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提采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上提采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上提采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⑨ 一 文章 编号 1 0 0 3 --5 9 2 3 2 0 0 0 0 2 --0 0 5 B 一0 2 上提采面矿压显现特征及其控制 杨本水 ,刘效云 , 尹纯刚 , 阎昌银。 , 梁广玲 【 难 箭 , 安 徽淮 南 2 3 2 而 三 一 皖 北 矿 务 局 , 安 徽宿 州2 3 4 0 0 1 摘要本文以百善g- rA一采区不同区段的两个工作面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提高上限开采工作面 覆岩 变异特征和矿压显现特点 .提 出了控制 顶扳 冒落的技术措施 荤 茎 旦T D 32 3 征 第 fj 中 图 分 类 号 文 献 标 识 码 A ‘ 、J l 前言 在我国东部许多煤 田, 由于可采煤层上方往往 覆盖有 1 0 0 ~4 O O m 含水松散层 ,原设计留 8 0 m的 防水煤岩柱。近几年来,随着 “ 三下”开采技术水 平 的不断提高,许多矿井均将防水煤柱缩小到 2 O ~ 3 0 m 。由于开采上限的提高,煤层顶板岩性受沉 积环境和风氧化带的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因而 , 常 常发生工作面冒顶而埋架的重大恶性事故 如淮南 潘三矿、潘一矿和皖北百善矿 6 6 6 面 ,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 。 因此 , 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 2 上提工作面煤岩变异特征 通过对 6 7 5 非提高上限面和 6 6 2 面取样实 验分析表明,上提工作面覆岩具有如下变异特征 1 岩石强度降低 ,粘结力和 内摩擦角变小 ; 塑性能力增强,自身承载能力变差 上提采面一般 均位于风化带内, 实验资料表明, 风化岩石的抗压 强度仅为未风化岩石的1 0 ~5 0 , 详见表 1 , 且上 限提高得越多, 风化程度就越高, 岩石或岩体的强 度降低的幅度也增大。百善矿 4 3件岩矿鉴定和 x 光衍射分析, 顶板强风化岩层中的中细砂岩和粉砂 岩多为泥质胶结, 砂岩和泥岩中的牯土矿物中高岭 石和伊利石约占 5 0 ;风化岩中的长石几乎全部 高蛉土化,故其抗变形破坏能力增强 ,塑性增大 , 自身承载能力降低。因而极易产生局 冒事故。 2 亲水能力强 , 软化系数低。 试验研究表明, 上提面岩石的饱和吸水量多在 8 以上,最高达 5 2 , 水份极易进人岩石内部 , 其膨胀率都在 5 0 以上, 不仅使岩体本身抗压强度显著降低, 且产生 强大的膨胀力。因此, 给工作面的底板管理和支架 表 i 同层砂岩不同风化程度下物理力学性质对比裹 强风化 弱风化 未风化 岩 石 性 质 6 6 2面 6 6 4面 6 7 5面 干燥 饱和瑕水量/ 3 5 ~4 6 I 1 ~2 8 4 ~ 【 0 单向抗压强度/ MP a 2 . 】 ~9 . 4 【 0 . 7 ~l 8 . 6 内摩擦角/ 。 2 1 ~2 d 2 5 ~ 2 9 3 0 ~3 3 密度/ S 3 2 2 6 ~2 . 4 2 2 . 4 l 一 一 2 . 5 2 2 5 J ~2 6 8 吉水量/ 2 . 船~7 . 9 B 2 3 】 ~4 . 6 4 】2 3 ~ 【 . 9 8 孔 晾率/ l 4 . 6 ~2 0 . 0 l 1 . 3 ~ l 6 【 8 4 8 ~ 儿. 3 E 的行 间距 ,同时也使支架连接成整体,结构稳定。 第二,阻挡上部矸石下漏 防止漏矸造成二次冒顶。 第三, 起缓冲作用, 利用木材的可塑性, 上部岩石 滑到支架后起缓冲作用 ,保证支架 的稳定性。 处理冒顶应当注意 以下两点 首先是铺设坑木 时 , 必须紧靠煤壁侧的顶板, 使支架前段顶板受到 木板 向煤壁方向的水平力, 防止压力使支架前段的 顶板破碎漏矸, 造成二次冒顶。 如三河口矿砂质泥 岩、泥岩顶板 ,主要是由于漏矸造成 冒顶 , 有 的通 过金属网格漏矸,造成太冒顶,处理这样的顶板 , .5 8. 