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振 动 与 冲 击 第 39 卷第 18 期J O U R N A LO FV I B R A T I O NA N DSH O C KV o l . 39 N o . 18 2020 收稿日期 2019 - 05 - 08 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9 - 08 - 05 第一作者 王东坡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 年生 通信作者 刘兴荣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1979 年生 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王东坡1, 周良坤1, 裴向军1, 黄畇坤1, 刘兴荣2 (1.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2.甘肃省科学院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兰州 730000) 摘 要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的动力响应分析多采用数值模拟手段,缺乏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为此,以山区棚洞结 构为原型,搭建滚石冲击棚洞结构试验平台,开展不同坠落高度下不同垫层厚度及密度的冲击试验,并建立对应的数值模 型。进一步通过与试验结果比对,验证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开展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数值计算分析,结 果表明松散砂土垫层比密实砂土垫层具有更好的耗能效果;增大垫层厚度能够延长冲击持续时间,有效降低滚石冲击 力,但随着厚度不断增加,其缓冲能力的提升程度减缓;通过对H e r t z接触理论、日本公式、动力有限元三种方法比较,发 现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偏于保守。研究成果可为棚洞结构砂土垫层的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关键词滚石;棚洞;砂土垫层;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动力响应 中图分类号 T U 443 文献标志码 AD O I 10. 13465/ j . c nki . j v s . 2020. 18. 026 E xp e r i me n t al an dn u me r i c al s t u d y onr oc k f al l i mp ac t s ons an d - s oi l c u s h i on s W A N GD o ngp o 1, Z H O ULi angk un1, P E I X i angj un1, H U A N GY unk un1, LI UX i ngr o ng2 (1. St a t eK e yL a bo r a t o r yo f G e o ha z a r d P r e v e nt i o n a nd G e o e nv i r o nm e nt P r o t e c t i o n, C he ng du U ni v e r s i t yo f T e c hno l o g y , C he ng du 610059, C hi na ;2. G e o l o g i c a l H a z a r ds P r e v e nt i o n I ns t i t ut e , G a ns u A c a de m yo f Sc i e nc e s , L a nz ho u 730000, C hi na ) A b s t r ac t T hedy na m i cpr o c e s s a na l y s i s o f r o c k- f a l l i m pa c t s o n ar o c k- s he d c us hi o n i s m o s t l yba s e d o n num e r i c a l s i m ul a t i o n a nd i t us ua l l yl a c ks m o de l t e s t v e r i f i c a t i o n.B a s e d o n t hepr o t o t y peo f r o c k- s he d s t r uc t ur e s , at e s t pl a t f o r mf o r t her o c k- s he d unde rr o c k- f a l li m pa c t sw a sbui l t .I m pa c tt e s t sw i t h di f f e r e ntc us hi o n t hi c kne s s e sa nd de ns i t i e sunde r di f f e r e nt f a l lhe i g ht sw e r ec a r r i e d o ut , a nd ac o r r e s po ndi ngnum e r i c a lm o de lw a se s t a bl i s he d.T her e l i a bi l i t yo ft he num e r i c a l m o de l w a s v e r i f i e d by c o m pa r i ng i t s r e s ul t s w i t h t he e x pe r i m e nt a l r e s ul