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

返回 相似 举报
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MT_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 C S7 3 . 1 0 0 . 9 9;3 3 . 0 4 0 . 2 0 D9 8 备案号1 8 1 1 62 0 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 /T1 0 0 42 0 0 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o f c o a lm i n ep r o d u c t i v e s a f e t y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 2 0 0 6 - 0 5 - 1 2发布2 0 0 6 - 1 1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品分类3 5 技术要求4 6 试验方法9 7 检验规则8 附录A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 1 5 Ⅰ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自动化研究所、 平顶山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孙继平、 彭霞、 于励民、 田子建、 刘晓阳。 Ⅱ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 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2 8 8 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 B5 8 3 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G B5 0 3 0 . 1-1 9 8 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 G B5 0 3 0 . 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 B1 0 1 1 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 B1 2 1 7 3-1 9 9 0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G B/T1 7 6 2 6 . 2-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 d i I E C6 1 0 0 0-4-2; 1 9 9 5 G B/T1 7 6 2 6 . 3-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 6 1 0 0 0-4 -31 9 9 5 G B/T1 7 6 2 6 . 4-1 9 9 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 6 1 0 0 0 -4-41 9 9 5 G B/T1 7 6 2 6 . 5-1 9 9 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i d t I E C6 1 0 0 0-4- 51 9 9 5 MT 2 8 6 煤矿通信、 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7 7 2-1 9 9 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 T8 9 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3 术语和定义 3 . 1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p r o d u c t i v es a f e t y 具有模拟量、 开关量、 累计量采集、 传输、 存储、 处理、 显示、 打印、 声光报警、 控制等功能, 用于煤矿通 风安全及生产环节监控的系统, 包括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煤矿瓦斯抽采 放 监控系统、 煤矿轨道运输监 控系统、 煤矿胶带运输监控系统、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 煤矿排水监控系统、 煤矿火灾监控系统、 矿山压力 监控系统、 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等。 3 . 2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s a f e t y 主要用来监测甲烷浓度、 一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氧气浓度、 硫化氧浓度、 矿尘浓度、 风速、 风 压、 湿度、 温度、 馈电状态、 风门状态、 风筒状态、 局部通风机开停、 主通风机开停等, 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 报警、 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1 MT/T1 0 0 42 0 0 6 3 . 3 煤矿瓦斯抽采 放 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g a ss u c t i o n 主要用来监测甲烷浓度、 压力、 流量、 温度、 抽放泵状态、 阀门状态等, 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 抽 放泵和阀门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4 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 t r a c kh a u l a g e 主要用来监测信号机状态、 电动转辙机状态、 机车位置、 机车编号、 运行方向、 运行速度、 车皮数、 空 实 车皮数等, 并实现信号机、 电动转辙机闭锁控制、 地面远程调度与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5 煤矿胶带运输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b e l t c o n v e y o r 主要用来监测皮带速度、 轴温、 烟雾、 堆煤、 横向撕裂、 纵向撕裂、 跑偏、 打滑、 电机运行状态、 煤仓煤 位等, 并实现逆煤流启动、 顺煤流停止等闭锁控制和安全保护, 地面远程调度与控制, 皮带火灾监测与控 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6 煤矿供电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u a lm i n ep o w e rs u p p l y 主要用来监测电网电压、 电流、 功率、 功率因数、 馈电开关状态、 电网绝缘状态等, 并实现漏电保护、 馈电开关闭锁控制、 地面远程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7 煤矿排水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d r a i n a g e 主要用来监测水仓水位、 水泵开停、 水泵丁作电压、 电流、 功率、 阀门状态、 流量、 压力等, 并实现阀门 开关、 水泵并停控制、 地面远程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8 煤矿火灾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d r a i n a g e 主要用来监测一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氧气浓度、 温度、 风压、 烟雾等, 并通过风门控制, 实现 均压灭火控制、 制氮与注氮控制等功能的系统。 