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 2 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编制指南 2022 年修订稿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2 年 11 月 1 前言 本指南适用于云南省境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本指南 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方案信息表,第二部分方案编写提纲,第三部分术语与 定义,第四部分编写技术要求,第五部分方案格式。 2 第一部分 方案信息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信息表 矿 山 企 业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矿山名称 采矿许可证 新申请 持有 变更 以上情况请选择一种并打“ √ ” 编 制 单 位 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电话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姓名 职称 专业 联系电话 审 查 申 请 我单位已按要求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保证方案中 所引数据的真实性, 同意按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对文本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 公示,承诺按批准后的方案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 请予以审查。 申请单位 矿山企业 盖章 联系人及电话 3 第二部分 编写提纲 前言 一、编制背景 二、编制目的 三、编制依据 四、方案适用年限 五、编制工作概况 六、方案简介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二、矿山地理位置及敏感区分布情况 三、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矿区自然地理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四、矿区土地利用现状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六、矿山及周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二、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4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工程 二、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三、矿区土地复垦 四、含水层破坏修复 五、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六、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七、矿区土地复垦监测和管护 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二、阶段实施计划 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一、经费估算依据 二、工程量表 三、编制方法及计算标准 四、估 概 算表 五、资金安排计划 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一、组织保障 二、技术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效益分析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5 附件 一、附图 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 2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预测评估图 3 .矿山地质分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区评估图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 5 .主要工程布置剖面或典型 单体、单元 结构图 6 .矿山地形地质图 7 .矿山总平面布置图 8. 矿山地下开拓纵投影图、横剖面图 9. 矿山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横剖面图 10.复垦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加盖县级自然部门公章确认 11.复垦区国土空间规划图 加盖县级自然部门公章确认 12.复垦区土地损毁预测分析图 总图 13.损毁单元土地损毁预测分析图及相应预测纵横剖面图 14.土地复垦规划图 总图 15.复垦单元典型规划设计图 16.土地复垦相关工程设计图册 17.近期高清正射影像或卫星影像图 备注矿山用地单元多,面积较大的,涉及办公生活区、硐口工业场地、排 土场、选厂等功能单元的可根据需要增加损毁预测分析大比例分图和相应复垦规 划图件。 附图编图要求执行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实施细 则附录和云南省土地整治制图规程相关要求,预测分析图件应按已损毁、 拟损毁填色区分,并对损毁时序进行标注。高清正射影像或卫星影像图应将矿界、 损毁单元清晰标注,图框和比例尺与损毁预测分析总图一致,原则上应提供三个 月以内的近期影像。 二、附表 三、其他附件 6 第三部分 术语与定义 一、矿山地质环境 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因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地面塌陷、地裂缝、 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 水土环境污染等。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和技术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和估算采矿活动对地质 环境的影响程度。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时空动态变化的观测。 五、含水层破坏 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六、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遗迹、人文景观 破坏 因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而改变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地质遗迹、 人文景观等破坏现象。 七、土地复垦 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 状态的活动。 八、土地复垦率 复垦的土地面积占复垦责任范围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九、生产项目 具有相应审批权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的采矿权等项目。 十、土地损毁 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 7 塌陷、压占和污染等损毁类型。 十一、水土环境污染 因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造成水体、土壤原有理化性状恶化, 使其部分或全部丧失原有功能的过程。 十二、永久性建设用地 依法征收并用于建设工业场地、公路和铁路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 用途的土地。 十三、复垦区 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和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 十四、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复垦区中损毁土地及不再留续使用的永久性建设用地构成的区域。 