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制度汇编 (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洪水、断裂构造、陷落柱、火区、冲击地压等地质灾害,造成矿井、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 员各安全生产副总、安全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 办公室主任由地测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公司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经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同时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批以及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地质测量科科长负责协助总工程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同时参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案、设计的审批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地质测量科是地质灾害防治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专业隐患排查、防治措施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并参与验收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地质测量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负责编制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的研究、分析;负责确定本单位的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编制矿井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负责编制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制定隐蔽致灾因素并制定治理措施;负责矿井涌水量观测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指导矿井安全生产。 2.调度室负责随时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根据汛情水情,安排相关职能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机电运输科“三防”办公室负责地面“三防”工程计划编制及安排落实,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应对措施制定和落实。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小组的安排,配合相关工作。 第二条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每月对正在开采的或已开采沉陷的区域巡查一次,汛期适当增加一次。 2、 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并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 第三条 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质测量科划定的危险区,由工农办牵头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工农办要在危险区边缘显著位置设置书面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后果。 3、工农办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相关知识,辅助日常监测。第四条 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1、公司值班领导为公司当日的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领导。公司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要及时通知当日值班公司领导,由地测科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12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3、地质测量科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有可能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4、地质测量科根据巡查要求组织安监处、通防科、机电运输科等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巡查、观测。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 地质灾害治理 1、对于因采煤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工农办牵头协调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二)预测预报制度 第一节 水害预测预报 (一) 水害预测预报人员首先必须熟知本井田水文地质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收集齐全的水文地质资料,观测矿井涌水量,掌握每个采掘头面的水文地质情况,并加以分析,对周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二)每月3日前由防治水工作人员对上月的水文地质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和水情隐患排查等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及时对水文地质情况提出预测预报。水害预测预报图表由地质测量科水文地质人员编制。 (三)水害预测预报应根据年度、月度施工计划,结合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全面分析预测各采掘工作面及周围受水害威胁情况,及时提供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并下发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年报应于元月10日前签发;月报应于每月3日前提出预报。 (四)在施工过程中,应对预测预报图、文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和可疑老空区时,必须及时发出临时水文地质预报,提出处理措施。 (五)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当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发现险情、出现突(涌)水征兆、接近可疑水区时,必须及时分析水害类型及危险程度,发出水害通知单,提出处理措施,并立即报告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迅速撤至安全地点。 (六)预报内容应包括采掘地点、范围、突水危险性评价、应采取的防治水措施和责任单位等。预报结果应保证矿井正常安全生产,无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及透水事故。 (七)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时,要及提出临时预报。 (八)水文地质预测预报要做到及时、准确、详细,图、表相符,内容齐全,描述准确,定性,定量,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严谨弄虚作假,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必须提供可靠资料,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九)生产单位要根据地质测量科的水害预测预报或水害通知单,及时将生产进度反馈到地质测量科,以便进行防治水工作。 (十)水害分析预报表和预测图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编制,经科长、地测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审核,由总工程师批准。 (十一)水文地质人员应做好水害分析预报的整理、存档并及时验证、分析总结。 第二节 生产地质(包括储量管理)预报 (一)生产地质人员(包括储量人员)必须熟知本井田地质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地质调查,收集齐全的地质资料,掌握每个采掘头面的地质情况,并加以分析。 (二)因采掘接续地点变更或与原预报的内容不能指导现场生产,特别是出现影响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地质问题时,及时编制临时预报。 (三)月度预报每月3日前将本月各头面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报,并编制完毕。 (四)年度预报自年度生产计划下达后开始编制,于元月10日前签发。 (五)地质预报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地测部门与采掘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观测被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规律;2、地质预报应按年报、月报等形式进行,且应根据采掘(剥)工程的进展及时发出;3、地质预报应做到期前预报、期末总结,预报与实际出入较大时,应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地质预报质量;4、地质预报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生效。 (六)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断层、褶皱、陷落柱、地层倾角和岩浆侵入体等特征,以及对煤(岩)层的影响等;2、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体结构、煤质、煤层顶底板及其岩性等;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4、含水层、隔水层、构造体的含水性和导水性,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老空区、老窑位置及其积水情况,封闭不良或封闭情况不明钻孔的位置及封孔情况等;5、其他致灾地质因素及建议。 第三节 测量预报 (一)测量人员必须熟知井下施工巷道的空间关系,掌握每个采掘头面的采掘进度。 (二)每月进行一次采掘地点的过老巷、透窝、立交等安全隐患分析。在岩巷中剩余20~30米,煤巷中剩余30~40米,快速掘进剩余50米之前下达贯通通知单。过老巷、立交巷道和各种硐室,当煤(岩)柱小于施工巷道4倍巷高或巷宽时,按照相应的距离下达安全通知单,经总工程师签字后送达安监处、生产科、调度室、通防科、施工单位。并在现场标定预透位置或立交位置。 (三)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销毁制度 为加强矿井各类图纸的管理,根据保密法的要求,制订本制度。 第一条 各类矿图每月由地质、测量、水文、储量专业人员按规程要求,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绘图人员按图例要求填绘上图。 第二条 每月月底,由地质、测量人员将整理好的资料书面交予绘图员,由绘图人员按规定填绘上图。 第三条 每月4号前(遇周末顺延)由科长组织地测科各专业人员对矿图进行综合审查,经审查无误后方可打印。 第四条 图纸审核是保障矿图质量的先决条件,各种矿图、各专业成果图成图后,要按照规程、图例的要求,由技术负责人审查后,根据不同报送对象和用途,经地测科长、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签字、盖章后,方能供生产单位使用、对外提供。 第五条 各单位需要各类矿图时,必须首先向地测科长联系,并写图纸申请单(申请单需写明所申请图纸的用途、数量、使用日期等信息),经总工程师签字后,交予绘图人员、进行打印。正常报送、提供、更新图纸所需图纸的申请书由绘图人员提供、总工程师签字。 第六条 图纸的发放、更新,按公司规定进行,发放范围经理、分管副经理、总工程师、分管副总工程师、调度室、生产科、机械化科、通防科、安监处。 第七条 发放和更换时间公司领导及调度室每季度更换一次,其它科室领导半年更换一次。在更换图纸的同时等量收回原发放图纸。 第八条 公司领导的图纸每月由绘图室在月底验收结束后统一进行填绘,科室图纸由用图单位自己填绘。 第九条 其它科室需用图纸应提前一周写出用图申请书,由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打印发放,否则一律不予供图。 第十条 对于外单位联系需用的图纸,原则上不予提供,特殊情况由公司领导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提供。 第十一条 矿图必须设专人保管,统一编号(包括报送、发放的图纸),分类登记,有目录索引,查找方便,达到档案化管理要求;图纸存放在金属橱柜内保管,防止资料受潮发霉,保管室配备防火器材,以保证图纸资料的安全。 第十二条 对经常使用图纸的单位采取以旧换新的方法及时回收图纸,应当收回的图纸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做好登记,注明原因。 第十三条 根据对煤矿资料的保密要求,对于回收后的图纸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每半年由绘图室负责统一销毁,并严格登记销毁图纸的编号和数量。 (四)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第一条 图纸资料 (一)月末填图前,由地质、防治水、测量、储量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对当月资料进行审核分析,弄清地质构造产状、巷道几何关系、积水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绘图人员提供地测数据,绘图人员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和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填绘各类矿图。所提供资料、数据,绘图组应妥善保存,以备查找。 (二)每月5日前由主任工程师组织地质、测量、储量、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综合审查并签字确认,经审查无误后方可出图。 (三)每季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地测、设计、生产、通风等有关单位对图纸进行审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然后由绘图人员进行整改。 (四)用图单位要根据集团公司地测处要求的图纸委托单格式填写委托单,每月1号之前报用图计划,经总工程师和地测科负责人签批后报绘图室。 (五)图纸的发放按领导审批的委托单进行。发放范围矿有关领导及生产有关单位,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按时上报集团公司等上级单位。12000或15000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只准发放到生产科室以及有关领导,区队只准发放11000的工作面平面图。 (六)发放和更换时间12000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每月更换一次,15000的图纸每季度或半年更换一次,11000的工作面图纸原则上一次性使用,不准交换。在更换图纸的同时等量收回原发放图纸。 (七)其它科室需用图纸应提前一周写出用图报告,由总工程师批准方可发放,否则一律不予供图。 (八)根据对煤矿资料的保密要求,对于回收后的图纸需经地测科主要负责人鉴定后每半年由绘图室负责统一销毁,销毁时必须由地测科负责人进行监督,并严格登记销毁的数量。 (九)对于外单位联系需用的图纸,原则上不予提供,特殊情况由总工程师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提供。 (十)每季度必须对所有矿图资料进行存盘备份,并编号存档(地测科档案室)。每年年底必须将采掘工程平面图(含电子版)交矿档案室。 第二条 测量资料 (一)测量专业人员,每月初应根据生产计划认真分析采掘工程安排,做好贯通测量方案的编制工作,当掘进至规程要求的贯距时,应及时准确地向有关单位提供测量资料并下达通知单。 (二)重要贯通在施测前,要认真分析贯通施测条件,编制设计,贯通后一周内要进行测量完毕,一个月内完成贯通总结,并按类存档。 (三)认真进行地表和岩层移动观测,及时进行计算,分析和总结并分类保管。根据采掘生产和设计及时向有关单位提供地表和岩层移动参数。 第三条 地质专业人员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及委托书及时编制地质预报、“三书”,对采掘工程进行素描,及时向生产部门提供地质资料,并及时归档保存。 第四条 对采区、工作面储量的损失量、煤厚、伪顶、夹矸等变化情况,月末应认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上帐、分门别类保管。对不合理丢煤应及时下达丢煤通知单给有关单位,并督促整改。 第五条 防治水专业人员应认真做好防治水工作。每旬对水患及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材料,每月20日前进行矿井水害隐患分析、排查,做好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把水情预报通知有关单位,月末进行小结,分类整理台账并归档保存。 第六条 地测专业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搞好地质、水文调查和采掘工作面位置丈量,分析变化情况,及时向生产部门提供各类资料。 第七条 地质、测量、储量、防治水、绘图等计算机数据资料每半年必须保留一套完整的备份硬盘或光盘,并专门统一存放。 (五)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文件、规定、指示精神,关于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有效的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做好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及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小地质灾害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要求,特制定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第一条 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地测防治水副总 地测科科长 通防科科长 成员地测科全体人员及通防科相关技术人员 第二条 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范围 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全面评估致灾地质灾害普查效果评价。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地质灾害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普查制度及方案、重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负责地质灾害工作日常业务安排落实。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材料。 第三条 地质灾害普查范围 地质灾害普查范围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第四条 重点工作 1、加强对职工进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对地质灾害进行群防群治。 2、完善煤矿地质灾害因素基础资料,对矿区地质和水文资料、图件及台账等进行梳理、检查和补充,确保地质、水文资料齐全、完整、可靠;建立相关资料台账,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 3、煤矿主要地质灾害因素 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 4、采空区普查 采用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5、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6、断层、褶曲、陷落柱普查 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①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导水性。②褶曲的观测和探查包括查明褶曲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及裂隙发育情况,探讨褶曲的形成方式。③陷落柱普查,应查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内容包括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对煤层破坏情况及影响顶底板情况等。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建议。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分析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富导水情况、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瓦斯积聚及瓦斯突出危险。预测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对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及危害程度。对探查发现的断层、褶曲标注在相关图纸上。 7、瓦斯富集区普查 综合收集和分析煤炭勘查、煤层气勘探的瓦斯测试资料,以及煤矿生产过程测试的相关瓦斯参数资料、矿井通风数据、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等,在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采用矿井物探、钻探等方法进行探测,开展瓦斯参数的相关测试。根据获取资料,结合矿井地质构造、顶板岩性、煤层上覆基岩等地质因素,开展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指出影响矿井瓦斯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可能形成瓦斯富集的部位,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瓦斯对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8、导水裂缝带普查 根据矿井的采煤工艺、工作面设计参数等,选择科学合理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物探、钻探实测、野外地表塌陷和裂缝调查等方法,对“三带”的高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确定导水裂隙带可能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范围。综合分析,指出导水裂隙带可能沟通的含水层、上覆采空积水区、地表水体等。提出导水裂隙带对矿井未来生产区域是否存在威胁及影响程度。 9、地下含水体普查 通过对矿井主要含、隔水层(组)的水文参数、采掘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抽水试验情况,带压情况和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对构造、陷落柱等现场水文编录情况,不同构造的含、导水情况,矿井近年的主要涌水水源、水量构成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矿井采掘活动的主要含水层赋存状态,补、迳、排方向等。