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井工部分三电气) 专业 2010-04-20 195108 阅读6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电气设备 5.1 通用部分 5.1.1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电气设备的检修与检验。 5.1.2 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有关规定 a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要求; b GB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c GB3836.3-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d 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 “i”; e GB3836.13-199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3部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 f 现行的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g 引进电气设备的检修,原则上其安全性能应符合我国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它性能参数可按原出厂标准执行; h 通用电气设备(如GG型开关柜,35KV及以上变压器,35KV及以上断路器等)的检修质量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i 煤矿企业地面发供电设备运行与检修执行下列标准①。 1 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 2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及发电厂部分)国家电网安全〔2005〕83号(电力线路部分) 3 电力变压器检修条例 DL/T573-1995 4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574-1995 5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 DL/T727-2000 6 运行中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14542-1993 7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SD292-1988 8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741-2001 9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 10 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1 110(66)kV-500kV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2 高压开关设备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3 110(66)kV-500kV互感器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4 10kV-66kV干式电抗器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5 10kV-66kV消弧线圈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6 高压并联电容器管理规范 国家电网生〔2004〕634 17 交流电流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管理规范 DL/T804-2002 18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96-1996 1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1991 2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 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48-90 2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DL/T400-1991 22)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DL/T548-1995 23)保护继电器检验 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49-90 