8 第四部分 编写技术要求 前 言 一、编制背景 说明方案编制委托单位、受托单位,矿业权类型。对矿山勘查、储量核实、 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等前置工作情况进行说明,属重编、修编的应对前一阶段方案 编制、备案、基金计提、土地复垦费用预存、工作计划实施、阶段性验收等相关 工作进行说明。 二、编制目的 阐述本次工作目的,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明确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 貌景观防治任务及土地复垦目标。 2. 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和 监测及土地复垦的技术依据之一。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用地 报批手续。 2.2 矿山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纳入本方案中的矿山地质环 境影响评估,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执行。 2.3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 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耕地优先”、“科学规划、因地制 宜、综合治理、经济可行、合理利用”的原则。 2.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应在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土地复垦 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符合相关规划。 2.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 活动的影响区。尾矿库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按照相关部门有关要求单独编制。 2.6 办理采矿权变更时,涉及扩大开采规模、变更开采方式、变更开采矿 种的,应当重新编制方案。仅涉及扩大、缩小矿区范围,不涉及重新编制评 审开发利用方案,可沿用原方案。 2.7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和方案编制单位应对方案的真实 性和科学性负责。 2.8 矿泉水、地热类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方案可依据相关 9 规范简化编制。 三、编制依据 依据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等。 3.1 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相关技术资料 收集矿山自身特点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评估区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详查报告、地质灾害区划报告等、矿山地质生 态 环境现状调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 济等基础资料。 四、方案适用年限 矿山的生产年限原则上应根据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矿山未开采的,经县级自 然资源主管部门复核认定出具未开采或停产证明等相关依据的,矿山的生产年限 可相应顺延。方案适用服务年限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采矿许可证的剩余有效期确 定,一般为 5 年,矿山生产年限小于 5 年 含 5 年 的可以一次性编制。 五、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本次工作概况,包括调查、取样和评估方法,对水、土地、植被等自然 资源调查等,按前期准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室内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阶段 分别叙述工作经过、工作方法、完成工作量,并简要评述成果质量,方案公众参 与等情况。插主要完成工作量表。 六、方案简介 6.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反映,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其内容有矿区面积、评估区 面积、评估区重要程度、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矿山 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矿山建设适宜性;恢复治理工程措施、 监测工程措施及工程量;估算投资;矿山生产服务年限,方案的编制年限和适用 年限。 6.2 土地复垦 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反映,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其内容有矿山生产项目服务 10 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项目用地情况,含矿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 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面积;土地损毁面积 含已损毁和拟损毁 ,分别描 述各损毁形式和程度;土地复垦目标,含土地复垦率和拟复垦土地面积、地类; 工作计划安排及保障措施;复垦工程措施及工程量;投资估算,含静态、动态单 位面积投资。 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山简介 矿山名称 矿业权人名称 采矿证号或划定矿区范围批文号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 附矿区主要拐点坐标表 其他相关矿山行政性延续情况等简介。 二、矿山地理位置及敏感区分布情况 说明矿山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明确矿山及周边村庄分布、名胜古迹、 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旅游景点等敏感区基本情况插交通位置图。 三、矿山开采历史与现状 3.1 矿山开采历史情况 包括矿权的延续和变更、矿权人情况、采矿许可证取得情况,历史时期矿山 开采范围、层位、开采方式、深度、生产规模、开采量、开采年限等。历史矿山 生产设施的建设及布局情况等。重点阐述已形成采空区及老窑情况以及历史引发 的地质灾害现状、采矿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重编、修编方案应单独说明矿山前 阶段开采情况。 3.2 矿山现状情况 概述矿山类型、开采方式、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和剩余使用年限等。重点阐 述已建生产、生活设施,相邻矿山分布与开采情况,本矿山与相邻矿山的矿界关 系、开采关系等。 插矿界关系图。 11 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简要说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主要内容。重点说明矿山生 产规模、开采范围、矿山开拓布局等。应收集以下图件总工程平面布置图、地 下开采矿山开拓系统平面图与剖面图、露天开采矿山终了图等。 列表说明矿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等基本情况,对矿权延续矿山、 改扩建矿山,应说明矿山依托工程、新增工程和停用工程内容。 第二章 矿区基础信息 一、 矿区自然地理 1.1 气候 重点阐述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评估、恢复治理、农业种植相关的气温、降 水量、 日照时间、蒸发量、活动积温、无霜期等主要气候内容。 