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毕业设计大纲 前 言 简述编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则,对设计的简要评价。 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况 矿区或矿井的位置与交通矿区或矿井所属省(市)县,位置之经、纬度,距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附近的铁路、公路、河流航运等情况。 井田地形、地势属平原或盆地或丘陵地形,区域内的地势,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分布,井田内的地面标高及标高差,河流之流量、流速以及历年最高洪水位。 气候、温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和地震。 煤田开发历史,矿区内现有生产矿井、基建矿井及小窑分布,小窑开采范围。 矿井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 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筑材料的来源。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内的地层情况按地层沉积顺序(由老至新)叙述地层的地质时代、厚度、岩性及其走向和倾斜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 井田及其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层数目,可采煤层数目,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厚度、层间距离、煤层结构,煤层露头深度和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和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和特征。 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潜水的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对开采的影响,各含水层的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预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 沼气、煤尘与自燃。 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 第三节 井田勘探程度 井田勘探情况。 对勘探程度的评价煤田类型、勘探密度是否合理,对补充勘探的要求、储量圈定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高级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文、沼气、老窑及风化带分布范围等资料的精确程度、构造的控制程度等。 地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本章附图附表 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1∶500,000); 2、综合地质柱状图(说明书插图); 3、主要地质构造表; 4、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特征表; 5、煤的工业分析表。 第二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井田境界 井田四周边界和毗邻矿井名称。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将来是否有扩大的可能性。 井田范围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和井田面积。 第二节 井田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根据地质报告(精查)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进行计算。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计算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的储量即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将上述所计算的Z工、Z设、Z可按煤层、开采水平汇总。 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所占的百分比。 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数、日作业班数,每日净提升时数。 确定矿井合理的年产量与服务年限当设计任务书未给定井型时,可根据年产量、服务年限和储量的合理关系确定矿井年产量。若已给定年产量,则验算是否合理。 计算水平服务年限。 本章附图、附表 1、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分煤层、水平及储量级别列出); 2、矿井工业场地安全煤柱计算图(说明书插图)。 第三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概 述 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开拓方式概述及评价。 影响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井田开拓 应用方案比较法或其它设计方法来选择井田开拓方案。井田开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井田再划分; 2、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开采水平的确定; 3、煤层群分组; 4、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及煤层间的联系方式; 5、采区(或盘区)划分及其要素; 6、矿井提升、运输、通风和排水系统; 7、开拓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 第三节 井筒特征 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基岩性质,井壁厚度和支护材料的选择。 井筒内的布置与井筒装备确定主、副井和风井井筒断面及井筒装备。 列出各井筒的特征井口坐标、深度、断面、形状、材料、壁厚、倾角和提升方位角等。 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井底车场型式的选择。 井底车场轨道线路总平面布置确定主、副井存在线长度,调车线长度,进行线路联接计算,线路的平面闭合计算。 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确定调车方式。绘制车场调车系统图,编制机车运行图表,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确定井底车场各硐室的位置、支护材料及特殊技术要求,水仓容量、断面、长度、支护方式。 绘制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第五节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井田两翼的开采顺序、采区的开采顺序。 沿井田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煤层间、水平间、阶段间、区段间的开采顺序。 