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5 400 300 300 附录附录A 控制点埋石图及标志注字方法控制点埋石图及标志注字方法 本附录所规定的各级平面水准点标石的埋设规格均为一般地区普通标石的 埋设(标石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现场浇注) ,对于特殊地区的标石埋设,应根 据线路所在地区的土质、地质构造及区域沉降等因素,进行特殊地区的控制点 埋设(如基岩点、深埋点等) 。 A.1 控制点标志 A.1.1 金属标志制作材料为铸铁或其它金属。规格应符合图A.1.1的规定,图 中“”处为测量单位名称。 A.1.2 不锈钢标志可采用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不锈钢材料, 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规格应符合图A.1.2的规定。 8020~30 φ 不锈钢 普通钢 图 A.1.1 金属标志(单位mm) 图 A.1.2 不锈钢标志(单位mm) A.2 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 A.2.1 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建筑物上各等平 面控制点标石设置规格应符合图A.2.1-1、图A.2.1-2的规定。 图 A.2.1-1 建筑物 CP0 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 10 45 5 φ 20 80 60 10 GPS 点 96 图 A.2.1-2 建筑物上 CPI、CPII 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 A.2.2 CP0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2的规定。 图 A.2.2 CP0 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 A.2.3 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3的规 定。 300 150 250 97 600 250 150150550 250 300 ≥750 1 2 3 4 5 6 图 A.2.3 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 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2.4 三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4规定。 500 250 150150450 200 250 ≥650 1 2 3 4 5 6 图 A.2.4 三等及以上导线/三角形网/GPS 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 A.2.5 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5规定。 98 图 A.2.5 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 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土面;2-素土;3-冻土线; 4-贫混凝土 A.2.6 一、二级导线/五等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6规定。 图 A.2.6 一、二级导线/五等 GPS 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 土面;2-素土;3-贫混凝土 99 A.3 水准点标石的埋设 A.3.1 二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1的规定。 250 150150550 250 300 ≥750 1 2 3 4 5 6 600 图 A.3.1 二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盖;2-地面;3-砖;4-素土; 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3.2 三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2的规定。 500 250 150150450 200 250 ≥650 1 2 3 4 5 6 图 A.3.2 三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盖;2-地面;3-砖;4-素土; 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3.3 四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3的规定。 100 150150450 150 200 ≥650 1 2 3 4 图 A.3.3 四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地面;2-素土;3-冻土线;4-贫混凝土 A.3.4 水准基点墙脚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4的规定。 75 60 40 120 40 30 50 1 B M 水准点 请勿碰动 图 A.3.4 墙脚水准基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墙面 101 A.3.5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规格 图 A.3.5 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规格及埋设图 注基岩水准点应达到基岩,深埋水准点埋设深度应达到稳定的持力层 102 A.4 无砟轨道CPIII控制点埋设要求 A.4.1 元器件要求 1 无砟轨道CPⅢ控制点的元器件必须采用工厂精加工元器件 (要求采用数 控机床) ,用不易生锈及腐蚀的金属材料制作,有带支架的反射镜、轨道标记销 钉、标记点锚固螺栓、栓孔保护销钉(塑料)等。