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川沙分区单元 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20年度更新成果 上 海 市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 录 第 1 章 前言1 1.1 任务由来1 1.2 评估目的2 1.3 评估依据2 1.4 评估区概况3 1.5 评估工作程序6 1.6 主要更新内容7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8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8 2.2 基础地质概况9 2.3 水文地质条件10 2.4 工程地质条件14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0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20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20 第 4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 4.1 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29 4.2 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31 4.3 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34 4.4 砂土液化危险性预测评估35 4.5 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36 4.6 浅层天然气害危险性预测评估37 第 5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7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37 5.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9 5.3 场地适宜性评估41 第 6 章 结论及建议 42 6.1 结论 42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6.2 建议 43 主要参考文献 44 附图目录 编 号 图 名 页 码 附图 1附图 2 附图 3 附图 4附图 5 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实际材料图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基岩和断裂构造图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 4546 47 4849 附图 6附图 21 评估区工程地质剖面图 5065 附图 22 评估区工程地质分区图 66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801995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附图 23 67 图 附图 24 附图 25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962001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68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22006 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69 附图 26 附图 27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72011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70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122016 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71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1 章 前言 1.1 任务由来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 、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 条例,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上海 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 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城市总体 规划及分区新城规划,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分为 52 个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分区单元,并于 2011 年完成了全市 52 个分区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报告初期成果,至 2016 年完成全市第一轮 52 个分区单元的成果更新。 2017 完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6 个分区单元及浦东新区4 个分区单元共 10 分区单 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 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地质成果,根据 2018 年 颁布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 号, 2018 年 起,分区灾评动态更新周期为三年, 2018 年完成上海市宝山区 3 个分区单元、浦东 新区 5 个分区单元、大虹桥地区 2 个分区单元、青浦区 4 个分区单元、松江区三个 分区单元共计 17 个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 2019 年完成上海市奉贤区 4 个分区单元、金山区 6 个分区单元、闵行区 3 个分区单元、 松江区 2 个分区单元、嘉定区二个分区单元共计 17 个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 按照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安排,由我院承担 2020 年度上海市嘉定区 3 个分区单元JD3JD5、崇明区 5 个分区单元CM1CM5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及中心城区Z0Z5、浦东PD1PD4分区 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第三轮动态更新工作,共计 18 个分区。 