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授课范围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煤矿测量基础知识 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造成矿井水害的主要原因 矿井防治水措施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的透水预兆 井下发生水灾时怎样抢救遇难人员 煤矿地质学基础知识 一、地球 地球是一个椭圆球体,北极凸出18.9m,南极凹进25.8m,赤道至北纬45略低,赤道至南纬60略高。半径大约6371km。 二、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目前重点是研究地球的外部硬壳地壳。 三、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是指地球的组成物质在空间上呈圈层状分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 外圈层是指地表至上1800km范围内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主要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等。 水圈主要有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生物圈是指凡是有生物活动的范围。 外圈层是指地表至地心范围内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指地表以下至33km范围内的固体硬壳,主要有矿物和岩石组成。地幔是指地壳以下至2900km范围。地核指地幔以下至地心范围。 四、地质作用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几十亿年以来,一直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促使地球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根据地质作用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促使地壳物质发生变形、变位的运动。 岩浆作用是指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作用。 变质作用是指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或外来物质的参与,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地震作用是指将发生地震的全部作用过程。 作用结果地势高低变化、海陆变迁、褶皱或者断裂等。 (二)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和水溶液的各种化学反应等,使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剥蚀作用是指风、雨、流水等各种外力,它们对地表岩石风化后的产物从原地剥离下来的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风、水等动力,将它们从风化剥蚀的地区搬运到沉积区的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物质在新的环境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固结成岩作用是指随着地壳的下沉,先期形成的沉积物被后来的沉积物覆盖,经过压力、温度或溶液的影响下形成岩石的作用。 作用结果削高补低、夷平地表。 五、矿物、岩石 矿物是指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有固体形态石英、金刚石等;液体形态水、自然汞等;气体形态天然气、硫化氢。 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是指岩浆侵入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先已经形成的岩石,由于高温、高压和外来物质的参与,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 沉积岩是指由早期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及搬运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的一种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典型构造标志是层理构造,它在地壳表层分布最广,是最常见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根据成因可分为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和生物成因的岩石。 碎屑岩类可分为 砾岩 直径>2mm 粗砂岩 0.5mm<直径≤2mm 砂岩 中砂岩 0.25mm<直径≤0.5mm 细砂岩 0.1mm<直径≤0.25mm 粉砂岩 0.01mm<直径≤0.1mm 粘土岩类可分为 泥岩 粘土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页岩 沿层理面分裂成薄页片性质的岩石 化学和生物成因的岩石煤矿常见的是石灰岩。 六、煤 煤是一种沉积作用形成的可燃有机岩,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变而成的。 (一)煤的形成 植物从死亡及其遗体堆积到转变成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泥炭化或腐泥化作用阶段和煤化阶段。 泥炭化作用由高级植物转化为泥炭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腐泥化作用由低级植物转变成腐泥的生物化学作用过程。 煤化阶段随着地壳的沉降运动,不断增厚的泥炭或腐泥被埋到地下深处,在地热和上覆沉积物压力的作用下,泥炭转变成腐殖煤或腐泥转变为腐泥煤的物理化学作用过程。 (二)我国主要聚煤期 三大聚煤期 石炭纪二叠纪 侏罗纪 第三纪 本矿煤层主要分布情况1--5煤在二叠纪,6--10煤在石炭纪。 (三)煤的形成条件 1、植物条件 2、自然物理条件 3、气候条件 4、地壳运动条件 (四)各类煤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煤的变质作用是指在温度、压力的作用下,促使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工艺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变质作用的结果,使褐煤变成不同煤种的煤。 1、无烟煤(WY) 属最高变质煤。挥发分低,碳含量高,相对密度大,无粘结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主要用于民用燃料和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 2、贫煤(PM) 属变质程度最高的烟煤。