1.2 水文 阐述水系的流域特征,如流域面积、流量、水位及动态变化,明确水体功能 等;重点介绍项目区及其周边可利用灌溉水源和排水承泄区情况。 插水系图。 1.3 地形地貌 说明矿山区域地貌特征,重点阐述评估区地形坡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及 各种微地貌形态特征、规模和分布规律等。 插评估区地貌类型图。 1.4 土壤 通过国家土壤信息服务平台 http// 明外业土壤典型剖面调查方式和数量,明确表土层、耕作层厚度。 插土壤剖面调查照片。 1.5 植被 矿山及周边的植被类型 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等。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 郁闭度 和高度。 人工植被包括当地栽植的乔木林、灌木林及农作物类型。 12 插植被类型图和不同类型植被图片。 1.6 建筑材料 说明相关建筑材料的分布、质量和到项目区的运距、运输条件等。 二、矿区地质环境背景 2.1 地层岩性 按区域、评估区分别描述,说明矿山所在区域及评估区地层岩性特征、结构、 厚度、产状及分布。 2.2 地质构造 按区域地质构造,评估区地质构造分别描述。 2.2. 1 矿山所在区域及评估区断裂构造的类型、规模、力学性质、活动性、 胶结和充填程度;褶皱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和分布;不同构造的水理性质、 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储水构造的分布。 2.2.2 矿山所在区域及评估区区域构造裂隙的发育与不同地层、构造部位的 关系,裂隙强发育带的产状及分布情况,裂隙发育程度、充填胶结情况、裂隙面 形态、地下水活动的痕迹。 2.2.3 矿山所在区域晚近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以及新构造运动。 插构造纲要图。 2.3 水文地质 2.3. 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简述水文地质单元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按松散岩类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 含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类岩溶水 类型,分别描 述其含水层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面积、泉流量、富水性等。 2.3.2 评估区水文地质特征 阐述评估区在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边界条件,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 埋藏类型及埋藏深度、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等方 面的内容。生产矿井与老窑水文地质特征。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和矿坑水自 然排泄面标高。构造破碎带的位置、性质、规模、产状、埋藏条件及其在平面和 剖面上的形态特征,充填物的成分、胶结程度、溶蚀和风化特征,导水性、富水 性及其变化规律,与其它构造破碎带的组合关系以及沟通各含水层和地表水的情 况。 2.3.3 地下水开发利用历史与现状 13 说明评估区井、泉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重点阐述评估区有无集中及分散式 地下水饮用水源,包括饮用水源地类型、取水方式、取水层位、取水量,饮用人 口等。 插区域水文地质图。 2.4 工程地质 2.4. 1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及特征 按云地灾研[2006]2号文附件三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关技术问 题的说明和要求要求进行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命名和论述。着重阐明软弱岩层 的分布、岩性、厚度、水理和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井巷围岩、主要场地的稳定性 影响。 2.4.2 结构面及断层破碎带特征 评估区所属构造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划分各级结构面并阐述各级结构面 的特征、分布、产状、规模、充填情况、组合关系及优势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 影响。 插节理玫瑰花图或赤平投影图。 2.4.3 不良地质现象 冲沟冲沟特征及岸坡稳定性。 岩溶岩溶层组类型,岩溶个体形态、组合形态及其特征,岩溶发育程度、 分布规律,岩溶充填、隐伏特征和程度。 岩体风化岩石风化变异程度,风化壳厚度、形态和性质。 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类型、岩性、层位、厚度及分布特征、埋藏条件。 2.5 矿床 层 地质特征 矿体的数量、分布、长度、厚度、延伸、产状、埋藏深度、矿石质量、化学 成分等,矿层的顶板与底板的厚度、与矿层的关系。矿体较多时,列表说明。 附主要矿体剖面图。 2.6 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 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进行论述。 插地壳稳定性图。 14 三、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所涉及乡 镇 、行政村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种植结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等状况,重点阐 述近三年耕地主要农作物、产量等。具体要求参照TD/T1031. 1-2011中的6.3.3条 款。 插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四、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4.1 土地权属 说明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等权属状况。 4.2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最新土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重点了解以下内容矿 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耕地质量、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土地权属等,是否办理 了用地手续。按项目涉及的村委会分别统计各类土地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地 类面积、权属统计表。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统计到二级地类。 4.3 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复种率等,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 经济效果。 土地垦殖率项积 100 土地利用率 100 耕地复种率全积 100 4.4 基础设施条件 4.4. 1 道路交通设施 说明矿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区内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对可利用 道路进行重点说明,包括道路等级、宽度、结构形式、通达状况等。 4.4.2 灌溉排水设施 说明灌溉、排水骨干设施及区内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基本状况 净空断 面尺寸、结构形式、利用状况 等。 