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嘉定西部分区单元 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14 年度更新成果 上 海 市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 录 第 1 章前言 1.1 任务由来 1 1.2 评估目的1 1.3 评估依据2 1.4 评估区概况3 1.5 主要更新内容5 第 2 章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6 2.2 基础地质概况6 2.3 水文地质条件8 2.4 工程地质条件9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14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4 第 4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 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 23 4.2 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 25 4.3 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29 4.4 砂土液化危险性预测评估31 4.5 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32 4.6 浅层天然气害危险性预测评估32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4.7 水土污染危险性预测评估 33 第 5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34 5.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6 5.3 场地适宜性评估 38 第 6 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40 6.2 建议41 附图目录 附图 1附图 2 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际材料图--------------4243 附图 3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基岩和断裂构造图---------------------------44 附图 4 评估区水文地质剖面图---------------------------------------45 附图 5附图 8 评估区工程地质剖面图----------------------------4649 附图 9 评估区暗绿色硬土层⑥层埋藏分布图-----------------------50 附图 10 评估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51 附图 11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801995 年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52 附图 12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962001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53 附图 13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12006 年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54 附图 14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62011年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55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1 章 前言 1.1 任务由来 为贯彻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国土资源部关 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 及上海市地面沉降 防治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 率,结合上海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 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新城 规划,结合地质 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分为 52 个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单元,并于 2011 年完成了全市 52 个分区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初步成果。 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地质成果,需对分区 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动态更新。 嘉定西部分区编号为 JD5 ,位于上 海市嘉定区西部,受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委托,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 院承担嘉定西部分区单元 JD5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的更新工作。 1.2 评估目的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 对一般建设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 目的是为一般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 受地质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 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界定的重要建设项目, 需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 程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它相关的评价工作。 