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目 录 一、企业概况1 二、平面布局1 三、生产工艺流程1 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 五、消防配备情况16六、资源调查评估16 七、应急资源18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一、企业概况 XX位于XXXXXXXX西约500米处。主营业务为煤炭洗选。 二、平面布局 该项目厂址位于XXXXXXXX西约500米处,厂区紧邻乡XX公路,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厂区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其中生活区独立设置,建有洗煤车间。 厂内道路根据运输需要和消防要求进行设计,主要道路采用水泥路面,主要通道宽度为9m,次要道路宽度为6m。厂区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及空地予以绿化,绿化厂区,美化环境。 三、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受煤、洗煤、筛分、储存、装车五个环节。 (1)受煤 受煤是在储煤棚设有一定容量的储煤区,接受汽车运输过来的煤炭,保证均衡连续生产。 (2)洗煤 是利用与其它物质的不同物理、物理-化学性质,在洗煤厂内用机械方法去除混在原煤中的杂质,把它分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跳汰洗煤是指在垂直脉动的介质中按颗粒密度差别进行洗煤过程。跳汰洗煤的介质是水或空气。跳汰机是利用跳汰分选原理将入选原料按密度大小分选为精煤、中煤和矸煤等的产品设备。 (3)筛分 用带孔的筛面把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料分成各种粒极的作业叫筛分。筛分所用的机器叫筛分机或者筛子。 在洗煤厂中,筛分作业广泛地用于原煤准备和处理上。按照筛分方式不同,分为干法筛分和湿法筛分。 (4)存储 为调节产、运、销之间产生的不平衡,保证生产运输正常和均衡生产而设定的有一定容量的储煤区,生产成品煤炭,保证能顺利出厂,进入最后的装车阶段。 (5)装车 包括装车和计量。 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许多,其中常用的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和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按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两种方法。 本分析参照GB 6441-1986的分类方法,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主要从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生产过程、重大危险源等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 自然灾害危险有害因素 该项目存在的自然危险、有害因素有地震、雷击、暴雨洪水、高、低气温、大风、大雪、不良地质条件等。 1.1 地震 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装置、管道设施等的破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雷击 根据雷电的危害方式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滚地雷。雷电危害是多方面的,但从其破坏因素分析可归纳为如下三类 1)电磁性质的破坏雷电放电冲击电压较高,因此可以损坏电气设备;引起短路导致火灾、反击放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高电压电流窜入低压电流,造成触电事故;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雷电流迅速变化在周围空间产生强磁场,使附近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形成电磁干扰,损害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干扰信息系统,造成生产过程紊乱。 2)热性质的破坏强大的电流瞬间转化成热能,故在雷击通道中产生高温,易引起火灾。 3)设备设施的破坏由于雷电的热效应作用,能使雷电通过木纤维缝隙和其他结构缝隙中的空气剧烈膨胀,同时使其所含水分气化及其它物质分解为气体,从而使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力,导致设备及设施遭受严重的破坏。 该项目高大厂房、电气线路、变配电系统等均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1.3 暴雨洪水 当雨量过大时,生产车间的建(构)筑物因为漏雨,或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水淹厂区、损坏设备、影响生产。 1.4 高、低气温 厂区所在区域极端最高气温38.6℃。在高气温和烈日曝晒下,生产人员长时间处于夏季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心情烦躁、大量排汗、注意力不易集中、肌肉易疲劳、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反应迟钝,工作能力下降、易出现操作失误,并有可能发生急性中暑,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高血压、消化道疾病、肾功能受损等。夏天的高气温可能导致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中发生中暑和出现操作失误。 厂区所在区域极端最低气温-19℃。冬天的低气温可能导致设备、管线破裂,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并可能造成人员冻伤、水结冰,容易造成人员滑倒跌伤等。 1.5 大风 风力大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该地区最大风速28/s。长径比较大、重心较高的建(构)筑物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也可造成设备损坏、管线断裂、输电线路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1.6 大雪 大雪沉积厂房屋顶,建(构)筑物受雪载荷的影响较大,也可造成厂房倒塌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1.7 不良地质条件 不良的地质条件直接影响拟建项目生产厂房、装置、设备、设施的安全,因此,建(构)筑物、设备基础等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该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空气(压缩的),氧气(压缩的),液化石油气,煤及粉尘,润滑油等。 