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青浦新城分区(QP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18年度更新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浦新城分区单元 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18年度更新成果 上 海 市 地 质 调 查 研 究 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目 录 第 1 章 前言1 1.1 任务由来 1 1.2 评估目的 1 1.3 评估依据 2 1.4 评估区概况3 1.5 评估工作程序 5 1.6 主要更新内容 6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8 2.1 自然地理特征8 2.2 基础地质概况 9 2.3 水文地质条件10 2.4 工程地质条件13 2.5 水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17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8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18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8 第 4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4 4.1 地面沉降危险性预测评估24 4.2 水土突涌危险性预测评估 26 4.3 地基变形危险性预测评估27 4.4 边坡失稳危险性预测评估 30 4.5 水土污染危险性预测评估32 第 5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3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33 5.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 5.3 场地适宜性评估 36 第 6 章 结论和建议 37 6.1 结论 37 6.2 建议 38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附图目录 编 号 图 名 附图 12 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实际材料图 3940 附图 3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基岩地质图 41 附图 4 评估区水文地质剖面图 42 附图 514 评估区工程地质剖面图 4352 附图 15 评估区工程地质分区图 53 附图 16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801995 年间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 54 附图 17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19962001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 55 附图 18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22006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 56 附图 19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072011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 57 附图 20 评估区及邻近区域 20122016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线 图 58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1 章 前言 1.1 任务由来 为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 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 号 、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29 号令及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 条例,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合上海 市实际,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制定了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 定, 实行分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新城 规划,结 合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全市共划分为 52 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单元,并于 2011 年完成了全市 52 个分区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初期成果 ,2016 年完成全市第一轮 52 个分区单元的成果更新, 2017 年完成上海市中心城区 6 个分区 单元Z0Z5及浦东新区 4 个分区单元PD1PD4 共计 10 个分区单元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报告第二轮的动态更新工作。 