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含水体的分布范围、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指出主要影响本矿井建设生产的地下含水体主要有哪些,并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及地下含水体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10、井下火区普查 根据勘查阶段、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煤层测试资料和近3-5年矿井一氧化碳监测的实际资料、相邻矿井的情况等,分析研究矿井是否具备形成火区的各类因素、形成火区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火区资料分析、整理及对火区观测、检查等,查明火区范围、密闭、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查明火区和曾经发火地点,并注明火区编号、发火时间、主要监测气体成分、浓度等。明确提出本矿未来生产建设区域是否存在火区威胁及威胁程度。 11、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在钻探、地震、瞬变电磁、电测深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古河床冲刷带、天窗、岩浆岩侵入体、古隆起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形成机理,查明其发育和展布特征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对调查发现的所有隐蔽致灾地质体,都需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研究和总结其发育及分布规律,以有效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和合理确定工程防治措施。 12、水灾防范方案及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灾害因素,提出矿井防排水措施(煤柱留设、探放水、疏水降压、井下排水、地表水防治、小窑、老空积水区、顶板裂隙水、断层水、封孔不良钻孔、陷落柱等)。 13、建立地质灾害分析制度 必须定期分析矿井地质灾害情况。及时分析研究矿井各采区、采掘工作面的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情况。公司每年至少召开1次地质灾害分析会议,专题分析研究煤矿地质灾害问题。 (六)应急处置制度 为了加强煤矿企业应对各种突发性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和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调水平,确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和滋生次生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必须制定应急处置制度。 第一条 成立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总工程师、各生产副经理等人担任;成员由各生产专业副总、科长担任。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应急办公室,并有应急电话06324069611。 1、应急救援工作原则 1全面履行安全生产值班工作制度。日常工区三级管理、矿主管领导和科室两级管理,必须建立和坚持值班工作制度,一旦出现安全生产和应急事故,各级值班工作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与盯守现场的生产人员、干部一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统一指挥原则。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必须接受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安排,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积极参加各类事故的应急处置。 3相互补位、自动递补的行动原则。工作小组领导不在岗时,第一成员自动递补,各类事故由相应管理人员主要承担应急工作的领导职责。 4应急响应、自动停休原则。事故发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休假的一律停止休假,主动到公司参加应急工作。在家倒班休息的,无论昼夜和疲劳程度如何,必须赶到单位待命或投入救援工作当中。 5应急救援坚持奉公尽责原则。事故一旦发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尽职尽责、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无私奉献,不能麻痹大意,全心全意做好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2、适用范围 煤矿发生安全生产列级事故、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重特大事故时,必须启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3、应急处置措施 结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实际,制订各类突发伤亡事件和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和预案,明确组织领导、部门职责、资源调配和使用、处置责任,确保矿井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人员,依法妥善处置。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矿井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必须按规定时间、程序、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汇报。 5、处置流程 1启动预案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最先接报的部门或人员要第一时间向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立即通过各种途径核实事件性质、伤亡情况、事故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等信息,并迅速召集工作小组所有成员,通报事故现场情况,认真分析、研究、评估事故危害程度,要在10分钟内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2先期处置应急预案启动后,要迅速派有关人员赶赴现场,会同有关车间、部门、人员,全面核查、查实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发生原因、涉及范围、人员损失等基本情况后,及时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根据预案要求做好现场救援工作,尤其做好现场人员的自救、互救和现场急救工作,尽可能消灭初期灾害事故,降低造成的损失。 3信息发布救援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事态情况,通过电话发布事件信息,向上级组织和主管部门进行汇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企业负责人向政府以及周边交管部门发送警报消息。 