序号 物质名称 危险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燃烧性 1 空气(压缩的) 第2.2类不燃气体 22003 不燃 2 氧气(压缩的) 第2.2类不燃、无毒性气体 22001 助燃 3 液化石油气 第2.1易燃气体 21053 易燃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情况表 2.1 润滑(液压)油 润滑(液压)油通常多为矿物油,密度约在 0.75-0.95g/cm3 之间,闪点(开口)一般高于150℃,属可燃物品。油品在储运、使用过程中存在意外泄漏污染环境和着火燃烧的危险。 2.2煤粉尘 主要为原煤堆煤区及运煤、破碎过程产生粉尘。堆煤区中煤的堆放过程会产生煤粉尘,煤的装卸及搬运都会产生煤粉尘。煤粉尘与周围环境状况、装卸落差高度、风速及煤含水量等有关。堆煤表面煤尘的排放受诸如风速、煤堆的几何形状、煤的密度、水分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满足粉尘爆炸条件时,会引发粉尘爆炸。原煤上料、破碎、除尘均有煤粉尘存在,当满足粉尘爆炸条件时,会引发粉尘爆炸。 3 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容器爆炸、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灼烫、粉尘、噪声与振动、坍塌、淹溺、不良作业条件等危险有害因素。 3.1 火灾、爆炸 1)电气火灾、爆炸 该项目可能引起火灾主要是电气火灾,变电所、变压器室、控制高低压配电室、生产车间电气设备较多,潜在着电气火灾的事故隐患。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有(1)由于鼠害、小动物等将电气线路咬坏引起线路短路事故;(2)设备陈旧、电路老化;(3)线路不更新,用电设备增添造成过载;(4)过载保护过大动作不敏感;(5)电器设备受湿漏电;(6)雷电;(7)无证操作擅自动用电器,不规范安装造成短路、过载;(8)设备检修保养不及时;(9)玩忽失职、操作失误引起电气火灾与爆炸。(10)玩忽失职、操作失误引起电气火灾与爆炸。(11)各个开关与引线接头处相间绝缘灭弧隔离板缺失。(12)电气设备、线路绝缘老化、损坏或降低导致短路引起的火灾。 此外,配电设备短路也会引起火灾爆炸。防雷接地不合格,电气设备未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而引发的火灾爆炸。针对电气火灾,做好电气过载保护、防雷接地保护和电气设备的维护等。 2)该项目维修所用氧气、液化石油气,均为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该项目原煤上料及车间车辆作业会引发煤粉尘飞扬,当达到粉尘爆炸浓度时,遇到明火会引发粉尘爆炸。 4)该项目危废库及生产场所存在易燃易爆物质,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另外,灭火器放置不当、在禁烟区吸烟、设备检修未卸压、检修备件未脱脂处理、检修工具有油污、系统氧含量超值、系统生产温度超值等等,也有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 3.2 容器爆炸 该项目主要压力装置有压缩空气储罐、气包。压力装置危险有害因素通常有三类压力装置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承压元件的失效、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等。由于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承压元件的失效,压力装置内的工作介质失控,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常见的压力装置失效有泄漏和破裂爆炸。泄漏是指工作介质从承压元件内向外漏出或其他物质由外部进入承压元件的现象。如果漏出的物质是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不仅可以造成热、冷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腐蚀或环境污染。破裂爆炸是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承压元件最常见的破裂形式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和蠕变破裂等。 该项目的各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附属的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如果因设计不合理、材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未检出、安装过程不符合规范要求、严重腐蚀及未定期检测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设备无法在设计压力下安全运行而发生爆炸事故。 安全阀等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或故障,有可能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内的工作介质超压时无法及时排放,导致超压爆漏事故发生。如果发生容器爆炸事故将会造成极大损失。 另外,检修用氧气瓶、乙炔瓶遇高温、附件失效均可导致气瓶爆炸事故。 3.3 触电 该项目生产装置中的用电设备较多,如各种动力、控制、照明电气及电缆、电线、开关等,几乎遍布每个生产岗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触电的几率较高,而且也是各类事故中造成伤亡最多的事故之一。 1)高压配电系统发生单母线接地,则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2)防雷接地不合格,电气设备保护性接地不良引发的触电事故; 3)带电作业,拆装临时电源线路未执行工作票制度或监护不到位,电气设备实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电气设备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都可能引起触电事故。 4)电气安全设施,如防护栏、隔离网等设置不到位,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防护措施不到位,如设备保护性接地不完善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5)未制定用电审批制度,未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违章用电、私自接线等都可能引发的触电事故。 6)生产场所变配电室、操作控制室及生产车间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如输配电线路、配电装置、各类电机、照明线路及其它电器设备设施等,其电压均超过安全电压,若接地或接零保护失效、绝缘损坏或老化、接地(接零)不符合要求、误操作或误入带电间隔、金属外壳无可靠保护接地,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操作时安全距离不够、带电作业、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违章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有发生触电的危险。 