为使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提供及时可靠的地质成果, 根据 2018 年 颁布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规[2018]2 号 ,2018 年 起,分区灾评动态更新周期为三年,按照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安排, 由我院承担 2018 年度上海市宝山区 3 个分区单元BS1BS3、 浦东新区 5 个分区 单元PD5PD9 、大虹桥地区 2 个分区单元HQ1HQ2、青浦区 4 个分区单元 QP1QP4 、松江区三个分区单元SJ1SJ3 共计 17 个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报告的第二轮动态更新工作。 本次拟更新的青浦新城分区单元 QP1是 2018 年度需更新 17 个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单元之一, 其上一轮更新时间为 2016 年。 1.2 评估目的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评估单元地质环境条件及规划特点,针对一 般建设项目 其划定标准以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 [2018]2 号为准,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其 目的是为一般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减轻或避免工程建设引发和遭受地 1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质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评估报告可作为区内一般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于上海市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沪规土资矿规[2013]446 号界定的重要建设项目,需单独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根据相关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代替工程各阶段的 工程地质勘察及其它相关的评价工作。 1.3 评估依据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主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同时,利 用了相关的科研成果、生产报告。评估依据及利用资料主要有 1.3.1 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 1、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国务院令第 394 号;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69 号; 3、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 号2013.4; 4、 上海市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方案 ,沪规土资矿〔2018〕155 号; 5、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规[2018]2 号 ; 6、上海市建设工程基坑降水管理规定沪建管2015 946 号。 1.3.2 参照执行的技术规范 一、国家及行业标准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2、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 0283-2015;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 版;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 5、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50011-2010, 2016 版; 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 ;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2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1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DZ/T0258-2014; 12、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288-2015。 二、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DGJ08-2007-2016; 2、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DG/TJ08-2051-2008;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 4、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DGJ08-9-2013; 5、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GJ08-11-2010; 6、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DG/TJ08-61-2018。 1.3.3 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 本次评估充分利用了“上海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平台集中了以往的科研 成果、生产报告、地质环境监测等大量资料。评估区实际材料图见附图 1、附图 2。 1.4 评估区概况 1.4.1 评估区范围 青浦新城分区单元 QP1位于青浦区中部,由青浦老城、青浦新区东部、 向西延伸区域和朱家角镇区四部分组成。