平面和高程控制标志分别短 标、长标,观测时进行平面、高程标互换。 2 CPⅢ控制网的测量标志必须达到以下要求具有强制对中、能在其上安 置和整平棱镜、可将标志上的高程准确地传递到棱镜中心、能够校准棱镜上的 圆水准气泡等功能,而且能够长期保存、不变形、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 便、价格适中; 3 同一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应该小于0.5mm, 分解到X、Y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4mm、Z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 应大于0.2mm; 4 不同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也应该小于 0.5mm,分解到X、Y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4mm、Z方向的重复安 装偏差不应大于0.2mm; 5 同一段线路上的轨道施工精调和精测单位、竣工时的轨道线形竣工测量单 位、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和测量单位,必须使用同一型号的CPⅢ控制网测量标志。 A.4.2 CPIII控制点一般按为60 m左右一对布设,且不应大于80 m,点位设 置高度应不低于轨道面0.3m,且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 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 和使用。 1 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础上,也可设置在专门的混凝土立柱 上。 103 图 A.4.2-1 无砟轨道 CPIII 路基地段埋设示意图 注CPIII 控制点距离设计轨面高差一般为 300mm 左右。 2 桥梁上一般布置在防护墙上。 图 A.4.2-2 无砟轨道 CPIII 控制点桥梁上埋设示意图 注1、CPIII 控制点距防护墙表面 50mm 左右。 3 隧道里一般布置在电缆槽顶面以上3050厘米的边墙内衬上。 图 A.4.2-3 无砟轨道 CPIII 控制点隧道内埋设示意图 注标记点设置在内衬上,点位距电缆槽边墙表面 30-50cm 左右。 A.4.3 CPIII控制点的安装包括安装标记销钉(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销钉取 下保存) 、安装反射镜(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反射镜及销钉取下保存) 。 A.4.4 在CPII控制点设置处附近,应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志。点号标志 可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的标志牌,也可采用用白色 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30cm20cm,应注明CPIII编 号,工程线名简称,施测单位名简称,如图A.4.4-4 所示。 104 图 A.4.4 CPIII 控 制 点 的 点 号 标 志 A.4.5 CPIII网的点编号原则如下 CPIII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 CPIII点以数字CPIII为数字代码 所有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线路里 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 复。 CPIII 点名编号原则 点编号 含 义 数字代码在里程内点的位置 0356301 表示线路里程 DK356 范围内线路里程增大方 向左侧的 CPIII 第 1 号点,“3”代表“CPIII” 0356301 (轨道左侧)奇数 1、3、5、7、9、11 等 0356302 表示线路里程 DK356 范围内线路里程增大方 向右侧的 CPIII 第 2 号点,“3”代表“CPIII” 0356302 (轨道右侧)偶数 2、4、6、8、10、12 等 A.5 线路定测标志桩尺寸 A.5.1 方桩顶面为44cm,若为圆桩顶面直径为4cm,桩长30~35 cm。 A.5.2 标志桩尺寸宜为宽5~8 cm,厚2cm,桩长35~40 cm。 A.5.3 板桩尺寸宜为宽4~5 cm,厚1~1.5cm,桩长30~35 cm。 A.6 标 识 A.6.1 采用混凝土埋石的CPⅠ、CPⅡ、CPⅢ控制点、水准基点的标志注字如 图A.6.1,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应注明编号、单位、测设时间等。 XX 线 0356301 xxx 单位 105 当在岩石上设水准点则应用红油漆将点全部涂红,并标注上述项目。 CPⅠ控制点 CPⅡ控制点 CPⅢ控制点 水准基点 图 A.6.1 标志注字示意图 CPⅠ 施测单位 年 月 CPⅡ 施测单位 年 月 CPⅢ 施测单位 年 月 BMXX 施测单位 年 月 106 20cm 30cm 20cm 30cm 20cm 30cm A.6.2 隧道后洞内中线点、水准点、控制点的标志,应在点位相应的隧道边墙上画出(如 图 A.6.2) ,标志框内以白油漆刷底色,以红油漆书写文字和数字。 图 A.6.2 隧道内标志注字示意图 中线桩名称 里程 控制点名称 水准点名称 107 附录附录B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要求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要求 B.0.1 光电测距仪、 全站仪应按照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 光电测距仪的照准头、 经纬仪和反射镜应按出厂时的配套号码使用, 否则必须重新检验三轴 (发射轴、 接收轴、照准轴)的平行性和检定加常数。 