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JS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更新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山新城分区单元 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15年度更新成果 上 海 市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 录 第 1 章 前言 1 1.1 任务由来 1 1.2 评估目的 1 1.3 评估依据 2 1.4 评估区概述 3 1.5 主要更新内容 5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6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6 2.2 基础地质概况6 2.3 水文地质条件 8 2.4 工程地质条件 11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17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7 第 4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 4.1 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 24 4.2 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 26 4.3 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 4.4 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 31 4.5 岸带冲淤危险性预测评估 32 4.6 水土污染危险性预测评估 32 第 5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3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33 5.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34 5.3 场地适宜性评估36 第 6 章 结论和建议38 6.1 结论 38 6.2 建议39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 附图目录 编 号 图 名 页 码 附图 1附图 2 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实际材料图 4041 附图 3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基岩和断裂构造图 42 附图 4 评估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43 附图 5附图 12 评估区工程地质剖面图 4451 附图 13 评估区工程地质分区图 52 附图 14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801995 年间累计地面沉降 等值线图 53 附图 15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962001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 等值线图 54 附图 16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22006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 等值线图 55 附图 17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72011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 等值线图 56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1 章 前言 1.1 任务由来 为贯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国土资源部关 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 及上海市地面沉降 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 率,结合上海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 县 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新城 规划,结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 分为 52 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单元,并于 2011 年完成了全市 52 个分区单元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初步成果。 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地质成果,需对分区 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动态更新。金山新城分区单元 JS1位于金 山区西南侧,受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委托,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 担该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更新工作。 1.2 评估目的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 对一般建设项目 其划定标准以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为准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目的是为一般建 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风 险,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界定的重要建设项目, 需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 程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它相关的评价工作。 