本次拟更新的川沙分区单元 PD2 是 2020 年度需更新 18 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单元之一,其上一轮更新时间为 2017 年。 1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2 评估目的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对 除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 号规定的单独评 估项目外的其它建设项目 以下简称“其他建设项目”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为其他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 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其他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规[2018]2 号 界定的单独评估的项目,需单独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程各阶段 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它相关的评价工作。 1.3 评估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利 用了相关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评估依据及利用资料主要有 1.3.1 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 号; 3、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 号2013.4; 4 、 上海市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方案,沪规土资矿〔2018〕155 号; 5、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规[2018]2 号 ; 6、上海市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沪建管2015 946 号; 7、上海市基坑工程工程管理办法沪住建规范2019 4 号 ; 8 、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8 年 1 月 发布。 1.3.2 参照执行的技术规范 一、国家及行业标准 2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2、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 0283-2015;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5、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 2016 版;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二、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08-2007-2016; 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13; 5、地基基础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 DGJ08- 11-2018; 6、基坑工程技术标准 DG/TJ08-61-2018; 7 、 建设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标准DG/TJ 08-2308-2019。 1.3.3 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成 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区实际材料图见附图 1、附图 2。 1.4 评估区概况 1.4.1 评估区范围 川沙分区单元PD2 位于浦东新区沪芦高速公路以东、川南奉公路以西、申嘉 湖高速公路以北、川杨河以南区域,行政区域包括川沙新镇、六灶镇 ,面积约 90.90km2 ,评估区地理位置详见图 1-4-1。 1.4.2 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筑物概述 评估区内交通发达,主要道路包括华夏高架路、迎宾高速、周祝公路、申嘉湖高 速、沪芦高速、南六公路、华东路、 磁悬浮运营线、轨道交通 2 号线、 11 号线等。 区内已有建 构 筑物主要为居民小区住宅、农民房、学校及相关生活配套设施 3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等,建筑类型以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主,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迪斯尼 位于评估区 西侧。 评估区内已有的主要道路、轨道交通分布详见表 1-4-1。 表 1-4-1 评估区内已有主要交通干道分布一览表 序号 主要交通干道 概述 1 华夏高架路 近东西走向,西至外环高速,东接上海绕城高速。 2 迎宾高速 近东西走向,西至外环高速,东接上海绕城高速。 3 申嘉湖高速 近东西走向,西至沪芦高速,东接上海绕城高速。 4 沪芦高速 近南北走向,北至华夏高架路,南接申嘉湖高速。 5 南六公路 近南北走向,北至华夏高架路,南接申嘉湖高速。 6 轨道交通 地铁 2、11 号线、磁悬浮。 1.4.3 评估区规划概述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川沙分区为四个主城片区之一,将作 为中心城的支撑共同发挥全球城市功能作用,以强化生态安全、促进组团发展为空 间优化的基本导向,围绕轨道交通枢纽促进空间紧凑发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 快产业转型和空间调整,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城融合。 