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回采工作面数。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采区、工作面分布情况(第一水平煤层配采的正常比例及达到此比例的措施)。 矿井年产量验算。 第六节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井巷工程量分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采区计算统计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井巷工程量(巷道长度和硐室掘进体积)。 建井工期安排施工组织,确定掘进速度指标,编制施工进度图表,确定建井工期。 本章应附图附表 1、技术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平、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2、参加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基建工程量及费用计算表,生产经营费用计算表、方案比较总表; 3、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1∶2000或1∶5000)(急斜煤层附“井田开拓方式立面图”); 4、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1∶2000或1∶5000); 5、井筒断面图(说明书插图); 6、井筒特征表; 7、井底车场线路总平面布置图(说明书插图); 8、井底车场线路区段划分图(说明书插图); 9、井底车场机车运行图表及调车图表; 10、井底车场总平面图(1∶200或1∶500); 11、井底车场道岔一览表(附于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12、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表和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 第四章 准备方式 第一节 概 述 矿区内现有准备方法概述及评价。井田内影响准备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准备方式 设计采区概况位置、边界、范围(采区走向及倾斜长)、可采煤层数及层间距、煤层赋存状态、地质特征及储量。 选择采区准备方式,确定下列重要问题 1、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 3、采区上山布置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和支护形式。 4、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断面及支护形式。 5、采区中巷的布置方式、位置、数目、断面及支护形式。 6、各种联络巷道的布置方式、倾角、断面及支护形式。 7、采区内同采工作面个数及位置。 8、选择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方式,并说明选用依据。 9、采区硐室采区煤仓型式、容量、支护形式,上山绞车房、采区变电所等硐室的位置。 10、采区生产系统运输、通风、供电、洒水系统及选用设备的型号。 本章附图附表 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1∶1000或1∶2000); 2、采区上山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3、区段平巷、中巷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 4、采区车场线路布置示意图(说明书插图)。 第五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 第一节 井下运输 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 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 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人车、材料车、平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数量用“排列法”统计。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计算电机车运输时选择电机车粘重大小,按启动、温升及制动条件进行列车组重量计算,确定列车组矿车数,全矿电机车台数,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时,对选择的设备要进行验算。 第二节 矿井提升 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确定提升系统。 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主、副井提升容器、钢丝绳、天轮、提升机、电动机的选型计算(提升机一定按最终水平的提升距离选择,钢丝绳可按第一水平选择)。 第三节 矿井排水 概述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只作第一开采水平的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水泵最小排水能力、估算水泵扬程、选择水泵型号和台数、选择吸、排管直径、管材、决定排水管路趟数;计算水泵吸水高度、管路阻力、水泵总扬程、绘制管路特征曲线、确定水泵的工况。 第四节 采区供电系统 选定一个首采区进行采区供电的主要内容设计。 采区供电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 选择采区变电所位置,确定供电电压及供电方案,完成采区内的用电负荷分析与统计,提出两种以上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比较与选择,拟定采区供电系统及进行分组负荷计算。 选择采区动力变压器及移动变电站,选择高、低压开关及高、低压电缆。 本章附下列图表 1、井下运输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 2、提升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 3、排水系统图(说明书插图) 4、水泵工况图(说明书插图) 5、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 6、采区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 7、采区供电系统图(说明书插图) 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 第一节 通风系统 通风设计的基本数据。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确定的依据。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与最困难时期通风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确定矿井总风量。 风量分配按采煤工作面、掘进头、硐室等地点进行风量分配。 风量调节方法和措施。 第三节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计算矿井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汇编成表)。 计算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的最大等积孔和最困难时期的最小等积孔。 第四节 通风设备选择 通风机选择计算根据最大风压、最小风压的风量选取主扇。