加热时不产生胶质体,不粘结或微弱粘结。一般作动力或民用燃料。 3、贫瘦煤(PS) 粘结性较弱的高变质、低挥发分烟煤。主要用于发电、民用及锅炉燃料。 4、瘦煤(SM) 中等变质的烟煤,低挥发分、中等粘结性炼焦煤。 5、焦煤(JM) 中等变质烟煤,中等至低挥发分,中等及强粘结性,炼焦。 6、肥煤(FM) 属中变质烟煤,中等及高挥发分,强粘结性,炼焦配煤中的基础煤。 还有,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等。 七、煤层 (一)煤层顶、底板 通常把煤层上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叫煤层顶板,把煤层下部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叫做煤层底板。煤层的顶板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老顶,如图11所示。煤层的底板也可以分为直接底和老底。 图1-1煤层顶底板的组成 1、顶板 1)伪顶伪顶是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小于0.5m,常由炭质页岩组成。在采煤过程中,伪顶多随落煤而垮落。 (2)直接顶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伪顶时的一层或几层岩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有一定稳定性的岩层组成。在采煤过程中,直接顶通常随回柱或移架而垮落。 3)老顶老顶是指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煤层没有直接顶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通常由砂岩、砂砾岩、石灰岩等岩层组成。老顶不随直接顶垮落、能在采空区维持很大的悬露面积。 2、底板 1直接底直接底是指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强度较低的岩层,通常由泥岩、页岩、粘土岩等岩层所组成。当直接底为松软岩石时,易发生底鼓和支柱陷入底板的情况。在急倾斜煤层中,直接底还可能出现沿倾斜滑动的现象,常造成巷道支护困难。 2老底老底是指位于直接底之下比较坚固的岩层,多为砂岩、粉砂岩,也有石灰岩。 (二)煤层的形态与结构 1、煤层的形态 图1-2 似层状和非层状煤层 1-藕节状;2-串珠状;3-瓜藤状;4-鸡窝状;5-扁豆状 煤层的形态有层状、似层状和非层状3类。层状煤层成层状分布,厚度变化不大。似层状煤层形状像藕节、串珠、瓜藤等,层位上有一定的连续性,但厚度变化较大。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扁豆等,层位上连续性不明显,常有大范围尖灭。似层状煤层和非层状煤层如图12所示。 2、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比较稳定的夹矸层,可将煤层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分布的比较稳定的矸石夹层;复杂结构煤层中则含有数目不等呈层状分布的且较稳定的矸石夹层。 (三)煤层的厚度 煤层厚度有总厚度与有益厚度之分。煤层的总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包括夹矸层在内的厚度;煤层的有益厚度是指去除夹矸层之后的厚度。煤层有薄有厚,差别很大,薄的仅几厘米,最厚的可达200余米。不同的煤层厚度不同,同一个煤层的不同位置厚度通常也不同,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尖灭。 我国把厚度小于1.3m的煤层称为薄煤层,厚度为1.33.5m的煤层称为中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称为厚煤层。有时习惯上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又称为特厚煤层。 (四)煤层产状 煤层的产状就是地下煤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用产状要素表示。煤层的产状要素如图13所示,包括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图1-3 煤层的产状要素 AOB走向线; OD倾斜线; OD′倾向线; α倾角 1、煤层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就是煤层的走向。 2、煤层倾向。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且向下延深的直线叫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煤层的倾向。 3、煤层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为煤层倾角。 我国把煤层按倾角不同分为3类,倾角小于25的煤层叫缓倾斜煤层,倾角为25~45的煤层叫倾斜煤层,倾角大于45的煤层叫急倾斜煤层。一般将倾角小于8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 八、地质构造 (一)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煤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被挤得弯弯曲曲,但仍然保持其连续性的构造形态。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部向下弯曲的称为向斜,中部向上弯曲的则称为背斜,如图14所示。 图1-4褶皱和褶曲 背斜或向斜凸凹部分的顶部称为褶曲的轴部,两侧称为褶曲的翼部。背斜和向斜在位置上往往是彼此相连的。 (二)断裂构造 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当地应力超过煤岩层的极限强度时,煤岩层将发生断裂,形成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分为两种,即节理和断层。 1、节理 断裂面两侧的煤岩体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节理在地下煤岩体中普遍存在,但是在不同地区、其他类型地质构造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类型的岩层中,节理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 节理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节理称为构造节理。其特点是分布广泛,有一定的规律性。另外也有一些节理不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比如由岩层中的泥裂、冰川作用形成的裂隙以及风化裂隙等,这几种节理称为非构造节理。其特点是分布范围小,分布规律不明显,一般只出现在接近地表的浅部岩体中。 2、断层 断裂面两侧的煤岩体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为了描述和研究断层的空间方位和形态,将断层的各部位分别规定一个名称图15,这些名称统称为断层要素。