根据评估区规划定位,对于未来一般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涉及一般民用建筑、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浅基础工程以及各类建构 筑物的桩 基工程和基坑工程。 4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图 1-4-1 川沙分区单元 PD2 地理位置示意图 5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现场踏勘 资料搜集 评估区可能建设 项目工程分析 补充采集 预测评估 1.5 评估工作程序 根据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和上海市工程建 设规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DGJ08-2007-2016中的具体规 定, 评估工作流程如图 1-5-1 所示。 接受评估委托 编制工作方案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与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提交报告 动态更新 图 1-5-1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图 6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6 主要更新内容 1.6.1 地质环境条件资料更新 一、水文地质条件资料更新 根据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主要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潜水和第一、二承压 水水位数据进行了补充更新,绘制了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及第Ⅰ承压含水层 2019 年高水位等值线图。 二、工程地质资料更新 1.本次利用“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近几年新入库的大量钻孔资料,对 原成果中深度较浅的勘探孔进行了替换,并在控制精度较小的区域补充了勘探孔。 本次共利用勘探孔 52 个,其中新增勘探孔 9 个,孔号即为“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平台”三维地质系统中的原始孔号,若出现相同孔号,则用-1、-2、-3......等分 开, 并对所有勘探孔的地层资料重新整理,绘制了评估区工程地质剖面图 16 条。 2. 对评估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数据 进行统计计算, 提供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汇总在表 2-4-3 评估区主要工程地 质层物理力学指标表中。 1.6.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更新 1、根据本次新增资料,对评估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 了分析和评价,阐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2、本次更新时在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新增了该区域及附近典型地 质灾害工程实例。 3、按照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 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进行 了更新。 4、对原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完善。 5、原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为笼统,本次更新时根据上海地区工 程经验, 分别按地质灾害灾种提出了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7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2.1.1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属于滨海平原地貌类型,仅东部一角为河口砂嘴 砂岛地貌类型。 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吴淞高程,下同在 6.563.36 m 之间 吴淞高程,下同 ,平均标高一般在 4.18m 左右。 2.1.2 水文特征 评估区地表水体发育,河流纵横交错,水系特征为平原河网感潮区。主要河流 包括川扬河、浦东运河,其它河流为焙灶港、三灶港、五灶港、六灶港、七灶港、 八灶港等, 其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详见表 2-1-1。 表 2-1-1 评估区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序号 河流 名称 地理位置 主要水文特征 1 川扬河 位于评估区北部, 东 西走向, 在评估区内 长约 3.5Km。 具有防洪、排涝、航 运等综合功能,河面 宽约 70m,可通行 300 吨的船只。 2 浦东运河 位于评估区东部, 西 北-东南走向,在评估 区内长约 8Km。 具有防洪、排涝、航 运等综合功能,可通 行 60-100 吨的船只。 3 六灶港 位于评估区南部, 东 西走向, 在评估区内 长约 6Km。 具有防洪、排涝、航 运等综合功能,可通 行 15 吨以下小船。 8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2 基础地质概况 2.2.1 基岩地质概况 评估区基岩埋深起伏较大,在 180360m 之间。总体上自南向北埋深加大。 评 估区基岩岩性为东北部为新近系中新统白龙港 N1b 的玄武岩、橄榄玄武岩、辉 石玄武岩夹粉砂质黏土和砂质层;西中部为侏罗系上统黄尖组J3h 的上部为英安 岩、流纹英安岩、英安质角砾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下部辉石安山岩、安山质角 砾熔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西南部为中、古元古界金山群组Pt1-2Jn的粒岩、 片岩、石英岩、大理岩类;南部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的泥质白云岩夹灰岩条 带, 以灰白色白云岩与灰黑色白云质灰岩为主,顶部见硅质层, 间夹有泥质白云 岩、白云质泥岩及薄层石英砂岩;西南角零星分布燕山晚期的岩浆岩岩性为辉石 闪长岩 。 