1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3 评估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 利用了相关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评估依据及利用资料主要有 1.3.1 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 号; 3 、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第 1 号2013.4 ; 4、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 1.3.2 参照执行的技术规范 一、国家及行业标准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2015 年 12 月 1 日起实 施;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4、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二、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1、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08-2007-2006; 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13; 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 6、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1-2010。 2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3.3 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成 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工作实际材料图见附图 1、附图 2。 1.4 评估区概述 1.4.1 评估区位置 金 山新城分区单元 JS1 位于 金山区西南侧,该评估单元的面积为 151km2 ,其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 1-4-1。 1.4.2 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筑物概述 评估区内分布有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其占地面积 9.4km2 ,是目前中国规 模最大的集油化纤塑四大类石化产品生产经营于一体、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 工企业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 评估区内分布有由原金山铁路支线改建而成的市域快速铁路,简称沪金快 铁。全长 56.4km,总投资 48 亿, 2009 年 8 月 12 日开工, 2012 年 9 月 28 日建成 开通试运行,从上海南站直达金山卫站只需 32 分钟。 评估区内还分布有金山卫镇, 占地面积 54.93km2 ,地处杭州湾北岸, 东与山 阳镇毗连,西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为界,南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相 邻,北与张堰镇、廊下镇接壤,为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驻地,是上海南部的著 名卫星城镇。 1.4.3 评估区规划概述 金山新城的性质定位为金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重要的化工基 地;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具有花园城特色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新城规划 沿海滨在莘奉金高速公路以南,呈组团状发展;形成“一线沿杭州湾海岸 线”、“两带沿杭州湾大道南北都市带、沿金山大道商务带”、“三区 石化绿色过渡区、龙泉绿色隔离过渡区、北部城市森林区”、“四团新城 3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区都市组团、金山第二工业区组团、上海石化工业组团、金山嘴港口及工业组 团”的组团城市群结构。 根据评估区规划定位,对于未来一般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涉及一般工业与民 用建筑、 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天然地基工程以及各类建 构筑物的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 图 1-4-1 评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4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5 主要更新内容 1.5.1 地质环境条件资料和内容更新 1、水文地质条件资料更新 根据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第Ⅰ承压水水位数据进 行了更新,绘制了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及第Ⅰ承压含水层 2014 年度高水位 等值线图。 2、工程地质条件内容更新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关于湖 沼平原区的地层划分标准,对评估区地层层序重新进行了厘定,对相关工程地质 剖面图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重新编制了评估区工程地质分区图。 