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最新版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 19 号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已经 2009 年 4 月 30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 2009年 8 月 1日起施行, 原煤炭工业部 1995 年 1 月 25 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 保障 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 、 矿山安全法、 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 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 (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 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 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 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 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 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 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 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 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 突出矿井应当根据突出矿井的实际状况和 条件,制定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 - 2 - (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四)安全防护措施。 第六条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 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 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 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非突出矿井首次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按本规定的要求建立防突机构和 管理制度,编制矿井防突设计,配备安全装备,完善安全设施和安全生产系统, 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达到本规定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第八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查明矿床瓦斯地质情况。井田地质报告应当提供 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 (二)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 (三)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 (四)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成分和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等指标; (五)标有瓦斯含量等值线的瓦斯地质图; (六)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火成岩侵入形态及其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七)勘探过程中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 (八)邻近煤矿的瓦斯情况。 第九条新建矿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 应当对矿井内采掘工程可能揭露的所 有平均厚度在 0.3m以上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作为矿井立项、初步设计和指导建井期间揭煤作业的依据。 - 3 - 第十条经评估认为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应当对开采煤层及其 他可能对采掘活动造成威胁的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 第十一条矿井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应当立即进行突出煤层鉴定; 鉴定未完 成前,应当按照突出煤层管理 (一)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的; (二)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的; (三)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的。 第十二条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鉴定由煤矿企业委托具有突出危险性鉴 定资质的单位进行。 鉴定单位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120天内完成鉴定工作。 鉴 定单位对鉴定结果负责。 煤矿企业应当将鉴定结果报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 煤 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煤矿发生瓦斯动力现象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 该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 第十三条突出煤层鉴定应当首先根据实际发生的瓦斯动力现象进行。 当动力现象特征不明显或者没有动力现象时,应当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 瓦斯压力 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 和煤的坚固性系数 f 等指标进行鉴定。全部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表1 所列的临界值的,确定为突出 煤层。 鉴定单位也可以探索突出煤层鉴定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表 1 突出煤层鉴定的单项指标临界值 煤层破坏类型 瓦斯放散初速度 △p 坚固性系数 f 瓦斯压力(相对压力) P(MPa ) 临界值Ⅲ、Ⅳ、Ⅴ≥10 ≤0.5 ≥0.74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及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 防突专项设计。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 法、通风系统、防突设施(设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 容。 突出矿井新水平、 新采区移交生产前, 必须经当地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管部 - 4 - 门按管理权限组织防突专项验收;未通过验收的不得移交生产。 突出矿井必须建立满足防突工作要求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 第十五条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预抽煤层瓦 斯、保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 使矿井的开拓区、 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 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第十六条突出矿井的巷道布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和原则 (一)运输和轨道大巷、主要风巷、采区上山和下山(盘区大巷)等主要巷 道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 (二)减少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 (三)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当合理避开地质构造破坏带; (四)突出煤层的巷道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域。 第十七条突出矿井地质测量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地质测量部门与防突机构、通风部门共同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图中 标明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 度、瓦斯基本参数及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等资料,作为区域突出危 险性预测和制定防突措施的依据; (二)地质测量部门在采掘工作面距离未保护区边缘50m前,编制临近未保 护区通知单,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交有关采掘区(队); (三)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掘进时,地质测量部门提前进行地质预测,掌 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 及时验证提供的地质资料, 并定期通报给煤矿防突 机构和采掘区(队);遇有较大变化时,随时通报。 第十八条突出矿井开采的非突出煤层和高瓦斯矿井的开采煤层,在延深达 到或超过 50m或开拓新采区时, 必须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及其他与突出 危险性相关的参数。 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的所有煤巷 掘进过程中, 应当密切观察突出预兆, 并在开拓工程首次揭穿这些煤层时执行石 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十九条突出煤层的采掘作业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严禁采用水力采煤法、倒台阶采煤法及其他非正规采煤法; (二)急倾斜煤层适合采用伪倾斜正台阶、掩护支架采煤法; - 5 - (三)急倾斜煤层掘进上山时,采用双上山或伪倾斜上山等掘进方式,并加 强支护; (四)掘进工作面与煤层巷道交叉贯通前,被贯通的煤层巷道必须超过贯通 位置,其超前距不得小于5m ,并且贯通点周围10m内的巷道应加强支护。在掘 进工作面与被贯通巷道距离小于60m的作业期间,被贯通巷道内不得安排作业, 并保持正常通风,且在放炮时不得有人; (五)采煤工作面尽可能采用刨煤机或浅截深采煤机采煤; (六)煤、半煤岩炮掘和炮采工作面,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 含水炸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除外) 。 第二十条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第二十一条所有突出煤层外的掘进巷道 (包括钻场等) 距离突出煤层的最 小法向距离小于10m时(在地质构造破坏带为小于20m时) ,必须边探边掘,确 保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5m 。 第二十二条在同一突出煤层正在采掘的工作面应力集中范围内,不得安排 其他工作面进行回采或者掘进。 具体范围由矿技术负责人确定, 但不得小于 30m 。 突出煤层的掘进工作面应当避开邻近煤层采煤工作面的应力集中范围。 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 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 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前,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 (二)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 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 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 (三)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四)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高低浓度甲烷传 感器; (五)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易自燃煤层的 回采工作面确需设置调节设施的,须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六)严禁在井下安设辅助通风机; (七)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 6 - 第二十四条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严禁使用架线式电机车。 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井下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必须停止突出 煤层的掘进、回采、钻孔、支护以及其他所有扰动突出煤层的作业。 