它主要包括断层面、断盘和断距等。 图1-5断层要素 断开的煤岩体发生相对位移的断裂面称为断层面。断层面有的是平面,但多数是曲面。断层面一般是倾斜的,也有直立的,所以我们可以用与描述煤层产状类似的方法,即用断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断层面的空间位置。 断层面两侧的煤岩体称为断盘。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煤岩体称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方的煤岩体称为下盘。若断层面是直立的,则无上下盘之分,这时可根据断盘所在的方位区分断盘,如E盘、W盘等;另外也可以根据两盘的相对位移情况区分断盘,如上升盘、下降盘。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位移的距离称为断距。断距有许多种,常用的有水平断距和垂直断距也称落差,如图16所示。 图1-6断距示意图 h-垂直断距;l-水平断距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不同,断层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等。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图17a;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图17b;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发生水平移动的断层称为平移断层图17c。 图1-7 断层的类型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 (三)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断层和褶曲等地质构造容易引起多种事故。由于断层面附近和褶曲的轴部裂隙较为发育,整体性和连续性较差,采掘工作面通过这类地段时易发生冒顶事故;有的断层和裂隙具有导水性,采掘工作面通过时有发生透水事故的危险;断层带和褶曲的轴部可能赋存有较多的瓦斯,在采掘工作面穿过时易导致瓦斯事故,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断层带和褶曲的轴部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在煤炭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中,断层面附近因为留有煤柱或丢煤较多,易于发生煤炭自然发火。 煤矿测量学基础知识 一、测量学 测量学是亚牛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球表面各种物体的空间形态和空间位置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点的空间位置。 主要任务 确定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测定 用测量仪器将测区范围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测图)。 测设 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作为施工依据(放样、标定)。 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工作次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步步要检核”原则。即“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在野外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量区内进行实地勘查,选点,测定地面点间的距离,角度和高程,称为外业。 在室内将外业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绘图,称为内业。 三、测量学基础知识 (一)点的确定 1、点的空间位置 平面坐标 (坐标表示) 高低位置 (高程、标高) 2、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静止的水面。水准面是受地球重力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并且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大地水准面水面可高可低,因此符合上述特点的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水准面有无穷个,而大地水准面是唯一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称为大地体。 图2-1 水准面和大地水准面图 铅垂线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上任一点都要受到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的双重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线称为铅垂线。铅垂线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参考椭球体作为测量计算工作的基准面) 3、测量上采用的坐标系 坐标分为地理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 (1)地理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地理坐标系是一球面坐标系,地面点在球面上的位置用经度和纬度表示的称为地理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用坐标( x , y )来表示。 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小,可将测区曲面当作平面看待。 其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相比,不同点 ①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 X 轴),东西方向为横轴( Y 轴) ②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相同点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测量计算中可直接应用。 图2-2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图2-3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如坐标原点o是任意假定的,则为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于测量上所用的方向是从北方向纵轴方向起按顺时针方向以角度计值象限也按顺时针编号。