说明通风机的型号、主要技术规格、工况点和台数。 电动机选择计算。 本章应附下列图表 1、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说明书插图); 2、通风阻力计算表; 3、通风机工作特性图(说明书插图)。 第七章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煤尘爆炸指数及爆炸性。洒水防尘地点、水源、供水路线、洒水器型式和数量。巷道内刷浆、清扫时间。撒布岩粉时的岩粉材料、来源、撒布地点、次数及岩粉消耗量。岩粉棚的设置地点,每一岩粉棚区内的岩粉消耗量,每架岩粉棚内岩粉量,每岩粉棚区内岩粉棚架数及占巷道长度,岩粉年消耗总量。 若使用水棚时,应说明其结构,每棚装水量、总棚数、棚间距,以及所占用的巷道长度。在煤尘爆炸较严重的矿井,还应考虑采用煤层注水的防尘措施,采用此项措施时,应对几个主要参数进行简要的设计。 第二节 沼气爆炸的防治措施 矿井沼气等级、沼气涌出量。防止沼气积聚和引燃,限制爆炸扩大的措施,采用抽放沼气的办法时,应说明方法、设备、抽放管路系统,沼气爆炸时的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自救器供给等。 第三节 煤与沼气突出的预防措施 开采解放层时解放层的名称、特征,距被解放层的距离、解放层应超前的距离等,采用水力冲孔的孔深、直径、孔数、冲孔水压、水源及钻机设备等,超前钻孔、超前支架、震动性放炮的具体方法、措施。沼气突出时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等。 第四节 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矿井充水条件、主要的水患威胁,打超前钻眼探放水时的钻眼超前深度、孔径、钻孔分布、防水墙,防水闸门设置地点,防水矿柱的位置与尺寸,发生水灾时人员撤退路线,安全出口,水泵房的回风系统。 第五节 矿井火灾的防止措施 防止外因火灾的主要措施、自然发火期,防止自燃的主要措施,采用黄泥灌浆时,应说明材料选择、泥浆制备、输送和灌浆的方法等,防火器材存放地点,发生火灾时人员的撤退路线。 本章应附安全措施(插图)。 第六节 矿山污染的防治 风机、选煤楼等噪音或减音措施。矿井水,尤其是洗煤厂污水的处理及排放措施。粉尘的治理措施。 其它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第三部分 毕业设计图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一、设计图 1、对设计图的要求 (1)正确、完善表达设计内容; (2)图面布置整齐、匀称、清洁、美观; (3)线条分明、均匀、字体工整。 2、对设计图纸格式的规定 图幅采用国家标准GB126-74的规定 基本图幅代号 0 1 2 3 4 5 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148210 c 10 10 10 5 5 5 a 25 25 25 25 25 25 如图样尺寸不够,可按5号图幅相应边长整数倍加长。 (2)图例参照原煤炭部颁布之采矿制图标准-MTJ1-81的规定,尽可能采用标准形式。 (3)文字采用长仿宋体,数字及字母按工程字体书写。 (4)采用绘图钢笔绘制,一般不着色。 (5)图纸右下角标题栏的规格式样如下 a L c c b 3、对设计图纸的原则规定 (1)开拓方式平面图(比例1∶2000,1∶5000或1∶10000) 以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绘制井田、阶段、盘区或采区的边界线,工业广场等安全煤柱境界线,属于开拓巷道的全部井筒、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石门、大巷,主要上、下山等以及投产采区的采区上山,其余各上、下山采区只绘出采区上、下山与运输大巷或采区石门的联接部,用标准符号绘出防水闸门等安全构筑物。 图中标注巷道名称、井口坐标、运输及回风大巷的基准标高和采区编号。 平面图上线型采用部颁标准,注明投产时期和达产时期的各种开拓巷道长度尺寸。 布图方向尽可能采用正方格经纬网,并用箭头表示指北方向。 急斜煤层要绘制与平面图对应的立面图。 煤层群开拓平面图,以主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其余煤层按投影关系绘出其煤层风化带、井田边界、断层构造线、阶段、盘区、采区的边界线。各种巷道及其它内容要求与上相同。 急斜煤层群开拓须补作开采水平切面图。 (2)开拓方式剖图(1∶2000或1∶5000) 图中绘出等距离高程线、剖面附近的所有钻孔(注明钻孔的各种资料数据)、剖面地形、冲积层和基岩地形、煤层和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注明煤层和岩层名称)、地质构造(注明构造代号)。绘制主、副井筒;各水平的井底车场、主要石门、运输和回风大巷以及主要上、下山和剖面附近(百米以内)的其它井筒的开拓巷道。注出平面图中未注的巷道名称,注出各开采水平的标高、井筒长度。 剖面图上各类巷道按投影关系采用通用线型绘制。 部面的位置和视图方向要标注在平面图上。 (3)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井底车场总平面布置图中要表示主、副井相对位置、轨道线路布置、巷道布置、硐室位置、主、副水仓、道岔编号、断面变化点编号、图上应表示不同断面的巷道、硐室的位置以及巷道连接点尺寸及道岔和轨道联系统尺寸与弯道参数,图中应附有道岔一览表。 (4)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置图(比例1∶1000,1∶2000)。 绘制经纬网、采区边界、煤层露头及风化带、煤层底板等高线、构造线、钻孔、划分区段的界限线、采区范围内的各种安全煤柱境界线,绘制采区范围内的运输和回风大巷及其它开拓巷道,为全采区服务的各种准备巷道、投产区段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绘出采煤工作面的停采线。 注明巷道名称、各种巷道长度和间距尺寸。 用标准符号绘出通风构筑物的位置、风流和煤流路线。 用标准符号注明各种机械的使用地点和数量,并列表汇总各种机械的型号和使用量、备用量。 在平面图上要辅以采区上(下)山位置剖面图,内容包括采区上、下边界范围内的等距高程线、采区内的煤层及影响开采的主要含水层、地质构造等、剖面及其附近的各种巷道。其中工作面运输和回风平巷(包括区段集中巷)只须绘出投产时期已经施工的巷道,注明巷道名称及采区下部运输巷和上部回风巷的标高、采区上(下)山和各区段斜长。 剖面位置及视图方向要标注在平面图上。 4、工程图纸提倡计算机绘图。 二、说明书 1、对说明书的要求 (1)叙述简要、明白、对采用的技术决定和主要根据要说得中肯,避免冗长或与问题无关的讨论,说明书正文一般控制在120页以内。 (2)文理通顺,字体工整、清楚。 (3)文字说明应与图表密切配合。 2、对说明书的规定 (1)说明书采用A4复印纸抄写清楚,注意采用国家颁布有效的简化字,每一页右上角应编页次。 (2)说明书必须由设计者本人抄写,不得请人代抄。 (3)每一章应重新开页,各章、节标题用较大字体工楷书写,章、节上下均留一空行间隔。 (4)对于引用的公式和原理及引证的依据,均应在文字说明的右上方加注索引编号,该编号应与正文后面所附参考文献编号相同。 (5)除了党和国家的方针、决定、规定外,一律不得照抄别人文章、著作的原句。 (6)说明书中的所有公式,均应将符号意义及单位注明,注意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时,将数字代入后可直接写出答案,不必列出详细计算过程。 (7)说明书中的附表、插图,均应注明名称、编号,插图一律用铅笔绘制。 (8)在说明书扉页之后,正文之前,依次附入下列附件;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c.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d.说明书章节目录及页次。 (9)说明书按大纲规定的章节及顺序编写。 3、说明书提倡用计算机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