B.0.2 新购的光电测距仪、全站仪,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仪器修理后应重新 检定。用于线路、桥梁、隧道控制测量的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每年应检定一 次,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检定;用于线路中线测量的光电测距仪 应定期与精度不低于1/100 000的已知边长或自设的专用基线比长,比测的误 差超过标称误差的2倍时,应进行检定。 检定的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 中、 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 (GB/T 16818-1997) 的规定。 B.0.3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校三轴的平行性与圆水准器及光学对中器。 2 视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2m以上。 3 视线应避免通过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一般要求离开高压线2~5m。 4 视线宜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 5 视线背景应避免反光体, 在反射光束范围内, 不得同时出现两个反射器, 测距时步话机应避免距离仪器太近。 6 在低气温下作业时, 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 稳定的工作状态,方可测距。 7 在晴天作业时,仪器应打伞,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在线路、桥梁、 隧道控制测量中,当反射镜无遮阳罩时应打伞。 8 避免在烟、尘、雨、雾、霜、雪、雷、电及四级以上大风等不利条件下 测距。 B.0.4 所使用光电测距仪的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测角应在仪器 有效检定期内。每个项目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 的读数较差, 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 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指标0.5″级仪器不应大于0.5″,1″级仪器不 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 隙动差指标0.5″和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108 4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0.5″和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 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5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 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 效补偿; 6 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7 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基座的位移指标0.5″和1″级仪器不应超过0.3″, 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8 光学(或激光)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B.0.5 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技术的测距及辅助工具的检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 2 测距仪使用的气象仪表, 应送气象部门按有关规定检测。 当在高海拔地 区时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3 测尺频率的校正精度应高于110-6。 4 周期误差的振幅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6倍, 检定中误 差不应大于0.5mm。 5 加常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固定误差的0.5倍; 乘常 数的检定中误差不应大于仪器标称精度中比例误差系数的0.75倍。 6 光学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1mm。 7 安置反射器的对中杆使用前应检查圆水准的正确性; 安置反射器的光学 对中器旋转180时,先后标定的两点应重合,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 109 附录附录C 水准仪(数字水平仪)、水准尺技术要求水准仪(数字水平仪)、水准尺技术要求 C.1 仪器作业要求 C.1.1 作业时,所使用水准仪(电子水平仪)应在仪器有效检定期内。每个项 目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 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左右测定一次,DS05、DS1级不应超过15″;DS3 级不应超过20″ 2 水准仪光学测微器的使用应正确,其分划值的平均值与名义值之差应不 超过0.001mm。 