4现场处置救援处置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控制、救援、保全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或次生事故的发生,并安排专人对事故伤亡人员进行登记,包括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 5善后处理应急抢险救援行动结束后,由救援指挥部下达解除应急救援的命令,按照预案要求组建事故善后处理领导小组,并分设以下四个组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事故调查组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事故善后处理组负责事故伤员转院和赔付处理;接待工作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安抚工作;事故经费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抢救和善后相关费用的经费保障工作。 第二条 矿井主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要点 根据矿山事故及事故抢险工作的特点,矿山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种危害性较大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1、矿山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理 冒顶事故是矿井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冒顶事故应急处理要点如下 1发生冒顶事故以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与遇险人员联络,来确定遇险人员的位置和人数。 2如果遇险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好,必须设法加强通风。若因冒顶遇险人员被堵在里面,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3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如果觉察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支护,有准备地做好安全退路。在冒落区工作时,要派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 4在清除冒落岩石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险人员。在处理时,应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5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遇险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等工具把其顶起,将人迅速救出。 6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险人员又靠近煤壁位置时,可采用沿煤壁由冒顶区从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维护顶板,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人救出。 7较大范围顶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采用另开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将人救出。 2、瓦斯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瓦斯爆炸表现为在极短时间内大量瓦斯被氧化,造成热量积聚,在爆源处形成高温、高压,然后急剧向外扩散,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声响。瓦斯爆炸是煤矿事故中破坏力最大的事故之一。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程序的要点如下。 1以抢救遇险人员为主,必须做到“有巷必有人”,本着“先活者后死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救援。 2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干粉灭火器材,发现火源及时扑灭。确认灾区没有火源不会引起再次爆炸时,即可对灾区巷道进行通风。 3应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系统,加大风量,排除瓦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有害气体。迅速排除这些气体,既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减轻遇险人员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对井下其他人员的威胁。 4清除巷道堵塞物,以便于救人。 5寻找火源,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6做好灾区侦察、寻找爆炸点、灾区封闭等工作。 7救护队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问清事故性质、原因、发生地点及出现的其他情况; ②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 ③进入灾区时须首先认真检查各气体成分,待不再有爆炸危险时,再进入灾区作业; ④侦察时发现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时,应千方百计立即扑灭,以防二次爆炸; ⑤有明火存在时,救护队员的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发生煤尘爆炸; ⑥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 3、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 煤炭粉末悬浮于空气中遇高温迅速被干馏而产生可燃气体,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放出大量热量,传给附近悬浮的煤尘使燃烧循环下去以致形成煤尘爆炸。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程序的要点 1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首先由发现人利用附近电话汇报上级,说明灾害地点、性质、范围及波及面。同时设法通知灾区回风侧人员由基层干部带领,按规定的避灾路线退到新鲜风流地点待命或撤出矿井。 2此时所有人员都应戴上自救器。如果估计在自救器的有效使用时间内撤不出灾区时,应利用现场一切可用的材料构筑临时避难峒室,等待救护队抢救。为了避免冲击波的伤害,发生事故时要背向冲击波方向,用湿毛巾保护面部和口鼻,躺在水沟的一侧。 3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应急计划通知有关领导及矿山救护队,立即组织抢救。 4应急指挥部应迅速查清灾害地点、性质、遇难人数、位置、通风设施等的破坏程度,并制定出救灾实施方案,保持与救护队不间断地联系。 5救护队长应根据救灾方案安排行动计划。指挥部还应及时命令后勤部门准备救灾物资和设备,做好下井人数的统计工作,组织好医务、家属及治安等项工作。 6灾区救护人员应注意的是,集中力量抢救遇险人员,应多带自救器或备用呼吸器,以保证遇险者安全脱险,立即切断灾区电源,注意停电操作应由灾区以外配电点进行,以防断电火花引爆煤尘或瓦斯,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二次爆炸。 7恢复通风,清除堵塞物,迅速排除有害气体。 4、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根据热源不同,矿内火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因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另一类是内因火灾,是矿物等可燃物本身受到某些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的。