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92 2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92 2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0-92 2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工程盘、柜、二次回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92 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2-92 3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3-92 31)电气装置安装施工1kV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32)电气装置安装施工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96 注①1.微机及综合自动化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应遵守相关规程、标准执行; 2.电气测量,计量器具(表计)应遵照相关规程标准执行。 5.1.3 一般规定 a零部件齐全、完整,符合各项技术性能的要求。更换的零部件,其技术性能不得低于原设计的要求。 b设备外壳或隔爆面,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处理方法设备外壳可以喷或涂防腐漆;防爆加工面可以化学处理或定期涂防腐油脂;接线盒内壁和正常可能产生火花部分的金属外壳内壁,都必须均匀地涂耐弧漆。 c 电气设备检修后,除按规定进行出厂试验外,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通电试验。通电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d设备检修后应带有铭牌,如铭牌数据有更改或字迹不清,应更换新铭牌。 e保护插件安装处,防止自行松脱的装置完整有效。 f 检修中各项质量测定记录、试验记录、零部件检修记录和技术检验证明书等应随设备出厂,交使用单位存档。 5.1.4 紧固件规定 a 紧固件材料应适用于外壳材料,除含轻金属外壳外,紧固件螺栓或螺母不允许用塑料或轻金属材料制造; b 紧固用螺栓、螺母和垫圈等应进行喷涂防腐漆、电镀或其它化学方法的防腐处理,不得有锈蚀; c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须有防止松脱的措施。可根据设备部位的具体要求,采用加装弹簧垫圈、背帽或开口销等。弹簧垫圈的紧固程度以压平为合格,螺母的紧固程度应达到GB3836.1-2000要求的力矩为合格; d 同部位的紧固件,其规格应一致;垫圈、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适应; e 螺栓或螺钉没有垫圈而完全拧入螺孔时,螺栓或螺钉与螺孔底部应留有螺纹裕量;螺栓拧入螺孔的长度不小于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f 螺母要上满扣为合格,一般螺栓长出螺母的扣数应在1~3扣范围内; g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的上端不得超出护圈的高度; h 设在护圈内的螺栓头或螺母,须使用由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装置; g 在防爆型专用标准中要求使用特殊紧固件,应按原设计要求配置。 当采用可拆卸螺钉或螺栓紧固隔爆外壳的任何部件时,这些螺钉或螺栓孔不应穿透外壳壁。孔周围的金属厚度应不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且至少为3mm。 5.1.5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的通用要求 按1990年8月1日实行的GB/T12173-199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第4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的规定执行。 5.1.6 隔爆接合面 接合面的结构参数应符合G B3836.2-2000Ι类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的规定,详见表5-1-1。 a 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L须不小于25mm; b 靠外壳壁支撑的操纵杆或轴,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表5-1-1规定的最小结合面宽度。 c 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表5-1-1规定的最小接合面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25mm。 