15 五、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重大工程活动 对矿山及周边相关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情况进行阐述,如公路、铁路、桥梁 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其他已有及拟建建设项目和设施等。 六、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案例 说明矿山开采以来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情况、各类土地的损毁与修复 治理、复垦面积等情况,收集矿区及周边土地复垦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案例,并 进行类比分析。修编方案应具体说明前阶段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内容、土 地复垦面积、地类、实施的工程量、是否经过主管部门验收、存在问题等情况。 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遗迹、人文景观 破坏、水土环境污染等,具体要求参照DZ/T0223-2011中的6.3.4 、6.3.5和6.3.6条 款。 1.1 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评估范围应等于或小于调查范围,具体由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 分析确定。 评估级别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程度综合确定。详见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实施细则 附录A 。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 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 区三级。 矿山地质 生态 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应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 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 矿山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 16 1.2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2. 1 现状分析 对评估范围内的灾害点进行逐一评估,分析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 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重要灾点、典型灾点应插相 应的照片,附剖面图或平面图。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1.2.2 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 矿山建设和生产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的有关规定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T40112-2021。 a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分析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 主要任务是依据矿山工程项目类型、采掘工程布置情况、开采方案、矿山开采历 史等,预测矿山工程项目在建设期、生产期、闭坑后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及影响, 评价是否会诱发或加剧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 质灾害以及灾害的范围、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等;预测评估矿山工程本身可能遭 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b露天开采矿山评估的重点是露采边坡和排土场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 危险性。 c地下开采矿山评估的重点是地下采矿坑口和采空区地表移动带。根据坑口 设置位置、规格、施工方式,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评估可能诱发和遭受地质灾 害的类型和承灾对象,明确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重点分析硐口边坡稳固性及地 表变形移动影响。 1.3 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3. 1 现状分析 阐明评估区取水点的水源类型、含水层位、取水量、供水范围等基本情况。 对于泉水取水点,应调查泉水出露位置、成因类型、补给来源、流量、水温、水 质;对于水井取水点应调查了解井位、井深、含水层位置、水体功能以及成井日 期、成井方法等。阐明评估区矿坑水抽排水量、抽排方式,疏干含水层位等。 分析已有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规模、程度,水位降低、泉水流 量变化,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老矿山需评价前期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 的影响或破坏情况。 周边有村庄分布的,应补充已有采矿活动对村庄生产、生活水源的影响评价。 17 1.3.2 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矿山含水层结构破坏对 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分析因地下水 水位下降可能出现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 程度、特征等,对岩溶充水矿床应预测开采条件下疏干排水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 性及对村庄、地表设施、地表水体等的危害性。 含水层结构破坏程度可结合导水裂隙带计算成果确定。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 范围可采用大井法概略计算,即将采 空区概化为一个大井,矿井排水假设为抽水, 根据抽水试验中影响半径公式概略计算矿井排水的影响范围,公式如下 潜水R2S 承压水R 10S 式中S水位降深 静水位与疏干水位的高差,m K渗透系数 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 1.4 矿区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遗迹、人文景观 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4. 1 现状分析 阐述评估区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的类型、所处地貌部位,涉及自然保护区、 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以及重要交通设施、城市或重要旅游景区 点等的,阐明矿山与这些区点的位置关系。分析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 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露天采场、排土场对山体和水系的切 割、 占用情况,以及景观视线阻挡、损坏情况等。 1.4.2 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程 度。主要包括对地貌类型、范围、影响程度的分析,露天矿山重点关注露天采场 和排土场,地下开采矿山重点关注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对 地貌形态的影响。可采用数据对比、叠图等方法进行评估。重点对评估区内的村 庄、 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利、交通等设施进行影响评估。 