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图 说 明 书 比例尺 150000 蕉 岭 县 幅 G50E021009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 9 9 9 年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图 说 明 书 比例尺 150000 蕉 岭 县 幅 G50E021009 大 队 长 吴秀卓 总 工 程 师 黄宇辉 庄文明副 林庆华副 分 队 长 李文辉副 分队技术负责 郭 良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下发局区域地质周查大队六分队 1999年 简 介 150000蕉岭县幅地质图是广东省地质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六分队于 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实测完成的。该图全面采用新一代一比五万地质填图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其中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该区进行多重地层划分,研 究了岩石地层的基本层序特征,查明了蕉岭盆地晚古生代地层格架;采用岩性一岩 相双重填图方法研究了区内的火山岩;采用“构造一地层事件法”为理论指导,研 究该区内变质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恢复了其地层层序。 本说明书是在150000蕉岭县、白湖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其 中地质图及说明书由李文辉、郭良、陈忠权、贺细坤编制、编写,张林智负责说明书的 打印工作。 说明书完成后,由大队总工程师及生产技术办组织审查修改。初稿完成后,由 伍广宇、谢岩豹、梁伟、彭少梅、赵汝旋、刘公民、林庆华、蔡诚荣、陈英旋、谢登强、陈 泰平等专家进行评审,在此表示感谢。 一比五万蕉岭县 、 白湖幅地质图及说明书 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评审验收决议书 由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承担的一比五万蕉龄县、白湖幅 区域地质调查,是根据粤地科[1996]022号文一比五万蕉岭县、白湖幅区域地质调 查任务书的要求和粤地勘复[1996]057号文关于的批复,从1996年1月开始工作至1998年7月提交送审稿,按时 完成任务。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了评审验收委员会于1998年12月9日至 11日在佛山市主持了该成果的最终评审验收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广东地质矿产勘 查开发局及其下属的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测绘院、719 地质队、705地质队和区调管理科等单位的评审员和代表38人。 一比五万蕉岭县幅G50E021009和白湖幅G50E020009为南北向相邻图幅,地 理坐标为东经1160011615’,北纬24302450′,面积为934km。本次提交评 审验收的有一比五万蕉岭县幅、白湖幅地质图及说明书、 一比五万蕉岭县幅、白湖幅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以及蕉岭盆地沉积演化和兴梅地区白垩纪盆地的构造成因 专题研究报告。蕉岭县幅地质图说明书全文约6.7万字、插图30幅、插表16份;白 湖幅地质图说明书全文约6.5万字、插图26幅、插表20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全文 共22.5万字、插图159幅、插表35份、照片22张。此外,还有各类辅助性图件、野外 记录本、卡片、鉴定测试结果和实物标本等。 评审员和代表根据“任务书”和“设计书批复意见”对一比五万蕉岭县幅、白湖幅 地质图及说明书、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进行了认真评审后一致认为广东地质矿产勘 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开展一比五万蕉岭县幅和白湖幅区域调查工作中,按 照地矿部地质调查局推广的一比五万区调填图新方法,在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 质岩和地质构造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全面提高了图幅基础地质的研究程 度。报告和说明书资料翔实、文图并茂、论述清楚有据,是一份较好的区调报告。 一 、主要成果 1.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理顺了岩石地层层序,将原为前泥盆纪板溪群进 一步划分为震旦纪楼子坝组、黄连组和寒武纪林田组,首次证实老虎头组、大湖组、 忠信组三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20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 1 名称使用恰当,叠置关系合理,单位之间的界线和接触关系清楚。 