3 . 9 矿山压力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m i n ep r e s s u r e 主要用来监测地音、 顶板位移、 位移速度、 位移加速度、 红外发射、 电磁发射等, 并实现矿山压力预报 等功能的系统。 3 . 1 0 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 c o a l a n dg a so u t b u r s t 主要用来监测煤岩体声发射、 瓦斯涌出量、 工作面煤壁温度、 红外发射、 电磁发射等, 并实现煤与瓦 斯突出预报等功能的系统。 3 . 1 1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s u p e r v i s i o ns y s t e mo fp e r s o nl o c a t i o n 主要用来监测井下人员位置、 滞留时间、 个人信息等功能的系统。 3 . 1 2 传感器 t r a n s d u c e r 将被测非电量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且通常具有显示和声光报警功能的设备。 3 . 1 3 执行器 含声光报警器和断电器a c t u a t o r 将来自分站等设备的控制信号转换为被控物理量的设备。 2 MT/T1 0 0 42 0 0 6 3 . 1 4 分站 s u b s t a t i o n 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 并按预先约定的复用方式 时分制或频分制等 远距离传送给传输接口, 同 时接收来自传输接口的多路复用信号 时分制或频分制等 , 且具有简单数据处理能力, 能控制执行器工 作的设备。 3 . 1 5 电源籍 p o w e rs u p p l yc h a s s i s 将井下交流电网电能转换为系统所需电源的设备。 3 . 1 6 传输接口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i n t e r f a c e 接收分站远距离发送的信号送主机处理, 接收主机信号并传送至相应分站的设备。 3 . 1 7 主机 h o s t 主要用来接收监测信号、 校正、 报警判别、 数据统计、 磁盘存储、 显示、 声光报警、 输出控制, 且具有人 机对话、 控制打印输出、 与管理网络联接等功能的设备。 3 . 1 8 馈电异常 a b n o r m a l f e e d e r 被控设备的馈电状态与系统发出的断电/复电命令不一致。 3 . 1 9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a n a l o g i n p u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r r o r 传感器输出值 显示值 与中心站计算机显示值之间的误差。 3 . 2 0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羞 a n a l o go u t p u t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r r o r 中心站计算机输入值与执行器输入值之间的误差。 3 . 2 1 最大巡检周期 c y c l eo fm a x i m u ml o o pc h e c k 系统在满容量条件下, 传感器输出变化到中心站计算机正常显示所需要的时间。 4 产品分类 4 . 1 分类 4 . 1 . 1 按监控目的分 安全监控系统; 瓦斯抽采 放 监控系统; 轨道运输监控系统; 胶带运输监控系统; 提升运输监控系统; 供电监控系统; 排水监控系统; 火灾监控系统; 矿山压力监控系统; 煤与瓦斯突出监控系统;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综合; 3 MT/T1 0 0 42 0 0 6 其他。 4 . 1 . 2 按复用方式分 时分制系统; 频分制系统; 码分制系统; 复合复用方式 同时采用频分制、 时分制、 码分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 系统。 4 . 1 . 3 按网络结构分 树形; 环形; 星形; 总线形; 复合形 同时采用星形、 环形、 树形、 总线形中两种或两种以上 。 4 . 1 . 4 按调制方式分 基带; 调幅 调频; 调相; 其他。 4 . 1 . 5 按工作方式分 主从; 多主; 无主。 4 . 2 型号 产品型号应符合MT/T2 8 6的规定。 5 技术要求 5 . 1 一般要求 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系统中的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 文件制造和成套。 5 . 2 环境条件 5 . 2 . 1 系统中用于机房、 调度室的设备, 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1 53 0℃; b 相对湿度4 07 0; c 温度变化率 小于1 0℃/h, 且不得结露, d 大气压力8 01 0 6k P a; eG B/T2 8 8 7规定的尘埃、 照明、 噪声、 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5 . 2 . 2 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 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 环境温度04 0℃; b 平均相对湿度 不大于9 52 5℃ ; c 大气压力;8 01 0 6k P a; d 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 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5 . 3 供电电源 5 . 3 . 1 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4 MT/T1 0 0 42 0 0 6 a 额定电压2 2 0 V/3 8 0V, 允许偏差-1 01 0; b 谐波; 不大于5; c 频率5 0 H z, 允许偏差5。 5 . 3 . 2 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 额定电压3 6V/1 2 7V/3 8 0V/6 6 0V/11 4 0V, 允许偏差 1 专用于井底车场、 主运输巷-2 01 0; 2 其他井下产品-2 51 0; b 谐波 不大于1 0; c 频率5 0H z, 允许偏差5。 5 . 4 系统设计要求 5 . 4 . 