该评估单元的面积为 206km2 。其地理位置 见图 1-4- 1。 1.4.2 评估区内已有重大建构筑物概述 评估区内分布有沪渝高速公路G50 、上海绕城高速公路 G1501 ,在建的 轨交 17 号线从评估区穿过。其中 G50 公路是上海市西部地区的一条重要的省际干线 公路,东起外环线延安西路立交向西经徐泾、赵巷、青浦、朱家角,然后在金泽进 入江苏省; G1501 公路又称上海郊环高速公路,是环绕上海市区的一条高速公路, 全长约 189 公里;在建的轨交 17 号线东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经徐泾、赵巷、青浦 新城、朱家角、西至青浦东方绿舟,全长约 35km,沿线共设 11 座车站。 区内已有的建筑物主要以城镇建筑、 企业厂房、住宅小区、民宅为主,其中企 业厂房一般为低层或多层建筑, 城镇建筑、 住宅小区一般为多层或高层建筑。 3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4.3 评估区规划概述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 ,青浦新城将是未来重点建设的五个新 城之一,将培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按照大 城市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服务配置。青浦新城规划定位沪湖廊道上的节点城市, 以创新研发、商务贸易、旅游休闲为支撑,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特色的生态宜居都市 和现代化湖滨城市。规划人口约 65 万人。 根据青浦新城规划定位,对于未来一般建设项目而言,主要涉及一般工业与民 用建筑、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 工程类型主要包括天然地基工程以及各类建 构筑物的桩基工程和基坑工程。 4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图 1-4- 1 评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5 评估工作程序 根据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和上海市工程建 设规范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规程 DGJ08-2007-2016中的具体规 定,评估工作流程如图 1-5-1 所示。 5 预测评估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接受评估委托 资料搜集 现场踏勘 补充采集 编制工作方案 评估区可能建设 项目工程分析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与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 现状评估 综合评估 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提交报告 动态更新 图 1-5- 1 分区单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程序图 1.6 主要更新内容 本次成果更新时,在补充、更新相关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对原评估报告进 行了全面更新与完善,主要更新内容如下 6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6.1 地质环境资料更新 1、水文地质资料更新 根据评估区及邻近区域监测结果,补充绘制了第 Ⅰ承压含水层水位历时变化曲 线图及第 Ⅰ承压含水层 2017 年度高水位等值线图。 2、地面沉降资料更新 根据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补充编制了评估区 20122016 年度累计地面沉降等值 线图。 1.6.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更新 1、根据本次新增资料,对评估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进行 了分析和评价,阐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 2、本次更新时在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新增了该区域及附近典型地 质灾害工程实例。 3、按照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条例、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 规定相关要求,重点对基坑工程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进行 了更新。 4、对原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完善。 5、原评估报告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较为笼统,本次更新时根据上海地区工 程经验,分别按地质灾害灾种提出了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 7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2 章 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地理特征 2.1.1 地形地貌 评估区位于上海市西部,地貌类型单一,属湖沼平原地貌类型,区内地形平 坦,地面标高多在 2.394.78m 之间 吴淞高程,下同 。 2.1.2 气侯、气象 根据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多年的资料统计分析,上海属北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 的地区,春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北和西北风,距地面 12m 处的平均风速为 3. 