1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3 评估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 利用了相关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评估依据及利用资料主要有 1.3.1 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及附件 1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04]69 号; 3 、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告第 1 号,2013 年 4 月; 4、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 1.3.2 参照执行的技术规范 一、国家及行业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二、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1、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08-2007-2006; 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13; 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 6、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1-2010。 2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3.3 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成 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区实际材料图见附图 1、附图 2。 1.4 评估区概况 1.4.1.评估区范围 评估区为嘉定区外冈镇辖区 图 1- 1 ,西邻江苏省,总面积约 50.9km2。 1.4.2.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 筑物概述 评估区除道路、河流外主要为农田、民宅、工厂及相关生活配套,区内居民 楼以地层和多层建筑为主。评估区道路主要包括上海绕城高速S1501 、沪宜 公路G204 、沈海公路G15 等。 1.4.3.评估区规划概述 评估区现状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多沿公路分布,主要包括外冈、望新老镇区 和外冈工业区。依据区域总体规划,评估区将主要由外冈镇区和虹开发嘉定拓区 构成。 在现有外冈老镇区和工业区的基础上形成为“南居北工”的布局形态,并 设置配套的公共活动中心;虹开发嘉定拓区在现有望新老镇区的基础上北部形成 生活区,并设置配套商务中心。南部工业区是上海国际汽车城工业集聚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以汽车零配件业为主。规划结合盐铁塘的内河航运功能,在嘉松北路 西侧、郊区环线北侧布置物流园区,今后根据发展需要,引入铁路支线,实现物 流园区的多路联运。 3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图 1- 1 评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4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5 主要更新内容 1.5.1 地质环境条件资料更新 1、水文地质条件资料更新 根据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对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潜水水位数据进行了更 新,绘制了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 2、地面沉降资料更新 原评估报告提供的地面沉降资料不完整,本次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补充 编制了评估区 20062011年间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1.5.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更新 1、原评估报告编制时由于时间仓促,缺少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内容, 本次更新时增加了“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按照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 上海市地面沉降“十二五”防 治规划及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 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估内容进行了更新。 3、根据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和区域地面沉降管控要求,提出 了基坑工程减压降水时地下水位控制要求。 4、对原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完善。 5、原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为笼统,本次更新时根据上海地 区工程经验,分别按地质灾害灾种提出了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5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2.1 地形地貌及水文特征 2.1.1 地形地貌特征 评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东南缘,地貌类型大致以外钱公路为界,西侧 属湖沼平原,东侧属滨海平原,区内地形平坦, 地面标高多在 3.304.50m 之间 吴淞高程,下同。 2.1.2 水文特征 评估区及附近区域地表水体发育,河流纵横交错,大量的河流构成了该地区 水网结构的骨干。