d 当操纵杆与杆孔配合间隙W,因磨损而增大时,可采取在杆孔处嵌镶衬套等措施进行修复。特殊情况下,加设一个正常使用中不易磨损的封盖; e 在检修中除去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厚度,不得超过维修裕量的数值; f 隔爆接合面表面平均粗糙度不超过6.3μm; g 隔爆接合面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油等,但不准涂油漆。 表5-1-1 Ι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 接合面宽度L/mm 与外壳容积Vcm3对应的最大间隙/mm 1 V≤100 V100 平面接合面和止口接合面 6≤ L<12.5 12.5≤ L <25 25≤ L 0.30 0.40 0.50 - 0.40 0.50 操纵杆和轴2 6≤ L<12.5 12.5≤ L <25 25≤ L 0.30 0.40 0.50 - 0.40 0.50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3 6≤ L <12.5 12.5≤ L <25 25≤ L <40 40≤ L 0.30 0.40 0.50 0.60 - 0.40 0.50 0.60 带滑动轴承的转轴 6≤ L 12.5 12.5≤ L 25 25≤ L 0.450 0.60 0.750 - 0.60 0.750 1) 对于操纵杆、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2) 对于旋转电机转轴的最小单边间隙应不小于0.075mm。 3) 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 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 4)在确定带油封槽的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其油封槽部分不应计算在内。 5.1.7 螺纹隔爆结构 a根据GB3836.2-2000螺纹的公差配合不低于GB/T-9145的7H/8 g,螺距不小于0.7mm; b 螺纹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轴向啮合长度,符合表5-1-2的规定。 表5-1-2 外壳净容积V/cm3 最小轴向啮合长度/mm 最小啮合扣数 V≤100 V>100 5.0 8.0 5 5.1.8绝缘套管及增安型设备绝缘绕组极限温度 5.1.8.1绝缘套管在拆、接线中可能承受扭矩时,应安装牢固,保证所有部位不转动。须能承受GB3836.1-2000中23.4.5规定的连接件扭转试验。 5.1.8.2绝缘套管应采用吸湿性较小的材料制成。对电压高于127V的电气设备,不得采用酚醛塑料制品。 5.1.8.3增安型电气设备额定运行时,绝缘绕组的极限温度不超过表5-1-3的规定。 表5-1-3 运行 方式 绕组类型 测量方法 不同绝缘材料等级的极限温度/℃ A E B F H 额定运行 时 所有绝缘绕组 电阻法(R) 温度计法(T) 90 80 105 95 110 100 130 115 155 135 单层绝缘绕组 电阻法(R) 温度计法(T) 95 95 110 110 120 120 130 130 155 155 5.1.9 接地连接件 5.1.9.1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铠装电缆的接线盒,必须设有外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〨”。移动式电气设备,可不设外接地连接件,但必须采用具有接地芯线或等效接地芯线的的电缆。 5.1.9.2 设备接线空腔内部须设有专用的内接地连接件,并标志接地符号“〨”(在电机车上的电气设备及电压不高于36V的电气设备除外)。 对不必接地(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或不必附加接地的电气设备(如金属外壳上安装金属导管系统),可不设内、外接地连接件。 5.1.9.3 内、外接地连接件的直径须符合下列规定 a 当导电芯线截面不大于35mm2 时,应与接线螺栓直径相同; b 当导电芯线截面大于35mm2 时,应不小于连接导电芯线截面之半的螺栓直径,但至少等于连接35mm2 芯线的螺栓直径; c 外接线螺栓的规格,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功率大于10KW的设备,不小于M12; (2) 功率大于5KW至10KW的设备,不小于M10; (3) 功率大于250W至5KW的设备,不小于M8; (4) 功率不大于250W,且电流不大于5A的设备,不小于M6; 本质安全型设备和仪器仪表类,外接地螺栓能压紧接地芯线即可。 d 接地连接件必须进行电镀防锈处理,其结构能够防止导线松动、扭转,且有效保持接触压力。 e 接地连接件应至少保证与一根导线可靠连接,导线截面积见表5-1-4。 f 在连接件中被连接部分含轻金属材料时,则必须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例如钢质过度件)。 