t s .A nd t he dy na m i c r e s po ns e a na l y s i s o f t hec us hi o n w a sc a r r i e d o ut .T her e s ul t ss ho wt ha tt hel o o s es a ndyc us hi o n ha sbe t t e re ne r g ya bs o r pt i o n e f f i c i e nc y . I nc r e a s i ng t he t hi c kne s s o f t he c us hi o n c a n pr o l o ng t he i m pa c t dur a t i o n a nd 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uc e t he i m pa c t f o r c e .H o w e v e r , a s t het hi c kne s s f ur t he r i nc r e a s e s , t he i m pr o v e m e nt o f c us hi o ni ng e f f e c t w i l l be s l o w e d do w n.F ur t he r m o r e , c o m pa r i ng t he r e s ul t s byt heH e r t zc o nt a c tt he o r y , t heJ a pa ne s ef o r m ul a , a nd t hedy na m i cf i ni t ee l e m e ntm e t ho d, i ti ss ho w n t he c a l c ul a t i o n r e s ul t s o f t hef i r s t t w om e t ho ds a r eo bv i o us l yl a r g e r .T her e s ul t s pr o v i deat he o r e t i c a l a nd t e c hni c a l s uppo r t t o t hede s i g n o f s a ndyc us hi o n o f r o c k- s he d. K e y w or d s r o c k- f a l l ;r o c ks he d;s a ndy s o i lc us hi o n;phy s i c a lm o de le x pe r i m e nt ;num e r i c a lm o de l ; dy na m i cr e s po ns e 滚石灾害是指个别块石从地质体表面失稳后迅速 沿坡面向下运动[1],在其运动范围内给人类活动或工 程构筑物带来威胁的动力演化过程。目前,崩塌滚石 灾害已成为了继滑坡、泥石流后第三大斜坡地质灾害, 具有发生突然、破坏范围广、频率高、能量转化关系复 杂、监测预警困难等特点;对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线 造成了严重威胁,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一般来说, 采用棚洞结构对滚石进行被动防护是有效的工程措施 之一。典型的棚洞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钢筋混 凝土框架及顶板;其二为覆盖在顶板上部的砂土垫层, 见图1。棚洞结构可通过砂土垫层的耗能缓冲机制,抵 消掉滚石的部分冲击能量,有效发挥结构的整体防护 作用。然而,由于滚石与砂土垫层的冲击作用历时短 暂,涉及复杂的弹塑性变形及能量转换关系[2],且在滚 石冲击作用下,不同影响因素主导的砂土垫层动力响 应结果差异明显。因此,开展对砂土垫层在冲击荷载 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缓冲机制研究成为优化棚洞结构 设计的首要问题。 ChaoXing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的 课题上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3 - 12],由于物理模型试 验成本高,历时较长,可考虑的工况条件单一,因此更 多学者更倾向于数值模拟研究滚石冲击对棚洞垫层的 力学响应。 Z hu等[13]通过模拟滚石冲击砂土垫层结构 的全过程,研究滚石半径、运动高度、垫层厚度和粒径 对于碰撞恢复系数和垫层损伤深度的影响;D e g a g o 等[14]将滚石形状考虑为半球形和金字塔形,通过有限 元模型进行小规模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王东坡等[15] 利用动力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滚石冲击荷载下铺设土垫 层及E P S垫层结构棚洞板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研 究;向波等[16]以经典H e r t z接触理论为基础,考虑棚洞 砂土垫层的弹塑性特性,分析了弹性、弹塑性两种不同 的材料垫层对滚石冲击的响应问题。目前,对滚石冲 击棚洞砂土垫层的数值模拟计算多以实际棚洞工程为 案例开展研究,缺乏相应物理模型试验验证。因此本 文首先采用物理模型实验对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冲击全 过程开展研究,在此试验基础上通过A B A Q U S有限元 软件建立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的数值模型,将试验所获 取的研究结果为数值模型提供验证,最终采用经验证 后的数值模型进行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及缓冲 机制分析,为滚石防护结构中棚洞工程设计提供理论 与技术支持。 