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保德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潜在危险源的管控,及时消除、减少和控制安全风险和隐患,实现人、机、环、管最佳匹配,保证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 10932011)、神华集团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系列企业标准和相关评审标准和神东煤炭集团安全风险管理办法(神东〔2016〕3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统一了矿安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要求和风险评估的工作要点、方法,明确了矿业务部门及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含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施单位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本办法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包含危险源辨识及分析、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的制定及管控责任的落实全部过程。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矿属各单位,专业化服务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矿长负责对全矿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督导,分管矿领导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系统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 安管办负责矿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指导矿属各单位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工作。 第六条 各业务部门负责业务范围内的系统危险源和本部门业务人员岗位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负责负责审核业务范围内各区队上报的岗位及系统性危险源辨识成果,并进行补充辨识和管控措施完善。对重大风险等级的系统性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 第七条 各区队负责本单位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第八条 承包商负责承包工程或服务项目履约过程中潜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控制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第九条 所有员工都应掌握12种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所有员工都应参与危险源辨识,并熟悉本岗位涉及到的危险源管控措施。 第三章 安全风险管理总要求 第十条 各业务部门要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小组,落实管理负责人。负责人每年要组织制定风险评估实施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对象、工作任务、完成时间、责任人。 第十一条 各区队要成立安全风险管理领导机构,并针对不同生产系统和工作任务下设风险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应由熟悉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方法的不同层次(包括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员工代表的人员组成。 第十二条 矿属各单位每年对全员至少要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风险评估知识培训,使所有员工掌握危险源辨识方法并参与危险源辨识,熟悉与其岗位相关的危害因素及风险,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在组织正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前,应对参与辨识、评估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第十三条 安全风险评估考虑的因素 安全风险评估中应考虑如下因素 (一)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和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二)工作环境的变化、活动的变更、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带来的风险引起风险。 (三)来自于工作场所周围或之外的、可能对工作场所内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四)所有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施工组织设计可能带来的风险。 (五)对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进入工作场所的外来人员带来的风险(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 (六)向外界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带来的风险。 (七)在安全生产方面应重点考虑 1.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供用电、设备及工器具、危险化学品。 2.作业流程。 3.高空作业、提举工作、焊接、维修。 4.交通事故、触电、坠落、碰伤、烧伤、肌肉拉伤/扭伤、手指伤害、脚/踝外伤。 (八)在职业危害方面应重点考虑 1.煤尘、噪音、振动、照明、通风、高温、过冷、潮湿、人机工效、心理刺激、电磁场。 2.矽肺病、皮炎、肌肉受损、听力(视力)受损。 3.弧光刺伤、紫外线灼伤、窒息。 (九)在工作环境方面应重点考虑 煤的燃烧、油脂的管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十)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安全生产的所有活动、人员、设备和场所;从地理区域上应覆盖到地面和井下全部区域,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从行政职责上应覆盖到单位内和派出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场所。 第十四条 当系统、工艺、设备、作业环境发生改变时,出现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后,责任单位要及时进行危险源再辨识和风险再评估。 第十五条 矿属各单位每年至少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成果进行一次整理,并形成新的风险概述,对原辨识成果存档管理。 第十六条 各部门每年至少对业务范围内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一次合规性评价,安管办要组织对适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有效性评审,并形成评审报告。 第四章 安全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 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形式 安全风险评估按组织形式分非正式风险评估和正式风险评估,其中正式风险评估又分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系统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和持续风险评估。 第十八条 安全风险评估的组织要求 非正式风险评估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动态开展,由小组共同完成或个人单独完成,要与隐患排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 正式风险评估要按照本单位风险评估小组职责和分工,分专业组织。其中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评估应由部门或单位分管领导根据业务分工按计划组织实施,每年集中整理一次。 各业务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系统性危险源再辨识,重大的风险问题提交矿安委会制定控制措施。 