5.1.10 接线 5.1.10.1连接件和接地端子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保证连接可靠,虽受温度变化、振动影响,也不应发生接触不良现象。 5.1.10.2如采用铝芯电缆,必须采用过渡接头,以免发生电腐蚀。 表5-1-4 主电路导线每相截面积S/mm2 对应保护线最小截面积S/mm2 S≤16 S 161.5 0.81.5 0.8 监视线与地线之间绝缘电阻Rd,kΩ 5.5 动 作 时 间,s - <0.1s 5.2.1.7.6 接地(漏电)保护 5.2.1.7.6.1 零序功率方向型接地(漏电)保护特性符合表5-2-4要求。 表5-2-4 一次零序电流分档/A 二次零序电压分档/V 动作时间分档/s 误差值 工作区 0.5,1.0,2.0,4.0,6.0 3.0,5.0,10,20,25 <0.1,0.5,01.0,1.5 <10% 180 5.2.1.7.6.2零序电流型接地(漏电)保护,一次零序电流分档为0.5,1.0,2.0,4.0,6.0A。动作时间为0.1s,误差值小于10%。 5.2.1.7.7对六氟化硫型配电装置应具有欠气压保护,其动作特性按产品技术文件规定执行。 5.2.1.8 隔离开关(小车) 5.2.1.8.1 绝缘子表面清洁,无裂纹、无破损、瓷铁粘合牢固,绝缘电阻值用2500kV的兆欧表测量不低于1000MΩ。 5.2.1.8.2 触头或端子表面平整、清洁、无油污、无氧化膜,并涂有薄层中性凡士林。 5.2.1.8.3 动静触头接触良好,用0.05mm塞尺测量,对于线接触式刀闸塞尺不能塞入;对于面接触式刀闸,接触宽度在50mm以下的塞尺塞入长度不大于4mm,接触宽度在60mm以上的塞尺塞入长度不大于6mm。 5.2.1.8.4 合闸操作时动触头无侧向撞击或卡阻现象,动触头进入插口的深度不小于静触头长度的90%,同时动静触头底部间距不小于3~5mm。分闸时,刀闸的打开角度分合制造厂的规定。 5.2.1.8.5开关传动部位转动灵活,联动机构完好,三相触头不同期性不大于3mm。 5.2.1.8.6 隔离开关的常开辅助触头在开关合闸行程的80%~90%时闭合;常闭辅助触头在开关分闸行程的75%时断开。 5.2.1.8.7用操作手柄进行隔离小车合闸、分闸试验,不得有卡死、阻塞现象,手柄上施加操作力不得大于10kg。 5.2.1.8.8 操动机构的终点位置应有定位和限位装置,在分合闸位置时能够将操动装置锁住,防止从防止位置脱开或从分闸位置合闸。 操动机构应有能够反映隔离开关处于分、合位置的指示器,指示器上标明“分”、“合”字样。 隔离小车操作手柄分合标志明显,从分闸到合闸转角为130,隔离小车止位销完整有效。 5.2.1.9 过电压保护 5.2.1.9.1更换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氧化锌、压敏电压、阻容保护等的伏安特性、通流容量、温度特性应符合出厂规定。 5.2.1.10密封性能 真空型配电装置,断路器真空灭弧室的气体压力应低于1.3310-5Pa;六氟化硫型配电装置,断路器的年漏气率应不大于1%。 5.2.1.11 互感器 5.2.1.11.1互感器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表5-2-5的规定。 表5-2-5 部 位 数 据 名 称 高压线圈对地 MΩ 低压线圈对地 MΩ 电压互感器 >1000 >100 电流互感器 >1000 >1 5.2.1.11.2感应高压试验 将电压互感器一次开路,二次通入频率为100Hz(JDZJ6通入400Hz),电压为180V的电源(可用50Hz同30V电源代替),持续5分钟,无异常为合格。 5.2.1.113 电压互感器在工频及感应高压试验后或灌胶后,测得的空载损耗较试验前或灌胶前,均不得增大0.5w以上。 5.2.1.11.4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当在一次为额定电流,二次为额定负载下,其比值差不超过3。 5.2.1.11.5 在1.2倍额定电压或电流下,二次接有额定负荷时,互感器线圈温升不超过60℃。 5.2.1.12试验 参照煤矿电气试验规程和本标准5.1.2f有关规定执行。 5.2.2 矿用高压开关柜 5.2.2.1 断路器 5.2.2.1.1 主回路连接紧固,导体载面与开关的容量相适应。在合闸状态下电路的绝缘电阻值,用2500V摇表测得的数值不低于1000MΩ。 5.2.2.1.2油断路器的触头接触良好,接触面积不小于80%,触头磨损量不超过3mm,其主要技术性能符合表5-2-6的规定。 表5-2-6 型 号 数 据 分 类 GKW-1 GKFC-1 油断路器 DN1-10 油断路器 DN 1-10G 行 程 (毫米) 超 行 程 (毫米) 三相合闸同期性 (毫米) 合闸时间 (s) 固有分闸时间 (s) 动触头刚分速度 (m/s) 分闸最大速度 (m/s) 刚合速度 (m/s) 每相导电回路电阻 (μΩ) 隔离开关 操动机构 1022 121 2 0.22 0.25 0.07 1.50.2 2.60.4 2.30.3 ≤180 GN6-10 CS6-1 1022 121 2 0.22 0.25 0.07 1.50.2 2.60.4 2.30.3 ≤180 GN6-6/400,GN8-6/400 CS6-1,CS2-113,CD2-GN1 5.2.2.1.3真空断路器 5.2.2.1.3.1真空断路器另部件的更换必须按出厂技术条件执行。有关技术性能应符合表5-2-7的规定。 