图1 典型棚洞结构组成 F i g . 1 T y pi c a l r o c k- s he d s t r uc t ur e 1 滚石冲击棚洞物理模型试验 1. 1 试验装置 为获取滚石冲击作用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指 标,本文依据山区道路中常用的棚洞结构为模型,搭建 了如图2所示的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结构试验平 台,其主要由滚石释放装置、棚洞结构模型和数据采集 装置三部分构成。 滚石释放装置分为滚石、钢结构桁架、卷扬机以及 电磁脱钩装置四部分。滚石材质为花岗岩,设计为球 形,直径0. 2 m ,密度为2 500 kg / m 3。 钢结构桁架高约 6 m ,桁架顶、底面的边长分别为1. 15 m 、2. 5 m 。通过 桁架顶端卷扬机和电磁脱钩装置对滚石进行拉升与 释放。 图2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物理模型试验平台 F i g . 2 P l a t f o r mo f i m pa c t o f r o c kf a l l o n r o c k- s he d c us hi o n 棚洞结构模型由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支柱以及 覆盖在板上一定厚度的砂土垫层组成。砂土垫层被固 定在砂箱中,砂箱横截面尺寸为1. 0 1. 0 m 。垫层下 部的钢筋混凝土板横截面尺寸为1. 5 1. 5 m ,厚度为 0. 2 m ,板内铺设双层网状钢筋,钢筋采用H R B 335级, 下部钢筋距离板底部4 c m ,上部钢筋距离板顶部4 c m , 钢筋间距12 c 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25。混凝土支柱 由强度等级为C 25的混凝土浇筑而成,高度为0. 4 m , 截面尺寸为0. 2 m 0. 2 m 。 数据采集装置中,如图3所示,加速度传感器、压力 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滚石表面以及混凝土板与支柱的接触 面,通过数据采集仪准确记录滚石运动过程中冲击力、支 反力的时程变化。传感器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传感器参数表 T ab . 1 S e n s orp ar ame t e rt ab l e 传感器名称量程采样频率范围灵敏度 加速度传感器200g0. 5 ~ 10 kH z50 m v / g 压力传感器700 kg10 ~ 100 kH z0. 002 857 m v / N 图3 试验采集装置 F i g . 3 T e s t c o l l e c t i o n de v i c e 69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年第39卷 ChaoXing 1. 2 试验设计 模型试验主要研究砂土垫层厚度(d)、砂土垫层密 度(ρ )以及滚石下落高度(h)对滚石冲击砂土垫层运 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其中,将滚石从不同的位置高度 (2 m 、3 m 、4 m )下落以获得不同的冲击能量;砂土垫层 厚度分别设计为10 c m 、20 c m 、30 c m ,而垫层密度设计 为1 500 kg / m 3、1 800 kg / m3。 将每个影响因素下的所 有水平进行任一组合,每组试验重复做3次,试验组合 共计54组。 1. 3 试验结果 根据图4(a )、图4(c )可直观看出,当滚石下落高 度由2 m逐渐提升到4 m时,冲击力从10. 55 kN增大 至18. 09 kN ,增长幅度明显;在相同的滚石冲击高度和 垫层厚度条件下,通过向密度为1 500 kg / m 3 的砂箱中 添加砂土,并将土体密度压实至1 800 kg / m 3,后者冲击 力峰值较之前增加了约8. 3。结果表明提升滚石下 落高度或者增密砂土垫层,能够显著增大滚石冲击力。 并且图中也反映出滚石冲击砂土垫层所激发的应力波为 一尖峰,没有较明显的第二应力波,在达到峰值后,冲击 力曲线以微小振荡方式逐渐耗散掉。以3 m坠落高度下 的滚石冲击密度为1 500 kg / m 3、厚度为 10 c m的砂土垫 层为例,通过对曲线上主波峰时间段分析可知,冲击力由 零增加至峰值的时间约为4. 2 m s ,而随后冲击力历时 5 m s衰减为零,由此可见冲击力的增大和衰减过程并不 对称,其增大过程的历时较衰减过程历时略短。 图4(b)反映出在砂土垫层密度一定时,增加垫层 厚度能起到很好的耗能缓冲作用,降低滚石自由下落 产生的冲击力。同时,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2 m下落 高度的冲击力持续时间约24. 3 m s ,而3 m高度下冲击 力持续时间仅历时21. 6 m s ,表明了持续时间是随着下 落高度增加而逐渐变短的。由图4(b)、图4(c )能明显 看出,增大垫层厚度或者减小密度能够有效延长滚石 冲击持续时间,增强垫层的缓冲耗能效果,这与杨其新 等[17]发现的冲击力变化规律一致。 从图5测定的单根支柱支反力时程曲线可以看 到,当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后,支反力开始迅速增大,在 达到峰值后陡然下降,形成了第一个波峰,主波峰后出 现短持时振荡并形成若干个次级波峰,直至最终衰减 为零。 图中不难发现,支反力的大小与滚石下落高度或 垫层密度是成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 砂土垫层能够有效地吸收滚石冲击能量,转化为砂土 垫层的塑性变形,大大降低了由棚洞顶板传递到支柱 上的作用力。 