1m/s,平均最大风速为 30m/s,极大风速为 34.7m/s。受台风影响的季节为每 年 511 月,其中 79 月最多。年平均气温 15 .9℃,夏季气温最高为 40 .2℃ 1934 年 7 月 12 日,冬季最低为- 12 .1℃ 1983 年 1 月 19 日。月平均最高气温 27 .8℃8 月,月平均最低 4.0℃1 月;相对湿度6 月至 8 月最高,平均为 91%;9 月至 12 月最低,平均为76%; 1 月至 5 月居中,平均为 85。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165.8mm ,年最大降水量 1625mm ,年最小降水量 738. 1mm 。49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69 ,67 月份为梅雨季节。 79 月份受 台风影响易形成暴雨,或受副热带持续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年降雨天数一般 125135 天。 2.1.3 水文特征 评估区内河流众多,主要有淀浦河、 西大盈港等。 淀浦河位于青浦区中部、松江区北部、闵行区中部。西起淀山湖口九曲港, 东至黄浦江船华渡口。其中青浦段长为 29km,河底宽 25m,河底高程-1m,河面 宽 48m。淀浦河为六级航道,通行 100 吨级船只,受益农田约 3.6 万公顷,具有排 涝作用。 西大盈港位于青浦区西部。北起吴淞江,流经赵屯、大盈至青浦区西南入淀 浦河。原为赵屯浦,为古松江五大浦之一。现青浦区石西村以南为 1977 年冬新 开河道。石西村北老河道河面较狭,可通航 2040 吨级船只; 以南河段面宽 40m,河底高程- 1.0m,可通航 100 吨级船只。南北两端均建有船闸和节制闸。是 8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青松大控制区的主要泄水通道之一。 2.2 基础地质概况 2.2.1 基岩地质概况 评估区基岩埋深在 100240m 之间,西北角和东南侧基岩埋深相对较浅。基 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黄尖组 J3h 和寿昌组 J3s ,黄尖组J3h 分布在评估区 西北部, 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安山玢岩、安山岩和英安玢岩,上段主要为英 安岩、流纹英安岩、英安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熔结凝 灰岩、凝灰熔岩等;寿昌组 J3s 分布于评估区东南部,分为上、中、下三段 下段主要是一套杂色细粉砂岩,其间夹泥岩与砾岩、泥灰岩,偶夹酸性凝灰岩和 凝灰质砂岩,中段主要由紫红、青灰、灰白色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以及泥岩、粉 砂岩、中粗砂岩与砾岩组成,局部为含粉砂灰岩或晶屑玻屑白云岩,上段主要由 球泡流纹英安岩,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岩屑玻屑凝灰岩组成。评估区及附近区域 地质构造及基岩埋深见附图 3。 2.2.2 断裂构造及地震 根据已有资料推测, 评估区内分布有二条断裂,分别为姚家港- 白鹤断裂 F18 和 青浦-龙华 断裂 F26 ,邻近地 区还分布有卖花桥 -鲁汇 断裂 F28 。其中,沿姚家港-白鹤断裂在近代记录有青浦镇北 Ms1.8 级、青浦白鹤 Ms2.3 级、练塘 Ms3.0 级地震等,其震级虽小,但反映该断裂具有明显的活动迹 象;其他断裂全新世以来无活动迹象。由于评估区抗震设防烈度小于 8 度,且覆 盖层厚度达 100240m,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6 版,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上海地区地震记载始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 年,至解放时的 400 多年间平 均每 3 年有一次有感地震。但从历史地震或近期地震的资料来看,在上海市地域 范围内, 500 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为明天启四年 1624 年震中为原南市区的 43/4 级地震,给上海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都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其中以南黄 海至长江口一带的地震为最甚,其次是江苏溧阳和苏州地区的太仓-吴江一带的 地震。无论是上海本地的地震,还是邻近地域地震的波及,对上海造成地震烈度 9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影响均小于 6 度。因此从总体上看,上海属于中国地震活动分区中的地震活动强 度弱、频度低的地区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 版 和上海市 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有关条文规定,评估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所属的设计地震分 组为第二组。 2.2.3 第四纪地质概况 评估区自新近纪以来属缓慢沉降地区,广泛接受堆积,除西北角因基岩隆起 第四系厚度较薄外,大部分地区基岩埋深在 200240m 之间,为黏性土与砂性土 交互的碎屑沉积物,由下而上具明显韵律性变化规律。按岩性、岩相差异,可粗分 为两大部分下部,埋深约 147m 以下至基岩,以褐黄色为主,掺杂蓝灰、黄绿 色网纹或杂斑的杂色黏土与灰白为主色的砂砾互层,称之“杂色层”,属早更新世 陆相沉积物;上部,即埋深约 147m 以上至地表,以灰为主色夹绿、蓝、褐黄等 色的黏性土与浅灰、黄灰色砂或含砾 互层,称之“灰色层”,属于中更新世至 全新世海陆交替以海相渐占优势环境下的沉积物,按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可划分 为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以及若干组,其中,全新世软黏性土层在外力作用下易 产生变形,晚更新世晚期饱和粉性土层埋藏较浅,在基坑开挖时易产生水土突 涌,是影响评估区内工程建设的主要地基土层。 