2.在地层多重划分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蕉岭向斜晚古生代各岩石地层单位的 时空分布、垂向叠置及结构、形态和侧向堆积规律,进而建立了该区晚古生代地层格 架及沉积演化历史,分析基本恰当。 3.首次在区内的楼子坝组、黄连组、林田组和老虎头组中发现了微古植物化石, 在大埔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童子岩组及小坪组、嵩灵组也发现了动植物化 石,为岩石地层单位时代属性叠置关系提供了依据,对地层的区域对比有重要意义。 4.应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和岩石谱系的填图方法,对侵入岩进行了宏观与微观 相结合的研究,圈定出37个侵入体,建立了8个单元,归并为2个序列和一个独立侵 入体。较深入地研究了侵入接触关系和与矿产关系,讨论了形成时代,总结了各序 列的演化规律,讨论了各序列形成的温压条件、成因类型、区域构造环境和就位机 制。 5.查明了火山岩属于河源火山喷发带,是侏罗纪基性酸性火山活动的产物。 将火山活动划分为4个旋回、三大类岩石和7种火山岩相;研究了火山岩岩石学、地 球化学;论述了火山岩浆演化和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 6.将区内变质岩划分为区域变质、热接触变质、按触交代变质和动力变质四种 类型,并对各类变质岩的岩石变质作用及与成矿关系进行了研究。 7.厘定出基底褶皱5条、盖层褶皱1条,并充分利用寒武系的出露形态,分析了 黄坑叠加褶皱的构造变形历史。 8.在深入的构造解析工作的基础上,厘定出断裂34条,并对主干断裂进行了详 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剖析。首次提出区内可能存在一个由NE→SW 滑脱构造的 新认识,对梅县弧形构造的成因研究有启迪作用。 二 、存在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生物地层单位划分欠合理;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分析依据欠充分。 2.对花岗岩类岩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使用不够,应加强研究、利用。 3.对地质图、区调报告及说明书的错漏应作认真校对、修改。 通过评审,评审验收委员会认为本次调查采用了新理论、新方法,有新的发现 和新的认识,全面提高了调查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地质图用计算机编绘,图面 结构合理,地理地质要素齐全,取舍合理,内容丰富,清晰美观,可读性强,反映了新 的填图方法。报告和说明书章节齐全,资料丰富、翔实,论述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文 2 字流畅。原本地质档案整理立案归档质量优秀,该成果已达到任务书和批复设计的 要求,蕉岭县幅为优良级88分;白湖幅为优良级86分。该项目最终验收阶段质 量评定为优良,同意予以验收。作者应按评审验收决议书并参照评审员和代表的意 见认真进行补充修改,最后由大队审核,报局备案,地质图修改后出胶片,连同说明 书送胶印出版;区调报告由区调队复制,于1999年5月交局提供使用。 一比五万蕉岭县、白湖幅地质图及说明书 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评审验收委员会 姓名 单 位 职务、职称 签名 技术 顾问 伍广宇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伍广宇 主任 委员 谢岩豹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谢岩豹 委 员 梁 伟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科处 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梁伟 陈英旋 广东省地矿局资储处 副处长 高级工程师 陈英旋 蔡诚荣 广东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计财处 主任科员 高级经济师 蔡诚荣 彭少梅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彭少梅 赵汝旋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赵汝旋 刘公民 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公民 谢登强 地质测绘管理科 高级工程师 谢登强 林庆华 区调管理科 科长 高级工程师 林庆华 陈泰平 719地质队 高级工程师 陈泰平 3 第一章 绪 言 一、目的任务 一 比五万蕉岭县幅G50E021009 区域地质调查是根据1996年1月广东省地质 勘查开发局下达的一比五万蕉岭县、白湖幅区域地质调查任务书粤地科[1996] 022号进行工作的。