1 系统组成 系统一般由主机、 传输接口、 分站、 传感器、 执行器 含断电器、 声光报警器 、 电源箱、 电缆、 接线盒、 避雷器和其他必要设备组成, 5 . 4 . 2 硬件 5 . 4 . 2 . 1 中心站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 主机、 打印机、U P S电源、 投影仪或电视墙、 网络交换机、 服务 器和配套设备等。中心站均应采用当时主流技术的通用产品, 并满足可靠性、 可维护性、 开放性和可扩 展性等要求。 5 . 4 . 2 . 2 所选传感器的稳定性应不小于1 5d。 5 . 4 . 2 . 3 由外部本安电源远程供电的设备一般应能在92 4V范围内正常工作。 5 . 4 . 3 软件 操作系统、 数据库、 编程语言等应为可靠性高、 开放性好、 易操作、 易维护、 安全、 成熟的主流产品。软 件应有详细的汉字说明和汉字操作指南。 5 . 5 基本功能 5 . 5 . 1 数据采集功能 5 . 5 . 1 . 1 系统应具有模拟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甲烷浓度、 风速、 风压、 一氧 化碳浓度、 温度等模拟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 5 . 5 . 1 . 2 系统应具有开关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馈电状态、 风机开停、 风筒状 态、 风门开关、 烟雾等开关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 5 . 5 . 1 . 3 系统应具有累计量采集、 显示功能。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瓦斯抽采 放 量监测、 显示功能。 5 . 5 . 2 控制功能 5 . 5 . 2 . 1 系统应具有自动、 手动、 就地、 远程及异地控制 含断电、 声光报警 功能。 5 . 5 . 2 . 2 安全监控系统应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浓度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电控制功能 a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浓度时, 声光报警。 b 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断电浓度时, 切断被控设备电源并闭锁; 甲烷浓度低于复电浓度时, 自动 解锁。 c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 含甲烷传感器、 分站、 电源、 断电控制器、 电缆、 接线盒等 未投入正常运 行或故障时, 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当与闭 镇控制有关的 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 自动解锁。 5 . 5 . 2 . 3 安全监控系统应由现场设备完成甲烷风电闭锁功能 a 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 . 0CH4时, 声光报警; 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 1 . 5CH4时, 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当掘进工作面甲烷浓度低于 1 . 0CH4时, 自动解锁。 b 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1 . 0CH4时, 声光报警、 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 5 MT/T1 0 0 42 0 0 6 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当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甲烷浓度低于1 . 0CH4时, 自动解锁。 c 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0 . 5CH4时, 声光报警、 切断被串掘进巷道内全 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当被串掘进工作面入风流中甲烷浓度低于0 . 5CH4时, 自动 解锁。 d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风筒风量低于规定值时, 声光报警、 切断供风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 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当局部通风机或风筒恢复正常工作时, 自动解锁。 e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 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烷浓度大于3 . 0CH4时, 应对局部通风机进行 闭锁使之不能起动, 只有通过密码操作软件或使用专用工具方可人工解锁; 当掘进工作面或回风流中甲 烷浓度低于1 . 5CH4时, 自动解锁。 f 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 含分站、 甲烷传感器、 设备开停传感器、 电源、 断电控制器、 电缆、 接线盒 等 故障或断电时, 声光报警、 切断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与闭 锁控制有关的设备接通电源1m i n内, 继续闭锁该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 源; 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 自动解锁。严禁对局部通风机进行故障闭锁 控制。 5 . 5 . 2 . 4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地面中心站手动遥控断电/复电功能, 并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记录 功能。 5 . 5 . 2 . 5 安争监控系统应具有异地断电/复电功能。 5 . 5 . 3 调节功能 系统宜具有自动、 手动、 就地、 远程和异地调节功能。 5 . 5 . 4 存储和查询功能 5 . 5 . 4 . 1 系统应具有存储和查询功能。存储内容应包括 a 重要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 b 模拟量统计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 c 开关量动作时刻及状态; d 累计量值; e 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 f 模拟量输出值; g 模拟量输出统计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 h 开关量输出时刻及状态; i 发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 5 . 5 . 4 . 