面出露长度一般在300m左右消失,其中f35逆断层地面最大落差为48m,走向长2900m,倾向NW,倾角10~30左右。错断了大木树向斜轴线,轴线位移平距约100m左右。1987年地勘136 队对本井田进行生产补勘时,动用了4个钻孔,加之现有I-1孔,共有5个钻孔对f35逆断层进行控制,钻探结果证实,该断层由浅部向深部落差明显减小,再向深部未破坏煤层。 井下实际揭露断层有300余条,且多成组出现,其走向与鱼跳背斜轴近于直交,倾向多为北东向。断层带组合形态在平面上彼此平行展布,间距大约为300~450m,剖面上则成阶梯状,断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对煤层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剧,煤层中落差最大为11.0m,走向长度大于3.0km,横贯350m水平;断层带东西方向影响宽度一般为50~300m,往往造成十余个工作面残缺不全,特别是f4 、f6断层组,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地面断层特征表见下表1.2。 断层 编号 性质 走 向 倾 向 倾 角 () 地表落差(m) 出露长度(m) 出露所在层位 F4 正 N5~10E SE 55 5~8 180 T1f2~T1f1 F5 正 N10E NW 80 4~10 200 T1f2~T1f1 F6 正 N35E NW 55 5~6 260 T1f2~T1f1 F7 正 N60W SW 60 10 100 T1f2~T1f1 F8 正 N55E NW 80 5 50 T1f2~T1f1 F9 正 EW NW 70 10 260 T1f2~T1f1 F10 正 N20W NE 67 6~8 315 T1y2~T1f1 F11 正 N60E SE 80 15 340 T1f1 F12 逆 N30E NW 80 7 350 T1f1 F13 正 N40E SE 80 8 210 T1f1 F14 正 N47E NW 85 12 400 T1f1~T1f2 F15 正 N50E NW 85 8 215 T1f1 F16 正 N60E NW 85 7 75 T1f1 F17 正 N58W NE 85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