2 0 0 0 . № 2 矿山压 力与萌板管理 往往顶板压力较小,主要是防止漏矸 , 或支架移动 造成扯网冒顶 , 铺上木料后给支架加压 , 达到一定 的支撑力, 同时支架上部的顶板由于应力改变 , 部 分岩石垮落到支架上的木料 上,因为岩石碎度较 小,使支架均匀受力,保持 了支架的稳定,同时上 覆岩层垮落时, 起到缓冲作用, 对支架的冲击不明 显 。 在 使用这 种处理 冒顶事故 的方 法时 , 必须注 意, 型钢 与顶板走向呈小于 1 8 0 。 的角, 靠采空端 略低, 主要是由于顶板破碎, 如果支架前段低头, 支 维普资讯 的维护带来较大困难 。 3 矿压显现特点 根据 6 6 2 、6 6 4和 6 7 5工作 面矿压观测资料的 分析整理,上提面的矿压显现具有如下特征 1 静 压大,动压小,动载系数小,多在 1 . 1 5 之内,见表 2 。但矿压显现较为明显 ,主要表现为 端面冒顶、煤壁片帮现象较为严重 表 2 不同工作 面矿山压力显现对比表 初 次 来 压 周 期 来 压 超前支承压力 步距 动载 步距 动载 影响范 峰值区 显现 / m 系数 强度 强度 / r . 系数 围/ m 程度 1 5 . 3 】I 3 偏弱 】1 4 偏弱 不 明显 不 明显 l 8 4 】 . 1 5 偏 弱 ~1 C 】1 8 偏弱 l 4 不明显 不明显 2 6 . 8 1 6 8 中等 1 2 . 5 中等 6 ~ I 2 较明显 2 直接顶初次垮落与周压步距减小 2 0 ~ 4 O , 老顶影响的剧烈程度减轻, 工作面来压强度 降低一级;煤层顶板砂岩原生裂隙及富水性减弱, 采区淋水及采空区涌水大大减小,以致基本消失 3 顶板下沉量明显增大,支架扎底较严重 。 4 工作面底鼓 , 尤其当煤层顶板为泥岩及原 生裂隙较发育, 底板是泥岩, 在老顶来压, 工作面 出现淋漓水时表现更明显。 5 工作面支柱载荷增大,厚煤层分层开采 时,随分层效的增加 ,支柱的载荷也相应增加 。 4 控制顶板的安全技术措施 破碎 ,经常发生 “ 漏顶” ,顶板管理难度大 ;采面 推进速度慢等诸多问题。 通过反复实践, 采取如下 措施行之有效 1 设计采用的回采上限, 应达到使采动形成 的冒落带不波及松散层,并适 当远离松散底界面, 尽可能使强风化岩层的结构和隔水性不遭破坏。 2 加强护顶 。 由于破碎软弱顶板有很强的时 问效应 。因此,采用超前挂梁 ,错粱齐柱、短柱、 型梁等手段以实现及时支护,减少空顶时间。 此 外 ,为解决顶板破碎 , 容易漏顶的问题 , 要求采用 有足够强度的小笆 , 搭肩过严 , 搪柴小头直径不小 于 3 0 ram,并保证足够的数量,以保持顶板 的整体 性,控制破碎顶板的冒落。 c 3 提高初撑力。 上提面之所 以发生煤壁 片帮 端面 冒顶等现象,原因均是由于支护系统刚度不 够 , 顶板下沉过大 。 使煤体支撑顶板的弹塑性区向 深部前移,从而使煤壁片帮加剧,端面冒落。 4 支柱穿鞋 实践表明, 上提面顶板控制的 关键为 “ 护好顶, 管好底” 。 由于上提面底板松软, 允许比压低。因此,只有加大底座,支柱穿鞋 5 认识与结论 1 上提面上覆岩层 的岩性发生了质的变化。 即岩性变软,强度降低。 2 其矿压显现特点为 静压大, 动压小,顶 板下沉量大;端面容易 冒落。 3 控制上提面顶板冒落的主要措施为 加强 护顶;支护穿鞋 ;提高初撑 力。 由于上提面煤柱尺寸的减少, 其上段或全部处 于风化带内, 岩石或岩体的力学强度降低, 且顶板 收稿日 期 。 。 。 一 。 一1 ; 责任编辑 尤里 架上部的直接顶岩石就滑向支架前端, 使支架上部 受力较小,而支架前段充填较实,老顶断裂回转, 作用其上, 产生新的压应力区, 使支架工作不稳定, 易造成二次冒顶, 或直接压垮支架, 因此支架前段 不能低头, 且支撑较采空区端大, 使支架上部岩石 滑向采空 区,支架处于煤壁与老顶形成 的三角区 内,老顶压力不直接作用于支架,支架载荷较小, 保证了支架的安全和稳定。 使用长 n 型钢粱, 支护强度高, 克服了铰接顶 粱力矩短对顶板的支撑力小的缺点, 同时, 也可以 迈步式向前, 保持了顶板不空顶, 过完冒顶区, 钢 梁可回收, 重复使用,与以往采用长术粱相比, 使 用周期长 , 减少了大量的坑木消耗 , 也克服 了长木 粱强度不够 、易断的缺点。 软岩顶板冒顶处理的重点是解决支架的稳定 性、防漏矸,和支架前端低头等问题 。这种支护方 式, 充分利用软岩顶板破碎, 具有流动性和上覆岩 层运动及其应力关系,使老顶的压力作用于煤壁, 支架的负荷较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收稿日期2 0 0 0 0 2 2 { {责任编辑晓 南 矿山压 力与硬板管理2 0 0 0№ 2 5 9 维普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