3 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补偿误差a△ 对于二等水准测量不应超过0.2″, 三等水准测量不应超过0.5″。 C.1.2 水准尺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因瓦水准标尺,不应超过 0.15mm;条行码尺,不应超过0.10mm。木质双面标尺不应超过0.5mm。 2 水准尺的圆水准器气泡,当水准标尺位于垂直位置时应居中。 3 水准尺分划面弯曲差 (矢距) , 对于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应不超过4mm; 对区格式水准标尺应不超过8mm。 C.2 仪器的检校 C.2.1用于水准测量的仪器应送守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和校准, 并在检定和 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C.2.2水准仪的检校按JJG425规定执行,水准标尺的检校按JJG8按规定执行, 光电测距仪的检校按JJG703规定执行, 光学经纬仪的检校按JJG414规定执行, GPS接收设备的检校按JJF1118规定执行。 C.2.3对于新出厂仪器以及作业前和跨河水准测量使用的人仪器检校, 项目按表 C.2.3规定执行,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按GB/T12897-2006附录B执行。 表 C.2.3 序号 仪器 检验项目 新仪器作业前跨河水准测量 1 标尺的检视 2 标尺上的圆水准器的检校 3 水准 标尺 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110 序号 仪器 检验项目 新仪器作业前跨河水准测量 4 标尺名义米长及分划偶然中误差的测定 5 标尺温度膨胀系数的测定 6 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的测定(条码 标尺)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 分划读数差的测定 7 标尺中轴线与标尺底面垂直性测定 8 水准仪的检视 9 水准仪上概图水准器的检校 10 光学测微器隙动差和分划值测定 11 视线观测中误差的测定 12 自动安平水准仪补偿误差的测定 13 十字丝的检校 14 数字水准仪视线距离测量误差 15 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 16 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校 17 i 角检校 18 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摆差 2C 角的测 定 19 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坚轴误差的测定 20 自动安平水准仪器致误差的测定 21 倾斜螺旋隙动差、分划误差和分划值的 测定 22 符合水准 器分划值的测定 23 系统分辨率检定 24 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 25 经纬仪 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的测定 C.2.4 表C.2.3中表示应检验的项目,当所有使用的仪器的方法该项检验无关 时,可不作检验。表中第4、5、20、23项检验由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验。 C.2.5经过修理和校正后的仪器应检难受其影响的有关项目, 自动安平系统修理 和校正后,第20项应检验。 C.2.6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各检校 一次,i角,作业开始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 校一次。 C.2.7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若开测为未结束 测段,则在新测段开始前进行测定。 111 C.2.8每日工作开始前应检校表C.2.3中第2、9项。若对仪器某一部件的质量 有怀疑时,应及时进行相应项目的检验。 C.2.9作业期结束后应检验表C.2.3中第3、4项各一次。 C.3 二等水准测量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 C.3.1 水准标尺长度改正 1 依据水准标尺长度计量部门提供的检定结果施加改正。若出测前与收测 后水准标尺每名义米长的变化不大于30μm,则取平均值进行改正;若变化超 过30μm,应分析变化原因,决定是否重测或如何进行改正。 2 计算改正数的方法 水准测量测前、测后两次检定标尺长度与改正系数计算示例如表C.3.1 C.3.1 标尺长度改正系数计算示例表 单位mm 一根标尺名义米长 一付标尺 标尺改正系数 测定日期 尺号 No.50151 尺号 No.50152名义米长 ƒ名义米长-1 000 测前 1979.4.26 1 000.005 1 000.010 1 000.008 测后 1979.9.30 1 000.009 1 000.020 1 000.014 中数 1 000.007 1 000.015 1 000.011 0.011 一测段高差改正数δ由(4.6.1 )计算 δƒh C.3.1 式中 h往测或返测高差值,单位为(m) ; ƒ标尺改正系数,单位为毫米每米(mm/m) 。 C.3.2 水准标尺温度改正 一测段高差改正数由式(4.6.2)计算 hatt 0  C.3.2 式中 t标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t0标尺长度检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 a标尺因瓦带膨胀系数,㎜/(㎜℃) ; h测温时段中的测站高差,单位为米(m) 。 C.3.3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 一测段高差正数由式C.3.3-1计算 112  mmii H/ 1   (C.3.3-1) 式中 m 两水准点正常重力平均值,10-5m/s2,依式C.3.3-2计算; i 、 1i 分别为 1i点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10-5 m/s2,依式C.3.3.