因此,将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角值从横轴正方向起按逆时针方向计值的 x 和 y轴互换后,数学上的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可不加改变直接用于测量数据的计算。 我国常用的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目前通用的是1980年西安坐标系。60带和30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均由东经750起,至东经1350止。 4、高程系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标高、海拔)。 相对高程点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 我国采用的高程系,1956年高程系和1985年高程系,目前通用1985年高程系。 (二)比例尺 比例尺图纸上的某直线长度与直线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煤矿常见的比例尺11000、12000、15000 大比例尺1200110000 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 小比例尺>1100000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小能在图上显示的长度)。 11000的是0.1m、15000的是0.5m。 (三)误差 1、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在各观测值相互之间或各观测值与其理论上应有值之间存在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1)仪器误差仪器校正的残余误差 (2)人的误差 (3)环境外界因素的误差 注意误差和粗差(即错误)的区别。粗差是由于操作错误和粗枝大叶的工作态度所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 3、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①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②特点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但可通过一般的改正或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例如钢尺尺长误差、钢尺温度误差、水准仪视准轴误差、经纬仪视准轴误差。 (2)偶然误差 ①定义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符号和大小均不一定,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但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 ②、四个特性有界性,趋向性,对称性,抵偿性。 四、测量基本工作概述 基本工作角度的测量、距离的测量、高程的测量。 角度、距离、高程称为确定点位的三要素。观测、计算和绘图是测量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目前我矿采用全站仪完成测量工作。 井下测量主要还是巷道的施工测量,实质上是标定巷道的中线和腰线。中线确定巷道的方向,腰线确定巷道的坡度。 煤矿水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矿井水在煤矿建井和生产过程中。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都可能通过各种通道进入矿井,我们把所有流入矿井的水统称为矿井水。 2、矿井突水(简称突水)凡因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体或含水的空隙带、溶洞、洞穴、陷落柱、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突然发生的突水事故,均为矿井突水。 3、矿井水害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4、矿井涌水量单位时间内(如昼夜、时、分、秒)流入矿井的水量,常用Q来表示,可把矿井水分为四个等级 涌水小的矿井Q15 m3/ min 二、矿井水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1、水源是指流经或积存在矿区范围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降雨、降雪、河、湖、池、沼及山洪水等。 地下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古井与老空水等。 2、 透水通路指可以沟通水源,使之涌入矿井的各种通道。地质断层、裂隙、老洞、老空区、地质钻孔、塌陷坑及山沟等。 3、 对水源和通道失控是指对矿井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的管理达不到预定的要求或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等。防水工程做得不充分、探放水落实不够或工作失误、措施不力。 造成矿井水害的主要原因 1、井田水文地质资料不清、盲目开采。 2、井口位置选择不挡。 3、技术决定的失误。 4、防治水工程质量低劣。 5、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 6、思想上麻痹大意,没尽早采取措施。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发生水灾的基本原因有 (一)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雨季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缝大量涌入井下,而造成水灾; (二)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窑积水区、充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时,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了探水但因措施不严密,而造成涌水淹井或人身伤亡; (三)井巷位置不合理,如将井巷置于不良地质条件中或过分接近强含水层附近,导致顶底板透水。如某矿是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可是却将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及硐室设在煤层底板,结果造成每分钟突水20余吨的事故; (四)施工措施不力,工程质量低劣,致使井巷严重塌落冒顶、跑砂、透水,或者工程钻孔在固井止水前误穿巷道,导致顶板强含水层透水; (五)乱采乱掘,破坏了防水煤柱或岩柱而造成透水。