处理井下火灾的程序的要点为 1通风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灭火工作的效果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不论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 ①不使瓦斯聚积,矿尘飞扬,造成爆炸; ②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 ③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的地域,也不使超限的瓦斯通过火源; ④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⑤防止再生火源的发生和火烟的逆退; ⑥防止火风压的形成,造成风流逆转。 2为接近火源,救人灭火,应及时把弥漫井巷的火烟排除。 3扑灭井下火灾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用水灭火、惰气灭火、泡沫灭火等、隔绝灭火法封 闭火区、综合灭火法注泥和注砂、均压、分段启封直接灭火等。 4用水灭火最方便有效。要求有充足的水量,保证不间断供给;有正常的通风,使火烟和水汽顺利排出;灭火时应由火源边缘逐渐向中心喷射,以防产生大量水蒸气而爆炸;要经常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防止引发爆炸。 5惰气灭火是把不参与燃烧反应的窒息性气体,利用一定的动力送入火区,使火区的氧量降到抑燃值以下,从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当不能接近火源或用其他方法直接灭火具有很大危险或不能获得应有效果时可用惰气灭火。 6高倍数泡沫能隔绝火源并覆盖燃烧物,产生水蒸气而大量吸热,阻止火场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其灭火威力大,速度快,因而也被广泛应用于扑灭井下火灾。 7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构筑密闭墙,断绝火区的供氧源,使火区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高,使火灾自行熄灭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接近火源,不能直接灭火或直接灭火无效时。采用隔绝法灭火的密闭材料,取材广泛,易于就地解决,便于建造也便于启封。 8注浆防灭火是一种较简单的综合灭火方法。它是利用地面和井下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加上泥浆本身的压力,把事先搅拌好的泥浆注入火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注浆灭火兼有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的优点,且取材方便,经济有效,因而在矿井中被普遍应用。 9均压通风防灭火是通过改变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以减少漏风,通过降低火区供氧量来加速火灾的熄灭。均压通风防灭火适用于火源位置不明确,人员难以接近,采用直接灭火或隔绝灭火都较困难的场合。 10分段启封直接灭火是救护队经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当火源范围大,蔓延速度快而被封闭了的火区火势减弱之后,可采用逐段启封直接灭火的方法。 5、井下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当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或发生井下突然涌水时,会造成水灾,轻者局部巷道被淹,重者全井充水,矿毁人亡。矿井发生水灾后,常常有人被困在井下等待救助,这是救护工作的重点对象。井下水灾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要点是 1必须了解突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掌握灾区范围、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3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强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4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将空区积聚的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他区域。 5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6搬运和抢救遇险者,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7抢救长期被困在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注意发现遇险人员时,严禁用头灯光束直射其眼睛,以免在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眼目失明。正确的方法是用衣片等罩住头灯,使光线减弱,或蒙住遇险人员眼睛,待瞳孔逐渐收缩直至恢复正常时,才可以见到强光。发现遇险人员时,不可立即抬运出井,应注意保护体温。应在井下安全地点进行初步处置如包扎、输液、注射等并待其情绪稳定以后,才送到医院进行特别护理。在治疗初期,避免亲友探视,以防过度兴奋影响遇险人员的健康或造成死亡。 (七)储量管理制度 为做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每年初编制年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回采率的相关文件。确保综采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综放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8。 1、做好提高工作面回采率工作,分别从技术服务和现场监督加强管理。 2、对工作面地质构造超前预测预报,每月编制工作面地质预报。 3、深入现场收尺,丈量采高及浮煤厚度,及时修改、完善工作面损失量及储量估算图,切实掌握工作面月度进尺、剩余进尺、剩余储量和已动用储量。 4、及时向调度室和煤质中心收集月度产量和水、灰、矸石改正系数,认真分析计算公式,以锱铢必究的态度计算改正采出量,计算月度工作面回采率。 5、及时为设计室提供采区、掘进地质说明书,并向采煤、掘进专业提供回采、掘进地质说明书。 6、在3上煤层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每50~100米对中矸厚度和3下煤厚度进行探测,提前为3下煤的掘进、回采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矸厚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打钻进行探测,一般每隔30~50米探测一个煤厚,遇到地质构造变化较大时,应加密探测点。 7、在回采过程中按照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要求,沿走向或倾向每10~30米进行一次全煤厚探测,探清工作面内丢顶底煤厚度情况。定期对工作面进行调查,一般要求每旬一次,当工作面推进较快或构造复杂时应增加观测次数。收尺时必须深入现场,准确测量。测量的内容包括上巷、下巷的残尺米数、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结构、采高、浮煤厚度、割顶底板厚度、丢顶底煤厚度、地质构造变化、水文情况等。做好记录,并绘制采面地质素描,及时提供给有关单位和领导。对采面推采可能遇到的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变化要做好预测预报。 8、每月末测量采面本月退尺,计算工作面动用储量,并根据调度和煤质计量中心提供的技术参数计算工作面和采区回采率,报送有关领导和单位。 9、加强矿井储量日常监督管理,地质及储量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矿井水平延深、采区、回采工作面设计,对设计施工中违反国家技术政策和规定时要提出建议和意见,建立丢煤罚款制度,对不符合规定、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或生产、有产生丢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