2 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存储内容应包括 a 甲烷浓度、 风速、 风压、 一氧化碳浓度等重要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 b 模拟量统计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小值 ; c 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 d 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 e 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f 局部通风机、 风筒、 主通风机、 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 g 瓦斯抽采 放 量等累计量值; h 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 5 . 5 . 5 显示功能 5 . 5 . 5 . 1 系统应具有列表显示功能。其中 a 模拟量及相关显示内容应包括 地点、 名称、 单位、 报警门限、 控制门限、 监测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传感器工作状态、 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和时刻等 6 MT/T1 0 0 42 0 0 6 b 开关量显示内容应包括 地点, 名称, 开/停时刻、 状态, 工作时间, 开停次数、 传感器工作状态、 报 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和时刻等; c 累计量显示内容应包括 地点、 名称、 单位、 累计量值等。 5 . 5 . 5 . 2 安全监控系统的模拟量及相关显示内容应包括 地点、 名称、 单位、 报警浓度、 断电浓度、 复电 浓度、 监测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断电/复电命令、 馈电状态、 超限报警、 馈电异常报警、 传感器工作 状态等。 5 . 5 . 5 . 3 系统应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 平 均值、 最小值等曲线。在一屏上, 应能同时显示不小于3个模拟量, 并设时间标尺, 可显示出对应时间标 尺的模拟量值。 5 . 5 . 5 . 4 系统应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应包括 地点、 名称、 最后一次开/停 时刻和状态、 工作时间、 开机率、 开/停次数、 传感器状态等, 并设时间标尺。 5 . 5 . 5 . 5 安全监控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曲线和开关状态图等。 5 . 5 . 5 . 6 系统应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 工艺流程模拟图、 相应设备开停状态、 相应模 拟量数值等。应具有漫游、 总图加局部放大、 分页显示等方式。模拟图除具有一幅显示全矿概况的总图 外, 一般按使用功能划分多个系统图, 包括通风安全系统模拟图、 轨道运输系统模拟图、 胶带运输系统模 拟图、 提升运输系统模拟图、 供电系统模拟图、 排水系统模拟图、 巷道布置图、 避灾路线图等。 5 . 5 . 5 . 7 系统应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应包括 传感器、 执行器、 分站、 电源箱、 断电 控制器、 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 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若系统庞大一屏无法容纳, 可漫 游、 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 5 . 5 . 6 打印功能 系统应具有报表、 曲线、 柱状图、 状态图、 模拟图、 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 定时打印功能可选 。 安全监控系统报表应包括 模拟量日 班 报表、 模拟量报警日 班 报表、 模拟量断电日 班 报表、 模拟量 馈电异常日 班 报表、 开关量报警及断电日 班 报表、 开关量愦电异常日 班 报表、 开关量状态变动日 班 报表、 监控设备故障日 班 报表、 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报表等。 5 . 5 . 7 人机对话功能 系统应具有人机对话功能, 以便于系统生成、 参数修改、 功能调用、 控制命令输入等。 5 . 5 . 8 自诊断功能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 分站、 传输接口、 电源、 断电控制器、 传输电缆等设备发 生故障时, 报警并记录故障时刻和故障设备, 以供查询及打印, 5 . 5 . 9 双机切换功能 系统应具有双机切换功能。系统主机应双机备份, 并具有手动切换功能或自动切换功能。当工作 主机发生故障时, 备份主机投入工作。 5 . 5 . 1 0 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功能。 5 . 5 . 1 1 备用电源功能 系统应具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 系统应能对甲烷浓度、 风速、 风压、 一氧化碳浓度、 主通风机 开停、 局部通风机开停、 风筒状态等主要监控量继续监控。 5 . 5 . 1 2 模拟报警和断电功能 接入安全监控系统的传感器应具有现场模拟测试报警和断电功能。 5 . 5 . 1 3 其他功能 5 . 5 . 1 3 . 1 系统应具有网络通信功能。 5 . 5 . 1 3 . 2 系统应具有软件自监视功能。 5 . 5 . 1 3 . 3 系统应具有软件容错功能. 7 MT/T1 0 0 42 0 0 6 5 . 5 . 1 3 . 4 系统应具有实时多任务功能。 5 . 5 . 1 3 . 5 系统传感器和执行器至分站之间、 分站至中心站 或主站 之间、 分站至分站之间等宜具有语 音通信功能, 以便于系统安装与维护。 5 . 6 主要技术指标 5 . 6 . 1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 . 0。 5 . 6 . 2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 . 0。 5 . 6 . 3 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 . 0。 5 . 6 . 4 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最大巡捡周期应不大于3 0s, 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 . 6 . 5 控制执行时间 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异地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倍的系统最大巡检周 期。安全监控系统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s。 5 . 6 . 6 调节执行时间 调节执行时间应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 5 . 6 . 