-3 计算; Hm两水准点概略高程平均值,单位为米(m) 。 miim H1543.02/ 1    ( C.3.3-2)  978032(10.0053024sin2φ0.0000058sin2φ) (C.3.3.-3) 式中 φ 水准点纬度; 值取至0.0110-5m/s2。 C.3.4 水准路线闭合差的改正 若所计算的水准路线自成独立环线, 或闭合于两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之间 的单一路线,则此路线材合差W应按测段站数n成比例配赋于各测段高差中, 按式C.3.4计算高差改正数 i  Wnni i / (C.3.4) 式中 W已施加C.3.1C.3.3∽的各项改正后的闭合差,单位为毫米(㎜) ; i n 第i测段的测站数。 113 附录附录D 控制点点之记控制点点之记 XXX点之记 工程名称 第 页 共 页 点 名 等 级 详细位置图 标石断面图 点位 详细 说明 (点位近视图片) 交通路线 所在地 (点位远景、远视图片) 标石类型 概略坐标 标石质料 B L 选点单位 埋石单位 观测单位 选 点 者 埋 石 者 观 测 者 选点日期 埋石日期 观测日期 备注 114 附录附录E 变形测量控制点规格变形测量控制点规格 E.0.1 变形测量观测墩的造埋规格应符合图E.0.1的规定。 1200 300 100 100 200 100 100 300 1200 300 100 100 200 100 100 300 根据地质条件而定 1000~2000 根据观测者高度 而定1200~1300200300 1200 50~100 100 200 150 160 160 地冻线以下500 100100 φ6200 B B 8200200 自然地面 墩面埋设条件 A A BB 4φ12 φ6200 4φ8 δ8 δ8 AA 4φ12 图 E.0.1 变形测量观测墩图(单位mm) 注墩面尺寸根据强制归心装置尺寸而定 115 附录附录F 轨道控制网轨道控制网CPIII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结构形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结构形式 F.1 CPⅢ控制网的平面构网图形 F.1.1轨道控制网CPⅢ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图F.1.1-1所示的构网形式。平面观 测测站间距应为120m左右,每个CPIII控制点应有三个方向交会。 120m 60m CPIII控制点自由测站点观测方向 图 F.1.1-1 测站间距为 120m 的 CPⅢ平面网观测网形示意图 因遇施工干扰或观测条件稍差时, CPⅢ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图F.1.1-2所示 的构网形式,平面观测测站间距应为60m左右,每个CPIII控制点应有四个方 向交会。 60m 60m CPIII控制点自由测站点观测方向 图 F.1.1-2 测站间距为 60m 的 CPⅢ平面网构网形式 F.1.2 CPⅢ平面网与上一级CPⅠ、CP Ⅱ控制点联测可以通过自由测站置镜观 测CPⅠ、CP Ⅱ控制点,或采用在CPⅠ、CP Ⅱ控制点置镜观测CPIII点。 1 当采用在自由设站置镜观测CPⅠ、CP Ⅱ控制点时,应在2个或以上连续 的自由测站上观测CPⅠ、CP Ⅱ控制点,其观测图形如图F.1.2-1所示 116 120m60m CPIII控制点自由测站点观测方向 CPI、CPII控制点 图 F.1.2-1 在自由测站置镜观测 CPⅠ、CP Ⅱ控制点的观测网图 2 当采用在CPⅠ、CP Ⅱ控制点置镜观测CPIII点,应在CPⅠ、CP Ⅱ控制点 置镜观测三个以上CPIII控制点。其观测图形如图F.1.2-2所示 CPIII控制点自由测站点观测方向 CPI、CPII控制点 图 F.1.2-2 在 CPⅠ、CP Ⅱ控制点置镜观测 CPIII 点的观测网图 F.2 CPⅢ控制点的高程测量的水准路线形式 F.2.1 CPⅢ控制点高程的水准测量宜采图F.2.1-1所示的水准路线形式。 测量 时,左边第一个闭合环的四个高差应该由两个测站完成,其他闭合环的三个高 差可由一个测站按照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单程观测。单程观测 所形成的闭合环如图F.2.1-2所示。 10m 60m 测站点CPIII控制点 图 F.2.1-1 矩形法 CPⅢ水准测量原理示意图 117 10m 60m CPIII控制点 F.2.1-2 CPⅢ水准网单程观测形成的闭合环示意图 F.2.2 CPⅢ控制点高程的水准测量也可采图F.2.2-1和图F.2.2-2所示的水准路 线形式。测量时,往测时以轨道一侧的CPⅢ控制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另一 侧的CPⅢ控制点在进行贯通水准测量摆站时就近进行中视观测。 返测时以另一 侧的CPⅢ控制点为主线贯通水准测量, 对侧的控制点在摆站时就近进行中视观 测。观测所形成的闭合环如图图F.2.2-3所示 测站点CPIII控制点线路水准基点 后视前视中视 图 F.2.2-1 CPⅢ往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118 测站点CPIII控制点线路水准基点 后视前视中视 图 F.2.2-2 CPⅢ返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60m CPIII控制点 10m 图 F.2.2-3 CPⅢ高程网往返观测形成的闭合环示意图 119 F.3 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测量建网形式 F.3.1 由单个CPⅢ测站12个测点可计算16段CPⅢ相邻点间的高差如图F.3.1所示 图F.3.1单个测站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网示意图 F.3.2 多个测站所形成的CPⅢ三角高程网如图F.3.2所示。 