1.5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1.5. 1 现状分析 结合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开采工艺、选矿方式等情况,阐述矿区 及周边区域水土环境污染现状。重点说明对矿区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程度。收集相关水土污染样品采样监测报告,或按相关规范采集矿山污染源 矿 石、废水、废渣 样品,以及矿山及周边可能影响的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及土 18 壤样品进行检测,对照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矿山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 壤的污染现状。 1.5.2 预测评估 按相关规范,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影响预测评 估,以及对土壤污染的预测评估。阐述矿山开采对水土资源可能的影响或破坏的 类型、规模和程度。 1.6 村庄及重要设施影响评估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村庄、自然保护区及重要水利、交通等设施的影响和破 坏程度。 1.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综合矿山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地质环境影 响程度综合评估,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按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GB/T40112-202 1执行。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按云南省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实施细则附录E执行。进行矿山建设适 宜性评价。 二、矿区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2.1 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 阐述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说明矿山生产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损毁的 生产建设工艺及流程, 明确各损毁单元具体时序,为复垦工作计划安排提供依据。 2.2 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分析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情况,阐述因挖损、塌陷、压占、污 染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损毁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现状,包括矿山地质灾 害破坏土地类型及面积;说明已损毁土地复垦情况,包括复垦面积、范围、复垦 方向及复垦效果。重编、修编报告应说明原方案已损毁土地类型及面积,并进行 对比分析说明。 插已损毁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损毁土地及复垦情况图片。 2.3 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预测评估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或破坏的类型、面积和程度。依据矿山 生产建设方式、地形地貌特征等,阐述拟损毁土地的预测依据和方法,预测不同 时段或区段因挖损、塌陷、压占等破 坏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等;预测 19 已损毁土地被重复损毁的可能性。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拟损毁土地的地类面积统计。 重编、修编报告应说明原方案拟损毁土地类型及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说明。 插拟损毁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3.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 3. 1. 1 分区原则及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划分 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根据各防治区内矿山地质 生态 环境问题类型的差异,进一步细分为亚区。 3. 1.2 分区评述 按照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的顺序,分别阐明各防治区的 范围,区内存在或可能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危害,以及矿山 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等。 3.2 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 依据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复垦区与复垦责任范围,留续使用 的建构筑物用地应分析说明并提供相关依据。尾矿库应单独编制复垦方案,相关 情况应简要说明,图件中应标注尾矿库位置范围。 3.3 土地类型与权属 3.3. 1 列表说明复垦区及复垦责任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质量、损毁 类型与程度;阐述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情况、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 3.3.2 土地 利 用 现状 分 类体 系应 采 用 土地 利 用 现 状 分 类 GB/T 21010-2017 ,明确至二级地类。土地利用现状的统计数据应与所附的土地利用 现状图上的信息一致。 3.3.3 土地权属状况 说明复垦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状况。集体所有土地权属应具 体到行政村或村民小组。 20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根据采矿活动已产生的和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规模、特 征、分布、危害等,按照问题类型和周边矿山已有的治理案例等,分别阐述实施 预防和治理的可行性。 二、矿山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1 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叠加查询“三区三线”等情况,提供相关附 件依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情况,进行不可避让或损毁原因分析,提供用地使用 依据;如采取地下开采方式的,要对地下开采与基本农田保护区重叠区域进行评 估分析,提供论证意见;涉及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应说明请前期论证情况, 提供用地使用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照 GB/T 21010-2017执行。 2.2 土地复垦适应性评价 根据损毁类型、地形地貌等明确划分评价单元,不同损毁类型不应划定为一 个评价单元,多种类型同时损毁的应以主要损毁方式进行划分。说明适应性评价 因子及权重,依据土地适应性评价,确定主要限制因子,进行预测评价,结合项 目区情况进行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拟定初步复垦方向,复垦方向应将损毁前地 类作为主要依据。重编、修编报告应对原方案复垦方向、复垦面积、调整变化等 情况进行比对分析说明; 2.2. 