7)设备维修时,其防护装置可能被暂时拆除,在维修空间狭小,电气装置接头部位大多呈裸露状态下,如果此时未彻底切断设备电源,人员带电作业就有可能造成触及电气接头部位而发生触电事故。 8)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用电常识,修理电气设备未及时切断电源或有非专业人员误操作、或电工违章检修电气设施,如带负荷断开隔离开关,引起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将增加人员触电的可能性。 9)管理不善、违章指挥、作业人员违章操作、不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等。非电气作业人员维修电气设备,维修用电设备时没有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连锁保护装置等有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3.4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该项目各类传动、转动设备设施由于转动机械未设置防护罩、网、安全遮栏等安全设施或安全设施损坏、失效或残缺,生产系统中各种高速旋转的电机、泵、风机等传动装置以及往复运动部件的外露运动部分,输送皮带等移动机械因防护不良或无防护罩、防护屏,致使直接与人体接触时,有可能使人遭受打击、挤压、绞卷、碾压、割刺等机械伤害,同时机加工生产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机械事故。企业的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以及机器本身缺陷、破损等造成的,常见的因素有1)不采取安全措施,冒险作业。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3)操作人员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4)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5)在与机械相关联的不安全场所停留、休息。 6)违章操作,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服装进行操作。7)在检修和正常工作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 3.5 车辆伤害 车辆伤害事故指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坠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厂内运输任务重,厂内来往的车辆有装载机和运输车辆等,担负着设备设施、物料等运输搬运任务,工作量大,车辆出入频繁。如果机动车辆制作质量存在缺陷,车况差;各种安全附件不齐或安全附件有缺陷;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驾驶员出车前缺乏安全检查,带故障出车;驾驶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车辆超载、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疲劳驾驶,开车思想不集中,道路视线不良,违章驾驶等等,都会造成严重的车辆伤害事故。 3.6 高空坠落 该项目生产装置中的高大设备、平台等,形成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可能性条件。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来自于高空作业时的违章和生产场所的隐患。生产管理不严,违章操作和违章巡检,防高处坠落安全设施不完善等,都易发生这类事故。特别是在生产装置检修期间,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参与维修人员多且相互交叉作业多,设备、管道敞开多等原因,若劳动组织不严密,缺少有效的安全措施,则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实践证明,检修期间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的次数远高于平时,同时还常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等事故的发生。 3.7 物体打击 该项目中高大设备较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有操作平台,因各种因素造成设备上的零部件脱落或检修、操作、维护时挡板不完善或不规范,受外力作用造成工具、杂物坠落,对下面人员造成物体打击。 由于发生断裂、松动、脱落或弹性位能等机械能释放,使失控的物件飞甩或反弹出去,对人造成伤害。例如轴的破坏引起装配在其上的皮带轮、飞轮、齿轮或其他运动零部件坠落或飞出;螺栓的松动或脱落引起被它紧固的运动零部件脱落或飞出;高速运动的零部件破裂碎块甩出;切削飞屑的崩甩等。另外弹性元件的位能引起的弹射。 3.8 中毒和窒息 该项目的浓缩机、受煤地坑、水池、跳汰机内部空间等均属有限空间,属缺氧危险作业场所。作业环境条件恶劣,如作业空间通风不畅或无通风设施,照明不足或光线不良,温度、湿度较高,有毒有害物质和窒息性气体滞留在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或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或指挥不当,强令作业人员冒险进入缺氧危险作业场所进行作业;未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出现缺氧危险时未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监护人员缺位或监护失误;缺氧危险作业管理有缺陷,如未制订作业方案,未申请安全作业许可,未经安全审查,无安全操作规程、规范等均可能发生窒息事故。 3.9 灼烫 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该项目涉及到灼烫主要为维修焊接烫伤。 3.10粉尘 该项目在受煤、传送、车间车辆带动浮尘等过程中有大量的粉尘产生。在缺乏完善的通风除尘设施和抑尘措施时,粉尘飞扬恶化作业环境,没有进行防尘防护,操作人员均有可能受到散发的粉尘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较大的粉尘可以较多地在上呼吸道沉降下来,它们会被纤毛、粘膜的节律性收缩以及咳嗽等排除,其危害性不大。但微米级的粉尘能达到肺泡内而很难除去,严重时可能引起尘肺病。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防止注意粉尘危害,在以上场所要尽量采取密闭操作,加强通风,为作业人员配备呼吸系统的防护用品。 3.11 噪声与振动 该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机械性噪声,例如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产生以及如空压机、风机、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操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感到烦燥,影响健康,且易使操作者产生失误,易发生工伤事故,长时间在噪音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职业性耳聋。