2.2.2 断裂构造及地震 一、 断裂构造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的北 东延伸部分,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辅之缓 慢升降,为断裂分割而成的正向隆起断块。 评估区内有 4 条断裂分布唐镇合庆 断裂F44、 灯塔赵家宅断裂F31 、枫泾川沙断裂F9 及梅陇邓镇断 裂F27。 据已有调查成果,断裂自全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对评估区工程建设无 影响,评估区及附近区域地质构造及基岩埋深详见附图 3。 二、 地震 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 年,至解放时的 400 多年间平均 每 3 年有一次有感地震。但从历史地震或近期地震的资料来看,在上海市地域范围 内, 500 多年来, 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 1624 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 43/4 级地 震,给上海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其中以南黄海至长江口 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地震。无论是 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影响均小于 6 度。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度弱、频度低的 地区之一。 9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 版 和上海市工程 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 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为 0.10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地基土属软弱地基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除临岸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外,其余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2.3 第四纪地质概况 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广泛接受堆积,基岩埋深在 180360m 之间,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具明显韵律性变化规律。按 岩性、岩相差异,可粗分为两大部分下部,埋深约 183m 以下至基岩,以褐黄色为 主,掺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层,称之“杂 色层”,属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上部,即埋深约 183m 以上至地表,以灰为主色夹 绿、蓝、褐黄等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砂或含砾 互层,称之“灰色层” , 属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按年代地层和岩 石地层可划分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及若干组,其中,全新世的软黏性土层在 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变形,粉性土在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流土、流砂,是影响评估区内 工程建设的主要地基土层。 2.2.4 矿产资源 根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固 体矿产资源。 2.3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第四系松散层中发育有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一、二、三、 四、五承压含水层,各含水层因形成地质时代、水动力条件和成因类型的不同,水 文地质条件有较大差异详见表 2-3-1 及附图 45。 10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3-1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水文 地质层 地质 时代 成因 类型 分布特征 主要岩性 顶板埋深 m 厚度 m 富水性 m3/d 水质矿化 度g/l 水化学 类型 潜水 含水层 Qh3 河口- 滨海 普遍 分布。 砂质粉 土、 黏质 粉土、 粉 质黏土 24 14 评估区北部、 中部、南部、 西部大部分区 域为1;东部 自西向东依次 为 15、5 10 及>10。 1 西北部区域为 HCO3- Ca.Mg;西部及西南部区 域为 HCO3-Na.Ca.Mg;中 部区域为 HCO3.Cl- Na.Ca.Mg、HCO3.Cl- Ca.Mg、HCO3.Cl- Na.Ca;东北部及东部区 域为 HCO3-Na.Ca;东南 角为 HCO3-Ca.Mg.Na。 微承压 含水层 Qh1 河口- 滨海 零星 分布。 砂质粉土 2933 1419 第一承 压 含水层 Qp32 河口- 滨海 分布 较广。 西部地 区与第 二承压 含水层 沟通。 粉细砂、 细砂,偶 夹砂质粉 土 2941 1042 北部、中部、 南部区域为 100500;西 部区域由东自 西依次为 500 1000 及> 1000。 评估区 大部分 地区为 13, 仅中东 部为 3 10。 北部、西部区域为 Cl.HCO3-Ca.Na;东部、 南部区域为 Cl.HCO3- Na.Ca,东南角为 Cl- Na.Ca。 第二承 压 含水层 Qp31 河口- 滨海 普遍 分布, 西部地 区与第 一承压 含水层 沟通。 细中砂含 少量砂砾 石 5582 618 评估区大部分 区域为 1000 3000,仅东北 角及西南角为 1001000。 评估区 大部分 地区为 13, 仅中东 部为 3 10。 西北部区域为 Cl.HCO3- Ca;中部及西南部区域 为 Cl.HCO3-Ca.Na;东部 及东南部区域为 Cl- Ca.Na。 第三承 压 含水层 Qp2 1 河口- 滨海 普遍 分布 细砂、细 中砂、含 砾中粗砂 夹细砂 85117 2456 10003000。 >10。 Cl-Na.Ca。 第四承 压 含水层 Qp12-3 河流 评估区大 部分地区 普遍分 布,仅南 部果园 五灶港地 区缺失。 细砂、中 砂、中粗 砂含砾 152 183 56 100 北部、中东部 为 1000 3000 ,西南部 由北向南依次 为 1001000 及 100。 1 Ⅳ含上部北部及中东 部区域为 HCO3-Ca.Na; 西南部及南部区域为 HCO3 .Cl-Ca.Na;中部区 域为 HCO3.Cl-Na。 Ⅳ含下部 北部、西 部、南部区域为 HCO3 .Cl-Na.Ca;东部区 域为 HCO3 .Cl-Ca.Na 及 HCO3 .Cl-Ca。 第五承 压 含水层 Qp1 1 河流 评估区大 部分地区 普遍分 布,仅南 部果园 五灶港地 区缺失。 细砂、中 砂含砾 249269 2037 周祝公路以北为 1001000,以 南为100。 1 大部分区域为 HCO3 .Cl- Na;仅北中部区域为 HCO3-Na。 注 1、潜水含水层和微承压含水层分布特征参照工程地质剖面图。 2、富水性评价条件潜水含水层口径 500mm,降深 2m;承压含水层口径 250mm, 降深 5m。 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为潜水、微承压水和第一承压含水 层。区内未设置微承压水监测井,微承压水监测程度低。 11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上海地区潜水位埋深一般在 0.51.0m 之间, 根据位于评估区东部的浦 411-00C 潜水监测孔资料, 20132020 年水位动态监测结果 图 2-3-1 ,该孔水位标高在 24m 之间波动,目前水位标高在 3.5m 左右。 潜水位年内变幅大小与相应时期大气 降水量大小与持续时间有关。潜水水位普遍高于地表水位,并与地表水有不同程度 水力联系。评估区属Ⅲ类场地环境,根据我院提供上海市地下水基础环境状态调 查评估报告20132018 年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及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有关条文判 定,评估区地下水对Ⅲ类场地环境中的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于评估区内可能受污 染的场地,需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图 2-3-1 评估区潜水水位动态曲线图浦 411-00C 第一承压含水层长期来区内未予集中开发利用,地下水位主要受工程施工过程 中降排水影响和第二含水层地下水采灌影响。根据评估区及邻近区域第Ⅰ承压含水 层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绘制了 2019 年度评估区高水位等值线图图 2-3-2, 评估 区高水位一般在-20m 之间,北部地下水位相对高,总体在-10m。根据位于评估 区西部迪士尼园区北部的浦 410-01C 第一承压水监测孔资料, 20132020 年水位动 态监测结果 图 2-3-3 ,该孔水位标高在-4-1m 之间波动,自 2013 年以来至今 保持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水位标高在-1.2m 左右。评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在西部迪士 12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尼附近地区与第一含水层沟通,据评估区北部的第二承压含水层监测井川 327-02C 监测结果 图 2-3-4 ,其水位动态特征与第一含水层一致, 2005 年以来水位保持 持续上升态势,目前水位标高在-0.1m 左右。 图 2-3-2 评估区第 Ⅰ承压含水层高水位分布图2019 年度 图 2-3-3 评估区第一承压含水层浦 410-01C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 13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图 2-3-4 评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川 327-02C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 2.4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我院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中的 150000 精度的工程地质资料,评 估区埋深 85.0m 范围内的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沉积物,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和砂性 土组成。根据各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综合分析,将评 估区深度 85.0m 以浅的地基土层划分为 9 个工程地质层和分属不同层次的若干个亚 层。 地基土埋藏分布情况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详见表 2-4-1、2-4-2、2- 4-3。工程地质剖面图详见附图6附图 20。 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 评估区内广泛分布的第①1 层填土,松散、土质不均, 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第②1 层褐黄色黏性土俗称“硬壳层” ,土质较 好,中压缩性,可作为一般轻型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②3 、③a 层砂质粉土, 基坑 开挖进入该层时,在水头压力作用下易形成流土、流砂现象;第③、④层为上海地 区典型的软土层分布,当建构 筑物体型及附加荷载较大时,可能产生较大的地 基变形;评估区西北部为古河道分布区,第⑥层硬土层缺失,第⑦层被不同程度切 割,相应沉积了厚度不等的⑤3 层,局部还沉积了⑤2 、⑤4 层,导致⑦层顶板埋深变 化大,桩基条件复杂多变。评估区大部分区域为正常沉积区,有暗绿色硬土层⑥ 层 分布,土性较好,可作为荷载不大的建构 筑物桩基持力层;其下部分布的 ⑦层粉性土、砂性土埋深适中,中密密实,中低压缩性,土性更好,为上海地 区多层、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以及其它大型建构 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 层。 