1 根据对损毁土地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 2.2.2 明确评价依据及过程,列表说明各评价单元复垦后的利用方向、面积、 限制性因素。 2.2.3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充分尊 重土地权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 见等,在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条件下,确定拟复垦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向 应明 确至二级地类 ,划分土地复垦单元。 21 2.3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3. 1 供水分析 复垦工程中涉及灌溉工程的,应进行用水资源分析,明确用水水源地和水质 情况,根据项目区水源情况,确定可供灌溉、管护的水量。林草地水资源平衡分 析应结合立地条件 气候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坡位等 ;地类 乔、灌、 草 ;浇灌时限 一般在春季 ;频次 一次/5- 10天 等确定需水量、供水量、 水源、储水及浇灌系统、浇灌方式及人工费、材料费等。 2.3.2 需水分析 a 根据项目区供水情况,分析并选定项目区种植的作物,确定种植制度和 复种指数。 b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 ,确定灌溉设计保证 率。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综合考虑作物组成、灌区气候条件、灌水方法等因素,参 照下表确定。 c 根据用水定额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68-2013 ,确定作物在相应 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 d 根据种植作物的生理特点和群众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生育期各月的灌溉 水量。 e 考虑将项目区内各种作物的各月用水量进行叠加,得到项目区综合月净 灌溉水量。 计算公式m综.净∑ αi*mj m综.净为项目区每月的综合净需水量, αi为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mj为各种作物每月灌水定额。 表E1 灌溉保证率参照表 灌水方法 地区 作物种类 灌溉设计保证率 地面 灌溉 干旱地区 或水资源紧缺地区 以旱作为主 5075 以水稻为主 7080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不稳定地区 以旱作为主 7080 以水稻为主 7585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以旱作为主 7585 以水稻为主 8095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各类作物 8595 22 注表中干旱、湿润地区可根据年降雨量划分 ≤200mm干旱地区;200400mm半干旱地区;400 800mm半干旱、半湿润地区;8001600mm湿润地区; ≥1600mm丰水地区 。 f 确定各月的灌水率。灌水率与灌区内的作物组成、种植比例、作物允许 灌水延续时间等有关。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及项目 区以往灌水经验,灌水延续时间可按5- 10天计 根据区内灌溉特点取灌水时间为 10天 ,根据灌水率公式 23 q 净 αm 8.64T q净为净灌水率, T为灌水时间, m为各种作物每月灌水定额, α为各种作物种植比例。 g 确定项目区各地类的最大净灌水率。 渠道、管道横断面计算的依据 h 根据项目区供水情况,初步选定灌溉方式。 管灌或渠灌 i 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取值与灌区的大小、水源情况、 所采用灌溉系统的方式、灌区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j 农田灌溉用水量计算。 项目区净灌溉用水量,再除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得到项目区灌溉用水量,即需 水量。 2.3.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将需水量与可供水量进行对比,判断供水是否满足需水要求。 应包含两部分内容总水量是否满足,最大用水时期供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2.3.4 土资源平衡分析 对矿山生产弃土、废渣堆放处理进行平衡分析,重点结合复垦区表土情况、 复垦方向、标准和措施,进行表土量供求平衡分析。拟损毁场地应将可利用表土 进行剥离,并合理设置表土堆放场地;需外购土源的,应说明外购土源的数量、 来源、土源位置、可采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无土源情况下,可综合采取物 理、化学与生物改良措施。 2.4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2.4. 1 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技术标准,结合复垦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复垦方 向提出不同土地复垦单元的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2.4.2 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一般按场地修复后用作耕地,有效表土厚度不小于 40cm,土壤质地以砂壤土和砂质黏土 为主,砾石含量不超过20,有机质含量不 小于1.5 ,pH值介于6.0-8.5之间,控制土壤容重不超过1.45g/cm3。 2.4.3 场地修复后用作园地,有效表土厚度不小于40cm ,土壤质地以砂壤土 和砂质黏土为主,砾石含量不超过20 ,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5 ,PH值介于 6.0-8.5之间,控制土壤容重不超过1.45g/cm3。 2.4.4 场地修复后用作林地,有效表土厚度不小于30cm ,土壤质地以砂土和 粉黏土为主,砾石含量不超过30 ,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 ,PH值介于5.5-8.5 之 间,控制土壤容重不超过1.5g/cm3。 2.4.5 场地修复后用作草地,有效表土厚度不小于20cm ,土壤质地以砂土和 壤质黏土为主,砾石含量不超过20,有机质含量不小于1,PH值介于6.0-8.5 之 间,控制土壤容重不超过1.45g/cm3。 2.4.6 对存在土壤污染的场地,应对污染场地进行先导治理或协同治理,使 其达到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和要求。 2.4.7 依据重塑的地貌形态和重构的土壤条件,充分考虑植被配置的多样性、 适应性、先锋性和抗逆性,合理配置矿山植被重建空间。 2.4.8 根据场地条件,筛选出根系发达、固氮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播种栽 植容易、成活率高、病虫害少、抗水土流失能力强、易管护的适生植物和先锋植 物,通过林、草、花、卉、乔、灌种植结合,合理部署植被疏密和覆盖区域。 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预防工程 1.1 目标和任务 阐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工程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预防措施。确保矿 山及周边居民点及重要设施、生态敏感区等不遭受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 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不改变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质量目标。 1.2 主要技术措施 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