3、地面沉降资料更新 原评估报告提供的地面沉降资料不完整,本次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补充 编制了评估区 20072011年度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5.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更新 1、原评估报告编制时由于时间仓促,缺少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内容, 本次更新时增加了“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按照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 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 治规划及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 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估内容进行了更新。 3、对原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完善。 4、原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为笼统,本次更新时根据上海地 区工程经验,分别按地质灾害灾种提出了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5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2.1.1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上海的西南部,地貌类型单一,属湖沼平原类型,且位于湖沼平 原的东南部,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Ⅰ2 区。区内地形平坦,地面 标高多在 3.504.50m 之间 吴淞高程,下同 。 2.1.2 水文 评估区南靠杭州湾,区内河流众多,主要有张泾河、龙泉港、紫石泾等。 张泾河是金山的母亲河,也是金山区浦南东片最主要的河道之一,全长 24.98km,北起朱泾镇大泖港,南至金山卫镇卫城河,在水资源调度、防洪排涝 及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龙泉港全长 19.5km,南起运石河,往北纳红旗港、中运河、浦南运河,至盛 梓庙迄于运港,接叶榭港,枯水期航道水深 0.8m1.8m,宽 5m8m,可通行 2060 吨级船舶。 紫石泾北起松江县张泽乡境内的黄浦江,南至金山县张堰乡百家村的张泾 河,全长 16.69km。纵贯松江县张泽,金山县松隐、亭新、干巷、张堰 5 乡,与 张泾河汇合后,可直抵杭州湾畔的金山卫石化总厂,为浦南东片一条骨干河道。 2.2 基础地质概况 2.2.1 基岩地质概况 评估区基岩埋深较浅,且基岩面起伏较大,在 20m180m 之间 附图 3 。 基岩主要为上侏罗统黄尖组J3h ,岩性主要为辉石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 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在评估区西北部有上侏罗统劳村组J3l分布,岩性主 要由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砂砾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砂岩组成。此外,评估区内 还分布有少量燕山晚期岩浆岩,岩性为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 6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2.2 断裂构造与地震 1、断裂构造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的 北东延伸部分,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辅 之缓慢升降,为断裂分割而成的正向隆起断块。 根据已有资料推测,评估区主要分布有两条断裂, 分别为张堰南汇断裂 F10和张堰金山卫断裂F32。 据已有地球物理勘查成果,上述断裂全新 世以来均未发现活动迹象,因而对工程建设无影响。 2、地震 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 年,至解放时的 400 多年间平 均每 3 年有一次有感地震。但从历史地震或近期地震的资料来看,在上海市地域 范围内, 500 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 1624 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 43/4 级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其中以南黄 海至长江口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 地震。无论是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 影响均小于 6 度。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 度弱、频度低的地区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 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 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 0.10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由于基岩面起伏较大,建筑场地类别宜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判定; 除临岸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外,其余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2.3 第四纪地质概况 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广泛接受堆积,受基岩面起伏影响, 第四系厚度在 20m180m 之间,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 具明显韵律性变化规律。