如鸡西二道河子矿由于防水煤柱被长城四队小煤窑破坏,水从小煤窑涌入造成淹井; (六)测量错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而引起透水,如邯郸磁县小煤窑,没很好测量煤柱厚度,在掘进中,老积水巷的积水将煤柱鼓开而淹井; (七)矿井发生较大突水时,因无防水闸门或已建有防水闸门但因组织不当未及时关闭,或因长年失修关闭不严而造成淹井; (八)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而造成淹井; (九)排水设备平时维修(护)不当,水仓不按时清挖,突水时排水设备失去效用而淹井; (十)其它原因 。 矿井防治水措施 矿井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水的危害,发生程度不同的透水事故。轻则造成排水设备增多,费用大,原煤成本高,生产环境恶劣,管理困难,采区接续紧张,影响生产建设的发展,重则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的损失,造成伤亡或淹井事故。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测等有关规定,加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研究,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杜绝水患事故的发生。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如下 1、认真组织检查地表水和井下水文地质情况,了解季节变化和降雨、降雪等特点,制定探、放、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及时疏、堵、截地面和上水平的水,严防进入井下或下水平。 3、合理选择水泵,保持有足够备用水泵、管路并经常检修,保持完好。 4、保证供电两回路的可靠性。 5、定期和雨季前及时清理水仓、水沟。 6、设置防水闸门(也可利用现有巷道)储水、截水,重点保证中央水泵房的安全。 7、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8、加强对职工水害的教育,提高防水害的安全意识,熟悉避灾线路和处理紧急情况的措施。 9、加强防治水技术培训,撑握探放水技术和透水预兆知识。 10、万一被水围困时,要机智躲藏,耐心等待求援。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的透水预兆 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报告矿调度室,并发出警报。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出现的透水预兆和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煤层变湿 煤层发潮发暗。由于水的渗入,使煤层变得潮湿,光泽变暗淡。如果挖去一层仍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2、挂红 是水内含有铁的氧化物,在通过煤层或岩层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的暗红色水锈,一般认为巷道接近积水。 3、挂汗 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因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缝透过煤岩壁,聚成的水珠。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潮湿则是透水征兆(和遇低温煤块凝结成水珠相区别)。 4、空气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阴凉(冷)的感觉,时间越长越感阴凉。 5、发生雾气 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遇到此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6、水叫 是积水体的高压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磨擦而发出的嘶嘶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体已很接近了,若是煤巷掘进,老空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7、底板鼓起 底鼓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底板承压含水体静水压力和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透水征兆, 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影响的作用而产生的底鼓,一般不突水。出现底鼓时,一方面监视其发展变化,一方面报告矿井调度室,当证明是水压所造成时,应立即通知施工区队采取紧急措施先在底鼓地段,拉立柱或木垛控制底鼓发展,在底鼓发展缓慢或者基本被控制的情况下,可在底鼓地段外侧依据钻孔角度相对隔水层厚度、围岩条件,确定距离向水体打钻孔放水泄压。 打钻孔时应下孔口套管,作好止水,并使套管底端与巷道底板之间保持一定的岩柱,防止突破。 8、淋水加大 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9、涌水 即水已涌出,其应急措施是 (1)立即通知采掘取人员将水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争取较长的缓冲时间。 (2)水文地质人员应测量涌水地点、涌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并分析判断突水来源和最大突水量。在判断突水量发展趋势时,要作出涌水量变化曲线,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一定要注意不要被某一段时间缓解变化所迷惑,因为突水量有时会出现阶梯状或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若掌握资料有限,一时判断不出最大突水量,可按最坏情况予以考虑,采取必要的防止淹井的措施。 (3)检查维护排水设施和输电线路,了解水仓现有容量,派人清挖水沟。 (4)在水泵笼头被堵塞时,应组织会水的人员潜水清除笼头上的杂物,并派强有力的干部进行领导。 (5)准备带笼头的胶皮吸水管和临时水窝,以便在通路堵塞时使用。 10、有臭味 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因积水区有气体向外散出,使工作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大。 井下发生水灾时怎样抢救遇难人员 1、禁止用灯头来直接照谢遇难人员的眼睛,以避免在强光照谢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失明。 2、发现遇难人员,不可立即抬出井口,应注意保护体温,抬到安全地点,派医生给检查治疗。 3、遇难人员长期不进食的情况下,不能吃硬食和过量食物,以免发生胃穿孔等不良后果。 4、救护队到达后,可打开氧气瓶放氧,使空气中氧含量增加,但必须检查确认周围没有火源后才难进行。 5、在搬运遇难人员时,要注意保持平衡,轻抬轻放,避免震动,要注意伤员的情况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