该任务书指出“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地 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它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 展历史,全面提高调查区的区域地质研究程度,为蕉岭县的规划建设、国土治理和环 境保护以及今后在区内开展各项地质工作提供一比五万地质图。” 任务书规定了填图方法按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91 中规 定的各种方法进行填图,并具体列出了五个重点研究内容 1.对区内地层,除了合理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本区地层层序外,还要加强对 基本层序的研究和非正式填图单位的使用,并对各类沉积岩岩石特征、沉积相及含 矿性进行系统研究。此外、还要开展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研究。 2.合理分解侵入体,建立单元和归并序列,系统研究各单元侵入体的基本特征、 时代归属及其成矿作用的关系。要加强对岩体内部结构及典型岩体就位机制的研 究 。 3.查明区内变质岩的类型、空间分布及其特征,合理划分变质相带和变质时代。 对区域变质岩要按“构造一地岩层一事件法”建立层序。 4.查明各类构造形态的主要特征,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探讨构造活动的序次、构 造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 5.对区内已知矿产资源进行了解。对地质填图中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要收 集必要的资料,对矿产资源的远景作出评价,并注意收集灾害地质资料。 任务书规定该项目的工作期限为1996年1月至1998年6月。 二、自然地理概况 蕉岭县幅位于粤东北山区,地理座标东经1160011615,北纬243024 40,面积463km。 行政区域隶属于广东省蕉岭县、梅县、平远县,205国道纵贯调查 区中部,区内交通较方便如图1。 调查区位于广东省北部、海拔高度一般为500~800m,最高峰为西部的铁山嶂, 1 2 图 1 调 查 区 行 政 区 划 及 交 通 图  铁路 公路 河流 县界 省界 镇 县城 市 山峰及高程 调查区 其海拔高程为1163.7m, 区内地形切割较深,山坡陡峭,植被茂密,穿越条件恶劣,属 高难地质调查区。 调查区属韩江水系,主要河流石窟河纵贯中部,其余各级支流众多,构成树枝状 水系。调查区地处亚热带,温湿多雨,年平均降雨约1800mm,雨季多集中于4 - 9月 份。 调查区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粤东北地带,劳动力资源充足。农业较发达,主要 农副产品有水稻、大豆、花生、茶叶、竹、木等。工业发展相对较慢,主要有石灰、水 泥等产品。 三、地质研究历史及主要成果 前人对调查区进行的地质矿产研究较多,其中主要有表1。 表 1 调查区地质研究史 序号 工作时间 工作单位与作者 工作性质 主 要 成 果 备 注 1 1958 南岭十分队 踏勘 1/5万梅县幅地质简报 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2 1958 903队 普查 广东蕉岭漳坑、大和亭、人大山、白泥 湖、南山、牛岗圩等锰普查报告书 参考价值 不大 3 1960 931队 普查 梅县蕉岭锰矿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 参考价值 不大 4 1971 广东区调队 区调 1/20万梅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有较高的 参考价值 5 1973 723队 踏勘、群 众报矿点 梅县地区矿产登记表 参考价值 不大 6 1978 广东区调队 区调 1/5万燕岭测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设计 书 有较高的 参考价值 7 1986 蕉岭矿管局 勘探 广东省蕉岭县耀子笼平硼探井工程资 料成果报告 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8 1993 723队 普查 蕉岭文福、广福稀土矿区普查报告 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此外,广东区调队在编制一比五十万广东省地质图及其说明书、岩浆岩地质图 及其说明书1974 1977年、 一比五十万广东省构造体系图及其说明书1977 1979 年和广东省区域地质志1982 1984年的过程中,除对前人工作做了系统的分 析整理、归类总结外,还进行了部分野外检查,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 上述工作及成果为开展本区一比五万区调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益资料,并具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3 四、完成任务情况及工作量 自1996年1月接受省局下达的区调任务起,全分队职工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共 同努力,按时按质完成各阶段所规定的任务,并保证质量,达到任务书和野外验收意 见的要求。 本区完成的工作量见表2。从表中可见各项工作量指数完成较好,分布较合理, 绝大多数项目超出设计要求,达到有关准则、规范要求。 