按岩性、岩相差异,可粗分为两大部分下部,埋深约 145m 以下至基岩, 以褐黄色为主,掺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 7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层,称之“杂色层”,属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上部,即埋深 约 145m 以上至地表, 以灰为主色夹绿、蓝、褐黄等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 砂或含砾 互层,称之“灰色层”,属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 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 及若干组,其中,全新世的软粘性土层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变形,是影响评估区 内工程建设的主要地基土层。 2.2.4 矿产资源 根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发现有金山张堰铜 矿,该铜矿发现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矿体埋藏深度较深,覆盖层厚度将近 200m,共探明储量铜CD 级 11 万吨、银D 级 234 吨,均为中型矿床规 模。 2.3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 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 Ⅰ、Ⅱ、Ⅲ、Ⅳ 承压含水层附图 4 ,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见表 2-3-1。 8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3-1 评估区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一览表 含水层 地质 时代 成因 类型 分布特征 主要岩性 顶板埋 深 m 厚度 m 富水性 m3/d 矿化度 g/l 水化学 类型 潜水 含水层 Qh3 河口- 滨海 普遍分布 黏性土 1 东 1.0 西 1.0 1.5 HCO3 .Cl- Ca.Na 微承压含 水层 Qh1 河口- 滨海 评估区西北部 砂质粉 土 2128 57 第 Ⅰ承压 含水层 Qp32 河口- 滨海 普遍分布 砂质粉 土、粉细 砂 2645 528 东 500 1000 西 500 1.53.0 Cl-Na. 第Ⅱ承压 含水层 Qp3 1 河口- 滨海 评估区西北部、 中部及中南部基 岩隆起区缺失, 其余地区均有分 布 粉细砂、 含砾中砂 5975 1020 1001000 1.03.0 Cl.HCO3- Na.Ca 第Ⅲ承压 含水层 Qp2 1 河口- 滨海 评估区西北部、 中部及中南部基 岩隆起区缺失, 其余地区均有分 布 粉细砂、 中砂 93 2838 1001000 东 1.0 3.0 西1.0 Cl.HCO3- Na.Ca 第Ⅳ承压 含水层 Qp12-3 河流 评估区西北部、 中部及中南部基 岩隆起区缺失, 其余地区均有分 布 细砂、含 砾中粗砂 153 164 1023 1001000 1.0 HCO3-Na 注 1、微承压含水层和第 Ⅰ、Ⅱ承压含水层分布特征参照工程地质剖面图。 2、富水性评价条件 潜水含水层 口径 500mm,降深 2m;承压含水层 口径 250mm,降深 5m。 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 Ⅰ承压含水层。评估区内无潜水及微承压水水位监测孔,根据区域监测资料,上 海地区潜水位埋深通常在 0.51.5m 之间,年内变幅大小与大气降水量大小与持 续时间有关。潜水水位普遍高于地表水位,由于潜水含水层岩性以黏性土为主, 富水性差,迳流缓慢,与附近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弱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有关条文判定,未受环境污染时,潜 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当长期浸水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 蚀性;当干湿交替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或弱腐蚀性;潜水对钢 结构有弱腐蚀性。对于评估区内可能受污染的场地及沿海地区,需取水样进行水 质分析。 根据评估区及邻近区域第 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绘制了 2014 年 度评估区高水位等值线图 图 2-3- 1 ,区内高水位标高一般在- 10m 之间。根 9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据评估区内第 Ⅰ承压含水层监测孔金 021-01SG 自 2000 年以来水位动态监测结果 图 2-3-2 ,该孔近年来水位标高在-0.1- 1.1m 之间波动, 目前水位标高在- 0.8m 左右。 图 2-3- 1 评估区第 Ⅰ承压含水层高水位分布图2014 年度 图 2-3-2 评估区第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金 021-01SG 10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4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已收集的资料,评估区内 0100m 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据其成因、时 代、土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10 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层次的亚 层,评估区地层层序与特征见表 2-4- 1,各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2-4-2 , 各地基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见附图5附图 12。 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部分地段为古河道切割区,工程地质条件变 化较大。