表5-2-7 分类 ZNK-6/630-100~150 行程(mm) 91100MVA 101150MVA 超额行程(mm) 31 三相合闸同期性(mm) ≤1 合闸时间(S) ≮0.15 固有分闸时间(S) ≮0.05 分闸最大速度(m/s) 0.8~1.5 刚合速度(m/s) 0.4~1 每相导电回路电阻(uΩ) ≤100 5. 2.2.1.3.2 其它技术要求符合本标准5.2.1.1相关要求。 5.2.2.2 隔离开关 5.2.2.2.1绝缘子无伤痕、破损、油污,绝缘电阻用2500V摇表测得值不低于1000 MΩ。交流耐压试验额定电压为6kV的不低于32kV,额定电压为10kV的不低于32kV。断口绝缘耐压水平高于合闸缘水平10以上。 5.2.2.2.2触头、刀闸、接线座应固定可靠,导电良好。每个触头压力400A者不小于1.2MPa;600A者不小于1.4 MPa接触面积不小于75。接触面可涂一层中性凡土林,接触电阻≯200uΩ。 5.2.2.2.3合闸过程中,三相触头不同期性不得大于3mm。合闸后刀闸距静触头底部应有3~5mm间隙。开合角度GN1 -6型为75,GN6、GN8 型开距为≮160mm。 5.2.2.3母线及支线 5.2.2.3.1母线连接接触良好,紧固可靠。不同材质的导体应采用过渡接头。 5.2.2.3.2固定处压力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应符合表5-2-8的规定。 表5-2-8 接触连接材料 铜(搪锡) 铜、黄铜、青铜 铝 压力(Mpa) 5~10 6~12 25 5.2.2.3.3焊接的母线,焊缝无裂纹、凹陷、气孔及夹渣,对接焊缝的上部有2~4mm的加强高度,咬边深度不超过母线厚度的10%,且其总长度不超过焊接长度的20%。 5.2.2.3.4支持绝缘子表面无油垢、无裂纹、无瓷釉损坏、无放电痕迹,瓷铁胶合填料完整,结合牢固。 5.2.2.3.5 母线表面光洁平整,不得有夹杂物、折迭、裂纹、缺口、扭曲等。 5.2.2.3.6母线着色及相序,符合表5-2-9的规定。 表5-2-9 母线组别 颜色 母线安装排列位置 垂直布置 水平布置 引下线 交流 A 黄 上 后 左 B 绿 中 中 中 C 红 下 前 右 直流 正极 赭色 上 后 左 负极 蓝色 下 前 右 中性线 紫 - - - 接地线 紫底黑条 - - - 5.2.2.3.6导线的安全距离 柜内一次导线及母线与其它带电导体的最小安全距离≮100mm。裸露带电部分至金属封板距离≮130mm。 5.2.2.3.7母线交流耐试验 试验电压32KV,一分钟内无击穿、闪络现象。更换的绝缘子必须经过36KV一分钟交流耐压试验,一分钟内无击穿、闪络现象。 5.2.2.4熔断器 5.2.2.4.1熔断器无裂纹和闪络痕迹、安装牢固可靠,指示器显示正确。 5.2.2.4.2绝缘座牢固,卡爪富有弹性,与熔断管帽接触良好,无过热现象。 5.2.2.4.3熔断器更换的熔体,必须符合原材质规格,并必须同时更换石英砂。石英砂纯度不低于99,含氧化铁不大于0.18,石英砂颗粒0.20.3㎜,并进行干燥处理。熔断管内熔体间距离不小于6mm,熔体与管壁间距离不小于4mm。 5.2.2.5互感器 5.2.2.5.1互感器的绝缘电阻值不低于表5-2-5的规定,交流耐压试验额定电压3KV用22KV,6KV用28KV,,10 KV用38KV,一分钟内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5.2.2.5.2计量用互感器的准确等级应为0.5~1级。保护用为1~3级。 a电压互感器线圈准确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2-10的规定。 表5-2-10 准确等级 一次电压变化范围 二次电压变化范围 最大允许比差① 最大允许角差分② 0.5 1 3 (0.85~1.15)U1N (0.2~1)1S2N 0.5 1.0 3.0 20 40 不规定 注①比差指二次电压(流)与变压(流)比的乘积与一次电压的差值百分数; 注②角差指二次电压旋转180以后与一次电压的夹角。 b 电流互感器准确等级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表5-2-11 准确等级 一次电流为额定值的 二次负载变化范围 最大允许比差 最大允许角差 分 0.5 10 20 100~200 (0.25~1)SN 1 0.75 0.5 60 45 30 1.0 10 20 100~200 (0.25~1)SN 2 2.5 1 120 90 60 3.0 50~120 (0. 5~1)SN 3 不规定 5.2.2.5.3电流互感器二次不得开路。铁芯如产生剩磁应进行退磁处理。 5.2.2.5.4感应耐压试验 将电压互感器一次开路,二次通入频率为100HZ(JDZJ-6通过400 HZ ),电压为180V的电源(可用50 HZ,130V电源代替),持续5分钟,无异常为合格。 5.2.2.6操作机构 5.2.2.6.1手动操作机构机构完整。脱扣器顶杆与脱扣杆之间的间隙为2~3mm;动铁芯与定铁芯之间的间隙为8mm。在分闸位置信号板与水平线的角度为12(0 2 )。 5.2.2.6.2电动操作机构机构动作灵活。当合闸电磁铁升到终端时,轴与架的间隙为1~1.5mm。合闸电磁铁行程为75 mm。 5.2.2.6.3储能机构有手动、电动两种功能,脱扣轴与扇形板接触距离为2~3mm。 5.2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