7 画面响应时间 调出整幅画面8 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 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 5 . 6 . 8 误码率 误码率应不大于1 0 -8。 5 . 6 . 9 最大传输距离 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 m; 分站至传输接口、 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 输距离不小于1 0k m。 5 . 6 . 1 0 最大监控容量 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 1 6、3 2、6 4、1 2 8中选取; 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 每段 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 6、3 2、6 4、1 2 8中选取。分站所能接入传感器、 执行器的数量宜在2、4、8、 1 6、3 2、6 4、1 2 8中选取。 5 . 6 . 1 1 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 i n。 5 . 6 . 1 2 备用电源工作时间 在电网停电后, 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 5 . 6 . 1 3 存储时间 重要监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7d以上; 模拟量统计值、 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 态、 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 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开关量状态及变化时刻、 累计量值、 设备故障/恢 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 于5m i n。 5 . 6 . 1 4 统计值时间 模拟量统计值应是5m i n的统计值。 5 . 6 . 1 5 本安供电距离 向传感器及执行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 m。 5 . 7 传输性能 系统的信息传输性能应符合MT/T8 9 9的有关要求。 8 MT/T1 0 0 42 0 0 6 5 . 8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 供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波动范围内变化时, 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 要求。 5 . 9 工作稳定性 系统应进行工作稳定性试验, 通电试验时间不小于7d,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 准的要求。 5 . 1 0 抗干扰性能 5 . 1 0 . 1 系统中设于地面的设备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2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 接触放电 的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 . 1 0 . 2 系统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3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其 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 . 1 0 . 3 系统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4-1 9 9 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 验, 其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 . 1 0 . 4 系统应能通过G B/T1 7 6 2 6 . 51 9 9 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 其基 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本标准的要求。 5 . 1 1 可靠性 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 B F 应不小于8 0 0h。 5 . 1 2 防爆性能 防爆型设备应满足G B3 8 3 6的规定。 5 . 1 3 矿用一般型性能 矿用一般型设备应满足G B1 2 1 7 3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 . 1 环境条件 按MT/T7 7 2-1 9 9 8中3 . 1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2 电源条件 按MT/T7 7 2-1 9 9 8中3 . 2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3 测试仪器和设备 6 . 3 . 1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准确度应保证所测性能对准确度的要求, 其自身准确度应不大于被测参数1/ 3倍的允许误差。 6 . 3 . 2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点。 6 . 3 . 3 测试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计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计量, 并检定或校准合格。 6 . 3 . 4 测试仪器和设备的配置应不影响测量结果。 6 . 3 . 5 主要测试仪器和设备的特性要求应满足附录A的规定。 6 . 4 受试系统的要求 6 . 4 . 1 现场检验时, 按实际配置的系统进行检验。 6 . 4 . 2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时, 系统测试至少应具备下列设备 a 中心站设备一套, 一般包括传输接口1台、 主机 含显示器 、 打印机等设备 对双机系统可根据具 体情况适当增加设备 。 b 分站 出厂检验时, 为订货的全部分站; 型式检验时应不少于3台; 若具备分站电源, 应包括在其 中; 若有多种型式的分站或具有分站功能的设备, 每种至少1台。 c 每种本安电源最大组合负载的各种传感器及其他设备; 对安全监控系统, 若每种本安电源最大组 合负载不含甲烷传感器, 还应提供一组含甲烷传感器的组合负载。 9 MT/T1 0 0 42 0 0 6 d 构成系统的其他必要设备。 6 . 4 . 3 受试系统中的设备应是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 6 . 5 受试系统的连接 6 . 5 . 