第二十五条清理突出的煤炭时,应当制定防煤尘、防片帮、防冒顶、防瓦 斯超限、防火源的安全技术措施。 突出孔洞应当及时充填、 封闭严实或者进行支护;当恢复采掘作业时,应当 在其附近 30m范围内加强支护。 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 第二十六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 突出矿井矿长应当分别每 季度、每月进行防突专题研究, 检查、部署防突工作; 保证防突科研工作的投入, 解决防突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抽、掘、采平衡;确保防突工作和措施 的落实。 煤矿企业、矿井的技术负责人对防突工作负技术责任,组织编制、审批、检 查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 煤矿企业、 矿井的分管负责人负责落实所分管的 防突工作。 煤矿企业、矿井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防突工作负责;区 (队) 、 班组长对管辖范围内防突工作负直接责任;防突人员对所在岗位的防突工作负 责。 煤矿企业、矿井的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防突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 突出矿井应当设置满足防突工作需要 的专业防突队伍。 突出矿井应当编制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第二十八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 产建设计划时,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季度、月度防突措施计划,保证抽、掘、采 平衡。 防突措施计划及人力、 物力、财力保障安排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煤矿企 业主要负责人、突出矿井矿长审批,分管负责人、分管副矿长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各项防突措施按照下列要求贯彻实施 (一)施工防突措施的区 队 在施工前,负责向本区 队职工贯彻并严格组 织实施防突措施; - 7 - (二)采掘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防突措施的规定并有详细准确的记录。由 于地质条件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执行所规定的防突措施的,施工区 队 必须立即停 止作业并报告矿调度室, 经矿井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调查后,由原措 施编制部门提出修改或补充措施, 并按原措施的审批程序重新审批后方可继续施 工;其他部门或者个人不得改变已批准的防突措施; (三)煤矿企业的主要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 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 矿长和矿井技术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一次到现场检查 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煤矿企业、矿井的防突机构应当随时检查综合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 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分别向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和矿长、 矿井技 术负责人汇报,有关负责人应当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解决; (五)煤矿企业、矿井进行安全检查时,必须检查综合防突措施的编制、审 批和贯彻执行情况。 第三十条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每班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工并随时检查瓦 斯;发现有突出预兆时, 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作业, 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 避灾路线撤出,并报告矿调度室。 在突出煤层中,专职爆破工必须固定在同一工作面工作。 第三十一条防突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每次发生突出后,矿井防突机构指定专人进行现场调查,认真填写突 出记录卡片,提交专题调查报告,分析突出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 策措施; (二)每年第一季度将上年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见 附录 A、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见附录B)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见附 录 C连同总结资料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三)所有有关防突工作的资料均存档; (四)煤矿企业每年对全年的防突技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 施。 第三十二条突出矿井的管理人员和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 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各类人员的培训达到下列要求 (一)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防突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等内 - 8 - 容; (二)突出矿井的区 队 长、班组长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 突出的危害及发生的规律、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防突的规章制度等内容; (三)突出矿井的防突员,属于特种作业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煤矿三级 及以上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防突知识、操作技能的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包括防突 的理论知识、 突出发生的规律、 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以及有关防突的规章制 度等内容; (四)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和突出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当接 受煤矿二级及以上安全培训机构组织的防突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包括防突的理论 知识和实践知识、 突出发生的规律、 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以及防突的规章制 度等内容。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三十三条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 区域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 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 (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 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第三十四条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 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第三十五条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 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 实测瓦斯参数时, 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 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 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 新采区开 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第三十六条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 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第三十七条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 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 - 9 - 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第三十八条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 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 准备过 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十九条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 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 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 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条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 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 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 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 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 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 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 察。 保护效果检验、保护范围考察结果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一条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 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应当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四十二条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 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具有突出危 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 人批准。 - 10 -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 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三条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应当按 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 (二)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 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 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 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 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 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 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 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 (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 如图 1; -450 -400 -350 -300 -450 -400 -350 -300 5 1 4 3 2 6 图 1 根据瓦斯地质分析划分突出危险区域示意图 1断层;2突出点; 3上部区域突出点在断层两侧的最远距离线;4推测下 部区域断层两侧的突出危险区边界线;5-推测的下部区域突出危险区上边界线; 6突出危险区(阴影部分) (三)在上述(一)、 (二)项划分出的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 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 在确定前可暂按表2 预测。 - 11 - 表 2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瓦斯压力 P(MPa )瓦斯含量 W (m 3/t ) 区域类别 P﹤0.74 W ﹤8 无突出危险区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 第四十四条采用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进行开拓后区域预测时,还应当符合下 列要求 (一) 预测所主要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 (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 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 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 个,沿倾向不少于 3 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 程部位。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第四十五条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 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开采保护层分为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两种方式。 预抽煤层瓦斯可采用的方式有 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以及井下穿层钻孔或顺 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 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顺层钻孔或穿层钻 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 斯、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按上述所列方式的优先顺序选取,或一并采 用多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第四十六条选择保护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 及以 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 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 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首先开采保护层。有条件的矿井,也可以将软岩 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二)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综合比较分析,择优开采 保护效果最好的煤层; (三)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 保护层先行开采, 但采掘前必须按本规定的要求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 12 - 并进行效果检验; (四)优先选择上保护层。在选择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 采条件。 第四十七条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开采保护层时,同时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 (二)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 采取措施防止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瓦斯突然涌入 保护层采掘工作面或误穿突出煤层; (三)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 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3 倍,并不得小于 100m ; (四)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 岩 柱。特殊情况需留煤 岩 柱时,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作好记录, 将煤 岩 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 地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应当标出煤岩柱的影响 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当保护层留有不规则煤柱时, 按照其最外缘的轮廊划出平直轮廓线,并根据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层间距变化,确定煤柱影响范围。 在被保护层进行采掘 工作时,还应当根据采掘瓦斯动态及时修改。 第四十八条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依据的保护层有效保护范围等有 关参数应当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并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首次开采保护层时, 可参照附录 D确定沿倾斜的保护范围、 沿走向(始采线、 终采线)的保护范围、 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开采下保护层时 不破坏上部被保护层的最小层间距离等参数。 第四十九条采取各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符合下列 要求 (一)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 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 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要求钻孔控 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 ,下帮 至少 10m ;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 。以上所述的钻孔控制范围均为 沿层面的距离,以下同; (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条煤 层巷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该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 要求相同; - 13 - (三)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 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 (四)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 大距离)。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 (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 ) ,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 (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且当钻孔不能一 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 ; (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控制的条带长 度不小于 60m ,巷道两侧的控制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 同; (六)当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时,工作 面距未预抽或者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范围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m ; (七)厚煤层分层开采时, 预抽钻孔应当控制开采的分层及其上部至少20m 、 下部至少 10m (均为法向距离,且仅限于煤层部分) 。 第五十条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应当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钻孔间距应 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 预抽瓦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穿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5m ,顺层钻 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8m 。 应当做好每个钻孔施工参数的记录及抽采参数的测定。钻孔孔口抽采负压不 得小于 13kPa。预抽瓦斯浓度低于30 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的措施,以提高封 孔质量。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五十一条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 含量、顶底板位移量及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证实 有效的指标和方法,也可以结合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变化率等辅助指标。 当采用残余瓦斯压力、 残余瓦斯含量检验时, 应当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 压力或者最大残余瓦斯含量按本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三)项的方法对预计被保护 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判断。若检验结果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为无效。 第五十二条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 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 - 14 - 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或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 条要求的程序)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其中,在采用残余瓦 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 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进行检验时, 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 其他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 施可采用直接测定值或根据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 残余瓦斯含量值。 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 (含立、斜井等) 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也可 以参照本规定第七十三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期间还应当观察、 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 其他突出预兆。 第五十三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当根据经试验考 察(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 在确定前可 以按照如下指标进行评判 可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指标进行检验,如果没有或者缺 少残余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检验,并且煤层残余瓦斯压力 小于 0.74MPa或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 3/t 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 为突出危险区, 预抽防突效果无效; 也可以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 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如果所有实 测的指标值均小于表4 的临界值则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 抽防突效果无效。 但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现了喷孔、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 预兆时,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判定为措施无效, 所在区域煤层仍属突出危险区。 