图F.3.2 多个测站CPⅢ控制网自由测站三角高程网示意图 120 F.4 CPIII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 F.4.1 CPIII平面控制网外业观测时, 应按表F.4.1格式现场填写CPIII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 站测量记录表。 表F.4.1 CPIII 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 线 段 第 页共 页 测量单位 天气 测量日期 年 月 日 自由测站点编号 温 度 气 压 CPIII点编号 备注 CPIII点编号 备 注 自由测站、CPIII点编号示意图 线路里程方向 说明 将自由测站点和CPIII点的编号标记于上述示意图中。 每一测站均应填写一张表格。 观测 记录 测量时间 时 分 121 附录附录 G 高速铁路工程现场交接桩纪要高速铁路工程现场交接桩纪要 高速铁路工程现场交接桩纪要 线线 段段 交交 桩桩 文文 件件 标段标段 ((DK 至至 DK )) 年年 月月 日日 122 交接桩纪要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建设单 位、 测量单位、 监理咨询单位和 施工单位进行了交 接桩工作。测量单位测量代表将测设在实地的桩点交给接桩单位代表,现纪要 如下 一、交桩范围交桩范围 标段DK 至DK 段 二、参加单位及参加人员二、参加单位及参加人员 建设单位 (参加人员) 测量单位 (参加人员) 监理咨询单位 (参加人员) 施工单位 (参加人员) 三、交桩内容三、交桩内容 四、资料交接清单四、资料交接清单 五、交接意见五、交接意见 六、资料交接单位及签字六、资料交接单位及签字 交桩单位 (章) 交 桩 者 年 月 日 接桩单位 (章) 接 桩 者 年 月 日 咨询监理单位 (章) 年 月 日 123 本规范规定用词说明本规范规定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 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 或“应按执行”。 124 条文说明 条文说明 本条文说明主要是对重要的条文的编制依据、 存在问题以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 以说明。为了减少篇幅,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条文。 1 总 则 1.0.1 本条阐明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高速铁路铁路工程测量是高速铁路工程建设的一项 先行的基础工作,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各阶段及运营维护提供可靠的测量保障。 1.0.2 本规范内容涵盖了高速铁路铁路工程建设各阶段所应进行的主要测量工作。 根据铁 路技术等级标准的划分,高速铁路是指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铁路,由 于本规范所规定的测量精度及方法是根据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要求制定, 按照铁路轨道静 态检测精度标准, 设计行车速度200km/h无砟轨道铁路的静态平顺性标准与设计行车速度 250km/h~350km/h无砟轨道铁路的静态平顺性标准相同,因此本条规定新建200km /h无 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1.0.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 施工中要求由坐标反算的边长值与现场实测值应尽 量一致,而国家的3带投影坐标,在投影带边缘的边长投影变形值达到340mm/km。因 此本条规定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 把边长投影变形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满足高速铁路施 工测量的要求。 德国高速铁路采用MKS定义的特殊技术平面坐标系统。MKS可根据需要把地球表面 正形投影到设计和计算平面上,发生的(不可避免的)长度变形限定在10mm/km的数量 级上。在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工程测量中,博格公司要求基础控制网平面相对精度为 1/100000。根据武广线、郑西线无砟轨道CPⅢ控制网的测量实践也表明,在满足边长投 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10mm/km的条件下,CPⅢ观测距离不需进行投影改化进行平差计算 就可满足CPⅢ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如果投影变形值超过10mm/km,CPⅢ观测距离不进行 投影改化就很难满足CPⅢ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参考国外先进的控制测量技术和总结津京 城际和武广、郑西客运专线的经验,本条规定投影长度的变形值不宜大于10 mm/km。 对于个别地段投影长度的变形值大于10 mm/km的情形,则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高斯 投影和高程投影改化,使坐标反算值与测量值的互差值不大于10 mm/km。 