表 2 15万蕉岭县幅调查区完成主要工作量 项 目 单 位 完成工作量 备注 地质 填图 填图面积 km 463 观察路线 km 750 观察点 个 1206 剖面 测制 地层剖面 km 22.792 侵入岩剖面 km 火山岩剖面 km 3.2 构造剖面 km 2.353 样 品 岩石标本 个 453 薄片 个 285 岩组 个 6 定量光谱 个 17 人工重砂 个 硅酸盐 个 3 稀土 个 3 长度三斜度有序度 个 粒度分析 个 15 RbSr等时线 组 动、植物化石 12 微古植物化石 探槽 m 288.45 4 第二章 地 层 调查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层区划属武夷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广泛发育,除 奥陶纪、志留纪及第三纪地层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出露,出露面积约328.6km,占 全区总面积的70.9,本区地层划分见表3。 第一节 震旦纪寒武纪地层 震旦纪地层分布于调查区东西两侧,呈 NESN 向展布,出露面积约123.6km, 占测区总面积的26.7。依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及标志层可划分三个组,即楼子坝 组、黄连组和林田组。 5 一 、楼子坝组Zlz 分布于调查区东部蓝坊、 大地一带,面积约45.1km,占 全区面积的9.8。主要岩性 为灰黑、青灰、紫红色中一厚层 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含 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石英 砂岩、变质砂质粉砂岩与千 枚岩组成图2,底部夹两层 硅质岩,厚976m。 于测区砾 背、石湖一带千枚岩中采获微 古植物化石,主要有 Leiopsphos - phaera infriatum Andr,L. mino Schep, L.solida Liu et Sin,L.apertus Schep, L.effusus  N N 160 m 80 N N N N 0 N 1 2 3 4 5 6 图2 楼子坝组基本层序 1、长石石英砂岩 5、粉砂质泥岩 2、石英砂岩 3、砂质粉砂岩 4、粉砂岩 6、泥岩 Schep, 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Sin, T.minor Liu et Sin, T.planum Sin, Leiominuschula minuta naum, L. sp.,Laminarites sp. 等 。 据 此 划 分 了 LeiopsophosphaeraTrachysphaeridiumLaminarites 组合,具有青白口纪一震旦纪的 过渡特征,据该组所含微古植物化石的组合特点,把其地质年代置于早震旦世。 本组属滨岸浅海相沉积。 表3 调查区多重地层划分简表 年代 地层 岩 石 地 层 生 物 地 层 组段 代号 岩 性 组 合 第四系 北岭组 Qbl 巨砾、砾石、含粘土砾石 大湾镇组 Q du 砾石、砂、粘土质砂 白垩系 上统 叶塘组 K yt 复成分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凝灰质泥岩、粉砂岩 侏罗系 上 统 南山村组 JK n 流纹质玻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沉凝灰岩 吉岭湾组 Jjl 安山岩、杏仁状安山岩为主,夹流纹英安质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 岩 中统 漳平组 JE 底部为一套复成分砾岩;中下部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 和长石砂岩;上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两层凝灰岩 下 统 桥源组 J qy 复成分砾岩、长石砂岩、炭质页岩 常灵组 Js 下部为喷发一沉积相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泥岩及煤线;上部为 爆发溢流相的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流纹质英安质凝灰岩 Otonamiter - Marattionsis组合, Psiloceras Planorbis带 三叠系 上统 小坪组 Tx 复成分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炭质页岩及煤 线 Ptilozamites - Lepidopteris组合 下统 四望嶂组 TS 钙质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泥质粉砂岩 二叠系 上统 童子岩组 Pt 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煤 Gigark 延 限 带 下 统 孤峰组 Pg 深灰、灰黑色页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含磷、铁钙质结核 栖霞组 Pq 生物碎屑灰岩、含燧石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钙质页岩 