持续风险评估根据变化实时组织。编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前,编制科队(车间)技术负责人要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原则上采用经验对照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类比分析、现场观察、测量分析、安全检查表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分析等),实践中也可采用上述方法的组合。安全风险评估原则上应采用风险矩阵法。 第二十条 非正式风险评估 非正式风险评估至少包括班前、作业前和作业中动态组织的风险评估;必要时要保留记录。评估方法、记录形式不做限制。对于暂时不能消除风险的危险源要纳入正式风险评估成果表中。一般按如下方式开展 (一)班前风险评估 班前风险评估是指召开班前会过程中或之前,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当班任务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班前会工作任务布置、规程措施贯彻相结合。每班班前会,带班队长及班组长要组织当班人员对本班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异常情况(发现新危险源或已辨识出的危险源管理标准与措施不能满足管控需要)必须明确现行的管控措施。 (二)作业前风险评估 作业前风险评估是指班前会后、上岗前及交接班过程中组织的安全风险评估。实践中要与现场交接班相结合;交接班除交待工作任务外,必须将存在的主要风险交待清楚。作业前,带班队长及班组长要组织每个岗位人员对所在岗位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并落实管控措施。 (三)作业中风险评估 作业中风险评估是指生产作业过程中,根据现场人、机、环管状态实施对现场安全状态进行的评价。实践中要与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相结合,逐步培育员工“五思而行”的习惯。即 1.本项工作有什么风险不知道不去做。 2.是否具备做此项工作的技能不具备不去做。 3.做本项工作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去做。 4.做本项工作是否有合适的工具不合适的不去做。 5.做本项工作是否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品没有不去做。 (四)安排工作时风险评估 从矿领导、业务部门、区队、班组,无论哪一级管理层,谁部署工作,谁负责组织动态危险源辨识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第二十一条 正式风险评估 正式风险评估前,一般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一)成立风险评估小组。评估小组成员应包括分管领导、员工代表、内审员、科队或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专业人员、班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安检员等。 (二)评估小组成员通过培训。成员要具备 1.必须清楚收集信息和评估信息的方法。 2.有能力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环境因素与影响。 3.有能力区分固有危害、行为危害和程序危害之间的区别。 4.知道工作场所中的主要危害。 5.知道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中环境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收集有关信息。包括有关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和个人岗位危害辨识结果、安全健康管理文件以及事故统计表、监测报告等,建立并保留工作场所登记表、设备登记表、工器具登记表、材料登记表、工种和岗位登记表、作业任务登记表、风险评估记录、危险物质清册等相关记录、表单。 第二十二条 岗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岗位危险源一般指生产岗点和作业场所潜在的对作业人员有直接危害的人、机、环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岗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原则上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辨识时按工作场所以班组、区队(厂)逐级进行。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人、机、环、管进行分类。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结果应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类。一般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工作任务梳理。从岗位入手,识别岗位的常规任务和非常规任务。 (二)工序梳理。将工作任务分解为具体工序步骤,一般从准备、执行和收尾3个阶段分解,步骤一般不超过15步,超过15步时,应对任务进行分解。 (三)识别每个步骤中的危害与风险。按照任务执行中所暴露的环境、设备和行为,确定潜在的危险。 (四)认定风险类型。按照危险源隶属的系统,分人、机、环、管四类。 (五)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判定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失的情况。 (六)确定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试行(煤安字〔1995〕第50号)分为8类,即 1.瓦斯事故。 2.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 4.放炮事故。 5.水灾事故。 6.火灾事故。 7.运输事故。 8.其它事故。 (七)评估风险等级。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确定危害的严重性,通过下述方法计算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可能性严重性 风险矩阵表 (八)确定风险管理对象。找出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根据危险源辨识划分的风险类型确定相应的管理对象。风险类型为“人”或“管”,管理对象为对应岗位人员;风险类型为“机”,管理对象为对应的设备、设施、工器具;风险类型为“环”,管理对象为对应的作业环境影响因素。 (九)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制定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即要求做到什么程度。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要求。 (十)明确管理人员。含主要责任人(管理对象或对象管理者)和直接管理人(主要责任人的直接上级) (十一)制定风险管理措施。使管理标准得以落实的手段。要符合相关制度的要求,且具体、简洁、可操作性强。 (十二)落实监管部门及人员。管理标准和措施落实到履职的管理部门和人员。 (十三)汇总建立辨识表。如下表 保德煤矿***(单位名称)岗位危险源辨识表 第二十三条 系统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系统性危险源一般指生产系统、工艺、厂房、场区、煤矿井田与周边区域及管理方案中存在的,可能造成区域性危害后果,一定时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安全因素。一般应包括煤矿井下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采掘工艺设计、通风系统、供电系统、设备配套及可靠性;消防系统、采空塌陷区域、超过存储临界量的危化品;自然灾害等。 系统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析方法可采取上述方法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风险评估原则上采用风险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按照特大、重大、中等、一般、低五个级别进行分级。 系统性危险源辨识成果可根据辨识方法不同形成不同的成果表,但应按下表进行汇总。 保德煤矿系统性危险源辨识表 第二十四条 持续风险评估 持续风险评估是根据变化进行的常态化正式风险评估,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辨识与评估,并按照上述表格形式进行汇总。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执行持续风险评估 (一)有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投入使用时。 (二)设备、设施和工艺、技术在重大改变时。 (三)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如采煤工作面安装、初次放顶、收尾、回撤,采掘工作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排放瓦斯,大型设备安装与检修、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交叉作业、变更作业等。 (四)新改扩建项目前。 (五)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未经过风险评估的危险源应先进行风险评估)、事故事件(包括未遂事故)暴露的新风险。 (六)执行特定检查和实验前。 (七)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后。 第二十五条 正式风险评估成果管理 正式风险评估成果经本部门、单位风险评估小组审定后,形成风险概述。风险概述要体现所属单位风险概况和风险分布,并根据风险等级进行排序,且根据风险评估情况适时更新。 各部门、单位新增岗位危险源经矿审核后通过矿安全信息系统管理员上传公司安监局,经安监局审核后进入数据库。系统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评估成果除本部门、单位留存外,要将电子版实时报送安管办。 第五章 风险控制 第二十六条 管控措施的落实 各部门、单位须将本部门和单位业务和工作人员涉及到的危险源管控措施落实到相关岗位,对重大及以上风险等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在编制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的时,要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 第二十七条 危险源监测及预警 危险源监测包括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测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监测手段包括监控系统、监测仪器、安全检查、行为观察、安全举报、安全评价和体系审核。 各部门、单位要综合利用上述手段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视危险源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和管控措施的有效性。特别要重点关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危险源预警信息,实时改进管理方案。 第二十八条 管控方法的持续改进。 危险源的管控方法要根据监测及预警信息实时进行调整,一般采用下列方法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一)策略性方法 1.减轻风险如动用现有资源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 2.预防风险如改进方案和程序。 3.转移风险如保险、承包。 4.回避风险如终止项目、改变目标。 5.自留风险如自愿接受,通过应急计划,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6.后备措施计划或进展发生变化时启动。 (二)技术性方法 1.排除消除危害因素或安全风险发生后,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化解安全风险。 2.替换用安全性能更高的设备、设施或危险性低的物质。 3.降低将危险源与接受者隔离,或用稀释手段减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 4.隔离是指通过分离或复制风险单位,使任一风险事故的发生不至于导致所有财产损毁或灭失。分离是将风险单位分隔、分散;复制及同类备用。 5.程序控制修改工艺程序,减轻危害性。 6.保护不能消除风险,但通过个体防护可降低或避免伤害。 7.纪律通过规范管理和作业人员行为,降低风险。 第二十九条 危险源辨识卡管理。 危险源辨识卡是员工岗位潜在危险源及管控措施的缩略版。为方便员工掌握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要求员工必须持危险源辨识卡上岗。具体要求 (一)岗位员工上岗时必须随身携带危险源辨识卡。 (二)对于离岗人员要及时收回危险源辨识卡;转岗、换岗人员要及时更换危险源辨识卡;新增岗位人员要及时制作、发放危险源辨识卡。 (三)辨识卡的内容要基于风险评估成果,同时要根据生产作业场所、环境及条件、设备、工艺的变化,及时补充更新辨识卡的内容。 (四)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危险源管理标准和措施的贯彻与培训,员工要认真学习卡片内容,管理人员要实时指导员工理解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并监督其规范作业。 (五)危险源辨识卡的格式原则上采用公司统一模板见下列附表模板。 第三十条 管控效果评价及改进。 各部门、单位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既要不断辨识新的危险源,更要通过监控危险源的管控状态,对原有危险源及管理标准和措施,根据当前状态适时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修正和完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同时,根据管控效果,适时调整管控方法。 各部门、单位要按月编制本单位的安全风险管理分析报告,认真分析体系运行情况,特别要针对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频繁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隐患,通过分析找出根源,为制定和优化管控或消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第六章 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 按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素要求,安管办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单位绩效考核与达标评价。 第三十二条 安管办动态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员工危险源辨识卡的持卡情况、卡片内容掌握和现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 第三十三条 各业务部门要对区队管理人员安排工作时的危险源辨识、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按照谁安排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落实不到位的管理责任。 第三十四条 各区队要建立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与监督检查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保德煤矿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流程说明 本流程适用于矿各单位正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步骤序号 流程步骤 名称 流程工作内容及标准 责任部门/岗位 工作 时限 相关表单 相关制度 相关系统 01 辨识前的准备 成立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辨识依据的收集. 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成员 10天 危险源辨识培训记录 02 危险源辨识 确定辨识范围、方法;考虑人、机、环、管因素,以及三种状态及时态;描述风险后果、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成员 3天 岗位、系统危险源辨识表 03 风险评价 划分风险等级 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成员 1天 安全风险评估表;风险矩阵表 安全风险管理办法 04 提炼管理对象 按照风险类型确定管理对象、管理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部门。 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成员 1天 安全风险评估表 05 制定管理标准及措施 针对管理对象,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工作组成员 5天 安全风险评估表 06 执行标准及措施 员工学习掌握标准和措施并执行 全体员工 随时 危险源辨识卡 07 审核、跟进 检查风险和影响评估的全面性、准确性,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 随时 安全风险评估表 本安管理信息 系统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