14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根据上述分析, 浅部粉性土层②3 、③a 开挖时易产生流砂问题, ③、 ④层为 典型的软土层,为采用天然地基的建构筑物的主要压缩层;⑤2 层为微承压含水 层,⑦层为第一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流砂和基坑突涌问题,第⑦ 层也是上海地区建构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依照全市工程地质结构分区,评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滨海平原区Ⅱ ,仅东 部一角为河口砂嘴砂岛区。根据评估区暗绿色硬土层⑥层 和浅部砂质粉土层 ②3 的分布情况, 可将评估区划分为 3 个工程地质亚区 Ⅱ 1、 Ⅱ2、 Ⅱ4 ,河口 砂嘴砂岛工程地质区Ⅲ划分为 1 个工程地质亚区 Ⅲ2; 各分区工程地质层的 空间分布特点详见表 2-4-1 及附图 22。 15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1 评估区 PD2 工程地质分区及评价表 工程地质 分区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区 亚 区 地层结构 浅基础条件 桩基条件 基坑工程条件 Ⅱ 滨 海 平 原 工 程 地 质 区 Ⅱ 1 评估区内分布较广。有 ⑥层硬土层分布,埋深 一般在 2430m,一般厚 度为 25m,平均厚度为 3m;无⑤2 层分布;⑤1 层 厚度较小,一般在 68m 左右;⑦1 层砂质粉土和 ⑦2 层粉砂广泛分布, ⑦1 层层顶埋深一般为 27 34m,⑦层累计厚度一般 大于 20m。 浅部粉土层 ②3 在评 估区内不发 育,仅东部 零星分布, 埋深一般在 23m,厚 度一般在 4m 左右。 天然地基下 卧层有土性 较好的粉性 土分布, 但 该层土质不 匀,天然地 基条件一 般较好。 有⑥层硬土 层分布, 桩 基持力层 ⑦分布 稳定,埋深 适中,桩基 条件较好。 浅部粉土发育, 且有软土层分 布,基坑开挖时 易引发渗流液化 流砂 ,基坑 工程条件差。 Ⅱ2 无浅部粉土 层 ②3 分 布。 天然地基下 卧层软黏性 土厚度较 大,天然地 基条件总体 一般较 差。 浅部软黏性土发 育,无流砂层分 布, 应注意软黏 性土变形问题; 深基坑工程还应 注意第⑦层可能 引发的水土突涌 问题。基坑工程 条件一般。 Ⅱ4 分布于评估区西北部。 受古河道切割, ⑥层硬 土层缺失;⑤层厚度较 大,累计厚度 2143m, 偶见中部砂层⑤2 层分 布,顶板埋深为 29 33m,厚度为 1419m; ⑦层顶板埋深和厚度变 化大,顶板埋深在 39 63,厚度 433m。 无浅部粉土 层 ② 3 分 布。 天然地基下 卧层软黏性 土厚度较 大,天然地 基条件总体 一般较 差。 ⑥层硬土层 缺失,⑤层 厚度较大, 桩基持力层 ⑦分布 不稳定, 埋 深变化较 大,桩基条 件较差。 浅部软黏性土发 育,无流砂层分 布, 应注意软黏 性土变形问题; 深基坑工程还应 注意第⑤2 层可能 引发的水土突涌 问题。基坑工程 条件一般。 Ⅲ 河 口 砂 嘴 砂 岛 工 程 地 质 区 Ⅲ2 仅 评 估 区 东 北 角 有 分 布 。 有 ⑥ 层 硬 土 层 分 布 , 埋 深 一 般 在 24 30m , 一 般 厚 度 为 2 5m,平均厚度为 3m;无 ⑤2 层分布; ⑤1 层厚度较 小 , 一 般 在 6 8m 左 右;⑦1 层砂质粉土和⑦2 层粉砂广泛分布, ⑦ 1 层 层 顶 埋 深 一 般 为 27 34m, ⑦层累计厚度一般 大于 20m。 无浅部粉土 层 ② 3 分 布。 天然地基下 卧层软黏性 土 厚 度 较 大, 天然地 基条件总体 一 般 较 差。 有⑥层硬土 层分布, 桩 基持力层 ⑦分布 稳定,埋深 适中,桩基 条件较好。 浅部软黏性土发 育, 无流砂层分 布, 应注意软黏 性土变形问题 ; 深基坑工程还应 注意第⑦层可能 引发的水土突涌 问题。基坑工程 条件一般。 其它应注 意的地质 问题 评估区地面沉降较为发育, 应注意地面沉降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评估区局部地段可能存在 有暗浜土,应注意由其引起的地基变形问题。 16 川沙分区PD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2 评估区 PD2 地基土层特性表 地质时代 成因类型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厚m 层顶标高m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度 压缩性 分布状况 土层描述 人工 ①1 填土 0.312.12 1.04 6.563.37 4.28 灰-灰黄 湿 松散 普遍分布。 大部分地区为素填土,由灰黄灰色黏性土夹少量碎砖块、植物根茎等组成,土质松 散不匀。 全新世 Qh3 滨海-河口 ②1 粉质黏土 0.833.21 2.04 4.972.17 3.24 褐黄-灰黄 色 湿很湿 可塑软塑 中等高等 除厚填土、暗浜地段缺失外普遍 分布。 局部为黏土,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夹薄层粉土,土质自上而下逐渐变软,颜 色亦由褐黄渐变成灰黄,土质较均匀。 ②3 砂质粉土 3.824.33 4.05 2.79-0.52 0.67 灰色 饱和 稍密 中等 评估区东部零星分布。 夹薄层黏性土,局部为黏质粉土, 含云母,局部夹贝壳碎屑,土质不匀。 Qh2 滨海浅海 ③ 淤泥质粉质黏 土 2.8310.25 6.42 2.96-0.30 1.24 灰色 饱和 流塑 高等 除局部②3 层较厚而缺失外遍布。 夹粉土薄层,含云母、贝壳碎屑、 有机质, 土质不匀。 ③a 砂质粉土 0.843.22 1.90 0.28-1.57 -0.53 灰色 饱和 松散稍密 中等 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 含云母,夹黏性土, 土质不匀。 ④ 淤泥质黏土 5.3519.02 9.73 -1.26-9.19 -5.15 灰色 饱和 流塑 高等 普遍分布。 夹薄层粉砂,含云母、有机质及贝壳碎屑,土质均匀。 Qh1 滨海、沼泽 ⑤1-1 黏土 1.2312.46 6.72 -11.75-16.92 -14.44 灰色 很湿 软塑 高等 分布较广。 含泥钙质结核、半腐植物根茎,见有机质斑点, 土质均匀。 ⑤1-2 粉质黏土 1.0426.91 9.02 -12.32-22.81 -15.51 灰色 湿 软塑可塑 高等中等 分布较广。 夹薄层粉土,含泥钙质结核、半腐植物根茎,见有机质斑点,土质较匀。 滨海、沼泽 ⑤2 砂质粉土 14.2419.02 16.6 -24.81-28.68 -26.73 灰色 饱和 中密 中等 古河道区局部有分布。 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黏性土薄层,土质不匀。 溺谷 ⑤3 粉质黏土 6.6534.16 23.21 -15.73-35.86 -23.64 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