流经评估区的河流主要有盐铁塘、 吴铁河、 西练祁河、顾浦 河、祁迁河、娄塘河、郭泽塘等。 2.2 基础地质概况 2.2.1 基岩地质概况 评估区基岩埋藏较深,松散覆盖层厚多在 340440m 之间。基岩岩性主要是 上白垩统赤山组K2c,棕红色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粉细砂岩;北部主 要为上侏罗统寿昌组J3s流纹英安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泥岩、粉砂岩 等;西侧局部分布新近系中新统玄武岩、橄榄玄武岩、辉石玄武岩。 2.2.2 断裂构造及地震 1、断裂构造 上海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的 北东延伸部分,在地质历史时期总体表现为隆起状态,构造活动以断裂为主,辅 之缓慢升降,为断裂分割而成的正向隆起断块。 6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评估区及邻近地区主要分布有一条断裂,为葛隆--南翔断裂 F29。 据已 有地球物理勘查成果,上述断裂全新世以来均未发现活动迹象,因而对工程建设 无影响。 2、地震 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 年,至解放时的 400 多年间平 均每 3 年有一次有感地震。但从历史地震或近期地震的资料来看,在上海市地域 范围内, 500 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 1624 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 43/4 级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其中以南黄 海至长江口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 地震。无论是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 影响均小于 6 度。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 度弱、频度低的地区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 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 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 0.10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基土属软弱地基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除临岸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外,其余地段处于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2.3 第四纪地质概况 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故第四系发育, 厚度在 360440m 之 间, 为黏性土与砂性土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具明显韵律性变化规律。按 岩性、岩相差异,可粗分为两大部分下部,埋深约 149m 以下至基岩,以褐黄色 为主,掺杂蓝灰、黄绿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层,称之 “杂色层”,属早更新世陆相沉积物;上部,即埋深约 149m 以上至地表,以灰 为主色夹绿、蓝、褐黄等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砂或含砾 互层,称之 “灰色层”,属于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 7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可划分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及若干组,其中,全新 世的软土层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变形,饱和砂、粉性土在基坑开挖时易引发渗 水、流砂和水土突涌,是影响评估区内工程建设的主要地基土层。 2.2.4 矿产资源 根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 固体矿产资源。 2.3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 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一、二、三、 四、五承压含水层附图 4 ,各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特征见表 2-1。 表 2-1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水文 地质层 地质 时代 成因 类型 分布特征 主要岩性 顶面埋深 m 厚度 m 富水性 m3/d 水质矿 化度 g/l 水化学 类型 潜水 含水层 Qh3 河口- 滨海 普遍分布 砂质粉土、 粘质粉土、 粉质粘土 310 5 1 HCO3-Ca 微承压 含水层 Qh1 河口- 滨海 中部局部有 分布 砂质粉土 ⑤2 7.89.0 7.5 16.0 100 310 Cl-Na.Ca 第一承压 含水层 Qp32 河口- 滨海 西南部有薄 层分布,其 他地区基本 缺失 砂质粉土、 粉细砂 ⑦ 11 18.1 1.7 11.0 100 310 Cl-Na 第二承压 含水层 Qp3 1 河口- 滨海 普遍分布 粉砂、中细 砂、含砾中 粗砂 60 左右 西南部 1030 北部和 南部局 部 30 50 大于 3000 北部 3 10 南部 1 3 Cl- Na.Ca , Cl-Ca.Na 第三承压 含水层 Qp2 1 河口- 滨海 普遍分布 粉细砂、细 砂 100110 1030 100 1000 北部 1 3, 南部1 Cl.HCO3- Na , HCO3 .Cl- Na , HCO3- Na 第四承压 含水层 Qp12-3 河流 普遍分布 细砂、含砾 中粗砂 150170 1030 北部 1000 3000 , 南部 100- 1000 1 HCO3 .Cl- Na , HCO3- Na 第五承压 含水层 Qp1 1 河流 普遍分布 细砂、含砾 中粗砂 260280 西部大 于 50, 其他地 区 10 30, 100- 1000 北部 1 3,向南 过度至 1 Cl.HCO3- Na , HCO3 .Cl- Na 8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注 微承压含水层、第一承压含水层顶面埋深、厚度数据参照工程剖面。 