当采用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的直接测定值进行检验时,若任何 一个检验测试点的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有突出危险的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 防突效果无效时,则此检验测试点周围半径100m内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预抽防 突效果无效,即为突出危险区。 第五十四条对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均应当首先分析、 检查预抽区域内钻孔的分布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予检验。 第五十五条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等参数进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15 - (一)对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 区段宽度(两侧回采巷道间距加回采巷道外侧控制范围)未超过120m ,以及对 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回采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 , 则沿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 1 个检验测试点;若预抽区段 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区段宽度或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回 采工作面长度大于120m时,则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 ,至少沿 工作面方向布置2 个检验测试点。 当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钻孔在回采区域和煤巷条带的布置方式或参数不同 时, 按照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 区域防突措施的检验要求分别进行检验; (二)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 条带每间隔 30~50m至少布置 1 个检验测试点; (三)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 施进行检验时,至少布置4 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 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 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 范围; (四)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 条带每间隔 20~30m至少布置 1 个检验测试点,且每个检验区域不得少于3 个检 验测试点; (五 各检验测试点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较小、孔间距较大、预抽时 间较短的位置,并尽可能远离测试点周围的各预抽钻孔或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 保持等距离, 且避开采掘巷道的排放范围和工作面的预抽超前距。在地质构造复 杂区域适当增加检验测试点。 第五十六条采用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 果检验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预抽区域内钻孔的间距和预抽时间差别较大时,根据孔间距和预抽 时间划分评价单元分别计算检验指标; (二)若预抽钻孔控制边缘外侧为未采动煤体,在计算检验指标时根据不同 煤层的透气性及钻孔在不同预抽时间的影响范围等情况,在钻孔控制范围边缘外 适当扩大评价计算区域的煤层范围。但检验结果仅适用于预抽钻孔控制范围。 - 16 - 第五节区域验证 第五十七条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的区域验证,应当采用 本规定第七十一条所列的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 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分别采用本规定第七十四条、第七十八条所 列的工作面预测方法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两次区域验证; (二)工作面每推进10~50m (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 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他必要情况时宜取小值)至少进行两次区域验证; (三)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四)在煤巷掘进工作面还应当至少打1 个超前距不小于10m的超前钻孔 或者采取超前物探措施,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 第五十八条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 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 掘作业。但若为采掘工作面在该区域进行的首次区域验证时,采掘前还应保留足 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预兆,则该区域 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第五十九条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以下简称工作面预测) 是预测工作面 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包括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 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 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等。工作面预测应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进行。 采掘工作面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六十条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检 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无效时,仍为 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直到措施 有效。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 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 。 - 17 - 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5m ,回采工作面 3m ;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m , 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m 。 每次工作面防突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当绘制工作面防突措施竣工图。 第六十一条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 掌握煤层的赋存位置、形态。 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打两个穿透煤 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 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当需要测定瓦斯压力时,前探钻孔可用作测定钻孔;若二者不能共用时,则测定 钻孔应布置在该区域各钻孔见煤点间距最大的位置。 在地质构造复杂、 岩石破碎的区域, 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20m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 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 倾角变化、 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也可用物探等手段探测煤层的层位、赋存形态和底(顶)板岩石致密性等情 况。 第六十二条石门和立井、 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 距离 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 (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 作业。揭煤作业前应编制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揭煤作业应当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专业队伍施工,并按照下列作业程序进 行 (一)探明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的相对位置; (二)在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的位置进行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 (三)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 (四)实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五)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采用工作面预测或措施 效果检验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 (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用远距离爆破揭开或穿过煤层; (七)在岩石巷道与煤层连接处加强支护。 第六十三条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 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 m (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应适当加大法向距离) 前进行。 - 18 - 在经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可掘进至远距离爆 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 再采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若经验证 仍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 则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采用远距离爆破揭穿 煤层;否则,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防突措施。 当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或补充工作面 防突措施,直到经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六十四条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掘进至距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 5m 开始,必须采用物探或钻探手段边探边掘,保证工作面到煤层的最小法向距 离不小于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前要求的最小距离。 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时,要求石门、 斜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最 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2m ,其他煤层 1.5m。要求立井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 的最小法向距离是急倾斜煤层1.5m,其他煤层 2m 。如果岩石松软、破碎,还 应适当增加法向距离。 第六十五条在揭煤工作面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后,若未能一次揭穿 至煤层顶(底)板,则仍应当按照远距离爆破的要求执行,直至完成揭煤作业全 过程。 第六十六条当石门或立井、斜井揭穿厚度小于0.3m 的突出煤层时,可直 接用远距离爆破方式揭穿煤层。 第六十七条突出煤层的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 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实施过程中当煤层赋存条件变化较大 或巷道设计发生变化时,还应当作出补充或修改设计。 第六十八条在实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若 预测指标为无突出危险, 则只有当上一循环的预测指标也是无突出危险时,方可 确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的条 件下进行采掘作业;否则,仍要执行一次工作面防突措施和措施效果检验。 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六十九条对于各类工作面, 除本规定载明应该或可以采用的工作面预测 方法外,其他新方法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