Michelinopora siyangensis 石炭系 上统 船山组 C 微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母、白云质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或条带 Triticites延限带 下 统 忠信组 大湖组 C Cd 石英质砾岩、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石英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含斑点状铁质长石石英砂君、含铁质结核粉砂 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少量铁质粉砂岩或透镜体 泥盆系 上 统 老虎头组 第二段 DI 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 岩、泥岩互层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Leptopthloeum rhormbicum组合 带 第一段 D 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 等 寒武系 下统 林田组 ∈1 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砂质粉砂岩、粉砂岩、千枚岩夹少量硅质 岩 Leiopsophosphaera Michystridium组合 震旦系 黄连组 楼子坝组 列 硅质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板岩、千枚岩 Leiopsophosphaera - Trachy - sphaeridiu - Laminarites组合 Zlz 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砂质粉砂岩夹千枚岩、绢云 母绿泥石板岩及少量变质含钙质长石石英砂岩 6 7 二、黄连组Zhl 出露于徐溪、台塘、东坑一带,呈近 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30.5km,占全区 面积的6.6。 本组主要岩性为灰黑、灰白、紫红色 中一厚层状硅质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 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及千枚岩、板 岩组成,厚1136m。其顶部以硅质岩为 标志与上覆地层林田组呈整合接触。其 岩石组合特征为变质砂岩或粉砂岩与千 枚岩,硅质岩、硅质板岩与千枚岩组成层 对,岩比从1151不等。其基本层序 组合特征见图3。 在区内东坑一带的千枚岩中采获微 古植物化石,主要有 Leiopsphosphaera infriatum Andr, L.minor Schep, L.solida Liu et Sin, L.apertus Schep, L.effusus Schep, Trachysphaeridium rugosum Sin, T. minor Liu et Sin, T.planum Sin, Leiominuschula minuta Naum, L. sp.,  si si 120m 100 80 60 si si si si si 40 0 si si si si si si si si 3 2 1 4 si 图3 黄连组基本层序 1、细砂岩 2、粉砂岩 3、泥岩 4、 硅质岩 Laminarites sp.等。据此划分了 LeiopsophosphaeraTrachysphaeridiumLaminarites 组合,具有青白口纪一震旦纪的过渡特征,据该组所含微古植物化石的组合特征, 把其地质年代置于早震旦世。 该组属浅海相沉积。 三、林田组∈l 出露于调查区两侧蕉岭县黄坑、徐溪、东坑一带,呈近 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 48.0km,占测区面积的10.4。 该组主要岩性为灰黑、浅灰、灰白、紫红色中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 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砂岩、变质粉砂岩及薄 中层状千枚岩,夹数层中厚层硅质 3 2 8 岩、硅质板岩,厚485m。 其岩石组合特征 为变质砂岩、粉砂岩与千枚岩组成层对,岩 比从11 31不等,夹2 3条硅质岩。 发育递变层理、条带及纹层状构造图4。 在本区黄坑一带于千枚岩中采获了丰 富 的 微 古 植 物 化 石 , 主 要 有 Leiopsophosphaera apertus Schep, L.densa TimSin et Liu, L.infriataAndrSin et Liu, L.solidaLiu et SinSin et Liu, Trachysphaeridium plaum Sin, T. cf. rude Sin et Liu, Leiofusa crassa Sin et Liu,L. bicorruta Sin et Liu,L. cf. digitata Sin, Micrhytridium sp., Triangumorpha sp., Macroptycha minuta Sim et Liu 等。据此划 分 了 LeiopsphosphaeraMicrhystridium 组 合,具有元古代向早古生代过渡特点,据该 组所含微古化石的特点,把其地质年代归 为早寒武世。 