2.2.4 矿产资源 根据上海地区已有的矿产资源勘察成果,评估区范围内未发现可开发利用的 固体矿产资源。 2.3 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质时代、成因类型 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可划分为潜水含水层和第 Ⅰ、Ⅱ、Ⅲ、Ⅳ承压含水层附 图 4 ,各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见表 2-3-1。 10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3-1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11 含水层 地质 时代 成因 类型 分布 特征 主要岩性 顶板埋深 m 厚度 m 富水性 m3/d 矿化度 g/l 水化学 类型 潜水 含水层 Qh3 河口- 滨海 均有 分布 黏性土 1 22 下段 7.732 100500 310 Cl-Na. Ca 第Ⅱ承压 含水层 Qp3 1 河口- 滨海 均有 分布 粉细砂 5363 3040 北部 10003000 南部 100 1000 1.53 Cl-Na. Ca 第Ⅲ承压 含水层 Qp2 1 河口- 滨海 均有 分布 粉砂、细 砂 105111 636 1001000 青浦城区东 北 11.5 其余地区 1 HCO3 .Cl - Na.Ca, HCO3 - Na.Ca 第Ⅳ承压 含水层 Qp12-3 河流 均有 分布 细砂、含 砾中粗砂 183189 913 北部 100 1000 南部 100 1 HCO3-Na, HCO3 .Cl- .Na. Ca 注 1、第 Ⅰ承压含水层埋藏分布特征参照工程地质剖面图。 2、富水性评价条件 潜水含水层 口径 500mm,降深 2m;承压含水层 口径 250mm,降深 5m。 上述各含水层中,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主要为潜水含水层和第 Ⅰ承压含水层, 评估区及附近无潜水含水层水位监测孔。根据区域监测资料,上海地区潜水位埋 深通常在 0.51.5m 之间,潜水位年内变幅大小与相应时期大气降水量大小与持 续时间有关。潜水水位普遍高于地表水位, 由于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黏性土, 与附近地表水水力联系弱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GJ08-37-2012 有关条文判定,未受环境污染时,潜水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 性;当长期浸水时,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当干湿交替时, 潜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或弱腐蚀性;潜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根据评估区邻近区域第 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绘制了 2017 年度 评估区高水位等值线图 图 2-3-2 ,区内高水位标高一般在 01m 之间。根据 邻近评估区西北部的第 Ⅰ承压含水层监测孔 青 377-01C 自 2012 年以来水位 动态监测结果 图 2-3-3 ,该孔近年来水位标高在 00.2m 之间波动,目前水 位标高 0.00m 左右。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图 2-3-2 评估区第 Ⅰ承压含水层 ⑦ 2017 年度高水位等值线图 图 2-3-3 第 Ⅰ承压含水层 青 377-01C 地下水位历时变化曲线图 12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4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已收集的资料,评估区 0100m 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层, 根据其成因、 时代、土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可划分为 10 个工程地质层及分属不同层次的 若干亚层,评估区地层层序与特征见表 2-4- 1,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 标见表 2-4-2 ,各地基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见附图5附图 14。 根据已有资料初步分析,评估区绝大部分区域有⑥1、⑥4 两层暗绿色硬土层 分布,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桩基持力层,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工程建设影响范 围内的 10 个工程地质层中,第③层土质软弱,高压缩性,为采用天然地基的建 构 筑物的主要压缩层;第⑥2 和⑦层为承压含水层,基坑开挖时可能引发水 土突涌问题;第⑦层也是上海地区建构筑物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根据上海全市工程地质分区,评估区属第Ⅰ工程地质区,即西部湖沼平原 区。又可根据暗绿色硬土层⑥1、⑥4的分布缺失情况划分为 3 个亚区,即同 时有⑥1 和⑥4 两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 1 亚区,有一个硬土层分布的为Ⅰ2 亚区, 无硬土层分布的为Ⅰ3 亚区区内无分布。其中,Ⅰ2 亚区又可划分为 2 个次 亚区,有⑥1、无⑥4 层分布的为Ⅰ2-1 次亚区,无⑥1、有⑥4 层分布的为Ⅰ2-2 次亚区 区内无分布。 各分区情况见表 2-4-3 及附图 15。 