图4 冲击力时程曲线 F i g . 4 R e l a t i o ns hi p o f i m pa c t f o r c e - t i m e 图5 支反力时程曲线 F i g . 5 R e l a t i o ns hi p o f s uppo r t pr e s s ur e - t i m e 791第18期 王东坡等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ChaoXing 2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数值模型验证 2. 1 问题描述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采用A B A Q U S动力有限元软件按 照1 ∶ 1的几何尺寸进行建模,以此建立滚石冲击棚洞垫 层的数值模型,来模拟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的全过程。 2. 2 模型材料参数及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计算时,参照裴向军等在滚石冲击砂土 垫层所采用的本构模型参数,砂土垫层材料采用 D r uc ke r - P r a g e r本构模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二阶抛 物线形状,其本构模型关系采用的是σ s a nd 50ε 2 s a nd。 混 凝土板引入塑性损伤准则,钢筋采用线性强化弹塑性 模型,具体参数取值,如表2所示。 表2 材料参数表 T ab . 2 C al c u l at i onp ar ame t e r s of mat e r i al s 材料 密度/ (kg m- 3) 弹性模 量/ G P a 泊松 比 内摩擦 角/ ( ) 抗压强 度/ MP a 抗拉强 度/ MP a 转动惯量/ (kg m 2) 混凝土2 400250. 250. 2333. 3 钢筋7 8502060. 3 垫层1 5000. 0390. 327 滚石2 5000. 042 2. 3 数值计算模型 本次数值计算假定滚石从4 m下落高度冲击密度 为1 500 kg / m 3,厚度为 30 c m的砂土垫层,数值模型如 图6所示;考虑到滚石冲击前支反力未清零,因此在得 到数值计算结果后须减去棚洞结构自重。 单元设置砂土垫层、混凝土板及支柱均采用 C 3D 8R 8节点六面体实体单元;滚石为R 3D 4实体单元 而钢筋采用梁单元。 分析步设置除初始分析步I ni t i a l外,另创建了2 个动态显性分析步 ① 滚石即将接触到砂土垫层时 ;② 滚石冲击到砂土垫层过程,时长设定为0. 5 s 。 接触设置砂土垫层与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与支柱 均采用通用接触;滚石和砂土垫层顶面之间的摩擦因 数为0. 5,采用罚函数接触算法。此外,钢筋采用 E M B E D D E D功能,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关系。 荷载边界条件设置在初始分析步中,对模型施加 10 m/ s 2 的重力加速度,并赋予相应的冲击速度V 0。 约 束条件采用位移约束条件,砂土垫层设置3个方向转 动约束,混凝土支柱均采用全约束条件。 2. 4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 由下列图表可看出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 所得到的冲击力、支反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图8, 图9反映出冲击力时程曲线、支反力时程曲线在波形走 向和峰值大小上大致吻合。滚石冲击力、支反力峰值大 小以及振荡周期对比如表3所示,两种研究手段的平均 误差仅为3. 24,最大误差不超过5。由此可见,本文 基于模型试验所建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具有可行性,能 够较好地模拟滚石冲击棚洞垫层的全过程。 图6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计算模型 F i g . 6 C a l c ul a t i o n m o de l o f i m pa c t o f r o c k- f a l l o n r o c k- s he d c us hi o n 图7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数值模拟应力云图 F i g . 7 N um e r i c a l s i m ul a t i o n m i s e s s t r e s s o f i m pa c t o f r o c k- f a l l o n r o c k- s he d c us hi o n 图8 冲击力时程曲线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 F i g . 8 I m pa c t f o r c e - t i m et e s t a nd num e r i c a l s i m ul a t i o n r e s ul t s 图9 支反力时程曲线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 F i g . 9 Suppo r t pr e s s ur e - t i m e t e s t a nd num e r i c a l s i m ul a t i o n r e s ul t s 891振 动 与 冲 击 2020年第39卷 ChaoXing 表3 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比对 T ab . 