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为潜水含水层、微承压含水层和第 一承压水含水层。其中微承压含水层和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监控力度低。 根据评估区内的嘉 002-00 潜水检测孔资料,潜水位标高一般在 2.753.58m 之间 图 2-1 ,水位埋深通常在 0.51.5m,年内变幅大小与相应时期大气降 水量大小与持续时间有关。根据实地调查,评估区无明显污染源,根据上海市工 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有关条文判定,潜水对混 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当长期浸水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当干湿交替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或弱腐蚀性;潜水对钢结构有 弱腐蚀性。 评估区及附近区域微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监控程度低,预估现状水位标高在- 1.0 1.0m ,年内水位变化不大。第一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监控程度低,据附近安亭 地区监测结果,水位标高在- 10m 左右。 图 2- 1 评估区潜水水位动态曲线图嘉 002-00 2.4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已收集的资料,评估区内 0100m 深度范围内的土层,据其成因、时 代、土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 9 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的层次的亚 层见表 2-2 ,表 2-3,工程地质剖面图见附图 5附图 8。 9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由于受古河道切割,工程地质条件变化较 大, 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的 9 个工程地质层中,浅部砂质粉土层②3 层开挖时 易产生流砂问题,③ 、④层为典型的软土层,⑤2 和⑦层分别为中部和深部砂质 粉土层,深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流砂和基坑突涌问题。评估区第一硬土层⑥ 层的埋藏分布情况见附图 9。 依照全市工程地质结构分区,评估区大致以外钱公路为界,西侧属第Ⅰ工程 地质区,东侧属第Ⅱ工程地质区,进而根据评估区第一硬土层⑥层、第二硬 土层⑧2- 1 层和浅部砂质粉土层②3 层和的分布情况, 可将评估区划分为 5 个工程地质亚区 Ⅰ 2- 1 、 Ⅱ 1 、 Ⅱ2 、 Ⅱ3 、 Ⅱ4 ,各分区情况见表 2-2 及附图 10。 表 2-2 评估区地质条件分区及分区评价表 区 亚区 分布范围 工程地质层特征 分区评价 Ⅰ2- 1 外钱公路 以西 岩性以粘性土为主,有第 一硬土层⑥1分布, 第 二 硬 土层 ⑥ 4 缺 失。软土层较发育,累计 厚度 410m。第一硬土 层层顶标高多-5- 11m , 厚度 23m 。⑦1 层砂质 粉土广泛分布, 层厚多在 59m。 浅部砂质粉土 层 ②3 缺失 位于正常地层分布区,但⑥1 层、 ⑦1 层埋深 较浅,对于荷载不大建筑产生地基变形问题较 小,总体上桩基条件一般。 Ⅱ1 Ⅱ 北部葛 隆、甘柏 等地 有第一硬土层⑥1 分 布, 层 顶 标 高 在 -7 - 13m; 软 土层 厚度 6 8m;⑦1 层砂质粉土广泛 分 布 , 层 厚 多 在 5 9m。 有浅部砂质粉 土层②3 分 布,厚度变化 较大,在 3 7m 之间 应注意由②3 层引起的渗流液化问题;软土层 均有分布, 应注意由软土变形问题;桩基持力 层分布较为稳定, 桩基条件较好;应注意深基 坑开挖由⑦层引起的水土突涌问题。 Ⅱ2 外钱公 路、吴塘 之间,及 百家等地 浅部砂质粉土 层②3 缺失 应注意软土变形对天然地基工程的影响。大部 分地区⑦层埋藏较浅或厚度较小,桩基条件一 般, 应注意深基坑开挖由⑦层引起的水土突涌 问题。 10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Ⅱ3 评估区东 部北龚、 大陆和陈 周等地 第一硬土层⑥1、第 一承压含水层⑦缺 失。⑤层厚度较大,累计 厚度 12 16m。局部地 区 分布 ⑤2 层 , 埋 深 在 8 18m 。软土层厚度多 46m。 有浅部砂质粉 土层②3 分 布, 大陆东侧 厚度较大,最 厚 达 11m 左 右,其他地区 厚度多在 310 m 应注意由②3 层引起的渗流液化问题;受古河 道切割, ⑤层厚度变化大,对于荷载较大建筑 易产生地基不均匀变形问题。桩基持力层分布 不稳定,应注意桩基工程变形问题。 Ⅱ4 外冈镇、 施晋等地 浅部砂质粉土 层②3 缺失 但软土层及下部压缩层厚度大, 对于荷载较大 建筑易产生地基不均匀变形问题。桩基持力层 分布不稳定,应注意桩基工程变形问题。应注 意由中部砂层引起的基坑突涌问题。 其它应注意的 地质问题 评估区可能存在有暗浜土,应注意由其引起的地基变形问题。 11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3 评估区地基土层序表 地质时代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度 压缩性 成因类型 分布状况 土层描述 ① 填土 人工 均有分布 大部分地区上部一般为杂填土,为砖块、碎石、植物根茎等组成的建筑垃圾,下部为素填土, 由灰黄、灰色粘性土组成,土质松散不均 全新世 Qh3 ②1 粉质粘土 褐黄 湿 可塑-软塑 中等 滨海-河口 均有分布 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夹薄层粉土,局部地区该层为砂质粉土或粘质粉土,土质均匀 ②3 砂质粉土 灰 饱和 松散-稍密 中等 滨海-河口 东部、北部分布 部分地区顶部为砂质粉土,下部为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含云母,局部夹贝壳碎屑 Qh2 ③ 粘土 灰 饱和 软塑-流塑 高 滨海-浅海 普遍分布 局部为淤泥质粘土,局部夹粉砂或粉土薄层。