13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3 评估区地质条件分区及分区评价表 工程地质分区 工程地质评价 区 亚区 次亚区 地层结构 天然地基 工程 桩基工程 基坑工程 湖 沼 平 原 区 ︵ Ⅰ ︶ 有⑥1、⑥4 两个 硬土层分布亚区 Ⅰ 1 1、浅部无全新世粉性土、砂性土分布; 2、软黏性土厚度较薄或缺失; 3、有⑥1、⑥4 二层硬土层分布; 4、除评估区西南部缺失外,第⑥2层广泛分布; 5、第⑦层分布稳定,层面起伏较小; 6、有第⑧1-2、⑨、⑩层分布 大部分地区天 然地基下卧软 黏性土厚度较 薄或缺失,天 然地基条件较 好一般 有二层暗绿色硬土层⑥1、⑥ 4分布,区内⑥2、⑥4、⑦土性 较好,可选择作为不同建构 筑物的桩基持力层。桩基条件总 体较好 大部分地区浅部全新世 软黏性土较薄或缺失, 无流砂层分布;但基坑 工程应注意第⑥2、⑦ 层可能引发的水土突涌 问题。基坑工程条件总 体一般 有一个硬土层分 布亚区 Ⅰ 2 有⑥1、 无⑥4 分布 Ⅰ 2-1 1、浅部无全新世粉性土、砂性土分布; 2、软黏性土厚度较薄或缺失; 3、有第一硬土层⑥1 分布,第二硬土层⑥ 4缺失; 4、第⑥2 层均有分布,评估区东北角与第⑦层沟 通; 5、第⑦层均有分布,层面有一定起伏; 6、有第⑧1-2、⑨、⑩层分布 1、大部分地段桩基持力层⑥ 2、⑦埋藏适中,分布较稳定, 桩基条件总体较好; 2、评估区东北角的 QPG17 孔附近 ⑥3层厚度较大,第⑦层层顶埋 深在 35.8m 左右,桩基条件相对 较差 14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 1 评估区地基土层层序与特征表 地质时代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颜色 湿度 状态 密实度 压缩性 成因类型 分布状况 土层描述 全 新 世 Qh3 ① 填土 人工 均有分布 上部一般为杂填土,下部为素填土,由灰黄色黏性土组 成, 部分区域下部见泥炭质土, 土质松散不均 ②1 粉质黏土 灰黄-黄灰 湿 可塑-软塑 中 滨海-河口 普遍分布 含氧化铁斑点及铁锰质结核,局部夹有机质 ②2 粉质黏土 灰黄-兰灰 很湿-饱和 软塑 高 滨海-河口 广泛分布 含少量氧化铁斑点, 部分区域下部见泥炭质土 Qh2 ③1- 1 淤泥质粉质黏土 灰 饱和 流塑 高 滨海-浅海 广泛分布 夹少量薄层状粉性土,含云母、有机质 ③1-2 黏土 灰 很湿-饱和 软塑 高 滨海-浅海 广泛分布 以黏土为主,部分地区为粉质黏土,夹少量薄层状粉性 土,含云母、有机质 晚 更 新 世 Qp32 ⑥1 粉质黏土 暗绿-草黄 稍湿 可塑-硬塑 中 河口-湖沼 均有分布 部分地区为黏土,含氧化铁斑点及少量有机质 ⑥2 砂质粉土 草黄-灰黄 饱和 稍密- 中密 中 河口-湖沼 西南部缺失 见氧化铁条纹,夹少量粉质黏土薄层 ⑥3 粉质黏土 灰 湿 可塑-软塑 中 河口-湖沼 广泛分布 夹少量薄层状粉性土,含云母、有机质 ⑥4 粉质黏土 暗绿-草黄 稍湿 可塑-硬塑 中 河口-湖沼 东南角和东北 角缺失 以粉质黏土为主,部分地区为黏土,含氧化铁斑点 ⑦ 砂质粉土 草黄-灰色 饱和 中密-密实 中 河口-滨海 均匀分布 以砂质粉土为主,部分地区下部为粉砂,含云母、有机 质及少量氧化铁斑点,夹少量粉质黏土薄层 ⑧1-2 粉质黏土 灰 很湿 可塑-软塑 中 滨海-浅海 均匀分布 夹薄层状粉性土、粉砂,土性不均 Qp3 1 ⑨ 粉砂 灰 饱和 密实 中-低 河口-滨海 均匀分布 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顶部多夹粉质黏土薄 层,局部地区底部夹少量砾石 中更 新世 Qp22 ⑩ 粉质黏土 兰灰 稍湿 硬塑 中-低 河口-湖泽 均匀分布 含少量钙质、铁锰质结核 15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表 2-4-2 评估区地基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 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含水量 W 重度 γ kN/m3 孔隙比 eo 塑性 指数 Ip 液性 指数 IL 渗透系数 温度 20C 直剪固快峰值 压缩试验 标准贯 入 比贯入阻力 Kv cm/s Kh cm/s 黏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Φ 。 a0.1-0.2 MPa-1 Es0.1-0.2 MPa 击 N Ps MPa ②1 灰黄-黄灰色粉质 黏土 32.3 18.5 0.91 15.1 0.72 5.36E-07 2. 12E-06 19 17.0 0.50 3.98 0.56 ②2 灰黄-兰灰色粉质 黏土 34.2 18.5 0.94 15.9 0.81 1. 12E-07 1.79E-07 20 16.5 0.51 3.90 0.54 ③1- 1 灰色淤泥质粉质黏 土 41.0 17.6 1.15 16.2 1.17 2. 12E-07 3.88E-07 15 15.0 0.71 3.22 0.39 ③1-2 灰色黏土 34.4 18.3 0.97 17.6 0.75 16 12.5 0.72 2.74 0.41 ⑥1 暗绿-草黄色粉质 黏土 25.8 19.4 0.73 14.6 0.38 9.45E-08 4. 10E-09 38 19.0 0.28 6.32 3.07 ⑥2 草黄-灰黄砂质粉 土 28.4 18.8 0.81 9.75E-05 3.44E-04 4 32.5 0.21 9.02 20.2 5.20 ⑥3 灰色粉质黏土 34.5 18.3 0.97 14.9 0.87 2. 17E-07 3.24E-07 17 18.0 0.49 4.11 1.45 ⑥4 暗绿-草黄色粉质 黏土 25.0 19.6 0.71 14.6 0.33 43 16.5 0.26 6.58 3.00 ⑦ 草黄-灰色砂质粉 土 27.9 18.8 0.80 5 33.0 0.17 11.07 27.4 8.82 ⑧1-2 灰色粉质黏土 31.4 18.6 0.88 13.8 0.71 21 20.0 0.36 5.34 ⑨1 灰色粉砂 25.5 18.9 0.75 1 34.0 0.14 13.02 52.7 14.28 ⑩ 兰灰色粉质黏土 25.5 19.4 0.73 19.5 0.28 37 19.0 0.19 10.03 注 数据来源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 表中数据 PS 值为最小平均值,其余均为平均值 16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5 水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2.5.1 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土壤环境现状评价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土地质量监测2009 年-2012 年,采样密度为 1 个点/km2 ,采样深度为 0-20cm。 