该组属远源半深水槽盆沉积。 第二节 泥盆纪地层  - si.- si - si si si 6- si si si.- - si - - si 一 si si si 4- si si 递变层理 2- 递变层理 0- 水平纹理 水平纹理 E si si si si si 3 4 5 1 2 si si si -SI S1 si 图4 林田组基本层序 N02461 1、长石石英砂岩 2、 粉砂岩 3、 硅质岩 4、含硅质泥岩 5、 泥岩 区内泥盆纪地层只出露老虎头组,呈 近 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60.4km,占全区面积的13.0。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由上 而下可分为两段老虎头组第一段和第二段。 一、老虎头组第一段Dl 出露于蕉岭县大地、溪峰口、新铺及平远县中村一带,面积约31.5km,占全区面 积的6.8,与下伏地层楼子坝组、林田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该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为主,夹含砾石英砂岩、细砂岩 及少量紫红色薄 中层状粉砂岩、泥岩,厚433m。 发育递变层理、单斜层理、水平 层理等,砾石略具定向性。其基本层序组合特征见图5。 9 1m1- 单斜层理 5 砾石具定向性 0 0..00. 水平层理 0A0 A0.0 3 递变层理 单斜层理 2 0o 0.o 2 0- 0.. 0 oo 3 4 5 水平层理 递变层理 o 图 5 老虎头组第一段基本层序N02466 点 1、石英砾岩 2、砂砾岩 3、含砾石英砂岩 4、石英砂岩 5、 泥岩  300- cm 2 -冲刷面 200- O 1 100 0- 1 2 3 图6 蕉岭县黄坑一徐溪剖面 140141导线80m 处基本层序 1、含砾石英砂岩 2、石英砂岩 3、粉砂岩 纵向上,往上粉砂岩、泥岩比例有 所增加,粒度逐渐变细,厚度变薄,显 示退积加积型地层结构特点。该组 属冲积扇相的沉积。 二、老虎头组第二段Dl 出露于本区中部蕉岭县三圳、油 坑、徐溪一带,呈近 SN 向带状展布,面 积约28.8km,占测区面积的6.2。其与下伏的老虎头组第一段呈整合接触。 该段主要岩性为灰白、青灰、紫红色中一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与粉砂岩、粉砂 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含砾石英岩、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含少量铁质结 核,厚约773m。 发育递变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其基本层序组合特征见图 6。横向上,在调查区西侧蕉岭县徐溪一带,该段主要为一套中薄层状灰白色含砾 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中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互层。纵向上,向上粉砂 岩、泥岩夹层增多,层厚变薄,属退积型地层结构特点。 于本区蕉岭县溪峰口、龙过石一带采获丰富的植物化石,有 Sublepidodendron sp.,Lepidostrobus sp.,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Hamatophyton venticillatum, 10 Eolepidodendron wasishense等 。 据 此 划 分 了 Leptophloeum rhombicum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组合,把其地质年代 归属为晚泥盆世。 本段属河流三角洲一滨 岸相沉积。 第三节 石炭纪地层 石炭纪地层分布于本区 中部三圳、油坑及东部的大地 一带,面积约51.7km,占全区 面积的11.2。据其岩石组 合特征分为大湖组、忠信组和 船山组。 一、大湖组Cd 出露本区中部的蕉岭县 三圳、油坑、徐溪、新铺一带,  6 m N N ●N 4- 透镜状层理 水平层理 2- 0- 2 3 4 1 8 7 5 图7 蕉岭县老鸦口剖面4一5导线20m 处大湖组基本层序 1、含砾石英砂岩2、含铁质结核长石石英砂岩 3、石英砂岩 4、粉砂质泥岩石 5、 含斑点铁质粉砂岩 6、含斑点铁质石英砂岩7、含铁质结核泥岩 8、铁质粉砂岩 呈近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32.9km,占测区面积的7. 1,于下伏的泥盆纪老虎头 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区内该组主要岩性为灰白、青灰、紫红色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含斑点铁质 长石石英砂岩、含铁质结核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局部夹铁质粉砂岩薄层或透 镜体,厚约480m。 该组由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含斑点铁质长石石英砂岩与粉砂质泥岩、泥 岩或铁质粉砂岩组成基本层序图7。