含云母、有机质,偶见腐殖质及贝壳碎屑 ③a 砂质粉土 灰 饱和 稍密 中等 滨海-浅海 零星分布 含云母,夹少量薄层粘性土,土质不均 ④ 淤泥质粘土 灰 饱和 流塑 高 滨海-浅海 零星分布 局部以粘土为主,土质均匀 Qh1 ⑤1- 1 粘土 灰 很湿-饱和 软塑-流塑 高 滨海、沼泽 局部分布 含有机质斑点、泥钙质结核,局部地段夹半腐植物根茎,土质均匀 ⑤1-2 粉质粘土 灰 很湿 软塑 中偏高 滨海、沼泽 局部分布 含云母、有机质染斑,夹薄层状砂质粉土和粉砂,局部见有贝壳碎屑,土质不均 ⑤2 砂质粉土 灰 饱和 中密 中等 滨海、沼泽 局部分布 部分地区为粉砂,含云母、有机质,局部夹粘性土薄层,土质不均 ⑤3 粉质粘土 灰 很湿 软塑 中偏高 溺谷 古河道区内局部分布 含云母碎屑、有机质,见腐殖质及半腐根茎,部分地区夹薄层粉砂,局部夹薄层粘质粉土,土 性不均 ⑤4 粉质粘土 灰绿 稍湿 可塑 中等 溺谷 古河道区内局部分布 含云母、有机质、氧化铁斑点,夹少量薄层砂质粉土和粉砂团块 晚 更新世 Qp32 ⑥ 粘土 暗绿-草黄 稍湿 硬塑-可塑 中等 河口-湖沼 中部、东部、北部大部分地区 均有分布 颜色由暗绿色逐渐过渡为草黄色,部分地区为粉质粘土,含氧化铁斑点,偶见泥质结核 ⑦1 砂质粉土 草黄 饱和 中密 中等 河口-滨海 广泛分布 大部分地区以草黄色砂质粉土为主,部分地区为草黄色或灰色粘质粉土,含云母、氧化铁斑 点,夹薄层状粉砂,偶见零星贝壳碎屑 ⑧1-2 粉质粘土 灰 很湿 可塑-软塑 中 滨海-浅海 广泛分布 含云母,夹较多薄层状粉砂、粉土,土性不均 ⑧2-2 砂质粉土 草黄-灰 饱和 中密-密实 中等 河口-滨海 局部分布 部分地区为粉砂。含云母、有机质,夹薄层粉质粘土,土质不均 ⑧2-3 粉质粘土夹粉砂 灰 湿 可塑 中等 滨海-浅海 广泛分布 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夹有较多粉砂、粉土薄层。含云母,偶见泥钙质结核,土质不均 Qp3 1 ⑨1 粉砂 青灰-灰 饱和 密实 中低 滨海-河口 广泛分布 大部分地区岩性以粉砂为主,部分地区为粉细砂。由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 12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 估区主要工程地质层物理力学指标表 土层层号 土层名称 含水量 w 重度 γ kN/m3 孔隙比 eo 塑性指数 Ip 液性指数 IL 渗透系数 直剪固快峰值 压缩试验 标准贯入 比贯入阻力 温度 20C Kv cm/s 温度 20C Kh cm/s 粘聚力 c kPa 内磨擦角 φ。 a0.1-0.2 MPa-1 Es0.1-0.2 MPa N 击 Ps MPa ②1 粉质粘土 30.1 18.9 0.850 15.6 0.63 4.84e-08 2.02e-07 23 16.5 0.34 5.23 0.80 ②3 砂质粉土 28.7 18.7 0.816 1.84e-04 2.20e-04 4 29.5 0.17 11.55 8.8 2.28 ③ 粉质粘土 42.9 17.3 1.257 16.8 1.28 4.65e-07 7.01e-07 11 16.0 0.68 2.80 0.52 ③a 砂质粉土 28.6 18.6 0.82 3.74E-04 5.76E-04 5 32.0 0.19 10.90 1.63 ④ 淤泥质粘土 46.5 17.0 1.317 19.2 1.24 4.21e-08 2.11e-07 12 12.0 1.01 2.34 0.51 ⑤1- 1 粘土 42.3 17.4 1.204 19.4 0.99 1.85e-07 2.76e-06 14 14.0 0.76 3.06 0.71 ⑤1-2 粉质粘土 36.3 17.7 1.048 15.2 0.84 14 20.0 0.47 4.65 1.20 ⑤2 砂质粉土 31.7 18.1 0.930 3 29.0 0.22 9.47 11.5 3.38 ⑤3 粉质粘土 34.5 17.9 1.013 16.2 0.71 10 23.5 0.43 4.82 1.52 ⑤4 粉质粘土 24.5 19.5 0.710 16.8 0.35 44 17.5 0.31 5.60 2.00 ⑥ 粘土 24.9 19.4 0.720 14.6 0.41 40 17.0 0.25 7.18 2.26 ⑦1 砂质粉土 25.1 19.1 0.730 4 31.0 0.19 9.41 19.7 3.49 ⑧1-2 粉质粘土 30.3 18.4 0.901 14.2 0.65 12 23.5 0.34 5.72 3.87 ⑧2-2 砂质粉土 27.4 18.6 0.818 3 34.5 0.20 10.13 28.7 9.35 ⑧2-3 粉质粘土夹粉砂 32.9 18.0 0.972 16.4 0.77 8 29.5 0.44 4.46 2.49 ⑨1 粉砂 26.3 18.8 0.77 2 34.0 0.13 14.10 76.1 17.88 注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13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天然地基工 程、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其中基坑工程主要评估开挖深度 H7m 和 7m≤ H15m 的基坑工程。 根据评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条件 ,并结合上海 市一般工程建设的特点综合分析,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地 基变形、边坡失稳、砂土液化、水土突涌、浅层天然气害和水土污染。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2.1 地面沉降现状评估 一、评估区地面沉降现状 根据评估区附近地面沉降水准点监测资料,本次评估绘制了评估区及附近区 域 19801995 年间、19962001 年度、 20012006 年间、20062011 年间地面 沉降等值线图地面沉降等值线图附图 11附图 14。 19801995 年间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在 75100mm 之间,年 均地面沉降量在 57mm 之间,西南角及西北角地面累计沉降量小于 75mm,年 均地面沉降量小于 5mm,东南角局部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地面累计沉降量在 100125mm 之间,年均地面沉降量在78mm 之间。 19962001 年度评估区北部及南部葛隆及甘柏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小于 50mm,年均地面沉降量小于 10mm,其余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均在 5075mm 之 间,年均地面沉降量在 1015mm 之间。区内地面沉降速率总体加快,其主要原 因是这几年嘉定区及临近江苏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 20012006 年间评估区地面沉降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地面累计沉降量 由小于 25mm 逐渐增大至大于 50mm,年均地面沉降量由小于 5mm 逐渐增大至大 于 10mm 。