1 受试系统使用规定的传输介质按以下要求连接 a 树形系统按图1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 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 ; b 总线形系统按图2连接设备,N为参与试验的分站数 实际分站数加模拟分站数 ; c 环形系统按图3连接设备; d 星形系统按图4连接设备。 图中, 仿真线L 1模拟系统最大传输距离的传输线。仿真线L2模拟二分之一倍的L1。 6 . 5 . 2 分站及有关试验设备的连接见图5。仿真线1模拟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和电源的最大传输 距离及供电距离。 6 . 5 . 3 中心站设备的连接见图6。 图1 图2 01 MT/T1 0 0 42 0 0 6 图3 图4 图5 图6 6 . 6 系统运行检查 按MT/T7 7 2-1 9 9 8中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7 基本功能试验 6 . 7 . 1 试验系统的连接 11 MT/T1 0 0 42 0 0 6 试验系统按6 . 5的要求进行连接。 6 . 7 . 2 模拟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2的要求进行。 6 . 7 . 3 开关量采集、 显示及报警功能试睑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3的要求进行。 6 . 7 . 4 累计量采集、 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4的规定进行。 6 . 7 . 5 控制功能 含断电、 声光报警功能 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5的规定进行。 6 . 7 . 6 调节功能试验 按MT/17 7 21 9 9 8中8 . 6的规定进行。 6 . 7 . 7 存贮和查询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7的规定进行。 6 . 7 . 8 列表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9 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1 0 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1 1 模拟动画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1 2 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1 3 打印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8的规定进行。 6 . 7 . 1 4 人机对话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9的规定进行。 6 . 7 . 1 5 自诊断功能试睑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0的规定进行。 6 . 7 . 1 6 系统软件自监视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1的规定进行。 6 . 7 . 1 7 软件容错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2的规定进行。 6 . 7 . 1 8 双机切换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3的规定进行。 6 . 7 . 1 9 实时多任务功能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4的规定进行。 6 . 7 . 2 0 备用电源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8 . 1 5的规定进行。 6 . 8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6 . 8 . 1 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1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2 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测试 21 MT/T1 0 0 42 0 0 6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3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3 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2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4 系统巡检时间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4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5 控制执行时间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5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6 调节执行时间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6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7 画面响应时间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9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8 . 8 系统误码率测试 按MT/T7 7 21 9 9 8中9 . 1 1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9 传输性能试验 按MT/T8 9 9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1 0 电源波动适应能力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第1 1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6 . 1 1 工作稳定性试验 按MT/T7 7 21 9 9 8中第1 0章的有关规定进行, 试验中的测量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 4h。 6 . 1 2 抗干扰性能试验 按G B/T1 7 6 2 6 . 21 9 9 8、G B/T7 7 6 2 6 . 31 9 9 8、G B/T1 7 6 2 6 . 41 9 9 8和G B/T1 7 6 2 6 . 51 9 9 9 的规定进行。 6 . 1 3 可靠性试验 按G B5 0 8 0 . 7的有关规定进行。若无其他标准另行规定, 采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失效判定应符 合G B5 0 8 0 . 11 9 8 6中9 . 2的有关规定。 6 . 1 4 防爆性能试验 按G B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