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 10 个工程地质层中,第③ 、④层为软黏性土 层, 为天然地基的主要压缩层,也是影响基坑工程坑壁稳定的不良土层;第⑤2 层为微承压含水层、第⑦层为第Ⅰ承压含水层,深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水土突涌 问题;第⑦层也是上海地区建构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根据上海全市工程地质分区,评估区属第Ⅰ工程地质区,即西部湖沼平原 区。又可根据暗绿色硬土层的分布缺失情况划分为 3 个亚区,即同时有⑥1 和 ⑥4 ⑥4 层对应本评估区内的⑥层 两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1 亚区 区内无分 布 ,有一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2 亚区,无硬土层分布的为Ⅰ3 亚区。其中,Ⅰ2 亚区又可划分为 2 个地段,有⑥1、无⑥4 层分布的为Ⅰ2-1 地段 区内无分 布 ,无⑥1、有⑥4 层分布的为Ⅰ2-2 地段。 各分区情况见表 2-4-3 及附图 13。 11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 1 评估区地层层序与特征表 地质 时代 成因类型 土 层 层 号 土层名称 颜 色 湿度 状 态 密 实 度 压缩性 分布状况 土层描述 全 新 世 Qh3 人工 ① 填土 均有分布 大部分地区上部一般为杂填土,为砖 块、碎石、植物根茎等组成的建筑垃 圾,下部为素填土,由灰黄、灰色黏 性土组成,土质松散不均 滨海-河口 ② 粉质黏土 褐 黄 湿 可 塑 中 均有分布 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夹薄层 粉土,局部地区该层为砂质粉土或黏 质粉土,土质均匀 Qh2 滨海-浅海 ③ 淤泥质粉质 黏土、黏土 灰 很湿-饱和 流 塑 高 普遍分布 以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部分地区为 黏土; 夹少量粉土薄层,含云母、有 机质,偶见腐殖质及贝壳碎屑 滨海-浅海 ④ 淤泥质黏土 灰 饱和 流 塑 高 均有分布 局部为黏土,土质均匀 Qh1 滨海、沼泽 ⑤1- 1 黏土 灰 很湿 软 塑 高 广泛分布 含有机质斑点、泥钙质结核,局部地 段夹半腐植物根茎,土质均匀 滨海、沼泽 ⑤1- 2 粉质黏土 灰 很湿 软 塑 高 均有分布 夹薄层状砂质粉土和粉砂,含云母、 有机质染斑,局部见有贝壳碎屑,土 质不均 滨海、沼泽 ⑤2 砂质粉土 灰 饱和 稍 密- 中 密 中 评估区北侧 及中部零星 分布 部分地区为粉砂,含云母、有机质, 局部夹黏性土薄层,土质不均 溺谷 ⑤3 粉质黏土 灰 很湿 软 塑 高 古河道区内 局部分布 含云母碎屑、有机质,见腐殖质及半 腐根茎,部分地区夹 5- 10mm 厚薄层粉 砂,局部夹薄层黏质粉土,底部为粉 质黏土与黏质粉土互层,土性不均 溺谷 ⑤4 粉质黏土 灰 绿 湿 可 塑 中 古河道区内 局部分布 含云母、有机质、氧化铁斑点,夹少 量薄层砂质粉土和粉砂团块 12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 时代 成因类型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 度 压缩性 分布状况 土层描述 晚 更 新 世 Qp32 河口-湖沼 ⑥ 黏土 暗绿- 草黄 稍湿 硬塑 中 局部分布 颜色由暗绿色逐渐过渡为草黄色,部分地区为 粉质黏土,含氧化铁斑点,偶见泥质结核 河口-滨海 ⑦1 砂质粉土 草黄 饱和 中密 中 广泛分布 部分地区为黏质粉土;含云母、氧化铁斑点, 夹 3-5mm 厚薄层状粉砂,偶见零星贝壳碎屑 河口-滨海 ⑦2 粉砂 灰黄- 灰 饱和 中密- 密实 中 局部分布 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顶部夹 较多黏性土薄层,土质不均 滨海-浅海 ⑧1- 1 黏土 灰 很湿 软塑 中 评估区西南侧 零星分布 夹薄层状粉砂,含云母厚度在 2-3cm 之间,见 不规则分布的粉砂团块 滨海-浅海 ⑧1-2 粉质黏土 灰 湿 软塑 中 局部分布 夹较多薄层状粉砂、粉土,含云母,土性不均 滨海-浅海 ⑧2- 1 粉质黏土 灰绿 湿-稍湿 可塑- 硬塑 中 局部分布 夹粉砂薄层,含云母 滨海-浅海 ⑧2-2 砂质粉土、粉砂 灰 饱和 中密 中 局部分布 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 含云 母、有机质 河口-滨海 ⑧2-3 粉质黏土夹粉 砂、或互层 灰 湿 可塑 中 局部分布 局部呈互层状,含云母、有机质,土质不均 Qp3 1 滨海-河口 ⑨1 粉、细砂 灰 饱和 密实 中低 均有分布 大部分地区岩性以粉砂为主,部分地区为细 砂,含少量砾石。由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 矿物组成 滨海-河口 ⑨2 粉、细砂夹中、 粗砂 灰 饱和 密实 中低 均有分布 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组成,见贝壳 碎屑,含砾石,砾径多 2-3mm,呈次圆-次棱 状,分选性较差 中 更 新 世 Qp22 河口-湖沼 ⑩ 粉质黏土 兰灰 稍湿 可塑- 硬塑 中 均有分布 见条带状氧化铁锈斑,局部见直径 2- 10mm 的 粉土团块 13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2 评估区主要工程地质层物理力学指标表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含水 量 W 重度 γ kN/m3 孔隙 比 eo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IL 渗透系数 温度 20C 直剪固快 峰值 压缩试验 标准 贯入 静探比 贯入 阻力 kv cm/s kh cm/s 黏聚力 C kPa 内摩擦 角 Φ 。 