1.0.4 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全国统一使用的国家高程基准,客运专线线路长,与道路、 管线、河流及市政设施交叉频繁,为了准确测量高速铁路与交叉物的高程关系,因此本条 规定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0.5 为了对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各阶段控制测量的精度、方法进行规范,使之满足高速铁 路工程建设勘测设计、工程施工、轨道施工及运营维护各阶段对测量成果的需求,本条规 125 定把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目的及功能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 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 1 勘测控制网是勘测设计单位在勘测设计阶段为满足高速铁路工程勘测设计和向施 工单位进行交桩而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它包括框架控制网CP0、基础平面控制网 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 2 施工控制网是为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的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网。 它包括基 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以及在此基础上加密 的施工平面、高程控制点和为轨道铺设而建立的轨道控制网CPⅢ。 3 运营维护控制网是在高速铁路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交给运营单位,为运营阶段对 高速铁路工程进行变形监测、 运营维护的平面、 高程控制网, 它包括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轨道控制网CPⅢ以及轨道维护基标。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分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其基本工作流程见说明图 1.0.1。 说明图1.0.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基本工作流程图 1.0.6 高速铁路建立框架控制网CP0,是在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126 平面控制网按三级布设的基础上,总结京津城际铁路、郑西、武广、哈大、京沪、石武高 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实践经验而制定的。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三 级平面控制网分别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和轨道控制网CPⅢ。 由于高速铁路线路长、地区跨越幅度大且平面控制网沿高速铁路呈带状布设。为了控制带 状控制网的横向摆动,沿线必须每隔一定间距联测高等级的平面控制点,但是由于沿线国 家高级控制点之间的精度较低,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经国家点约束后使高精度的CPⅠ控 制网发生扭曲,大大降低了CPⅠ控制点间的相对精度,个别地段经国家点约束后的CPⅠ 控制点间甚至不能满足1/170000的要求。在测量中不得不采用一个点和一个方向的约束 方式进行CPⅠ控制网平差,但这种平差方式给CPⅠ控制网复测带来不便。为此在京津城 际铁路、哈大、京沪、石武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首先采用GPS精密定位测量方法建立 高精度的框架控制网CP0,作为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基准,不仅提高了CPⅠ控 制网的精度,也为平面控制网复测提供了基准。因此本条规定在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开展 前,应首先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框架控制网(CP0) 。 1.0.7本条规定按分级布网的原则把平面测量控制网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 网,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为了便于规范条文的编写,把各级 平面控制网用英文字母和罗马数字来表示 CPⅠ为基础平面控制网, CPⅡ为线路平面 控制网, CPⅢ为轨道控制网。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 1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 2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 3 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提供控制基准。 三级平面控制网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说明图1.0.7所示 说明图1.0.6 高速铁路三级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1.0.8 高速铁路高程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为线下工程施工和轨道施工、营运维护提供高程控 制基准,为了满足线下工程施工的要求,应建立全线统一的高程控制基准,即线路水准基 点。在轨道施工和营运维护阶段,线路水准基点的密度不能满足轨道施工和营运维护的要 127 求,因此应在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基础上建立第二级永久性的轨道高程控制网CPⅢ。 1.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包括了勘测设计、线下工程施工、轨道施工、竣工验收测量,整 个测量周期长,其间还包括施工期间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复测与维护。而且由于高速铁路线 路长、地区跨越幅度大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