3 C omp ar i s onof mod e l t e s t r e s u l t s w i t hn u me r i c al s i mu l at i onr e s u l t s 验证指标 实验值 A 1 计算值 A 2 误差/ (A 1- A2) / A1 冲击力峰值/ kN7. 407. 704. 05 支反力峰值/ kN5. 765. 484. 86 冲击力振荡周期/ m s20. 720. 80. 48 支反力振荡周期/ m s28. 227. 23. 55 3 滚石冲击棚洞垫层动力响应机制分析 考虑到大尺度模型试验受到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制 约,试验中所采取的工况较为单一,为此,采用动力有 限元开展多变量组合下的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动力 响应研究,分析各个因素对于垫层动力响应指标的影 响。参考物理模型试验中的试验参数,将滚石下落高 度分别设计为3 m 、4 m 、5 m 、6 m和7 m ,冲击能量分组 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滚石冲击能量计算表 T ab . 4 C al c u l at i onp ar ame t e r s of r oc k f al l i mp ac t e n e r gy 试验 编号 滚石质量 m/ kg 下落高度 h/ m 冲击速度 V / (m s - 1) 冲击能量 E / kJ 11037. 750. 3 21048. 940. 4 310510. 000. 5 410610. 950. 6 510711. 830. 7 为探索不同厚度及密度下砂土垫层的耗能缓冲机 制,通过先期砂土直剪试验分别测出不同密度下砂土 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在保证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 数一致的情况下,将垫层密度设定为1 500 kg / m 3、 1 700 kg / m 3和 1 900 kg / m 3,而垫层厚度分别为 10 c m 、 30 c m和50 c m ,具体分组情况见表5。 表5 砂土垫层分组表 T ab . 5 G r ou p s of var i ou s s an d y s oi l s an dc u s h i on s 垫层 编号 厚度 d/ c m 密度 ρ / (kg m- 3) 体积 V / m 3 重量 M/ kg 1 2 3 10 1 5000. 1150 1 7000. 1170 1 9000. 1190 4 5 6 30 1 5000. 3450 1 7000. 3510 1 9000. 3570 7 8 9 50 1 5000. 5750 1 7000. 5850 1 9000. 5950 3. 1 滚石作用于砂土垫层的冲击力动力响应 如图10、图11所示,经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整理 归纳,得到了不同垫层厚度和密度条件下滚石冲击力 峰值与下落高度的多项式拟合曲线。从图10中可以 看出,随着下落高度即冲击能量的增加,冲击力峰值是 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增加垫层厚度能够降低滚石接 触垫层时所产生的冲击力,但在低冲击能量下,随着厚 度的增加,垫层耗能缓冲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如下落高 度为4 m时, 10 c m垫 层 厚 度 的 冲 击 力 峰 值 为 18. 32 kN ,相比30 c m垫层厚度条件下的冲击力峰值, 降低了近59。但随着厚度从30 c m增加至50 c m 时,冲击力峰值仅减少了24,这反映出盲目地增加垫 层厚度不但不能显著降低滚石冲击力,反而会增加砂 土材料的自重和造成材料浪费。图中显示出大厚度垫 层曲线拟合效果良好,而小厚度垫层冲击力峰值存在 轻微离散性,当厚度为50 c m时,冲击力拟合公式F 3 的二次项系数为0. 04,表明曲线接近线性正比关系,而 随着厚度的减小,二次项系数绝对值逐渐增大,曲线趋 势多呈抛物线形式。如图11所示,当滚石以5 m的下 落高度冲击密度为1 500 kg / m 3,厚度为 20 c m的砂土 垫层,滚石冲击力峰值为8. 77 kN ,但当增大垫层密度 至1 900 kg / m 3时,此时的冲击力峰值为19. 95 kN ,增长 幅度达到了近127,这是由于随着垫层密度的增加, 砂土体比较密实,在受到冲击荷载作用下,只有很小一 部分用于土体的压缩变形,因此垫层耗能效果变差,冲 击力峰值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较高冲击能量下, 随着垫层密度的增大,滚石冲击力上升的幅度随之增 大。图中拟合曲线走势和多项式公式反映了在砂土垫 层比较疏松情况下,冲击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的拟 合曲线大致呈抛物线形式,但随着密度的增大,多项式 的二次项系数绝对值呈现下降趋势,愈来愈接近线性 正比关系。 图10 不同厚度砂土垫层在密度为1 500 kg / m 3 条件下的 冲击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拟合关系 F i g . 