基本层序下部由石英砾岩、含砾石英砂岩、含 斑点铁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厚 中层状,含少许铁质结核,发育脉状层 理、水平层理、单斜层理及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基本层序上部由粉砂质泥岩、泥岩或 铁质粉砂岩组成,中薄层状,含大量的铁质结核,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发育。 横向上比较稳定,变化特征不明显;纵向上,向上泥岩、粉砂岩比例呈由少一多 少的变化特征。显示由退积型向进积型地层结构演化的特点。 区内该组未获化石,区内大湖组平行不整合于晚泥盆世晚期老虎头组之上,平 行不整合伏于石炭世早期忠信组之下,故把地质年代暂归属为早石炭世。 本组属河流三角洲滨岸相沉积。 二、忠信组Cz 11 区内出露于蕉岭县溪峰口、油坑、徐溪 一带,呈近 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14. 3km,占全区总面积的3.1。 该组未见顶。岩性主要为灰白、青灰、 紫红色中一厚层状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 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 等组成,厚95m。 其底部以一套灰白色 厚层状糖粒状石英砾岩为标志平行不整合 覆于大湖组之上。 该组由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长石石 英砂岩一粉砂岩或泥岩组成一种向上变细 的基本层序图8。纵向上,往上泥岩、粉 砂岩比例急剧增加,砾岩不断减少,显示退 积型地层结构特点。 区内该组未获化石。前人于调查区南 侧新铺南面采获有植物化石 Neropteris gigantea,故把其地质年代归属为石炭世 早期。 本组属河流三角洲相沉积。  20- Ⅱ 10 0 9 o 16 8 12 2m 4 8 3 2 4- 1 o o 0 o0」. 1 2 3 图8 蕉岭县华侨场N02185 点忠信组基本层序 1、石英砾岩 2、含砾石英砂岩 3、粉砂质细砂岩 三、船山组Cc 零星出露于蕉岭县大地、三圳、油坑、新铺一带,面积约4.5km,占全区面积的 0.9。 该组主要岩性为灰白、深灰色厚层状微泥晶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含 燧石结核或条带,厚约203m。 区内该组含丰富的化石,有 Triticites subrhomoides,T.laxus 等。据此划分了 Triticites 延限带。故把其地质年代归属为晚石炭世。 本组属开阔台地相沉积。 第四节 二叠纪地层 二叠纪地层主要分布于本区中部,呈近SN 向带状展布,面积约35.4km,占全区 面积的7.6。依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三个组栖霞组、孤峰组和童子岩组。 一、栖霞组Pq 出露于蕉岭县三圳、油坑一带,面积约4.5km,占全区面积的0.9。 该组主要岩性为深灰一灰黑色中 一厚层状燧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白 云岩、钙质页岩等,厚238m。 其由灰岩一页岩组成一种向上变 薄的基本层序图9。纵向上,往上灰 岩单层厚度变薄,页岩夹层逐渐减少, 显示为退积型地层结构特点。 区内油坑一带该组产丰富的化石, 计有珊瑚 Lophophyllidium zaphrentoidea, Michelina multisepta, Michelinopora siyangensis, WaagenophyllumLiangsha 图9 蕉岭县油坑N03506 点栖组基本层序 - nophyllum diphylloidea; 苔 藓 虫 1、灰岩 2、页岩 Fenestella sp.; 海 绵 Amblysiphonella asiatica;海百合 Cyclocyclicus disparies 等。据此划分了珊瑚 Michelinopora siyangensis 组合带把栖霞组的地质年代归属为早二叠世早期。 本组属开阔台地相沉积。 二、孤峰组Pg 出露于蕉岭县大地、油坑、蕉城以北一带,面积约13.8km,占本区面积的3.0。 该组主要岩性特征以灰黑、深灰色页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多呈薄一中层 状,少数呈厚层状,含丰富的磷、铁、锰质结核,厚约278m。 其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 接触。 12 1 3 0- 100- 5 m 4 40- 3 80- 2 20- 60- 3 1 0- 40 1 2 图11 童子岩组基本层序 2 1、 细粒石英砂岩 2、粉砂岩 3、煤层 20- 其由细砂岩 粉砂岩 泥页页 13 1 0. 2 图10 孤峰组基本层序蕉岭油坑剖面 1、 细粒石英砂岩 2、泥质粉砂岩 3、泥质页岩 4、 含泥质结核页岩  岩组成旋回性基本层序图10。纵向 上,由下而上砂岩、粉砂岩比例由少一 多,泥岩比例由多少,其顶部含较多 的泥质结核,显示加积进积型的地层 结构特点。 区内油坑一带该组产化石,有菊石 Paraceltites sp.,腕足类 Chonetes sp.等, 因此把区内孤峰组地质年代归属为早二叠世晚期。 该组属浅海相的沉积。 三、童子岩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