与上一时段相比区内地面沉降速率总体有所减缓。 14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062011 年间, 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基本无沉降并出现回弹现象,仅在东北 和东南局部有微量沉降,累计沉降量小于 25mm,年均沉降量小于 5mm。 此外, 根据上海地区地面沉降监测数据,2012 和 2013 年度评估区大部分地 区地面沉降量 5mm 以下,局部出现微量回弹。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评估区在 19801995 年间平均沉降速率总体较小, 19962001 年度地面沉降速率加快, 但随着控沉措施的加大,从 2001 年以后评 估区地面沉降速率已逐渐趋于缓和。 二、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1、区域地下水开采仍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由于规划区及 邻近地区开采地下水,致使规划区及周边区域承压水水位下降,土体有效压力增 加产生压缩变形从而表现为地面沉降。 根据规划区所在的嘉定区地下水采灌量统计资料,规划区地下水以开采为 主,几十年来各承压含水层的地下水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但以第Ⅲ、 Ⅳ承 压含水层为主要开采层。地下水有一定的回灌量,主要集中在第Ⅱ承压含水层。 根据评估区内华亭地区 F26 分层标监测资料,绘制了第Ⅲ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采灌 量、水位及土层变形曲线图图 3- 1 。由图可看出 19802000 年期间地下水 开采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随着地下水的持续大量开采,第Ⅲ承压含水层水位呈 持续下降趋势,至 1999 年水位下降至-7.5m 左右。同时,含水层变形逐渐增大, 速率也随之加快;2000 年2006 年间,地下水开采将虽未明显压缩, 但开采强度 明显降低,水位基本稳定; 2006 年至今, 随着开采量的大幅压缩,含水层地下水 位下降趋势得以缓和,并呈现回升迹象,含水层变形量明显减小,速度大幅减 缓,直至出现回弹现象。 上述分析表明,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使松散土层承受的有 效应力加大而导致土层压缩变形。因此, 大量开采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 原因之一。 15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注观测井嘉 047-02S,分层标FS264 图 3-1 第三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开采、水位变化及土层变形历时曲线图 2、大规模工程建设是近年来影响区内地面沉降发展格局的主要因素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工程建设成为不容忽视的新的沉降引发 因素。通过对重大市政工程及典型建筑密集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表明,工程性地面 沉降正成为愈来愈重要的因素。工程性地面沉降主要表现在基坑降水,其原理与 区域地下水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类似。 3.2.2 地基变形现状评估 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地区,采用天然地基的多层建筑物、道路等市政工程往往 产生较大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如上海地区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建造 的多层住宅楼,一般采用天然地基,普遍存在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量过大的问 题,严重时可使墙体开裂、渗水,影响正常使用;上海地区的已建道路虽然一般 16 嘉定西部分区JD5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按低路堤设计,但由于路基沉降和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桥头跳 车”、路面容易损坏、维护费用高等问题。又如上海已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由 于地铁隧道一般埋置于软土层中,根据多年沉降监测结果,在长期动、静荷载作 用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路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问题。为减少软土地基变形的危 害,对于荷重较大的高层建筑、高架道路、桥梁、码头等工程,为满足地基强度 和变形要求,常采用各种类型的桩基础;道路工程则常在桥头高路堤地段采用袋 装砂井、砂桩、堆载或超载预压、土工格栅、搅拌桩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以减 小工后变形量。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当桩基设计方案合理,且在施工过程中保证 质量,桩基础的绝对沉降量一般能得到有效控制,即最终沉降量和差异沉降均可 控制在设计容许范围内。但如果场地受古河道切割影响,或同一结构物采用不同 的桩型、桩长和桩基持力层时,桩基础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此外,评估区内大量地下空间开发,基坑开挖、降水、地面超载常常引发邻 近已有建构 筑物地基变形,严重时造成邻近房屋开裂、地面沉陷、管线破 损。 下面是发生在上海的一些因地基过大变形引发的工程事故实例。 实例 3-1徐汇区某教学楼地基不均匀沉降 该楼由主楼与配楼组成,平面上呈“Z”字型。主楼 24m16m,配楼 16m 9m,均为 6 层、高 22.5m。采用用砖混结构、钢砼条型基础,基础埋深 1.4m, 主、配楼之间未设沉降缝,连结部为楼梯间。该楼主楼明显向北倾斜,主、配楼 连结部楼梯间顶层墙体出现裂缝,下部楼层及地坪也出现裂缝,大楼外台阶、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