10 F i t t i ng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 e e n pe a k i m pa c t f o r c ea nd f a l l i nghe i g ht unde r 1 500 kg / m 3 c us hi o n 991第18期 王东坡等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ChaoXing 图11 不同密度砂土垫层在厚度为20 c m条件下的 冲击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拟合关系 F i g . 11 F i t t i ng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 e e n pe a k i m pa c t f o r c ea nd f a l l i nghe i g ht unde r 20 c mc us hi o n 3. 2 棚洞结构支反力分析 根据前人的研究发现,位于砂土垫层下方的钢筋 混凝土板往往是整个棚洞结构中最薄弱的部分,在滚 石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一旦钢筋混凝土板出现大变形 或者破坏,将会对交通运输线以及群众安全造成极大 威胁,于是本文通过测定钢筋混凝土板与单根支柱之 间的支反力,来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板在冲击荷载 下的力学响应过程,同时可为砂土垫层耗能效果比较 提供依据。 不同工况条件下支反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的拟 合关系如图12、图13所示,当垫层厚度为50 c m时,将 滚石从4 m下落高度提升至5 m ,支反力峰值从 5. 01 kN增加到5. 65 kN 。这是由于高冲击能量下滚石 作用在土体中的冲击力逐渐增大,通过棚洞顶板垫层 的缓冲作用,将冲击压力传递到钢筋混凝土板上。疏 松砂土垫层能够减小支柱上的支反力,但在高冲击能 量下,由垫层密度减小所造成的支反力峰值下降幅度 呈现出明显区别,如下落高度为7 m时,垫层密度由 1 900 kg / m 3减小至 1 700 kg / m 3,支反力峰值降低近 31,若再继续减小密度,支反力峰值降低幅度不再显 著。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垫层厚度和密度条 件下,支反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的拟合关系式均为 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情况比较好,大多呈抛物线形式 增长。 3. 3 基于不同研究方法对冲击力进行比较 滚石冲击力既是棚洞砂土垫层的动力响应指标, 也是棚洞工程结构设计中考虑的主要荷载[18],因此如 何精确计算出冲击力大小对工程建设者来说至关重 要。目前针对滚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繁多,其中H e r t z 接触理论是最为经典的计算方法,日本公式是基于现 场冲击试验所拟合的经验公式。因此,本节通过数值 模型计算出的动力有限元解与上述计算方法对比,探 究不同方法计算出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关系。 图12 不同厚度砂土垫层在密度为1 500 kg / m 3 条件下的 支反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拟合关系 F i g . 12 F i t t i ng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 e e n pe a k s uppo r t pr e s s ur ea nd f a l l i nghe i g ht unde r 1 500 kg / m 3 c us hi o n 图13 不同密度砂土垫层在厚度为20 c m条件下的 支反力峰值与滚石下落高度拟合关系 F i g . 13 F i t t i ngr 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 e e n pe a k s uppo r t pr e s s ur ea nd f a l l i nghe i g ht unde r 20 c mc us hi o n 3. 3. 1 H e r t z弹性碰撞理论 根据H e r t z接触理论可知,当滚石下落冲击到棚洞 砂土垫层时,冲击力与压痕之间加载与卸载的关系 式为 F (α ) k hα 3 2 (1) k h 3 4 F p■R (2) 式中k h为接触刚度,(M N/ m );Ep为钢筋混凝土板的 刚度,(M N/ m );R为滚石半径,m 。 通过将式(1)代入式(3)冲击力与压痕的控制方 程中,可得到基于H e r t z弹性接触理论下滚石冲击棚洞 砂土垫层的压痕与时间的微分方程[19 - 21] d2α dt 2 1 8m pD ■ * dF dt F m i 0(3) d2α dt 2 3k hα 1 2 16m pD ■ * dα dt k h m i α 3 2 0 α (0) 0, α (0) v { 0 (4) 式中m i为滚石质量kg ;mp为滚石半径棚洞顶板质量, kg ;D *为板的有效刚度,(M N/ m);v 0 为滚石初速度, 002振 动 与 冲 击 2020年第39卷 ChaoXing (m/ s )。 3. 3. 2 日本公式 日本道路公团[22]采用H e r t z接触理论将滚石冲击 砂土体过程假定为弹性体间的碰撞现象,并且通过滚 石冲击力试验提出了冲击力增额系数的概念,并以此 建立滚石最大冲击力的经验公式为 F m a x2. 108(m g) 2 3λ 2 5H 3 5α (5) α F m a x F m a x (λ 1 000) 1. 046 T D - 0. 58 T D - 0. 