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该项目振动来自筛分、空压机等,振动危害分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可导致工效降低、辨别能力和短时记忆力减低、视力恶化和视野改变,对血压升高、脊柱病变有一定的影响;局部振动可导致外周循环机能障碍及引起中枢神经、外周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振动也可导致建(构)筑物和设备设施的损坏,导致事故。 3.12 坍塌 该项目仓库、厂房等场所内原材物料、成品半成品等堆放过高,有发生坍塌的危险,不但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现场人员受伤。 厂内建筑物受地震、地面沉降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设施损坏。 3.13 淹溺 该项目设有水池,如果池周边防护不当,缺少池爬梯,安全警示标志缺少或不足,夜晚照明亮度不够等,当人员意外坠落时,就有可能造成人员淹溺。 3.14 不良作业条件 不良作业条件包括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光线过强),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等),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等),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地面有其他易滑物等),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和湿度不当。在不良作业条件下,操作人员可能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事故发生,或长期处于不良作业条件下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 该项目各作业场所的主要危险、有害分布情况见下表。 危险源分布表 危险危害 类别 生产车间 火灾 爆炸 容器爆炸 触电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高空坠落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中毒和窒息 灼烫 粉尘 噪声与振动 坍塌 淹溺 不良作业条件 煤棚 洗选车间 化验室 变电所 办公楼 注“”表示存在 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单位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中表1及表2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判别,需要辨识的危险化学品有维修用的氧气压缩的和乙炔(液化石油气)。 危险物质临界量表 序号 物质 临界量t 存量t 1 氧气(压缩的) 200 0.017 2 乙炔 1 0.014 构成重大危险源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1/Q1)(q2/Q2)(qn/Qn)≥1 式中 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0.017/2000.014/10.0141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本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周边500米内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五、消防配备情况 厂区道路,主要通道宽度为9m,次要道路宽度为6m,储煤棚内部能够回车,满足消防车辆通过要求,以便能够迅速到达火灾发生地点。 生产厂房设置人流疏散口及消防通道。 各生产场所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发生火灾时,能够使用水泵抽水池水进行灭火。 六、资源调查评估 XX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制度,购置了个人防护用具、医疗救护用品、监测检测设备、工程抢险装备、消防救援工具、通讯联络工具、应急照明工具、交通运输车辆、防洪防汛救灾物资等应急救灾物资。 公司依托生产车间建立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救援队伍从员工中抽调骨干力量,身体素质较强的男性员工组成,具备应急救援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公司储备的应急装备物资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综合分析,公司具备处置以下事故能力 1、一般事故以下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和对一般事故以上事故灾难的先期应急处置工作。 2、但发生下列事故时,可认定为超出本公司应急处置能力,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支援应急 1)火灾事故已由初期阶段向发展阶段、猛烈燃烧阶段发展,则应立即向当地消防部门报告,同时还应向XX政府、泽州县能源局、泽州县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2)发生爆炸事故(如粉尘爆炸等),无论有无人员伤亡,均应立即向XX政府、泽州县能源局、泽州县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发生职业中毒事故、有限空间作业中毒或窒息事故且有人员受伤时,则应立即向当地医疗救援机构报告,并立即向XX政府、泽州县能源局、泽州县应急管理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4)其它公司负责人认为超出本公司处置能力的事故。 5)公司范围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上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为有必要介入时,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应立即向其对接并移交应急救援指挥权,调动公司所有应急资源和力量,全力配合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展开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公司应急能力主要差距表现在公司现有的兼职救援人员没有经过外部正规培训,救援知识和技能差,应急演练工作也未扎实有效开展,未对应急效果进行评估,应急物资的储备主要为一般、常用的抢救设备,未设立专门的医疗救护设施和专业救护人员,应急能力亟待提升。对于超出公司应急能力的事故,应果断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扩大应急,切不可盲目自救。 七、应急资源 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