a0.1-0.2 MPa-1 Es0.1- 0.2 MPa N 击 Ps MPa ② 褐黄色粉质黏 土 31.7 18.6 0.90 16.2 0.62 2.12E-6 2.88E-6 17 20.0 0.48 3.76 0.87 ③ 灰色淤泥质粉 质黏土、黏土 41.5 17.5 1.16 15.8 1.22 2.41E-6 3.22E-6 12 19.5 0.81 2.47 0.40 ④ 灰色淤泥质黏 土 47.6 17 1.33 18.9 1.26 2.27E-7 3.41E-7 12 11.5 0.99 2.15 0.51 ⑤1-1 灰色黏土 43.1 17.4 1.21 17.9 0.96 15 14.0 0.80 2.56 0.71 ⑤1-2 灰色粉质黏土 37.4 17.9 1.06 16.4 0.90 18 17.0 0.58 3.35 0.94 ⑤2 灰色砂质粉土 34.4 18.0 0.98 4 31.5 0.29 6.37 16.9 4.85 ⑤3 灰色粉质黏土 36.8 18 1.04 16.5 0.81 21 18.0 0.51 3.80 1.07 ⑤4 灰绿色粉质黏 土 26.6 17.4 0.75 15.2 0.37 38 19.0 0.27 6.28 2.63 14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含水 量 W 重度 γ kN/m3 孔隙 比 eo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IL 渗透系数 温度 20C 直剪固快 峰值 压缩试验 标准 贯入 静探比 贯入 阻力 kv cm/s kh cm/s 黏聚力 C kPa 内摩擦 角 Φ 。 a0.1-0.2 MPa-1 Es0.1- 0.2 MPa N 击 Ps MPa ⑥ 暗绿-草黄色黏 土 24.6 19.6 0.70 17.8 0.23 37 19.5 0.25 6.60 3.41 ⑦1 草黄色砂质粉 土 31.5 19.1 0.75 11 29.5 0.19 8.96 25.8 6.02 ⑦2 灰黄-灰色粉砂 26.4 19.0 0.76 3 34.0 0.14 12.32 32.6 11.89 ⑧1-1 灰色黏土 39.5 17.7 1.13 19.2 0.89 15 18.0 0.49 4.15 1.27 ⑧1-2 灰色粉质黏土 34.3 18.3 0.98 16.7 0.79 17 19.0 0.44 4.30 1.71 ⑧2-1 灰绿色粉质黏 土 25.3 19.5 0.77 15.6 0.40 27 19.0 0.30 5.70 2.83 ⑧2-2 灰色砂质粉 土、粉砂 29.9 18.8 0.78 4 30.5 0.21 8.23 7.02 ⑧2-3 灰色粉质黏土 夹粉砂、或互 层 34.1 18.1 0.98 16.3 0.61 16 25.5 0.34 5.62 3.51 ⑨1 灰色粉、细砂 25.9 18.9 0.76 2 33.5 0.12 14.41 52.7 18.20 ⑨2 灰色粉、细砂 夹中、粗砂 24.7 19.2 0.73 2 34.0 0.11 15.48 72.5 ⑩ 兰灰色粉质黏 土 24.8 19.1 0.78 15.9 0.33 25 30.5 0.30 5.57 注 1、表中数据除静探比贯入阻力 Ps 值为最小平均值外,其余均为平均值。2、资料来源上海 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 15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3 评估区地质分区及评价表 工程地质分区 工程地质评价 区 亚区 地段 地层结构 天然地基 工程 桩基工程 基坑工程 湖 沼 平 原 区 ︵ Ⅰ ︶ 有一层 硬土层 分布亚 区 Ⅰ 2 无⑥1、有⑥ 或⑥4 地 段 Ⅰ 2-2 1 、 浅 部 无 粉 性 土、砂性土分布, 软粘性土层埋藏浅 且厚度较大; 2 、缺失第一硬土 层⑥1; 3 、属于正常沉积 区,第⑥对应湖 沼平原区西部的⑥ 4 层、⑦层均有 分布,层面起伏较 小 天然地基下 卧层软粘性 土发育且厚 度较大,天 然地基条件 一般 有暗绿色硬土 层⑥分 布,桩基持力 层⑦埋藏 适中,分布较 稳定,桩基条 件总体较好 浅部软粘性土发 育,基本无流砂层 分布;深基坑工程 还应注意第⑦层可 能引发的水土突涌 问题。基坑工程条 件总体一般 无硬土 层分布 亚区 Ⅰ3 1 、 浅 部 无 粉 性 土、砂性土分布, 软粘性土层埋藏浅 且厚度较大; 2 、缺失第一硬土 层⑥1; 3 、 受 古 河 道 切 割,第⑥对应湖 沼平原区西部的⑥ 4 层缺失,第⑦ 层分布不稳定,层 面起伏较大 受古河道切 割,桩基持力 层⑦分布 不稳定,层面 起伏较大,桩 基条件总体较 差 浅部软粘性土发 育,基本无流砂层 分布;深基坑工程 还应注意第⑤2、⑦ 层可能引发的水土 突涌问题。基坑工 程条件总体一般 16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天然地基工 程、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工程 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其中,基坑工程主 要评估开挖深度 H7m 和 7m≤H15m 的基坑工程。 根据评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 和地质环境条件 ,并结合上海市一般工程建设的特点综合分析,评估区内的地质 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地基变形、边坡失稳、水土突涌、岸带冲淤和水土污 染。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2.1 地面沉降现状评估 一、评估区地面沉降现状 根据评估区及附近地面沉降水准点监测资料,绘制了评估区及附近区域 19801995 年间、19962001 年度、20022006 年度、20072011 年度地面沉 降等值线图 附图 14附图 17。 19801995 年间, 评估区地面沉降量总体较小,东部及中部地区累计地面沉 降量小于 50mm,年均沉降小于 3.3mm ,西部累计地面沉降量在 5075mm,年 均沉降在 3.35.0mm 之间。 19962001 年度,评估区大部分区域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 75mm,年均沉降 量小于 12.5mm ,在张堰镇以东、金山卫镇以北、山阳镇以西地区地面沉降量较 大, 累计沉降量在 75125mm,年均沉降量 12.521mm 之间。 区内地面沉降速 率明显加快。 17 金山新城分区JS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022006 年度,评估区大部分区域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 25mm,年均沉降 量小于 5mm,但中西部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 25mm ,中部地区沉降量最大, 累计沉降量约 75mm 。区内地面沉降速率明显减小。 20072011 年度,评估区中西部地区累计沉降量超过 25mm,年均地面沉降 量大于 5mm,特别是评估区的中部及西部与浙江省接壤地区,累计沉降量达 55 75mm,年均地面沉降量 1015mm;其余大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