5 (6) 式中m为滚石质量,t ;g为重力加速度,(m/ s 2);H为 下落高度,m ; λ为拉梅常数,(1 000 kN/ m 2);α为冲击 力增额系数;T为砂土垫层厚度,m ;D为滚石直径,m 。 通过前期所进行的物理模型试验,选取垫层密度 为1 500 kg / m 3,垫层厚度为 30 c m ,滚石下落高度为 4 m的工况条件,将所需参数代入上述滚石冲击力计算 方法中求解,其中H e r t z接触理论涉及到二阶非线性微 分方程,可通过M a t he m a t i c a数值计算软件求解。最终 将计算结果与动力有限元解进行比较,如图14所示。 图14 不同方法得到的冲击力-时程关系曲线图 F i g . 14 C ur v e s o f i m pa c t f o r c e - t i m ei n di f f e r e nt m e t ho ds 从图14可以看出,动力有限元与其他两种滚石冲 击力计算方法具有显著差异H e r t z理论解冲击力-时 程曲线为一对称的抛物线形式,而动力有限元解则为 非对称的抛物线形式。从冲击力大小分析,H e r t z理论 解和日本公式所计算的冲击力均高于动力有限元解, 这是由于H e r t z理论解仅考虑了砂土体弹性变形,接触 刚度较大,而日本公式是根据H e r t z接触理论提出的冲 击力计算方法,并且在式中只涉及到高度等因素,未考 虑到砂土体的动力特性,故两种研究方法的计算结果 均偏大。在冲击持续时间的比较上,由于在滚石冲击 棚洞砂土垫层过程中,砂土体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塑性 变形,于是动力有限元解的冲击持续时间明显长于 H e r t z理论解。因此,H e r t z接触理论和日本公式较本文 所提出方法偏于保守。 4 结 论 本次研究首先选取滚石下落高度、砂土垫层密度 以及砂土垫层厚度三种影响因素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研 究,通过引入A B A Q U S动力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冲击过 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 用经验证后的数值模型对砂土垫层动力响应及缓冲机 制开展进一步研究,得出下列结论 (1)本文依据物理模型试验的力学参数,采用 A B A Q U S有限元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经过物理 模型试验的验证,能够较好的模拟滚石冲击棚洞砂土 垫层动力全过程,为今后棚洞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计 算模型,避免了较为复杂的滚石冲击棚洞模型试验,大 大节省工程建设成本。 (2)随着滚石下落高度的增加,滚石冲击力以及下 覆钢筋混凝土板上的支反力均呈上升趋势,松散砂土 垫层比密实砂土垫层具有更好的耗能缓冲效果,能够 显著降低滚石接触棚洞顶板时产生的冲击力。在高冲 击能量作用下,不同密度砂土垫层对滚石冲击的缓冲 效果呈现明显差异,随着垫层密度的增大,滚石冲击力 上升的幅度随之增加。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密度较 低的松散垫层,且在棚洞运营过程中,应定期对垫层进 行疏松。 (3)增大垫层厚度能够延长冲击持续时间,显著降 低滚石冲击力,但随着厚度不断增加,垫层缓冲能力的 提升程度愈发减缓,考虑到砂土材料自重及实际工程 中的成本投入,因此在进行棚洞垫层厚度的设计时,应 通过计算来优化砂土垫层厚度。 (4)通过对H e r t z接触理论、日本公式、动力有限元 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前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偏 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上述方法开展冲击力计算过于 保守,将来的棚洞工程设计中,建议采用经过物理模型 验证的动力有限元方法开展相关计算。 参 考 文 献 [ 1 ]张路青,杨志法,许兵.滚石与滚石灾害[J ].工程地质学 报,2004, 12(3) 225 - 231. Z H A N GL uqi ng , Y A N GZ hi f a , X UB i ng . R o c k f a l l s a nd r o c k f a l l ha z a r ds [ J ].J o ur na lo fE ng i ne e r i ngG e o l o g y , 2004, 12(3) 225 - 231. [ 2 ]裴向军,刘洋,王东坡.滚石冲击棚洞砂土垫层耗能缓冲 机理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 48(1) 15 - 22. P E IX i a ng j un, L I U Y a ng , WA N G D o ng po .St udyo n t he e ne r g ydi s s i pa t i o n o fs a ndys o i lc us hi o nso n t her o c k- s he d unde r r o c kf a l l i m pa c t l o a d[J ].J o ur na l o f Si c hua n U ni v e r s i t y (E ng i ne e r i ngSc i e nc e ), 2016, 48(1) 15 - 22. [ 3 ]王静峰,赵鹏,袁松,等.复合垫层钢棚洞抵抗落石冲击性 能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18, 51(增刊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