QP1 地区表层土壤酸碱度总体以中性和碱性为主,汞的平均浓度高于全市背景 值,镉、镍、铅的平均浓度与全市背景值持平,砷、锌、铜和铬的平均浓度则低于 全市背景值。该区土壤中、镍、 铬、铅、镉、铜和锌的总体富集程度为一般,砷、 汞以一般和初始富集为主。 2.5.2 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特征 基于上海市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估项目成果以及分区单元区域多年地下 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分区单元所在区域浅层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普遍为Ⅳ类 水,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铁、锰。 17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 3 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 地质灾害灾种的确定 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特点,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主要针对浅基础工程、桩 基工程和基坑工程,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工程建设过程 中和建成后引发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其中,基坑工程主要评估开挖 深度 H7m 和 7m≤H15m 的基坑工程。根据评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环境条 件 ,并结合上海市一般工程建设的特点综合分析,评估区内不存在岸带冲淤问题; 由于位于湖沼平原区,不存在浅层天然气害问题;区内潜水含水层岩性主要为黏性 土,无全新世饱和砂土、粉性土层分布,工程建设一般不存在砂土液化问题 。因 此,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面沉降、水土突涌、地基变形、边坡失稳和 水土污染。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2.1 地面沉降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评估区地面沉降现状 根据评估区及附近地面沉降水准点监测资料,绘制了评估区及附近区域 1980 1995 年间、 19962001 年度、20022006 年度、20072011 及 20122016 年度地 面沉降等值线图年度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附图 1620 。 19801995 年间, 评估区地面沉降速率总体较小,大部分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 在 2550mm 之间,年均沉降 1.73.3mm;评估区东南侧累计地面沉降量小于 25mm ,年均沉降小于 1.7mm。 19962001 年度,评估区大部分地区累计沉降量小于25mm ,年均沉降小于 4.2mm ,但南部地区累计沉降量在 2575mm 之间,年均沉降 4.212.5mm ,沉降速 率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分布有数口地下水开采井, 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加 剧了附近区域的地面沉降。 20022006 年评估区累计地面沉降量在 25mm 以内,年均沉降在 5mm 以内,较 上世纪末有减小趋势。 18 青浦新城分区QP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0072011 年度,评估区地面累计沉降量在 25mm 以下,年均地面沉降量小于 5mm ,地面沉降速率进一步缓和。 20122016 年度,评估区大部分地区地面未沉降且回弹 25mm,只有评估区北 部及东南部局部地区累计沉降量在 25mm 以下,年均地面沉降量小于 5mm。 根据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结果,随着区内地下水开采量的大幅压缩和地下水人工 回灌量的加大, 区内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 二、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由于评估区及邻 近地区开采地下水,致使评估区及周边区域承压水水位下降,土体有效压力增加产 生压缩变形从而表现为地面沉降。 评估区地下水开采层次以第Ⅲ 、Ⅳ承压含水层为主,由于评估区内无地面沉降 分层标监测资料,为分析地面沉降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绘制了青浦区第Ⅳ承压含 水层地下水采灌量、水位历时曲线图 图 3-2- 1 ,1997 年以前,区内地下水开采量 较小,地下水位下降不明显,19982002 年期间,区内地下水开采量总体较大,基本 不回灌,这期间第Ⅳ承压含水层水位逐年下降,区内地面沉降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资源标签

最新标签

长按识别或保存二维码,关注学链未来公众号

copyright@ 2019-2020“矿业文库”网

矿业文库合伙人QQ群 30735420